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4
素质教育舞蹈课中学生“五项能力”的培养【摘要】素质教育舞蹈课在中学生的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学习舞蹈,学生可以在五个方面得到全面的能力培养。
舞蹈课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认知能力,提升他们的观察、记忆、分析和判断能力。
通过动手实践,学生可以培养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动作协调和技能水平。
参与舞蹈课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审美能力的培养也是舞蹈课的重要目标,帮助学生提高对美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舞蹈课还可以促进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发展,让他们通过舞蹈展现自己的情感和个性。
素质教育舞蹈课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和自我表达能力。
【关键词】素质教育,舞蹈课,学生,五项能力,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审美能力,情感表达能力,综合能力,提升。
1. 引言1.1 素质教育舞蹈课中学生“五项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舞蹈课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通过舞蹈这种艺术形式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舞蹈课中,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舞蹈技能,还可以培养一系列重要的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这五项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舞蹈课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提升自身素质。
素质教育舞蹈课的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舞蹈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舞蹈这种艺术形式,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自己,在认知、动手、协作、审美和情感表达等方面都取得进步。
素质教育舞蹈课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将在未来教育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正文2.1 认知能力的培养认知能力是人类思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素质教育舞蹈课中,学生通过学习舞蹈,可以有效地培养自己的认知能力。
舞蹈本身就是一种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需要理解舞蹈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和意义,这对于学生的认知开拓和文化素养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浅谈舞蹈教育与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摘要:舞蹈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在带给人们美的享受的同时,也会在人的心中悄然播下一粒真、善、美的种子。
正是这种特性,使得高校舞蹈教育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园地里一朵奇葩。
本文重点从舞蹈教育与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关系入手,谈一谈舞蹈教育对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舞蹈教育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大力推行,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教育也得到了各大高校的广泛重视。
实践证明,被称之为“艺术之母”的舞蹈不仅能强身健体、陶冶情操,而且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增强集体主义观念、激发创造热情、培养良好的协作精神、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一、舞蹈教育的本质随着社会对全面素质才人的高度重视,各高校都把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课程之一引进了校园。
舞蹈以姿体的造型、音乐的节奏和丰富的情感为基本要素,以美化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主要通过人的肢体动作这一舞蹈语汇来展示心灵、表达情感,表现人对真、善、美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对丑恶的鞭打。
早在中国先秦时,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思想,指出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必须从学“诗”开始,逐步掌握“礼”和“乐”的全部内容,并且认为这是衡量其人格是否健全、思想道德是否成熟、是否能够独立在世上立身行事的标准,把符合儒家之礼的艺术视为道德教育的特殊方式,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中“礼乐相济”的理论基础。
明代的朱载育更是把舞学提升到了“建国之学”、“情操之学”的高度。
因此,舞蹈教育的本质属性就是审美教育。
对普通高校大学生而言,舞蹈则是一种提高艺术鉴赏力和参与力,培养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全身心、全方位的综合性教育。
二、舞蹈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一)舞蹈是开启智慧之门的一把钥匙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其本身就为人们提供了发展创造能力的广阔天地。
当然,这里创造能力不是指具体的舞蹈创作,而是将舞蹈艺术的欣赏作为催化发酵剂,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进而在自己的学科领域里发挥想象和培养创造力。
浅谈舞蹈与素质教育当前我国的素质教育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它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其根本目的是使学生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及身心、审美、劳动素质都得到提高,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
一、舞蹈与幼儿道德培养教育家陶行知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
”舞蹈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幼儿舞蹈大都有故事性、情节性及深刻的教育性,孩子们在学习、排练、表演舞蹈的过程中,能学会认识事物的真、善、美。
如幼儿舞蹈《让座》,表现了小姐姐在公共汽车上让座的故事,舞蹈中有让座、搀扶等细致的情节表演,在排练过程中要求幼儿不是简单的模仿动作,而是通过幼儿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发自内心地将具体的舞蹈动作表现出来,它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
幼儿在学习表演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懂得助人为乐、尊老爱幼这些平时需要无数遍的说教才能使其明白的道理。
再如根据歌曲改编的舞蹈《国旗国旗我爱你》,歌曲曲调节自然流畅,歌词朗朗上口,再编配上幼儿感兴趣的舞蹈动作,使爱国主义这抽象、深刻的教育内容在幼儿理解的基础上,在幼儿边唱边跳的真切表演过程中完成了,此外通过舞蹈还能培养幼儿自己事情自己做的劳动习惯,爱清洁讲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尊敬师长的礼貌习惯及具备一定的社会公德意识等等。
二、舞蹈与幼儿创造力“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这是因为孩子具有创造力,他们天生好动,喜欢新鲜、变化的事物,善于幻想,舞蹈在这方面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为舞蹈这门综合艺术它集音乐感受、身体动作、节奏变化、感情表达于一身,幼儿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与训练,已经掌握一些舞蹈语汇并具备一定的表演能力,这时运用即兴舞蹈这种形式来激发幼儿创造力,会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我曾上过的一课《小树叶找妈妈》,音乐具体形象,有风声、雨声、沙沙声,上课时给幼儿一个简单的提示,先请他们欣赏音乐,然后讲述出自己所感受的情景,这时幼儿情绪激动,讨论热烈并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接着我提出让幼儿听着音乐进行小树叶离开大树妈妈和找妈妈的情景表演,经过几次练习后,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有的随风飘舞,有的随雨水的流淌缓慢移动,有的二个、三个或聚在一起原地旋转,还有的时聚时散自由舞动,像一幅画一样将“秋天的落叶”的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体育与艺术论中学生舞蹈素质教育◆李 敏舞蹈除了能给青少年带去健美的体魄,更为重要的是对青少年学生的精神面貌有着较大的改变,舞蹈所表达的高贵情感给人心灵以洗礼。
舞蹈与素质教育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中学生青少年舞蹈素质教育笔者认为,用舞蹈的方式进行素质教育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对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素质教育成为时代的主流,而进行有针对性的素质教育更是一种必然。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及载体1.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的内涵很丰富,素质教育首先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人。
所以说,素质教育不全是蹦蹦跳跳,不全是轻松活泼,这要根据教育实施的对象展开,同时,我们在借鉴国外经验时也要做到有的放矢。
另一方面,我们要明确素质教育是为整体的教育教学服务的,我们不能光强调素质教育却忽略了教育教学水平,应该说素质教育与教学或者直白地说对提高升学率并不矛盾。
2.素质教育需要载体。
提到素质教育,它就需要一个载体,通过这个载体达到对中学生素质教育的目的,目前这个载体主要是音乐课、美术课,而舞蹈这个载体相对来说薄弱一些,这与教育基础和教育习惯有关,所以从舞蹈作为素质教育载体的角度出发,首先,要培养中学生对舞蹈的兴趣。
而中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特别注意,重视。
因此,教师要去耐心引导,创造条件,让学生尽量感受舞蹈美的旋律。
中学生舞蹈教育是审美的教育,一切美好的事物,会让人赏心悦目,感到愉快,能满足中学生的心理需求。
在中学生舞蹈的素质教育中,能让中学生快乐起来,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这就达到了舞蹈作为素质教育一种载体的作用并利用它对中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舞蹈教育对中学生的作用1.舞蹈教育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生理素质。
舞蹈具有强身作用,这在科学界早有定论,具体包括强健骨胳、减低罹患骨质疏松的机会,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罹患高血压、糖尿病、大肠癌的机会,增加关节的灵活和柔软度,减少受伤的机会以及消耗热量,维持适当的体重,等等。
论舞蹈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1. 引言1.1 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通过学习舞蹈,学生可以在舞蹈动作的表演中体验到自身的身心协调性,培养出坚韧的意志力和自律的品质。
舞蹈教育还可以激发学生自我表达的能力,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在团队合作和情感交流方面,舞蹈更是无可替代的教育形式,学生在共同排练、表演的过程中学会互相尊重、合作,增强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能力。
舞蹈教育不仅仅是传授舞蹈技巧,更是一种全面发展学生个体素质的教育形式。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舞蹈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必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和认可。
2. 正文2.1 舞蹈教育对个体身心发展的积极影响舞蹈教育对个体身心发展的积极影响,是指通过学习舞蹈,个体在身体和心理健康方面获益的过程。
舞蹈是一种富有节奏感和美感的艺术形式,通过舞蹈的练习和表演,可以促进个体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增强体质。
舞蹈还能够帮助个体释放压力和情绪,减轻焦虑和压抑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在舞蹈教育中,学生们不仅学习舞蹈技术和舞蹈表达方式,还锻炼了耐心、毅力和自信心。
通过反复练习舞蹈动作和表演,学生们可以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塑造的能力。
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学生们学会坚强和勇敢,培养了应对挑战的勇气和智慧。
舞蹈教育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非常积极。
通过舞蹈的学习和实践,学生们不仅获得了身体上的保健和锻炼,还提升了心理健康水平,培养了自信心和心理素质。
舞蹈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2 舞蹈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意义舞蹈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意义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分析。
舞蹈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学习舞蹈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提升其艺术素养。
学习舞蹈能够让学生更加敏感于美感,培养他们对美的欣赏能力,提高其审美情趣。
舞蹈教育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提高其运动技能和身体协调能力。
通过学习舞蹈,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身体,提高体能水平,增强体质,培养他们健康的生活方式。
浅谈关于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在新的世纪里,人类的物质生产水平会比过去一个世纪有惊人的飞跃和提高,物质文明进步也要求获得相应的发展,素质教育也便日益迫切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舞蹈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内容和手段,其独特的功能,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通过对学校舞蹈教育现状进行分析,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阐述了舞蹈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的作用。
应试教育是片面的素质教育,长期的应试教育给我们的人才素质培养留下许多遗憾。
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中,舞蹈教育是相当重要的。
一、舞蹈的认识功能从舞蹈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来看,舞蹈是人类社会的产物。
通过考察各个历史时期的舞蹈状况,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窥见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及宗教和风俗等各个方面。
通过舞蹈,不仅可以学习历史知识和风土人情,还可以了解和认识社会的精神风貌以及社会的各个侧面。
二、舞蹈教育是弘扬民族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方式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舞蹈产生的年代十分悠久,舞蹈伴随着民族文化的发展,时常与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存亡紧密相联。
让学生了解祖国舞蹈的发展历史,并教会学生跳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却有着其他教育方式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特别是在当前西方音乐舞蹈流行的时候,让学生在舞蹈课中学习一些民间舞蹈,的确非常重要。
三、舞蹈教育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了解社会,丰富生活在现代社会和未来的新世纪中,社会交际必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在新世纪里,由于物质文明的巨大进步,人们在精神方面的交流也必将更加丰富多彩。
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书生气十足,不会唱歌、不会跳舞、不会弹琴、不会作画,只是死记硬背书本上的知识,学究味过浓,那么无论在国内或者国际场合进行交际时,就会处于异常窘迫的境地,就无法通过友善的交际活动来广交朋友,因此也必然会妨碍事业的发展。
四、舞蹈教育能够启迪人的灵感、增强人的创造才能众所周知,我们党的领袖毛泽东同志,不仅是运筹帷幄的军事家、战略家,而且舞也跳得不错,无论在延安时代还是建国以后,毛泽东的爱好主要有四样:读书、游泳、打乒乓球、跳交际舞。
舞蹈美育与素质教育兼谈舞蹈教育的本体价值一、本文概述《舞蹈美育与素质教育兼谈舞蹈教育的本体价值》一文旨在深入探讨舞蹈艺术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对于个体素质培养以及美育教育的独特贡献,并进一步剖析舞蹈教育内在的本体价值。
文章首先从理论层面勾勒出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紧密联系,指出舞蹈作为美学实践的重要载体,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良好的情感表达、团队协作及文化传承等多元素质。
本文将细致梳理舞蹈教育的本体价值体系,包括其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学科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通过动作语言展现人类情感世界与精神内涵的方式,以及在不同文化语境下舞蹈所承载的历史传统和社会意义。
作者将以实例分析和国内外舞蹈教育研究成果为基础,论证舞蹈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塑造健康人格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在讨论中倡导以舞蹈美育为切入点,推动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与发展,强调舞蹈教育应当在各级各类学校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和实施,从而让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实现从技能训练到人格塑造、从单一艺术学习到全面素质教育的跨越。
通过全文论述,期望读者能更深刻地理解舞蹈教育的本质属性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独特地位与功能价值。
二、舞蹈美育的内涵与价值舞蹈美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和价值不容忽视。
舞蹈美育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其以舞蹈为载体,通过舞蹈的动态美、节奏美、韵律美,以及舞蹈所蕴含的情感美、意境美,来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目的。
在舞蹈美育中,学生不仅学习舞蹈技巧,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通过舞蹈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如何在舞蹈中感受生活、体验人生。
舞蹈美育的价值则表现在多个方面。
舞蹈美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欣赏和表演舞蹈,学生能够逐渐培养出对美的敏感度和鉴赏力,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欣赏美。
舞蹈美育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舞蹈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能够锻炼学生的肌肉、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舞蹈艺术教育与中职学生素质教育的关系发表时间:2019-11-21T15:50:17.453Z 来源:《教育学》2020年1月总第201期作者:邓旭斐[导读] 素质教育的推进依靠艺术教育。
舞蹈艺术推进和融合了素质教育所欠缺的艺术类的教育模式,而素质教育通过舞蹈艺术也提高了它的全面性,起到了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关系和效果。
因此,它们是相辅相成又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
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628400在多年的舞蹈教学过程中,我领悟到了舞蹈艺术教育和中职学生的素质培养有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关系,具体表现为:一、舞蹈艺术教育在中职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1.素质教育的推进依靠艺术教育。
舞蹈艺术推进和融合了素质教育所欠缺的艺术类的教育模式,而素质教育通过舞蹈艺术也提高了它的全面性,起到了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关系和效果。
因此,它们是相辅相成又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
2.舞蹈艺术有重要的教育功能。
从舞蹈教育的视角来看,“舞蹈教育与普通教育同步进行,教育覆盖面很宽,提高了民族文化水平和教育者的审美及艺术创造力,对青少年的智力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是审美教育的基础与核心,在学生的社会、文化、情感等各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3.舞蹈教育对德育和智育的推动作用。
通过对艺术的学习,能鼓舞人们乐观的态度,对道德情操的培养具有感染力。
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是道德教育在艺术教育熏陶下逐步提升的。
而教育成为一种提高道德的特殊模式,通过教师课堂的讲解,配合肢体语言的表达,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到什么是艺术的审美,激发对舞蹈艺术的理解和认识,通过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深厚底蕴,更好地了解我们的民族舞蹈的精髓。
舞蹈课程的开设,对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不再只是单纯培养有文化的人,在长期的教育和刺激下,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可以得到不同的开发。
舞蹈通过肢体语言这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向观众展现的特殊表演方式,是在审美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人们想象力、联想力和创造力的一种途径。
综合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中越来越受关注的一个方向。
而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仅来源于传统的学习体验,还可以从课外活动中获益。
跳舞作为一种多元化的课外活动,既可以让孩子们锻炼身体,还可以提升孩子们的综合素质。
因此,这里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如何通过跳舞训练,从“越跳越快”中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为什么选择跳舞作为课外活动课外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还可以让孩子们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提高孩子们的综合素质。
而跳舞作为一项课外活动,不仅能够让孩子们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协调性、节奏感、模仿能力和自信心等多方面的素质。
跳舞是一项集体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学会合作,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团队意识。
同时,参加跳舞训练还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气质和形体美感,增强他们的表现力。
跳舞作为综合素质教育的工具孩子们在跳舞过程中需要学习基本的舞蹈动作,同时也需要认真听取老师的指导和教导。
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让孩子们更好的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也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更好的让孩子们理解课程内容并掌握知识点。
跳舞还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协作能力。
在跳舞中需要和其他人进行合作,无论是配合音乐还是跳舞步伐,孩子们都可以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到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
同时,孩子们还可以学习到如何协调自己的身体,配合音乐的节奏感,提高自己的准确度和稳定性,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跳舞如何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跳舞可以帮助孩子们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素质。
同时,跳舞还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耐力和灵活性。
这对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而跳舞中的细节和要点也需要孩子们去关注和把握,从而培养孩子们的细心程度和耐心等素质。
通过跳舞的训练,孩子们还可以学习到如何掌握好自己的情绪,以及如何在困难面前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心理素质。
总结综合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教育理念,而跳舞作为一项多元化的课外活动正可以帮助孩子们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论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舞蹈是一门古老的身体语言艺术,具有悠久的传统。
它起源于劳动,又与文学、音乐、美术相伴而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
作为“艺术之母”的舞蹈,融多种学科为一体,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人们通过对舞蹈的感受和欣赏,会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从而对主体的思想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能全方位提高自身的素质。
舞蹈教育功能是使青少年在接受舞蹈艺术美的熏陶中逐渐具备较好的人体美的基本素质,获得协调动作的基本能力,领悟舞蹈艺术的基本特点和规律,从而提高完
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陶冶高尚情操对培养良好品行、意志及良好的舞蹈艺术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党中央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视全民素质教育的今天,舞蹈艺术更显示出其独特的社会教育功能。
因此,舞蹈教育和素质教育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
,是一种概括和总结 ;舞蹈教育是具体的 ,是一种内容与形式。
因此 ,舞蹈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方式与方
法 ,而素质教育是舞蹈教育的目的与归宿之一。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舞蹈教育作为艺术教育中的一个分支,显示了其独特的
教育功能和作用,成为当今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瑞士的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动作是一切知识的源泉”。
而舞蹈是人类本能的动作,是以情为主,用动作去表达它所反映的人或事的一种艺术;是陶冶学生情操、丰富想像力,开发智力,提高素质,激发其感受美、
表现美、创造美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效的艺术教育,具有推动受教育者素质全面提高的诸多潜在因素。
1.舞蹈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德育品质
魂的一种教育方式,舞蹈艺术是用人的肢体动作的舞蹈语汇来表达或再现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与向往,通过舞蹈语汇表现人们对真、善、美的歌颂和赞扬,对丑恶的鞭笞。
我国悠久的舞蹈传统和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集体舞蹈可以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配合意识,加强纪律观念;力量型的舞蹈可以培养学生的勇敢、豪迈和进取精神:严格的训练可以磨练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2.舞蹈教育有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经过多年研究
能激发学生的想像力,通过不断的学习、模仿、表现也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主要途径。
也许有人会说,开发右脑可以用其它的方式来代替,如通过音乐、美术、体育等。
的确,开发右脑有许多途径,但唯有舞蹈是从人体出发,在音乐中完成身、心、脑的统一行动,因此舞蹈开启思维的方式更为直接、更为有效、更为全面。
舞蹈教育正是以它独特的方式,从人体出发,通过肢体对节奏的感知、对空间意识的适应使学生开启深层的思维潜能和创新意识。
舞蹈可以使身体器官灵活敏锐,从而增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智力。
舞蹈教学从
体裁、主题,表现形式等都是丰富多彩的,每一个舞蹈作品都有它独特的创作背景。
学生在舞蹈的学习、排练、表演过程中都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艺术想象力、创造力和音乐舞蹈的感受力与表现力,舞蹈的节奏性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和节奏感,感受事物的有序性,增强学习与办事能力。
3.舞蹈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锻炼意志
,也是一种体能运动舞蹈艺术在以人的肢体语言抒发感情的同时,还为身心的锻炼和解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在舞蹈学习、训练的过程中,肢体各方面及力量、速度、耐力等受到了锻炼,这种锻炼对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育大有益处,但它不同于体育锻炼,系统的舞蹈教育在身体素质得到锻炼的同时,还会在美的熏陶下,展现独特的内在气质。
另外,舞蹈动作的静与动、长与短、伸与缩、开与闭等基本功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而且可以锻炼他们的意志力。
时下,越来越多的人们融入到学习舞蹈的行列中,她可以使男士更优雅,女士更窈窕,可以使整个民族充满生机和活力。
4.舞蹈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源泉”,说明美育的重要作用。
美育就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美学观念和鉴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
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来进行。
但是,舞蹈作为情感的、视觉的、造型的艺术,在培养和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方面起着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
作用。
审美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教育,舞蹈是善于表现情感的艺术,所以,情感是舞蹈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也是舞蹈审美感受的动力中介。
舞蹈这个审美媒介能够焕发受教育者的美感,使他们了解舞蹈审美知识,在参与舞蹈艺术实践的过程中,通过自
由审美的关照,得到感官的愉悦,意象的感悟,并超越功利意识,从
而达到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其综合素质的目的。
,舞蹈教育这种艺术教育形式,具有美育、体育、智育、德育的素质教育功能。
也就是说,这种教育形式集德、智、体、美教育为一体,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参与性、感受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是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的一种很好的教育形式。
,其目的就是要深刻认识舞蹈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大力发展舞蹈教育事业,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把舞蹈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通过舞蹈教育促进素质教育,通过素质教育促进舞
蹈教育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