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层物理复习题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71.00 KB
- 文档页数:4
《油层物理》综合复习资料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高温;高压;天然气;2.减小;增加;3.薄片法 筛析法 沉降法4.少;多;多;5.动力; 阻力;6.重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钙;氯化镁;7.温度 压力 原油和天然气组成8.基底胶结 孔隙胶结 接触胶结 基底胶结 9.正向燃烧;逆(反)向燃烧;湿式燃烧;10.饱和蒸汽压 临界点 11.小12.对应温度 对应压力 压缩因子 13. 主要的驱油能量14.宽 ])/[(g P h o w cR ρρ-= 15.孔隙度 渗透率 饱和度 16.亨利二、名词解释1.砂岩的粒度组成:构成砂岩的各种大小不同的颗粒的相对含量,以质量百分数表示。
2.地层油的等温压缩系数:在等温条件下,地层油的体积随压力的变化率。
3.润湿:液体在分子力作用下沿固体表面的流散现象。
4.平衡常数: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系统中气液两相达到热力学平衡时,某一组分在气相和液相中的分配比例。
5.贾敏效应:液珠或气泡通过孔喉时产生的附加阻力。
6.两相体积系数:当油藏压力低于泡点压力时,地层油和其释放的气体的总体积与它在地面脱气后的体积之比。
7.压缩因子: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一定质量的实际气体所占有的体积与相同条件下理想气体占有的体积之比。
8.溶解气油比:在某一温度和压力下,单位体积地面油中溶解天然气的标准体积。
9.相渗透率:当岩石孔隙中饱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流体时,岩石让其中一种流体通过的能力。
10.波及系数:注入工作剂在油层中的波及程度。
或工作剂驱扫过的油藏体积占整个油藏体积的百分数。
11.润湿反转:岩石表面由于性质发生变化,使得润湿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2.天然气的等温压缩系数:在等温条件下,天然气的体积随压力的变化率。
13.驱替过程:非湿相驱替湿相的过程。
14.吸附:溶质在相界面和相内部浓度不同的现象。
15.相对渗透率:当岩石孔隙中饱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流体时,某一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油层物理》综合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相对渗透率:同一岩石中,当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每一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岩石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2、润湿反转: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吸附,而造成的岩石润湿性改变的现象。
3、泡点:指温度(或压力)一定时,开始从液相中分离出第一批气泡时的压力(或温度)。
4、流度比:驱替液流度与被驱替液流度之比。
5、有效孔隙度:岩石在一定的压差作用下,被油、气、水饱和且连通的孔隙体积与岩石外表体积的比值。
6、天然气的压缩因子: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一定质量气体实际占有的体积与在相同条件下理想气体占有的体积之比。
7、气体滑动效应:在岩石孔道中,气体的流动不同于液体。
对液体来讲,在孔道中心的液体分子比靠近孔道壁表面的分子流速要高;而且,越靠近孔道壁表面,分子流速越低;气体则不同,靠近孔壁表面的气体分子与孔道中心的分子流速几乎没有什么差别。
Klin be nberg把气体在岩石中的这种渗流特性称之为滑动效应,亦称Klinkenberg效应。
8、毛管力:毛细管中弯液面两侧两相流体的压力差。
9、润湿:指液体在分子力作用下在固体表面的流散现象。
10、洗油效率:在波及范围内驱替出的原油体积与工作剂的波及体积之比。
11、束缚水饱和度:分布和残存在岩石颗粒接触处角隅和微细孔隙中或吸附在岩石骨架颗粒表面的不可能流动水的体积占岩石孔隙体积的百分数称为束缚水饱和度。
12、地层油的两相体积系数:油藏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在给定压力下地层油和其释放出气体的总体积与它在地面脱气后的体积之比。
13、吸附:溶质在相界面浓度和相内部浓度不同的现象。
二、填空题1、1、润湿的实质是_固体界面能的减小 _______ 。
2、天然气的相对密度定义为:标准状态下,—天然气的密度 _____ 与—干燥空气的密度之比。
3、地层油的溶解气油比随轻组分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少;当压力小于泡点压力时,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当压力高于泡点压力时,随压力的增加而不变。
第一章油藏流体的界面张力一.名词解释1.自由表面能(free surface energy):表面层分子力场的不平衡使得这些表面分子储存了多余的能量,这种能量称为自由表面能2.吸附(adsorption):溶解于某一相中的物质,自发地聚集到两相界面层并急剧减低该界面的表面张力的现象称为吸附3.界面张力(interfacial tension):也叫液体的表面张力,就是液体与空气间的界面张力。
在数值上与比界面能相等。
固体表面与空气的界面之间的界面张力,就是固体表面的自由能。
4.表面活性剂(surface active agent):指加入少量能使其溶液体系的界面状态发生明显变化的物质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在括号内画×1.表面层溶质的浓度较相内大时称正吸附。
(√)2.随界面两侧物质密度差增大,表面张力随之下降。
(×)3.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愈高,则表面张力愈大。
(√)4.油藏条件下的油气表面张力一定小于地面条件。
(√)5.从严格定义上讲,界面并不一定是表面。
(√)6. 界面两侧物质的极性差越大,界面张力越小。
(×)三.选择题1.若水中无机盐含量增加,则油水表面张力将,若水中表面活性物质含量增加,则油水界面张力将。
A.增加,增加B.增加,减小C.减小,增加D.减小,减小( B )2.随体系压力增加,油气表面张力将,油水表面张力将。
A.上升,上升B.上升,下降C.下降,上升D.下降,下降( D )3.随表面活性物质浓度增加,表面张力,比吸附将。
A.上升,上升B.上升,下降C.下降,上升D.下降,下降( C )4.在吉布斯吸附现象中,当表面活度 0,比吸附G 0,该吸附现象称为正吸附。
A.大于,大于B.大于,小于C.小于,大于D.小于,小于( C )4、溶解气:气体溶解度越大,界面张力越小。
2.何为表面张力?油藏流体的表面张力随地层压力,温度及天然气在原油(或水)中的溶解度的变化规律如何?表面张力:液体表面任意二相邻部分之间垂直于它们的单位长度分界线相互作用的拉力。
油层物理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油层物理中的“油层”指的是什么?A. 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集层B. 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层C. 石油和天然气的运输层D. 石油和天然气的加工层2. 以下哪个不是油层物理研究的主要内容?A. 油层的孔隙性B. 油层的渗透性C. 油层的化学性质D. 油层的机械性质3. 孔隙度是指油层中什么的比例?A. 孔隙体积与总体积B. 孔隙体积与岩石体积C. 岩石体积与总体积D. 总体积与岩石体积4. 渗透率是指油层的什么能力?A. 储存石油的能力B. 储存天然气的能力C. 允许流体通过的能力D. 抵抗流体流动的能力5. 油层中的流体类型通常包括哪些?A. 石油、天然气、水B. 石油、天然气、空气C. 石油、水、空气D. 天然气、水、空气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油层物理中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2. 描述油层物理中流体相态的变化及其对油层开发的影响。
3. 解释油层物理中相对渗透率的概念及其在油层开发中的应用。
三、计算题(每题25分,共50分)1. 给定一个油层的孔隙度为20%,渗透率为100 md,计算在1个大气压下,该油层的渗透率。
2. 假设一个油层的孔隙度为25%,渗透率为50 md,油层中石油的粘度为1.5 cp,水的粘度为1 cp,求石油和水的相对渗透率。
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1. 论述油层物理在石油勘探和开发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油层物理期末考试答案一、选择题1. A2. C3. B4. C5. A二、简答题1. 孔隙度是指油层中孔隙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渗透率是指油层允许流体通过的能力。
它们是评估油层储集能力和生产潜力的重要参数。
2. 油层中的流体相态包括气态、液态和固态,相态的变化会影响油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进而影响油层的开发效率和产量。
3. 相对渗透率是指在多相流动条件下,某一相流体的渗透率与该相流体单独流动时的渗透率之比。
1.1在常温常压下,C1~C4为气态,它们是构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5~C16是液态,它们是石油的主要成份;而C17及以上的烷烃为固态,即所谓石蜡。
石油中固态烃能以溶解或结晶状态存在于石油中。
1.2原油相对密度:原油的密度〔ρ0〕与某一温度和压力下水的密度〔ρw 〕之比。
指1atm 、20℃时原油与1atm 、4℃纯水的密度之比凝固点:原油冷却过程中由流动态到失去流动性的临界温度点,它与原油中的含蜡量、沥青胶质含量及轻质油含量等有关。
粘度定义:粘度是粘性流体流动时内部摩擦而引起的阻力大小的量度,流体的粘度定义为流体中任一点上单位面积的剪应力与速度梯度的比值。
地层原油粘度分类法及特点:按粘度分为:1.低粘油—指油层条件下原油粘度低于5mPa ·s 者,2.中粘油—油层条件下原油粘度5-20mPa ·s 。
3.高粘油—油层条件下原油粘度20-50mPa ·s 。
稠油:油层条件下原油粘度高于50mPa ·s ,相对密度大于0.920。
凝析油:地层条件下为气象烃类,开采时当气藏压力低于露点压力后凝析出的液态烃。
挥发油:地层条件下呈液态,相态上接近临界点,在开发过程中挥发性强,收缩率高。
高凝油:指凝固点高于40℃的高含蜡原油。
1.3天然气主要化学组成:烷烃类—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戊烷,大于C5非烷烃类气体—H2SCO2CON2H2O 。
惰性气体稀有气体—He 、Ar1.4油气藏综合分类1.5地层水矿化度:矿化度代表水中矿物盐的总浓度,用mg /L 或ppm (百万分之一)来表示地层水主要类型:水型分类——苏林分类法硫酸钠(Na2SO4)水型:代表大陆冲刷环境条件下形成的水,一般来说,此水型是环境封闭性差的反映,该环境不利于油气聚集和保存。
地面水多半为该水型重碳酸钠(NaHCO3)水型:代表大陆环境条件下形成的水型,该水型水在油田中分布很广,它的出现可作为含油良好的标志氯化镁(MgCl2)水型:代表海洋环境下形成的水氯化钙(CaCl2)水型:代表深层封闭构造环境下形成的水,环境封闭性好水类型判断:体积组成11=∑=ki i v 1=i i m1=i %1001⨯=∑=k i i i i V V v i i v y =()∑==k i i ii i i M w M w y 1()∑==ki i i ii i M y M y w 1天然气分子量:在标准状态下(0℃,760mmHg)体积为22.4L(1mol)天然气的质量,根据摩尔组成计算天然气相对密度:在标准状况下(293K、0.101MPa),天然气的密度与干空气密度之比2.2Z偏差因子:物理意义为:给定压力和温度下,一定量真实气体所占的体积与相同温度压力下等量理想气体所占有的体积之比。
目录第一篇储层流体的高压物性 (3)第一章天然气的高压物理性质 (3)一、名词解释。
(3)二.判断题。
√×××√√×× (3)三.选择题。
ACACBDB (4)四.问答题。
(4)五.计算题。
(5)第二章油气藏烃类的相态和汽液平衡 (9)一、名词解释。
(9)二.判断题。
√√×√×√√××√ (9)三.选择题。
CDAC (9)四.问答题。
(10)五.计算题。
(11)第三章油气的溶解与分离 (13)一、名词解释。
(13)二.判断题。
√××√√× (13)三.选择题。
AADCBB (13)四.问答题。
(14)五.计算题。
(15)第四章储层流体的高压物性 (19)一、名词解释。
(19)二.判断题。
√×√√√× (19)三.选择题。
CCBBC DDDDCD (19)四.问答题。
(21)五.计算题。
(22)第二篇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26)第一章砂岩的物理性质 (26)一、名词解释。
(26)二.判断题。
√√×√××× (27)三.选择题。
BDBACC (27)四.问答题。
(28)五.计算题。
(29)第二章储层岩石的孔隙性 (29)一、名词解释。
(29)二.判断题。
×××√√ (30)三.选择题。
ACAB (30)四.问答题。
(31)五.计算题。
(32)第三章储层岩石的渗透性 (34)一、名词解释。
(34)二.判断题。
×√√××√×√×√ (34)三.选择题。
DBCBCBC (35)四.问答题。
(35)五.计算题。
(36)第四章储层流体饱和度 (38)一、名词解释。
(38)二.判断题。
√×√ (38)12三.选择题。
油层物理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油层的孔隙度是指()。
A. 岩石中孔隙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B. 岩石中孔隙的体积与岩石骨架的比值C. 岩石中孔隙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的一半D. 岩石中孔隙的体积与岩石骨架的比值的一半2. 油层的渗透率是指()。
A. 岩石中孔隙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B. 岩石中孔隙的体积与岩石骨架的比值C. 岩石中孔隙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的一半D. 岩石中孔隙的体积与岩石骨架的比值的一半3. 油层的含油饱和度是指()。
A. 油层中油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B. 油层中油的体积与岩石骨架的比值C. 油层中油的体积与岩石孔隙体积的比值D. 油层中油的体积与岩石孔隙体积的比值的一半4. 油层的原始含油饱和度是指()。
A. 油层中油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B. 油层中油的体积与岩石骨架的比值C. 油层中油的体积与岩石孔隙体积的比值D. 油层中油的体积与岩石孔隙体积的比值的一半5. 油层的储油能力是指()。
A. 油层中油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B. 油层中油的体积与岩石骨架的比值C. 油层中油的体积与岩石孔隙体积的比值D. 油层中油的体积与岩石孔隙体积的比值的一半6. 油层的储油能力与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关系是()。
A. 储油能力与孔隙度成正比,与渗透率无关B. 储油能力与孔隙度和渗透率都成正比C. 储油能力与孔隙度无关,与渗透率成正比D. 储油能力与孔隙度和渗透率都无关7. 油层的储油能力与含油饱和度的关系是()。
A. 储油能力与含油饱和度成正比B. 储油能力与含油饱和度成反比C. 储油能力与含油饱和度无关D. 储油能力与含油饱和度成正比,但受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影响8. 油层的储油能力与原始含油饱和度的关系是()。
A. 储油能力与原始含油饱和度成正比B. 储油能力与原始含油饱和度成反比C. 储油能力与原始含油饱和度无关D. 储油能力与原始含油饱和度成正比,但受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影响9. 油层的储油能力与储油能力与储油能力与储油能力的关系是()。
一、CDDC二、错对对错对三、解释:1、孔隙迂曲度:岩石两端面间连通孔隙的最短路径与直线距离的比值。
2、速敏:指流速敏感性,地层中未被胶结或胶结不好的粘土和<37μm碎屑微粒统称为地层微粒。
它们可随着流体在孔隙中的运移并在喉道处堆集,形成“桥堵”,造成孔隙堵塞和地层渗透性降低。
3、气体滑脱效应:对于液体来说,由于种种原因,孔道壁一定范围中液体的流速总是比孔道中心液体的流速低,然而,对于气体来说则不然,靠近孔道壁和孔道中心的流速几乎一样,同液体在孔道中的流动相对比,我们将气体沿孔道流动时沿孔道壁流速不减小的这一性质称之为“滑脱效应”。
4、空隙配位数:每个空隙所对应得吼道的多少。
四、简答题:1、油藏岩石的毛管压力和湿相饱和度的关系曲线交毛管压力曲线。
影响因素有排驱压力,饱和度中值压力,最小湿相饱和度等。
应用:研究岩石孔隙结构,评估岩石储集性能的好坏,确定油层的平均毛管压力J(Sw)函数,确定油水饱和度岁油水过渡带高度之间的变化关系,研究采收率,确定储层的润湿性,计算岩石的绝对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评定油井工作液对储层的损害或增产措施的效果等。
2、略。
(参考227页)五、C点表示:临界点。
F:纯气藏,A:凝析气藏,J:纯油藏(未饱和油藏),L:带气顶的油藏(饱和油藏)。
图中阴影部分称为:凝析区。
六、计算1、(1)略。
(参考227页)(2)Sw=0.644时:Krw=0.1391,Kro=0.1608流度比M=(Kw/μw)/(Ko/μo)= (Krw/K/μw)/( Kro /K/μo)= (0.1391*2.0)/( 0.1608*1.2)=1.443含水率fw=Qw/(Qo+Qw)=1/(1+1/M)=0.591=59.1%(3)湿相的最低饱和度大于非湿相的最低饱和度,Swmin=0.466,Somin=1-0.842=0.158, Swmi n﹥Somin,因此,该岩心水湿。
(4)驱油效率η=(1-0.466-0.158)/(1-0.466)= 0.7041=70.41%2、K1=50 mD,K2=200 mD,K3=500mD,L1=12.19, L2=4.5,L3=22.86则平均渗透率为:K=(L1+ L2+L3)/( L1/ K1+L2/K2+L3/ K3)=( 12.19+4.5+22.86)/ (12.19/50+4.5/200+22.86/500)=126.76 mD。
油层物理复习题及答案油层物理是石油勘探开发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它涉及到油藏的地质特征、流体性质以及岩石物理参数等方面的研究。
掌握油层物理的知识对于石油工程师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油层物理复习题及其答案。
1. 什么是孔隙度?如何计算孔隙度?孔隙度是指油藏岩石中孔隙的占据空间的比例。
计算孔隙度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孔隙度公式:孔隙度(φ)= 孔隙体积(Vp)/ 样品体积(Vr)其中,孔隙体积可以通过测量样品的饱和后体积与干燥前体积之差来计算,样品体积可以通过测量样品的尺寸来计算。
2. 什么是饱和度?如何计算饱和度?饱和度是指油藏岩石中孔隙中被流体(通常是石油或水)占据的比例。
计算饱和度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饱和度公式:饱和度(S)= 饱和体积(Vf)/ 孔隙体积(Vp)其中,饱和体积可以通过测量样品的饱和后体积与干燥前体积之差来计算,孔隙体积可以通过测量样品的尺寸来计算。
3. 什么是渗透率?如何计算渗透率?渗透率是指岩石中流体(通常是石油或水)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能力。
计算渗透率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达西定律:渗透率(K)= 流体的体积(V)× 流体的黏度(μ)/ 流体通过岩石的压力差(ΔP)× 岩石的长度(L)× 岩石的横截面积(A)其中,流体的体积可以通过测量流体的质量和密度来计算,流体的黏度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得到,流体通过岩石的压力差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得到,岩石的长度和横截面积可以通过测量得到。
4. 什么是孔隙度、饱和度和渗透率之间的关系?孔隙度、饱和度和渗透率是油藏物理性质的重要参数,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
孔隙度决定了岩石中可容纳流体的空间大小,饱和度则表示了岩石中实际被流体占据的比例,而渗透率则决定了流体在岩石中的流动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测量孔隙度和饱和度,可以进一步计算出渗透率,从而评估油藏的产能和开发潜力。
目录第一篇储层流体的高压物性 (2)第一章天然气的高压物理性质 (3)一、名词解释。
(3)二.判断题。
√×××√√×× (3)三.选择题。
ACACBDB (3)四.问答题。
(4)五.计算题。
(5)第二章油气藏烃类的相态和汽液平衡 (8)一、名词解释。
(8)二.判断题。
√√×√×√√××√ (8)三.选择题。
CDAC (8)四.问答题。
(9)五.计算题。
(10)第三章油气的溶解与分离 (12)一、名词解释。
(12)二.判断题。
√××√√× (12)三.选择题。
AADCBB (12)四.问答题。
(13)五.计算题。
(14)第四章储层流体的高压物性 (18)一、名词解释。
(18)二.判断题。
√×√√√× (18)三.选择题。
CCBBC DDDDCD (18)四.问答题。
(20)五.计算题。
(21)第二篇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25)第一章砂岩的物理性质 (25)一、名词解释。
(25)二.判断题。
√√×√××× (26)三.选择题。
BDBACC (26)四.问答题。
(27)五.计算题。
(28)第二章储层岩石的孔隙性 (28)一、名词解释。
(28)二.判断题。
×××√√ (29)三.选择题。
ACAB (29)四.问答题。
(30)五.计算题。
(31)第三章储层岩石的渗透性 (33)一、名词解释。
(33)二.判断题。
×√√××√×√×√ (33)三.选择题。
DBCBCBC (34)四.问答题。
(34)五.计算题。
(35)第四章储层流体饱和度 (37)一、名词解释。
(37)二.判断题。
√×√ (37)三.选择题。
油层物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油层物理学主要研究的是以下哪个方面的物理现象?A. 石油的开采技术B. 油层的物理特性C. 石油的炼制过程D. 石油的运输方式答案:B2. 油层的孔隙度是指什么?A. 油层中固体颗粒的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B. 油层中液体的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C. 油层中孔隙的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D. 油层中气体的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答案:C3. 油层的渗透率与以下哪个因素无关?A. 孔隙度B. 孔隙的连通性C. 孔隙的大小D. 油层的深度答案:D4. 油层物理学中,毛管压力是指什么?A. 油层中液体的静压力B. 油层中液体的动压力C. 油层中液体与固体界面之间的压力差D. 油层中气体的压力答案:C5. 油层中的流体饱和度是指什么?A. 油层中流体的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B. 油层中流体的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C. 油层中流体的密度占总密度的百分比D. 油层中流体的粘度占总粘度的百分比答案:A6. 油层物理学中,相对渗透率是指什么?A. 油层中流体的渗透率与油层渗透率的比值B. 油层中流体的渗透率与油层孔隙度的比值C. 油层中流体的渗透率与油层原始渗透率的比值D. 油层中流体的渗透率与油层最大渗透率的比值答案:A7. 在油层物理学中,油水界面张力对以下哪个过程有影响?A. 油层的储集B. 油层的渗透C. 油层的开采D. 油层的保护答案:C8. 油层物理学中,油层的压缩系数是指什么?A. 油层体积随压力变化的比率B. 油层压力随体积变化的比率C. 油层压力随温度变化的比率D. 油层温度随压力变化的比率答案:A9. 油层物理学中,油层的储集能力与以下哪个因素有关?A. 油层的孔隙度B. 油层的渗透率C. 油层的厚度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10. 油层物理学中,油层的储集系数是指什么?A. 油层的孔隙度与渗透率的乘积B. 油层的孔隙度与厚度的乘积C. 油层的厚度与渗透率的乘积D. 油层的孔隙度、厚度和渗透率的乘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油层物理学中,影响油层渗透率的因素包括:A. 孔隙度B. 孔隙的连通性C. 孔隙的大小D. 油层的深度答案:ABC2. 油层物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A. 油层的物理特性B. 油层的化学特性C. 油层的地质特性D. 油层的流体动力学特性答案:ACD3. 油层物理学中,影响油层流体饱和度的因素包括:A. 流体的类型B. 流体的粘度C. 油层的压力D. 油层的温度答案:ABCD4. 油层物理学中,影响油层毛管压力的因素包括:A. 油层的孔隙度B. 油层的渗透率C. 油水界面张力D. 油层的储集系数答案:C5. 油层物理学中,影响油层储集能力的因素包括:A. 油层的孔隙度B. 油层的渗透率C. 油层的厚度D. 油层的储集系数答案:AB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油层物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油层物理》综合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流体饱和度2.岩石的粒度组成3.有效渗透率4.贾敏效应5.波及系数6.地层油的溶解气油比7.岩石的有效孔隙度8.润湿滞后9.迂曲度10.泡点11.微分分离12.残余油饱和度二、填空题1.按照储层中流体存在的相态不同,油气藏可分为、、、、等类型。
2.根据苏林分类法,油田地层水可以分为、、、等水型。
3.常见的储层敏感性包括、、、、、等。
4.砂岩粒度组成的累计分布曲线,频率分布曲线,表示粒度组成越均匀。
5.提高工作剂洗油效率的方法有、、等。
6.地面油的相对密度定义为:在1标准大气压下,与之比。
7.影响油藏采收率的因素有、、、、、、等。
8.毛管力曲线有、、、、、等。
9.石油的商品性质指标主要包括、、、、等。
10.灰质胶结物的特点是;泥质胶结物的特点是;硫酸盐胶结物的特点是。
11.油藏开发过程中可以使用的天然能量有、、、、等。
12.目前常用的化学驱方法包括、、、、等。
13.天然气的粘度在低压下随分子量的增加而,随温度的增加而。
三、判断题(正确的标注“√”,错误的标注“×”)1.原油中的极性物质对原油的粘度、颜色、界面张力等性质都有一定的影响。
()2.油气田开发过程中进行油气分离时接触脱气方式分离出的气量多,气里面含的轻质油成分少,测得的溶解气油比大。
()3.砂岩的胶结类型主要分为泥质胶结、硅质胶结和灰质胶结三种类型。
()4.地层水的体积系数等于1。
()5.同一岩石中各相流体的相对渗透率之和总是小于1。
()6.Klinkenberg实验结果表明岩石绝对渗透率的大小与实验所用的气体种类、实验压力等有关。
()7.一般情况下,油藏中油水的界面张力小于油气的界面张力。
()8.只要将岩心保护好,从地层中取至地面的岩心中的流体饱和度不会发生变化。
()9.亲水油藏的采收率一定大于亲油油藏的采收率。
()10.砂岩骨架颗粒分选越不均匀,岩石的比面越大。
()11.原油主要由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和少量的杂环化合物组成。
油层物理复习题答案
1. 油层的孔隙度是指什么?
答:油层的孔隙度是指油层岩石中孔隙体积与总体积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2. 油层的渗透率是如何定义的?
答:油层的渗透率是指在一定压差下,流体通过单位面积的油层岩石的流量。
3. 描述油层中的流体类型。
答:油层中的流体主要包括原油、天然气和水。
4. 油层的饱和度是如何计算的?
答:油层的饱和度是指某种流体在孔隙中的体积与孔隙总体积的比值。
5. 什么是油层的相对渗透率?
答:油层的相对渗透率是指在多相流动条件下,某种流体的渗透率与该流体在单一相流动时渗透率的比值。
6. 油层的压缩系数是什么?
答:油层的压缩系数是指在等温条件下,油层体积对压力变化的敏感程度。
7. 油层的粘度对流体流动有什么影响?
答:油层的粘度越大,流体流动的阻力越大,流动速度越慢。
8. 油层的毛管力是如何影响流体分布的?
答:油层的毛管力会影响不同流体在孔隙中的分布,通常水的毛管力较大,会在孔隙中占据较小的孔隙。
9. 油层的流动单元是什么?
答:油层的流动单元是指在油层中,流体流动的最小单元,通常由岩石、孔隙和流体组成。
10. 油层的储集能力是如何评估的?
答:油层的储集能力可以通过孔隙度、渗透率和流体饱和度等参数综合评估。
油层物理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油层物理中,油层的孔隙度是指()。
A. 油层中孔隙的总体积与油层总体积的比值B. 油层中孔隙的总体积与油层总体积的绝对值C. 油层中孔隙的总体积与油层总体积的差值D. 油层中孔隙的总体积与油层总体积的乘积答案:A2. 在油层物理中,下列哪项不是储层岩石的物理特性?()A. 孔隙度B. 渗透率C. 密度D. 孔隙结构答案:C3. 油层中的流体饱和度是指()。
A. 某一流体在油层孔隙中的体积与孔隙总体积的比值B. 某一流体在油层孔隙中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C. 某一流体在油层孔隙中的体积与流体总体积的比值D. 某一流体在油层孔隙中的体积与油层总体积的比值答案:A4. 在油层物理中,渗透率是指()。
A. 流体在油层孔隙中流动的阻力B. 流体在油层孔隙中流动的速度C. 流体在油层孔隙中流动的容易程度D. 流体在油层孔隙中流动的稳定性答案:C5. 油层物理中,相对渗透率是指()。
A. 某一流体在油层中的渗透率与该流体在油层中的孔隙度的比值B. 某一流体在油层中的渗透率与该流体在油层中的饱和度的比值C. 某一流体在油层中的渗透率与油层总渗透率的比值D. 某一流体在油层中的渗透率与油层总孔隙度的比值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油层物理中,影响油层孔隙度的因素包括()。
A. 岩石类型B. 岩石颗粒大小C. 岩石颗粒形状D. 岩石颗粒排列方式E. 岩石的孔隙结构答案:ABCD2.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油层渗透率?()A. 孔隙度B. 孔隙结构C. 孔隙大小D. 孔隙连通性E. 孔隙形状答案:ABCDE3. 油层物理中,影响流体饱和度的因素包括()。
A. 流体的粘度B. 流体的密度C. 流体的相对渗透率D. 流体的毛管压力E. 流体的流动特性答案:CDE4. 油层物理中,下列哪些是储层岩石的物理特性?()A. 孔隙度B. 渗透率C. 密度D. 孔隙结构E. 孔隙大小答案:ABDE5. 油层物理中,影响相对渗透率的因素包括()。
油层物理考试试卷一.解释下列名词与基本概念(每题3分,共12分)1.原油相对密度2.露点压力3.克氏渗透率4.双重孔隙介质二.简述题(每题8分,共24分)1.水敏、速敏的含义各是什么?2.简述岩石润湿性特征的相对性和可变性,并举例说明。
3.试举例说明等渗点的定义及其渗流物理涵义。
三.论述题(每题8分,共16分)1.什么是饱和压力?在油藏开发过程中,一般需要控制地层压力高于还是低于饱和压力?为什么?2.论述地层原油粘度随溶解气油比和压力的变化规律(注意区分当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或高于饱和压力时)。
四.计算与求证(每题12分,共48分)1.某油藏含油面积为A=14.4km2, 油层有效厚度h=11m, 孔隙度φ=0.21,束缚水饱和度S wi= 0.3, 原油体积系数B o=1.2,原油相对密度d420=0.87, 试计算该油藏的原油储量(地面体积)为多少m3(8分), 合多少吨?(4分)2.当储层中只含有油水两相时,储层岩石的综合弹性压缩系数C t为:C t = C f + C Lφ= C f+(C o S o+ C w S w)φ式中:C L, C f ——分别为储层流体与储层岩石的压缩系数,MPa-1C o, C w ——分别为储层中油、水的压缩系数,MPa-1φ——岩石孔隙度,小数。
试求证:C L=C o S o + C w S w3.在一砂岩岩样上测得油、水相对渗透率数据如下表。
(2)、若岩芯的绝对渗透率185毫达西,求Sw=50%时油、水的有效渗透率。
(4分) (3)、如果水的粘度μw=1.1mPa.s,油的粘度μo=1.9mPa.s,计算Sw=64.4%时的水的分流量fw。
(4分)4.实验室内由水驱气实验资料确定的J(Sw)函数如下表:3;水的密度ρw=1000kg/m3;气-水界面张力σgw=45dyn/cm,气-水接触角θgw=0°。
试计算气藏气-水过渡带厚度。
《油层物理》思考题与习题第一章绪论1、提高石油产量、满足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的途经是什么?2、什么是《油层物理》?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哪些?3、简述《油层物理》的发展历程与概况4、研究地层流体物化性质的意义是什么?5、石油中的主要元素、次要元素、微量元素各是什么?其含量大约是多少?6、简述石油、天然气的化学组成。
《油层物理》期末复习题一、选择题1、根据苏林分类方法,下列不属于地层水的水型是___A.硫酸钠水型B.碳酸钠水型C.氯化镁水型D.氯化钙水型2、粒度组成分布曲线的说法不正确的A 曲线的尖峰越高,表明岩石的粒度组成越均匀B 曲线的尖峰越高,表明岩石的粒度组成越不均匀C 曲线的尖峰越靠左,表明岩石中的细颗粒越多D 曲线的尖峰越靠右,表明岩石中的粗颗粒越多3、关于双组分相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混合物的临界压力都高于各组分的临界压力.B 两组分的浓度比例越接近,两相区的面积越大C 混合物中哪一组分的含量占优,露点线或泡点线就靠近哪一组分的饱和蒸汽压曲线D 随着混合物中较重组分比例的增加,临界点向左迁移4、天然气的组成的表示方法不包括A. 摩尔组成B. 体积组成C. 组分组成D. 质量组成5、下列关于界面张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A、只有存在不互溶的两相时自由界面能才存在。
B、自由界面能的大小与两相分子的性质有关系,还与两相的相态有关。
C、在两相系统表面层上既存在比界面能又存在界面张力,界面张力是真实存在的张力。
D、比界面能是单位面积具有的自由界面能,,单位是焦耳/米2,1焦耳/米2=1牛顿/米,从因次上看,比界面能等于单位长度上的力,所以习惯上把比界面能称为界面张力。
6、根据苏林分类方法,重碳酸钠型地层水的沉积环境是A. 大陆冲刷环境B. 陆相沉积环境C. 海相沉积环境D. 深层封闭环境7、下列关于单组分体系相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A、单组分物质的饱和蒸气压曲线是该物质的露点与泡点的共同轨迹线。
B、单组分物质体积的临界点是该体积两相共存的最高压力点和最高温度点。
C、饱和蒸气压曲线的左上侧是气相区,右下侧是液相区。
D、混相驱提高采收率技术选择二氧化碳和丙烷做混相剂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和丙烷的临界点落在正常油藏温度范围内。
8、如图所示是根据实验测得的某砂岩的相对渗透率数据所绘出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试判断该砂岩的润湿性为___A、水湿B、油湿C、中性润湿D、无法确定9、饱和度的测定方法不包括A 溶剂抽提法B 常压干馏法C 色谱法D 离心法10、关于自由界面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只有存在不相溶的两相时自由界面能才存在B 界面越大,自由表面能越大C 自由界面能与两相的相态无关D 表面或界面是具有一定的厚度11、影响岩石渗透率的因素不包括A 岩石的成分B 沉积作用C 成岩作用D 构造作用12、关于毛管压力曲线的说法错误的是A 岩石孔道的大小分布越集中,毛管压力曲线的中间平缓段越长,越接近水平线B 孔道半径越大,中间平缓段越接近横轴C 岩石的渗透性越好,则排驱压力越大D 大孔道越多,则毛管压力曲线越靠近左下方二、判断正误1.润湿相总是附着于颗粒表面,并力图占据较窄小的粒隙角隅,而把非润湿相推向更通畅的孔隙中间。
《油层物理》综合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相对渗透率:同一岩石中,当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每一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岩石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2、润湿反转: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吸附,而造成的岩石润湿性改变的现象。
3、泡点:指温度(或压力)一定时,开始从液相中分离出第一批气泡时的压力(或温度)。
4. 流度比:驱替液流度与被驱替液流度之比。
5、有效孔隙度:岩石在一定的压差作用下,被油、气、水饱和且连通的孔隙体积与岩石外表体积的比值。
6、天然气的压缩因子: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一定质量气体实际占有的体积与在相同条件下理想气体占有的体积之比。
7、气体滑动效应:在岩石孔道中,气体的流动不同于液体。
对液体来讲,在孔道中心的液体分子比靠近孔道壁表面的分子流速要高;而且,越靠近孔道壁表面,分子流速越低;气体则不同,靠近孔壁表面的气体分子与孔道中心的分子流速几乎没有什么差别。
Klinbenberg把气体在岩石中的这种渗流特性称之为滑动效应,亦称Klinkenberg效应。
8、毛管力:毛细管中弯液面两侧两相流体的压力差。
9、润湿:指液体在分子力作用下在固体表面的流散现象。
10、洗油效率:在波及范围内驱替出的原油体积与工作剂的波及体积之比。
11、束缚水饱和度:分布和残存在岩石颗粒接触处角隅和微细孔隙中或吸附在岩石骨架颗粒表面的不可能流动水的体积占岩石孔隙体积的百分数称为束缚水饱和度。
12、地层油的两相体积系数:油藏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在给定压力下地层油和其释放出气体的总体积与它在地面脱气后的体积之比。
13、吸附:溶质在相界面浓度和相内部浓度不同的现象。
二、填空题1、1、润湿的实质是_固体界面能的减小。
2、天然气的相对密度定义为:标准状态下,天然气的密度与干燥空气的密度之比。
3、地层油的溶解气油比随轻组分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少;当压力小于泡点压力时,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当压力高于泡点压力时,随压力的增加而不变。
4、常用的岩石的粒度组成的分析方法有:筛析法和沉降法。
5、地层水依照苏林分类法可分为氯化钙、氯化镁、碳酸氢钠和硫酸钠四种类型。
6、砂岩粒度组成的累计分布曲线越陡,频率分布曲线尖峰越高,表示粒度组成越均匀;7、灰质胶结物的特点是遇酸反应;泥质胶结物的特点是遇水膨胀,分散或絮凝;硫酸盐胶结物的特点是_高温脱水。
8、天然气的体积系数远远小于1。
9、同一岩石中各相流体的饱和度之和总是等于1。
10、对于常规油气藏,一般,地层流体的B o>1,B w≈1,B g<< 111、地层油与地面油的最大区别是高温、高压、溶解了大量的天然气。
12、油气分离从分离原理上通常分为接触分离和微分分离两种方式。
13、吸附活性物质引起的固体表面润湿反转的程度与固体表面性质、活性物质的性质、活性物质的浓度等因素有关。
14、测定(判定)油藏润湿性的常用方法有:自吸吸入法、自吸驱替法、自吸离心法、毛管力曲线法和相渗曲线法等。
15、常用的提高采收率的方法有化学采油、热力采油、混相采油和微生物采油。
三、判断题1、天然气主要由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和少量的杂环化合物组成。
(×)2、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常用接触分离和多级分离两种分离方式进行油气分离。
(√)3、地层水中溶解的盐类是影响地层水高压物性的主要原因。
(√)4、天然气的粘度随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大,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
(×)5、同一岩石中各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之和等于1。
(×)6、储层烃类流体中所含组分越多,其相图面积越大。
(√)7、油藏中地层油的极性物质含量越多,油水的界面张力越大。
(×)8、砂岩的胶结类型主要分为泥质胶结、钙质胶结和铁质胶结三种类型(×)9、亲水油藏的采收率不一定大于亲油油藏的采收率。
(√)10、砂岩骨架颗粒分选越不均匀,岩石的比面越大。
(√)11、天然气的相对密度总是小于1。
(×)12、地层油的两相体积系数最大值为1+Rsi 。
(√)13、岩石的有效孔隙度与驱动压差大小有关。
(×)14、计算砂岩粒度组成不均匀系数中的d60是指累积分布曲线上累积质量为60%的颗粒直径。
(√)15、岩石的孔隙结构与颗粒的大小、分选性、颗粒接触方式等密切相关。
(√)16、油藏中油水的界面张力一定小于油气的界面张力。
(×)17、通过分析取至地面的岩心中的流体饱和度可以确定地层中的流体饱和度。
(×)18、润湿滞后会造成固体润湿角的改变。
(√)19、提高驱替剂的波及系数可以提高油藏的采收率。
(√)20、双组分相图临界点轨迹线所包围的面积随两组分相对分子量差别的增加而增大。
(√)21、多级分离方式比微分分离方式分离出的气量多、组分重,测得的气油比较高。
(×)22、砂岩的胶结类型主要取决于胶结物含量的多少、生成条件及沉积后经历的变化等因素。
(√)23、岩石的孔隙越小,连通性越差,束缚水饱和度越小。
(×)24、任何地层进行酸化后都能提高地层的渗透率。
(×)25、聚合物驱主要是通过提高波及系数来提高采收率的。
(√)26、任意毛管力曲线都可以确定油藏驱油过程中任一饱和度面上两相间的压力差。
(×)27、油藏两相体积系数的最大值为“1+地层油的原始溶解气油比”,最小值为“地层油饱和压力下的体积系数。
(√)28、随地层温度的升高,地层油的渗流能力增大。
(√)29、岩石的绝对渗透率不仅仅与其孔隙结构有关。
(×)四、简答题1、简要分析影响岩石孔隙度的因素(答出5条以上)。
答:(1)颗粒分选性和磨圆度:颗粒分选性越好,磨圆度越好,孔隙度越大。
(2)颗粒的排列方式:正方体排列方式,孔隙度最大;菱形排列,孔隙度最小。
(3)胶结物类型和含量:钙质胶结物含量增加,胶结物含量增加,孔隙度减小。
(4)压实作用:随埋深的增加(压实作用增强),孔隙度减小。
(5)成岩后生作用:随裂缝的增加,溶蚀作用增强,孔隙度增大。
2、简述注水开发亲油地层中油水的分布特点和流动规律。
答:岩石表面的润湿性不同,油水在岩石孔道中的分布状态也不同。
润湿相总是附着于颗粒表面,并力图占据较小的粒隙角隅,而把非湿相推向更畅通的孔隙中间。
亲油油藏中含水饱和度较小时,油附着于颗粒表面,水只存在于微毛细管孔隙中、或颗粒接触角隅,不能相互接触,也不参与流动;当开始注水时,水沿孔道中心进入孔隙并靠推挤及摩擦携带作用将油驱出孔隙;当含水饱和度增加到一定值时,水形成连通通道后,油就被憋死,成了残余油。
油附着于颗粒表面,水占据了孔道中心。
3、简要分析影响原油采收率的因素(答出5条以上)。
答:(1)地层的非均质性:地层非均质性越严重,采收率越低。
(2)流度比:流度比越大,采收率越低。
(3)注采井网对地层的适应程度:注采井网对地层不适应,则采收率越低。
(4)岩石性质:岩石的孔、渗性质越好,采收率越高。
(5)流体性质:流体组分越轻,粘度越小,采收率越大。
(6)岩石的微观孔隙结构:岩石的微观孔隙结构越简单,孔隙半径越大,采收率越大。
(7)润湿性:相同条件下,亲水油藏的采收率一般高于亲油油藏采收率。
4、试绘出多组分烃的相图,在图中标明液相区、气相区、两相区、泡点线、露点线及临界点,在多组分相图中标出凝析气藏的可能位置,并根据相图说明该凝析气藏开发过程中的相态将如何变化?答:APC线上部-液相区;BTC线右方-气相区;APCTB线包围的区域-两相区;APC线-泡点线;BTC线-露点线;C-临界点。
D点为凝析气藏。
该凝析气藏在原始状态(D点)下为气态;开发过程中,随压力降低至E点时,油藏流体出现无限少的液体;随压力的继续降低,液相含量逐渐增大,至F点时液相含量达到最大;随压力的继续降低,液相含量逐渐减小,至G点时液相含量减小为零,又成为单一气相。
5、简要分析影响岩石润湿性的因素。
答:(1)岩石的矿物组成:岩石的矿物组成不同,油藏的润湿性也不同。
(2)流体的组成:流体的组成不同,油藏的润湿性也不同。
流体的极性与岩石矿物的极性越接近,流体越润湿油藏。
(3)石油中的极性物质:石油中的极性物质含量越高,与岩石的极性越接近,润湿性越强。
(4)矿物表面的粗糙度:矿物表面粗糙,会影响油藏的润湿性。
6、简要分析注蒸汽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原理。
、答:(1)原油粘度大大降低,增加了原油的流动系数;(2)油层岩石和流体体积膨胀,增加了弹性能量;(3)原油中的轻质油份易挥发,进入气相后更易流动;(4)油相相对渗透率有增加的趋势,从而增加了原油的流动能力;(5)提高了地层压力,增加了驱油能量;(6)清除了井壁污染,降低了井筒附近的流动阻力五、计算题1、某油藏岩心相对渗透率数据见下表,该油藏岩心(截面积为6.25 cm 2,长度为3cm ,绝对渗透率k=0.4μm 2 )在室内进行水驱油实验,岩心两端压差恒定为0.3MPa ,油、水粘度分别为5mPa•s 和1mPa•s 。
(2)判断该油藏岩石的润湿性,并说明原因。
(3)当岩心中含水饱和度为40%时,求该岩心末端的油、水产量和产水率。
解:(1)该油藏的束缚水饱和度Swc=30%,残余油饱和度Sor=75%(2) 亲水,因为油水相对渗透率相等(等渗点)的含水饱和度为50~60%,大于50%,说明有部分水被岩石吸附住了不能参与流动,所以判断该油藏为亲水油藏。
(3)1031325640040....L P KA K Q w rw w =⨯⨯⨯⨯==μ∆ (cm 3/s ) 4035325640800....L P KA K Q o ro o =⨯⨯⨯⨯==μ∆ (cm 3/s ) %...Q Q Q f o w w w 20401010=+=+=2、某岩样长10cm ,截面积4.9cm 2,绝对渗透率为67×10-3μm 2,当岩样中水、油饱和度分别为40%、60%时。
在ΔP=2×105Pa 的压差作用下,通过岩样的水、油的流量分别为0.04cm 3/s 和0.01cm 3/s 。
在水、油粘度分别为0.75mPa•s 和2.5mPa•s 时,求:(1)油、水的相渗透率,油、水的相对渗透率。
(2)解释油、水相对渗透率之和小于绝对渗透率的原因。
解:(1)0306.029.41075.004.0=⨯⨯⨯=∆=P A L Q K w w w μ(μm 2) 457.0067.00306.0===K K K w rw 0255.029.4105.201.0=⨯⨯⨯=∆=P A L Q K o o o μ(μm 2) 381.0067.00255.0===K K K o ro (2)①由于油藏润湿性的存在,孔隙表面会吸附流体,这样就减小了流体的有效流动孔隙半径,从而降低了流体的有效渗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