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中的护理流程及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100.73 KB
- 文档页数:1
急性心梗患者PCI术后的护理体会急性心梗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护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根据我之前的护理经验,我总结出以下的护理体会:及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术后患者可能出现血压波动、心率变化等情况,我们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持患者的稳定。
注重伤口护理。
术后伤口可能会出现渗液、出血等情况,我们应该定期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预防感染的发生。
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伤口周围的皮肤颜色、温度等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
合理给予药物治疗。
PCI术后,患者需要连续使用一些药物,如抗凝血、抗血小板等药物。
我们应该根据医嘱,合理给予药物,并及时观察患者的药物反应和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
还应该及时进行药物的整理和适时补充。
第四,加强心理护理。
PCI术后,患者可能会有一定的恐惧和焦虑情绪。
我们应该耐心倾听患者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缓解紧张情绪,适时进行心理疏导。
还应该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信任关系,使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怀和支持。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
PCI术后,患者需要进行适量的运动和康复训练,以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
我们应该向患者详细解释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还应该定期评估患者的康复情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康复方案。
以上就是我在护理急性心梗患者PCI术后的体会。
护理工作需要我们细心、耐心和细致的态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促进他们尽快康复。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护理体会目的是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的护理。
方法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使急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
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血运重建全部成功。
結论是PCI术的效果不仅与医生的技术经验有关,还与护理人员的周到护理有重大关系,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标签: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死亡率高。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应用机械方法直接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冠脉血流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1,2].近年对于胸痛12h以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积极开展急诊PCI术以来,死亡率大大降低,是急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的有效方法。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根据典型胸痛、心电图演变、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确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5例,男9例,女16例,年龄49~68岁,平均58岁。
从胸痛开始至手术时间为2~12h.其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14例、前间壁1例、广泛前壁3例、下壁心肌梗死6例、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1例。
1.2方法所有患者术前阿司匹林300mg嚼服、氯吡格雷300mg口服,抽血、碘剂皮试、建立左肢静脉通道后送入导管室。
取右桡动脉或股动脉穿刺,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选择合适的球囊进行预扩张,选择合适的支架,长度完全覆盖靶病变,再行造影,压迫止血后加压包扎。
术中经动脉鞘管注射肝素3000~10000u.术后转送入CCU病房。
2.术前护理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凶险,死亡率较高。
时间对于病人来说就是生命,因此急救措施应该迅速到位,不忙乱,有程序性。
(1)协助医生掌握急诊PCI的适应证,询问患者起病时间等。
(2)详细询问患者是否存在碘过敏及有无近期内出血、外伤、严重感染、恶性肿瘤史,有无皮下淤斑等。
详细向患者家属交代PCI术的必要性及风险,并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同意。
(3)做好术前准备。
备好各种手术器材、急救药品和仪器。
保持急救状态,口服氯吡格雷300~600mg,阿司匹林300mg嚼服,建立静脉通道,吸氧,做好碘皮试,抽血查血常规、肾功能、出凝血时间。
急性心梗患者PCI术后的护理体会心梗,即心肌梗塞,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的血流受阻,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所致。
对于急性心梗患者,常常需要进行介入治疗,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以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流,保护心肌。
在PCI术后,患者需要接受特殊的护理,以保证术后康复的顺利进行。
以下是我在护理急性心梗患者PCI术后的体会。
作为护士,我们需要对急性心梗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
术后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心肌的情况,包括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变化。
同时还需要关注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如胸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
如果出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处理,确保患者的安全。
术后的患者需要进行严格的床旁护理。
包括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保持患者的卧床休息,帮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起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等。
特别是需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手术部位,并定期更换患者的伤口敷料,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要帮助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保持情绪稳定,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促进患者的康复。
术后的患者还需要进行特殊的护理措施。
比如要遵守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包括抗凝、抗血小板、降脂、抗心律失常等药物的使用,及时监测药物的副作用,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还需要进行相关检查,如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等,以评估心肌的情况,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膳食方面,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合理的膳食安排,控制钠盐摄入,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为护理人员,我们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需要告诉患者关于急性心梗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症状、治疗、预防等,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加强自我管理能力,预防疾病的再次发作。
同时还需要告诉患者关于生活方式的调整,如戒烟戒酒、控制体重、保持适度的运动等,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还需要告诉患者如何正确使用药物,避免药品滥用,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在护理急性心梗患者PCI术后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作为护士的责任和使命。
急性心梗患者PCI术后的护理体会心梗,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心血管疾病。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工作压力的增加,心梗的患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对于心梗患者来说,PCI(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
PCI手术后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对于心梗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护理实践中,我总结了一些关于急性心梗患者PCI术后的护理体会,以供大家参考。
1.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在PCI手术后,患者需要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等指标。
特别是在手术前后的24小时内,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一旦发生生命体征异常,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2. 观察伤口愈合PCI手术通常需要在患者的手部或大腿上进行穿刺,因此要密切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
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定期更换敷料,避免感染的发生。
要警惕伤口出血的情况,一旦发生异常要及时处理。
3. 配合康复训练PCI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一定的康复训练,包括体力训练和心理调适。
护士要积极配合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引导患者逐步恢复身体功能,提高心肺功能,促进康复。
4. 心理疏导急性心梗患者在手术后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护士要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调整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
家属的陪伴和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5. 行为指导PCI术后,患者需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同时要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的行为指导,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再次发作的风险。
6. 药物管理PCI手术后,患者需要长期用药,包括抗凝血药、抗血小板药等。
护士要对患者进行药物管理,指导患者正确服药,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避免药物的滥用和错误用药。
7. 定期复查PCI手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以及血液生化指标的监测。
护士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患者的复查工作,及时发现异常情况,确保患者的康复进程。
急性心梗患者PCI术后的护理体会【摘要】急性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可以通过急诊PCI手术来解决。
术后的护理非常重要,包括注意休息、保持患者安静、监测心电图和血压等指标。
药物管理也至关重要,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及时服药,并注意药物副作用。
在饮食方面,应遵循低脂低盐原则,多吃蔬果和粗粮。
康复锻炼是恢复身体功能的关键,但要避免剧烈运动。
护理体会总结为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情绪支持和鼓励。
建议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并定期复诊检查。
未来的护理展望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患者的治疗将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希望通过对急性心梗患者PCI术后护理的全面关注,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急性心梗患者、PCI术后、护理、体会、重要性、护理措施、监测指标、药物管理、饮食调理、康复锻炼、建议、展望。
1. 引言1.1 患者病情介绍,段落格式等。
下面是关于的内容:患者病情介绍:急性心梗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急症,多由冠状动脉痉挛、斑块破裂或血栓形成导致。
患者通常表现为剧烈的胸痛、呼吸困难、出汗等症状。
急性心梗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容易导致心肌梗死甚至危及生命。
PCI(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可以快速恢复冠脉血流,减少心肌损伤,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对急性心梗患者进行PCI术后的护理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的目的是让护理人员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
1.2 PCI术后的重要性PCI术后的重要性在于及时恢复患者的心肌灌注、缓解心绞痛症状、减少心肌坏死范围并预防心力衰竭,并且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PCI 术后护理的及时与科学性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合理的护理,患者才能更快地康复。
护理人员需要全面了解PCI术后的护理知识,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严格控制患者的饮食起居,以确保患者的康复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患者的全程护理服务及效果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果患者能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可以极大地减少病情的恶化和死亡率。
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方法,它通过在梗死部位植入支架来恢复冠状动脉的通畅。
在急诊PCI术后,患者需要接受全程护理服务,以保证术后恢复的顺利进行。
本篇文章将讨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患者的全程护理服务及效果观察。
一、护理服务内容1. 术前准备:在进行急诊PCI术前,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和监测工作,包括患者的心电图、血压、心率等指标。
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
2. 术中监护:在急诊PCI术进行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心率、血压和呼吸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术中的并发症。
3. 术后护理:术后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护理人员需要确保患者在病情稳定后进行密切监测,包括心电图、血压、心率等指标的监测。
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抗凝治疗等药物的管理和监测。
4. 早期康复:在患者病情相对稳定后,护理人员需要进行康复护理工作,包括对患者的心理疏导、运动康复指导等工作,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二、效果观察1. 应用护理服务后,患者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通过及时的监测和处理,可以避免术中的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2. 患者术后并发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通过全程护理服务,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药物、控制病情,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3. 患者心理状态得到显著改善。
通过护理人员的心理疏导和关怀,患者焦虑和紧张情绪得到缓解,有利于恢复期的康复和治疗效果的提高。
4. 患者康复速度加快。
通过早期的康复护理服务,患者可以尽早进行运动康复训练,有利于提高心功能和生活质量。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患者的全程护理服务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急性心肌梗塞急诊PCI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2-07-20T10:49:01.4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1期供稿作者:刘祥其[导读] 每次治疗的穿刺部位应按压5~10分钟,防止皮下出血,各种操作要轻柔。
刘祥其(河南省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导管室 454650)【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1-0377-02【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急诊PCI围手术期的护理。
方法采用急诊PCI,使急性心肌梗塞IRA血运重建。
结果 11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诊PCI术后血运重建全部成功。
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诊PCI围手术期护理人员熟练操作各项护理技术,细致周到的护理能有效减少及时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康复。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急诊PC 围手术期护理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ral infarction,AMI)是由于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血流中断引起的不可逆坏死的一种内科急症,其起病急骤,变化迅速,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应用机械的方法直接开通IRA(罪犯血管),恢复冠状动脉血流,挽救濒死的心肌,减少及时并发症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有效开展围手术期护理是能否安全开展急性心肌梗塞急诊PCI及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我院2009—2010年度应用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15例,通过医护配合均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15例,其中男95例,占82.6%,女20例,占17.4%。
年龄28—80岁,平均57.2岁,IRA为左主干5例,前降支53例,右冠状动脉39例,回旋支19例,均给予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治疗,血管重建成功率100%。
1.2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常规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抽血、建立左侧肢体静脉通道后送入导管室,连接心电监护、测压管、造影剂,穿刺桡动脉或股动脉成功后,在足量肝素抗凝下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结合术前心电图综合判断IRA,根据IRA堵塞严重程度、血栓形成及术中患者情况的变化,通过血栓抽吸、球囊扩张和(或)支架植入开通IRA。
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护理体会目的浅析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护理体会。
方法2012年3月~2013年2月我院行急诊PCI治疗AMI患者60 例回顾性分析。
结果60例患者行急诊PCI 术治疗,术中植入临时起搏8例,植入IABP 9例,术中出现心室颤动2例, 通过严密的观察和及时处理,患者均好转出院。
结论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提高手术成功率起到重要的作用,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标签: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 ;护理急性心肌梗死(AMI)起病急、病情重,可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甚至心力衰竭,病死率高。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直接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血流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1],使病死率明显下降,并成为AMI治疗的首选方法。
2012年3月~2013年2月我院行急诊PCI治疗AMI患者60 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男36 例,女24例。
年龄35~80 岁,平均年龄63岁。
1.2方法介入诊断途径桡动脉与股动脉穿刺,有Ⅱ度Ⅱ型及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或下壁AMI伴有缓慢心律失常者,预先经股静脉置入保护性临时起搏电极,心源性休克的患者,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
冠脉造影确定梗死相关血管后行直接PCI治疗(PTCA及冠脉内支架置入)。
2结果60例患者行急診PCI术治疗,术中植入临时起搏8例,植入IABP 9例,术中出现心室颤动2例,术后拔管时出现迷走神经反射3例,尿潴留3例,通过严密的观察和及时处理,患者均好转出院。
3观察与护理3.1术前护理3.1.1心理护理AMI患者由于突然发病和持续胸痛不适,病情危重,加之患者对此项手术不了解,会导致精神紧张、焦虑、恐惧,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和家属讲解介入治疗的过程及注意事项。
另外医护人员抢救技术应熟练,抢救物品应完好,抢救工作应有条不紊,切勿高声呼叫和在患者床前谈论病情,以增加患者的心理刺激[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的护理体会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护理体会。
方法对1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PCI术,迅速进行术前准备及救治,术中密切配合,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术后护理,积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结果186例AMI患者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均取得满意的效果,救治成功率为100%。
结论对AMI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可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急诊PCI抢救的成功率。
标签: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护理;体会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威胁人类健康和引起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
其治疗的关键是尽早、持久、充分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可以挽救更多存活心肌,改善患者预后。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i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治疗效果好的优点[1]。
本院介入科2009年2月~2011年7月急诊行PCI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6例。
现将相关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86例患者中,男164例,女22例。
年龄26~82岁,平均64.8岁。
冠脉造影示:病变血管分别是右冠状动脉66例,左前降支45例,左回旋支20例,多支病变55例。
术中只解决罪犯血管,植入支架1枚者112例,植入支架2枚者40例,植入支架3枚者12例,行球囊扩张后未植入支架者22例。
手术分径股动脉与桡动脉穿刺行支架植入,术后再灌注良好。
1.2 护理方法1.2.1 术前护理1.2.1.1 心理护理AMI患者入院时由于对病情不知情,绝大部分有剧烈心前区疼痛,自觉症状危急且明显,情绪波动大,烦躁不安,且对手术无心理准备及对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处于茫然状态,精神处于高度紧张、恐惧状态,甚至对可能死亡产生恐惧感,医护人员的抢救工作应做到忙而不乱,对于意识清楚的患者,医护人员的语言、表情应亲切恰当,告知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2]。
急性心梗患者PCI术后的护理体会急性心梗是临床上一种非常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的发生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一旦患者被确诊为急性心梗,通常需要立即进行介入性治疗,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以恢复冠状动脉的通畅,保护心脏功能。
作为护理人员,我曾经参与并观察了许多急性心梗患者PCI术后的护理工作,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在护理这些患者过程中的体会。
对于PCI术后的护理,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患者在手术结束后通常会有一定的不适感,包括心悸、胸痛、疲乏等,而且手术本身也可能会对患者的心脏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们需要及时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指标,以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在手术后能够保持稳定。
一旦出现异常,需要及时调整护理措施或者向医生报告,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对于PCI术后的护理,我们还需要重点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
急性心梗的发生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影响,同时也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术后的患者往往会感到恐惧、焦虑、甚至沮丧,特别是对手术的效果和自己的康复情况会产生很多的担忧。
作为护理人员我们需要在护理的过程中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关怀,了解并尊重患者的情绪,帮助患者树立信心,鼓励他们积极配合治疗,配合康复训练,尽快走出心理阴影,也可以适当安排相关心理咨询师与患者进行交流,舒缓患者的心理压力,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
对于PCI术后的护理,我们需要做好相关的并发症的预防工作。
如肝肾功能等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新一代药物吸附器的应用进一步减轻了并发症发生的几率。
患者在术后需要补充足够的营养,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疲劳,饮食上以低脂低盐为主,戒烟限酒,平时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定期的复查与康复锻炼等都是很重要的,这些都需要护理人员和家属的积极协作,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康复环境。
对于PCI术后的护理,我们还需要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
患者在术后需要了解自己的疾病情况,掌握相关的自我康复技巧和注意事项,以及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治疗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讨论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
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施行急诊PCI治疗的112例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
结果:治疗效果方面,常规组有效率为85.71%;护理组有效率为96.48%。
并且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方面,常规组满意率为80.35%;护理组满意率为98.21%,护理组的各项数据均优于常规组。
结论:对急性PCI术治疗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极大程度的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治疗;护理体会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中常见的种类之一,是由于心肌长期严重缺血导致部分心肌出现坏死的现象。
该病具有发病快,病情重等特点,严重的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更有可能引发心律失常、休克以及心功能衰竭等症状,导致患者死亡。
在临床治疗中以PCI治疗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法,具有创伤小、效果高等特点[1]。
可以在早期有效的开通患者梗死的动脉,延长心肌活性。
该治疗方法是为患者争取治疗时间的重要措施,是保障患者生命的关键所在。
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所以为了研究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和效果,现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施行急诊PCI治疗的112例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施行急诊PCI治疗的112例心肌梗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54例,年龄24至78岁,平均年龄(44.5±2.5)岁。
所有患者发病至手术时间均大于0.5小时,小于7小时。
其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41例,广泛前壁23例,前间壁26例,下壁22例。
经股动脉行PCI手术61例,经桡动脉51例。
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平均每组各56例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