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过时了么 珊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2
学雷锋过时了吗?
A、我认为不过时。
一、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良传统。
二、今天,依然有许多“活雷锋”。
见义勇为、扶贫济困等雷锋精神的优良传统,在社会中继续得到发扬。
结人梯救助落水儿童的大学生、机智阻拦飞车抢匪的“抡车男”,以及每年评选的“感动中国人物”等,这些人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在生活中也普普通通,但在他人有难之时,他们敢于站出来,以自己的行动,实实在在诠释着雷锋精神。
三、时代竞争需要雷锋精神。
21世纪是一个竞争的时代,无论是商业竞争,还是学生间的竞争,都是势不可挡的,然而大家想过没有,品质的竞争才是最重要的。
无论你的学习多好,但是如果你的思想不好,是算不上优秀的。
B 、学雷锋活动,让人们懂得了怎样做一个有抱负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在雷锋精神鼓舞下,不知道有多少人走上了成功的道路,他们热爱自己的工作,付出了全部,回报的也总是别人的快乐。
他们正如一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这些辛勤的园丁其实就是雷锋的传人。
我们相信,雷锋精神永远不过时,永远和我们在一起,雷锋精神像春风一样拂过了同学们的心灵,播下了乐于奉献、乐于助人的种子。
雷锋精神过不过时雷锋精神过不过时,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雷锋,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他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德被广大群众赞颂和传颂,被誉为“雷锋精神”。
那么,在当今社会,雷锋精神是否过时呢?让我们来一起思考。
雷锋精神体现了勤劳、无私、奉献的品质,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具体表现。
他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热爱集体,在他身上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在当今社会,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个人主义、竞争意识较为突出,雷锋精神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面对社会种种困难和挑战,我们更需要雷锋精神这种团结互助、奉献社会的力量。
然而,在当今社会,一些人认为雷锋精神已经过时。
他们认为,现今社会需要更多的个人发展,需要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而雷锋精神强调的是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这与当今社会的价值观有所偏离。
因此,有人认为雷锋精神在当今社会并不实用,不符合时代潮流。
然而,我们不能因为社会的改变而忽视雷锋精神的重要性。
雷锋精神所倡导的奉献、友爱、互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动力源泉。
在当今社会,我们仍然可以从雷锋身上汲取正能量,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传承雷锋精神,让社会更加美好。
综上所述,雷锋精神是永不过时的。
在当今社会,我们更需要这种无私奉献、互助友爱的品质,这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塑造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
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传承雷锋精神,共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雷锋精神在不断发展的时代中焕发新的光彩。
愿我们永远怀念雷锋,传承雷锋精神,让世界充满爱。
难道雷锋精神过时了吗2012-3-5,第49个学雷锋纪念日。
新时代,新气象,新风貌,有人会问“雷锋精神过时了吗?”我的回答是,不,整个社会还需要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结合的产物,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什么是雷锋精神呢?雷锋精神就是忠于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事业,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就是钉子精神,螺丝钉精神。
这是每个时代人发展的基本需要,也是职业的基本道德。
要分解雷锋,我们必须回到雷锋生活的那个时代。
雷锋生活的那个时代具有两个鲜明的社会特征,一是以阶级斗争为纲,二是处于计划经济时代。
在阶级斗争的环境里,人们都生活在一种无形的强制之下,基本上就是“驯顺工具”,“一切行动听指挥”的状态,而雷锋能够明辨是非,有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绝对忠于党和国家,为和平做贡献,弃自身于不顾,这种精神是我们现代人无法够及,更是难能可贵的。
那个时代,到处潜藏着敌特,到处是侵略者的身影,国民党的虎视眈眈,他们没有爱与同情,杀人不眨眼,不学习雷锋同志的大爱,怎能建立像现在一样的和平社会?雷锋,热爱生活,热爱革命,热爱战友,热爱党。
他简朴,乐观,坚强。
他的鞋袜衣物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他偷偷地帮助生病战友洗衣打扫,帮助列车员打扫卫生,帮助矿工运煤··但有些人对此也有疑议,他们在微博里说:“雷锋就是个富二代,他的一生比寻常人拍的照片都多。
他偷偷的做事,我们怎么会知道呢?现在是二十一世纪了,讲究市场经济,如果每个人都缝缝补补,那还要服装厂做什么?”我要说,你们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要知道,那是一个特务比蚂蚁还多的社会,那是一个高度重视对革命无限忠诚的革命同志的社会。
那个时代也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年代,雷锋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更要简朴,他不缝缝补补难道光着身子去革命吗?当然,这也是那些人对雷锋精神的扭曲理解,难道学雷锋就是学习他的缝缝补补吗?不是,是学习他缝缝补补背后的简朴,乐观,艰苦的精神。
雷锋精神永垂不朽安管11-02许庆祥雷锋同志是我们国家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共产主义战士。
他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却助人无数,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实现了自己最大的价值!然而,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雷锋却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雷锋精神更是不被人们提及。
社会中拜金、冷漠的现象屡见不鲜?难道雷锋精神真的过时了吗?不!雷锋精神不会过时,假如我们的社会摒弃了雷锋精神,那么,要不了多久,社会中的各种矛盾就会突显出来,人们会更加漠视身边的人,到那时也许就不会有助人为乐这种现象了吧!最终,整个社会体系将会土崩瓦解。
雷锋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解放前,他的亲人因遭迫害相继含恨死去。
本应在人生最快乐童年时期生活的雷锋,却成为了一个孤儿,在乡亲们的拉扯和自己的流浪下,艰难地活了下来。
1949年8月,中国共产党解放了湖南长沙望城,从此也解放了雷锋,他进入小学读书,学习积极向上,毕业后,无论是当公务员还是参加人民解放军,他都工作积极,埋头苦干,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
在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进一步提高了政治觉悟,牢固地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远大目标,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忠于社会主义,以“钉子”精神刻苦学习毛泽东著作和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以甘当“螺丝钉”的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那么,当今时代我们应该怎样以实际行动来践行雷锋精神呢?我认为要做好两点,一是做好自己,二是无私奉献,服务人民,服务社会。
要想服务好人民,必须先做好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素养,坚持向雷锋同志学习,认真学习“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种精神。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首要任务就是学习好文化知识,要有坚实的文化基础,德志体美全面发展。
做好这些之后,还要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活出价值,像雷锋一样,无私的奉献自己的一切,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也许我们无法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我们只要做好身边的小事,帮助他人。
高一学雷锋作文]“雷锋精神”过时了?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高一学雷锋作文]“雷锋精神”过时了?是的,就当下而言,“雷锋精神”有谁敢去发扬?如果你够富裕,如果你爹是局长。
敢怒不敢言啊。
社会上曾流传的,“天津老太事件”后时代阴影,还影响着社会风气,人们的意识层里,短时间还抹之不去。
一边还大肆的宣扬雷锋精神,真有点戏剧性。
雷锋是一个乐于助人、正直、乐观的人,他愿做螺丝钉的精神,是人人歌颂的时代先锋。
然辗转现今,“雷锋精神”就只是一个口号吗?很多人都知道“筷子原理”,一个人是渺小的,集体的力量可以力拔山兮。
当今,我国还不富裕,需要全民族共同的努力,才能实现,习主席说的“中国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波涛汹涌的大海,都是由细细的水滴而成。
任何不平凡的业绩,都是由平凡的小事凝聚而成。
党的“十八大”提出中国今后一段时期的奋斗目标,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
这不是一两个人的事,是全中国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
作为祖国未来的一代,我们更是责无旁贷,眼下就是刻苦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为国家的发展增砖添瓦。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
我们要接过革命的接力棒,扛好民族大旗,发扬新时期创新的“雷锋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雷锋同志已不在了,但他的精神永远的活在我们心中。
新时期赋予了雷锋精神新的时代涵义。
敢于摒弃社会不正之风,敢于同阻碍民族团结的行为做斗争,发扬中华名族的优良传统,建立和谐的社会,形成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的社会新风尚。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华人民在发展的道路上,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前行的路上,克服了重重困难。
未来之路注定不平坦,各种可见和不可预见的还会发生。
如何扬帆远航,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靠什么?靠创新的新时代“雷锋精神”。
此刻,你还会认为,“雷锋”只是时代人物吗?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学生征文2“雷锋精神”过时了吗?九年级6班石月德谈到雷锋,可能是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人物吧。
雷锋叔叔的精神可以说是每个小朋友成长时最常听到的一句话。
无可否认,雷锋助人为乐的事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就连我们敬爱的毛主席也提出——向雷锋同志学习。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却提出这样一个疑问——雷锋精神过时了吗?的确,现在的社会太黑暗了,常言道:有人必有好报。
可是,现在却出现了太多好人没好报的现象,例如:一个老人摔倒了,你过去扶她一把,她不但没感谢你,还会说是你把她撞到的。
像这样的新闻,在我们看起来已经是屡见不鲜了。
所以,现在的人,看到这样的新闻多了,就连做好事也不敢。
真是“伤不起”啊!难道“雷锋精神”真的过时了吗?甚至不存在了吗?如果你问我,那我会坚定地告诉你:“不”。
虽说现实是残酷的,但人们的心总是美好的,近几天的新闻,报纸的头条,都是报告关于郑益龙勇救落水者的事。
这件事相信大家也知道,郑益龙为了救落水者而牺牲了自己的性命。
可能有人会说:“那个傻子,用自己的命去救人。
”但这些已经是不重要的了,重要的是,郑益龙他舍已为人的精神就是雷锋精神,我们要多多学习雷锋精神。
学习“雷锋精神”是什么呢?学习雷锋精神不一定要在三月里一定要做一件好事,不是要到街上做一场戏让大家都知道。
学习“雷锋精神”其实并不困难的。
只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生活中,都时刻保持一种乐于助人的心态,帮助别人一件小小的事,哪怕是借一支笔給别人,帮别人捡起掉落的书,这也算是“雷锋精神”。
只要我们平时多为别人着想,就算雷锋精神会过时,我们也会是新世纪的“活雷锋”。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九年级5班李诗贤每年的这个时候,春风开始吹起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有一个特殊的日子要来了。
有一个人的故事又将向人们讲起,那个人平凡又伟大。
人们又一次开始高举他的精神旗帜,向他学习。
那个特殊的日子是3月5日,那个人就是雷锋。
听爷爷奶奶说,也听爸爸妈妈说,雷锋叔叔的精神鼓舞了两三代人,至今也一样。
雷锋的精神是否过时了?( 正方篇:过时了)雷锋的精神,产生自特殊的年代,曾经人们学雷锋,更多地象是在搞一场运动、完成一项组织交给的任务,由自发变成了命令、由主动变成了被动,学雷锋行动,也离真正的雷锋精神越来越远,成了一种为教条主义的政治服务的形式。
在形式主义的支配下,学雷锋就是为了应付一下,就是喊几句政治口号。
久而久之,也就使人们对于学雷锋产生了厌恶、怀疑、和逆反心理,进而,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导致最后,连雷锋精神,都没有人相信了。
从以前狂热地学雷锋,到怀疑雷锋精神,是一种社会进步,因为他代表了独立思考的人文精神。
到了今天,又有许多人开始重新思考雷锋精神,则标志着我们社会心理的进一步成熟:我们既不能想从前那样的狂热和盲从,也不能就因此而一概否定。
剥离那些具有浓厚时代色彩的字眼儿,不难发现,雷锋精神其实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基本的生活准则和道德标准。
首先,我们抛开雷锋精神的形式主义外壳,就会发现,雷锋精神的实质,就是爱,爱别人、爱生活、爱工作、爱自己。
可见,雷锋和他所属的那个时代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雷锋精神在今天仍然有着鲜活的生命力。
但是在这个社会,这个年代有着雷锋精神的人却受到了责备。
例如:一次,一位青年遇见一位老人,他被车撞了。
于是,送他去医院,通知了家人。
老人的家人来了,可他们却指着好心的年青人说:“一定是你撞伤我的家人的,不然你怎么会这么好心?”。
这个好心的年轻人就是一个例子,想学雷锋却背上了黑锅。
于是,大家都不想再学雷锋,在背黑锅。
.我们既不能想从前那样的狂热和盲从,也不能就因此而一概否定。
剥离那些具有浓厚时代色彩的字眼儿,不难发现,雷锋精神其实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基本的生活准则和道德标准。
因此,雷锋精神并不过时,或者说,雷锋精神并不是雷锋独创的,雷锋精神的实质,就是爱,而互助互爱是人类最古老、最美好的情感和精神。
人类永远都需要爱、渴望爱,爱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所以,雷锋精神当然也永远不会过时。
雷锋精神已经过时一辩立论陈词我方观点是:雷锋精神已经过时。
首先,我很不赞同对方辩友总是在强调雷锋精神是在不断的丰富和完善,并且有所侧重走到今天。
如果是这样,那是不是我们社会缺少什么,雷锋精神就能代表什么呢?那雷锋精神岂不变成了一个万能的符号了吗?还是让我来告诉大家今天我们讨论的雷锋精神是什么吧?周恩来总理对雷锋精神概括总结为:“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这充分表明了雷锋精神所特有的时代标签,它已经不合时宜了,由此可见雷锋精神已经过时。
下面,我将从以下三点来来阐述我方观点。
第一,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雷锋精神是特殊时期的特有产物。
恩格斯说:“一个社会的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的经济状况所决定的。
在50年前公有制经济的时代,人们不用为吃饭考虑的前提下,强调毫不利己,专门为人的雷锋精神自然顺应了那个时代的发展,但到了今天,特殊时代产生的精神,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多元化的价值需求。
第二,雷锋精神具有时代局限性,与当今社会严重脱节。
今天是一个道德与法制的时代,雷锋精神的合理成分已经在社会公民的基本道德中体现出来,不需要特意加上一个标签。
当今时代,是一个市场经济的时代,强调自主意识,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一味地“无私奉献”和“克己奉公”的崇高精神,恰恰是与市场经济相悖的。
第三,谈雷锋精神永远不过时太绝对。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对方辩友为何敢直言雷锋精神永远不过时呢?再者,对方辩友强调雷锋精神是赋予了新内容的,那么它还和过去的一样吗?现实告诉我们,雷锋精神自1963年被倡导以来,它的认知度和践行性越来越低,今天,我方并不是以一种悲观的态度来阐述这个辩题,而是站在理性的角度,通过时代与现实对比,让大家认清雷锋精神已不不适应社会发展。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雷锋精神已经过时。
谢谢!攻辩环节二辩问题:(1)爱因斯坦说:“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没有永远的存在。
雷锋精神过不过时我们今天的所谓学雷锋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雷锋,每年三月五日的学雷锋活动更多带有一些纪念色彩,雷锋精神没有过时?来看为大家的雷锋精神过不过时:雷锋精神过不过时【1】三月,是学雷锋的日子,也是人们想起雷锋,评价雷锋的日子。
雷锋的一生,如同流星般短暂,但他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却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雷锋真诚地爱人、关心人,做了许许多多帮助人的事,对我们民族作了最生动的诠释。
雷锋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一个重要文化符号,成为共产党人创造的一笔非常珍贵的精神财富。
弘扬雷锋精神,不仅有着永远都不过时的时代意义,而且对于现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是十分必要。
刚刚过去的3月5日,是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纪念日。
现将笔者1998年参加弘扬雷锋精神座谈会的发言稿贴在这里,以纪念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有人说,当今时代已不再需要雷锋了。
现在的中国发展市场经济,在这个社会,竞争无处不在。
谁要是不为自己着想,那他根本就不能在这个社会立足。
在很多人看来,挣钱是第一目的,我有钱了,管你下岗、失业,管你饿死、冻死!因此,学雷锋的人日渐其少。
我们的时代真的不需要雷锋精神了吗?恰恰相反,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更需要雷锋精神。
在当今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不仅没有减弱雷锋精神的光芒,反而为雷锋精神的弘扬创造了一个新的广阔的舞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也是诚信经济,它的运行机制和运作理义同雷锋精神并不相悖。
因此,我们不仅需要雷锋精神,还应大力提倡雷锋精神。
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是一个必须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需要艰苦奋斗携手合作的团队精神;商品生产经营者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期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遵循诚实守信、平等互利等原则。
一个民族,若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学雷锋活动纪念日提出对这种“纪念”的意义的一连串追问,是因为我们正身处一个社会环境和价值观念都急剧变化的时代,如果不能厘清雷锋精神的本质与价值,很可能终将远离“纪念”的初衷,遗忘其精神力量所在,把一种推动的努力渐渐演变成形式主义的“作秀”。
而这种“作秀”及其导致的怀疑和厌倦。
与其说是雷锋精神本身难有感召力,毋宁说是体现了市民公众对于雷锋精神本身更理性地看待与领悟。
一、《青年雷锋》“零票房”事件
你们有去看过这部电影吗?为什么人们都不愿意走进电影院来看这个片子?
可以说宣传力度、明星投入、档期问题、电影受众的个人喜好
电影选题上是红色主题电影,观众掏钱买票的目的就是娱乐放松,而《青》的在电影主题上就引起观众的抵触情绪。
档期上与同期大片西游好莱坞大片《虎胆龙威5》、《生化危机5:惩罚》、《魔境仙踪撞期
网络上的豆瓣电影中,青春雷锋这部影片有1600个人点评,评分也只有2.4分,但其中大部分人都是没有看过,凭着主观印象评价,缺乏理性
2、为什么1996年12月上映、刘佩琦主演的《离开雷锋的日子》最为轰动,当年该片曾在全国收获3000万票房,那为什么在不同的时代就有那么大的距离呢?
时代背景、电影产业的发展、现在受众口味的不同、政府宣传工作的不同、雷锋精神不能完全跟上时代的步伐(引出下面)
时代背景:90年代中国电影以主旋律电影为主,多以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为主。
选择少,1996年只有4部国产电影。
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为什么受到抵触了?
过分的形式主义。
论据1:湖南长沙市委成立学雷锋活动指导处,学雷锋与评选评优、招考招聘、住房保障挂钩。
学雷锋活动将由“软指标”变为政府的“硬任务”,作为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这是“重赏之下必有雷锋”吗?
论据2:北京红会向大中小学生发放3万册日记本,开展续写雷锋日记活动。
并在指定7月1日前,将以学校为单位统一回收日记本,对优秀的学雷锋活动和优秀的日记进行表彰。
续写雷锋日记不是问题,回收日记才是问题。
法制网评论----“续写雷锋日记”不仅很难激发青少年对真善美的热爱,反倒可能给其带来负面影响:做得好不如说得好,默默奉献不如“大鸣大放”,踏实肯干不如投机取巧……那些最终获得表彰的“优秀的日记”,或许只是“表面文章”;那些真正的好学生,可能不擅长甚至不屑于玩这些花活儿。
雷锋这个人物是被塑造。
—谎言编织的道德楷模
美国记者@克里斯托夫-金:多少年了,中国还走不出谎言的误区,任何独
立思考的人,看完“雷锋图片展”都会询问:1)在大饥荒年代,为何留下200多张清晰照片?2)每次做好事都有摄影师拍照,是不是特权?3)做好事从不留名,为何光辉事迹如此众多和细腻?4)雷锋捐款数量不菲,有手表皮鞋,按理比今天富翁还富,财富怎么积累的?q
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拍照是很奢侈的事,许多人一辈子只拍过一、两张照——毕业照或是结婚照。
60-62年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时候,老百姓饿得生浮肿病,中南海都要吃窝窝头,全国一共饿死了3700万人。
居然在这样的时刻,雷锋一年多时间能拍下200多照片,不但有工作照和学习照,甚至还有生活照。
现在人们对雷锋的含义异化
雷锋=傻子=被人坑
雷锋精神是否过时?
“雷锋精神”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将“雷锋精神”概括为四句话:“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
这就是说,在雷锋这样一个20多岁的普通战士的身上,具备了“阶级立场”、“革命精神”、“共产主义风格”、“无产阶级斗志”。
被贴上这种政治标签的雷锋,无疑是一个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完美的“政治超人”,或者说,这样的雷锋已经不是世俗的人,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
“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
雷锋被塑造成一个没有私欲的形象。
但是私欲不仅是人性的本能,人的自然属性,而且是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原动力,否则,人类至今还处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极其落后的原始社会。
私欲并不可怕,“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但却被我们长期的片面宣传扭曲了。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什么是雷锋精神?
好笑段子:三次捡粪:雷锋趁着新年假期,别人休息,他去捡粪。
前前后后一共4天,共1200斤。
假雷锋早8点开始捡粪一直捡到下午5点天黑,一共9小时不吃不喝不休息。
网上有人进行计算得出雷锋每走11步就有一砣粪,找到下一砣粪所需的时间是2.8秒
三、如何继承发扬?高调行善还是默默无闻?是否见义勇为?
精神的继承并不意味着行动的简单模仿。
低调行善:中新网1月9日电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台湾新北市一位企业家连续3年共捐出5000万元(新台币,下同)帮助弱势家庭,且低调行善,一直不愿透露姓名。
高调行善—陈光标
高调行善:不在乎形式而在于结果。
不管他是不在作秀,他也真真实实地把白花花的银子捐出去。
第二,街上派钱,可以避免慈善机构的贪污。
频频被媒体报道的捐款缩水现状,1600的助学金到受助人手里只有4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