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检验指标解读
- 格式:pdf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78
临床化验单解读
临床化验单是医生根据患者的体征、病史等信息下达的检验指示,并记录了患者的检验结果。
解读化验单需要专业知识,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化验项目及其可能的解读:
1. 血液常规:
* 白细胞计数(WBC):可检测感染、炎症等情况,异常值可能暗示感染或免疫系统问题。
* 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HGB):反映贫血情况。
*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数量异常可能意味着出血或凝血问题。
2. 生化指标:
* 血糖(Glucose):高血糖可能暗示糖尿病,低血糖可能是胰岛素过多或胰岛素抵抗的表现。
* 肝功能指标(ALT、AST、ALP、Bilirubin):反映肝脏健康状况。
* 肾功能指标(Creatinine、BUN):反映肾脏健康状况。
3. 血脂指标:
* 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用于评估心血管健康状况。
4. 炎症指标:
* 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反映机体是否存在炎症反应。
5. 电解质及矿物质:
* 钠、钾、钙、镁、磷等:反映体内电解质及矿物质水平。
这些数据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
请记住,临床化验单的解读需要医生或专业医疗人员进行,这些只是一些常见指标及其可能的意义。
如果您需要解读具体化验单结果,请咨询您的医生。
临床检验15个质量控制指标反映标本采集量就是否正确,就是检验前得重要质量指标。
标本采集量不足或过多都可能影响检验结果。
标本类型错误率中明确规定,是分析采集标本类型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比例,其计算公式为:标本类型错误率=类型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标本总数×100%。
标本容器错误率中明确规定,是分析采集容器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比例,其计算公式为:标本容器错误率=采集容器错误的标本数/标本总数×100%。
单从字面意思不难理解这两个指标,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心生疑问,如果一个大便杯里面装有尿液是归为标本类型错误还是标本容器错误?这就取决于申请的项目,如果申请的项目为大便常规,则归为标本类型错误。
如果申请项目为尿液培养,则归为标本容器错误。
那么我们再举几个例子:如果一个装有尿液的紫头管送检血常规,则归为标本类型错误;如果一个装有大便的无菌杯送检尿培养,则同样归为标本类型错误;如果一个装有血液的红头管送检血常规,则归为标本容器错误;如果一个装有尿液的常规尿杯送检尿培养,则归为标本容器错误。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标本总数”包括所有类型的标本总数,而不单指某一种类型的标本。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如果存在标本类型和检测项目不一致,且对检测结果没有影响的情况,则应视为标本合格。
例如,尿杯里面采集的大便送检大便常规则应视为标本合格。
通过以上的思考和分析对标本类型错误和标本容器错误这两个指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探讨2:如何清晰界定标本采集量错误和抗凝标本凝集?标本采集量错误率是分析的标本体积,其计算公式为:标本采集量错误率=量不足或过多(抗凝标本)的标本数/标本总数×100%。
抗凝标本凝集率是分析需要抗凝标本的凝集情况,其计算公式为:抗凝标本凝集率=凝集的标本数/需抗凝标本总数×100%。
似乎这两个指标是完全独立的,当然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明确界定。
假设一个送检红头管的生化项目,由于检测项目多,标本量采集不够,那么这肯定是标本采集量错误。
实验室检验常用指标解读一、实验室检验常用指标解读在医学诊断和疾病治疗中,实验室检验结果是医生判断疾病状态和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
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实验室检验报告中的各种数字和缩写并不容易理解。
本文将分析和解读几个常用的实验室检验指标,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健康状态。
二、血液指标解读1. 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主要通过运输氧气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
正常成年男性Hb水平大约为130-170 g/L,而女性则稍低一些。
如果Hb数值过低,则可能提示贫血或其他健康问题。
2. 白细胞计数(WBC)与分类白细胞计数表示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正常范围一般为4-10 × 109/L。
同时,在实验室检查中,还会根据不同种类的白细胞数量来分类统计。
例如,中性粒细胞(NEUT)和淋巴细胞(LYMPH)是最常见的两类白细胞。
当发生感染时,中性粒细胞数量会增加;而在某些病毒感染或免疫系统异常情况下,淋巴细胞数量可能低于正常范围。
3.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是血液中负责止血和凝血的重要成分,正常范围一般为150-400 × 109/L。
如果血小板计数过低,则可能导致出血倾向或凝血障碍。
三、肝功能指标解读1. 谷丙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是肝脏内一种酶,主要参与氨基酸的代谢过程。
ALT水平通常被用来检测肝脏功能是否正常,正常范围一般为10-40 IU/L。
如果ALT水平升高,则可能提示肝脏损伤或炎症。
2. 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都是反映黄疸程度的指标。
正常成人总胆红素水平一般在0-21 μmol/L,直接胆红素含量约为0-7 μmol/L。
如果这两个指标升高,则可能意味着肝脏、胆道或红细胞破坏等问题。
四、肾功能指标解读1. 血尿素氮(BUN)血尿素氮是评估肾脏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其正常参考范围在 2.5-6.4 mmol/L。
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临床检验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检验患者体液、组织和细胞的生化、免疫、微生物学特性等,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然而,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确立和遵守一系列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对于提高临床检验的质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准确性指标1.精确度: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是指测定值与实际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常用的指标有相对偏差(CV)、平均绝对偏差(MAD)和平均偏差(ME),要求CV小于5%。
2. 准确度: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是指测定值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常用指标为偏差(Bias),要求偏差小于所规定的范围。
3.确定度:临床检验结果的确定性是指测定值的可重复性和可再现性,常用指标有再现性、重复性和可靠性,要求达到一定的标准。
二、可靠性指标1. 稳定性:临床检验结果的稳定性是指测定值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变化程度。
常用指标为稳定性指标(Stability index),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变化不超过一定范围。
2.一致性:临床检验结果的一致性是指同一样本通过不同检验方法或不同实验室进行检测所得结果的一致性。
常用指标为一致性指标、一致性系数,要求达到一定的标准。
三、效能指标1.灵敏度:临床检验结果的灵敏度是指检验方法对真阳性样本的检出率。
常用指标为真阳性率、灵敏度指标,要求达到一定的标准。
2.特异性:临床检验结果的特异性是指检验方法对真阴性样本的检出率。
常用指标为真阴性率、特异性指标,要求达到一定的标准。
3.阳性预测值:临床检验结果的阳性预测值是指积极结果为阳性的患者中确实为阳性的比例。
常用指标为阳性预测率、阳性预测值,要求达到一定的标准。
4.阴性预测值:临床检验结果的阴性预测值是指消极结果为阴性的患者中确实为阴性的比例。
常用指标为阴性预测率、阴性预测值,要求达到一定的标准。
四、实用性指标1.及时性:临床检验结果的及时性是指检验结果的出具时间,并能够在临床诊断或治疗中及时应用。
正确理解和应用15项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标题:深度解读正确理解和应用15项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一、引言在临床医学领域,临床检验是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临床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则取决于检验质量控制的有效性。
为了确保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临床检验室质量管理规范》中明确了15项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
正确理解和应用这些指标对于提高临床检验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15项指标的含义、作用以及应用方法,帮助读者全面、深入地理解这一重要主题。
二、15项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1. 仪器漂移和偏离2. 检测限3. 线性范围4. 精密度5. 准确度6. 系统误差7. 方法比较8. 质控品9. 质控数据10. 质控规则11. 质控图12. 异常结果处理13. 仪器维护和故障处理14. 人员素质和管理15. 国际标准与标准物质三、深入解析1. 仪器漂移和偏离仪器漂移是指仪器输出值随时间逐渐发生的变化,而偏离则是指仪器输出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正确理解和评估仪器漂移和偏离对于及时调整仪器、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2. 检测限检测限是指检验方法能够在不同样本中准确检测出最小含量的限度。
合理设置检测限可以有效避免检验结果的虚高或虚低。
3. 线性范围线性范围是指检验方法能够准确测量的含量范围。
正确评估线性范围有助于避免在超出线性范围时产生不准确的检验结果。
4. 精密度精密度是评价检验方法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同一样本在短时间内进行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
确保精密度有助于提高检验方法的可靠性。
5. 准确度准确度是指检验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是衡量检验方法是否准确的重要指标。
正确评估准确度对于及时发现和纠正检验方法中存在的误差至关重要。
6. 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指检验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不是由于随机因素引起的误差,而是由于检验方法本身存在的固有误差。
了解并排除系统误差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检验科常见检测指标的参考范围解读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医学检验科已经成为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医学检验中,常见的检测指标参考范围的解读对于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常见的检测指标入手,通过对参考范围的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意义和结果解读。
一、血常规指标1. 白细胞计数(WBC):正常成人的参考范围通常为4-10 × 10^9/L,但在儿童和老年人中可能会有所不同。
白细胞计数可以反映机体的炎症反应、感染状态和免疫功能等情况。
2. 红细胞计数(RBC):正常成人的参考范围通常为4.3-5.8 ×10^12/L,也会因年龄、性别和海拔高度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红细胞计数可以反映机体的贫血情况和氧运输能力。
3. 血红蛋白浓度(Hb):正常成人的参考范围通常为120-160 g/L,也会因年龄、性别和海拔高度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血红蛋白浓度是评估贫血情况的重要指标。
4. 血小板计数(PLT):正常成人的参考范围通常为125-350 ×10^9/L,也会因年龄和性别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血小板计数可以反映机体的止血功能和血小板生成状况。
二、肝功能指标1.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成人的参考范围通常为8-40 U/L,且男性略高于女性。
ALT是肝脏细胞损伤指标,其升高可能与肝炎、肝病和药物损伤等有关。
2.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正常成人的参考范围通常为8-38 U/L,且男性略高于女性。
AST也是肝脏细胞损伤指标,但其升高范围较广,可涉及多种疾病。
3. 总胆红素(TBIL):正常成人的参考范围通常为5-21 μmol/L。
总胆红素是评估肝胆功能的指标,异常升高可能与胆管梗阻、肝功能损伤等有关。
4. 白蛋白(ALB):正常成人的参考范围通常为35-50 g/L。
白蛋白是肝脏合成的重要蛋白质,其变化可以反映肝功能和营养状况。
三、肾功能指标1. 尿素氮(BUN):正常成人的参考范围通常为2.8-7.2 mmol/L。
临床生化检验常用质量评估指标1.精密度:精密度是评估分析方法的复现性和重现性的指标。
它反映了在相同的条件下,同一样本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实验室或不同的仪器上进行检验时,结果的一致性。
常用的评估精密度的方法包括重复测定同一样本,计算相对标准偏差(RSD)或方差。
2.准确度:准确度衡量了分析方法的测量结果与参考值或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它可以通过与金标准方法或已知浓度的样本进行比较来评估。
常用的评估准确度的方法包括偏倚分析(bias analysis)、回归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和协议试验(protocol trial)。
3.线性范围:线性范围是指方法测量结果的有效浓度范围。
临床生化检验中,很多指标的浓度通常是一个数量级的变化,因此对于线性范围的评估十分重要。
常用的评估线性范围的方法包括制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样本,并绘制浓度与测量结果之间的曲线。
线性范围通常通过斜率和截距来表示。
4.灵敏度:灵敏度是指方法检测到样本中的目标物质的能力。
它通常用最低检测限(LOD)或最低可测限(LOQ)来表示。
LOD是指方法可靠地检测到目标物质的最低浓度,而LOQ是指方法可以进行可靠测定的最低浓度。
5.特异性:特异性是指方法能区分目标物质与其他干扰物质的能力。
在临床生化检验中,特异性非常重要,因为样本中可能存在多种物质,而且有些物质的浓度非常接近。
6.稳定性:稳定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样本的物质浓度是否会发生变化。
稳定性评估可以包括温度稳定性、时间稳定性和冻融稳定性等方面。
它可以通过存储样本在不同时间、温度和条件下的测量结果来评估。
7.参考范围:参考范围是指背景人群中正常人的测量结果的范围。
参考范围的确定可以通过大规模的人群调查和统计分析来获得。
参考范围的确定对于判断检验结果的异常与否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临床生化检验常用的质量评估指标包括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灵敏度、特异性、稳定性和参考范围等。
临床检验方法学评价常用指标临床检验方法学是现代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它主要研究一些用于诊断疾病的检验方法和技术。
而在评价这些方法和技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时,我们就需要依靠一些常用的指标来进行评估。
本文将介绍临床检验方法学评价常用指标。
一、敏感性和特异性在评价一个检验方法的准确性时,敏感性和特异性是最基本的指标。
敏感性是指一个检验方法能够准确判断出患者中的疾病人数的比例,而特异性则是指一个检验方法能够准确判断出非患者中的非疾病人数的比例。
一般来说,一个好的检验方法应该同时具备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
二、准确度和精确度准确度和精确度是评价一个检验方法结果是否准确的指标。
准确度是指实验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程度,精确度是指同一样本重复检测结果之间的变异程度。
准确度高且精确度小的方法可以使结果更加可信。
三、可重复性和再现性在科学研究中,可重复性和再现性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可重复性指的是在相同的条件下,同一实验室中不同的实验者对同一样本进行检测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而再现性则是在不同实验室或者不同时间段内进行的同一实验的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一个好的检验方法应该具备较高的可重复性和再现性,以保证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四、参考范围和临界值参考范围和临界值是评价一个检验指标结果是否正常的依据。
参考范围是根据大量正常人群体检测结果统计得出的一组正常值范围,用来判断个体的结果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而临界值则是根据临床经验和统计学方法确定的一个边界值,用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某种疾病。
参考范围和临界值的设置对于临床诊断至关重要。
五、灵敏度和特异度灵敏度和特异度是用来评价一个检验方法对疾病诊断能力的指标。
灵敏度是指一个检验方法能够准确判断出疾病患者中的疾病人数的比例,而特异度则是指一个检验方法能够准确判断出非疾病患者中的非疾病人数的比例。
一个好的检验方法应该同时具备高灵敏度和高特异度,以提高准确的诊断效果。
综上所述,临床检验方法学评价常用指标包括敏感性和特异性、准确度和精确度、可重复性和再现性、参考范围和临界值以及灵敏度和特异度等。
检验项目临床效能评价指标
在临床效能评价中,常用的检验项目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疾病治疗效果:评估治疗方法对患者疾病的症状、体征和生理参
数等方面的影响。
例如,血压控制率、肿瘤缩小程度、疼痛缓解情况等。
2.生存指标:评估治疗方法对患者生存期或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
例如,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
3.功能改善:评估治疗方法对患者身体功能、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
的改善程度。
例如,身体功能评分、生活质量问卷、抑郁症状评估等。
4.不良事件:评估治疗方法引起的不良事件和副作用。
例如,药物
不良反应、手术并发症、感染发生率等。
5.治疗耐受性:评估患者对治疗方法的耐受程度和可接受程度。
例
如,治疗中断率、治疗相关副作用的严重程度等。
以上仅是一些常见的临床效能评价指标,实际评价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疾病和治疗方法的特点,选择适合的评价指标。
此外,在进行临床效能评价时,还应考虑样本量、随访时间、研究设计等因素,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临床常用检验值和意义一、生化指标1.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呼吸色素,其测定可以评估贫血的程度及类型,用于诊断和监测贫血疾病。
2.血糖:血糖是体内糖代谢的重要指标,用于诊断和监测糖尿病、肝病、胰腺疾病等相关疾病。
3.血脂:血脂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多个指标,用于评估血脂代谢异常和心血管疾病风险。
4.肾功能指标:包括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和尿酸等,用于评估肾脏功能和监测肾脏疾病。
5. 肝功能指标:包括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白蛋白(ALB)和总胆红素(TBil)等,用于评估肝脏功能和肝脏疾病。
二、血液学指标1.血细胞计数:包括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和血小板计数(PLT)等,用于评估血液系统的状况,如贫血、白细胞计数异常等。
2.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和血小板计数等,用于评估血液凝结和止血功能。
3.C反应蛋白(CRP):CRP是一种急性期蛋白,其测定可以反映炎症反应程度,用于评估炎症性疾病的活动性和监测治疗效果。
4.血型:包括ABO血型和Rh血型,用于输血配血和亲子鉴定等。
三、影像学指标1.X线检查:用于骨折、肺炎等疾病的诊断和评估。
2.CT扫描:用于评估颅脑、胸腹腔等部位的病变,如肿瘤、结石等。
3.MRI检查:用于评估软组织病变,如脑卒中、脊柱疾病等。
4.超声检查:用于评估腹腔、心脏等部位的病变,如囊肿、炎症等。
这些临床常用检验值和指标可以为医生提供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参考依据,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类型、病情的严重程度,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指导临床用药和手术治疗等决策。
然而,仅仅依靠这些检验值和指标是不足以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的,医生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等综合分析,以及其他的辅助检查,才能更加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和制定治疗计划。
临床常用检验指标解读2018.07.n三大常规n生化n肝炎类n肿瘤类血常规n临床上最基础的化验检查之一。
n体检中的必查项目。
n平时看病,医生也经常要开的一项检查。
n这项基本的项目检查结果,很多人也不能真正看懂n重点看四大项血红蛋白: 男性120~160 g/L; 女性110~150g/Ln Hgb中有铁元素。
n Hgb能和空气中的氧结合,因此RBC胞膜能通过Hgb将吸入细胞也通过中的氧运送给组织,而组织中新陈代谢产生的一部分CO2排红细胞运到肺部通过肺泡同体外的氧气进行气体交换,将CO2出体外。
n血红蛋白更易和CO相合,且Hgb一旦与CO结合后就不易分离。
当空气中CO含量增高时且持续时间较长时,可引起CO中毒。
低于正常水平称之为贫血n2、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n3、各种急性、慢性失血所致红细胞丢失过多如严重外伤失血、溃疡病出血、月经过多、痔疮或肛裂出血。
n4、红细胞破坏过多引起的各种溶血性贫血。
n5、恶性肿瘤细胞侵犯骨髓,如各种白血病、骨髓瘤、骨髓转移癌等。
血红蛋白增高常见于:n真性红细胞增多症n呕吐、腹泻等严重脱水n严重烧伤n大量长期吸烟,慢性支气管炎、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n某些肾脏疾病n高山地区的居民等。
红细胞:4.0-5.5X101012/L 女性3.5-5.0X1012/Ln血液中大部分成分为RBC,会将肺部的氧气运送到全身的组织细胞,带出。
并将CO2n RBC数量减少时,氧气的搬运能力会降低,变成缺氧状态,产生贫血;严重时会有生命危险。
但如果增加过多,血液会变浓,不易流动,血管容易阻塞。
n RBC数目可随外界条件和年龄的不同而有所改变。
高原居民和新生儿可达600万/mm3以上。
从事体育运动或经常锻炼的人数量也较多。
n RBC生成于骨髓之内,其寿命为100—120天n老化后,易导致血管堵塞,所以会自动返回骨髓深处,由白细胞负责销毁;或是在经过肝脏时,被枯否细胞分解成为胆汁n铁离子会被释放到血浆中并与转铁蛋白(结合被送回骨髓,以作为合成新红细胞的原料。
白细胞:4-10×109/Ln在机体内起着消灭病原体,保卫健康的作用n1、中性白细胞,正常为0.5-0.7,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n2、淋巴细胞,正常为0.2-0.4,减少时表明中性白细胞增多。
n3、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0.005-0.05,这种细胞增多意味着可能患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病;n4、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0-0.0075,这一数据对人的的影响不大。
免疫n1 、携带抗原;n2、清除循环中免疫复合物免疫复合物n3、增强T细胞依赖反应;n4、效应细胞样作用;n5、促进吞噬作用。
n6、增强吞噬作用n7、防御感染1111n 主要功能是参与机体的止血与凝血。
n 过高:血液会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发生血栓,过低则容易发生出血如鼻衄、牙龈出血、皮肤出血点或瘀斑等。
n 减少:常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脾功能亢进,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某些药物所致以及血小板生成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等。
血小板:100-300×109/L1212尿常规:十一项n 白细胞、酮体n 亚硝酸盐、尿胆原、胆红素n 蛋白质、葡萄糖n 尿比重n 隐血n PH 维C13131、尿白细胞(U—LEU)n 正常参考值:<5个/HP 。
n 正常人尿中有少数白细胞存在,离心尿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5个。
异常时,尿中含有大量白细胞,表示泌尿道有化脓性病变,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及尿道炎等。
n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尿道结核等。
1414n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妊娠呕吐、子痫、腹泻、中毒、伤寒、麻疹、猩红热、肺炎、败血症、急性风湿热、急性粟粒性肺结、惊厥等。
n 饥饿、分娩后摄入过多的脂肪和蛋白质等也可出现阳性。
2、尿酮体(U-Ket):正常参考值:阴性(-)15153、尿亚硝酸盐(NIT):正常参考值:阴性(-)n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
4、尿胆原(URO 或UBG):正常参考值:弱阳性n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溶血性黄疽、肝病等。
阴性,见于梗阻性黄疽。
5、尿胆红素(U-BIL):正常参考值:阴性(-)n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胆石症、胆道肿瘤、胆道蛔虫、胰头癌等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和肝癌、肝硬化、急慢性肝炎、肝细胞坏死等导致的肝细胞性黄疽。
16166、尿蛋白(PRO ) 正常 阴性 n 临床意义: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或定量试验超过150mg/24h 尿时称蛋白尿。
n 病理性蛋白尿见于:1、肾小球性蛋白尿2、肾小管性蛋白尿、3混合性蛋白尿、4溢出性蛋白尿、5假性蛋白尿7、尿糖(GLU )正常参考值 :阴性n 临床意义:1、血糖增高性糖尿、 2、血糖正常性糖尿 3、暂时性糖尿 4、假性糖尿n 8、尿比重(SG):参考值1,015-1,025n 临床意义:1尿比重增高 血容量不足导致 的肾前性少尿,糖尿病,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 2尿比重降低 大量饮水,慢性肾小球肾炎,肾衰17179、尿酸碱度(PH )参考值约6.5(波动在4.5-8.0)n PH 降低:见于酸中毒,高热。
痛风、糖尿病、及口服氯化铵维生素C 等n PH 升高:见于碱中毒、尿潴留、膀胱炎、利尿剂、肾小管性酸中毒10、隐血BLO :参考值 阴性n 临床意义;泌尿系结石、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泌尿系肿瘤、结核、肾盂肾炎、膀胱炎、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11、维C :正常阴性n 临床意义:借此判断其他结果的准确与否。
VC 是具有还原性的,但凡以氧化还原反应为检测原理的项目,都能受到VC 的影响。
如果VC 阳性,那么相关项目的结果可信性就应受到置疑。
可嘱其消除后再留取标本检测。
1818n 正常成人24小时排尿O.8~2.0升。
但饮水量、运动、出汗、气温皆可影响尿量n >2500毫升为多尿,<400毫升为少尿,<100毫升或12小时内完全内完全无尿为尿闭,如夜尿量>500毫升,尿比重<1.018为夜尿量增多尿色(Col)n 正常尿液为淡黄色至黄褐色.常受饮食、运动、出汗等影响。
尿量1919尿检注意点:n 1、容器必须清洁:一般采用医院提供的容器。
n 2、防止采集标本时被污染:女性应避开月经期,防止阴道分泌物混入,如果采集时有异物掉入,要重新取样。
n 3、取中段尿:n 4、采尿时间:尿常规检查可于任意时间,最好是新鲜尿液。
做尿细菌培养、尿糖、尿蛋白、尿胆酸或妊娠检查均以晨尿为最佳。
n 5、近日服用药物情况:如服用维生素C 可能会影响检查结果2020n 直观了解胃肠道病理现象n 间接地判断消化道、胰腺、肝胆的功能状况。
n 分为肉眼一般性状观察、镜下检查和化学检查。
大便常规2121n 柱状硬便见于习惯性便秘;羊粪粒状见于痉挛性便秘;n 扁形带状便可能由于肛门狭窄或肛门直肠附近有肿瘤挤压所致;n 糊状便见于过量饮食后及其他消化不良症;n 液状便见于食 物中毒性腹泻及其他急性肠炎;n 淘米水样便见于霍乱;血便见于细菌性痢疾 ;n 粘冻便见于慢性结肠炎或慢性菌痢;血样便见于下消化道出血。
n 粘液见于急性肠炎、慢性结肠炎等。
正常:成形、柱状、软2222n 正常粪便中偶见白细胞,无红细胞。
肠炎时白细胞小于15个/高倍视野;n 急性菌痢时大于15个/高倍视野,甚至满视野。
n 肠道下段炎症(如结肠炎、菌痢)及出血(息肉、肿瘤、痔等)可见红细胞。
n 过敏性肠炎及肠道寄生虫时可见嗜酸性白细胞,镜下检查2323n 食物残渣:正常可见少量淀粉颗粒、肌肉纤维和脂肪小滴,若其增多提示消化吸收不良,多见于慢性胰腺炎、胰腺功能不全(如胰头癌等)。
n 肠道酵母菌。
正常可见人体酵母菌及普通酵母菌,当发生菌群失调时可见白色念珠菌。
n 寄生虫类。
人体感染不同寄生虫,粪便中即可出现相应虫卵,常见有各种虫卵2424化学检查n 隐血试验:消化道少量出血,RBC 被分解破坏以至显微镜下不能被发现,故称为隐血(OB ),现多用特异较高的反向被动血凝法检测。
正常人便OB 阴性,当消化道疾病引起出血时,便OB 呈阳性,甚至强阳性。
n 应排除食物或药物因素所致假阳性,必要时可禁食动物内脏、血、瘦肉及绿叶菜3天后复查。
n 多次便OB 检查阳性,应警惕胃肠道肿瘤之可能。
2525n 三大常规n 生化n 肝炎类n 肿瘤类2626生化室能做的全套项目n 用生物或化学的方法来对人进行身体检查。
n 血糖 血脂 尿酸 尿微量蛋白 离子 淀粉酶 心肌酶 等n 肝功能:检查肝胆消化系统的n 肾功能:检查肾脏和泌尿系统的指标的。
n 心肌酶:检查心脏系统。
n 电解质:看血液中的钾钠氯钙2727n 总胆红素: 5.1-17.1umol/L增高: 急、慢性肝炎,梗阻性黄疸,血色素沉着症,肝癌,胆结石,胆管炎,肝硬化,溶血性疾病n 间接胆红素: 1.7-13.7umol/L增高: 溶血性疾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乏症n 直接胆红素:0-3.4ummol/L增高: 肝炎,肝硬化,药物性肝损害,肝癌,肝内结石,胆道阻塞。
2828总胆红素: 5.1-17.1umol/L增高: 急、慢性肝炎,梗阻性黄疸,血色素沉着症,肝癌,胆结石,胆管炎,肝硬化,溶血性疾病。
间接胆红素: 1.7-13.7umol/L增高: 溶血性疾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乏症。
直接胆红素:0-3.4ummol/Ln 增高: 肝炎,肝硬化,药物性肝损害,肝癌,肝内结石,胆道阻塞。
2929尿素氮: 1.79-7.14mmol/Ln 增高: 高蛋白饮食,少尿,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痛风,多发性骨髓瘤,利尿剂,消化道出血。
n 降低: 妊娠,低蛋白饮食。
肝功能不全。
肌酐: 男性: 44.2-133 ummol/L; 女性: 70.7-106.1 ummol/L n 增高: 肾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肢端肥大症,巨人症。
n 降低: 肌营养不良症,尿崩症。
3030肌酸: 男性:(12.96-38.1 ummol/L; 女性: 26.7-70.9 ummol/Ln 增高: 肌营养不良症,多发性肌炎,甲亢,发热,妊娠,饥饿,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n 降低: 甲状腺机能减退,使用苯丙酸诺龙等药物。
尿酸: 男性: (150-420) umol/L; 女性: (90-357) umol/Ln 增高: 痛风,肾功能不全,子痫及妊娠期恶心呕吐,重症肝炎,多发性骨髓瘤,慢性血液病。
3131谷丙转氨酶SGPT :正常15-40u/mln 增高: 肝炎,脂肪肝,肝脏肿瘤,肝硬化,溶血性疾病,心肌梗塞,肌肉病变谷草转氨酶(SGOT):正常8-28mmol/Ln 增高: 心肌梗塞急性期,肝炎,心肌炎,胸膜炎,肾炎,肺炎,肌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