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周围动脉疾病

周围动脉疾病

周围动脉疾病
周围动脉疾病

一、A1

1、急性动脉栓塞临床表现中不包括

A、动脉搏动减弱,以至消失

B、皮肤呈苍白色,皮肤温度下降

C、往往最早出现疼痛,常伴有触痛

D、患肢远端感觉异常,甚至丧失,并可出现运动受损

E、疼痛、皮温下降及触觉障碍的平面与动脉栓塞平面均一致

2、有关动脉瘤的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A、在我国损伤是最常见的病因

B、手术是动脉瘤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C、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是搏动性肿块和收缩期杂音

D、穿刺、X线、超声显像及动脉造影术均有助于疑难病例的诊断

E、多发性动脉瘤,包括伴广泛性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均可手术治疗

二、A2

1、男,38岁。右下肢近腘窝处被刀刺伤后出现搏动性肿块,逐渐增大伴右下肢麻木,查右下肢苍白,胭窝部搏动性肿块大小为5cm×4cm,附近有收缩期杂音,诊断为

A、动静脉瘘

B、胭动脉闭合性损伤

C、胭动脉开放性损伤

D、腘动脉假性动脉瘤

E、以上都不是

三、A3/A4

1、男性,67岁。既往有冠心病、房颤史。12小时前突发右下肢疼痛、麻木、无力。查体:心律绝对不齐。右大腿中段以下发凉,右足皮肤苍白,右股动脉可触及,右腘以下动脉搏动未触及。

<1> 、诊断应考虑为

A、动脉栓塞

B、动脉硬化闭塞症

C、急性动脉血栓形成

D、糖尿病足

E、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 、目前应采取的治疗措施为

A、卧床抬高患肢

B、股动脉切开取栓术

C、溶栓治疗

D、高压氧疗法

E、祛聚治疗

2、男性病人,75岁,突发左下肢冷、痛、麻木8小时。有心房纤维颤动史。体检:左小腿中下1/3以下皮温明显降低,足部发绀,患肢无肿胀。双侧股动脉搏动可扪及,左侧腘动脉、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均消失,右胭动脉、足背和胫后动脉搏动好。

<1> 、该病人的初步诊断是

A、左下肢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

B、左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C、左下肢动脉栓塞

D、左下肢大隐静脉曲张

E、雷诺综合征

<2> 、请初步判断该患者的病变平面

A、足背动脉

B、股动脉

C、腹主动脉

D、腘动脉

E、胫前动脉

<3> 、明确诊断需行下列哪项检查

A、下肢动脉造影

B、下肢静脉B超

C、下肢动脉B超

D、下肢X线片

E、下肢CT

<4> 、应该进行何种处理方式

A、肌筋膜间隔切开术

B、截肢术

C、导管溶栓术

D、静脉取栓术

E、动脉取栓术

四、综合题

1、男性患者,47岁,1年前左下肢行走10余分钟后胀痛,肌肉抽搐而跛行,休息片刻缓解,再行走后疼痛又出现。无吸烟史,发病前半年左足部外伤已治愈,体格检查:左下肢皮色较苍白,左足背动脉未触及。

<1> 、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B、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

C、结节性动脉周围炎

D、雷诺病

E、多发性大动脉炎

<2> 、若患者时感足发凉,怕冷,有麻木感。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应考虑

A、血栓性静脉炎

B、深静脉血栓形成

C、血栓闭塞性动脉炎(营养障碍期)

D、血栓闭塞性动脉炎(局部缺血期)

E、动脉粥样硬化症

<3> 、下列治疗措施不适合该患者的是

A、高压氧舱治疗

B、严格戒烟

C、手术治疗

D、热疗

E、给予止痛剂及镇静剂

2、患者男,54岁,地震区灾民;因右下肢挤压伤3天转入我院,入院后述右大腿疼痛,肢体无力。查体:脉搏65次/分,律不齐,皮肤苍白,尿少。心电图检查:T波增高,伴QRS增宽。转院途中输血300ml。

<1> 、考虑患者周围血管及组织顺上后出现哪种代谢紊乱

A、血常规

B、尿常规

C、血Cr

D、血K+

E、血Na+

F、动脉血气

<2> 、治疗时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

A、口服利尿药

B、停输库存血

C、输入葡萄糖溶液

D、口服山梨醇导泻

E、血液透析

F、以上都不是

<3> 、输注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包括

A、稀释血清K+

B、使K+移入细胞内

C、使K+由尿排出

D、纠正酸中毒

E、缓解K+对心肌的毒性作用

F、纠正碱中毒

<4> 、下列救治重度高钾血症的措施,最有效的是

A、5%碳酸氢钠100ml静脉滴注

B、25%葡萄糖200ml胰岛素10U静脉滴注

C、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20ml

D、血液透析

E、腹膜透析

F、以上都不是

3、患者男,46岁。困左颈动脉三角区无痛性肿块2年入院,既往无肺结核病史,查:左颈动脉三角区可及一约鸡蛋大小的实质性肿块,表面光滑,界清,无疼痛,可向侧方推动,听诊有收缩期杂音。

<1> 、诊断应该考虑的疾病有

A、胸腺咽管囊肿

B、转移性肿瘤

C、血管瘤并栓塞

D、慢性淋巴结炎

E、恶性淋巴瘤

F、脂肪瘤

G、囊状淋巴管瘤

H、颈动脉体瘤

<2> 、提示:CT发现肿块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与动脉关系密切,但边界较清,CT值为132Hμ。诊断应考虑的疾病有

A、淋巴结核

B、颈部血管瘤

C、腮裂囊肿

D、腮腺肿瘤

E、颈神经鞘瘤

F、慢性淋巴结炎

G、颈动脉体瘤

H、颈动脉瘤

<3> 、提示:假若该患者为颈动脉体瘤。手术方式有

A、颈动脉体瘤切除及颈内动脉结扎术

B、颈动脉体瘤切除,颈外动脉颈内动脉移植术

C、颈动脉体瘤切除,颈内动脉项总动脉吻合术

D、颈动脉体瘤剥离术及术中颈动脉内转流术

E、颈动脉体瘤剥离术

F、颈动脉体瘤切除及自体大隐静脉颈内动脉移植术

<4> 、颈动脉体瘤常见的手术后并发症有

A、血压反射功能衰竭综合征

B、脑动脉栓塞引起脑卒中

C、面神经的下颌缘支损伤

D、吻合口血栓形成致脑缺血

E、颈副交感神经损伤

F、术后昏迷

G、迷走神经损伤

H、颈交感神经损伤

I、舌下神经损伤

<5> 、提示:假若术后出现同侧睑裂缩小,瞳孔变小,前额皱纹消失。应考虑的并发症包括

A、颈交感神经损伤

B、颈副交感神经损伤

C、脑卒中

D、舌咽神经损伤

E、迷走神经损伤

F、舌下神经损伤

G、面神经损伤

外周动脉疾病治疗指南更新_

噻唑菌醇可降低基础HIF -1α蛋白水平和低氧对HIF -1α的 诱导作用 [11-12]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阻断HIF -1α一样,活性氧族阻断剂对HIF -2α蛋白的表达也发挥阻断作用。因此,本实验进一步证实了线粒体在机体的氧感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说明HIF -2α蛋白的稳定也需要电子传递链的参与。综合前人的研究结果,有理由认为HIF -2α和HIF -1α均受低氧的诱导,且低氧很可能是通过相同的信号通路对两者发挥诱导调控作用。 综上所述,低氧可以快速上调HIF -2α蛋白和HIF -2αmRNA 表达;在肺腺癌细胞的低氧适应性反应过程中,HIF -2α和HIF -1α存在差异性调控,说明HIF -2α和HIF -l α功能可能是互补作用而不是简单的功能重叠,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 1支修益.我国肺癌流行病学现状分析[J ] .中国处方药,2009,(2):56-57. 2 Choi SH ,Shin HW ,Park JY ,et al.Effects of the knockdown of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alpha expression by adenovirus -mediated shR-NA on angiogenesis and tumor growth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 lines [J ].Korean J Hepatol ,2010,16(3):280-287. 3 Terzuoli E ,Donnini S ,Giachetti A ,et al.Inhibition of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alpha by dihydroxyphenylethanol ,a product from olive oil ,blocks microsomal prostaglandin -E synthase -1/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expression and reduces tumor angiogenesis [J ].Clin Cancer Res ,2010,16(16):4207-4216. 4 Chen L ,Endler A ,Uchida K ,et al.Int6/eIF3e silencing promotes functional blood vessel outgrowth and enhances wound healing by upregu-lating hypoxia -induced factor 2alpha expression [J ].Circulation , 2010,122(9):910-919. 5范大平,陈艳昕,张一梅.非小细胞肺癌中缺氧诱导因子1α、葡 萄糖转运蛋白1和Glypican -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 J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7):2342. 6Jiang BH ,Semenza GL ,Baucer C ,et al.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 levels vary exponentially over a physiological rang of OZ tension [J ].Am J Physiol ,2006,271:1172. 7Kallergi G ,Markomanolaki H ,Giannoukaraki V ,et al.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alpha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expression in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J ].Breast Cancer Res ,2009,11(6):84. 8Semenza GL ,Wang GL.A nuclear factor induced by hypoxia via de novo protein synthesis binds to the human erythropoietin gene enhancer at a site required for tranSCriptional activation [J ].Mol Cell Biol ,1992,12(12):5447-5454. 9王健,易继林,王炜煜,等.HIF -1α和HIF -2α在肝癌细胞中的 时相差异表达[ J ].中国癌症杂志,2006,16(2):124-127.10Tanaka T ,Kojima I ,Ohse T ,et al.Cobalt promotes angiogenesis via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and protects tubulointerstitium in the remnant kidney model [J ].Lab Invest ,2005,85(10):1292-1307. 11Ng KM ,Lee YK ,Chan YC ,et al.Exogenous expression of HIF -1 alpha promotes cardiac differentiation of embryonic stem cells [J ].J Mol Cell Cardiol ,2010,48(6):1129-1137. 12Xia C ,Meng Q ,Liu LZ ,et al.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egulate an-giogenesis and tumor growth through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J ].Cancer Res ,2007,67(22):10823-10830. (收稿日期:2011-03-02;修回日期:2011-10-14) (本文编辑:丁云) ·全科医生知识窗· 外周动脉疾病治疗指南更新 2011-09-29,《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 Am Coll Cardiol )和《循环》(Ciculation )在线发表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美国心脏学会(AC-CF /AHA )发布的更新版外周动脉疾病(PAD )治疗指南,是继欧洲心脏病学会(ESC )8月颁布PAD 诊治指南后,该领域又一看点,指南更新点如下。 1踝臂指数(ABI ) 对存在下列1项或多项风险的疑似下肢PAD 患者,应进行ABI 检测以明确诊断:劳累性腿部症状、伤口未愈、≥65岁、≥50岁且有吸烟或糖尿病史。Ⅰ/A 级 结果>1.40为超常、1.00 1.40为正常、0.91 0.99为临界、≤0.90为异常。Ⅰ/B 级 2吸烟 对于目前或既往吸烟者,应在每次就诊时询问其吸烟情况。Ⅰ/A 级 应帮助患者接受相关咨询并制定戒烟计划,包括药物治疗和(或)戒烟日程。Ⅰ/A 级应建议存在下肢PAD 的吸烟患者戒烟,并对其进行行为和药物干预。Ⅰ/C 级 对于无禁忌证的患者,可给予下列药物:伐尼克兰、丁氨苯丙酮及尼古丁替代治疗。Ⅰ/A 级 3抗血小板及抗栓药物 对于有症状的动脉粥样硬化性下肢PAD 患者(包括间歇性跛行或严重肢体缺血、既往下肢血运重建或因缺血而接受截肢),应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降低心肌梗死、卒中和血管性死亡的风险。Ⅰ/A 级 就降低上述风险而言,75 325mg /d 的阿司匹林安全有效。Ⅰ/B 级在降低上述风险时,75mg /d 氯吡格雷替代阿司匹林安全有效。Ⅰ/B 级 对于ABI ≤0.90的无症状患者,可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降低上述风险。Ⅱa /C 级 对于ABI 介于临界值的无症状患者,尚未证实抗血小板药物有助于降低上述风险。Ⅱb /A 级 对于有症状、出血风险不高且心血管风险较高的下肢PAD 患者,可考虑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以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Ⅱb /B 级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下肢PAD 患者,在无明确华法林适应证时,在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加用华法林预防心血管缺血事件无益,且因其增加大出血风险而有害。Ⅲ/B 级 (摘自《中国医学论坛报》) · 6383·

周围动脉疾病

一、A1 1、急性动脉栓塞临床表现中不包括 A、动脉搏动减弱,以至消失 B、皮肤呈苍白色,皮肤温度下降 C、往往最早出现疼痛,常伴有触痛 D、患肢远端感觉异常,甚至丧失,并可出现运动受损 E、疼痛、皮温下降及触觉障碍的平面与动脉栓塞平面均一致 2、有关动脉瘤的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A、在我国损伤是最常见的病因 B、手术是动脉瘤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C、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是搏动性肿块和收缩期杂音 D、穿刺、X线、超声显像及动脉造影术均有助于疑难病例的诊断 E、多发性动脉瘤,包括伴广泛性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均可手术治疗 二、A2 1、男,38岁。右下肢近腘窝处被刀刺伤后出现搏动性肿块,逐渐增大伴右下肢麻木,查右下肢苍白,胭窝部搏动性肿块大小为5cm×4cm,附近有收缩期杂音,诊断为 A、动静脉瘘 B、胭动脉闭合性损伤 C、胭动脉开放性损伤 D、腘动脉假性动脉瘤 E、以上都不是 三、A3/A4 1、男性,67岁。既往有冠心病、房颤史。12小时前突发右下肢疼痛、麻木、无力。查体:心律绝对不齐。右大腿中段以下发凉,右足皮肤苍白,右股动脉可触及,右腘以下动脉搏动未触及。 <1> 、诊断应考虑为 A、动脉栓塞 B、动脉硬化闭塞症 C、急性动脉血栓形成 D、糖尿病足 E、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 、目前应采取的治疗措施为 A、卧床抬高患肢 B、股动脉切开取栓术 C、溶栓治疗 D、高压氧疗法 E、祛聚治疗 2、男性病人,75岁,突发左下肢冷、痛、麻木8小时。有心房纤维颤动史。体检:左小腿中下1/3以下皮温明显降低,足部发绀,患肢无肿胀。双侧股动脉搏动可扪及,左侧腘动脉、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均消失,右胭动脉、足背和胫后动脉搏动好。 <1> 、该病人的初步诊断是 A、左下肢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

(整理)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外周动脉疾病的治疗进展.

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外周动脉疾病的治疗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内科医生须重视冠状动脉以外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治,尽可能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狭义的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是指除冠状动脉之外的主动脉及其分支动脉的狭窄、闭塞或瘤样扩张疾病,其病理生理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一致,是外周动脉闭塞的重要原因,包括颈动脉疾病、椎动脉疾病、上肢动脉疾病、主动脉疾病、肠系膜动脉疾病、肾动脉疾病、下肢动脉疾病(lower extremity artery disease,LEAD)以及多动脉疾病。 广义的PAD还包括先天性动脉畸形,各种药物、肿瘤、免疫和全身疾病合并的动脉血管病变。本文主要综述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PAD的治疗进展。 一、PAD的危险因素 PAD的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类似,但不同部位的PAD,各危险因素与之的相关性不同。目前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大都集中在LEAD 方面,其他的外周血管疾病较少。 调查表明,中国自然人群LEAD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民族、身高、腹围、吸烟、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中吸烟及年龄

的相关度最高,相对危险度分别为6. 06、5. 12。吸烟对于LEAD的危害似乎比冠心病(CAD)更大。而糖尿病与其的相关性国内外各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与血糖控制状况、病程长短、病情严重程度、气候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有关。 二、PAD的诊断 详细地询问病史对于PAD的诊断及血管评价尤为重要。除了临床症状(如肢体的静息痛、跛行、头晕等)外,还应包括危险因素、用药情况、相关疾病史等。 目前诊断PAD的金标准仍然是血管造影,但是因其有创、设备要求较高、有一定的技术难度等,难以在基层医院以及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中运用推广,因此一些无创、简便、有效的检查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静息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运用最为广泛,其诊断LEAD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分别为96%、79%。 但是如果患者合并有糖尿病,ABI的敏感性将下降50% - 60%。此外常用的检查还包括经皮氧分压(transcutaneous oxygen pressure,TcPO2)、彩色多普勒、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照影(CTA)、磁共振血管照影(MRA)检查方法等。 随着各类检查手段的不断丰富,PAD的检出率不断升高,但临床上仍需警惕漏诊、误诊发生,尤其是主动脉夹层的误诊;对于突发的胸背部疼痛患者,如心电图、心肌酶谱不支持冠心病诊断,需警惕主动脉

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

颈动脉、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一、目的 颈动脉、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超声检查可对颈部血管病变的部位、范围、严重程度以及颅外脑循环异常作客观评估。 1、评估颈部血管正常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信息,血管走行是否正常,管腔有无扩张、狭窄、扭曲和受压。 2、评估各种原因引起的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导致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如有无内-中膜增厚或斑块形成、斑块稳定性评估及动脉狭窄程度的分级。 3、评估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后支架的位置、扩张程度、残余狭窄及治疗后相关解剖结构、血流动力学改变等信息。 4、超声引导下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及术后动脉解剖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的随访评估。 5、评价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6、评价颈部血管的先天性发育不良。 7、检测动脉瘤、动静脉瘘等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 8、利用超声造影检查进一步评估斑块的稳定性及血管狭窄的程度。 二、适应证 1、正常人群或脑血管病高危人群(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的筛查。 2、对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可逆性神经功能缺陷(RIND)、黑朦等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人进行评价。 3、对无症状性颈部血管杂音、伴有心脏杂音或拟行心血管手术患者进行评价。

4、对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评价及随访。 5、对实施颈部动脉、脑血管病变手术或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评价及随访。 6、对不能接受脑血管造影(DSA)的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是首选方法。 7、对颈部搏动性肿块、怀疑或确定颈部血管疾病,如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评价及随访。 三、禁忌证和局限性 颈动脉超声检查通常无禁忌证。但出现以下情况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重症脑血管病、不合作患者及不能耐受检查者。 2、颈部术后伤口敷料等影响超声检测。 四、仪器设备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常规采用5~10MHz线阵探头。部分患者颈动脉分叉位置高、血管位置较深、体型肥胖或颈部短粗,必要时可用2~5MHz凸阵探头或5~8MHz小凸阵探头或2~3.5MHz扇形(相控阵)探头。 术中超声采用5~10MHz或更高频率的线阵探头。 五、检查前准备 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超声检查前一般无需特殊准备。检查前应询问病史,如患者有无神经系统症状、脑缺血及颈动脉疾病的相关临床症状、颈动脉支架或内膜剥脱术病史以及既往相关的影像学检查资料。 六、检查技术及诊断标准

外周动脉病变

生命素养健康管理 ■定义 外周动脉病变(PAD)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动脉疾病,在血管壁上形成脂质斑块而使血管壁变得僵硬。斑块主要由胆固醇、钙和纤维组织构成。动脉管腔变得狭窄甚至完全闭塞,血流减少,下肢就缺少足够的氧维持正常代谢。 ■素养生活方式 1.生活方式改变 对于外周动脉疾病患者应注意避免长时间使关节处于锐角状态(如深蹲),加强运动减肥,保持体型,避免外源性热源(如热水袋、电热毯等)给患肢加温,溃疡创面的保护及换药。 2.控烟 接诊医生应询问吸烟者或既往吸烟者的吸烟情况,并为吸烟者提供咨询和戒烟计划,包括行为和药物戒烟治疗,若无禁忌,建议选用伐尼克兰、安非他酮和尼古丁替代治疗中一种或多种药物进行治疗。 3.基础疾病控制 糖尿病的基本目标为血糖<6.1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高血压患者如不合并糖尿病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而合并糖尿病和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β受体阻滞剂及ACEI类药物应用可以同时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他汀类药物可以达到稳定甚至缩小斑块的作用。 ■素养饮食 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吃点血管“清道夫” 山楂、燕麦、黑木耳、金橘、茄子、红薯、大蒜、洋葱这八大食物最能疏通血管; 2.多吃含鱼油多的食品 3.吃些富含精氨酸的食物 如海参、泥鳅、鳝鱼及芝麻、山药、银杏、豆腐皮、葵花子等; 4.多摄食富含叶酸的食物,如苋菜、菠菜、芦笋、豆类等; 5.多摄入天然抗凝与降脂食物,如大蒜、洋葱、青葱、茼蒿、香菇、龙须菜、草莓、菠萝、番茄等; 6.饭前运动,让动脉硬化减速。 ■素养运动 不经常活动的相对风险类似于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吸烟。因此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与并发心血管疾病增加相关。定期进行轻度到中度运动锻炼能够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这种好处超过了降压药干预和降脂药干涉带来的好处。有规律的体育活动大大降低死于心脏病的风险。体育锻炼还有助于维持健康的体重和心理,改善血脂和血糖,降低了患高血压、

周围动脉疾病相关指南解读(最全版)

周围动脉疾病相关指南解读(最全版) 摘要 周围动脉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准确的诊断以及合理的治疗能够帮助病人减轻病痛、提高保肢率。近年来,血管腔内治疗较传统手术具有创伤小的优点,因而应用趋于广泛,但也仍存争议。基于循证医学研究发布的临床治疗指南可为临床医生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周围动脉疾病;临床指南;动脉粥样硬化 周围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每年约有>200 万人罹患此病,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1]。本文将结合欧洲心脏学会指南(ESC)、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ACC/AHA)、美国血管外科学会指南(SVS)等相关指南,对其进行解读。 1流行病学及相关危险因素 据文献报道,在全球范围内,PAD 病人>200 万例,其发病率在过去的10 年中增长了23.5%,在中低收入国家中尤为明显,与人口

老龄密切相关[1-2]。PAD 在男性中较为常见[2-4]。另有文献报道,在高收入国家中,PAD 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病率基本持平,而在中低收入国家中,女性发病率则高于男性,且发病年龄更小[1,5]。PAD 的发病除了与年龄、性别有关之外,还与病人是否伴有糖尿病、高血压、脂质代谢异常、血液高凝状态、慢性肾功能损伤、炎性反应等因素有关[6-13]。此外,有文献报道,其发病还可能与种族有关,一项美国健康与营养状况普查结果显示,在西班牙裔中踝肱指数(ABI)≤0.90 的现象较白种人更为普遍,GENOA 研究证实了这一结果,但其同时也指出这种差异并不能作为有效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14-15]。 2PAD的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的轻重与肢体缺血的严重程度有关。病变早期多数病人一般无明显特异性症状,据文献报道,无症状病人占病人总数的3%~10%,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明显增高,美国ACC/AHA 指南指出>50 岁的PAD 病人中无症状者占20%~50%[16-17]。随着病情的进展,PAD 病人逐步出现缺血性症状,如肢体发凉、间歇性跛行、下肢疼痛、远端肢体溃疡或坏疽等严重缺血症状,严重时甚至截肢。据美国ACC/AHA 指南报道,在>50 岁的PAD病例中,有40%~50%的病人出现典型的下肢缺血性疼痛症状,10%~35%的病人出现间歇性跛行,1%~2%的病人出现严重的肢体缺血症状[17]。

周围血管疾病

周围血管疾病 ? 核心内容 ? 动脉粥样硬化性外周血管疾病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下肢静脉疾病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性外周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共有) 多见于男性,发病年龄多在45岁以上。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糖尿病、肥胖和高密度脂蛋白低是高危因素。 临床表现 (1)早期症状为间歇性跛行,远侧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临床表现 (2)疼痛: 病变位于主-髂动脉者,疼痛在下腰、臀、髂、大腿后侧或小腿腓肠肌部位,有时伴阳痿; 病变在股动脉者,疼痛发生于小腿肌群

(3)后期可出现静息痛,皮肤温度明显减低、发 绀,肢体远端坏疽和溃疡。 (4)其他:皮肤萎缩变薄、发亮、骨质疏松、肌 萎缩、毛发脱落、趾甲增厚和变形。 核心临床表现小结 溃疡坏疽 间歇性跛行 肢体疼痛 动脉波动减弱 皮温减低 诊断与鉴别诊断 ①一般检查:血脂测定、心电图、心功能以及眼底检查等; ②无创伤性血管检查:超声多普勒血流检查及节段动脉压测定 ③X线平片:有时可见病变动脉段有不规则钙化,患肢远侧段有骨质疏松等退行性变化; ④动脉造影:能准确显示病变的部位、范围、程度、侧支和闭塞远侧动脉主干的情况,对确定诊断及选择术式有重要意义。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都能达到诊断和指导治疗的目的 。 鉴别点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发病年龄多见于>45岁青壮年多见 血栓性浅静脉炎无常见 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 糖尿病 常见常无 受累血管大、中动脉中、小动静脉 其他部位动脉病变多见无 受累动脉钙化可见无 动脉造影广泛性不规则狭窄和节段性闭塞,硬化动 脉扩张、扭曲节段性闭塞,病变近、远侧血管壁光滑 治疗 对易患因素加以控制和处理,症状明显,可考虑手术治疗。

外周血管阻力怎么办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外周血管阻力怎么办 导语:生活中的事情是困扰人们得主要原因,有时候我们人们的疾病是由我们的生活习惯所决定的。外周血管阻力怎么办,每天都要抽出时间来锻炼一下自 生活中的事情是困扰人们得主要原因,有时候我们人们的疾病是由我们的生活习惯所决定的。外周血管阻力怎么办,每天都要抽出时间来锻炼一下自己的身体,我们不暴饮暴食,不吃油腻的食物不熬夜,养成一个好的作息时间,给自己的身体不添加负担,心血管造影的危害我们是历历在目。外周血管阻力怎么办,我们一起来看看。 动脉血管有大动脉、中动脉和小动脉,小动脉虽然小,可它分布人体各个组织器官的最远端,由于它分布的面广,稍许一些小的收缩就会使大量的血液涌进大动脉造成高血压。这种收缩造成高血压仅属高血压的初始现象,由于它的舒展和扩张,血压立即就会恢复正常。时间长久以后,部分细小血管老化而阻塞,造成真正意义上的外周阻力,则使衰老特征化,这和高血压形成矛盾与不和谐性,因为,血压可以延缓细小动脉老化,而在高血压治疗中又必须使血压降至安全范围,血压降低又更加重血管的老化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外周阻力增大的高血压患者,在治疗上是应慎重挑选方案。第一,必须在降低血压的同时考虑外周阻力;第二,从打通血管通道的同时降低血压,打通血管通道是使动脉血通过小动脉,毛细血管流进机体、组织器官后,再进入静脉进行正常循环以缓解血管压力,不至于因收缩涌进大动脉而远端组织得不到营养,另一端造成高压力。就象水泵抽水,用户一端因管道堵塞得不到水,另一端水泵的压力得不到舒缓,时间长了水泵就会受损;或者冲破水管造成双损。 现代的人们深受外周血管阻力的危害,原因是非常简单的,主要是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外周动脉疾病PAD》的临床合理用药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外周动脉疾病(PAD)》的临床合理用药1、下肢PAD患者需服用他汀类药物,使LDL降至100mg/dL以下。(单项选择) ■A.对 B.错 2、西洛他唑(100mg,每日2次)可明显增加无痛行走距离和最大行走距离,并可提高躯体功能和生活质量。(单项选择) ■A.对 B.错 3、双侧RAS(肾动脉狭窄)的外周动脉疾病患者可以服用ACEl或ARB类抗高血压药物。(单项选择) A.对 ■B.错 4、外周动脉疾病是所有动脉及其分支动脉的狭窄、闭塞或瘤样扩张疾病。(单项选择) A.对 ■B.错 5、抗生素通过控制动脉壁的继发性感染,进而抑制AAA(腹主动脉瘤)的进展。(单项选择) A.对 ■B.错 6、外周动脉疾病危险因素有(多项选择) ■A.糖尿病 ■B.高血压

■C.年龄 ■D.吸烟 7、外周动脉疾病主要包括(多项选择) ■A.主动脉疾病 ■B.下肢动脉疾病 C.肺动脉疾病 ■D.肾动脉疾病 8、肾动脉疾病的临床治疗目标是(多项选择) ■A.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病死率 ■B.保护肾功能 C.控制尿酸 ■D.控制血压 9、根据外周动脉疾病流行病学的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多项选择) ■A.严重或症状性外周动脉疾病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B.外周动脉疾病患病率与年龄毫不相关 ■C.吸烟及糖尿病是极强的外周动脉疾风险因素 ■D.冠脉疾病与脑血管病患者的外周动脉疾病主要风险因素相似,但某些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不同 10、下列哪些人群应禁用尼古丁替代治疗(NRT)(多项选择) ■A.心肌梗死 ■B.严重心律失常 ■C.不稳定或者进展期心绞痛,变异性心绞痛 ■D.对尼古丁过敏者

ACCFAHA发布外周动脉疾病治疗更新指南

2011年ACCF/AHA 外周动脉疾病治疗指南更新 指南更新着重强调踝臂指数(ABI)检测、戒烟和更好使用抗血小板和抗栓药三方面(表)。编委会副主席赫希(Hirsch)指出,对ABI检测的建议并非是提倡用于整个人群,而是要将其适合地用于诊断,正如心电图的使用;指南新增加了戒烟推荐,这是PAD干预的核心之一;心血管医生可能并未意识到严重肢体缺血的重要性,现有医疗体系改善下肢门到球囊扩张时间的意识尚有不足。

ACCF/AHA发布外周动脉疾病治疗更新指南 外周动脉疾病(PAD)是一种高度流行的疾病,已知累及美国数千万患者,尽管其通常未被认识未被诊断。并发症包括下肢、肾脏和其他重要器官的血流减少。PAD通常是累及心、脑或下肢的严重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之一。PAD一般情况下是可预防的,但若不及时治疗,它也是心肌梗死、卒中、截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9月29日,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美国心脏学会(ACCF/AHA)《循环》(Ciculation)在线发表发布的更新版外周动脉疾病(PAD)治疗指南,是继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布PAD诊治指南后,成为该领域又一看点。 指南更新证据 1、指南撰写组总结了与PAD(包括下肢、肾脏、肠系膜及腹主动脉PAD)患者的治疗相关的临床试验和其他临床研究及数据。 2、静态ABI试验应用于诊断下肢PAD:劳力性下肢症状,非愈合性创口,年龄≥65岁,或有吸烟或糖尿病史时年龄≥50岁(证据等级:B)。 3、ABI的结果应以非压缩值[定义为:高于正常(> 1.40)、正常(1.00 - 1.40)、交界(0.91 - 0.99)和异常(≤0.90,证据等级:B) 4、根据≥65岁者有症状性或无症状性PAD的概率为20%这一累加证据,修订的指南建议将在实践机构中应实施ABI诊断试验的年龄从≥70岁降至≥65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