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合并高血压的护理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330.38 KB
- 文档页数:2
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Peptic ulcer)指在各种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发生于胃、十二指肠黏膜的炎症与坏死性病变。
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又称为消化性溃疡。
包括胃溃疡(GU)、十二指肠溃疡(,DU)男>女;发病年龄:DU:青壮年;GU:晚十年;治疗:保守治疗,无效者手术【病因和发病机制】(一)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病因)①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胃粘膜的G、D或壁细胞胃酸分泌↑③十二指肠过度酸化→上皮化生→促幽门幽门螺杆菌定植④引起黏膜上皮局部炎症反应(二)胃酸分泌异常(十二指肠溃疡主要发病机制):胃酸浓度过高激活胃蛋白酶原→消化自身胃黏膜胃酸浓度过高原因:壁细胞数量增多、壁细胞对胃泌素、组织胺和迷走神经刺激的敏感性增强、胃酸分泌的正常反馈机制或抑制机制缺陷、交感神经的紧张力增高。
胃溃疡患者的胃酸分泌量改变不明显。
(三)胃黏膜屏障破坏:粘液---碳酸氢盐屏障、黏膜上皮紧密连接屏障、粘膜血流屏障。
一些非甾体类抗炎药和激素、胆盐、酒精破坏胃黏膜屏障破坏。
(四)应激前部:迷走神经系统:迷走神经兴奋↑,胃酸分泌↑;迷走神经兴奋↑,胃泌素↑后部:垂体肾上腺系统:体液调节-----内脏血流减少;胃黏膜缺血坏死后部::交感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兴奋----胃黏膜血流↓,胃黏膜缺血坏死【病理生理】好发部位:胃溃疡—胃小弯(胃窦部);十二指肠溃疡—球部(前壁);溃疡多为单发①溃疡→粘膜层→浆膜层→穿孔→腹膜炎②溃疡→侵蚀大血管→出血③溃疡反复发作→幽门梗阻【护理评估】(一)健康史:年龄、性别、职业、饮食习惯、压力、有无家族史等(二)身体状况:★1. 症状:消化道溃疡的典型症状胃为周期性发作的上腹部节律性疼痛。
腹痛①疼痛性质:钝痛、灼痛、胀痛、剧痛②程度:中度持续性痛③部位:上腹部正中,偏左(胃)或偏右(十二指肠)④压痛点:剑突与脐间的正中线或略偏左(胃)或偏右(十二指肠)2.体征3.特殊类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1)无症状性溃疡:约15%~35%,老年人多见(2)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症状不典型,无症状者多见。
重症监护护理质量标准一、重症监护一般护理(一)工作目的。
完毕生命体征监测及患者生活基础护理。
(二)工作规范要点。
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定期测量中心静脉压、意识、瞳孔等,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告知医师。
疼痛患者见疼痛护理。
2.保持静脉通路通畅,24h输液维持者每日更换输液器。
长期输液者,应防止静脉炎发生。
3.使用微泵输入血管活性药物时,应严密观测并记录生命体征,特别血压的变化,及时告知医师并遵医嘱调整输液的速度和药物浓度。
4.定期根据医嘱监测血糖、尿糖、尿比重等,有异常及时告知医师5.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患者,严格呼吸道管理,及时吸痰,保持呼道通畅。
6.按常规贯彻各项护理措施,保证各种导管通畅、固定、无菌、标记清楚,具体记录引流量及色泽等情况。
7.病情允许时,给予半卧位或遵医嘱。
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根据病情定期翻身、拍背(一般Q2h),鼓励清醒患者深呼吸、咳痰,对患者进行四肢被动活动和功能锻炼。
8.对行胃肠外营养者,应严格无菌操作,并作好相应的观测护理。
9.遵医嘱使用约束带患者见约束护理。
10.有专科特殊治疗和护理的患者,按各专科护理常规规定。
11.做好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
(1)保持床单位整洁,一旦污染,及时更换。
(2)若病情许可,每日床上沐浴或擦身1次,涉及洗脚及会阴护理。
(3)口腔护理每日2~3次,洗脸和头发护理每日2次。
(4)协助进食、服药。
12.准时认真书写危重护理记录单,对的记录出入量,各种化验数据和用药情况,准确反映病情的动态变化、所采用的护理措施及效果评价。
13.了解影响患者心理的各种因素,给予心理,进行健康教育。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安全。
2.护士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有效的治疗,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3.基础护理贯彻到位。
4.护理操作规范、准确。
5.患者/家属可以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
二、多发伤(一)工作目的。
完毕各脏器功能监测,保证患者安全。
(二)工作规范要点。
【病情观测】1.呼吸系统监护呼吸变化:应观测呼吸节律、频率、方式及困难限度,以及其与体位、病情的关系。
消化道出血病人护理问题及相关对策一、上消化道出血与呕血上消化道疾病(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
| 病因1.食管疾病:常见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2.胃、十二指肠疾病: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胃癌常见;3.肝、胆、胰腺疾病;4.全身性疾病。
| 临床表现1.上腹不适、恶心、呕吐;2.颜色视出血量、出血速度而定;3.全身表现:发热、休克等。
4.原发病表现:①出血量为血容量的10%-15%时,除头晕、畏寒外,多无血压、脉搏等变化;②出血量达血容量的20%以上时,则有冷汗。
四肢厥冷、心慌、脉搏增快等急性失血症状;③如达血容量的30 %以上时,则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如脉搏细、皮肤湿冷、尿量减少、血压下降等。
l 上消化道出血形态1.隐性出血: Occult Blood 可在大便的隐血检查发现。
2.呕血 Hemstemesis: 是指呕吐物中含有鲜红色的出血。
提示:上消化道出血可呈现咖啡色呕吐,或血便(Tarry Stools)3.柏油样便: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因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使粪便呈黑色,并由于附有粘液而发亮,类似柏油,故称为柏油便( tarry stool )提示:消化道出血每日 5ml 以下,无肉眼可见的粪便颜色改变,需用隐血试验的方法才能确定。
| 持续阳性??消化道肿瘤间歇阳性??消化性溃疡二、上消化道出血相关疾病1.胃十二指肠溃疡 Peptic Ulcer2.溃疡合并急性穿孔 Perforation3.急性胃粘膜损伤4.腹部损伤abdominal Trauma:肝、脾损伤5.消化系统炎症所引起的出血合并症:腹膜炎 Peritonitis,食管炎、食管物理或化学损伤6.胃空肠吻合术引发空肠病变7.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胃癌8.胆管出血9.胰腺疾病合并十二指肠异常:胰腺癌、急性胰腺炎10.肝硬化或血吸虫引发肝内窦前阻塞性疾病, 引起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1.动脉瘤损伤食管、胃、十二指肠12.纵隔肿瘤或脓肿侵入食管13.血液疾病引发血小板减少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4.应激性溃疡:败血症、创伤、烧伤、大手术后、休克、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脑血管意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等应激状态三、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诱因1.疲惫2.精神紧张、压力3.饮食不当4.酗酒5.药物刺激:急性胃粘膜受损6.原因不明性上腹隐痛与厌食四、临床表现与诊断1.区分显性出血或隐性出血:呕血与便血,或低血容性体征2.生命体征变化-依出血量程度, 呈现循环系统代偿症状,3.胃十二指肠纤维镜检查:鉴别出血部位及原因,鉴别1.假性呕血:鼻咽喉、口腔等部位出血,吞入胃内再呕出2.药物及食物:铁剂、铋剂、中药及动物血3.与咯血鉴别:咯血呕血消化性溃疡、肝硬化、胃癌病因TB 、支扩、肺炎、肺脓肿、肺癌、心脏病出血前症状喉部痒感、胸闷、咳嗽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等颜色鲜红棕黑、暗红、有时鲜红出血方式咯出呕出血中混合物痰,泡沫食物残渣、胃液反应碱性酸性黑便除非咽下,否则没有有,可为柏油样、呕血停止后仍持续数日出血后痰性状常有血痰数日无痰五、护理评估评估出血病因1.消化性溃疡2.急性胃粘膜损伤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4.胃癌评估出血的影响:量、性质、色呕血及便血需要与其它导致黑便的因素区分:铁剂患者与家属心理情况与需求生命体征变化与呼吸、循环代偿评估:1.心率加快2.脉搏细弱3.血压变化4.脉压变小, 呼吸急促5.体温不稳定6.周围循环情况评估精神意识状态评估出血量1. 隐血阳性:每日出血量> 5-10ml2. Terry Stool:出血量 >50-90mll 周围循环状况:循环量减少体征l 腹部体征:有无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肝脾肿大、腹水评估出血是否停止?活动性出血:| 反复呕血或血便、| 黑便次数增加、| 胃灌洗仍显示鲜红色胃内吸出物、| 提供液体及输血后,中心静脉压波动、| 血象下降、| 尿素氮持续上升但无脱水或肾功能不全,仍有心慌、出汗、烦躁等现象六、实验室检查:l 血色素、血容积、红细胞数在出血早期变化不明显l 出血后3-4天出现贫血,出血后4-7天出现骨髓代偿性增生,网织红细胞升高,白细胞出血后2-5小时升高。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常见躯体合并症的诊治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常见躯体合并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
结果轻残和恢复良好者50例(58.13%),植物生存和重残20例(23.26%),死亡16例(18.60%)。
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躯体合并症对预后有明显的影响,应做到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
标签:高血压脑出血;躯体合并症;诊断;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率高等特点,存活者大部分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1]。
手术是治疗HICH的有效方法,术后躯体合并症的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对预后有明显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
现对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躯体合并症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86例,男56例,女30例;年龄43~75岁,平均57.5岁。
根据头颅CT扫描、MRI检查,确诊为HICH,均为首次发病。
临床表现为意识模糊18例,浅昏迷37例,中度昏迷25例,深昏迷6例;瞳孔正常40例,一侧瞳孔散大41例,双侧瞳孔散大5例;不同程度偏瘫54例,完全性偏瘫25例,去皮层强直7例。
1.2 血肿部位及出血量基底节区出血56例,其中基底节区外侧型(壳核和外囊区)20例,基底节内侧型(丘脑和内囊区)25例,混合型(内外侧均有)11例。
大脑皮层30例,其中破入脑室者35例。
按多田氏公式计算出血量,血肿量最小35 ml,最大约120 ml,出血量超过100 ml者11例。
1.3 手术方式(1)微创手术治疗:采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严格按照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技术规范化治疗指南操作,术后给予尿激酶2万u,溶入3~5 ml生理盐水注入血肿腔内,夹管2 h后开放引流,1次/d,共3~4次,一般4~5 d后拔除穿刺针。
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合并高血压的护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0-12-07T11:31:17.7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2期供稿作者:王敏庆韦柳江
[导读] 探讨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合并高血压的护理方法与效果。
王敏庆韦柳江 (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消化科 54700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2-0252-02
【摘要】目的探讨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合并高血压的护理方法与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我院内科住院的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合并高血压32例的临床护理资料。
结果护理干预后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合并高血压患者SAS和SDS较护理干预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
结论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合并高血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积极的护理是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合并高血压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消化道应激性溃疡高血压护理
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SU)是指机体在各类严重创伤、危重疾病等应激状态下,发生的胃、十二指肠黏膜的糜烂、浅溃疡及渗血等病变,严重者可导致消化道出血、穿孔,使患者病情恶化。
在临床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术后发生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其死亡率达20%,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32例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现将其护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我院内科住院的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合并高血压32例为观察对象,排除既往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病史及肝肾功能不全者,入院时有呕吐鲜血或咖啡色液体或经胃管抽吸出咖啡色液体。
其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52.6岁;原发性高血压史最长30年,最短8年。
病后当日出血2例,<2 d出血3例,3~7 d出血20例,8~ 14 d出血5例,>15 d 2例。
发病1 h昏迷的8例,2 h 6例,8 h 6例。
出血量最多80 ml,最少30 ml。
1.2 护理方法
1.2.1 一般护理
禁食水,给予止血药物静点,可使胃粘膜血管收缩,血液粘滞度增加,血小板聚集而促进凝血,达到局部止血的目的,同时还可降低神经末梢的敏感性,减轻胃酸对破裂血管局部刺激引起的疼痛,亦可胃管内注入凝血酶。
留置胃管引流,抬高床头30°,乘重力作用减轻胃内压,帮助引流。
自胃内注入云南白药,到达局部止血和保护胃粘膜。
注意观察胃液引流的颜色、量、性质,当颜色逐渐变浅,咖啡液体减少,则给予冰牛奶100毫升每2小时注入1次,补充蛋白质。
1.2.2 行为指导
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导致胃黏膜炎症及消化道疾病发作的诱因,因此,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偏食及进食刺激性、不易消化的食物及膨化食品,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饮食结构合理、摄入有规律,保证营养全面。
1.2.3 运动指导
加强腹式呼吸和腹肌锻炼,促进了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改善腹胀、嗳气症状。
要求病人做到每天晨起、饭前(后)半小时、人睡前2h在绿色植物多的道路上匀速行走,活动量以不感到劳累为宜,对因生理因素导致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合并高血压病人十分有益。
对长期便秘、腹胀的病人指导病人晨起空腹饮1杯250ml温水后,跪坐在床上双手以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以打圈的方式按摩腹部各50次。
1.2.4 饮食指导
避免烟、酒及服用非甾体抗炎药,饮食上避免诱发症状的食物。
对于饮食不合理而致便秘的病人,不主张使用果导等药物治疗,以防产生依赖和肠道其他疾病的发生,可食用燕麦、魔芋等食物。
对于菌群失调而致出血者,可指导其每天饮用1杯或2杯酸奶,饮食随意者除了要求细嚼慢咽外,更强调饮食规律性,改变以往的不合理饮食习惯,以利于胃肠道的吸收和排空。
1.2.5 心理指导
掌握患者各种心理要了解当前的心理状态,存在的心理问题,严重程度及对疾病的影响,患病后,主观感受和体检与正常不一样了,把注意力顿时转向自己,感觉异常敏锐,甚至对自己的呼吸、心跳、胃肠蠕动的声音都能听到和感觉到。
为此我们要让病人懂得相关的医学知识,通过权威性劝说和解释干预病人的心理活动,使病人改变错误的认识。
可采用放松疗法,即采用暗示和鼓励的方法,通过自身意识的调整,放松全身的骨骼、肌肉和腺体活动,腹部会产生温热感,减轻症状。
对于身体素质尚可、恢复较好的病人,可告诉病人尽量生活自理,增加其参与社会生活和集体活动的情趣和意识,以淡化病人角色,唤起病人心理的愉快和满足感。
1.3 评定工具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情绪状态,以我国常规的上限为界,SAS标准分>50分,表明有焦虑症状;SDS标准分>53分,表明有抑郁症状。
入院时测评结果与我国常模作对照分析,然后将入院及出院结果作自身对照比较。
2 结果
护理干预后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合并高血压患者SAS和SDS较护理干预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表明护理干预后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合并高血压患者焦虑和抑郁心理明显改善。
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患者习益增多,病死率、致残率也随之增加,应激性溃疡也是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常见的致命的并发症,其发生率高达5%。
消化性溃疡的致病因素及复发原因比较复杂,其基础病因是胃酸,胃蛋白酶侵蚀黏膜导致溃疡形成。
近年研究已经表明,幽门螺杆菌是损害胃十二指肠黏膜屏障从而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病的最常见病因,同时又是导致溃疡复发的主要因素,成功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溃疡复发率明显下降[1]。
并发高血压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患者胃黏膜普遍呈退行性变,且多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
化,导致对血压的敏感性降。
且患者常因其他疾病而服用解热镇痛剂或糖皮质激素,这些药物抑制疼痛,导致缺乏特异性的高血压症状。
国外学者认为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合并高血压可被情绪影响,愤怒时增强,恐惧焦虑不安时减弱[2]。
对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合并高血压的治疗原则,主要是抑制或减少胃酸的分泌,保护胃黏膜,使发生病变的黏膜达到愈合。
胃酸分泌质子泵抑制剂联合两种抗生素治疗,可以增加抗生素的抗菌活性及抗生素在胃黏膜的药物浓度,提高溃疡愈合率、幽门螺杆菌清除率和活动性炎性反应消失率。
不过当前众多研究表明不良的心理社会因素的刺激在某种个性特征的基础上,以情绪、精神反应为中介成为重要的致病因素,以引起或加重加快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合并高血压的发生,因此可以认为某些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合并高血压属于心身疾病一类[3]。
因此我们认为对于此类疾病,传统的常规护理加药物的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和达到彻底治愈的要求。
采用身心结合的综合护理措施来有效地阻断其身心交织的病理过程,尽可能让患者自己通过种种行为活动和自律训练打破恶性循环来达到改善症状和治愈的目的,是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合并高血压的护理新观念,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于军启,刘玉娥.奥美拉唑预防高疵压性脑出血后应激性溃疡30例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06,24(21):23.
[2] 宋郁喜,张锐,方向飞.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60例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12):37.
[3] 高福音.贲门溃疡198例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