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分类及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1
颈椎病的分型及诊治杨一帆•7个椎体•8对神经颈椎的椎体•头颅至第一胸椎之间,有7节颈椎,6个椎间盘及所属韧带构成;•每节颈椎都由椎体和椎弓构成。
•7个颈椎均有横突孔,内有椎动静脉通过;•横突末端各有两个结节,结节间有脊神经沟;•上下关节面基本呈水平位,斜度小,椎间关节灵活性高,稳定性差;•椎体较小,椎间孔相对较大,神经根占其一半;•2-6棘突末端分叉。
钩椎关节/Luschka关节•在枢椎至第一胸椎之间,椎体上面的侧方,向上隆起形成钩突,与相邻椎体下面侧方的斜坡构成关节即钩椎关节。
•钩椎关节具有类似滑膜关节的结构,起限制颈椎侧方滑动的作用、椎间孔•椎间孔前后径小,钩椎关节增生时易刺激神经根;•椎间隙变窄时,椎间孔上下经亦变小。
•椎体之间的椎间盘是一种少动关节;•由软骨板、纤维环、髓核组成;•椎间盘的中心是一个包含着胶样液体而富有弹性的髓核,其周围被纤维环所包围。
•作用:连结、缓冲。
•颈椎间盘高度的总和约占颈椎高度的20-25%•颈椎间盘前部的高度较后部大,使颈椎具有正常的前凸角度;•髓核的中心在中后1/3交界处,是脊柱运动轴线通过的部位;•椎间盘营养主要靠椎体内血管经软骨板弥散而来。
颈神经根•前根和后根:•椎管内的排列是前根在前,后根在后;•椎间孔中部呈上下排列,后根在上,前根在下。
•颈椎退行性变时对神经根的压迫因部位不同而症状亦异。
颈椎病源流1946年Bclast 发现颈椎病变后出现的症状和征候多种多样,命名为颈部综合征;1948年Brain将颈椎骨质增生和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引起的症状综合起来称为颈椎病,医学史上第一次提出“颈椎病”;1984 年全国第一届颈椎病专题会议上初步对颈椎病的定义统一为:“因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所致失稳和压迫临近组织而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者”。
1992 年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上进一步提出: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称为颈椎病。
颈椎病的鉴别诊断1.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鉴别诊断.(在各型颈椎病中,椎动脉型相当多见,其发病率仅次于根型。
一侧或双侧椎动脉第一、二、三段都可扭曲、被压,并且受到颈交感神经的影响,发生痉挛,引起不同程度的椎动脉供血不足,而椎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有除额顶二叶以外的整个大脑,以及小脑、间脑、脑干、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又供给内耳和眼,因此它的症状和体征千变万化,不能一概而论,它所需要鉴别的病症也很多。
本节所述只是一些简单的病症。
(1)内耳疾患:可以是内听动脉栓塞,突发耳鸣、耳聋、眩晕,症状严重而不减。
也可为美尼尔综合征,有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眼震、脉率减慢、血压下降。
鉴别点:常与过度疲劳等因素有关,而非由颈的活动所诱发。
(2)眼源性眩晕:由屈光不正等因所致。
鉴别点:闭目时眩晕消失,有屈光不正,眼源性眼震阳性等。
(3)动脉硬化症:鉴别点:①高血压病史。
②椎动脉造影。
(4)胸骨后甲状腺肿:压迫椎动脉第一段。
鉴别点:椎动脉造影。
(5)其他:如贫血或长期卧床后引起的眩晕及神经官能症等。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更侧重于椎动脉机械压迫所致椎动脉血运障碍而产生的供血不足;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侧重于交感神经兴奋或激惹而引起的椎动脉痉挛所致的供血不足。
此外,后者除椎间盘退变外,非退变因素如外伤、炎症(咽炎等)、肌张力失衡等,也是其常见诱因。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症状不仅有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表现,而且还有其它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即交感神经兴奋或抑制症状,如头疼、头晕、心动过速、肢体发凉等,或心动过缓、血压偏低、胃肠蠕动加强、流泪、鼻塞等,有近1/3的患者没有颈椎病的其他症状。
脑动脉硬化由于脑动脉是最易发生硬化的三大部位之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颈椎病可合并有脑动脉硬化(尤多见于椎-基底动脉硬化)、二者均可出现头晕、上肢麻木及病理反射等,故甚易误诊。
但以下几点可作为诊断依据,并可与推动脉型颈椎病相鉴别:◆ 40岁以上,逐步出现大脑皮层功能减退的症状,如头晕、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等。
1、后追问病史,患者既往有颈椎病。
曾有低头工作时间过长,或者劳累后出现头晕、胸闷,最近发作频繁,尤其是转头时出现头晕心慌次数较多。
2、患者转诊到华信医院,给予颈椎平片检查、心电图检查,考虑为颈椎病(交感型)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
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临床可以分为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食道型颈椎病(其它型)。
交感型颈椎病的生理病理因为颈椎病的患者椎间盘发生了变性,局部稳定性减少,加上椎间孔变小,小关节重叠,关节囊应力增加及骨质增生因素,而引起局部出现创伤性反应,激惹了神经根及关节囊和项韧带上交感神经末梢以及椎管内脑膜反支,产生一系列病理性反射症状。
其主要有二条反射途径:(1)脊髓反射支配颈部的交感神经一般位于脊髓的胸1、胸2节段,发生变异可能向上达颈8、向下达胸4。
传入纤维将信息传递到脊髓的侧前角细胞后,反射信号经由侧角细胞的节前纤维到达颈下节、颈中节和颈上节,在此进行交替后发出多组节后纤维。
第一组通过颈外动脉支配面部的汗腺及血管;第二组通过颈内动脉支配大脑及眼部血管及瞳孔、眼睑平滑肌附皮肢的汗腺;第三组通过椎动脉支配脑干、小脑、大脑颞叶和枕叶底部、内耳的血管;第四组为颈部三个神经节共同发出的节后纤维组成心脏支,控制心律。
(2)脑一脊髓反射颈椎病的病理性刺激经过交感神经传入纤维及躯体神经的感觉纤维到达大脑皮层,再由皮层细胞发出信号,通过视丘中下部、中脑被盖、红核以及下方的网状结构而到达颈交感神经节进行交替后,发出节后纤维而到达效应器官。
颈椎病的分型及临床特点王为珍;陈志青;郑茜【期刊名称】《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年(卷),期】2005(5)5【摘要】目的探讨各型颈椎病的临床特点,以便于掌握其临床特征进行合理的鉴别诊断.方法对我院神经内科收入院的150例各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神经根型颈椎病以一侧上肢麻木、疼痛、肌萎缩为主要表现,神经电生理检查及颈椎MRI有助于诊断;脊髓型颈椎病以缓慢进展性的四肢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为主要特点,而感觉障碍并不明显;而椎动脉型颈椎病以眩晕为主要表现,头颅MRI有助于鉴别诊断.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需与脊髓空洞症、进行性脊肌萎缩症鉴别,脊髓型颈椎病的发机制推测可能与脊髓长期慢性缺血有关,椎动脉型颈椎病应重视与进展性后循环梗塞的鉴别诊断.【总页数】3页(P370-372)【作者】王为珍;陈志青;郑茜【作者单位】20008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008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008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1【相关文献】1.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多位点序列分型和不同ST分型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 [J], 吴娜;田素飞;褚云卓;陈佰义;刘丽文;张智洁;王晶;肖晓光;路娟2.重庆市艾滋病患者新型隐球菌临床分离株基因分型和临床特点分析 [J], 李晓旭;李同心;曹培明;胡永芳;杨坤;何静;李小凤;刘敏;周刚;廖国建3.急性双侧脑梗死临床特点及病因分型和预后 [J], 杨一萍;俞越;马海蓉4.2例不同临床分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反复发作的临床特点分析 [J], 李倩;单体栋;韩晓翠5.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临床特点、血清分型及耐药性分析 [J], 何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颈椎病的分类目前Mypil主要应用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出的“简易分型法”。
简易分型的标准是根据使用者的症状或症候群特点而确定的一种分型。
因此,首先归纳患者的主诉及临床表现特点,看这些分型变涉及椎管内及相邻部位何种组织,再将此受累组织冠以“型”即谓之简易分型。
按上述标准,我们可将其分为以下7型,即颈型、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食管压迫型及混合型。
现将各型分别阐述。
一、颈型颈椎病预型颈椎病临床上极为常见,是最早期的颈椎病,也是其他各型颈椎病共同的早期表现。
以颈部症状为主,故又称局部型使用者。
由于症状较轻,往往重视不够,以致反复发作而使病加重,不少反复落枕的病人多属此型。
以往不承认此型,因而在文献中提到的较少。
此型为其他型颈椎病的前驱表现且多见,故放在前面介绍。
颈型颈椎病,又称韧带关节囊型颈椎病,急性发作时俗称“落枕”。
该型颈椎病多因睡眠时枕头高度不合适或睡姿不当,颈椎转动超过自身的可动限度,或由于颈椎较长时间弯曲,一部分椎间盘组织逐渐移向伸侧,刺激神经根,而引起疼痛。
当然“落枕”也不排除非颈椎因素。
如颈部肌肉受寒出现风湿性肌炎、项背肌劳损或颈部突然扭转等,亦可导致“落枕”样症状。
颈型:具有典型的落枕史及上述颈项部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可正常或仅有生理曲度改变或轻度椎间隙狭窄,少有骨赘形成。
1、症状预项疼痛强,整个肩背疼痛,僵硬感,头部屈曲、转动受限,呈斜顶姿势回头时.颈项和躯干必须共同旋转。
少数病人可出现反射性肩、臂、手部疼痛、胀麻等症状,但咳嗽或打喷嚏时无上肢放射性加剧。
2体征急性期颈椎活动绝对受限,颈椎各方位活动范围近于颈椎旁肌、c1一c7椎旁或斜方肌、胸锁乳突肌痉挛伴有压痛,冈上肌、冈下肌也可有压痛。
椎间孔挤压试验、神经根牵拉试验均正常。
3诊断颈型颈椎病诊断比较容易,根据典型的落枕史及上述颈项部症状和体征.即可作出诊断。
影像检查以小关节增生、移位较多见,椎体缘骨赘、椎间隙狭窄者少见。
但X 线检查属正常者也非少见,尤其在早期,可仅有生理曲度改变或轻度椎间隙狭窄,少有骨赘形成。
颈椎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治法1.颈椎病的病因病机认识颈椎病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发病的内因是人到中年以后肝肾功能由盛到衰,或久病伤肾,或强劳伤肾,致肝肾亏虚,精血不足,气血失于循行,筋脉失于润养所致。
外因是有明确外伤史,或与职业工作姿势不正确致颈部肌肉劳损,使腠理空虚,风寒湿邪杂至督伤络阻,闭阻经脉,脉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瘀阻所致。
本病属肝肾气血不足为本虚,积累伤筋,外感于邪,筋脉挛急痹痛为标实。
从而导致一系列颈肩臂痛,手麻,头晕及肢无力,或拘挛等症状。
2.颈椎病的辨证分型特点依据病因病机,将本病分为肝肾亏虚型、风寒湿型和气虚血瘀型。
肝肾亏虚型病程较长,发病较缓,出现肢体沉重,肌肉萎缩,运动无力,持物及行走不稳,最后无力行走而瘫痪,兼有二便失禁(多见于脊髓型)。
风寒湿型发病较急,见于长期伏案低头工作患者,致颈肩臂疼痛、麻木、酸胀感为主要症状,并以夜间症状加重为特点(多见于神经根型)。
气虚血瘀型见于中老年人,其症状头痛头晕,头痛呈胀痛或跳痛,与眩晕同时出现,或交替发作,可合并有耳鸣,听力下降。
以转动头颈即发眩晕,甚至晕厥、跌倒为特点(多见于椎动脉型)。
3.颈椎病的治法方药特色治宜以补为主,以通为用。
补则滋补肝肾,益气养血。
通则风寒湿邪沉伏于经络者,以活血通络疏风散寒除湿为主。
颈病汤基础方,药用鹿角胶20g、黄芪30g、当归20g、川芎10g、羌活20g、姜黄15g、秦艽20g、桂枝15g、地龙15g、细辛5g、葛根20g。
每日1剂,水煎服。
方中鹿角胶、黄芪、当归、川芎以滋补肝肾,补气活血为主药;羌活、秦艽、姜黄、桂枝、茯苓祛风除湿、温经散寒为辅药;地龙、细辛通络止痛为佐药;葛根升阳发散而解项背之强急,又能引诸药上达于颈项为使药。
诸药合用,恰中病机。
4.强调功能锻炼①自我按摩患者双手半环抱于颈后,头后仰,沿颈棘突两侧上下进行对合捏挤项后软组织,使肌肉松弛缓解疼痛,从而达到自我康复目的。
②自我练功患者坐位,两肘屈曲,左手背反摸棘突,右手拇食中指用力拉对侧耳垂,使颈椎缓缓向左旋转至最大限度,然后还原,再使头颈转向对侧,方法同前,旋转力度由小到大,达到松解小关节之间粘连舒利筋骨之作用,恢复颈椎内外平衡。
颈椎的断层解剖知识点介绍颈椎是人体脊柱中连接头部和胸部的部分,由7个椎骨组成。
颈椎的断层解剖知识对于理解颈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颈椎的断层解剖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颈椎结构。
第一节:颈椎的分类颈椎根据其特点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颈椎一:C1椎骨,也称为寰椎,是颈椎中唯一没有椎体的椎骨。
它连接头骨和下颈椎,起到支撑头部重量和保护脑干的作用。
2.颈椎二至颈椎六:C2至C6椎骨,也称为轴椎和颈椎体,是颈椎中最常见的类型。
它们具有椎体和椎弓,支撑头部和保护脊髓。
3.颈椎七:C7椎骨,也称为附肋椎,是颈椎中唯一一个具有附肋的椎骨。
它在胸椎和颈椎之间扮演过渡的作用。
第二节:颈椎的解剖结构颈椎由椎体、椎间盘、椎弓和关节组成。
1.椎体:颈椎的椎体呈圆柱形,具有一定的高度和宽度,前后面凹,侧面凸起。
椎体之间的间隙由椎间盘填充。
2.椎间盘:椎间盘位于相邻椎体之间,由纤维环和髓核组成。
它起到缓冲和吸收冲击的作用。
3.椎弓:椎弓由两个椎板和七个突起组成。
椎板位于椎弓的后方,突起分为横突和棘突。
4.关节:颈椎之间有许多关节连接,其中最重要的是椎间关节和后纵韧带。
椎间关节位于相邻椎骨的椎弓上,允许颈椎的灵活运动。
后纵韧带位于椎板之间,起到稳定颈椎的作用。
第三节:颈椎的功能颈椎的主要功能是支撑头部、保护脊髓和神经根、以及允许头部的灵活运动。
1.支撑头部:颈椎承担头部的重量,保持头部与躯干的平衡。
2.保护脊髓和神经根:颈椎围绕脊髓和神经根形成保护屏障,防止外部损伤对其造成伤害。
3.灵活运动:颈椎的结构和关节允许头部进行自由的前屈、后仰、侧屈和转动等运动。
第四节:常见颈椎疾病颈椎疾病是指影响颈椎结构和功能的疾病,常见的颈椎疾病包括颈椎病、椎间盘突出和颈椎骨折等。
1.颈椎病:颈椎病是一种慢性病,常见症状包括颈部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等。
2.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突出是指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并压迫神经根或脊髓。
[jǐng zhuī]颈椎编辑锁定颈椎,指颈椎骨,英文名为:cervical vertebra。
颈椎位于头以下、胸椎以上的部位。
颈椎共有七块颈椎骨组成,除第一颈椎和第二颈椎外,其他颈椎之间都夹有一个椎间盘,加上第七颈椎和第一胸椎之间的椎间盘,颈椎共有 6 个椎间盘。
每个颈椎都由椎体和椎弓两部分组成。
椎体呈椭圆形的柱状体,与椎体相连的是椎弓,二者共同形成椎孔。
所有的椎孔相连就构成了椎管,脊髓就容纳其中。
颈椎又是脊柱椎骨中体积最小,但灵活性最大、活动频率最高、负重较大的节段。
中文名颈椎外文名cervical vertebra含义颈椎骨椎间盘数6 个目录1 解剖结构▪第一节的特点▪第二节的特点▪第七节的特点▪颈椎的连接▪颈椎间盘特点▪活动范围▪生理弯曲▪血液供应2 临床分型▪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3 颈椎的神经▪颈丛▪臂丛4 颈椎治疗▪早期治疗▪治疗方法▪针灸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其他治疗方法5 保护小妙招▪支撑头部▪抬升运动▪收缩肩部▪乌龟探头6 保健方法7 颈椎增生▪病因▪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颈椎解剖结构编辑颅骨寰椎椎间盘椎体钩椎关节神经根颈椎第一节的特点颈椎示意图第一颈椎又叫寰椎,它没有椎体和棘突,由前后弓和侧块组成。
前弓较短,其后(内) 面中部有关节面与第二颈椎的齿状突构成寰齿关节;前面中部有前结节,是两侧颈长肌的附着处。
后弓较长,其后方有一结节而无棘突;此后结节突向上、后方,是两侧头小直肌的附着处。
后弓上面两侧近侧块部各有一沟,称椎动脉沟;椎动脉上行出横突孔,绕过侧块,跨过此沟,再穿通环枕后膜,经枕骨大孔而进入颅腔。
侧块上方有椭圆形凹陷的关节面,朝向内、前、上方,与枕骨髁构成寰枕关节;侧块下方有较平坦的关节面,朝向前、下、稍内方,与第二颈椎的上关节面构成寰枢关节。
侧块的外方有横突,能作为寰椎旋转运动的支点,比其他颈椎的横突既长且大。
简述颈椎病的分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通常表现为颈椎疼痛、颈部僵硬、上肢麻木等症状。
其病因复杂,常见原因包括颈部姿势不良、颈椎劳损、颈部受伤、颈椎退行性变等。
根据颈椎病的不同表现和病理特点,可以将其分为多种类型,本文将简述颈椎病的分型。
一、颈椎功能性疾病颈椎功能性疾病是指颈椎疼痛、僵硬等症状,但没有明显的病理改变。
这种疾病通常是由于颈部姿势不良、颈椎劳损、颈部受伤等因素引起的。
颈椎功能性疾病的特点是疼痛范围较广,可以在颈部、肩部、背部、上肢等部位出现。
疼痛程度不一,有时可以自行缓解,但长期存在时会影响生活质量。
二、颈椎骨质增生症颈椎骨质增生症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病,通常发生在中老年人中。
其主要表现为颈椎疼痛、颈部僵硬、上肢麻木等症状。
颈椎骨质增生症的特点是颈椎骨质增生、骨刺形成,这会导致神经根受压,引起疼痛和神经功能障碍。
颈椎骨质增生症的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三、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间盘突出症是指颈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引起疼痛、麻木等症状。
此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主要原因包括颈部劳损、颈部受伤、长期保持一个姿势等。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四、颈椎关节病颈椎关节病是指颈椎关节发生炎症、退行性变等病变,引起颈椎疼痛、颈部僵硬等症状。
颈椎关节病的特点是颈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
颈椎关节病的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五、颈椎脊髓病颈椎脊髓病是指颈椎脊髓发生病变,引起神经功能障碍。
此病的主要原因包括颈椎骨折、颈椎脱位、颈椎间盘突出等。
其主要表现为上肢麻木、肌肉无力、肌肉萎缩等症状。
颈椎脊髓病的治疗通常包括手术治疗等。
综上所述,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疾病,其分型较多,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颈椎的保健,并及时就医治疗,以避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颈椎病摘要: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
颈椎间盘退变,以及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等结构继发退变,累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与交感神经,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与神经功能障碍统称为颈椎病。
根据受累结构的不同,临床表现特点,一般将颈椎病分为四型,即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及交感型颈椎病。
本文着重介绍四种类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 关键词:颈椎病脊髓椎间盘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
颈椎间盘退变,以及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等结构继发退变,累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与交感神经,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与神经功能障碍统称为颈椎病。
根据受累结构的不同,临床表现特点,一般将颈椎病分为四型,即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及交感型颈椎病。
C4以上神经根受累时,主要症状为颈痛,有作者称为颈型。
椎体前缘骨刺增生,有时引起食管梗阻,有些作者称之为食管型颈椎病。
后两者很少见。
一般而言,脊髓型多需手术治疗,而其他类型多数可取保守治疗。
一、神经根型颈椎病椎间盘膨出或突出,椎体后缘与钩椎关节骨质增生常常造成椎间孔或椎管狭窄,压迫或牵扯神经根。
颈椎的节段性不稳定存在时,容易发生椎间关节劳损。
创伤性炎症不仅加重了神经受压,并且具有炎性刺激,引起颈肩痛与神经根病。
1、临床表现多见于中年和老年人。
多数病人有颈部慢性劳损病史。
长期伏案工作,或落枕之后颈肩部疼痛,逐渐出现放射性肩臂或手部麻痛。
少数病例因颈部扭伤,或着凉等原因起病较急。
颈肩部疼痛与颈部活动受限是常见症状。
因为神经根受累而出现神经根支配区的放射性痛、麻、胀痛、力弱。
患侧手臂持物无力或失落。
症状可因颈部活动而加重,保持某种姿势时可减轻。
颈肩部肌肉痉挛,可继发肌肉筋膜炎颈部僵直,出现强迫性姿势,肩背部沉重感。
神经根型颈椎病常常单节段发病。
多限于一侧,C5-6最多见,其次C6-7 、C4-5。
所以C6神经根最常受累,其次为C7或C5。
颈椎病的分类及诊断治疗原则近年来在颈椎病的研究方面虽做了大量工作,但至今仍缺乏一种为大家所能接受的、合理的分类标准。
因此,在诊断、疗法选择和预后判定等方面也难以取得较为一致的意见。
事实上,由于每例颈椎病患者的病理生理与病理解剖的特点不同,其症状与体征当然差异较大。
反之,取两份颈椎退变及骨刺生长相似的X线片,再去追查患者的临床特点,亦可发现其临床表现相距甚大。
由此看来,要想全面地、正确地判定患者的病情,必须对其分类与分型加以研讨。
在临床上,对颈椎病分型方法很多,各有其优缺点,现就临床常用而容易掌握的分型方法介绍如下。
它是根据患者的症状或症候群特点来确定的一种分型法。
首先归纳患者的症状特点,看其是由于椎管内及其邻近何种组织受累,再将此受累组织冠以“型”即谓之。
按上述标准,一般将其分为以下各种类型:I颈型——以颈部症状为主。
Ⅱ神经根型——主要累及颈脊神经根而出现上肢症状。
Ⅲ脊髓型——因脊髓受压而引起四肢运动及感觉障碍。
IV椎动脉型——表现为椎动脉供血不全及椎动脉周围交感神经受刺激症状。
V食道压迫型——以吞咽困难为主要表现。
VI混合型具有前者两组以上症状者。
现将以上各型分述于下。
一、颈型颈椎病最为常见,以颈部症状为主。
1.病因、病理与发病机制在颈椎退变开始,主要表现为髓核与纤维环的脱水、变性与张力降低,进而继发引起椎间隙的松动与不稳。
常于晨起、过劳、姿势不正及寒冷刺激后突然加剧。
椎节的失稳不仅引起颈椎局部的内外平衡失调及颈肌防御性痉挛,且直接刺激分布于后纵韧带及两侧根袖处的窦椎神经末梢,并出现颈部症状。
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颈部不适感及活动受限等;少数病例可因反射作用而有一过性上肢(或手部)症状,其范围与受累之椎节相一致。
当机体通过调整及代偿作用,并使颈部建立起新的平衡后,上述症状即消失。
因此,大多数病例多可自愈,或仅需采取一般性治疗措施即可。
2.临床特点①年龄:以青壮年为多。
个别也可在45岁后首次发病,后者大多属于椎管矢状径较宽者。
颈椎病临床分型颈椎病临床分型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
根据颈椎病的各种症状,临床可以分为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食道型颈椎病。
西医学名:颈椎病英文名称: Cervical spondylosis clinical parting所属科室:外科 - 骨科发病部位:颈椎主要症状:酸胀,疼痛是否进入医保:是治疗方法:黄家粉包治疗特点:无副作用,效果彻底剂型:祖传外用中药颈型颈椎病颈型颈椎病概述颈型颈椎病症状颈型颈椎病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神经根型的发病机理神经根型如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理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交感型颈椎病交感型的生理病理交感型的诊断交感型颈椎病的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的类型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脊髓型颈椎病的病理脊髓型颈椎病诊断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食道型颈椎病食道型颈椎病的诊断食道型病因病理食道型颈椎病的治疗颈型颈椎病颈型颈椎病概述颈型颈椎病症状颈型颈椎病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神经根型的发病机理神经根型如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理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交感型颈椎病交感型的生理病理交感型的诊断交感型颈椎病的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的类型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脊髓型颈椎病的病理脊髓型颈椎病诊断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食道型颈椎病食道型颈椎病的诊断食道型病因病理食道型颈椎病的治疗编辑本段颈型颈椎病颈型颈椎病概述颈型颈椎病临床上极为常见,是最早期的颈椎病,也是其他各型颈椎病共同的早期表现。
以颈部症状为主,故又称局部型。
由于症状较轻,往往重视不够,以致反复发作而使病加重,不少反复落枕的病人多属此型。
以往不少人不承认此型.因而在文献中提到的较少。
颈型颈椎病,又称韧带关节囊型颈椎病,急性发作时常被俗称"落枕"。
颈椎病的分类及特点:
1、颈型颈椎病临床特点:主要为主诉颈、肩及枕部疼痛等感觉异常,并伴有相应
的压痛点及颈部呈僵直状。
2、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特点:为五个方面:1【颈部症状】颈部痛、椎旁肌肉压痛、
颈部立正式体位及颈椎棘突或棘突间直接压痛或叩痛多为阳性,尤以
急性期为明显。
2【根性痛】最为多见,其中以手指麻木、指尖过敏及
皮肤感觉减退等为多见。
3【根性肌力障碍】以前根先受压者为明显,
早期肌张力增高,但很快即减弱并出现肌萎缩征。
在手部以大小鱼际
肌及骨间肌为明显。
4【减反射改变】早期呈现活跃,而中、后期则减
退或消失,检查时应与对侧相比较。
5【特殊试验】凡增加脊神经根张
力的牵拉性试验大多阳性,尤以急性期及后根受压为主者。
3、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特点:1【椎体束征】多先从下肢无力、双腿发紧(如缚绑腿)
及抬步沉重感等开始,渐而出现足踏棉花、抬步打飘、跛行、易跪倒
(或跌倒)、足尖不能离地、步态拙笨及束胸感等症状。
2【肢体麻木】
自内向外为颈、上肢、胸、腰、下肢和骶部的神经纤维,出现症状的
部位及分型与前者相一致。
3【反射障碍】生理反射异常:上肢的肱二
头肌、肱三头肌和桡反射,下肢的膝反射和跟腱反射多为亢进或活跃。
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和肛门反射可减弱或消失。
4【排便排尿功能障碍】
多在后期出现,起初以尿急、排空不良,尿频及便秘为多见,渐而引
起尿潴留或大小便失禁。
5【屈颈试验】此种类型最怕屈颈动作。
如突
然将头颈前屈,双下肢或四肢可有“触电”样感觉。
4、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特点:1【颈椎病之一般症状】颈痛、后枕痛、颈部活动受限
等。
2【椎-基动脉供血不全症状】偏头痛(80%以上);耳鸣、听力减
退及耳聋(80%);眩晕(70%);记忆力减退(60%);视力减退、视力
模糊、复视、幻视及短暂的失明等(40%);神经衰弱(40%);发音不
清、嘶哑及口唇麻木感等(20%);猝倒(20%)。
3【自主神经症状】胃
肠、心血管及呼吸症状为多。
5、食管压迫型颈椎病临床特点:吞咽障碍【轻度】仰颈时吞咽困难,屈颈时则消失。
【中度】吞服软食或流质者。
【重者】仅可进水、汤者,但少见。
6、混合型颈椎病临床特点:视原发各型的组合不同,症状与体征有明显之差异,
此型症状复杂,故诊断常感困难。
赵定麟.《现代脊柱外科学》[M],2006,[1]:428-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