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249.06 KB
- 文档页数:8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城市总体规划经典案例一、潮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潮州,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中下游,东与饶平接壤,西与揭阳毗邻,南临汕头、澄海,北与丰顺交界。
1、城市性质潮州的行政、经济、文化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业兴旺的以轻型、高效、外向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门类为重点的现代化滨江城市。
2、城市规模潮州市区现状城市〔常住〕人口35.21万人〔1999年末〕,其中非农人口28.90万人。
规划远期〔20__年〕,规划城市常住人口为55万人,流动与暂住人口为14万人。
潮州市现状〔1999年末〕城市建立用地面积为25.65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立用地72.84平方米。
规划远期〔20__年〕,潮州市市区城市建立用地应控制在44平方公里左右,人均建立用地确定为人均80平方米。
3、城市开展方向 1、规划保持原规划确定的城市总体向西开展,适当向桥东地区开展的大方向。
2、在城市的近中期开展中,以开展充实潮州大道两侧〔枫溪区和湘桥区之间〕地区为主,重点完善该地区的城市形态和城市功能。
改变城市现状两大区片〔枫溪区、湘桥区〕的松散格局,使城市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3、城市中远期的开展以城市的西向外延扩展和沿滨江开展为主,火车站站区亦会有较大规模的开发建立。
同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向韩江东岸开展。
4、远景城市开展以西南、西北向为主。
主要开展形态由圈层式拓展向轴带状开展演进,并根本形成具有滨江特征的城市景观与环境。
4、规划布局和分区 1、名副其实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将古城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功能分区和居住分区,重点控制在城区东、北、西三面的自然景观环境。
将古城区和自然景观环境作为潮州市最重要的旅游资加以保护。
2、建立山水园林城市。
保存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渠水系,并将东、北、西侧的自然山林组合入城市的形态构造中,形成城中有山水,山水绕城区的城市总体布局形态。
3、充分利用城市南面滨江、北部靠山的自然环境优势,以及东古西新的城市开展格局,形成“北居、南商、东游、中贸、西产”的城市布局构造。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精选5篇)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范文第1篇【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GIS);城市规划;设计方法前言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经过科学的分析与讨论后,都重新规划了城市空间,而传统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法已不能充分时展的需求,在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无法保证设计规划的质量与效率。
而基于GIS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法具有传统规划设计方法无法相比的优势,这种规划方式能够有效地躲避人为因素所引起的的大面积数据错误等问题,使取得的城市地理空间中非空间与空间数据更为精准,因而GIS空间分析功能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1、GIS与城市规划1.1 G1S概述地观倍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lem, GIS)“一个收集、储存、分析和传播地球上关于某一地区信息的系统,该系统包含相关的硬件、软件、数据、人员、组织及相应的机构布置。
”其中“收集、储存、分析和传播”是一个完整的GIS所必需具备的四大功能,即“输人、存储:、操作和分析、表达输出”。
作为现代空间信息技术的核心,GIS可以为城市规划供应一个有别于CAD的全新的技术平台,其能为规划决策供应数据、模型、优化的方案和对将来环境的虚拟表现,实现对城市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与合理布置,这是对传统城市规划在内涵和内容上的一次提升,快捷运用GIS技术可以使城市规划试验建立在科学、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更改那种仅仅依靠定性阅历和“拍脑袋”式的规划决策模式,从而构建科学、理性、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规划决策模式。
空间分析(Spatial Analysis )是GIS的核心与灵魂,其特有的对地理空间信息的提取、表现和传输功能是GIS区分于一般信息系统的紧要功能特征。
空间分析起源于上个世纪60时代地理及区域科学的计量革命,它对分析空间数据相关技术的统称。
进行空间分析的目的紧要包含以下几个:①使数据得到有效地取得,同时对其进行科学地描述与认知,例如风险图的绘制;②生成察看地观阁案的背景过程进行理解与解释;③预告例如传染病等重点事件的暴发;④对地理空间上发生的事件进行调控,例如对资源进行合理调配。
城市规划案例分析引言城市规划是指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城市的功能、布局、建筑、交通、环境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规划,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划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两个城市的案例入手,通过分析其城市规划策略和效果,来探讨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案例一:新加坡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发达城市国家,以其高效的城市规划而闻名于世。
在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经历了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但也伴随着城市不断扩张和居民生活条件的下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新加坡政府开始实施了一系列的城市规划措施。
首先,新加坡政府推行了住房改革计划。
他们建设了各种类型的公共住房,以满足不同层次的人们的居住需求。
这些公共住房项目还配备了各种基础设施和社区设施,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和社区服务。
其次,新加坡政府重视城市绿化和生态保护。
他们积极推动城市绿化项目,包括建设公园、植树造林等。
此外,新加坡还采取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加强对空气、水和土壤质量的监测和管理。
再次,新加坡政府注重发展现代化的交通网络。
他们在城市规划中考虑到了交通拥堵问题,并着力发展了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地铁、公交等,并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这些城市规划措施对新加坡的城市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公共住房项目的建设提高了居民的居住质量,降低了住房压力。
其次,城市绿化和生态保护措施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增强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最后,现代化的交通网络减少了交通拥堵,提高了城市的运输效率。
案例二:巴黎巴黎是法国的首都,也是世界知名的城市。
巴黎市历史悠久,城市规划方面也有着独特的案例。
首先,巴黎市长期以来致力于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遗产。
巴黎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护和修复了许多历史建筑,如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等。
同时,他们也加强了对历史街区和文化景观的保护,并通过营造适合居民和游客的环境来完善城市规划。
其次,巴黎市政府推动了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案例分析内容2012年6月案例1某平原地区城市,2000-2020年总体规划拟定为以轻工业和商贸为主的地区中心城市。
城市建设用地向南和向东发展。
规划2020年城市人口50万人。
城市建设用地为62km2(包括开发区在内,不包括城市发展备用地。
工业开发区原定用地范围为16km2 , 5年来已建成1.5km2,另有约2.5 km2已投人基础设施)。
该总体规划方案(如示意图)经评审认为:城市性质、人口规模、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方向、路网骨架基本合理,但对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城市商业中心和城市环境提出了重要修改意见。
案例1 参考答案;1人均用地超过国家标准,压缩城市建设用地,主要压缩工业开发区用地规模。
2商业中心分布不均,应适当增加商业福中心。
3商业中心附近的工业用地不合理,应取消。
4沿河布局的三类工业用地对环境影响较大,应另选位置,或取消。
5城市南部城市绿化环境较北部差,应增设集中绿地。
案例2 图为某城市的总体规划示意图,表达了城市干道布局与地形地貌、城市建设用地关系。
试评析其主要优点、缺点。
案例2参考答案优点:1、城市干道网的布置顺应了山势、河流走向。
2、沿东西向的城市中心大道布置城市中心共建,有利于组织城市景观。
3、工业仓储位置合理,对外交通方便。
4、沿主要道路和河流之间布置带状绿地,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和景观。
缺点:1、沿铁路客站西侧的南北向城市主干道承担过境交通,两侧布置了大量城市中心共建,影响城市交通性主干道功能的发挥。
2、工业仓储区域其他用地缺少联系道路,内部也没有布置道路系统。
案例3 图示为一组团式布局的港口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示意图。
该城市规划人口规模为60万人,港口所在的组团为西区(省道以南为新发展区),东、北两个组团为新建区。
有两条省道与该城市连接,其中一条为过境高速公路,另一条为省道,为以该城市为起点的一级公路,通往省内其他地区。
评析铁路、公路及组团间联系通道等主要交通设施布局存在的问题。
城市总体规划论文论文题目: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姓名:朱涛班级:城规(一)班指导教师:储金龙2014年6月28日关键词:总体规划、现状分析、规划与现状对比关键词 (2)(一)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3)1.规划期限 (6)2.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6)(二)宿州市总体规划详解 (8)2.城市规划区范围 (8)3.城市性质 (8)3.城市规模 (8)4.发展方向 (9)5.城市空间发展策略 (9)6.城市功能分区 (9)7.城市用地布局规划 (10)8.综合交通规划 (11)9.城市专项规划 (11)10.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及景观风貌规划 (12)11.城市空间形象 (12)12.近期建设规划及远景规划构想 (13)(三)宿州市总体规划与现状对比 (14)1.城市空间布局规划 (14)2.城市空间布局现状 (15)3.2010-2030市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17)4.宿州交通体系布局建设现状 (18)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简介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图城市规划区城镇建设用地统筹规划图宿(州)淮(北)徐(州)协调发展规划布局图2003年9月17日,新一轮《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经安徽省人民政府以皖政秘〔2003〕94号文件批准实施。
一、规划期限近期到2005年,远期到2020年。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总体战略。
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服务业,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实施科教兴市、大开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体目标。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达到714亿元,全市总人口控制在690万以内,城镇人口达到310万人。
产业布局及经济区划。
充分利用交通干线,依托中心城镇,形成3条重要产业带:京沪线产业带、陇海线产业带、303省道产业带;3个城镇经济区:萧砀经济区、埇桥经济区、灵泗经济区。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镇化水平预测。
全市城镇化水平预测值为:2005年22%,2010年28-30%,2020年40-45%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国内成功的城市总体规划案例
以下是国内成功的城市总体规划案例:
1. 上海城市总体规划:上海城市总体规划从1999年开始制定,在不断修订和完善的
基础上,于2017年通过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对上海未来发展进行了规划和指导。
该规划提出了“优质生活之都、全球有影响力的创新城市中心、现代国际大都市”等发展目标,并提出了一系列详细的建设措施和规划布局,推动了
上海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 深圳城市总体规划:深圳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进行了城市总体规划,通过引进国外
的经验和先进技术,将深圳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特区城市。
深圳的城市总体规划注
重了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的合理性,提出了”创新之城、生态之城、文化之城“的发
展方向,并将深圳划分为主城区和外围区域,合理调整土地利用和产业布局,推动了
深圳经济的快速发展。
3. 杭州城市总体规划:杭州城市总体规划强调了“创新驱动、文化引领、宜居杭州”
的发展理念,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目标。
规划提出了“五个服务”:服务国家、服务
区域、服务市民、服务企业、服务创新;并围绕“数字经济领航、创新创业繁荣、人
文生态和谐、现代化建设加快、人民生活富足”的目标展开工作。
杭州城市总体规划
注重大气治理、绿色生态、文化景观等方面的发展,推动了杭州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国内成功的城市总体规划案例,这些城市总体规划的成功实践可以为其他城市
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法案例分析全集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城市规划法案例分析的全集,包括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案例示范。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城市规划法在不同背景下的应用和效果。
案例一:美国城市规划法案例分析背景介绍美国一直以其先进的城市规划法立法和实践而著称。
本案例将介绍美国城市规划法的法规制度、主要原则和案例示范。
案例分析以纽约市规划法为例,我们将分析该法案在城市发展、土地利用和建筑规范等方面的应用。
通过纽约市的成功实践,我们可以研究到市政府与市民参与、可持续发展和历史保护等方面的经验。
案例二:中国城市规划法案例分析背景介绍中国的城市规划法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和改进。
本案例将介绍中国城市规划法的法规制度、主要原则和案例示范。
案例分析以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例,我们将分析该规划在城市发展、交通规划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实践。
通过北京市的案例,我们可以了解到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城市更新和社区参与等方面的关系。
案例三:德国城市规划法案例分析背景介绍德国以其严谨的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而闻名。
本案例将介绍德国城市规划法的法规制度、主要原则和案例示范。
案例分析以柏林城市更新计划为例,我们将分析该计划在城市更新、历史保护和社区参与等方面的实践。
通过柏林的案例,我们可以研究到城市更新与历史保护、可持续发展和公共空间规划等方面的经验。
结论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规划法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获得各种背景下城市规划法的启示和经验。
这些案例给予我们在城市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的思考和借鉴,促进了城市规划法的不断完善和提升。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一.济宁市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设计分析1.规划定位为:济宁城市的主中心,全市的行政商务中心、科教文化基地、休闲度假胜地、生态宜居新城。
2.城市总体定位为:一个以水为特色的城市中心区;城市空间定位为:一个城水交融、生活生态和谐的城市生态新区。
3.主要职能:济宁主城的新城中心,以旅游度假为中心、行政服务及商务办公为主线,居住生活为支撑的城市新区。
4.用地规模:北湖生态新城规划总用地约97平方公里,行政辖区用地面约57平方公里,其中滨湖路以南的度假区用地约25平方公里,滨湖路以北的区域除去水域的建设用地约32平方公里。
即除绿地面积9平方公里,其他建设用地23平方公里。
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6平方米。
5.规划的总体功能结构为:一轴一带系两区、四心绕一湾。
✧一轴:城市发展主轴:是沿北湖路由老城中心往北湖延伸的城市发展轴。
是城市核心发展轴,重点发展综合服务功能。
✧一带:是京杭古运河文化发展带。
是济宁运河文化遗产和旅游产业的重要空间,也是本片区的特色之一。
✧两区:北部的城市建设区与南部的北湖度假旅游区。
✧四心绕一湾: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文体教育中心、旅游度假服务中心四个城市中心围绕北湖湾布置,共同构筑济宁滨湖城市中心区。
6.片区发展策略??✧01片区:铁路北片区,规划范围日荷铁路以北,荷花路以西,梁济运河以东,北到规划界限。
规划用地面积1.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0.9万人。
该区是产业转移区,近期逐步将规划区的工厂转移到该区,适当发展无污染工业,作为近期的经济支撑。
??✧02片区:荷花片区,规划范围东起北湖中路,西至济安桥南路,南起高压走廊,?北至日荷铁路。
规划用地面积3.7平方公里,规划人口4.2万人。
由于该片区邻近老城区,是近期重点建设的居住区,包括安置和部分房地产开发。
??✧03片区:文体片区,范围由东起北湖中路,西至梁济运河,南起外环路,?北至高压走廊。
规划用地面积5.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5.1万人。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城市是集经济、社会等各项活动为一体的空间有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城市规划着重于平衡和协调城市整体与全局的关系,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是对其城市在一定时期内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城市总体规划是对城市发展的战略安排,是战略性的发展规划,是推动整个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组成部分。
城市总体规划要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和组织城市各建设项目,采取适当的城市布局结构并落实到土地上,妥善安排城市中心区和周边环境的关系,使城市建设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等相协调,取得一定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并注意到城市景观的分布布局走势,体现出城市的特点与特色,这样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才是完美的。
(一)合肥总体规划分析合肥居皖之中,晋江带淮,坐落在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北岸,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
合肥经过50年的发展,现在有瑶海、庐阳、蜀山和包河四区以及肥东、肥西、长丰三县,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
合肥周边的城镇发展战略是以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带动周边地区和县乡经济发展,推动小城镇的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建立同合肥市市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相适应的城镇体系,形成以合肥市城镇体系,促进市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主城区为中心,店埠等为次中心,主要交通干线作为发展轴线,具有放射状、开放型的市域。
城市形态合肥市城市主要向西南方向发展,适当向东发展,控制向北发展,要坚持“多中心、组团式”的规划布局形态,合理控制老城区的环境容量,逐步有序的开发新城区。
城市以老城区为核心,向东、北、西南三个方向发展,三翼之间形成大片绿色空间,将巢湖新鲜湿润的空气引入城市中心,并通过构筑城市外围大绿环,可降低市区的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结构因城市形态而确定为:一个市级中心和四个市级副中心的多元结构。
市级中心位于老城区,为全市的行政文化商业中心。
柳州风貌 区位关系图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分析——以广西柳州、陕西宝鸡、四川绵竹广济镇为例Part1.大城市案例—柳州一. 概述柳州,又称龙城,是广西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广西工业名城、历史名城、文化名城、旅游名城。
全市辖6县4区。
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柳州工业总量约占广西的三分之一。
柳州是一座底蕴浓厚的历史名城和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充满风情的旅游名城。
柳州的民族风情独具神韵,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和侗族的楼,堪称柳州“民族风情四绝”。
柳州市是一个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的城市,史称“龙城”,地形为“三江四合,抱城如壶”,亦称“壶城”。
二.区域规划层面分析1. 城镇体系现状及规划结构现状 :从整体上看,属于“大城市+小城镇”的二元结构模式;中心城市是典型的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其它城镇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农村市场建设和乡镇企业发展“自下而上”的;第三产业日益成为城市化的又一强大动力。
规划: 由“大城市+小城镇”的模式向“特大城市+小城市”发展模式转变;由“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向“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多元复合型城市化转变;由市域低水平均衡型城镇化向相对极化型城镇化转变。
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2总体思路:规划构成“一圈一带二走廊”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即以柳州大都市圈为主中心,融安——融水城镇带为次中心,沿湘桂线、枝柳线组织重点城镇发展走廊。
柳州都市圈:以柳州为核心,拉堡、柳城、穿山、六塘、沙埔、雒容、鹿寨等为外围城镇,以产业空间为核心,形成基础设施紧密联系的都市圈,作为市域城镇体系组织结构的核心。
融安——融水城镇带:以长安、融水为基础,以融安县浮石镇为结合点,构筑基本连片的城镇带。
以此为基础,远景组建组团式结构的带形城市。
城镇发展走廊:湘桂线城镇发展走廊;枝柳线城镇发展走廊;其它次要城镇发展走廊。
2.城镇职能中心城市(柳州)城市职能(1)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2)区域性工业、产业与服务中心,是桂中经济区的核心城市;(3)广西乃至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4)区域性文化、教育、体育产业中心;(5)多元文化融合的地区和适宜居住与创业的理想家园。
柳州风貌区位关系图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分析——以广西柳州、陕西宝鸡、四川绵竹广济镇为例Part1.大城市案例—柳州一. 概述柳州,又称龙城,是广西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广西工业名城、历史名城、文化名城、旅游名城。
全市辖6县4区。
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柳州工业总量约占广西的三分之一。
柳州是一座底蕴浓厚的历史名城和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充满风情的旅游名城。
柳州的民族风情独具神韵,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和侗族的楼,堪称柳州“民族风情四绝”。
柳州市是一个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的城市,史称“龙城”,地形为“三江四合,抱城如壶”,亦称“壶城”。
二.区域规划层面分析1. 城镇体系现状及规划结构2总体思路:规划构成“一圈一带二走廊”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即以柳州大都市圈为主中心,融安——融水城镇带为次中心,沿湘桂线、枝柳线组织重点城镇发展走廊。
柳州都市圈:以柳州为核心,拉堡、柳城、穿山、六塘、沙埔、雒容、鹿寨等为外围城镇,以产业空间为核心,形成基础设施紧密联系的都市圈,作为市域城镇体系组织结构的核心。
融安——融水城镇带:以长安、融水为基础,以融安县浮石镇为结合点,构筑基本连现状 :从整体上看,属于“大城市+小城镇”的二元结构模式;中心城市是典型的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其它城镇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农村市场建设和乡镇企业发展“自下而上”的;第三产业日益成为城市化的又一强大动力。
规划: 由“大城市+小城镇”的模式向“特大城市+小城市”发展模式转变;由“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向“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多元复合型城市化转变;由市域低水平均衡型城镇化向相对极化型城镇化转变。
片的城镇带。
以此为基础,远景组建组团式结构的带形城市。
城镇发展走廊:湘桂线城镇发展走廊;枝柳线城镇发展走廊;其它次要城镇发展走廊。
中心城市(柳州)城市职能(1)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2)区域性工业、产业与服务中心,是桂中经济区的核心城市;(3)广西乃至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4)区域性文化、教育、体育产业中心;(5)多元文化融合的地区和适宜居住与创业的理想家园。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国内成功的城市总体规划案例一、潮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潮州,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中下游,东与饶平接壤,西与揭阳毗邻,南临汕头、澄海,北与丰顺交界。
1、城市性质潮州的行政、经济、文化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业发达的以轻型、高效、外向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门类为重点的现代化滨江城市。
2、城市规模潮州市区现状城市(常住)人口35.21万人(1999年末),其中非农人口28.90万人。
规划远期(xx年),规划城市常住人口为55万人,流动与暂住人口为14万人。
潮州市现状(1999年末)城市建设用地 ___为25.65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72.84平方米。
规划远期(xx年),潮州市市区城市建设用地应控制在44平方公里左右,人均建设用地确定为人均80平方米。
3、城市发展方向 1、规划保持原规划确定的城市总体向西发展,适当向桥东地区发展的大方向。
2、在城市的近中期发展中,以发展充实潮州大道两侧(枫溪区和湘桥区之间)地区为主,重点完善该地区的城市形态和城市功能。
改变城市现状两大区片(枫溪区、湘桥区)的松散格局,使城市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3、城市中远期的发展以城市的西向外延扩展和沿滨江发展为主,火车站站区亦会有较大规模的 ___建设。
同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向韩江东岸发展。
4、远景城市发展以西南、西北向为主。
主要发展形态由圈层式拓展向轴带状发展演进,并基本形成具有滨江特征的城市景观与环境。
4、规划布局和分区 1、名副其实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将古城区作为一个相对___的功能分区和居住分区,重点控制在城区东、北、西三面的自然景观环境。
将古城区和自然景观环境作为潮州市最重要的旅游资源加以保护。
2、建设山水园林城市。
保留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渠水系,并将东、北、西侧的自然山林组合入城市的形态结构中,形成城中有山水,山水绕城区的城市总体布局形态。
3、充分利用城市南面滨江、北部靠山的自然环境优势,以及东古西新的城市发展格局,形成“北居、南商、东游、中贸、西产”的城市布局结构。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
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是集经济、社会等各项活动为一体的空间有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城市规划着重于平衡和协调城市整体与全局的关系,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是对其城市在一定时期内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城市总体规划是对城市发展的战略安排,是战略性的发展规划,是推动整个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组成部分。
城市总体规划要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和组织城市各建设项目,采取适当的城市布局结构并落实到土地上,妥善安排城市中心区和周边环境的关系,使城市建设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等相协调,取得一定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并注意到城市景观的分布布局走势,体现出城市的特点与特色,这样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才是完美的。
(一)合肥总体规划分析
合肥居皖之中,晋江带淮,坐落在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北岸,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
合肥经过50年的发展,现在有瑶海、庐阳、蜀山和包河四区以及肥东、肥西、长丰三县,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
合肥周边的城镇发展战略是以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带动周边地区和县乡经济发展,推动小城镇的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建立同合肥市市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相适应的城镇体系,形成以
合肥市城镇体系,促进市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主城区为中心,店埠等为次中心,主要交通干线作为发展轴线,具有放射状、开放型的市域。
城市形态
合肥市城市主要向西南方向发
展,适当向东发展,控制向北发
展,要坚持“多中心、组团式”的
规划布局形态,合理控制老城区的
环境容量,逐步有序的开发新城
区。
城市以老城区为核心,向东、
北、西南三个方向发展,三翼之间
形成大片绿色空间,将巢湖新鲜湿润的空气引入城市中心,并经过构筑城市外围大绿环,可降低市区的热岛效应,改进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结构因城市形态而确定为:一个市级中心和四个市级副中心的多元结构。
市级中心位于老城区,为全市的行政文化商业中心。
市级副中心多为分区内的行政、文化、商业服务中心,合肥市的规划将城市分为:老城区、东区、北区、西南区和新城区,老城区位于环城河内侧,规划将老城区内过密的居住人口逐步向外扩散,老城区将加强市政设施建设和旧城更新改造,增加绿地、广场等开放空间,确保景观优美和环境质量,随着市政、文化职能的迁出,老城区将逐步转变为全市的商贸、金融中心。
城市结构布局
东区位于南淝河、板桥河左岸,包括新站综合试验区和龙岗工业区,其功能主要是城市对外交通的门户,以冶金、化工、轻工和机械为主的工业基地。
北区位于南淝河、板桥河的右岸,为全市大型仓储基地,利用铁路和公路交通条件,形成城市物资储备流通中心,建设庐阳区工业园区和双凤工业区联动发展。
西南区位于南淝河、环城河和四里河西岸,包括高新技术开发区、政务文化新区以及科研基地,其功能为城市的行政、文化中心和科研教育区,建设重点是充分发挥科教优势,加快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发展,积极推动政务文化新区的建设。
新城区位于312国道南侧,主要是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城市相对独立的新城区,其功能主要为城市的大工业基地和出口基地,致力于发展技术密集型的工业项目和第三产业,同时加快大学城的建设,局部形成工业、居住、仓储、公共服务设施全面发展的综合新区。
城市道路系统
城市道路建设保持并继续完善以“二环九射”和“五横五纵”为框架的环形放射道路系统,完善以市区公共交通为主体,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客运交通体系和城市各分区内部方格网道路和步行区的规划建设,远期规划建设新火车站到合肥经济开发区的轻轨快速交通和客运换乘枢纽。
城市景观分布
合肥城市保持“园林城市”风貌,城市绿地系统布局以巢
湖、蜀山和紫蓬山风景名胜区为背景,南淝河自然河流水系、交通走廊防护绿地为纽带,环城公园、二环路、外环路3条环状绿带为主体,大、中、小公园均匀分布,敞开式绿地为主,点、线、面结合的绿地系统。
合肥市总体规划利用其地理特点与周边环境结合,体现了该城市的特点,为推动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作出有利的影响。
(二)深圳总体规划分析
作为全国城市发展的优秀
例子,深圳在其总体规划中
也有其地域特征。
深圳是中国的经济特
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是创新型综合经济特区,华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与香港共同发展的国际性城市。
是国家综合改革的经济特区,自主创新、循环经济的示范城市。
国家支持香港繁荣稳定的服务基地,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共同发展的国际性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文化产业基地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边境口岸。
具有滨海特色的国际著名旅游地。
发展战略目标
其总体规划的发展目标是提高深圳国际化水平,加强深港合作,加强与珠三角及内地城市的联系,推动区域基础设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