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镁用FeSi75高温空气气氛中氧化行为热力学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61 MB
- 文档页数:4
热还原制备金属镁的反应热力学与工艺过程评价报告金属镁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和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金属材料,在早期的工艺过程中,黄铜和铝合金是主要的镁合金的成分。
然而,现今的工艺已经发展到了新的高度,通过热还原反应制备金属镁已成为了一种较为成熟的工艺过程。
本文将对这一工艺进行反应热力学与工艺过程的评价报告。
一、反应热力学评价热还原法制备金属镁的反应方程式为:MgO(s) + C(s)→ Mg(g) + CO(g)该反应的ΔH为300kJ/mol。
从反应热力学方面来看,这个反应是放热反应,而且它的放热量相对较大。
这意味着反应体系需要充足的热能供给,以保证反应的进行。
反应的热力学评价还需考虑产物CO的性质。
CO是一种有毒有害的气体,在管道输送、储存和排放过程中,在环保和人身健康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危险。
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应该设备充足的储气罐、检测设备和可控制的操作流程,以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二、工艺过程评价1. 选用适当的原料热还原反应需要的主要原料是MgO和炭,优质的原料能够提高反应的产出率。
优秀的原料应该含有应有的纯度标准,因为杂物会影响反应过程的进行,此外,原料越细越贵的生产成本也越高,所以需合理选择粒度和确保制备成本不超过生产标准。
2. 选用适宜的反应环境热还原反应需要较高的温度进行,制备过程中产物Mg在态上需要尽可能的减小与其他化合物的相互反应,所以应选择在惰性气体氛围下进行,减少与其他化合物的氧气接触。
3. 选择炉型反应建议采用电弧炉进行,该炉型既能提供足够的热能,而又能使反应体系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进行。
炉型选用优秀的款式,将可以保证反应炉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4. 对反应过程进行严密控制热还原反应虽然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工艺过程,但反应过程依然需要严格的控制。
对开工前、反应中和收工后的各环节都需进行严密控制,以确保反应正常进行和反应产物的质量,随时可能的故障需要紧急处置。
总之,热还原法制备金属镁的反应热力学可行性较高,但工艺过程中也需要严格的控制。
超高温融化金属镁粉
超高温条件下,金属镁粉能否融化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镁粉是一种常见的
金属粉末,具有较低的熔点和良好的燃烧性能,因此在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在高温条件下,镁粉的熔化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压力和环境气氛等。
首先,温度是影响镁粉熔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镁的熔点约为650摄氏度,这意
味着在超过该温度的条件下,镁粉可以开始熔化。
然而,镁粉的燃烧温度通常要高于熔点,因为燃烧过程中需要提供额外的能量。
当镁粉处于超高温环境中时,其表面温度可以迅速升高,并最终达到燃烧温度,从而燃烧成镁氧化物。
因此,超高温条件下,镁粉可以燃烧而不是直接融化。
其次,压力也对镁粉的熔化行为产生影响。
根据材料学原理,压力可以提高物
质的熔点。
因此,在高压环境中,镁粉的熔点可能会升高,使其更难融化。
但是,超高温条件下,镁粉通常会燃烧而不是熔化,因此压力对镁粉熔化的影响可能较小。
最后,环境气氛也会对镁粉的熔化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氧气的存在下,镁
粉容易发生燃烧反应,产生镁氧化物。
但是,在惰性气体环境下,镁粉的燃烧速度会减慢,甚至可能完全无法燃烧。
因此,在超高温条件下,如果能够控制环境气氛,可能会影响镁粉的熔化行为。
综上所述,超高温条件下,金属镁粉通常不会直接融化,而是会燃烧成镁氧化物。
温度、压力和环境气氛都会对镁粉的熔化行为产生影响。
研究镁粉的燃烧和熔化行为对于理解其应用和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应用镁粉的领域,如航空航天、汽车和电子行业,需要在超高温环境下谨慎处理镁粉,以确保安全性和可靠性。
高温氧化热力学行为理论分析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对于高温氧化行为的研究日益重要。
由于高温条件下材料暴露在氧气或其他氧化性气体的环境中,高温氧化会导致材料的性能损失,甚至失效。
因此,理解和预测高温氧化过程对于开发具有良好高温稳定性的新材料以及延长材料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高温氧化过程可以通过热力学分析来进行理论研究。
热力学是描述物质热平衡状态和热效应的科学,它基于能量的观念,通过热力学函数来描述物质的性质与行为。
在高温氧化过程中,热力学分析可以揭示材料在高温下氧化的稳定性、反应动力学和反应产物的形成机理。
首先,在高温氧化过程中,热力学分析可以提供材料在给定温度下发生氧化反应的热力学稳定性。
通常使用的参数是氧化反应的标准自由能变化(△G°)。
当△G°<0时,氧化反应是自发的,并且材料具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当△G°>0时,氧化反应是不自发的,材料具有较差的高温稳定性。
通过热力学分析,可以预测材料在高温条件下是否会发生氧化反应以及反应的可能性,以便在材料设计和工程应用中进行选择和优化。
其次,热力学分析还可以揭示高温氧化过程中产物的形成机理。
氧化反应通常涉及材料中的原子或离子与氧气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分析反应前后原子和离子的结构和能量变化,可以推断出反应路径和反应机理。
例如,热力学分析可以确定氧化反应是通过氧气分子的吸附和解离来发生还是通过间接的扩散过程来发生。
这对于进一步理解高温氧化过程中的控制参数以及优化材料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热力学分析还可以为高温氧化行为的动力学研究提供基础。
高温下,反应速率往往很快,因此需要通过动力学分析来理解高温氧化过程中的反应速率和机制。
热力学分析可以提供反应活化能(Ea)和反应速率常数(k)等参数,从而预测高温氧化反应的速率。
这对于材料的安全性评估和使用寿命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热力学分析还可以用于评估材料在高温氧化环境中稳定性的变化。
钢铁冶炼过程中的热力学分析与优化钢铁冶炼是一种重要的工业过程,它能够将生产过程中的金属物料转化为高品质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机械和航空等领域。
然而,钢铁冶炼也存在高温、高能耗、高排放等问题,有效的热力学分析和优化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和排放至关重要。
热力学是研究物质的热学性质和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其研究对象包括温度、压力、热量、熵以及热能转换等方面。
在钢铁冶炼过程中,热力学的基本定律可以被运用来分析和优化冶炼过程,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
首先,热力学分析可以用于优化炼铁过程中的炉渣组成。
炼铁过程中,炉渣是由不溶性物质和溶质组成的复杂体系,其中包含大量的氧化物和矿物质。
通过热力学分析,可以计算溶质在炉渣中的最小能量,并确定与炉渣中氧化物相平衡的化学物种。
这样便可以优化炉渣组成,减少炉渣的体积和重量,提高炉渣对金属的浸出性能,同时减少氧化剂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
除了炉渣组成的优化,热力学分析还可以用于优化冶炼反应的产物分布。
在钢铁冶炼过程中,通过适当的调整反应温度和压力,可以控制反应中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相对含量。
热力学分析可以通过计算反应的焓和熵来确定反应的平衡常数和反应速率常数,同时预测反应的产物分布。
这样可以帮助冶炼工程师更好地了解反应过程的决定性因素,优化反应条件,提高反应产物的质量和产量。
在冶炼过程中,高温是不可避免的,而高温不仅会消耗资源和能源,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热力学分析可以用于优化冶炼过程中的节能和减排策略。
例如,在高炉冶炼中,采用高效的燃料和热再生技术可以大幅度减少锅炉设备的排放,同时改进喷煤操作和测温技术也能够节约燃料、降低烟尘排放和延长设备寿命。
总之,热力学分析在钢铁冶炼过程中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热力学分析,可以优化炉渣组成、产物分布和节能减排策略,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
在未来,热力学分析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望成为推动钢铁冶炼技术进步的关键技术之一。
第33卷第3期2017年6月湖北理工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Vol.33 No.3Jun.2017doi:10.3969/j.issn.2095 -4565.2017.03.001炼镁用FeSi75高温空气气氛中氧化行为热力学分析王向杰\徐绍勇\黄彦彦2C湖北理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湖北黄石435003;2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重庆400044)摘要:为探明硅热法炼镁过程中桂铁非正常损耗的本质,采用光学显微镜(O M)、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热重分析仪(TGA)、X-射线衍射仪(XRD)等研究了空气气氛中炼镁用FeSi75在镁还原温度 范围内的氧化行为,基于热力学角度分析了 25 ~1 200 温度范围内Si- N-0系存在的化学反应及 Xt应的关系,判断还原温度条件下Si - N-0系凝聚相的稳定存在的温度区间,探索不同 lg(PQ/Pfl)和lg(PN/Pfl)组合下硅的存在形式。
结果表明:FeSi75粉末中的单质硅和空气中的氧发生 反应生成Si02,合金相FeSi75和空气中氧之间几乎不发生反应。
在25 ~1 200 温度范围内,随温度 的升高,FeSi75和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生成Si02,导致试样重量增加;在800 ~1 200 温度区间,增重 速率大,当温度升至1 200 时,试样比初始状态增重5.49%。
关键词:FeSi75;氧化反应;热力学中图分类号:TB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 - 4565(2017)03 - 0001 -04Thermodynamic Analysis of FeSi75 Oxidation Behavior in Magnesium Reduction at High Temperature Air AtmosphereWang Xiangjie1, Xu Shaoyong1 ,H uang Yanyan(1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Hu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Hubei Huangshi435003 ;2College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400044) Abstract :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nature of abnonnal loss of FeSi75 powder, utilized in magnesium reduction, its abnormal waste in high temperature air atmosphere has been studied by using optical microscopy ( O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 SEM ) ,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 A) and X- ray diffraction ( XRD), Furthermore,the thermodynamic analysis and experiments were adopted. The possible chemical reactions and their -T were analyzed in the magnesium reduction temperature range (from 25 to 1 200 ) , then phase stability of Si - N - 0 system(1 200 Xl ) was obtained,to estimate the existence form of Si under different combination of oxygen tension and nitrogen tension.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the elementfd silicon in the FeSi75 powder and oxygen in the air react to generate Si02, w hile the alloy FeSi75 and oxygen in the air almost no reaction.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25 ~ 1 200 Xl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FeSi75 reacts with oxygen in the air to produce Si02,which leads to the increase of the sample weight.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800 ~ 1 200 X l, the weight gain rate is high, and when the temperature rises to 1 200 X l, the sample increases by 5.49% over the initial state.Key words : FeSi75 ; oxidation reaction ; thermodynamics收稿日期:2017-03 -19基金项目:湖北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4CFC1095);湖北理工学院引进人才项目(项目编号:14xjz02R)。
作者简介:王向杰,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2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17 年〇引言我国是原镁生产大国,硅热法炼镁是我国 生产原镁的主要方法[1_2]。
硅铁合金作为硅热法炼镁的还原剂,其成本占总成本的60%左右[3]。
在硅热法炼镁过程中,硅铁的非正常 损耗(没有参与炼镁还原反应的那部分硅铁)不但降低了还原剂的有效利用率,增加了生产 成本,而且硅铁中游离态的硅和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生成物阻碍硅原子和镁蒸汽的扩散,严重降低了还原反应效率[4_5]。
因此,研究 FeSi75粉末在炼镁环境中非正常损耗行为,探 索其本质,对于降低金属镁的生产成本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本文在炼镁温度范围(25 ~ 1 200 T)内,采用热力学分析、XRD、X R F及热 分析仪等试验手段,研究炼镁用FeSi75粉末 (料球)高温空气气氛中的非正常消耗行为,旨在为制定炼镁加热工艺提供理论指导。
1试验材料及方法试验用硅铁牌号为GB2272 - 87。
经粉 碎、研磨至220目以下,制成粉末。
采用X射 线荧光光谱仪(XRF)分析硅铁化学组分,分析 结果见表1。
表1试验用FeSi75化学成分实测值(质量分数/%)合金元素S i A1M n S丨P F eX R F实测值 77.15 1.10.50_()5余量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硅铁及其热分解产物的物相组成;采用热分析仪研究加 热过程硅铁质量与温度的关系。
FeSi75热分 解前X R D图谱如图1所示,FeSi75热分解前的金相照片如图2所示。
图1显示,硅铁的主要物相是单质S i相 和硅铁化合物(Fea42Si^和FeSi2),存在微量的杂质相Fe2Al5。
图2为硅铁合金粉末压片后的金相照片,结合文献[6],可知图2中区 域为纯金属硅,亮白色区域为硅铁化合物相,硅铁化合物相与金属硅经粉碎后完全分离,两 相均匀分布于整个体系中,主体相为金属硅,硅铁化合物相颗粒细小,分布均匀。
热分析参数为:升温速度10 ^/min;升温 范围25 ~ 1 200 T;;气体流速50 mL/min;试 样质量10mg。
加热实验步骤为:将5个试样在空气中分别加热到 400 T;、600 T;、800 T;、1 000 T;、1 200 T,不保温,随炉冷却,编号依次为FS4、FS6、FS8、FS10、FS12。
图1FeSi75热分解前的X R D图谱图2 FeSi75热分解前的金相照片2结果与讨论2.1热重分析空气气氛保护条件下,25 ~1 200 T温度 区间内,FeSi75的热重分析曲线如图3所示。
由图3可以看出,随温度升高,样品的质量逐渐增加,说明FeSi75在25 ~1 200 ^温度范围内都有氧化。
样品的增重分为2个阶段,25~ 800 T为第1阶段,硅铁的氧化增重速率较为缓慢,氧化量较少,样品增重1.98% ;随着温度 继续升高,800 T以后氧化增重速率迅速加快,样品最终增重5.49%。
FeSi75分解前(编号FS)以及在空气气氛 中分别加热到400 T (编号FS4)、600 T (编 号 FS6)、800 T (编号FS8)、1 000 T (编号FS10)、1 200 T (编号FS12)后产物的XRD第3期王向杰,徐绍勇,黄彦彦:炼镁用FeSi75高温空气气氛中氧化行为热力学分析3分析图谱如图4所示。
由图4可以看出,参照试样F S,试样FS4、FS6、FS8和FS10中均未出现新的衍射峰,没有检测到新物相,结合热重分析,说明和空气反应的硅铁量非常小,生成的新物质质量也非常小,无法检测出。
试样FS12有新物相出现,在21.64°处出现新衍射峰,为晶态Si02,说明将FeSi75粉末加热到1200 ^时,有少量的Si02生成。
对比试样F S8和FS8 -300的X R D图谱可知,在800 T;下,延长保温时间并不会促使FeSi75大量氧化生成Si02。
•si♦FeS■ Feo-i▼SiCb★Fe2/i IsFS1II FS41FS6111FS8 L, ‘ .1」11.FS10‘ .1.L. ‘1..1lFS121.1! FS8f300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2 0/。
图4反应产物的XRD图谱由文献[7]可知,单质硅和氧反应时,在 温度区间25 ~ 800 T和800 ~1 200 T范围内 的热氧化动力学不同,低温条件下,硅氧化形成极薄氧化膜时服从M ott - Cabrera模型,氧化 速率小。
随着温度的升高,硅与氧的反应速率加快,氧化速率提高,硅的氧化符合Deal - Grove模型。
从X R D图谱还可以看出,所有试 样的主要物相组成是单质硅和硅铁化合物、微 量杂质相Fe2Al5。
除FS12有Si02新相外,没 有检测到其他物相。
由此可以进一步推测在本实验条件下,FeSi75粉末和空气的反应主要是单质硅和氧气的反应,硅铁合金相对反应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