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及其落实情况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99.79 KB
- 文档页数:2
淮河流域蚌埠段水环境问题识别与污染压力分析及治理措施的研究摘要:本文阐述了淮河流域蚌埠段区域内水环境存在的问题,以水生态安全和饮用水源安全保障为目标,通过调查研究和污染压力预测分析,研究探讨治理措施,为减轻淮河流域蚌埠段区域水污染压力和保护水质安全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环境问题识别;污染压力预测;治理措施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existence of Huaihe River in Bengbu section of regional wate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safety, ecological safety of water and drinking water source protection as the goal,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pollution pressure prediction, control measure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ducing regional water pollution pressure and water quality protection of Huaihe River in Bengbu section.Key words: identification of wate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pollution pressure prediction; control measures淮河是我国最早进行水污染治理的重点河流之一,经过多年治理,淮河水质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善。
淮河流域蚌埠段位于淮河中游下段,安徽省东北部,淮北平原南部,北纬32°43′~33°30′,东经116°45′~118°04′,辖龙子湖、蚌山、禹会、淮上四区和怀远、五河(部分)县。
OCCUPATION1372011 6浅谈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措施文/陶东旭 于雪美 李 鑫一、淮河水污染防治的状况“十一五”期间,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流域内II-III类水质断面数量显著提升,劣V类断面数量有所下降,流域水质总体改善。
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河流断面总氮量不参评),2009年,86个国控断面中Ⅱ-Ⅲ类水质断面占24.4%,IV类占37.2%,V类占15.1%,劣V类占23.3%;全流域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平均浓度逐年下降,水质较“十一五”初期明显改善。
按照《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规划》的水质目标进行评价,2005 ̄2009年各年度水质超标率分别为85%、77%、77%、82%、85%,尚不能满足调水要求。
二、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中存在的问题1.自然条件差淮河流域水资源并不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为883毫米,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621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仅为全国的3.4%;坡降小,流速缓,水体自净能力差;闸坝林立,全流域有大小5000多个闸坝,大量水资源拦蓄后,水环境容量大为降低。
2.流域周边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淮河流域化工、造纸、饮料、食品、农副产品加工等主要污染行业产值约占流域工业总产值的1/3,但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占全流域工业源排放量的80%和90%,结构性污染依然突出。
3.面源污染严重农业是淮河流域主产业之一,全流域约有耕地1333万公顷,占全国可耕地的1/8,化肥农药的粗放使用导致面源污染严重。
存在面源污染底数不清,面源污染的实质性控制措施缺乏等问题。
三、水污染防治措施探讨1.统一规划,明确责任建立健全高层次的协调机制,统筹运作,编制统一治理规划。
明确第一责任主体,建立健全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把淮河治污工作情况和辖区出境水质变化情况作为衡量该区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状况的重要指标,列入地方政府领导年度考核,逐级签订治污目标责任书,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淮河治理调研报告淮河是我国重要的河流之一,流域面积广大,同时也频繁发生洪涝灾害。
为了更好地治理淮河,保护流域生态环境,进行了淮河治理调研。
本报告主要总结了淮河治理调研的情况,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首先,调研发现淮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水资源供应紧张。
由于流域内土地过度开发和河道不畅,降雨过程中的水无法迅速排出,导致洪水泛滥,同时洪水过后又缺少灌溉水。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淮河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地的利用率,并进一步规划灌溉系统,合理利用洪水资源。
其次,调研发现淮河流域存在着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工业和农业废水的直接排放,导致河水质量严重下降,影响到人民的生活和健康。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建议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提高废水处理技术的水平,严格控制工业和农业废水的排放标准,加大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并加强对流域内的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管理,减少农业源污染。
此外,调研结果还显示淮河流域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大量的森林砍伐和湿地开发,导致植被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为了保护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我们建议加强植被恢复工作,进行生态修复,增加植被覆盖率,并严格管理湿地开发,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最后,我们还调研了淮河流域农村经济发展的情况。
调研结果显示,淮河流域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民收入较少。
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我们建议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扶持力度,鼓励农民转变经营方式,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总之,淮河治理调研报告总结了淮河流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治理建议。
我们相信,在国家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淮河治理工作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果,保护好淮河的生态环境,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
淮河流域水体污染及其治理
一、淮河流域水体污染
1. 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江河系统,也是沿江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
然而,由于工业污染和河流高速发展,淮河流域水体污染日趋严重。
2. 淮河流域的水体污染类型有食品废弃物、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油类及其他化学污染物等。
这些污染物能够影响淮河流域的生态系统,并对沿江城市的人民的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
3. 淮河流域地区工业污染是导致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其中有机污染物是工业污染中最具影响性的组分。
此外,其他因素如农村溢油、污水排放和人体污染也是水体污染的重要来源。
二、淮河流域水体污染治理
1. 为了治理淮河流域水体污染,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立即推进产业改造,加快推进慢性污染源治理,加强淮河流域农村污水和污染物的分类处理,严格落实法律法规,尽可能拆除容易发生水体污染的沿江工业区和建筑物。
2. 保护淮河流域的水资源,改善水质的有效途径也可以是开展源头污染控制、构建均衡、健康的环境友好型水利体系、强化淮河流域水体监测和污染治理及上游高效利用等措施。
3. 长期来看,要有效防治淮河流域水体污染,除了严格落实各项法规政策外,更需要树立良好的生态文明观念,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水
体污染治理,形成良性循环,实现淮河流域水体污染防治及水资源节约综合管理工作。
论淮河流域水污染及其防治论淮河流域水污染及其防治一、引言淮河是中国重要的水系之一,其流域面积广阔,地理位置特殊,被誉为“黄金水道”。
然而,近年来,淮河流域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
本文旨在探讨淮河流域水污染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以期为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淮河流域水污染的原因淮河流域水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工业污染淮河流域的工业发展迅速,大量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给淮河,导致水质恶化。
一些工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将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成为主要的水污染原因。
2. 农业污染淮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之一,大量的化肥、农药未经充分分解就被农田吸收,最终流入淮河。
此外,农村直排污口的存在和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不到位也是导致农业污染的重要原因。
3. 城市污染淮河流域的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城市污水也成为淮河流域主要的水污染源之一。
由于城市化进程紧追经济发展的步伐,一些城市在饮用水、工业排放和生活污水处理方面面临严峻的压力,导致城市污水处理不彻底,大量的污水直接排放入河。
三、淮河流域水污染的影响1. 生态破坏淮河流域水污染严重损害了生态环境。
水污染导致水生生物种类减少,栖息地破坏,生态链断裂,影响了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鱼类、垂钓等水产资源减少,河流的自净能力下降,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寡营养化等环境问题。
2. 健康危害淮河沿岸居民饮用水的污染直接威胁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由于水污染物中存在有害物质,比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等,长期饮用这些被污染的水源,可能导致人们出现不同程度的水源性疾病,如癌症、肝脏疾病等。
四、淮河流域水污染的防治策略针对淮河流域水污染的严重情况,应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 强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强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提高对违法企业和个人的处罚力度,加大对环境污染行为的打击力度,增强遵法意识,提高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和执行力。
淮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研究淮河流域是中国的重要经济区域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
然而,长期以来,淮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问题一直存在着许多挑战。
为了实现淮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淮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势在必行。
淮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难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淮河流域水资源的供给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
全流域的降水分布非常不均匀,且夏季多雨,冬季干旱,导致了水资源的季节性不均衡。
其次,淮河流域的水资源的利用率仍然较低。
传统的农业灌溉方式效率低下,造成了大量的水资源浪费。
为解决淮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的问题,应该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治理措施。
首先,需要加强水资源的调配。
通过建设水库、涵洞以及水利工程,将湖泊和大江大河的水资源进行调度和利用,以便在干旱季节能够更好地供应水资源。
其次,要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用水的效率。
引进滴灌、喷灌等现代化农业灌溉方式,减少农业用水量,同时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此外,还可以通过对农田浇水进行时间和定量的合理安排,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除了水资源管理外,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也需要得到综合治理。
淮河流域的水质和水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工业排放、农业农药和家庭废水的不合理处理。
为此,应该加强环境监管,严格控制工业污染的排放,建立农田面源污染的治理制度,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
此外,流域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还需要注重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是淮河流域的天然水源涵养区和重要生态屏障。
为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可以通过划定生态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加强湿地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同时,在农业生产活动中,要避免对湿地的过度利用,加强对湿地进行科学管理。
综上所述,淮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是当下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通过加强水资源调配、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加强环境监管以及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可以实现淮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保障流域的经济和生态安全。
淮河情况汇报
近年来,淮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
问题。
下面将就淮河流域的水质、生态环境和防汛工作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淮河流域水质改善明显。
经过多年的治理,淮河水质得到了有效改善。
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加大了对污染源头的治理力度,水质监测数据显示,淮河主要支流和干流的水质状况逐渐向好。
但是,仍有部分地区存在水质不达标的问题,尤其是部分支流和支流入河口处水质较差,需要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
其次,淮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明显。
近年来,淮河流域的湿地保护、生态
修复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
一大批湿地保护区得到有效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功能逐渐恢复,鸟类、鱼类等生物种群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恢复。
但是,由于一些地方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加强。
再次,淮河流域防汛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防洪区域之一,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加大了对淮河防汛工程的投入,大规模加固了堤防和提升了防洪标准,有效提高了淮河流域的防洪能力。
但是,由于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防汛工作仍面临一定的挑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设施和加强监测预警工作。
总的来说,淮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
挑战。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水质治理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完善防汛设施,全面提升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和防灾减灾能力,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以上就是淮河情况的汇报,希望各位领导和同事们能够继续关注和支持淮河流
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共同努力,共同建设美丽的淮河流域。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山东省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目标责任书(2005-2010年)执行情况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11.14•【字号】鲁政字[2006]266号•【施行日期】2006.11.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山东省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目标责任书(2005-2010年)执行情况的通报(鲁政字〔2006〕266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根据《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以下简称《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4〕93号)要求,现将《山东省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目标责任书(2005-2010年)》(以下简称《淮河治污责任书》)执行情况通报如下:一、今年以来《淮河治污责任书》执行情况《淮河治污责任书》签订以来,特别是国务院《决定》颁布实施后,省辖淮河流域7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工业污染治理、治污项目建设、环境综合整治、环境监管等各项工作得到加强,淮河治污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治污工程项目完成情况。
截至目前,国家《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确定我省建设的217个治污工程项目中,已建成183个,完成率84.3%;在建23个,占10.6%;未开工11个,占5.1%。
其中,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44个,已完成25个,在建19个;工业点源综合治理项目151个全部建成;截污导流项目11个,全部未开工;区域综合整治项目7个,已完成4个,在建3个;面源污染防治项目1个,在建;监测能力建设项目3个全部建成。
除淄博市1个治污项目已完成、日照市无列入国家治污项目外,其他5市治污项目建成率分别为泰安94.7%、济宁91.9%、菏泽84.2%、枣庄74.4%、临沂70.0%。
淮河水污染现状及防治浅析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剧增,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的不断扩大,水污染也变得日益严重。
日益加剧的水污染,已对人类的生存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成为人类健康、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
居世界权威机构调查,在发展中国家,各类疾病有80%是因为引用不卫生的水而传播的,每年因引用不卫生水至少造成全球2000万人死亡,水污染被称作“世界头号杀手”。
因此,对于水污染的防治已成为各国保护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必不可少的课题。
关键字:淮河,水污染,防治引言淮河位于我国中部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其流域是我国主要的农副产品加工、商品粮棉、能源基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水污染最严重的地区。
本文针对淮河流域水污染初步实现阶段性治理目标后,又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现象,从处理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以及工业、城市生活、农业等各个方面分析了淮河流域污染及反弹的原因,提出了治理淮河流域水污染的对策。
1 淮河水污染现状绵延千里、流经豫皖鲁苏四省的淮河,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遭到污染。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1995年8月8日,我国制定了第一部、也是迄今为止惟一一部流域法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
以此为标志,淮河治污拉开序幕。
淮河流域阶段性治理目标基本完成后,由于部分企业超标排污和关停企业死灰复燃,自2004年以来,其流域污染反弹加剧。
环保部门对重点排污企业的监测结果显示,安徽淮河流域设置的19个国控监测断面有13个处于超标状态,污染物排放总量呈上升势头。
而且2004年7月16日到20日,淮河支流沙颍河、洪河、涡河上游局部地区降下暴雨,沿途各地藏污闸门被迫打开,5.4亿t高浓度污水形成了长度为130~140km的污水团,奔流而下横扫淮河中下游,洪泽湖一带的水产养殖户遭遇了灭顶之灾。
淮河水污染部分图片2 淮河水污染原因一是部分工业企业偷排污水现象严重。
淮河水污染现状以及防治与改善探讨摘要:多年来,淮河水污染不但成为了国家领导也成为了平民百姓的关注焦点, 本文回顾了淮河水污染问题及防治成果,并且介绍了水污染现状及问题,最后提出了一些水污染治理的建议。
淮河流域地跨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地处中原腹地,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是中国的七大流域之一。
全流域面积27万km2,占全国面积不到3%,却拥有人口1.5亿,耕地面积1300多万hm2,均占全国总量的1/8。
15年前,养育着中国1亿5千万人口的淮河,曾经发生特大污染事故,干流形成的污染带长达70公里,造成损失上亿元。
对这起事故的清理,揭开了淮河治污的序幕,我国政府第一项大规模污染整治工程由此开始。
但经过15年的时间,淮河水污染依然存在。
1水污染问题回顾及防治成果过去,淮河流域山清水秀。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
”“江淮熟,天下足。
”这样古老的歌谣都是描述江淮流域的美丽富饶。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淮河流域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流域水体污染日趋严重,最终分别在1989年、1992年、1994年爆发了全流域特大污染事件,而支流的污染事件层出不穷,有这样一首歌谣反映了淮河水质变化的过程: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洗衣灌溉,七十年代水质变坏,八十年代鱼虾绝代,九十年代身心受害。
3次重大污染事故充分揭示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编制的思路随着对水环境保护工作认识程度的不断加深而逐渐调整。
淮河水污染治理始于1994年,国家将治理淮河污染列为治理“三河”、“三湖”之首。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治淮十年来,沿淮四省采取了结构调整、工业污染防治、污水处理厂建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一系列措施。
总体上看,沿淮四省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淮河流域排污总量有所下降,水质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过去淮河流域高速度的污染趋势得到初步遏止,十年淮河治污成效明显。
2水污染现状与问题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距离国家计划治理目标和人民群众的要求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淮河污染情况及其治理方案第一篇:淮河污染情况及其治理方案淮河污染情况及其治理方案摘要: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主峰太白顶,流到安徽正阳关骤然变为一条宽阔的主干流,形成“七十二水归正阳”的奇观。
淮河全长约一千公里,流经河南、安徽、山东到江苏入海,流域面积为18.57万平方公里,是匍匐在祖国心腹地带的一条大河。
淮河是哺育江淮儿女的母亲河,淮河流域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
但是,近年来淮河污染情况日益严重,成为中国最难治理的河流之一。
淮河何以成为如此难治理的河流? 为什么淮河最难治理?治污工程举步维艰,淮河水变清真的难容乐观?美丽的淮河,何时再现碧水清风? 关键词:淮河水污染与治理治理方案前言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
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中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
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据监测,中国现在多数地表水和地下水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严重影响了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活动,同时也违背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其中在中国淡水资源中占重要地位的淮河,近年来水质污染特别严重,淮河流域水污染问题,再度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据说早在10年前,我们国家就启动了淮河流域的污染综合治理工程。
按理说,这10年来的治理,应该能够还我们一个较为清洁的淮河。
可是前不久,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却在全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会上表示,当前淮河水污染依然相当严重,有超过一半的地方水质达不到要求。
论淮河流域水污染及其防治
论淮河流域水污染及其防治
以淮河流域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指标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评价淮河流域的水污染状况,分析淮河干流、省界监测断面和全流域历年水质变化情况,结合入河排污口的实测资料,评价主要河流以及流域内河南、安徽、江苏和山东四省入河污水量和主要污染物的变化情况.基于流域内已发生的水污染事故、现状水质和入河污染物的状况,简要分析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面临的困难,结合流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对水污染防治与水资源保护需研究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作者:谭炳卿吴培任宋国君TAN Bing-qing WU Pei-ren SONG Guo-jun 作者单位:谭炳卿,TAN Bing-qing(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安徽,蚌埠,233001)
吴培任,WU Pei-ren(淮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安徽,蚌埠,233001) 宋国君,SONG Guo-jun(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872)
刊名:水资源保护 ISTIC PKU 英文刊名: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年,卷(期): 2005 21(6) 分类号: X522 关键词:水质评价入河污染物水污染水污染事故水污染防治淮河流域。
淮河流域水污染成因及其防治对策[摘要]:淮河流域的水污染问题是一个具有一定历史的问题,仍未得到很好的治理。
近几年来,党和国家高度关注淮河流域的污染问题,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技术、人力、物力等进行治理。
在1994年,国务院也开始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工作。
淮河流域的水污染的治理,是现在最紧迫和重要的任务。
本文首先介绍了淮河流域概况和水污染状况,回顾了往年的水污染事件,然后深入的分析了淮河流域水污染的成因,在结合流域的水资源现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最后具体探讨了流域水污染治理的对策,期望淮河流域的污染治理能取得进一步的成功,使之能更符合淮河流域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淮河流域;水污染;成因;对策[Abstract]:Huai River drainage area water pollution issue is a problem with some history, has not been very good for governance. In recent years,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highly concerned about pollution of the huaihe River basin, has invested a lot of funds, technical, human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1994, the State Council began the work of huai River drainage area water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in huaihe River basin, is now the most urgent and important tasks. This article first describes the profile and status of water pollution in huaihe River basin, recalling the previous incident, and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water pollution in the huaihe River basin, in the context of river basin water resources and on the basin of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finally specific discussion on countermeasures of river basin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and expect further successful pollution treatment in huaihe River basin, making it more in line with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huaihe River basin.[key words]:Huai River basin ; water pollution; factor cause of formation; countermeasure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引言 31淮河流域概况 31.1水环境概况 31.2流域工农业概况 32污染事件回顾和文献综述 42.1 流域水污染事件回顾 42.2 水污染防治情况 42.3 文献综述 43淮河流域水污染现状 53.1当前水质状况 53.2排污 64淮河流域水污染成因分析 74.1自然因素 74.1.1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 74.2水资源保护意识淡薄 94.3没有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9 4.4治污技术不力 94.5产业结构不合理 94.6水污染管理体制存在问题 104.7面源污染较严重 105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对策 115.1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管理体系 115.1.1加大水污染的防治力度 115.1.2加强各部门沟通与合作,团结治污 11 5.1.3统筹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125.1.4加大公众的宣传与监督 125.2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经济处罚手段 125.3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政策手段 125.3.1建立地方水污染防治法规政策 125.3.2关闭污染严重的企业 125.3.3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 135.3.4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135.3.5开展清洁生产 135.3.6实现污水资源化 136结论与讨论 136.1 主要结论 136.2讨论 14参考文献 15引言淮河是我国重点综合治理的大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