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组织(1)
- 格式:ppt
- 大小:546.50 KB
- 文档页数:80
植物快速繁殖技术植物快速繁殖就是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快速繁殖名优特新品种,使其在较短时间内繁衍较多的植株;快速繁衍珍稀濒危植物,使物种得以保存.快速繁殖是当前植物细胞工程中应用最广泛,又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除了一部分豆类作物外,种子是不会传递病毒的.植物病毒是通过无性繁殖传递的,而快速繁殖是建立在无性繁殖的基础上,病毒在母体内逐代积累,危害越来越严重.目前在生产上尚无特效药物可彻底除去病毒,而快速繁殖却可以,因此,快速繁殖脱毒显得非常重要。
一、植物快速繁殖的途径和方法以植物的根、茎、叶柄和花等片段以及孢子作为外植体,或者切取茎尖、腋芽进行离体培养,可以直接诱导器官分化,产生芽、根,也可以诱导改变原有的分化状态,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经过不同的细胞分化途径重建形成不同的器官,直到完整植株。
(P86L.1~L.16)植物快速繁殖的类型与方式可归纳如下表:快速繁殖中茎尖培养脱毒无病毒苗的获得:(一)材料的培养和灭菌为了获得无菌的茎尖,应把供试植株种在无菌的盆土中,放在温室栽培。
浇水要浇在土中,不要浇在叶片上。
如材料取自田间,可切取插条,在实验室内进行溶液培养。
由这些插条的腋芽长成的枝条,其污染程度比直接从田间植株取来的枝条少得多。
自外,定期喷施内吸杀菌剂(如0.1%多菌灵和0.1%链霉素)也十分有效.(二)茎类剥离取幼苗茎尖2~3cm小段,剥去可见的大叶,放在烧杯内用自来水冲洗1h左右,移入无菌室进行严格消毒.先用95%酒精快速浸泡一下,再放入5%的漂白粉溶液内消毒7~10min(也可用市场上出售的次氯酸钠溶液稀释为5%),然后用无菌水冲洗3~4次,在双筒解剖镜下一手用细镊子将茎芽按住,另一手用解剖针仔细地将幼叶剥去,最后露出圆滑的生长点,用注的针头侧刃或自制的解剖针,仔细地切取带有1~2个叶原基的生长点,随即接种到试管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这样外植体(生长锥带1~2个原叶基)的培养,严格来说,应称为分生组织培养。
第五章组织(集团)购买行为分析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
)1. ()由以下产业所组成:农业、林业、水产业;制造业;建筑业;通讯业;公用事业;银行业、金融业和保险业;服务业等。
A.政府市场B.转卖者市场C.生产者市场D.消费者市场2.产业市场和消费市场比较,产业市场上()。
A.购买者的数量较多,购买者的规模较大B.购买者的数量小,购买者的规模较大C.购买者的数量较多,购买者的规模较小D.购买者的数量较少,购买的规模较小3.产业市场的需求()。
A.无弹性B.富有弹性C.缺乏弹性D.强性无穷大4.购买过程是从企业的某些人员认识要购买某种产品以满足企业的某种需要开始的。
认识需要由两种刺激引起,其中属于外部刺激的是()。
A.企业最高管理决定推出某种新产品,因而需要采购生产这种新产品的新设备和原料B.有些机器发生故障或损坏,需要购置零部件或新机器C.发现购进的某些原料质量不好,必须更换供应商D.采购人员看广告或参加展销会5.在全新采购情况下,生产者购买决策过程可分为()个阶段。
A.8B.7C.9D.66.组织市场需求的波动幅度()消费者市场需求的波动幅度。
A.小于B.大于C.等于D.都不是7.政府采购比较重视()。
A.商品质量B.价格C.服务D.AB和C8.中间商购买全新品种必须()经历购买决策过程的各阶段。
A.跳跃B.中断C.完整地D.跨越9.中间商经营某一行业的多系列、多品种产品策略叫()。
A.独家产品B.广度产品C.深度产品D.混合产品10.非营利组织的采购部门通过传播媒体发布广告或发出信函,说明有关要求,邀请供应商在规定期限内投标的购买方式叫()。
A.公开招标选购B.议价合约选购C.日常性选购D.正常性购买11.组织市场包括()。
A.生产者市场B.中间商市场C.非营利组织市场和政府市场D.AB和C12.供应商所采用的与系统购买相应的销售方法称为()。
A.直接销售B.系统销售C.统一销售D.互惠销售13.派生需求又叫()。
第五章基本组织第一讲上皮组织学习要点:上皮组织的特点、功能及分类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功能和分布腺上皮和腺上皮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一、理论:上皮组织(epithelial tissue)的特点是:细胞多且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无血管和淋巴管,但常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分布;具有明显的极性即游离面和基底面;具有保护、分泌、吸收、排泄和感觉等功能。
上皮组织可分为被覆上皮、腺上皮和感觉上皮等。
(一)被覆上皮被覆上皮(covering epithelium):根据上皮细胞的排列层数和细胞形态,可将被覆上皮分为以下7种上皮(见表5-1-1)。
表5-1 被覆上皮的分类及其主要分布内皮:心脏、血管及淋巴管的腔面单层扁平上皮间皮:胸膜、腹膜及心包膜的表面其他:肺泡和肾小囊壁层等上皮单层上皮单层立方上皮:甲状腺滤泡及肾小管上皮等单层柱状上皮:胃、肠和子宫等腔面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呼吸管道等的腔面未角化的:口腔、食管和阴道等的腔面复层扁平上皮复层上皮角化的:皮肤的表皮复层柱状上皮:睑结膜、男性尿道等的腔面变移上皮:肾盏、肾盂、输尿管及膀胱等的腔面1.单层扁平上皮(simple squamous epithelium)由一层很薄的扁平细胞构成,表面观,细胞呈不规则形或多边形,细胞边缘呈锯齿状,互相嵌合,核扁圆形,位于细胞中央;垂直切面观,细胞核椭圆形,细胞质很薄,只有含核的部分略厚。
上皮游离面光滑,有利于血液、淋巴液流动,或便于内脏器官活动。
单层扁平上皮包括内皮和间皮。
2.单层立方上皮(simple cuboidal epithelium)由一层近似立方形细胞构成,表面观,细胞呈多边形;垂直切面观,细胞大致呈正方形,核圆,居中(图5-1-1)。
此种上皮具有分泌和吸收功能。
图5-1-1 单层立方上皮模式3.单层柱状上皮(simple columnar epithelium)由一层棱柱状细胞构成,表面观,细胞呈多边形;垂直切面观,细胞呈柱状,核椭圆,靠近细胞基底部。
第五章组织单选题1、从最高的直接主管到最低的基层工作人员之间会有一定的层次,这个层次叫( C )A. 管理幅度B. 公司规模C. 组织层级D. 人员配备2、组织为了共享内部权力,增进员工的工作努力,而把某些权力或职权授予下级的过程叫(C )A. 集权B. 分权C. 授权D. 揽权3、首先提出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的管理理论是( B )。
A. 科学管理理论B. 行为科学理论C. 古典组织理论D. 行政组织理论4、以下关于组织的说法中不准确的是( D )A. 组织必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B.组织必须有一定的行为准则C.组织必须有既定的目标D.任意一个群体都可称为一个组织5、企业冗员繁杂,这违背了组织设计中的( A )原则。
A. 因事设人B. 按产品设人C. 命令统一D. 协调原则6、考察一个组织分权程度的关键在于( D )A. 按地域设立部门B. 按职能设立部门C. 按顾客设立部门D. 决策权或命令权是保留还是下放7、一个企业中处于较低管理层的管理人员所作的决策数量很多且很重要,在决策时受到的限制很少,则可能认为该企业(D )A. 管理人员的素质较高B. 高层主管比较开明C. 组织集权程度较高D. 组织分权程度较高8、比较严峻的外部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会助长( C )A. 授权B. 分权C. 集权D. 放权9、过去企业内部各分厂(车间)之间是“无偿”提供零部件或半成品,现在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各分厂实行独立核算,各分厂(车间)之间零部件半成品的转移按内部结转价格核算,这体现的组织管理思想是( B )。
A. 集权管理B. 分权管理C. 按劳分配D. 经济责任制10、支持组织集权的正当理由是(A )A. 维护政策的统一性与提高行政效率B. 提高组织决策质量C. 提高组织的适应能力D. 提高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11、以下哪一种作法不是较为分权的做法?( B )A. 组织中较低层次决策设计的频度和数目度很大B. 组织中较低层次决策涉及的职能较多C. 组织中采取了减低上级领导工作负担的措施D. 高层对较低层次的决策不加控制12、过渡集权的弊端是( C )A. 降低组织的适应能力B. 降低决策质量和员工的工作热情C. A+BD. 降低生产能力13、某公司总经理把一项物资采购工作授权给采购部经理完成,结果采购出现差错,给公司造成巨大损失。
第五章 中间性组织第一节 中间性组织的含义第二节 中间性组织的理论基础第三节 中间性组织的结构第四节 中间性组织的规模第五节 中间性组织的运行第六节 中间性组织竞争优势的维护第一节、中间性组织的含义一、中间性组织(inter-firm organization)*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种各样的经济组织层出不穷。
除一体化大企业之外,战略联盟、虚拟企业、企业集群等经济组织纷纷涌现,并在竞争中逐渐表现出竞争优势,学术界将这些新兴的经济组织统称为中间性组织。
* 即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企业之间基于核心能力,建立在信用基础之上,以合作为目的,依靠价格机制和权威机制配置资源,具有网络特性的相对稳定且普遍存在的一种契约安排。
* 纯市场、纯科层企业以及中间性组织是三种协调经济活动的制度形式,它们本质上都具有契约属性,不同的是协调经济活动的组织方法各不相同,纯市场以价格机制协调经济活动,纯科层企业是以权威机制进行协调,而中间性组织则依靠价格机制和权威机制的共同作用来配置资源。
* 协调机制的差别决定了中间性组织与市场和企业相比具有独特的成长与运行规律。
纯市场、纯科层企业以及中间性组织比较协调的制度形式纯市场中间性组织纯科层协调机制价格机制价格与权威机制权威(行政)机制的联合协调方式自动协调联合协调强制协调协调参考点价格契约权威协调的力量来源供求谈判计划合作稳定性弱较强强第二节、 中间性组织的理论基础* 一、分工与专业化理论* 二、交易成本理论* 三、资源依赖与团队生产理论一、分工与专业化理论* 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被认为是分工理论的起源。
斯密认为劳动分工是提高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的源泉。
分工会带来专业化,专业化会使得劳动者的技巧改进,劳动时间会大大节省,同时也有利于机器的发明与采用* 斯密将分工分为三种:* 企业内分工* 企业间分工(中间性组织的理论依据)* 产业分工或社会分工二、交易成本理论* 威廉姆森认为,不同制度安排的选择,其目的是使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最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