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的基本知识、三面投影与三视图
- 格式:doc
- 大小:1.29 MB
- 文档页数:8
第二篇投影制图第二章投影的基本知识【学习目的】掌握正投影的基本原理,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掌握点、线、面的投影特性。
【学习要点】投影的基本特性;物体的三视图的绘制;点、线、面的投影特性。
第一节投影方法一、投影的概念(一)投影法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在太阳光或灯光照射物体时,在地面或墙壁上出现物体的影子,这就是一种投影现象。
投影法与自然投影现象类似,就是投影线通过物体向选定的投影面投射,并在该面上得到图形的方法,用投影法得到的图形称作投影图或投影,如图2-1所示。
图2-1 投影的产生产生投影时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是投影线、被投影的物体和投影面。
需要注意的是,生活中的影子和工程制图中的投影是有区别的,投影必须将物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轮廓全部表示出来,而影子只能表达物体的整体轮廓,并且内部为一个整体如图2-2所示。
(a)影子 (b)投影图2-2 投影与影子的区别二、 投影法分类根据投影线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的不同,投影法分为两种。
(一) 中心投影法投影线从一点出发,经过空间物体,在投影面上得到投影的方法(投影中心位于有限远处),如图2-3所示。
图2-3 中心投影法缺点:中心投影不能真实地反映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不适合用于绘制水利工程图样。
优点:中心投影法绘制的直观图立体感较强,适用于绘制水利工程建筑物的透视图。
(二) 平行投影法投影线相互平行经过空间物体,在投影面上得到投影的方法(投影中心位于无限远处),称为平行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根据投影线与投影面的角度不同,又分为正投影法和斜投影法,如图2-4所示。
(a )为斜投影法,(b )为正投影法。
(b)(a)图2-4 平行投影法优点:正投影法能够表达物体的真实形状和大小,作图方法也较简单,所以广泛用于绘制工程图样。
正投影法斜投影法在以后的章节中,我们所讲述的投影都是指的正投影。
三、投影的特性(一)真实性平行于投影面的直线段或平面图形,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反映了该直线段或者平面图形的实长或实形,这种投影特性称为真实性,如图2-5所示。
投影与视图一、知识结构二知识要点1、投影(1)投影:用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平面(地面、墙壁等)上得到的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照射光线叫做投影线,投影所在的平面叫做投影面。
(2)平行投影:有时光线是一组互相平行的射线,例如太阳光或探照灯光的一束光中的光线。
由平行光线形成的投影是平行投影.(3)中心投影:由同一点(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
(4)正投影: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产生的投影叫做正投影。
2、三视图(1)三视图:是指观测者从三个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空间几何体而画出的图形。
几何体在一个平面上的正投影叫做这个几何体的视图。
三视图:从物体的前面向后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主视图——能反映物体的前面形状,从物体的上面向下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俯视图——能反映物体的上面形状,从物体的左面向右面投射所得的视图称左视图——能反映物体的左面形状,三视图就是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的总称。
(2)特点:一个视图只能反映物体的一个方位的形状,不能完整反映物体的结构形状。
三视图是从三个不同方向对同一个物体进行投射的结果。
(2)三视图的画法必须符合的规律: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三、经典例题剖析例1、一个人晚上迎着路灯走时,他影子的变化方式为()A. 由长变短B. 由短变长C. 保持不变D. 不一定分析:利用路灯光线是点光源传播的道理,通过作图,便可得到解题方案。
(答案:A)例2、如图,把正方体的一个顶点朝上立放,在它下面放一张白纸,使纸面与太阳光线垂直,那么,该正方体在纸上的投影影子是()分析:本题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到正方体的一个顶点上,在纸上的投影是个正六边形.(答案:C)点评:在本章的解题中,体现出立体成像的感官.例3、如图(1)放置的一个机器零件,若其主视图如图(2),则其俯视图是()分析:三视图包括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三视图的位置和度量规定: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答案:D)例4、一物体及其正视图如下图所示,则它的左视图与俯视图分别是右侧图形中的()A. ①②B. ③②C. ①④D. ③④分析:如何将简单立体图形(包括相应的表面展开图)转化成它的三视图?(答案:B)例5、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那么这个几何体是()分析:俯视图为三角形说明几何体的底面是个三角形,正视图和左视图是长方形说明是一个柱体,综上知为三棱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