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逻辑思维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3
数电非逻辑思维的例子1. 家用电路中的电灯开关:在家用电路中,电灯开关是一种非逻辑思维的应用。
当我们按下开关,电灯就会亮起来,再次按下开关,电灯就会熄灭。
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逻辑判断,只是简单地根据开关的状态控制电灯的开关。
2. 电风扇的调速开关:电风扇通常有多个档位的调速开关,通过调整开关的位置,可以控制电风扇的转速。
这里也是一种非逻辑思维的应用,通过改变开关的位置,改变电风扇的转速,而不需要进行逻辑判断。
3. 电视遥控器:电视遥控器是一种常见的非逻辑思维的应用。
我们可以通过遥控器上的按键来控制电视的开关、音量、频道等功能,而不需要进行逻辑判断。
4. 车辆的方向盘:车辆的方向盘也是一种非逻辑思维的应用。
通过转动方向盘,可以改变车辆的行驶方向,而不需要进行逻辑判断。
5. 手机的触摸屏:手机的触摸屏也是一种非逻辑思维的应用。
通过在触摸屏上滑动、点击等操作,可以实现手机的各种功能,如拨打电话、发送短信等,而不需要进行逻辑判断。
6. 电梯的按钮:电梯的按钮也是一种非逻辑思维的应用。
通过按下对应楼层的按钮,可以控制电梯的运行方向和停靠楼层,而不需要进行逻辑判断。
7. 音乐播放器的播放/暂停按钮:音乐播放器上的播放/暂停按钮也是一种非逻辑思维的应用。
通过按下该按钮,可以控制音乐的播放和暂停,而不需要进行逻辑判断。
8. 空调的温度调节按钮:空调上的温度调节按钮也是一种非逻辑思维的应用。
通过调节按钮的位置,可以改变空调的温度,而不需要进行逻辑判断。
9. 微波炉的加热时间设置:微波炉上的加热时间设置也是一种非逻辑思维的应用。
通过按下对应的数字按钮,可以设置微波炉的加热时间,而不需要进行逻辑判断。
10. 钟表的时间调整按钮:钟表上的时间调整按钮也是一种非逻辑思维的应用。
通过按下按钮并转动指针,可以调整钟表的时间,而不需要进行逻辑判断。
总结:以上是一些非逻辑思维的例子,这些例子中,通过简单的操作或按下按钮,可以实现相应的功能,而不需要进行逻辑判断。
非逻辑思维例子
非逻辑思维是指违背常规逻辑推理的思维方式,它与传统的直线逻辑相反,常常涉及到概念的扩展、隐喻的运用、联想的跳跃等。
下面是十个例子,展示了非逻辑思维的运用:
1. 树叶是绿色的,而绿色是草坪上的颜色。
所以,树叶就是草坪上的一部分。
2. 我喜欢吃汉堡包,而汉堡包是由面包和肉组成的。
所以,我喜欢吃面包和肉。
3. 鸟可以飞翔,而我喜欢吃鸟。
所以,我也可以飞翔。
4. 雨水可以使花朵长得更好,而我每天都喝水。
所以,我应该能长出花朵。
5. 狗是会叫的,而我也会叫。
所以,我是一只狗。
6. 月亮是圆的,而球体也是圆的。
所以,月亮是一个大球体。
7. 鲸鱼是在海洋里生活的,而我经常看海洋纪录片。
所以,我是一只鲸鱼。
8. 火车可以载人,而我每天都乘坐火车。
所以,我是一辆火车。
9. 猫是会爬树的,而我也会爬树。
所以,我是一只猫。
10. 蜜蜂可以飞翔,而我每天都吃蜂蜜。
所以,我应该能飞翔。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到非逻辑思维的特点是跳跃性和扩展性,它能够将不相关的概念联系起来,产生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结论。
这种思维方式常常用于创造性思维和幽默表达中,能够带给人们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非逻辑思维名词解释(一)非逻辑思维名词解释本文将介绍几个与非逻辑思维相关的名词,并且提供相应的例子和解释。
非逻辑思维是指超越传统逻辑思维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更加开放、创新和富有想象力。
1. 反直觉思维反直觉思维是指与直觉相悖的思维方式。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会依靠直觉进行判断和决策,但有时候直觉可能会误导我们。
反直觉思维鼓励我们挑战传统观念,想出与常规不同的解决方案。
例子:在一个公司决策会议上,大家普遍认为应该大量投资市场推广来提高销售额。
然而,一个员工提出了一个反直觉的想法:将资源用于提升产品质量,以吸引更多的忠实客户并提高口碑。
经过分析和实施,该想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2. 侧面思维侧面思维是指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
它通过引入新的视角和思维模式,帮助我们突破思维的固定模式,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
例子:在一个团队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中,大家陷入了僵局,无法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于是,一个成员提出了一个侧面思维的问题:假设我们是竞争对手,如何破坏我们自己的计划?这个问题打开了新的思路,团队成员开始思考对手可能会采取的策略,并找到了更好的解决方案。
3. 非线性思维非线性思维是指跳跃式、非连续的思考方式。
它允许我们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通过不同的路径和观点,找到更多可能的结果和解决方案。
例子:一名艺术家使用非线性思维来创作一幅画作。
他不按照传统的步骤一步步完成,而是随机涂抹颜料,试图发现其中的灵感和意义。
通过不断尝试和调整,他最终创造出了一幅独特而受欢迎的艺术作品。
4. 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指通过直觉和直观感受来进行思考和决策的方式。
它强调对于问题形势和解决方案的直观把握,而非逻辑推理和分析。
例子:在一个设计团队中,设计师遵循直觉思维来创作新的产品。
他们通过观察和感受目标用户的需求和喜好,凭借自己的直觉判断来提出设计方案。
这种直觉思维帮助他们创造出与用户需求紧密契合的产品。
通过理解和应用这些非逻辑思维的名词,我们可以拓宽思维的边界,培养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在解决问题和创作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非逻辑思维例子(一)非逻辑思维的例子与讲解在创作过程中,非逻辑思维可以帮助我们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为作品注入创新和独特的元素。
下面是一些非逻辑思维的例子,并对其进行详细讲解:1. 自由联想•通过自由联想的方式,将看似无关联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创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新观点或创意。
•例如,将“太阳”与“鱼”进行联想,可能会想到“太阳鱼”,进而引发对鱼类的艺术创作灵感。
2. 反向思考•反向思考是将传统思维的因果关系逆转,从相反的方向考虑问题,以获得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例如,传统思维认为市场需求引发产品创新,而反向思考则可能认为创新的产品可以创造新的市场需求。
3. 随机组合•随机组合是将不同的元素随机组合在一起,产生新的观念、形象或创意。
•例如,将“火箭”和“音乐”进行随机组合,可能会联想到创造一首以火箭发射为主题的音乐作品。
4. 模糊边界•在创作过程中,将不同领域、概念或元素的边界模糊化,从而引发跨界创新的灵感。
•例如,将“绘画”和“舞蹈”两个艺术形式的边界模糊化,可以尝试创造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5. 完成推理•完成推理是建立在不完整信息上进行思考和推理,以填补信息缺失,并产生新的观点或解决方案。
•例如,当我们仅了解一个人的某些特征时,可以通过对其背后的故事进行推理,从而创造出一个新的角色。
6. 想象力变化•想象力变化是将事物的属性进行改变或交换,创造出超出常规的新观点和创意。
•例如,将“雨”和“音乐”中的属性进行交换,可以想象出一种以雨滴落地的旋律为基础的音乐创作。
以上仅是非逻辑思维的几个例子,通过采用非逻辑思维的方法,我们可以在创作中突破局限,获得更丰富和多样的创造力。
在实践中,切勿拘泥于传统思维方式,勇于尝试和探索,才能创造出更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的作品。
7. 对立统一•对立统一思维是将两个相对或矛盾的概念结合在一起,寻求它们之间的共性和相互依存关系。
•例如,将“黑”和“白”进行对立统一思考,可以引发关于光与暗、阴与阳的哲学思考和艺术创作。
非逻辑思维名词解释
非逻辑思维是指一种超越传统逻辑思维模式的思考方式。
它不依赖于逻辑规
则或正常的思维模式,而是通过联想、直觉、想象等非传统的思维方式来进行推
理和决策。
本文将对非逻辑思维进行解释和探讨。
正文
非逻辑思维是一种超越传统逻辑思维的思考方式。
在传统逻辑思维中,我们习惯使用因果关系、前提和结论来推理和解决问题。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传统的逻辑思维可能束缚我们的思考,无法解决复杂或模糊的问题。
非逻辑思维通过运用直觉、想象、联想等非传统的思维方式来进行思考和决策。
非逻辑思维并不是一种放任思维,而是一种超越常规思维的方式。
它通过打破既定的思维框架,寻找新的思考路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非逻辑思维注重观察、感知和运用直觉,通过联想、模仿、类比等方法来生成新的思维模式和解决方案。
非逻辑思维在创造性思维、创新和艺术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创造性思维需要超越常规思维的限制,寻找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非逻辑思维能够帮助人们跳出传统思维模式,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发现新的联想和联系,从而产生创意和创新。
除了在创造性领域,非逻辑思维也在决策和问题解决中有一定的应用。
传统的逻辑思维可能无法解决模糊、复杂或多元的问题。
非逻辑思维通过运用直觉、想象和联想,帮助人们在没有明确答案或不确
定性较高的情况下做出决策。
总结起来,非逻辑思维是一种超越传统逻辑思维的思考方式,它通过运用直觉、想象和联想等非传统的思维方式来进行推理和决策。
非逻辑思维在创造性思维、创新和艺术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也有助于解决模糊、复杂或多元的问题。
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智育有两个基本的任务,一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二是培养学生能力,主要是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可以一分为二:逻辑思维能力与非逻辑思维能力。
要想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非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正确把握这两者的关系,并在教学实践中正确地处理这两者的关系。
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既有紧密的联系,也有根本的区别和尖锐的对立。
一、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区别1、两者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逻辑思维是指由充足的理由作为前提得出结论的思维活动;相反,非逻辑思维则是指由不充足的理由作为前提得出结论的思维活动。
非逻辑思维的"非"具有"不"、"无"、"反"的意思。
非逻辑思维和逻辑思维有着质的区别。
逻辑思维所具有的本质属性正是非逻辑思维所不具有的。
逻辑思维的本质属性有确定性(这种确定性是由于思维过程是建立理由充足的基础上的)和符合逻辑思维的规则、规律的属性,逻辑思维的规则、规律正是为了使人的思维具有确定性而制定的。
非逻辑思维正与之相反,它是不具有确定性的思维,是不符合逻辑思维的规则、规律的思维。
一个思维过程对于逻辑思维来说是不允许的,错误的,但对于非逻辑思维来说则是允许的、有效的。
下面可以举两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如果张三杀人,那么张三就有杀人动机,张三有杀人动机,所以张三杀了(或可能杀了)人。
这种推理从逻辑学上来讲属于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后件式,是错误的,但是在非逻辑思维中却是允许的、有效的。
当然这个例子的结论都具有或然性,但实际上人们总是经常进行这样的没有充足理由就得出结论的思维活动的。
2、适用范围不同。
充足理由律有两个基本的逻辑要求:一、前提必须真实;二、理由与推断之间有必然的联系。
但这两个逻辑要求在对现实的事物进行把握时都很难得到完全满足。
首先,在哲学发展史的不同阶段人们曾多次提到:对逻辑推理前提的证明会导致无穷的回推,这样一来就总有一个前提无法从逻辑中推出。
物理教学中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人和学校杨德志
【内容摘要】在物理教学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能力尤为重要,中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表现丰富,如对问题的猜想或应急性回答,提出怪问题,产生新奇的想象,对难题的顿悟等。
从当前的教学现状看,长期以来,逻辑思维一直被视为科学思维的唯一类型,而非逻辑思维仍未被重视。
非逻辑思维与逻辑思维是相辅相成的,对于学生接受与理解物理知识,有时非逻辑思维竟起关键作用。
【关键词】想象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
一、想象思维的培养
想象思维是人们在头脑中对已有的事物的表象进行加工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不是表象的简单再现,而是对表象的夸张、拓宽和升华,是对表象理想化的改造;它可以脱离现象,但却以现象为基矗想象具有直观性、形象性、整体性、概括性等特征。
在科学发明创造中,飞机的设计受到鸟和蜻蜓的启示,潜艇的制造得益于对鱼类的模拟,它们都证明了想象对于发明创造具有重要作用。
想象以实际生活小积累起来的丰富的表象为基础,在它们之间进行分解、组合、类比、联想等加工而展开的。
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可以通过运用比喻、类比和联想等方法,在学生头脑中创设感性的形象,为他们进一步思维提供资料信息,并使思维具体化。
1.运用比喻,创造具体生动的整体形象比喻就是打比方,它是拿具体形象的事物来比喻与其相似的事物,以某种已知事物去说明相类似的尚未认识的事物。
物理教学中借助比喻,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更易于学生理解,也能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电流时,联系学生熟悉的水流,把水流比作电流。
这样,就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更易于理解掌握,使其学习的知识生动形象、妙趣横生。
2.运用类比和联想,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类比和比喻一样,也是由已知推出未知的方法,类比往往又要通过联想才能充分激发想象力。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或巧妙的设问,在学生头脑中引发各种各样的新形象,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比如,学习物理分子扩散现象时,可以让学生根据二氧化氮气体的扩散现象中颜色的变化,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而且也易于学生理解。
学生经常展开想象的翅膀,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可见,利用想象的直观形象性,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而产生创造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
概括世界一切,推动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性想象力发展速度很快,不仅会再造想象,而且能创造想象并与创造活动联系起来,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以想象为契机,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引导科学想象,激发其好奇心与兴趣,经常鼓励学生“异想天开”以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二、直觉思维的培养
直觉思维是指不受某种固定的逻辑规则约束而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
直觉思维具有迅捷性、直接性、本能意识等特征。
直觉作为一种心理现象贯彻穿于日常生活之中,也贯穿于科学研究之中。
“只有通过那种以对经验的共鸣的理解为依据的直觉,才能得到这些定律”。
其实,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是一致的,只不过水平与层次不同。
如果采用科学的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有助于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1.利用习题训练,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的快捷性快捷性是直觉思维的一个重要特性。
因为直觉思维往往要同时对若干个思维方向作出鉴别与选择,所以,利用物理选择题是培养学生直觉思维快捷性的一个重要方法。
由于选择题的正确答案已包含于所列的选项中,在发掘题设条件与各选项之间的因果关系,对选项进行比较,迅速淘汰错误选项或迅速识别正确选项的过程中,即训练了学生的直觉思维的快捷性。
在教学中,特别是在选择题训练中,往往一读完题,学生就立即写(或说)出答案,但问其原因,有些学生回答不出来,只好说是“猜”的。
有的即使说出了理由,也是做题后想了半天才说清楚的,这实质上就是直觉思维的作用。
直觉思维由于是人的思维在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冲破某种固定的逻辑规则的束缚而直接与结果相通,从而省去了中间思维细节,直接反应出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因而具有快捷性。
学生快捷地解题过程正是如此。
如果要他们说出原因来,就必须将思维还原成一般的逻辑思维过程,恢复中间推理的细节。
因此,在进行习题训练时,要规定练习时间,加强解题速度训练,鼓励学生“猜题”,以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同时也要向学生说明,强调“猜题”决不是“跟着感觉走”,而是要经过积极思索才可能产生思维的飞跃,特别是直觉是通过大量知识积累和长期思考问题,使人的想象达到一定饱和度后产生的。
因此,学生平时必须养成勤学苦练的习惯,注意知识积累,不搞偷工减料。
那种寄希望于练习或考试时突发奇想,胡乱“猜题”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2.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的猜测性直觉思维常常只抓住对象的主要的本质的环节,而那些次要的,非本质的环节往往被忽略,因而对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猜测性。
因此,教学中对问题的讲解和阐述不要总是给予思维结果,而应经常有意识地创设有一定模糊度的问题,给学生以利用原有知识对当前问题进行分析、猜想的机会,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索,直接猜出问题的答案。
例如,学习物理能量守衡时,可以设问:假定永动机制
造成功,地球上将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再如,事物的发展是有方向性,设问:如果没有方向性世界会变的怎么样?在引导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大胆猜想时,不要求学生解释猜想的逻辑过程,鼓励学生异想天开。
即使学生猜想的结果与科学理论相矛盾,也应因势利导,归谬引伸,让学生从错误中学习,以期豁然开朗,求得顿悟。
三、灵感思维的培养
灵感思维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思维活动,它是人们在文艺创作、科学研究中因创造力突然达到超水平发挥的一种特定心理状态。
灵感思维具有突发性、偶然性、新奇性、独创性和忽逝性等特征。
例如,阿基米德在解决国王皇冠是否是纯金的,一个星期没有洗澡,老婆叫他洗澡,当他的身体浸入澡盆时,澡盆中的水随之升高而突发灵感,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因此,灵感不是唯心的、神秘的东西,它是客观存在的,是思维的特殊形式,是一种使问题一下子澄清的顿悟。
科学史上许多重大难题往往就是靠这种灵感的顿悟,奇迹般地得到解决的。
培养学生的灵感思维,首先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灵感决不会从天而降,它是在一定知识信息储备的基础上,对疑难问题久经沉思之后不同知识信息之间的突然沟通。
爱迪生说:“发现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个问题会使自己魂绕梦牵,百思不得其解,也许受某种偶然因素的激发,而豁然开朗。
这正是因为长期深度思考时,大脑处于受激状态,异常活跃,所思考的问题挥之不去,驱之不散,这就为灵感的产生准备了基本条件。
由于大脑的极度兴奋与紧张,也可能抑制了思维的正常运转,当受到某种不可预测的外部因素的刺激时,就可能一下子唤醒潜意识中的积极因素,产生灵感。
所以说,灵感是人们长期进行创造性活动的产物。
其次,还要帮助学生捕捉灵感爆发的最佳时机和环境。
灵感往往出现在长期的紧张思索之后的暂时的松驰状态,如在散步、听音乐、赏花或与人讨论、交谈或一觉醒来时。
所以,要培养学生劳逸结合、有张有弛的生活、学习习惯,在长时间紧张的思考之后,适当放松一下,开展一些有益的文体活动,不仅可以使身心得到休息、调整,往往也是灵感爆发的良机。
总之,逻辑思维虽然具有可靠程度的优点,但易受传统思维的束缚,而非逻辑思维可突破成规与定势,更具有创造性。
在中学生的思维逐渐从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发展过程中,适当地辅之以非逻辑思维的训练与培养,利于其形成全面的创造性思维品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素质,适应未来社会的生产和生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