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五
- 格式:ppt
- 大小:888.00 KB
- 文档页数:9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分数除法的计算
练习五
【知识要点】分数除法练习。
【课内检测】
1、计算下列各题。
364027÷ 25168÷ 27
1098÷
2、解方程。
①
4332=χ ②9832=÷χ
3、 ①一台拖拉机
43小时耕地83公顷,1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②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
21公顷,43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③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
2
1公顷,耕地83公顷需要多少小时? 【课外训练】
1、如果a 是一个不为0的自然数。
①
÷81a 等于多少? ②a
1÷8等于多少?
2、已知
÷5
3□=⨯53□,□里可以填自然数( )。
★3、如果,4334b a =b=80。
那么a=( )。
★★4、小华把自己的图书平均分成4份,把其中的一份送给了妹妹,这一份相当于妹妹原来图书的2倍,现在妹妹的图书相当于小华的几分之几?。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练习五-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五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的乘除法运算,提高计算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分数的乘除法运算:包括分数乘分数、分数乘整数、整数乘分数、分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等运算。
2. 分数乘除法运算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物品分配、工程计算等。
3. 练习五相关习题的讲解与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乘除法运算的法则,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分数乘除法运算中的通分、约分等操作,以及如何正确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练习本、文具盒、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分数乘除法运算的知识,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讲解:讲解分数乘除法运算的法则,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3. 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五的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讲评:针对学生练习中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计算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内容。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六、板书设计1.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练习五2. 教学内容:分数乘除法运算及应用3.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数乘除法运算的法则、简便计算方法4. 课后作业:练习五相关习题七、作业设计1. 必做题:练习五相关习题,巩固分数乘除法运算。
2. 选做题:提供一些拓展性的题目,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挑战。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教学效果。
1.4 解决问题
一、水果店有480千克水果,其中苹果占,苹果有多少千克?3天卖出全部苹果的
8
3,卖出多少千克苹果?65二、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已经行驶的路程比全程的
52
还多50千米,已知全程是900千米,还剩多少千米没行?
三、青草晒干后质量会减少2
3
,一个畜牧场割了66吨青草,晒干后剩下的干草重多少吨?
四、某玩具厂计划生产150万件福娃,第一天完成了计划的
15,第二天完成了计划的,两天相差多少件?23
五、某商场某月的上半月的营业额是480万元,下半月比上半月增加了
14。
下半月的营业额是多少万元?答案:
一、 480×=180(千克) 180×=150(千克)3856
二、900×=410(千米) 900-410=490(千米)25
+50三、66×(1--)=22(吨) 23
四、150×()=70(万件)23‒15
五、480×()=600(万元) 1+14。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5《练习五》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5《练习五》主要是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练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练习题,旨在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已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对运算顺序和法则掌握不牢固,导致计算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分数四则运算的知识,提高学生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掌握程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2.难点:在实际计算中,正确运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五.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实例分析法、练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发现和总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PPT,展示相关例题和练习题。
2.练习题:准备一些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分数四则运算的知识,如:“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加减乘除,那么在进行分数运算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在进行分数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和法则。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例题,如:(1)计算:(3/4)×(2/5)+(1/2)×(3/4)(2)计算:(1/3)÷(2/5)-(1/2)×(1/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例题,让学生发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5练习五|北师大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题是六年级上册数学的练习五,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应用。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分数的应用进行,包括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以及混合运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能够熟练进行分数的混合运算,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以及如何将这些规则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规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运算规则,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分数的计算器、分数的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先给学生展示一些实际的问题,比如分糖果、分蛋糕等,让学生感受到分数的重要性。
2. 讲解:然后我引导学生回顾一下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规则。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以及一些重要的分数运算公式。
七、作业设计作业主要包括一些分数的混合运算题目,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巩固课堂所学的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课堂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也会鼓励学生进行一些拓展延伸的学习,比如通过阅读一些数学故事,提高他们的数学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一、引入环节在引入环节,我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的问题,比如分糖果、分蛋糕等,让学生感受到分数的重要性。
这个环节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只有让学生意识到分数的实际应用价值,他们才会对分数的学习产生兴趣。
因此,我需要确保引入的问题具有趣味性和贴近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讲解环节1. 讲解清晰:我需要确保自己的讲解清晰易懂,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语言和术语,让学生能够容易理解。
2. 举例恰当:我需要选择一些恰当的例题,既能展示分数运算的规则,又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数学六年级上册《练习五》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章的学习内容,包括整数的运算、分数的加减法和面积的计算。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提高数学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同时培养他们的好奇心、探究精神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整数的运算•整数的加法•整数的减法•整数的乘法•整数的除法2.分数的加减法•分数的加法•分数的减法3.面积的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梯形面积的计算三、教学重点1.整数的运算2.分数的加减法四、教学难点1.面积的计算2.整数的运算与分数的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五、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讲解、演示和引导等方式,依次讲解整数的加减法、乘除法和分数的加减法等知识点,并结合练习题让学生逐步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2.合作学习法:在讲解和演示之后,采取分组讨论或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和协作,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3.练习法:在课程的最后部分,组织学生集中完成一些典型练习题,通过反馈和点评等方式,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同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流程1.整数的运算•整数的加法•整数的减法•整数的乘法•整数的除法讲解:依次讲解整数的基本运算法则,并演示一些实例。
练习:组织学生完成一些简单的整数运算练习题。
2.分数的加减法•分数的加法•分数的减法讲解:依次讲解分数的基本运算法则,并演示一些实例。
练习:组织学生完成一些简单的分数运算练习题。
3.面积的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梯形面积的计算讲解:依次讲解面积的计算方法,并演示一些实例。
练习:组织学生完成一些简单的面积计算练习题。
4.整数的运算与分数的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讲解:依次讲解整数和分数的运算,并结合实例进行演示。
练习:组织学生完成一些综合运算的练习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同步练习5.4扇形一、选择题1.扇形是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组成的。
A. 直线B. 直径C. 半径2.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 39.25B. 38.35C. 38.58D. 39.483.以下哪个选项是圆心角的定义()A. 顶点在圆外的角B. 顶点在圆内的角C. 顶点在圆心的角D. 顶点在圆上的角4.( )决定了扇形的大小。
A. 只有圆心可以决定扇形的大小。
B. 只有半径可以决定扇形的大小。
C. 半径的长短和扇形的大小无关。
D. 半径的长短和圆心角的大小都直接影响扇形的大小。
5.如果一个扇形的圆心角扩大为原来的2倍,半径缩小为原来的一半,那么所得的扇形面积与原来的扇形面积的比值为()。
A. 1B. 2C. 4D.二、判断题6.小明家5月份食品支出占生活总支出的30%,在制作扇形统计图时,表示食品支出的扇形的圆心角是30°。
()7.扇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有无数条。
()8.圆心角越大,扇形的面积就越大.()9.一个圆内剪去一个扇形,剩下的部分还是扇形。
()10.由一条弧和两条半径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三、填空题11.顶点在________的角叫圆心角。
12.如果两个圆同样大,________越大,扇形的面积越大。
如果圆心角同样大,________越长,扇形的面积越大。
13.圆心角是60°,扇形面积是所在圆面积的________14.如果弧所对的圆心角为60°,弧长为8πcm,那么该弧所在扇形的面积是________(结果保留π)15.如果两个圆同样大,________越大,扇形的面积越大。
如果圆心角同样大,________越长,扇形的面积越大。
四、解答题16.画一个直径是12厘米的圆,并在圆中画一个圆心角是100°的扇形。
求这个扇形的面积。
17.小明在一个直径6厘米的圆中画一个圆心角是60°的扇形,这个扇形的大小是圆的几分之几要使扇形的大小正好是圆的,它的圆心角应是多少度五、作图题18.画一个半径是3cm的圆,再在园中画一个圆心角是120°的扇形。
六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五1、一项工程单独一个队做,甲队1 5天完成,乙队4 5天完成。
两队合做多少天完成?2、一件工作,王师傅单独做10天完成,吴师傅3天完成了?。
两位师傅合做,多少天可以完成?3、开筑一条隧道,甲工程队要6个月完成,乙工程队4个月可以完成。
两队同时从两端开筑,几个月可以开通?4、运一批水泥,大卡车要15次运完,小卡车要20次运完。
为了尽快运完, 大卡车和小卡车同时运,多少次可以运完?5、加工一批机器零件,甲车间要10天完成,乙车间要15天完成,丙车间要2。
天完成。
三个车间同时加工,多少天完成?6、行完两地之间的路程,A车要8小时,B车要6小时。
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
经过多少小时两车相遇?7、修一段路,甲队要20天完成,乙队要30天完成。
两队同时修,多少天3完成完成7 ?58、加工一批零件,甲工人要15小时完成,乙工人要20小时完成,丙工人要10小时完成。
现在甲和乙先同时加工5小时,然后由丙单独做,还要多少小时完成?9、一件工作,甲、乙合做12天完成,甲3天可以完成全工程的!。
乙单5独做多少天完成?10、一件工作,张师傅5天可以完成| ,中途因有事休息了几天,结果用了 24天才完成。
张师傅休息了几天?三、基础性的训练31.先分析,再解答。
4⑴学校买来篮球60只,买来的足球是篮球的三,买来足球多少只?5分析:这道题中的单位“1”是篮球的只数,篮球是5份,足球是4份。
解答:6095X4=48(只)⑵学校买来篮球60只,买来的足球比篮球少鼻,买来足球多少只?5分析:这道题中的单位“1”是篮球的只数,篮球是5份,足球是(5-1) 份。
解答:60:5X(5 —1) =48(只)⑶学校买来篮球60只,买来的足球比篮球多鼻,买来足球多少只?5分析:这道题中的单位“1”是篮球的只数,篮球是5份,足球是(5 + 1) 份。
解答:6095X(5 + 1) =72(只)4⑷学校买来篮球60只,是买来足球只数的£ ,买来足球多少只?5分析:这道题中的单位“1”是足球的只数,足球是5份,篮球是4份,。
《练习五》教材解析 第2题,要注意了解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对出现的典型错误,要注意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及时订正。
第3题,列式解答后,要通过交流明确:求一共吃多少块月饼,就是求36个21块相加的和是多少,可以用36×21计算。
第5题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速度×时间=路程”来列式。
组织交流时,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第6题,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到:求3瓶有多少毫升与求31瓶、53瓶有多少毫升,数量关系是一致的,都可以用乘法计算。
求31瓶、53瓶有多少毫升就是求1瓶 的31、53是多少。
同样,求1瓶的41是多少就是求41瓶是多少。
第8题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解答,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如果有学生感到困难,可以引导他们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或示意图,再结合直观图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第9题,要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数量关系是一致的,都可以列乘法算式解答。
第10题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分别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题中的分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再独立完成填空。
第11题可以通过画线段图,帮助学生明确哪个数量是单位“1”,与“72”对应的是什么数量,从而理解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第12、13题都可以先让学生说说题中每个分数的含义,突出是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的,再独立完成,并组织交流。
第14题可以先让学生说说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再独立完成解答,并比较两道题的数量关系,明确:两道题都是把24个排球看作单位“1”的,第(1)题是求24的41是多少,第(2)题是求24的54是多少。
第15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在交流时重点说说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以及题中两个问题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