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规划案例
- 格式:ppt
- 大小:10.72 MB
- 文档页数:60
案例三东湖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东湖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是一处集城市公园、旅游区、文化名胜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近年来,随着人们休闲旅游需求的不断增加,东湖风景名胜区的旅游业已逐渐成为武汉市的一个经济支柱行业。
为了更好地发展旅游业,提高旅游效益,提升景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需要编制一份东湖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合理的发展方向,谋求可持续发展。
一、规划背景东湖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景观优美,拥有武汉市五大区域公园和众多文化名胜古迹,是武汉市的旅游“名片”。
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休闲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游客对景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当前,东湖风景名胜区旅游业的问题主要包括:1.旅游资源利用方式单一,游览体验差。
2.景区内环境卫生脏乱差。
3.信息发布手段陈旧,游客导向不明显。
以上问题存在仍需解决,需要通过规划来寻找解决之道。
二、规划内容1.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根据东湖风景名胜区的自然和人文特色,制定适宜的旅游线路和景点,提高旅游资源利用效率和游览体验质量。
鼓励开展多样化课程,如生态、体验、文化等,增加游客互动性。
注重科技化开发,在景区内普及电子导游、VR、无人机等旅游新科技。
2.环境卫生管理完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对景区内各个区域的管理,根据旅游高峰期的情况加强巡逻和清洁工作,确保景区环境干净整洁。
设立垃圾分类投放点,并对游客进行分类灯具,提高环保意识。
3.信息发布手段改进利用智能公告系统,把实时的旅游信息展示在大屏幕、APP等适应的设备上。
制作并投放新媒体广告,定期展示新的旅游项目和活动推荐。
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和游客的购买力,进行宣传推广方案的创新,吸引更多游客来到东湖风景名胜区。
三、规划目标1.提高景区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规划的实施,东湖风景名胜区将得到全新的面貌,品牌形象更加明确,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
逐步形成"绿色生态、人文风光、宜居生活"的特色品牌。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城市总体规划经典案例一、潮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潮州,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中下游,东与饶平接壤,西与揭阳毗邻,南临汕头、澄海,北与丰顺交界。
1、城市性质潮州的行政、经济、文化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业兴旺的以轻型、高效、外向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门类为重点的现代化滨江城市。
2、城市规模潮州市区现状城市〔常住〕人口35.21万人〔1999年末〕,其中非农人口28.90万人。
规划远期〔20__年〕,规划城市常住人口为55万人,流动与暂住人口为14万人。
潮州市现状〔1999年末〕城市建立用地面积为25.65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立用地72.84平方米。
规划远期〔20__年〕,潮州市市区城市建立用地应控制在44平方公里左右,人均建立用地确定为人均80平方米。
3、城市开展方向 1、规划保持原规划确定的城市总体向西开展,适当向桥东地区开展的大方向。
2、在城市的近中期开展中,以开展充实潮州大道两侧〔枫溪区和湘桥区之间〕地区为主,重点完善该地区的城市形态和城市功能。
改变城市现状两大区片〔枫溪区、湘桥区〕的松散格局,使城市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3、城市中远期的开展以城市的西向外延扩展和沿滨江开展为主,火车站站区亦会有较大规模的开发建立。
同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向韩江东岸开展。
4、远景城市开展以西南、西北向为主。
主要开展形态由圈层式拓展向轴带状开展演进,并根本形成具有滨江特征的城市景观与环境。
4、规划布局和分区 1、名副其实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将古城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功能分区和居住分区,重点控制在城区东、北、西三面的自然景观环境。
将古城区和自然景观环境作为潮州市最重要的旅游资加以保护。
2、建立山水园林城市。
保存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渠水系,并将东、北、西侧的自然山林组合入城市的形态构造中,形成城中有山水,山水绕城区的城市总体布局形态。
3、充分利用城市南面滨江、北部靠山的自然环境优势,以及东古西新的城市开展格局,形成“北居、南商、东游、中贸、西产”的城市布局构造。
区域旅游总体规划案例咱来说说桂林这个超美的地方的旅游总体规划,那可老有意思了。
一、规划背景。
桂林啊,大家都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名号可不是白来的。
它本来就有特别多的游客,像什么漓江啊,那山水就跟画似的。
但是呢,随着旅游市场越来越复杂,光靠自然美景还不够,得有个全面的规划。
比如说周边的一些小景点,还有旅游服务设施啥的,都有点乱,得好好整整。
二、目标设定。
1. 首先就是要打造一个全方位的旅游目的地。
不能让游客来了就光看看山水,看完就走了。
得让他们能留下来玩个几天,体验各种各样的东西。
比如说开发一些民俗文化体验项目,像去阳朔的小村子里,跟着村民学学做桂林米粉,那多有趣啊。
2. 还要提高桂林旅游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桂林山水外国人也喜欢啊,得吸引更多的国际友人来。
可以搞一些国际旅游文化节之类的活动,把桂林的特色文化和美景展示给全世界。
三、资源整合。
1. 山水资源。
漓江肯定是重中之重。
以前游客就坐个船游览一下漓江,现在呢,规划里增加了很多漓江两岸的徒步路线。
你想啊,沿着漓江徒步,一会儿看看清澈的江水,一会儿抬头看看奇特的山峰,那感觉棒极了。
而且在徒步路线上设置了一些观景台,让游客可以停下来拍照、休息,好好欣赏美景。
除了漓江,桂林还有很多小湖泊和溪流。
把这些小的水域资源也整合起来,开发一些水上运动项目,像皮划艇啥的。
在阳朔就有一些小湖泊可以让游客玩皮划艇,又刺激又能近距离感受桂林的水。
2. 文化资源。
桂林有很多古老的村落,像龙脊梯田周边的瑶寨、壮寨。
这些村寨里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民俗文化。
规划里就把这些村寨串起来,搞了个民俗文化旅游线路。
游客可以在寨子里住上一晚,参加少数民族的篝火晚会,看他们唱歌跳舞,还能住住吊脚楼,体验不一样的生活。
还有桂林的历史文化遗迹,像靖江王府。
对这个王府进行了重新修缮和开发,增加了很多导游讲解,把王府背后的历史故事讲给游客听,让游客不仅仅是看个古建筑,还能深入了解桂林的历史。
四、旅游设施建设。
三类工业用地控规案例
1. 北京市通州区昌平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用地控制案例:
根据《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要求,将昌平经济技术开发区,确定为重点发展的工业用地区。
该区域的规划目标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建设集研发、制造、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区。
规划控制措施包括:合理布局产业类型,避免同质化竞争;加强环境保护,要求工业污染不得超过国家排放标准;确保供应基础设施,提供充足的用电、用水、供暖等资源;加强生态补偿,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等。
2. 上海市嘉定区新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用地控制案例:
根据《上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6-2030年)》的要求,将嘉定区新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确定为功能多元、产业繁荣的特色工业区。
规划控制措施包括:优化用地利用结构,合理布局不同类型的工业用地;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确保供应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产业升级,引进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加强环境管理,严格控制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区域生态景观等。
3. 广州市黄埔区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用地控制案例:
根据《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0年)》的要求,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被规划为现代化制造业示范区。
规划控制措施包括:加强用地节约集约利用,优化工业布局;提供高质量的产业配套服务,满足企业需求;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等。
新城优秀总规案例一、规划的远见卓识。
浦东新区在早期规划的时候,那简直就是开了上帝视角。
当时人们看着那一片相对荒芜的土地,规划者就像是拿着魔法棒的魔法师。
他们规划了多个功能分区,像陆家嘴金融区,那就是奔着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去的。
这就好比在一张白纸上,先画好了不同的框框,每个框框都有着明确的使命。
比如说,规划者们预见到了未来金融行业的蓬勃发展,所以给陆家嘴留足了高大上写字楼的空间。
而且他们不只是考虑了办公,还想到了周围配套的交通、商业和居住。
交通上,规划了便捷的地铁线路和宽敞的马路,让那些在金融大厦里忙碌的白领们能够快速地到达目的地。
商业方面,各种高端商场、餐厅、咖啡馆都安排得妥妥当当,让大家在工作之余能够尽情消费放松。
居住上,虽然陆家嘴以写字楼为主,但周边也有适合不同层次人群居住的小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二、产业多元化发展。
浦东新区的规划可不是单线条的。
除了金融,还大力发展了高新技术产业。
张江高科技园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总规里,这里是科技创新的天堂。
规划者们为各类科技企业提供了不同类型的办公场地,有适合刚起步小公司的孵化园,也有给大型科技企业的独立园区。
这里面的产业链规划也是超厉害的。
从研发到生产,再到销售和售后服务,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区域布局。
就像一个精密的机器,每个零件都放在最合适的位置。
而且为了吸引人才,园区周围还规划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舒适的居住环境。
科技人才们在这里工作,不用担心孩子没好学校上,下班了也能有个温馨的家,这就使得张江能够源源不断地吸引到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的科技精英。
三、生态与城市融合。
在很多城市的新区建设中,往往会忽略生态环境。
但浦东新区不一样。
它的总体规划里,绿色空间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世纪公园就是一颗绿色的明珠。
当初规划的时候,就把它设计成一个集休闲、娱乐、生态保护为一体的大型公园。
周边的建筑和道路都围绕着世纪公园进行布局,就像众星捧月一样。
人们在高楼大厦里忙碌了一天后,可以到世纪公园散步、跑步、野餐。
涿州市国土空间规划案例
1.涿州市孙家庄镇人民政府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及编制村庄规划项目
2.涿州市林家屯镇人民政府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及编制村庄规划项目
3.涿州市东城坊镇人民政府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及编制村庄规划项目
4.涿州市码头镇人民政府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及编制村庄规划项目
5.中国农业大学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科技基础设施(猪设施)项目遗传实验楼、隔离检疫房、繁育动物房、水泵房、表型及实验楼、动力站房、防水处理站消防工程
6.涿州市高标准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工程。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国内成功的城市总体规划案例
以下是国内成功的城市总体规划案例:
1. 上海城市总体规划:上海城市总体规划从1999年开始制定,在不断修订和完善的
基础上,于2017年通过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对上海未来发展进行了规划和指导。
该规划提出了“优质生活之都、全球有影响力的创新城市中心、现代国际大都市”等发展目标,并提出了一系列详细的建设措施和规划布局,推动了
上海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 深圳城市总体规划:深圳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进行了城市总体规划,通过引进国外
的经验和先进技术,将深圳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特区城市。
深圳的城市总体规划注
重了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的合理性,提出了”创新之城、生态之城、文化之城“的发
展方向,并将深圳划分为主城区和外围区域,合理调整土地利用和产业布局,推动了
深圳经济的快速发展。
3. 杭州城市总体规划:杭州城市总体规划强调了“创新驱动、文化引领、宜居杭州”
的发展理念,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目标。
规划提出了“五个服务”:服务国家、服务
区域、服务市民、服务企业、服务创新;并围绕“数字经济领航、创新创业繁荣、人
文生态和谐、现代化建设加快、人民生活富足”的目标展开工作。
杭州城市总体规划
注重大气治理、绿色生态、文化景观等方面的发展,推动了杭州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国内成功的城市总体规划案例,这些城市总体规划的成功实践可以为其他城市
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城市是集经济、社会等各项活动为一体的空间有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城市规划着重于平衡和协调城市整体与全局的关系,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是对其城市在一定时期内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城市总体规划是对城市发展的战略安排,是战略性的发展规划,是推动整个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组成部分。
城市总体规划要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和组织城市各建设项目,采取适当的城市布局结构并落实到土地上,妥善安排城市中心区和周边环境的关系,使城市建设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等相协调,取得一定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并注意到城市景观的分布布局走势,体现出城市的特点与特色,这样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才是完美的。
(一)合肥总体规划分析合肥居皖之中,晋江带淮,坐落在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北岸,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
合肥经过50年的发展,现在有瑶海、庐阳、蜀山和包河四区以及肥东、肥西、长丰三县,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
合肥周边的城镇发展战略是以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带动周边地区和县乡经济发展,推动小城镇的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建立同合肥市市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相适应的城镇体系,形成以合肥市城镇体系,促进市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主城区为中心,店埠等为次中心,主要交通干线作为发展轴线,具有放射状、开放型的市域。
城市形态合肥市城市主要向西南方向发展,适当向东发展,控制向北发展,要坚持“多中心、组团式”的规划布局形态,合理控制老城区的环境容量,逐步有序的开发新城区。
城市以老城区为核心,向东、北、西南三个方向发展,三翼之间形成大片绿色空间,将巢湖新鲜湿润的空气引入城市中心,并通过构筑城市外围大绿环,可降低市区的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结构因城市形态而确定为:一个市级中心和四个市级副中心的多元结构。
市级中心位于老城区,为全市的行政文化商业中心。
柳州风貌 区位关系图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分析——以广西柳州、陕西宝鸡、四川绵竹广济镇为例Part1.大城市案例—柳州一. 概述柳州,又称龙城,是广西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广西工业名城、历史名城、文化名城、旅游名城。
全市辖6县4区。
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柳州工业总量约占广西的三分之一。
柳州是一座底蕴浓厚的历史名城和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充满风情的旅游名城。
柳州的民族风情独具神韵,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和侗族的楼,堪称柳州“民族风情四绝”。
柳州市是一个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的城市,史称“龙城”,地形为“三江四合,抱城如壶”,亦称“壶城”。
二.区域规划层面分析1. 城镇体系现状及规划结构现状 :从整体上看,属于“大城市+小城镇”的二元结构模式;中心城市是典型的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其它城镇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农村市场建设和乡镇企业发展“自下而上”的;第三产业日益成为城市化的又一强大动力。
规划: 由“大城市+小城镇”的模式向“特大城市+小城市”发展模式转变;由“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向“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多元复合型城市化转变;由市域低水平均衡型城镇化向相对极化型城镇化转变。
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2总体思路:规划构成“一圈一带二走廊”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即以柳州大都市圈为主中心,融安——融水城镇带为次中心,沿湘桂线、枝柳线组织重点城镇发展走廊。
柳州都市圈:以柳州为核心,拉堡、柳城、穿山、六塘、沙埔、雒容、鹿寨等为外围城镇,以产业空间为核心,形成基础设施紧密联系的都市圈,作为市域城镇体系组织结构的核心。
融安——融水城镇带:以长安、融水为基础,以融安县浮石镇为结合点,构筑基本连片的城镇带。
以此为基础,远景组建组团式结构的带形城市。
城镇发展走廊:湘桂线城镇发展走廊;枝柳线城镇发展走廊;其它次要城镇发展走廊。
2.城镇职能中心城市(柳州)城市职能(1)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2)区域性工业、产业与服务中心,是桂中经济区的核心城市;(3)广西乃至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4)区域性文化、教育、体育产业中心;(5)多元文化融合的地区和适宜居住与创业的理想家园。
柳州风貌区位关系图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分析——以广西柳州、陕西宝鸡、四川绵竹广济镇为例Part1.大城市案例—柳州一. 概述柳州,又称龙城,是广西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广西工业名城、历史名城、文化名城、旅游名城。
全市辖6县4区。
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柳州工业总量约占广西的三分之一。
柳州是一座底蕴浓厚的历史名城和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充满风情的旅游名城。
柳州的民族风情独具神韵,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和侗族的楼,堪称柳州“民族风情四绝”。
柳州市是一个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的城市,史称“龙城”,地形为“三江四合,抱城如壶”,亦称“壶城”。
二.区域规划层面分析1. 城镇体系现状及规划结构2总体思路:规划构成“一圈一带二走廊”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即以柳州大都市圈为主中心,融安——融水城镇带为次中心,沿湘桂线、枝柳线组织重点城镇发展走廊。
柳州都市圈:以柳州为核心,拉堡、柳城、穿山、六塘、沙埔、雒容、鹿寨等为外围城镇,以产业空间为核心,形成基础设施紧密联系的都市圈,作为市域城镇体系组织结构的核心。
融安——融水城镇带:以长安、融水为基础,以融安县浮石镇为结合点,构筑基本连现状 :从整体上看,属于“大城市+小城镇”的二元结构模式;中心城市是典型的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其它城镇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农村市场建设和乡镇企业发展“自下而上”的;第三产业日益成为城市化的又一强大动力。
规划: 由“大城市+小城镇”的模式向“特大城市+小城市”发展模式转变;由“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向“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多元复合型城市化转变;由市域低水平均衡型城镇化向相对极化型城镇化转变。
片的城镇带。
以此为基础,远景组建组团式结构的带形城市。
城镇发展走廊:湘桂线城镇发展走廊;枝柳线城镇发展走廊;其它次要城镇发展走廊。
中心城市(柳州)城市职能(1)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2)区域性工业、产业与服务中心,是桂中经济区的核心城市;(3)广西乃至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4)区域性文化、教育、体育产业中心;(5)多元文化融合的地区和适宜居住与创业的理想家园。
某平原地区城市,2000~2020年总体规划拟定为以轻工业和商贸为主的地区中心城市。
城市建设用地向南和向东发展。
规划2020年城市人口50万人。
城市建设用地为62平方公里(包括开发区在内,不包括城市发展备用地。
工业开发区原定用地范围为16平方公里,5
年来已建成1.5平方公里,另有约2.5平方公里已投入基础设施)。
–右图为某城市的总体规划示意图,表达了城市干道网布置与地形地貌、城市建设用地的关系。
试评析其主要优缺点。
●某镇区,北侧为水源涵养地和风景区,过境公路自西向东穿
越而过,城区有一条南北方向的主干道。
过境公路北部城区的西侧为工业,东侧为居住和商业等,布置了一个卫生院,过境公路南侧城区主要为居住用地,沿过境公路布置了一个长途车站。
在县城的南端,有一所小学。
●该镇为传统的农业镇,现在准备发展电解铝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