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网与输水管布置
- 格式:pdf
- 大小:217.90 KB
- 文档页数:16
市政给排水输水方式及管网分区浅析摘要: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城市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
尤其是市政排水和输水系统,不仅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也会影响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充分的分析,才能全面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关键词:市政工程;给排水;输水方式;管网分区城市供水系统中给水管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输水管道和管网的投资最大。
输水管网能够向千家万户输送水资源,所以应当覆盖整个城市,要想全面提升市政工程的节水能力,需要将这部分损耗降到最低,才能全面提升市政工程质量。
1输水方式的基本情况分析1.1常见的输水方式目前市政给排水工程常见的输水方式,按照动力来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第一,是重力流输水方式。
这种输水方式借助了流体自身重力来引导输水,因此重力就是管网的运转关键。
第二,是压力流输水方式。
由于重力流式不同,所以压力流输水是根据设计选择来给管网内流体提供动力的。
第三,是综合输水方式。
重力流式和压力流式输水的优缺点都存在局限性,因此要综合这两种动力来源,才能形成综合性的输水方式。
在实际操作中应当根据工程的实际需求适当的进行组合,这样才能选择最佳的方案,从而确保输水方式选择更加经济和合理。
1.2过河输水方式在给排水工程中过河输水也是比较常见的输水方式,不仅会影响排水效率,也会影响工程成本。
为了能够达到预期输水目标,需要有效地控制输水过程,因此综合地分析河流状态和附近环境,才能选择最佳的管线布设方案,确保输水系统能够正常运转。
在实际操作中过河输水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架空过河方式。
这种方式大多数需要借助桥梁工程实现,即在桥梁的主体结构上顺着桥梁方向布设管道,运用这样的方式完成管道架空。
二是河底埋设过河方式。
埋设过河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倒虹吸过河,需要在河底先设置两道管线和检查井,然后使用支墩方式进行管道过河。
1.3长距离输水方式我国当前的水资源储量比较有限而且分布不均,环境污染问题也比较严重,这就导致了我国的饮用水资源比较有限。
供水系统工作原理供水系统是指将自然水源或其他水资源转化为供水管网,以满足人们生活、生产、农业等各种用水需求的系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供水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相关要点。
一、引言供水系统是现代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效可靠的工作原理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至关重要。
以下是供水系统的工作原理要点。
二、水源准备1. 自然水源供水系统可以利用自然水源,如湖泊、河流、水库或地下水等,作为供水的起点。
这些水源通常需要经过预处理,如过滤、沉淀、消毒等,以确保水质符合卫生标准。
2. 水资源开发在一些干旱或缺水的地区,供水系统可能需要进行水资源开发,例如建设水库、利用海水淡化等技术手段,以增加水源供给。
三、水源输送1. 主输水管网供水系统的主要输送管网通常由大口径水管构成,以确保水流的稳定和大量供应。
这些管道通常埋设在地下,以减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管理水资源和供水,供水系统通常将城市或社区划分为多个供水区。
每个供水区都有相应的输水管网,以保证供水的平衡和合理分配。
四、水源处理1. 水质处理供水系统会通过一系列的处理步骤,如净化、软化、除氯等,来提高水质并消除潜在的健康风险。
2. 水压调节为了维持供水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供水系统通常会使用水泵和水箱等设备来调节供水压力,保证水源能够适时送达用户。
五、输水管网1. 配水管道供水系统的输水管道网络将供水源与用户相连,这些管道的布置通常遵循地理条件、用水需求和经济考虑。
管道的材质通常是耐腐蚀、耐压力和具有较长使用寿命的材料。
2. 水表安装在供水系统中,每户都会安装水表,用以测量并计费用水量。
水表可以精确记录每户用水情况,以实现公平计费和合理用水。
供水系统的最终目标是将清洁、安全的水送达用户的家庭、企业和公共设施中。
用户在用水时只需打开水龙头或使用相关设备,即可获得所需的水资源。
七、维护与管理供水系统的维护和管理非常重要,包括定期检修、管道保养、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等。
一、工程概况工程名称:XX市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工程地点:XX市市区建设单位:XX市城市供水总公司施工单位: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设计单位:XX工程设计研究院监理单位:XX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工程范围:本工程主要包括输水管道铺设、阀门井、检查井、水表井等构筑物的建设。
二、施工准备1. 技术准备:熟悉图纸,了解工程特点,掌握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要求。
2. 材料准备:根据设计要求,准备各类管道、阀门、井室等材料,确保材料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3. 人员准备:组织施工队伍,明确各工种人员职责,加强培训,提高施工技能。
4. 施工设备准备:准备挖掘机、装载机、运输车、焊接设备、测量仪器等施工设备。
三、施工工艺1. 输水管道铺设:(1)根据设计图纸,确定管道走向,进行实地测量,确定管位。
(2)挖掘管道沟槽,沟槽深度应满足管道埋设要求,沟底平整。
(3)安装管道,管道接口处采用焊接或法兰连接,确保接口严密。
(4)回填沟槽,分层夯实,确保管道稳定。
2. 构筑物施工:(1)根据设计图纸,确定构筑物位置,进行测量放样。
(2)挖掘井室,确保井室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3)安装井室,确保井室位置准确。
(4)回填井室,分层夯实,确保井室稳定。
3. 阀门井、检查井、水表井等构筑物施工:(1)根据设计图纸,确定构筑物位置,进行测量放样。
(2)挖掘井室,确保井室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3)安装井室,确保井室位置准确。
(4)回填井室,分层夯实,确保井室稳定。
四、施工进度计划1. 工程开工日期:2023年4月1日2. 工程竣工日期:2023年10月30日3. 施工进度安排:(1)4月1日至4月30日:完成施工准备和材料设备进场。
(2)5月1日至6月30日:完成输水管道铺设和阀门井、检查井、水表井等构筑物施工。
(3)7月1日至8月31日:完成管道回填和构筑物回填。
(4)9月1日至9月30日:完成施工验收和资料整理。
五、质量保证措施1. 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工程质量。
1.管材和阀门1)埋地管道。
当系统工作压力不大于1.20MPa时,宜采用球墨铸铁管或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给水管道;当系统工作压力大于1.20MPa小于1.60MPa 时,宜采用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加厚钢管和无缝钢管;当系统工作压力大于1.60MPa时,宜采用无缝钢管。
2)架空管道。
当系统工作压力小于等于1.20MPa时可采用热浸锌镀锌钢管;当系统工作压力大于1.20MPa时,应采用热浸镀锌加厚钢管或热浸镀锌无缝钢管;当系统工作压力大于1.60MPa时,应采用热浸镀锌无缝钢管。
3)阀门。
①埋地管道的阀门宜采用带启闭刻度的暗杆闸阀,当设置在阀门井内时可采用耐腐蚀的明杆闸阀。
②室内架空管道的阀门宜采用蝶阀、明杆闸阀或带启闭刻度的暗杆闸阀等。
③室外架空管道宜采用带启闭刻度的暗杆闸阀或耐腐蚀的明杆闸阀。
④埋地管道的阀门应采用球墨铸铁阀门,室内架空管道的阀门应采用球墨铸铁或不锈钢阀门,室外架空管道的阀门应采用球墨铸铁阀门或不锈钢阀门。
⑤消防给水系统管道的最高点处宜设置自动排气阀。
⑥消防水泵出水管上的止回阀宜采用水锤消除止回阀,当消防水泵供水高度超过24m时,应采用水锤消除器。
当消防水泵出水管上设有囊式气压水罐时,可不设水锤消除设施。
2.室外消防给水管网设置要求1)室外消防给水采用两路消防供水时应采用环状管网,但当采用一路消防供水时可采用枝状管网。
2)向环状管网输水的进水管不应少于两条,当其中一条发生故障时,其余的进水管应能满足消防用水总量的供给要求。
3)管道的直径应根据流量、流速和压力要求经计算确定,但不应小于DNIOOo4)消防给水管道应采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每段内室外消火栓的数量不宜超过5个。
3.室内消防给水管网设置要求1)室内消火栓系统管网应布置成环状,当室外消火栓设计流量不大于20L∕s,且室内消火栓不超过10个时,除特殊要求外,可布置成枝状。
2)当由室外生产生活消防合用系统直接供水时,合用系统除应满足室外消防给水设计流量以及生产和生活最大小时设计流量的要求外,还应满足室内消防给水系统的设计流量和压力要求。
给水管网工程总体布置方案一、工程概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城市供水工程逐渐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
因此,水管网工程总体布置方案的设计和规划对于城市的健康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从水管网工程总体布置的角度,就如何科学、合理的设计和规划水管网工程进行探讨,并提出一套完整的总体布置方案。
其中包括水源选择、管网布置、管线材料选取、管网修复养护等方面的内容,力求为城市供水工程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二、水源选择水源是城市供水工程的首要问题,水源的选择对于城市供水工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水源的选择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比如水源的水质、水量和可持续利用性等。
首先,对于水源水质的选择,一方面需要考虑水源水质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另一方面还需要考虑水源附近是否存在污染源,以免水源受到污染而影响城市供水工程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其次,水源水量是选择水源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选择水量充沛、泉水源比较充足的地方作为水源,是城市供水工程的必然选择。
最后,还需要考虑水源的可持续利用性,尽量选择那些资源富集地和水质优良的水源,并通过对水源的周边环境进行保护,确保供水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水源选择的关键是要充分考虑水源水质、水量以及可持续利用性,最终选择出能够满足城市供水需求的最佳水源。
三、管网布置水管网的布置是城市供水工程的重中之重。
合理的管网布置可以使得水资源得以合理利用,并且能够有效的保障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
首先,需要考虑到城市的发展规划,根据城市的发展规划,确定供水管网的布置方案。
其次,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的地形和地貌情况,在布置管网时需要考虑到管网的敷设路径,以尽可能减少对地形的破坏。
最后,还需要考虑到管网的输水距离和输水能力,合理的布置管网可以使得输水距离最短,输水能力最大。
考虑到以上因素,一般来说,供水管网的布置一般按照重力供水和泵站供水二种方式来进行布置。
给水管网的布置原则给水管网的布置要求供水安全可靠,投资节约,一般应遵循如下原则:(1)按照城市规划布局平面布置管网,应考虑给水系统分期建设的可能,并需有充分发展的余地。
若近期用水管径远小于规划期末的管径,则具体实现时,可将一条大的给水管道分成两条不同管径的管道,近期现在道路一侧铺一条管道;另一侧的管道留待需要时铺设。
(2)干管布置的主要方向应按供水主要延向流伸,而供水流向取决于最大用户或水塔调节构筑物的位置,即管网中干管输水到他们的距离要求最近。
(3)管网不知必须保证供水安全可靠,宜布置成环状,即按主要流向布置几条平行干管,其间用连通管连接。
干管位置尽可能布置在两侧用水量较大的道路上,以减少配水管数量。
平行的干管间距为500m~800m,连通管间距为800m~1000m。
(4)干管一般按道路规划布置,尽量避免在高级路面或重要道路下敷设。
管线在道路下的平面布置,和高程应符合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设计要求。
(5)管线应遍布在整个给水区内,保证用户有足够的水量和水压。
(6)力求以最短的距离敷设管线,以降低管网造价和供水能量费用。
(7)干管应尽可能的布置在高地,这样可保证用户附近配水管中有足够的压力和减低于管内的压力,一增加管道的安全。
若城市地形高差较大时,可考虑分压给水或局部加压,不仅能节约能量,还可以避免地形较底处的管网承受较高的压力。
(8)输水管和管网延伸较长时,为保持管网末端所需水压,二级泵房的扬程将很高,使泵房附近的干管压力过高,既不经济也不安全,可考虑在管网中间增设加压泵房,直接以管网抽水进行中途加压,这样使二级泵房的扬程只需满足加压泵房附近管网的服务水压。
当二级泵房附近的管网用水量占很大比例时,所节约的抽水能量极为明显。
加压泵房可设一处或多处。
(9)给水管网按最高日最高时流量设计(表4-1),如果昼夜用水量相差较大,高峰用水时间较短,可考虑在适当的位置设调节水池和泵房,利用夜间用水量减少进行蓄水,日间供水,增加高峰用水时的供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