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的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14.15 KB
- 文档页数:2
《美学原理》复习笔记一、什么是美学(一) 美学四种意见:1) 保姆嘉通:“美学的对象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2) 黑格尔:美学对象是研究美的艺术3) 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研究对象不应是美,而是艺术。
4) “移情说”“心理距离说”:美学是研究审美心理学。
(二) 我国目前美学对象研究中所涉及的一些主要内容1) 美的问题2) 审美经验或审美意识问题3) 艺术问题二、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一) 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1) 柏拉图:“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即“美的本身”2) 康德:审美是一种趣味判断或鉴赏判断,“主观的”。
3)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4) 克罗齐:“美属于人的活动,属于心灵的力(二) 从客观现实、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1) 亚里士多德:美主要在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
2) 达·芬奇:“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
3) 荷迦兹:美的原则:“适宜、变化、一致、单纯、错杂和量——所有这一切彼此矫正、彼此偶然也约束、共同合作而产生了美。
”(三) 从社会生活来探索美的根源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三、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一) 结合善(功利)来研究美1) 伍举:美是有功利的,与善密不可分。
2) 墨子:美的标准“万民之利”3) 孔子:美甚至是善的同义语。
4) 孟子:“充实之为美”5) 荀子:美客观存在,和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相关。
(二) 结合艺术来研究美1) 从主客观关系研究:意境2) 从内容与形式研究:艺术是二者统一“声情并茂”“形神兼备”3) 从风格研究:内容形式统一(三) 结合现实研究美1) 刘勰:自然之道2) 柳宗元:美在自然3) 刘禹锡:美在于有形的客观物质4) 郭熙、王夫之:美是客观的四、美的本质的初步探索(一) 美的本质和人的本质、生活的本质的关系美的本质和人的本质、生活的本质是一致的同一的。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
美的根源在于社会实践(二) 在自由创造中如何产生美美表现着人的自由创造活动的内容(人的目的、力量、智慧、才能)(三) 美和生活美作为对象的形式特征表现着人的自由创造活动内容的感性形象。
服装评价的审美标准冰儿sui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品味越来越高,服装也随之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
人们不仅追求服装款式、色彩、材质、配饰之间的搭配,更加倾向服装与个人形象、气质的和谐统一。
服装设计的风格呈现多元化,人文艺术具有多样性,当前服装流行色也更加注重个性,强调自我,服装的审美标准也就趋于多元化。
审美一:服装的美,在于其设计风格体现了整体美、艺术美。
设计风格的多元化是当代服装设计与审美的一个显著特点。
服装的款式、色彩、材质、配饰,形成整体的、充满魅力的外形效果,能在瞬间传达出设计的总体特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达到见物生情,产生精神上的共鸣。
服装的设计风格取材宜多种多样,要借鉴当前流行的服装设计意念,有自己的独特创意。
如当前流行的服装设计主要有浪漫主义风格、前卫风格、田园风格等。
浪漫主义风格是近年来服装设计的主流。
它源于19世纪的欧洲,主张摆脱古典主义过份的简朴和理性,反对艺术上的刻板僵化,它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热情地肯定人的主观性,表现激烈奔放的情感,常用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将主观、非理性、想象融为一体,使用品更个性化,更具有生命的活力。
服装的特点是细腰丰臀,大而多装饰的帽饰,注重整体线条的动感表现,使服装能随着人体的摆动而显现出轻快飘逸之感。
1997年的国际流行舞台上,随着西方简约和冷漠设计形式的淡出,继之而起的是充满装饰意趣和神秘魅力的东方风格。
例如,印度、中国、吉卜赛等风格,异彩纷呈,一片金碧辉煌,人们在其服饰的繁花似锦的装饰图安可,在缤纷色彩的跃动下,在柔美轻盈的面料里,尽显浪漫主义情怀。
前卫风格是对立体派、未来派、波普艺术等现代艺术诸流派的总称,它源于20世纪初,以否定传统、标新立异、创作前人所未有的艺术形式为主要特征。
如果说古典风格是脱俗求雅的,那么前卫风格则是有异于世俗而追求新奇的,它表现出一种对传统观念的叛逆和创新精神,是对经典美学标准做突破性探索而寻求新方向的设计。
形式美的八大基本法则形式美是一种审美标准,它强调艺术作品在外观和结构上的美感。
在各种艺术形式中,形式美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基本法则。
下面我们将介绍形式美的八大基本法则,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1. 对称性对称性是形式美的基本法则之一。
在艺术作品中,对称性可以使作品更加平衡和和谐。
对称性可以分为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两种形式。
轴对称是指作品在某一条轴线上的左右对称,而中心对称则是指作品在中心点上的对称。
对称性的运用可以使艺术作品更加美观。
2. 比例比例是形式美的另一个基本法则。
艺术作品中的比例关系可以影响作品的整体效果。
艺术家需要在作品中合理运用比例,使得作品更加协调和统一。
比例的运用可以体现出艺术家对于形式美的把握和运用。
3. 节奏节奏是形式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艺术作品中,节奏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和有活力。
艺术家可以通过对形式的节奏感的把握,使作品更加有力量和张力。
节奏的运用可以使艺术作品更加富有魅力。
4. 色彩色彩是形式美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
在艺术作品中,色彩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
艺术家需要在作品中合理运用色彩,使得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色彩的运用可以使艺术作品更加生动和吸引人。
5. 纹理纹理是形式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艺术作品中,纹理可以使作品更加有层次和质感。
艺术家可以通过对形式的纹理的处理,使作品更加丰富多样。
纹理的运用可以使艺术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6. 空间空间是形式美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
在艺术作品中,空间可以使作品更加有深度和立体感。
艺术家需要在作品中合理运用空间,使得作品更加立体和有层次。
空间的运用可以使艺术作品更加有趣和吸引人。
7. 节奏节奏是形式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艺术作品中,节奏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和有活力。
艺术家可以通过对形式的节奏感的把握,使作品更加有力量和张力。
节奏的运用可以使艺术作品更加富有魅力。
8. 结构结构是形式美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
在艺术作品中,结构可以使作品更加有条理和整体感。
五官端正的标准五官端正是指面部五官的位置、大小和比例符合美学标准,给人以和谐美感。
一个端正的五官不仅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外貌吸引力,还可以给人一种自信和阳光的形象。
那么,什么样的五官才算是端正的呢?首先,眉毛应当修长而不过于浓密,两侧对称,与眼睛的位置相协调。
眉毛的形状应当柔和自然,不应当有过多的修饰和痕迹。
眉毛的位置对于整个面部轮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过高或者过低的眉毛都会影响到五官的整体协调。
其次,眼睛是五官中最具有表情和魅力的部位之一。
一个端正的眼睛应当明亮有神,眼白清晰,眼球大小适中。
眼睛的位置应当与其他五官相协调,眼睛的距离和高度应当符合黄金比例。
眼睛的眼形和眼角也是影响五官端正的重要因素,应当柔和自然,不应当有过多的矫正痕迹。
接着,鼻子是决定面部整体形象的关键部位之一。
一个端正的鼻子应当高挺直立,鼻梁宽度适中,鼻尖柔和圆润。
鼻子的位置和角度应当与其他五官相协调,不应当显得过于突兀或者过于低矮。
鼻翼的大小和张角也是影响五官端正的重要因素,应当柔和自然,不应当有过多的整形痕迹。
最后,嘴巴是决定五官协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一个端正的嘴巴应当唇形饱满,嘴唇颜色红润,嘴角微微上扬。
嘴巴的大小和位置应当与其他五官相协调,不应当显得过于紧闭或者过于张扬。
嘴唇的线条和嘴角的张角也是影响五官端正的重要因素,应当柔和自然,不应当有过多的整形痕迹。
总之,五官端正是一个人外貌吸引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人形象气质的体现。
端正的五官不仅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外在魅力,还可以给人一种自信和阳光的形象。
因此,我们应当注重五官的保养和修饰,但同时也要尊重自己的天然五官,不要盲目追求完美而走向极端。
让我们以自然、健康、自信的态度去追求五官的端正,展现出最美丽的自己。
美女身材好的四大标准美女身材好,是许多人心目中的追求和憧憬。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身材才算是好呢?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美的定义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标准,而是更加注重健康和自信。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美女身材好的四大标准。
首先,健康的身体是美女身材的基础。
健康的身体意味着没有明显的肥胖或消瘦,皮肤有光泽,精神状态良好。
健康的身体不仅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能够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远离各种疾病的困扰。
因此,美女身材的第一标准就是拥有健康的身体。
其次,匀称的身材也是美女身材的重要标准之一。
匀称的身材并不是说要求每个部位都完美无缺,而是指整体比例协调,没有明显的偏胖或偏瘦。
例如,胸部丰满但不过大,腰部纤细但不过细,臀部丰盈但不过大。
这样的身材给人一种和谐美感,让人愿意停下来欣赏。
再次,挺拔的身姿也是美女身材的标志之一。
挺拔的身姿不仅能够展现女性的优雅气质,更能够增加整体形象的吸引力。
一个站立挺拔的女性,不仅给人一种自信和大方的感觉,更能够让服装更好地展现出美的效果。
因此,保持挺拔的身姿是塑造美女身材的重要一环。
最后,线条流畅的身体也是美女身材的标准之一。
线条流畅的身体不仅指肌肉线条的美感,更包括了曲线的柔美和流畅。
例如,优美的颈线、修长的手臂、纤细的小蛮腰、修长笔直的双腿等,都是线条流畅的体现。
这样的身体不仅增加了女性的魅力,更能够让服装更好地展现出美的效果。
总而言之,美女身材好的四大标准包括健康的身体、匀称的身材、挺拔的身姿和线条流畅的身体。
这些标准不仅是对外在美的追求,更是对内在健康和自信的体现。
因此,无论是追求美丽的女性还是欣赏美的人群,都应该明白这些标准,并以此为目标,努力追求更好的自己。
医学审美的原则医学审美是一门研究人体外貌美与内在健康的学科。
在医学领域,审美原则是指根据解剖学、生理学以及心理学等相关知识,来评价和判断人体美的标准和原则。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介绍医学审美的原则。
首先,医学审美的原则之一是对称美原则。
人体的对称性是外貌美的一个重要因素,如面部、身体和四肢的对称性。
一般来说,具有对称性的外貌会给人一种和谐、统一的感觉,被认为是较为美观的。
通过对身体各部位的对称性进行修正和调整,可以达到美化外貌的效果。
其次,医学审美的原则还包括黄金比例原则。
黄金比例是指一种数学比例关系,被广泛应用于艺术和建筑领域。
在医学审美中,黄金比例同样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在人脸美学中,眼睛、鼻子和嘴巴等部位的比例要符合黄金比例,才能被认为是相对美观的。
通过医学手段,可以对这些部位进行雕塑和调整,以达到黄金比例的要求。
此外,医学审美的原则还包括身体比例的平衡和协调。
身体的各个部位如头部、颈部、肩部、腰部和下肢等,它们的比例和协调关系直接影响到整体外貌的美观程度。
通过塑形手术或其他修饰方法,可以改善身体比例的不平衡,使之与整体身材相协调,从而提高外貌的美感。
此外,医学审美中还有一条重要原则是自然美原则。
自然美是指充满生机和活力,自然而然显露出来的美。
在医学审美中,追求自然美是非常重要的。
过度的手术和修饰往往会导致人体外貌显得假造和不自然。
因此,在进行医学美容或整形手术时,医生需要充分考虑个体特征和整体效果,以达到自然美的效果。
综上所述,医学审美的原则主要包括对称美、黄金比例、身体比例平衡和协调以及自然美。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医学美容和整形手术可以有效改善人体的外貌美,提升个体形象和自信心。
然而,为了取得理想的效果,在选择医疗机构和医生时,我们需要慎重考虑,并充分了解手术的风险和限制。
美与丑的定义一、美的定义美是人类对于外界事物一种主观感觉的描述,是指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的统一。
人们在面对不同事物时,会有不同的美感和审美观点,因此美的定义是一个十分主观的问题。
美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例如:艺术美、风景美、审美美、物质美等等。
每种美的定义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但总体的特征是兼具审美性与实用性,以及给人带来愉悦感受。
二、丑的定义丑是与美相对立的概念,是指形象和品质不符合人们审美标准的事物。
同样,丑也是一个主观的评价,因为不同的人在对于某一事物的看法上会有不同的观点。
丑有时也可以是一种美的表达形式,例如:丑陋的艺术作品、丑陋的摆设等等。
然而,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更愿意将丑看作一种不好的属性,与美相对立的存在。
三、美与丑的主观性美与丑的定义是十分主观的,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和看待事物的方式。
人们对于外界事物的感知会受到其文化、教育、生活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于美和丑的判断也是十分不同的。
对于艺术品而言,美也可能来自于艺术家的独特之处,他们的观点和技法也吸引了很多人,而丑则有时也被视作一种艺术的表达形式。
同时,对于外表的判断,美和丑也是具有极大差别的,关于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美妆、时尚等行业找到答案。
四、不同文化对美丑的判断差异每个国家、民族和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标准,这导致了美与丑的判断在世界各地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例如,在欧美国家,对于顽皮和挑战颈的形象更加具有吸引力,而在东方国家常被视作丑陋的形象。
此外,不同文化的审美常常被指出存在偏见和狭隘,例如欧美国家将白人的外表认为是最具美感的,而亚洲人则被认为不太符合审美标准,这种看法也在逐渐被颠覆和改变。
五、结语美与丑是一个极为主观的概念,本文提到的许多要点实际上只是对于这个问题做出的一个普通概括。
鉴于文化交流、审美观念的多样性,无论是在利用美、丑来进行艺术创作或是在谈论外表形象上,我们都需要尊重并表达自己的审美观点,从而互相了解,获取到更多的人生体验。
五官立体的标准五官是构成人脸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官的立体感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容貌美感。
那么,什么样的五官才算是立体的标准呢?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五官立体的标准。
首先,眼睛是五官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
立体的眼睛应该具有明显的眼睑轮廓,眼睛应该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眼球应该饱满而有神。
眼睛的位置应该在整个面部的中间位置,两只眼睛之间的距离应该适中,眼睛的大小和眼珠的位置也应该协调一致。
此外,眼睛的眉毛也是非常重要的,应该浓密而有型,能够与眼睛的轮廓相得益彰。
其次,鼻子也是决定五官立体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个立体的鼻子应该有适当的高度和宽度,鼻梁应该挺拔而不突兀,鼻尖应该圆润而不呆板。
鼻翼的大小和位置也应该与整个面部的比例相协调,这样才能够使整个鼻子看起来更加立体。
再次,嘴巴也是五官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一个立体的嘴巴应该有丰富的表情,嘴唇应该饱满而有弹性,嘴角应该能够展现出自然的微笑。
此外,嘴巴的大小和位置也应该与整个面部的比例相协调,这样才能够使整个嘴巴看起来更加立体。
最后,脸颊也是决定五官立体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个立体的脸颊应该有适当的丰满度和线条感,脸颊的位置应该与整个面部的比例相协调,这样才能够使整个脸颊看起来更加立体。
总的来说,五官立体的标准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概念,因为每个人的五官特征都是不同的。
但是,无论怎样,一个立体的五官都应该具有丰富的层次感和和谐的比例,这样才能够使整个面部看起来更加美丽和立体。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有着立体美丽的五官,展现出自己独特的魅力。
女孩手好看的标准
手型肯定是最基本的,手型好看的人整体的手看起来才会特别的舒服和自然,一般来说,女生的手部如果能满足手指和手掌的比例接近0.618的黄金比例,才算一个标准的具有美感的双手。
中国80%的女生都能达到这一要求,手指和手掌的比例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才能细长。
手指看起来又细又长的,手指的骨节分明的,看上去会让你觉得这个女性特别的自信,独立!
手部的皮肤一定要白皙,手部白白净净的才会更好看,如果是手部肤色太黑的话无论怎么看都不会好看,所以平常要注意自己手部的肤色。
汗毛不明显的话会让双手看起来肤色和皮肤的细腻了。
人体美的标准人体美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对于美的定义因时代、地域、文化背景而异,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却是普遍存在的。
人体美的标准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外在的容貌,也包括内在的气质和品质。
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对于美的标准也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人体美的标准是一个综合的评价体系,需要从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来进行考量和评判。
外在的人体美主要包括身材、五官、肤色等方面。
身材匀称、曲线优美是人们对于身体美的基本要求。
一个匀称的身材不仅令人愉悦,更能展现出一个人的健康和活力。
五官端正、眉清目秀是人们对于面部美的追求。
而不同的肤色在不同的文化中也有不同的美感标准,但无论是白皙还是黝黑,都能展现出不同的魅力和美感。
而内在的人体美则更多地体现在气质和品质上。
一个优雅自信的气质、善良正直的品质是内在美的重要体现。
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处事态度都能展现出其内在美的高低。
而内在美更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来,它不仅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更能够让人产生共鸣和敬佩。
人体美的标准也受到了时代的影响。
在不同的时代,人们对于美的标准也随之改变。
比如在古代,丰满的身材被认为是美的象征,而在现代,苗条的身材更受到青睐。
五官的标准也因时代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但总体来说,一个端庄大方、气质优雅的面孔更能够被人们所接受和喜爱。
总的来说,人体美的标准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外在的容貌,也包括内在的气质和品质。
在不同的时代和文化中,人们对于美的标准也有所不同,但无论如何,对于美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不仅是对自身的要求,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
因此,我们应该以一颗宽容的心去理解和接纳不同的美,让美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美感的标准
关于美感的标准,学术界历来存在两种倾向,一派强调“趣味无争辩”,即强调差异性;一派强调普遍性,强调绝对、永恒标准。
我们的文化是不喜欢这种绝对作风的,须调和一下才好,我们的美学教科书都以相对于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的共性和个性来界定美感标准。
普列汉诺夫曾批判把某种审美理想,例如把维纳斯雕像或拉菲尔的圣母像所体现的理想看做是超阶级的永恒标准的观点。
他所批判的典型是屠格涅夫,而以中世纪的基督徒为反例。
他说:“这些圣像的崇拜者对弥罗岛的或其他所有的维纳斯都表示极大的‘怀疑’。
他们把所有的维纳斯都叫做女妖,只要有可能就到处加以消灭。
”我国学术界很赞同普列汉诺夫的观点,也否定普遍性永恒美感现象的存在。
普列汉诺夫接着说:“到了后来,这些古代的女妖重又为白种人所喜爱。
”很明显,是外化剥夺了中世纪基督教徒欣赏维纳斯的权力,反赋予他们憎恨维纳斯的感觉。
普列汉诺夫也认识到,后来外化被在西欧市民间发生的解放运动自发扬弃后,“这些古代的女妖重又为白种人所喜爱”。
维纳斯雕像作为人类觉悟属性的充分体现而富于审美价值是绝对的,毫无疑问的,决不能因为中世纪的基督教徒被外化所限而不能欣赏便否定其绝对的审美属性。
我们知道,审美的发生是因为人们直观到了其觉悟属性的体现,这一规定是绝对的。
话说回来,只要是直观体现人类觉悟属性的事物其审美价值便是毋庸置疑的。
对这些审美对象有人因为还不觉悟而感陌生而暂时不能欣赏,或因为其“人的感觉”被外化压迫扭曲而不能欣赏,这只能说明他们自己的局限。
形式美因素的审美属性即超时代、民族、阶级,放之四海列之古今而皆准,从而被人们确定为审美的法则。
原来形式美因素正是人类共同的觉悟属性,超时代、民族、阶级地规定着人们公开的普遍的审美权力。
有趣的是,有的学者在论说形式美和自然美的美感标准时先说了一番没有阶级性、时代性、民族性的话,分明在告诉人们存在没有差异性的美感,可到临了总结时却又强调说美感没有绝对普遍性。
他还批判主张美感绝对普遍性的人说他们不懂得普遍性寓于差异性之中,没有差异性的普遍性是抽象的。
但是,他忘了自己先已把时代性、阶级性、民族性这些差异性排除过了。
我们的学者们是在拒斥美感绝对普遍性的前提下谈美感共同性的,他们只承认限于时代层面和民族阶级内部的一种具体特定的范畴狭隘的美感共同性。
他们的道理是,只有特定的具体的共同性才是真实的共同性,脱开这种具体特定性,共同性便是抽象的。
在民族界限消失阶级消灭后的时代里,美感共同性的情况是出乎他们想象之外的。
他们只看到具体特定时代、民族、阶级范畴狭隘的共同性,而不见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级之间还存在无差别的广大的共同性。
很明显,他们所谓具体特定的共性还是一种个性。
他们分明绝对永恒了民族尤其是阶级,当然不能去承认超乎其外的别他的绝对永恒。
在这种视野下,人的本质只能以民族性阶级性表现出来,其他形式的表现是超乎他们想象之外的。
于是,
美感标准也是能以民族性阶级性这些形式来界定,否则便是抽象的形而上学的。
在表面直观下,不同时代、阶级、民族之间在学者们眼里是割裂的,他们所见只有一朝一代,没有历史贯穿;只有族,没有类;只有阶级,没有人民。
这样一来,他们当然看不到永恒的历史、人类、人民,也就看不到永恒的普遍的美感。
在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的掩盖下,人类那共同的绝对的觉悟属性,只能在以表面偶然性的形式表现的所谓时代、民族、阶级审美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后面躲躲闪闪地表现。
正是这样,一论者如此说:“由于美,美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因而不同阶级对于美的自然性或社会性的感受和认识,并不一定都处于对立状态。
有些审美对象如自然美、物质产品的外观造型美,并不都具有强烈、鲜明的阶级内容。
同时自然和艺术中的形式美都有其独立的审美价值,因而有可能引起人们某些共同的审美感受。
”难为他闪烁其词地使用一种模糊语言的艺术,“并不一定都”“并不都”“有可能”等言辞,就像春秋人的口头禅:“无乃不可乎?”“不亦可乎?”很文雅地把可与不可的抉择和责任的承担抛给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