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新闻传播史_张昆共54页
- 格式:ppt
- 大小:3.79 MB
- 文档页数:54
外国新闻传播史原始传播&英国新闻传播的实践与理论1和2第⼀讲原始传播⼀、名词解释1.《每⽇纪闻》罗马帝国喉⾆:⼿写公报。
凯撒时代、屋⼤维时代都有。
公报意义:每⽇公布于罗马议事厅,并分送帝国各重要城市,涂有⽯膏的特质⽊板影响帝国兴亡2.新闻信西⽅古代流传最⼴的⼿写传播形式,公元前500 年古罗马开始有新闻信官⽅新闻信传递政情军情私⼈新闻信流⾏于上层社会,记述重⼤事件和⼈物3.塔式格(格式塔)传播商业信息的⼿抄⼩报,16世纪,源于威尼斯有⼈专门打听,商品销路、各地物价、来往船期、政局变化、战争消息和灾祸事件。
不定期,沿街兜售,每份⼀铜元4.《富格尔商业通讯》富格尔家族:欧洲16世纪最⼤的商业家族富格尔家族在奥格斯堡开设富格尔⾦融贸易所,并编集《富格尔商业通讯》总⾏与分⾏之间互通消息、提供业务参考,也摘抄售与外⼈阅读5.新闻事业诞⽣于17世纪,新闻机构及其各项业务活动(信息传播和经营管理)的总称。
新闻事业区别于⼈际新闻传播活动,有以下特征:①有合法的新闻传播机构;②采⽤各种新闻传播⼿段;③拥有以传播新闻为职业的专业⼈员;④⾯向社会,具有⼴泛的社会影响。
6.图式传播⽤简单的书写符号或图形来传播,能表达数量,反映事物的特点和性质原始⾳讯传播的最⾼形态7.声光传播以声和光作为信息载体的传播⽅式8.标记传播结绳记事、实物借代、珠贝传令9.古登堡德国⼈,是西⽅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他的发明导致了⼀次媒界⾰命,迅速地推动了西⽅科学和社会的发展。
使⽤⾦属的字母将它们排列成印刷的书页,这个⽅式崭新的地⽅是这些字母可以被重新使⽤。
⼆、简答题1.体语传播的传播特点⼝语语⾔产⽣之前,以肢体语⾔进⾏传播①传播信息简单②传播范围⼩③解码编码难度⼤④对传者的依附性强2.⼝语传播的产⽣、作⽤和意义产⽣:⼈类拥有独特的语⾔基因作⽤:语⾔产⽣于传播和沟通的需要①原始社会的组织⽬标:族群的⽣存②语⾔和舆论:实现⽣存⽬标的⼿段③公众舆论是调节组织⽭盾的⼿段意义:①传播史上的第⼀个⾥程碑②提⾼了⼈类的⽣存能⼒③加强了⼈们的思维能⼒④减少了编码和解码时间,加快信息交流速度3.原始传播的特征①信息量少、信息分散、⽚⾯、静⽌②简单重复③⽆序和部落化④动机产⽣于较低层次需求,⾃发性强⑤没有意识对抗和思想控制4.⼿抄⽂字传播的意义①⽂字:语⾔的视觉表达形式②跨时空传播③蒙昧结束,⽂明到来④促进⼈类社会化进程⑤影像世界、知识垄断的形成5.印刷传播的意义①是传播史上第三座⾥程碑②知识平民化③传播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④线性思维⽅式产⽣(麦克卢汉)⑤阅读的反社会性质(波兹曼)三、论述题1.⼝头传播、⽂字传播、印刷传播和电⼦传播四个阶段,是依据什么划分的?这种划分是否合理,为什么?答:(1)⼈类的传播历程⼤致可分为四个前后相继的阶段:⼝头传播阶段、⼿写传播阶段、印刷传播阶段和电⼦传播阶段,其依据是媒介的变迁。
外国新闻传播史教学大纲外国新闻传播史教学大纲新闻专业《外国新闻传播史》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总学时:64学时周学时数:4学时学分:4学分课程类型:必修开课系(部):中文系执笔人审核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开设本课程,是为了使学生具备外国新闻传播史的基本常识,了解外国新闻学的基本理论,把握世界新闻事业的发生、发展规律,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看待和分析外国新闻活动和现象的能力,并为其他课程的学习、研究提供开阔的视野。
教学要求:1.系统、完整地学习外国新闻史上的媒介、人物、事件,准确地识记重要的知识点。
2.地分析外国新闻史上影响较大的新闻理论,正确地理解它们的历史根源、实践意义和局限性。
3.新闻事业的基本规律,把握事业发展与技术变革、媒介制度、实务运作之间的互动关系,做到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服务于实际工作。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演示、幻灯、投影、音像、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对一些教学内容有特殊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应明确写出。
三、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教材:《外国新闻传播史》,郑超然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参考书:《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张允若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
《简明世界新闻通史》,张昆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
《美国新闻史》,迈克尔.埃默里等,新华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
《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程曼丽,复旦大学出版社, 20xx 年8月第一版。
《默多克竞争策略全书》,威廉.菲勒,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8月。
四、实验实践教学无五、课外训练及自学指导六、考试考核考试主要采用闭卷方式,考试范围应涵盖大纲规定的各章内容,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的内容重点。
考试题型一般有: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或阅读理解题等。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占30%,闭卷考试成绩占70%。
七、总学时:64学时八、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整个教学内容主要按照媒体类型依次对报纸、通讯社、无线电广播、电视诸新闻媒体的历史进行讲述,以国家为基本脉络,采取以历史的整体为线,以重点媒体案例为点,穿插概述梳理和详细剖析这两种讲述模式,将理论与史料相结合,尽量采取多媒体教学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适当进行讨论,增加课题活跃性和学生的参与意识、积极思考能力。
教培函〔2014〕18号关于实施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计划2014年上半年在线培训的通知各高等学校:根据教育部《关于公布2014年上半年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计划的通知》(教高司函〔2014〕8号),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以下简称“网培中心”)将于2014年上半年推出498门在线培训课程,供高校教师自主选择学习。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培训对象培训对象为高校承担与所培训课程相同或相近教学任务的在职教师,重点是中青年教师。
二、培训课程在线培训课程面向课程教学和教师发展,以先进教学理念、经验、技术和方法为主要培训内容,以学员自主学习为主、专家在线指导为辅,引导学员互相交流学习、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
主讲教师由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奖者、国家精品开放课程主持人、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等担任。
在线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视频学习。
视频分为主视频课程和辅修视频资源。
2.培训活动。
包括观看网络直播讲座、参与教学沙龙、进行专题讨论、参与论坛交流、提交培训论文、点评学员论文、分享教学资源等。
3.辅导答疑。
特聘教授、助学教师组织在线答疑、教学辅导,为学员提供辅助学习材料和培训论文评审等。
在线培训课程班主任在学员学习过程中将提供及时帮助和服务。
学员使用学习卡登录网培中心网站(xxx)参加培训。
学校也可建立“院校教师在线学习中心”(以下简称“在线学习中心”)参加培训。
每门在线培训课程的学习周期为3个月。
在线课程目录见附件一。
三、在线学习中心“在线学习中心”是网培中心为高校开发的教师培训学习管理平台,网培中心免费为高校安装。
“在线学习中心”可供教师免费学习网培公开课、选修专题等资源,收看直播讲座和参与教学沙龙,通过培训管理系统管理教师培训。
培训课程需学校付费购买。
“在线学习中心”建设的具体要求见“院校在线学习中心建设指南”(附件二)。
已购买培训课程的学校,其教师在本校“在线学习中心”注册报名学习,可与全国选取同一课程的其他教师共同在线学习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