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鸡肉品质的饲料因素及日粮调控措施
- 格式:docx
- 大小:10.94 KB
- 文档页数:1
1衡量鸡肉品质的指标目前将鸡肉的品质特性概括为4个方面,即感官品质、加工品质、营养价值、卫生质量或安全性。
1.1感官指标感官评定(Sensoryevaluation)是以人的感觉器官作为测量手段的一种评定分析方法。
感官分析,在鸡肉风味品质的质量评价和偏爱性选择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评价鸡肉的感官指标主要有色泽、组织状态、气味。
皮肤有光泽,肤色分乳白、淡红、灰白、黑灰色;肌肉切面有光泽、有弹性,指压后凹陷可立即恢复;有新鲜鸡肉的正常香味。
1.2物理指标物理指标主要针对未经烹制的生鸡肉,也有部分用于评定熟鸡肉。
区别于感官指标的是其所采用的是精确的物理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测定的是鸡肉的物理性状。
目前国内外研究最多的鸡肉物理指标是肉色、气味、弹性等。
1.2.1生肉评定指标肉色(Meatcolor):生鸡肉的色泽指鸡肉的颜色与光泽,一般以鲜樱桃红色且具有光泽为佳。
国际通用的评定方法是以肉的实际色泽与标准图谱进行对比,分为5个等级(很好、较好、合格、较差及劣质),不同品种的生鸡肉在肉色上可能有差别,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标准图谱。
弹性(Elasticity):新鲜正常的生鸡肉经指压后的凹陷可以立即恢复,肌肉肉质紧密,手触有坚实感。
变质生鸡肉经指压后的凹陷难以恢复,肉质疏松,手触无坚实感。
鸡肉弹性的测定也可以使用针入度计等测定器,但测定值与人的感官评定结果不一定完全一致。
气味(Odor):新鲜生鸡肉具有正常的腥味、金属味和轻微的咸味(鼻闻和舌尝),变质生鸡肉则会产生令人不愉快的腐败味道。
生鸡肉的弹性和气味的感官评定可参照其肉色评定形式,设立5个级别指标进行。
1.2.2熟肉评定指标滋味(Taste):熟鸡肉的滋味指其所含的水溶性呈味物质刺激口腔味蕾而产生的味道,感官评定时可感觉到酸味、甜味、苦味、咸味等4种基本滋味,以及鲜味、辣味、涩味、金属味等其他独立滋味。
香味(Aroma):熟鸡肉的香味是其所含的部分脂溶性和水溶性挥发成分刺激鼻腔黏膜引起综合反应而产生的气味,感官评定中能测定到的主要原始香味有甜香味、麦芽味、精子味、鱼腥味、尿液味、麝香味、薄荷味、樟脑味等8种。
不同饲料对肉鸡生长和肉质性状的影响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食品的品质要求也日益提高。
肉类作为人们餐桌上的主要食品之一,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
对于肉鸡养殖来说,不同的饲料对其生长和肉质性状的影响非常巨大。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养殖户应该根据饲料种类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饲养管理措施,以提高肉鸡的生产效益和肉质品质。
1. 饲料对肉鸡生长的影响饲料是肉鸡能量和营养的主要来源,不同的饲料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因此对肉鸡的生长有着不同的影响。
一般来说,高蛋白、高能的饲料可以促进肉鸡生长,而高脂肪、低蛋白的饲料则会拖慢其生长速度。
另外,饲料的营养平衡也是影响肉鸡生长的一个关键因素。
如果饲料中某种营养成分严重缺乏,就会导致肉鸡发育不良,生长缓慢,肉质欠佳。
因此,在饲料配方中,应该注重营养平衡,科学合理地调配各种营养成分。
2. 饲料对肉质性状的影响除了生长速度之外,饲料还会直接影响肉鸡的肉质性状。
在不同的饲料下,肉鸡的肌肉组织、肥肉分布、肉质嫩度、水分含量等方面会有所不同。
例如,有些饲料中含有较高的维生素C和E,可以有效地减少肉鸡肌肉中游离基的积累,提高其抗氧化能力,从而改善肉质的口感和嫩度。
此外,饲料中还含有很多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肉鸡的肉质性状。
例如,饲料中适量添加赖氨酸可以促进肌肉细胞生长,增加肌肉纤维数量,从而提高肉鸡的肉质品质。
最后,饲料中的污染和毒素也是影响肉鸡肉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饲料中含有过多的杂质和化学污染物,就会导致肉鸡体内毒素积累过多,进而影响肉质品质。
总之,饲料对肉鸡生长和肉质性状的影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肉鸡养殖过程中,要注重饲料的选择和管理,合理搭配饲料配方,并加强饲料质量的监管,从而提高肉鸡的养殖效益和产品品质。
影响鸡肉品质的饲料因素及日粮调控措施
饲料是影响家禽饲养成本和肉质品质的重要因素。
下面主要介绍影响鸡肉品质的饲料因素以及日粮调控措施。
1. 粗蛋白质含量
饲料中的粗蛋白质含量是影响鸡肉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粗蛋白质含量过高,会增加机体代谢负担,容易导致脂肪沉积,肉质软弱,毒性物质含量较高,影响肉质品质;而过低则会导致鸡生长发育不良,影响肉质品质。
因此,应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和生产目的合理调整饲料中的粗蛋白质含量。
2. 脂肪含量
3. 营养平衡
饲料中缺乏某些必需营养素(如维生素、矿物质等)或者含量不足,都会影响肉质品质。
需要合理配置饲料配方,保证营养平衡。
4. 抗生素使用
抗生素在饲料中的使用可以增加鸡的生长速度,提高饲料利用率。
但是,过量的使用会导致抗生素在肉中残留,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同时也提高了抗生素耐药性的风险。
因此,应注意抗生素的使用量和种类。
5. 天然添加剂
天然添加剂在饲料中的使用可以提高鸡的健康状况、增强抗病能力、改善肉质品质。
比如:酵母、复合菌剂、果胶等。
应注意添加剂的种类、用量及使用时间。
综合以上饲料因素的影响,饲料中的营养结构、营养平衡、抗生素使用和添加剂等,都会影响鸡肉的品质和供应。
因此,应根据鸡的生长阶段、养殖方式和市场需求合理选择饲料,对日粮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控,提高肉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鸡肉产品质量安全受养殖环节影响的因素及控制办法吴海峰(泾川县畜牧兽医局,甘肃 平凉 744300)中图分类号:S831 文献标志码:C文章编号:1001-0769(2018)07-0021-021 养殖环节的影响因素1.1 饲养环境肉鸡饲养多采用规模化养殖,这种养殖方式易造成通风不畅、卫生条件差、饲养密度高、条件性疾病反复发作等问题。
若养殖场不进行无害化处理,容易导致交叉污染。
饲养管理过程中喂料、饮水、疾病防治、粪便排放、死尸处理等达不到健康养殖要求,甚至有的鸡场直接建在工业污染区域,导致饲养环境受到粪便污染和工业“三废”的影响,从而造成鸡肉产品不安全[1]。
1.2 饲料污染饲料安全是鸡肉产品安全的保证和前提。
饲料污染包括饲料受金属毒物、霉菌毒素、兽药、农药以及工业“三废”的污染,如果肉鸡采食了受污染的饲料及各种添加剂,则不能保证鸡肉产品的安全。
1.3 兽药滥用一方面饲料生产企业为降低成本,提高生长速度,在饲料配方中大量使用添加剂、激素和抗生素类药物。
另一方面肉鸡养殖场(户)不了解药物添加剂的性能和使用规定,只追求生产利润,滥用禽药和非法使用违禁药物,随意加大对人体危害较大的抗生素的剂量,出栏前又不严格执行休药期,导致药物残留严重超标,危害人体健康[2]。
1.4 安全观念实现鸡肉产品的安全,最重要的是提高生产经营者的安全意识。
有的养殖者守法意识淡薄,只注重当前利益,不重视长远发展,养殖场选址不考虑动物防疫条件,场区内规划布局不合理。
生产过程中使用污染饲料,鸡群发病时不按规定使用兽药,甚至销售患病肉鸡等都会严重影响鸡肉产品质量安全。
2 肉鸡养殖的安全控制2.1 保证鸡源安全安全的鸡群来源是实现肉鸡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优质健康雏鸡是商品肉鸡健康高效养殖摘 要:养殖环节是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的源头,养殖环境、饲料质量、饮水质量、兽药使用和动物疾病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鸡肉产品的安全性。
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养殖环节的因素,对肉鸡养殖过程制定了一系列安全措施。
饲料研究FEED RESEARCH NO .12,201125科技动态全世界每年畜禽产品生产量达到200亿t,主要集中在美国,其次是中国和意大利。
畜产品快速增长开始于50年前的现代家禽养殖业的开始(Mead,2004)。
在过去的20年中,品种的选育及规模化养殖使得畜禽产品市场迅速扩张。
而规模化养殖和日粮的不断优化使得饲养周期缩短到38~40 d。
近几年,随着家禽产品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鸡肉安全卫生,营养价值高,还要求肉质和风味好。
因此,不断提高鸡肉品质和风味是当前关注的重点。
1 品种目前,市场上鸡的品种比较多,从用途方面则可以分为蛋用型、肉用型和兼用型品种,从生长速度方面可分为优质型和快速型2大类,我国现有鸡种超过70 %属于优质型,如:雪山草鸡、固始鸡、华清麻鸡和三黄鸡等。
这类型的鸡具有觅食能力强、抗逆性强、味道鲜美和安全健康等特点,深受大众消费者喜爱。
肉品的风味随风味形成物质含量的不同而不同,如:蛋白、水分、脂肪酸和肌苷酸等。
不同基因型鸡品种的选取不仅对屠宰性能有很大的影响,而且还对肉质组成及风味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F Sirri 等研究表明:优质型鸡与快速型鸡相比,有着较低的脂肪含量,胸肌中n-3不饱和脂肪酸是快速型鸡的2倍,从营养学角度来看,优质型鸡比快速型鸡更受消费者青睐。
李建军等比较了石歧黄鸡和AA 肉鸡2种鸡肉质及风味差别,结果表明:品种对鸡肉干物质、粗脂肪、脂肪酸、游离氨基酸、还原糖和肌苷酸等物质含量具有显著影响。
高素敏的研究显示:品种对放养鸡营养成分有影响,表现为罗曼蛋公鸡的水分和肌内脂肪与艾维茵鸡含量都高于固始鸡,粗蛋白含量固始鸡高于艾维茵鸡。
品种对笼养鸡营养成分有影响,但不规律。
通常情况下,地方鸡种的肉质要好于快速型鸡种。
沈晓辉等通过选取5个肉鸡品种,对其肉质物理及化学性状进行比较得出,浦东鸡的肉色、系水力、pH、肌内脂肪和蛋白含量等较红宝、石岐杂、麻花和AA 鸡要好,而且总体来看,地方鸡肉质要优于快速型鸡。
肉鸡过料的饲料因素分析一、饲料中能量不足肉鸡是为能而食,能量不够,增加肉鸡的采食量,造成其他营养物质没完全吸收就直接排出体外,从而引起消化不良。
胆汁酸可提高饲料中脂肪消化吸收利用率,补充能量。
二、饲料中的粗纤维含量肉鸡的营养要求较高,饲料中粗纤维含量低,会使营养不均衡,粗纤维过多,造成肉鸡采食量大,胃肠功能混乱,也会引起消化不良。
三、生物胺生物胺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浓度低)中,高浓度有毒性 (细菌降解作用),炎热季节问题特别明显。
来源于受热或细菌性腐败的鱼及动物副产品,可引起腺胃肿大,肌胃糜烂,肠上皮细胞受损,体重和饲料效益差,色素沉着差,损害免疫反应,下痢。
四、脂肪酸败脂肪酸败是引起肉鸡过料的常见原因,由其在炎热季节。
饲料中脂肪酸败产生自由基和活性氧分子(如超氧自由基、过氧化氢、羟自由基),损害免疫,阻碍生长,饲料效益差,色素沉着差,肌胃糜烂。
选择优质油脂,饲料中添加VE/VC、植物提取物(杜仲叶提取物,清除自由基,提高免疫力)。
五、饲料中抗营养因子主要有非淀粉多糖、单宁、胰蛋白酶抑制剂等。
非淀粉多糖可增加肠道食糜的粘度,阻滞食糜的蠕动;增加大肠内发酵,影响肠道微生物区系;抑制消化酶活性;影响蛋白质等其他养分的吸收。
胰蛋白酶抑制剂主要存在于大豆制品,能抑制胰蛋白酶及糜蛋白酶,阻止胰脏中其他活性蛋白酶原的激活及胰蛋白酶原的自身激活。
单宁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类多元酚化合物,具有收敛性和苦味,是一种抗营养因子。
影响动物的适口性、营养代谢,阻碍动物对能量和蛋白质等养分利用,特别是单胃动物。
饲料中单宁中毒可导致食道和胃水肿、出血性溃疡、坏死,黏膜上皮腐烂,黏蛋白过度分泌,嗉囊壁增厚,从而引起过料。
饲料中可添加酶制剂。
六、饲料中盐分摄入盐分过多刺激增加饮水量,排泄饲料。
饲料中盐份过高,渗透力过大使肠腔液体渗出,渗透性下痢。
七、饲料霉菌感染霉菌毒素可引起口腔、肠道等消化的病变,造成消化不良;引起肝细胞受损和胆管阻塞,胆汁分泌减少,脂肪消化差,排泄饲料。
日粮成分及水平对鸡肉品质的影响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畜体肉质和风味。
日粮中能量、蛋白质水平不仅对动物的生长肥育性能和胴体瘦肉率起关键作用,还对肉的风味、嫩度、多汁性等特性产生影响。
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同样对肉品质的影响起一定的作用。
本文从日粮成分及水平讨论对鸡肉品质和风味的影响,将生产效率和肉质联合考虑,最终达到最佳的经济效果。
关键词:日粮成分鸡肉品质1 能量饲料较高能量饲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胴体脂肪的性质,鸡肉中适当的脂肪含量,能够改善肉的风味和营养品质;能量低的饲料使肌肉的嫩度增高,而风味有所降低。
亚油酸的添加能增加腹脂和胸肌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过多的不饱和脂肪酸造成鸡肉感官品质下降。
通过调控日粮种脂肪的来源、数量和时间,同时添加高剂量的维生素E和抗氧化剂等可以减少这种影响。
适当减少能量饲料有利于鸡只渡过酷暑,减少热应急和因高温引起的家禽猝死综合症(SDS)。
Gardiver等用公鸡进行多次试验证明SDS死亡率随体重明显增加。
Bowes等的低浓度日粮12MJ(ME)/22%(CP)使SDS发生率由高浓度日粮(l3MJ(ME)/24%(CP))的3.17%降至1.83%,也进一步证明,日粮能量浓度越高,家禽发生SDS可能性越大。
另外日粮脂肪水平与饱和程度对SDS发病率影响很大,三友雅和等指出,日粮添加动物脂肪(饱和程度高)可使SDS发病趋势增加,Rotter发现葵籽油较牛脂能减少SDS发生,这极可能是由于前者含有更多亚油酸。
较高的日粮脂肪水平对SDS有抑制作用。
较多脂肪减慢了饲料在肠道中通过速度是原因之一。
高脂日粮使得鸡体内产生乳酸水平较低,可能增强了肉鸡对外源乳酸的耐受能力。
可是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增加,影响肉鸡胴体品质。
这些矛盾要求对日粮成分及水平给予合理的搭配和调整来协调,来降低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
薯类、麸类、麦类和淀粉能使体脂变白变硬,而米糠、豆腐渣、鱼粉和菜籽泊等可使体脂变软,并可能引起变黄。
影响鸡肉品质的饲料因素及日粮调控措施
饲料是影响鸡肉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饲料配方和日粮调控措施可以提高鸡肉的质量和产量。
以下将介绍影响鸡肉品质的饲料因素以及可能的日粮调控措施。
1. 粗蛋白含量: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对鸡肉品质有重要影响。
过低的蛋白质含量会导致鸡肉质地松散,而过高的蛋白质含量则会增加鸡肉的硬度。
需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调整饲料中的粗蛋白含量,以保证鸡肉的质地和口感。
3. 矿物质含量:矿物质是鸡肉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鸡体健康和肉质品质有重要影响。
饲料中矿物质的缺乏或过量都会影响鸡肉的品质,例如缺乏钙会导致骨骼畸形,过量的锌会导致鸡肉出现异味。
需要根据饲料中矿物质的含量来调整饲料配方,以保证鸡肉的品质。
针对以上饲料因素,可以采取以下日粮调控措施来提高鸡肉品质:
1. 基于鸡的生长阶段和肉品质量要求来制定合适的饲料配方,确保饲料中粗蛋白、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符合鸡的需求。
2. 合理搭配精料和粗料,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利用率,以达到提高鸡肉品质的目的。
3. 注意饲料的储存和管理,避免饲料霉变、变质等问题,影响鸡肉的品质。
4. 在日粮中添加适量的功能性添加剂,如酶制剂、益生菌等,可以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率,改善鸡肉品质。
影响鸡肉品质的饲料因素及日粮调控措施饲料是影响鸡肉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
合理的饲料配方和科学的日粮调控措施能够提高鸡肉的品质。
下面将就饲料因素和日粮调控措施分别进行详细阐述。
1. 饲料成分:饲料成分是鸡肉品质的基础。
优质饲料需要包含合适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饲料中还要避免含有抗生素、激素等有害物质。
2. 饲料质量:饲料的质量直接影响鸡肉的质量。
优质的饲料应具有高消化率、易吸收、低污染程度等特点。
饲料还应避免霉变、污染和氧化等情况。
3. 饲料颗粒度:饲料颗粒度对鸡肉品质有一定影响。
理想的颗粒度应既满足鸡的口感需求,又容易消化吸收。
过大或过小的颗粒度都会影响鸡肉的品质。
4. 饲料添加剂:饲料添加剂是提高鸡肉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适量添加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能够提高鸡肉的蛋白质含量和营养价值。
添加抗氧化剂和抗菌剂等能够延长鸡肉的保鲜期,保证鸡肉的食品安全。
1. 蛋白质和能量配比:蛋白质和能量是日粮中最重要的两个营养成分。
鸡肉品质的好坏与蛋白质和能量的比例密切相关。
合理的蛋白质和能量配比能够提高鸡肉的肌肉含量和食味。
2. 饲料中添加生物活性物质:通过添加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益生菌、发酵制剂、有机酸和植物提取物等,可以改善鸡肉品质。
这些物质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饲料的消化吸收,提高鸡肉的香味和嫩度。
3. 饲养管理:科学的饲养管理对鸡肉品质的影响非常重要。
合理的养殖密度、良好的通风环境、提供充足的饮水和饲料、定期清洁粪便等措施能够减少鸡的应激反应,保证鸡肉的质量。
4. 喂养管理:科学的喂养管理也是影响鸡肉品质的重要因素。
定时定量、均衡营养、干净饮水等都是保证鸡肉品质的关键。
适量运动和合理的日照也能够提高鸡肉的质量。
饲料因素和日粮调控措施对鸡肉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合理选择饲料成分和优化日粮配方,加强饲养和喂养管理,能够提高鸡肉的质量,满足消费者对优质肉制品的需求。
如何提高肉鸡品质,提高肉鸡合格率的五大措施如何提高肉鸡品质?这是每一个养鸡人都十分关心的问题。
下面我们根据多年的养殖经验,提出提高肉鸡商品合格率的五大措施,与养鸡业同行们共勉。
一、防止肉鸡腹水症肉鸡腹水症不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但在饲养过程中经常发生,其控制措施如下:1、改善鸡舍通风换气条件,特别在饲养后期。
2、每千克饲料中硒的含量不低于0.2毫克,维生素e也应增加。
3、早期发现腹水症时,在饲料中添加0.05%的维生素c,可以适当控制腹水症。
二、防止肉鸡外伤外伤也是导致出场肉鸡合格率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肉鸡生长发育特别快,骨骼的结实程度降低,表现为骨质硫松而易发生骨折等外伤。
预防措施如下:1、驱赶鸡群时不要突然剧烈刺激,应柔和,避免碰撞等外伤发生。
2、抓鸡时应在晚上,把所有的笼具和饮水设备搬出,采用红光或蓝光,鸡的视力差,不走动,这样容易抓住。
3、尽量减少鸡的应激。
操作时应轻、稳,避免发出不必要的怪声,保持用阐环境的安静。
4、保证日粮中钙、磷、维生素d的供给。
三、减少肉鸡胸部囊肿胸部囊肿是肉鸡胸部皮下发生的局部炎症,是肉鸡生产中最常见的疾病。
它不传染也不影响生长,但影响鸡体品质,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降低胸部囊肿的措施:1、加强垫料管理。
尽可能保持垫料松软并定期翻动垫料,防止垫料板结;保持一定的厚度,防止露出地面,避免鸡体直接与地面接触;尽量降低舍内空气温度。
2、合理搭配饲料,防止营养缺乏。
3、最好不要采用金属网面或铁丝笼饲养,如用要补加一层弹性塑料底网,可有效地降低胸囊肿的发生率。
四、严格防止肉鸡腿病随着肉鸡生长速度的加快,腿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
引起腿病发生的原因很多。
在生产中应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1、遗传性腿病:如烃骨软骨发育异常、脊椎滑脱症等。
应选择没有遗传性腿病的品种。
2、感染性腿病:如化脓性关节炎、脑脊髓炎、病毒性照明炎等。
防治措施为搞好鸡舍的卫生与消毒,最好每周带鸡消毒2次,痘情流行期增加消毒次数,防止某些传染性疾病引起的腿病。
鸡肉的质量保障措施包括鸡肉是人们日常餐桌上常见的肉类食材之一,其质量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
为了确保鸡肉的质量安全,生产和加工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质量保障措施。
本文将从鸡肉的养殖环境、饲料管理、屠宰加工和运输储存等方面,详细介绍鸡肉质量保障措施的具体方法和要点。
一、鸡肉养殖环境的质量保障措施1. 病虫害防控:鸡舍需要定期进行消毒,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饲养过程中检查鸡只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和隔离患病鸡只。
2. 温度和湿度控制: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对鸡只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鸡舍内安装适当的温度湿度控制设备,保持稳定的环境条件。
3. 通风和换气:保持鸡舍良好的通风换气,避免湿气、粪气等有害气体积聚,减少鸡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4. 饲养密度控制:合理控制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造成的生长缓慢、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二、鸡肉饲料管理的质量保障措施1. 饲料配方: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是保障鸡只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充足和均衡的基础。
选用优质原料,配比适当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制定科学的饲料配方。
2. 饲料消毒:在饲料生产和储存过程中对饲料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病菌的传播。
3. 饮水管理:保证饮水的清洁卫生,在喂水器或喂水系统中加装过滤器,定期清洗和消毒饮水设施,避免细菌、病毒等污染饮水。
4. 营养监测:对饲料进行定期的化验和营养成分监测,确保饲料的质量和营养成分的稳定性。
三、鸡肉屠宰加工的质量保障措施1. 宰前检查:在屠宰前对鸡只进行检查,发现有疾病、异常状况或药物残留等情况的鸡只要隔离处理。
2. 屠宰环境卫生:保持屠宰场所的清洁卫生,设有洗手设施、消毒设备等,防止交叉污染。
3. 屠宰操作规范:严格执行屠宰操作规程,掌握宰杀技术和操作流程,减少剖腹、剖胸等过程中对内脏的污染。
4. 冷链管理:屠宰后及时降温,将鸡肉放入冷库,保证冷链的完整性,防止细菌滋生和繁殖。
四、鸡肉运输储存的质量保障措施1. 冷链运输:鸡肉运输过程中要保证低温状态,采用冷藏车辆运输,并使用合格的冷藏设备,保持恒温。
养殖厂中鸡食性变差的预防和处理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厂中鸡的养殖规模逐渐扩大,然而鸡食性的变差问题也开始引发人们的关注。
鸡的饮食直接影响着其身体健康和生产性能,因此预防和处理鸡食性变差的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饲料营养、环境控制和疾病防控三个方面详细分析鸡食性变差的原因和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饲料营养1. 饲料质量不过关:选择高质量的饲料对于保证鸡的食性至关重要。
应选择经过认证的优质饲料品牌,避免使用劣质饲料,确保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合理搭配和充足含量。
2. 饲料保存不当:饲料在存放过程中容易受潮、变质,导致鸡摄入的饲料营养价值下降。
养殖厂应采取科学的饲料储存措施,如密封储存、防潮防虫等,确保饲料的质量和新鲜度。
二、环境控制1. 温度不适宜:鸡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差,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直接影响鸡的进食欲望和消化吸收功能。
养殖厂应根据鸡的喜温特性,为其提供舒适的环境温度,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鸡的食性产生不良影响。
2. 空气质量差:空气中的氨气、二氧化碳等污染物质会对鸡的食性产生负面影响。
养殖厂应定期通风换气,保持养殖环境的空气清新,并设置合适的通风系统,确保鸡舍内空气质量良好。
三、疾病防控1. 寄生虫感染:寄生虫对鸡的消化系统造成损害,导致鸡食性下降。
养殖厂应定期进行寄生虫预防,采取适当的驱虫措施,如定期打疫苗、合理用药等。
2. 疾病感染:某些传染性疾病会导致鸡的食性变差。
养殖厂应加强鸡的免疫力,做好疫苗接种和疾病防控工作,及时处理疑似患病的鸡只,避免疾病传播和蔓延。
综上所述,饲料营养、环境控制和疾病防控是解决鸡食性变差的主要方面。
养殖厂在日常管理中应注重饲料质量的选择和保存,确保鸡获得充足的营养;同时合理控制鸡舍的温度和空气质量,为鸡提供舒适的生存环境;此外,加强疾病防控措施,确保鸡的健康状态,都有助于预防和处理鸡食性变差的问题。
仅有优质饲养生产管理才能为养殖行业提供均衡、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影响鸡肉品质的饲料因素及日粮调控措施
饲料是影响鸡肉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饲料配方和日粮调控措施可以提高鸡肉
品质。
以下是几个影响鸡肉品质的饲料因素及日粮调控措施。
1. 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是鸡肉的主要组成部分,蛋白质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鸡肉
的质量。
合理设置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和比例,可以提高鸡肉的品质。
一般来说,饲料中
蛋白质含量应在18% - 22%之间。
2. 脂肪酸含量:脂肪酸是决定鸡肉风味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高或过低的脂肪酸含量
会导致鸡肉口感不佳。
合理的脂肪酸含量可以提高鸡肉的风味和口感。
一般来说,饲料中
脂肪酸含量应在2% - 5%之间。
3. 矿物质含量:矿物质是鸡肉中的微量元素,对鸡肉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不同的矿
物质对鸡肉的品质影响不同,比如铁、锌和硒等矿物质可以提高鸡肉的色泽和口感。
合理
的矿物质含量可以提高鸡肉的品质。
根据以上的饲料因素,可以采取以下的日粮调控措施:
1. 配制均衡的饲料:合理控制饲料中蛋白质、脂肪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和比例,尽量使其与鸡肉所需的营养物质相匹配,以提高鸡肉品质。
2. 添加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可以添加一些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如抗氧化剂、营养增
值剂和风味剂等,以提高鸡肉的品质。
3. 控制饲料成分的采购和储存:饲料成分的采购和储存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其新鲜
度和质量,避免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因长时间保存而损失。
4. 定期检测饲料质量:定期检测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和质量,及时调整饲料配方,确保饲料质量符合鸡肉生产的需求。
饲料是影响鸡肉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饲料配方和日粮调控措施可以提高鸡肉
的品质。
通过控制饲料的蛋白质、脂肪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含量和比例,以
及添加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可以提高鸡肉的风味、嫩度和口感。
注意饲料的采购和储存,
定期检测饲料质量,也是保证鸡肉品质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