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建议(共42张PPT)
- 格式:pptx
- 大小:7.11 MB
- 文档页数:43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全册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全册教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目录第1单元第1课《长恨歌》第1单元第2课《湘夫人》第1单元第3课《拟行路难(其四)》第1单元第4课《蜀相》第1单元第5课《书愤》第2单元第1课《春江花月夜》第2单元第2课《夜归鹿门歌》第2单元第3课《梦游天姥吟留别》第2单元第4课《登岳阳楼》第2单元第5课《菩萨蛮》第3单元第1课《将进酒》第3单元第2课《阁夜》第3单元第3课《李凭箜篌引》第3单元第4课《虞美人》第3单元第5课《苏幕遮》第4单元第1课《过小孤山大孤山》第4单元第2课《庖丁解牛》第4单元第3课《项羽之死》第4单元第4课《阿房宫赋》第5单元第1课《六国论》第5单元第2课《伶官传序》第5单元第3课《祭十二郎文》第5单元第4课《文与可画??谷偃竹记》第6单元第1课《种树郭橐驼传》第6单元第2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第6单元第3课《春夜宴诸从弟桃园序》第6单元第4课《项脊轩志》长恨歌教学目标:1、了解白居易生平及其创作成就;2、把握长恨歌人物形象及主题;3、理解作品在叙事和塑造人物上运用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1、分析文中唐明皇与杨贵妃形象2、诵读全文3、把握长恨歌的主题;教学难点:理解作品在叙事和塑造人物上运用的艺术手法。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相传白居易三岁时就开始念诗,五岁就写出许多首诗,至九岁时,已经能掌握诗的韵律,且善于对句了。
十岁生日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祝贺。
饭后,其舅父叫白居易到堂上对句:“曹子建七步成诗。
”白居易稍一思索,便有了腹稿,但他故意默然不语。
舅父以为他对不上来,取笑他道:“神童神童,今日如虫。
”白居易笑着说:“我早已对上,只未说出而已。
”众人大奇,催白居易快说,白居易便说道:“白居易一时无对。
”舅父听了颇为高兴。
白居易长大后,舅父带他到长安向当时年已花甲的名诗人顾况求教。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三人行中学语文论坛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把握关键词语及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讨论式教学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历史悠久。
如果从《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古人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成诗歌。
这些诗歌已经流传了千百年。
那么,我们如何穿越时空去理解那些诗歌的内容和主旨呢?其实古人已经摸索和总结了很多的诗歌鉴赏理论。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两千多年前的孟子所提出的重要的诗歌鉴赏理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下面就让我们试着用自己的心灵来感受中国古诗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理论指导之一:以意逆志①"以意逆志"的赏析方法介绍: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注:以,用;意,自己的切身体会;逆,推测;志,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
)这也就是说,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常常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就是把自己当作诗人,然后"将心比心"去领会、推测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
②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把这种鉴赏方法运用到具体的诗歌鉴赏中呢?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下面一首诗歌: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