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规划_第三章__区域发展战略
- 格式:ppt
- 大小:2.35 MB
- 文档页数:40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全总结第一章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利用
1. 自然环境的保护
- 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
- 各国政府出台相关政策
- 环保组织和志愿者的力量
2. 自然环境的利用
- 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第二章人口与城市
1. 人口问题
- 人口的数量、质量、分布和流动- 人口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 人口政策与措施
2. 城市问题
- 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规划
- 城市交通问题
- 城市环境问题
第三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1. 区域分析
- 区域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
- 区域的类型与特征
2. 区域发展战略
- 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
- 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
- 区域协调发展的实现过程
第四章全球环境问题与保护
1. 全球气候变化
- 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2. 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
-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和挑战-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和对策
第五章综合实践活动
1. 如何进行地理综合实践活动
- 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和步骤- 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安排
2.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和效果
- 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和组织形式- 实践活动的效果和对于学生的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规划与发展战略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国家发改委于2019年2月发布的国家战略,涵盖了东莞、佛山、广州、惠州、江门、珠海、汕头、深圳、中山、澳门和香港等11个城市,总面积超过5万平方千米,总人口约7000万人,是中国境内目前规模最大的城市群。
区域规划大湾区的区域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空间布局:主要分为城市轴线和城市群。
城市轴线是以深圳为中心向周边推进的纵向城市发展带,包括了深圳、惠州、东莞三个城市。
城市轴线充分发挥了深圳的引领作用,同时又和周边城市形成了紧密的联系。
城市群则是以珠江口东岸城市为核心,通过陆海联通的方式向外扩展,包括了珠海、佛山、广州、韶关、湛江、中山、江门、肇庆等城市,依托广泛的人文、文化、旅游等资源,形成了一个内部有机联系、外向开放的现代化城市群。
二、发展方向:深入推进“四潮流”战略。
“四潮流”战略是广东省和深圳市提出的一项发展战略,包括了先进制造、自主创新、派遣人才和法治建设四个方面。
这四个方面的深入实施将促进大湾区经济的发展,提升大湾区的竞争力。
三、支持政策:以扩大开放为主要举措。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需要充分利用国际化、高科技化、创新化等优势,因此,扩大开放是必不可少的举措。
为了促进大湾区的发展,政府提供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包括减税降费、简政放权、扩大服务贸易、支持教育创新等。
发展战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打造国际创新中心和高端制造业基地。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高端制造业和创新业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创新中心和高端制造业基地已成为了一项战略重点。
未来,大湾区将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智能机器人等相关产业,提升整个区域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二、深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大湾区的发展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友好的生态环境。
因此,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重要的发展方向。
大湾区将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世界级的机场、港口等设施,同时,与此同时,积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安全、和谐的城市环境。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复习重点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复习重点第⼀章绪论名词解释:1.区域是⼀个空间的概念,是地球表⾯占有⼀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2.区域规划是指在⼀定地域范围内对未来⼀定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以及⼟地利⽤的总体部署。
3.区域发展是指在⼀定时空范围内所进⾏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的⼀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4.区域科学是⽤各种近代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法,由区域或空间的诸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的分析⼊⼿,对不同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研究的⼀门应⽤学科。
5.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然及⼈⽂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6. 区域空间管制是以社会、经济、⾃然、资源等密切联系的区域为基础单元,以区域经济⼀体化为⽬标,通过不同层级政府或发展主体之间、同级政府之间或利益团体之间的沟通、对话、协商,在达成共识、⾃我约束、建⽴互信的基础之上,逐步实现区域规划统⼀实施、⽣产要素有机结合,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各类资源占有者之间的公平。
7.⾃然资源:存在于⾃然界,能被⼈类利⽤并能产⽣经济或者社会价值的⾃然条件(或者⾃然、环境要素)。
8.⽣态环境补偿是指⽣态环境和⾃然资源利⽤的受益者⽀付代价,向⽣态环境和⾃然资源的保护者提供补偿的⼀类社会经济活动。
它是⼀种使外部成本内部化的环境经济⼿段9.⽣态环境补偿机制就是促进补偿活动、调动⽣态环境保护积极性的各种规则、激励和协调的制度安排。
7.⾃然资源承载⼒:在⼀定的社会技术经济条件下,以维护⽣态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个国家或地区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该空间内⼈⼝的基本⽣存和发展的⽀撑能⼒。
8.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在使⽤过程中不可逆,并且在使⽤之后不能恢复原状的可耗竭资源叫做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
15.⽣态环境质量:⽣态环境质量是指在⼀个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态系统的总体和部分⽣态环境因⼦的组合体对⼈类的⽣存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适宜程度。
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在现代经济中,地域性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很多国家纷纷着手制定经济区域发展的战略规划,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地域的比较优势,达到更快更有效的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需要做到三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是考虑地理位置,同时也要考虑其地区内部的发展状况和特点。
其次是要考虑整个国家的战略方向,从中可以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投入,使区域经济可以更快速的发展。
最后,还要考虑未来的趋势和发展方向,制定符合未来的战略方案。
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需要突出重点。
首先需要明确发展重点的时间范围,其次是要选择关键领域并为其制定完整的发展策略,具体的实施方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调整。
这样的目标和计划是有可能会调整甚至变化的,但是有了具体的目标和计划,才能够随时调整方向,保持调整的高效性。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需要考虑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才对于区域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在战略规划中必须合理考虑人才引进和培养的问题。
引进人才可以通过鼓励外来投资、建立良好的交流渠道等方式,促进人才的流动;培养人才可以通过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企业内部培训机制等,提高本地区域的人才水平。
此外,在战略规划中还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发展。
区域企业的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发展。
因此,在制定战略规划时需要合理考虑企业的需求和利益。
可以通过减轻企业负担、提供优惠政策或者加强企业与政府沟通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更有效的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从而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最后,要注重发挥各自的优势。
在制定时,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往往会对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因此,需要在规划中合理考虑各力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实现对自身优势的最大化利用,减少劣势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之,同样涉及多个方面、层次和利益关系,准确科学地制定方案,并按照制定的方案实施是至关重要的。
区域发展战略范文区域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制定的长期规划,旨在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发展战略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升级和发展、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增加就业机会,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和经济的增长。
本文将从区域发展战略的意义、目标、内容和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区域发展战略的意义在于协调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和不平衡发展。
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等条件存在差异,只有通过有针对性的区域发展战略,才能协调各地区的发展,实现整体经济的均衡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区域发展战略的目标主要包括促进经济增长、改善居民生活水平、增加就业机会以及提高环境质量。
经济增长是区域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推动产业升级,可以提高地区的经济活力和竞争力。
同时,区域发展战略还要注重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包括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医疗服务,以及提高环境质量,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区域发展战略的内容主要包括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产业发展是区域发展的关键内容,通过发展具有竞争力和附加值较高的产业,可以提高地区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同时,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包括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
此外,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开发也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培训机会,可以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为地区的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最后,环境保护是区域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可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方法主要包括政策支持、资源整合和项目推进等方面。
政策支持是区域发展战略的基础,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提供对地区发展的支持和鼓励。
同时,资源整合也是区域发展的关键,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和优势,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共享。
最后,项目推进是落实区域发展战略的具体举措,通过制定具体的项目计划和时间表,推动项目的实施和完成,实现区域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