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层物理试卷(附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64.84 KB
- 文档页数:9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油层物理期末试题A卷(闭卷)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30分)1.地层油的体积系数2.天然气的等温压缩系数3.岩石孔隙度4.有效渗透率5.毛管力6.润湿性7.原油采收率8.砂岩的粒度组成9.贾敏效应10.溶解气油比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油藏流体的特点是、、且。
2. 天然气在原油中的溶解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油气组成、压力和温度条件。
油越轻,天然气在原油中的溶解度越;压力升高,天然气在原油中的溶解度;温度升高,天然气在原油中的溶解度。
3. 当油藏孔隙中有多种流体存在时,所有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之和总是(大于、小于、等于)岩石的绝对渗透率。
4. 储层岩石中的胶结物按成分分类可分为泥质胶结物、灰质胶结物、硫酸盐胶结物及硅质胶结物。
其中泥质胶结物的特点是;灰质胶结物中常见的是方解石及白云石,其特点是;石膏是重要的硫酸盐胶结物,其特点是。
5. 根据苏林分类法,地层水共分为四种类型,即型、型、型以及型。
6. 油水过渡带的厚度一般油气过渡带的厚度;油越稠,油水过渡带厚度越。
7. 水驱油藏波及系数的大小受水油流度比的影响,水油流度比越大,则水驱油藏的波及系数越。
8. 室内测定油藏岩石毛管力大小的方法主要有法、法、以及法。
三、做图及简答题(共30分)1.(12分)简要画出原油溶解气油比、体积系数、粘度随压力变化曲线,并解释原因。
2.(12分)简述高低压下天然气粘度的特点(随压力、温度及气体分子量的变化);3.(6分)什么是岩石的绝对渗透率,测定岩石绝对渗透率的三个条件是什么?四、计算题(共20分)1. (6分)设某气藏中天然气的摩尔组成如下表所示:.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试计算:(1)天然气的视相对分子质量;(2)天然气的相对密度;(3)该气藏原始地层温度为50℃,压力为10MPa。
原始地层条件下天然气的压缩因子为0.8,计算此条件下天然气的体积系数。
一、名词解释题1.粒度组成:岩石各种大小不同颗粒的含量。
2.不均匀系数(n):n=d60/d10,式中:d60——在颗粒累积分布曲线上颗粒累积重量百分数为60%的颗粒直径;d10———在颗粒累积分布曲线上颗粒累积重量百分数为10%的颗粒直径。
3.粘土:直径小于0.01的颗粒占50%以上的细粒碎屑。
4.胶结类型:胶结物在岩石中的分布状况及与碎屑颗粒的接触关系。
5.岩石的比面(S):单位体积岩石内颗粒的总表面积或孔隙总的内表面积。
6.岩石的孔隙度(φ):岩石中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7.岩石的绝对孔隙度(φa):岩石的总孔隙体积与岩石外表体积之比。
8.岩石的有效孔隙度(φe):岩石中有效孔隙体积与岩石外表体积之比。
9.岩石的流动孔隙度(φf):在含油岩石中,能在其内流动的孔隙体积与岩石外表体积之比。
10.岩石的压缩系数(C f):C f=ΔV p/V f*1/ΔP,C f是指油层压力每降低一个大气压时,单位体积岩石内孔隙体积的变化值。
11.油层综合弹性系数(C):C=C f+ΦC l;C=C f+Φ(C o S o+C w S w) 当油层压力降低或升高单位压力时,单位体积油层内,由于岩石颗粒的变形,孔隙体积的缩小或增大,液体体积的膨胀或压缩,所排出或吸入的油体积或水体积。
12.岩石的渗透率(K):K=QμL/A(P1-P2)岩石让流体通过的能力称为渗透性,渗透性的大小用渗透率表示。
Q=K*A/μ*ΔP/L13.达西定律:单位时间通过岩芯的流体体积与岩芯两端压差及岩芯横截面积成正比例,与岩芯长度、流体粘度成反比,比例系数及岩石的渗透率长。
14.“泊积叶”定律:Q=πr4(P1-P2)/8μL15.迂回度(Υ):τ=L e/L,式中:L e—流体通过岩石孔隙实际走过的长度 L—岩石外表长度16.岩石的含油饱和度:S o=V o/V p17.岩石的束缚水饱和度(S wi):存在于砂粒表面和砂粒接触角隅以及微毛管孔道中等处不流动水的饱和度。
第一章油藏流体的界面张力一.名词解释1.自由表面能(free surface energy):表面层分子力场的不平衡使得这些表面分子储存了多余的能量,这种能量称为自由表面能2.吸附(adsorption):溶解于某一相中的物质,自发地聚集到两相界面层并急剧减低该界面的表面张力的现象称为吸附3.界面张力(interfacial tension):也叫液体的表面张力,就是液体与空气间的界面张力。
在数值上与比界面能相等。
固体表面与空气的界面之间的界面张力,就是固体表面的自由能。
4.表面活性剂(surface active agent):指加入少量能使其溶液体系的界面状态发生明显变化的物质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在括号内画×1.表面层溶质的浓度较相内大时称正吸附。
(√)2.随界面两侧物质密度差增大,表面张力随之下降。
(×)3.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愈高,则表面张力愈大。
(√)4.油藏条件下的油气表面张力一定小于地面条件。
(√)5.从严格定义上讲,界面并不一定是表面。
(√)6. 界面两侧物质的极性差越大,界面张力越小。
(×)三.选择题1.若水中无机盐含量增加,则油水表面张力将,若水中表面活性物质含量增加,则油水界面张力将。
A.增加,增加B.增加,减小C.减小,增加D.减小,减小( B )2.随体系压力增加,油气表面张力将,油水表面张力将。
A.上升,上升B.上升,下降C.下降,上升D.下降,下降( D )3.随表面活性物质浓度增加,表面张力,比吸附将。
A.上升,上升B.上升,下降C.下降,上升D.下降,下降( C )4.在吉布斯吸附现象中,当表面活度 0,比吸附G 0,该吸附现象称为正吸附。
A.大于,大于B.大于,小于C.小于,大于D.小于,小于( C )4、溶解气:气体溶解度越大,界面张力越小。
2.何为表面张力?油藏流体的表面张力随地层压力,温度及天然气在原油(或水)中的溶解度的变化规律如何?表面张力:液体表面任意二相邻部分之间垂直于它们的单位长度分界线相互作用的拉力。
目录第一篇储层流体的高压物性 (3)第一章天然气的高压物理性质 (3)一、名词解释。
(3)二.判断题。
√×××√√×× (3)三.选择题。
ACACBDB (4)四.问答题。
(4)五.计算题。
(5)第二章油气藏烃类的相态和汽液平衡 (9)一、名词解释。
(9)二.判断题。
√√×√×√√××√ (9)三.选择题。
CDAC (9)四.问答题。
(10)五.计算题。
(11)第三章油气的溶解与分离 (13)一、名词解释。
(13)二.判断题。
√××√√× (13)三.选择题。
AADCBB (13)四.问答题。
(14)五.计算题。
(15)第四章储层流体的高压物性 (19)一、名词解释。
(19)二.判断题。
√×√√√× (19)三.选择题。
CCBBC DDDDCD (19)四.问答题。
(21)五.计算题。
(22)第二篇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26)第一章砂岩的物理性质 (26)一、名词解释。
(26)二.判断题。
√√×√××× (27)三.选择题。
BDBACC (27)四.问答题。
(28)五.计算题。
(29)第二章储层岩石的孔隙性 (29)一、名词解释。
(29)二.判断题。
×××√√ (30)三.选择题。
ACAB (30)四.问答题。
(31)五.计算题。
(32)第三章储层岩石的渗透性 (34)一、名词解释。
(34)二.判断题。
×√√××√×√×√ (34)三.选择题。
DBCBCBC (35)四.问答题。
(35)五.计算题。
(36)第四章储层流体饱和度 (38)一、名词解释。
(38)二.判断题。
√×√ (38)12三.选择题。
油层物理试卷(100)一.名词辨析(5*5)1.接触分离,微分分离,一次脱气,多级脱气四者的联系与区别答:接触分离是使油藏烃类体系从油藏状态瞬时变某一特定压力,温度状态,引起油气分离并迅速达到相平衡的过程;一次脱气是指油藏烃类体系从油藏状态下一次分离到大地气压气温上的状态的相态平衡过程,属于接触分离的一种。
微分分离是在微分脱气过程中,随着气体的分离,不断将气体放掉(使气体与液体脱离接触);多级脱气是指在脱气过程中分几次降压,将每级分出的气体排走,液体在进行下一次脱气,最后达到指定压力的脱气方法,属于微分分离的一种。
2.天然气的等温压缩系数和体积系数的区别和各自的意义答:天然气等温压缩系数:在等温条件下单位体积气体随压力变化的体积变化值;其物理意义每降低单位压力,单位体积原油膨胀具有的驱油能力。
天然气体积系数:一定量的天然气在油气层条件下的体积与其在地面标准条件下的体积之比;其意义是对于湿气和凝析气,采到地面后有液态凝析油产生,在计算产出气体的标准体积时,通常将凝析油转换出曾等物质的量的气体的标准体积,是膨胀系数的倒数。
3.有效孔隙度和流动孔隙度的区别答:有效孔隙度是指在一定的压差作用下,被油气水饱和且连通的孔隙体积与岩石外表体积之比;流动孔隙度是指在一定压差作用下,饱和与岩石孔隙中的流动发生运动时,与可动流体体积相当的那部分孔隙体积与岩石外表体积之比。
有效孔隙度比流动孔隙度大。
4.原始含油饱和度和束缚水饱和度的关系答:束缚水饱和度指单位孔隙体积中束缚水(分布和残存在岩石颗粒接触出角隅和微细孔隙中或吸附在岩石骨架颗粒表面,不可流动的水)所占的比例(原始含水饱和度最小为束缚水饱和度)。
原始含油饱和度是指在油藏条件下单位孔隙体积中油所占的比例。
对于原始含水饱和度为束缚水饱和度的为饱和油藏而言,原始含油饱和度等于1减束缚水饱和度。
5.润湿反转和润湿滞后区别答:润湿反转是指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吸附,使固体表面的润湿性发生改变的现象。
《油层物理》历年考试试题整理填空第一部分:填空题1.岩石胶结类型主要有基底胶结,孔隙胶结,接触胶结,且三个渗透率依次增大。
附:胶结类型:胶结物在岩石中的分布状况以及它们与碎屑颗粒的接触关系。
(P56)2.随地层压力下降,岩石骨架体积将膨胀,岩石孔隙体积将收缩,地层流体体积将膨胀。
3.孔隙度是评价岩石储积流体能力的主要参数,绝对渗透率是评价渗透能力的主要参数。
附:有效孔隙原始地质储量;流动间隙:可采地质储量4.同种粘土矿物在盐水中的鹏润度小于在淡水中的膨润度。
5.将气藏与游藏的P-T相图相比较:相包络线高度是气藏高于游藏,相包络线宽度是气藏小于游藏。
临界点位置是气藏将向左上偏移,气液等量线分布是气藏将向泡点线测密集。
6.判断岩石润湿性时,若润湿接触角?>90°,则岩石油湿(亲油)。
若?=90°则岩石中性润湿,若?<90°则岩石水湿(亲水)。
7.毛管力曲线的三种主要测定方法是半渗透隔板法,压汞法,离心法。
8.碎体系毛管力增加,游说过渡带厚度增加,平均孔道半径减小9.按孔径大小,可将岩石孔隙分为超毛细孔隙,毛管孔隙,微毛管孔隙三种类型。
10.游藏原始地质储量是根据有效孔隙度来计算的,游藏可采地质储量是根据流动孔隙度来计算的。
11.蒙脱石膨润度大于高岭石膨润度。
12.在单组分立体相图中,若PTV状态点位于立体曲面之上,则该组分为液相。
13.双组分体系组成越接近,则该体系p~t相图中两相区宽度越宽。
14.在同种原油中,甲烷的溶解系数小于CO2的溶解系数,甲烷的溶解系数大于N2的溶解系数。
附:两组分的分配比例越接近,两相区的面积越大,两组分性质差别越大,则两相区极性差别越大。
在同种原油中,溶解度大小:丙烷>乙烷>CO2>甲烷>N2,溶解系数反应液体溶解气体的能力。
15.地层油压缩系数仅在地层压力大于饱和压力区间才成立,且随压力增加而下降。
16.影响地层水的粘度的主要因素是温度17.水汽表面张力通常大于油气表面张力。
油层物理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油层的孔隙度是指()。
A. 岩石中孔隙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B. 岩石中孔隙的体积与岩石骨架的比值C. 岩石中孔隙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的一半D. 岩石中孔隙的体积与岩石骨架的比值的一半2. 油层的渗透率是指()。
A. 岩石中孔隙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B. 岩石中孔隙的体积与岩石骨架的比值C. 岩石中孔隙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的一半D. 岩石中孔隙的体积与岩石骨架的比值的一半3. 油层的含油饱和度是指()。
A. 油层中油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B. 油层中油的体积与岩石骨架的比值C. 油层中油的体积与岩石孔隙体积的比值D. 油层中油的体积与岩石孔隙体积的比值的一半4. 油层的原始含油饱和度是指()。
A. 油层中油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B. 油层中油的体积与岩石骨架的比值C. 油层中油的体积与岩石孔隙体积的比值D. 油层中油的体积与岩石孔隙体积的比值的一半5. 油层的储油能力是指()。
A. 油层中油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B. 油层中油的体积与岩石骨架的比值C. 油层中油的体积与岩石孔隙体积的比值D. 油层中油的体积与岩石孔隙体积的比值的一半6. 油层的储油能力与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关系是()。
A. 储油能力与孔隙度成正比,与渗透率无关B. 储油能力与孔隙度和渗透率都成正比C. 储油能力与孔隙度无关,与渗透率成正比D. 储油能力与孔隙度和渗透率都无关7. 油层的储油能力与含油饱和度的关系是()。
A. 储油能力与含油饱和度成正比B. 储油能力与含油饱和度成反比C. 储油能力与含油饱和度无关D. 储油能力与含油饱和度成正比,但受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影响8. 油层的储油能力与原始含油饱和度的关系是()。
A. 储油能力与原始含油饱和度成正比B. 储油能力与原始含油饱和度成反比C. 储油能力与原始含油饱和度无关D. 储油能力与原始含油饱和度成正比,但受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影响9. 油层的储油能力与储油能力与储油能力与储油能力的关系是()。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一、判断题(80分)1、天然气是以甲烷为主的烷烃,其中常含有非烃类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气、硫化氢、水汽。
正确答案:正确学生答案:正确2、天然气的分子量是指天然气分子的质量。
正确答案:错误学生答案:3、胶结物质主要包括泥质胶结物、灰质胶结物、和硫酸盐胶结物三种。
正确答案:正确学生答案:4、地层油粘度在饱和压力时是最小的。
正确答案:正确学生答案:5、烃类体系相图中,反常相变现象只发生在等温反常凝析区。
正确答案:错误学生答案:6、对于锥形毛细管中的毛管力,最大毛管力出现在毛细管的粗端,最小毛管力出现在毛细管的细端。
正确答案:错误学生答案:7、毛管滞后现象是指毛细管的吸入过程产生的液柱高度大于驱替过程中产生的液柱高度。
正确答案:错误学生答案:8、原油的化学组成是决定粘度高低的内因,是原油粘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般地说,原油的分子量越大,则粘度越高。
正确答案:正确学生答案:9、烷烃分子量的大小不同,其存在形态也不一样,其中~是液态,是构成石油的主要成分。
正确答案:错误学生答案:10、对于同一岩石,有效渗透率之和大于绝对渗透率。
正确答案:错误学生答案:11、粘土晶片之间的吸引力增大,水化膜的厚度增大。
正确答案:错误学生答案:12、只有当驱替压力大于阈压时,流体才可能流动。
正确答案:正确学生答案:13、砂岩的砂粒越细,其比面越大。
由于砂岩的粒度很小,故其比面是很大的。
正确答案:正确学生答案:14、润湿滞后是指在运动过程中岩石润湿角发生改变的一种现象。
正确答案:正确学生答案:15、原油的采收率可以用体积波及效率与驱油效率的来表示。
正确答案:正确学生答案:16、烃类体系相图中,重质组分含量愈高,则气液等含量线分布愈向右密集。
错误学生答案:17、当压缩因子为1时,实际气体则成为理想气体。
正确答案:错误学生答案:18、表示天然气的组成有三种方法,摩尔组成、体积组成和质量组成。
其中天然气的体积组成等于其摩尔组成。
油层物理第一次作业单选题(共35道题)1.(2.5分)A、.B、.C、.D、.2.(2.5分)A、.B、.C、.D、.3.(2.5分)A、.B、.C、.D、.4.(2.5分)A、.B、.C、.D、.5.(2.5分)A、.B、.C、.D、.6.(2.5分)A、.B、.C、.D、.7.(2.5分)A、.B、.C、.D、.8.(2.5分)A、.B、.C、.D、.9.(2.5分)A、.B、.C、.D、.10.(2.5分)A、.B、.C、.D、.11.(2.5分)粘度是地层油的主要物性之一,它决定着油井产能的大小、油田开发的难易程度及油藏的最终采收率。
下列不属于地层油按粘度分类的有——A、低粘油B、高粘油C、稠油D、重质油12.(2.5分)下列对地层流体类别划分正确的是——A、石油、天然气、地层水B、烃类、地层水C、石油、天然气、束缚水D、烃类、非烃类13.(2.5分)下列油气藏类型中不属于按照流体特征分类的有——A、气藏B、凝析气藏C、超深油气藏D、挥发性油藏E、油藏.14.(2.5分)下列不属于地层水溶液中常见的阳离子有——A、钠离子B、钾离子C、钙离子D、三价铁离子15.(2.5分)下列不属于地层水溶液中常见的阴离子有——A、氯离子B、硫酸根离子C、碳酸氢根离子D、氢氧根离子16.(2.5分)已知氯离子的浓度为7896毫克/升,氯离子的化合当量35.3,则氯离子的毫克当量浓度为——毫克当量/升。
A、225.6B、7931.5C、7860.5D、28030817.(2.5分)水型是以水中某种化合物的出现趋势而定名的,下列不属于按苏林分类法的水型有——A、硫酸钠水型B、碳酸钠水型C、氯化镁水型D、氯化钙水型18.(2.5分)水型的苏林分类法将地下水的化学成分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条件联系了起来,下列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硫酸钠水型---大陆冲刷环境B、重碳酸钠水型---陆相沉积环境C、氯化镁水型---海相沉积环境D、氯化钙水型---浅层开放环境19.(2.5分)下列天然气组成的表示方法中错误的有——A、摩尔组成B、体积组成C、质量组成D、浓度组成20.(2.5分)确定天然气组成的实际意义在于——A、证实石油烃类主要由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这三种饱和烃类构成B、验证石油与天然气在化学构成上均为烃类,只是分子量不同而已C、由于天然气中含有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气体,通过确定组成测出含量可以采取适当措施更好的指导气田开采D、通过研究天然气组成,以此来求取其在工程中实用的高压物性参数如视相对分子质量、密度和相对密度等21.(2.5分)下列关于油层物理学发展情况说法错误的是——A、油层物理学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距今仅六七十年的历史B、1956年原苏联莫斯科石油学院卡佳霍夫出版《油层物理基础》,把油层物理从采油工程中独立出来,建立了一个新的学科分支C、我国油层物理学科形成于50年代前后,并随油田开发而不断发展,60年代起相继出版了反映最新研究成果的有关油层物理的书籍D、油层物理学今后的发展将体现独立性、创新性和理论性的特点22.(2.5分)已知1mol天然气的质量为24.64g,干空气的分子量为28.96≈29,则该天然气的密度为——A、1.1g/LB、0.85g/LC、0.7 g/LD、1.2 g/L23.(2.5分)已知1mol天然气的质量为24.64g,干空气的分子量为28.96≈29,则该天然气的相对密度为——A、1.1B、0.85C、0.7D、无法确定24.(2.5分)一方面,真实气体分子本身具有体积,故较理想气体难于压缩,另一方面,真是气体分子间具有引力,故较理想气体易于压缩,压缩因子Z反映了这两个作用的综合结果,当Z值大于1时,表示真实气体较理想气体——A、难于压缩B、易于压缩C、相当D、有时难于压缩,有时易于压缩,不确定25.(2.5分)确定压缩因子Z的方法不包括下列——A、采用代数式拟合Z因子图版B、采用状态方程计算C、根据天然气分子量大小判断D、图版法26.(2.5分).已知某气藏地层温度为68℃,气藏压力为18.0MPa,天然气在地下占有的体积为215立方米,若这些气体全部产出,在标况(P=1atm,T=20℃)下体积为35800立方米,则原始气藏条件下天然气的体积系数Bg为——A、0.006B、166.5C、9.25D、0.13627.(2.5分)在20℃、6.8 MPa下,由甲烷的P—Z图版查出其压缩因子Z=0.89,并给出该点斜率为-0.01551 MPa-1,则该条件下甲烷的等温压缩系数为——A、1.645*10-3 MPa-1B、1.645*10-4 MPa-1C、1.645*10-5 MPa-1D、1.645*10-6 MPa-128.(2.5分)研究地层流体物化性质的意义在于——A、了解和掌握石油、天然气和地层水的物理化学性质B、在勘探开发阶段可以进行油气田科学预测,在开发过程中可以使我们更好的研究与管理油气藏C、研究地层流体物化性质是学习油层物理学课程的要求和任务D、地层流体处于高温、高压状态,从而与其在地面的性质有着很大的差别,所以要研究29.(2.5分)石油与天然气从化学组成上讲为同一类物质,两者只是分子量不同而已。
《油层物理学》模拟试卷1一、简答题(共20分)1、简述油气藏按流体性质分为哪几种?(5分)2、什么是束缚水?(5分)3、天然气体积系数?4、什么是波及系数?(5分)5、什么是原油的原始气油比?6、什么是天然气相对密度?(5分)二、问答题(共30分)1、简述烷烃的形态(气、液、固)与其分子量的关系是什么?(10分)2、三块岩样的毛管力曲线如下图所示,试比较三块岩样的最大孔隙的大小、分选性的好坏、主要孔道半径的大小、束缚水饱和度的大小。
(10分)3、何谓润湿? 用什么表示岩石的润湿性?(10分)4、什么是泡点压力、露点压力?什么是临界点?5、简述影响相对渗透率的因素。
三、计算题(50分)1、计算下列气体组分的质量分数和体积分数。
(备注:第一列、第二列为已知,其它可列是计算的)2、油层包括两个分层,一层厚4.57米,渗透率为200毫达西,另一层3.05米,渗透率为350毫达西,求平均渗透率。
(14分)3、某油藏原始油层压力P=23.56MPa。
该油井样品实验室PVT分析结果如下表。
注:Pb-泡点压力。
求:(1)P=18.37Mpa时总体积系数;(10分)(2)当地层压力为21.77MPa时,假设油井日产20m3地面原油,问:地面日产气?(8分)4、有一岩样含油水时重量为8.1169克,经抽提后得到0.3厘米3的水,该岩样烘干后重量为7.2221,饱和煤油的岩样在空气中的重量为8.0535克,饱和煤油后在煤油中称得重量为5.7561克,求该岩样的含水饱和度(7分)、含油饱和度(6分)、孔隙度(5分)。
(设岩样的视密度为2.65克/厘米3,油的密度0.8760克/厘米3, 水的密度1.0051克/厘米3)。
5、在砂岩岩样上测得油、水相对渗透率数据如下表求:(1)在直角坐标上,粗略描画出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
(2)如果μw=1.2cp,μo=2.0cp,计算Sw=0.644时的水的分流量fw。
(3)判断该岩芯的润湿性。
油层物理试卷(100)一.名词辨析(5*5)1.接触分离,微分分离,一次脱气,多级脱气四者的联系与区别答:接触分离是使油藏烃类体系从油藏状态瞬时变某一特定压力,温度状态,引起油气分离并迅速达到相平衡的过程;一次脱气是指油藏烃类体系从油藏状态下一次分离到大地气压气温上的状态的相态平衡过程,属于接触分离的一种。
微分分离是在微分脱气过程中,随着气体的分离,不断将气体放掉(使气体与液体脱离接触);多级脱气是指在脱气过程中分几次降压,将每级分出的气体排走,液体在进行下一次脱气,最后达到指定压力的脱气方法,属于微分分离的一种。
2.天然气的等温压缩系数和体积系数的区别和各自的意义答:天然气等温压缩系数:在等温条件下单位体积气体随压力变化的体积变化值;其物理意义每降低单位压力,单位体积原油膨胀具有的驱油能力。
天然气体积系数:一定量的天然气在油气层条件下的体积与其在地面标准条件下的体积之比;其意义是对于湿气和凝析气,采到地面后有液态凝析油产生,在计算产出气体的标准体积时,通常将凝析油转换出曾等物质的量的气体的标准体积,是膨胀系数的倒数。
3.有效孔隙度和流动孔隙度的区别答:有效孔隙度是指在一定的压差作用下,被油气水饱和且连通的孔隙体积与岩石外表体积之比;流动孔隙度是指在一定压差作用下,饱和与岩石孔隙中的流动发生运动时,与可动流体体积相当的那部分孔隙体积与岩石外表体积之比。
有效孔隙度比流动孔隙度大。
4.原始含油饱和度和束缚水饱和度的关系答:束缚水饱和度指单位孔隙体积中束缚水(分布和残存在岩石颗粒接触出角隅和微细孔隙中或吸附在岩石骨架颗粒表面,不可流动的水)所占的比例(原始含水饱和度最小为束缚水饱和度)。
原始含油饱和度是指在油藏条件下单位孔隙体积中油所占的比例。
对于原始含水饱和度为束缚水饱和度的为饱和油藏而言,原始含油饱和度等于1减束缚水饱和度。
5.润湿反转和润湿滞后区别答:润湿反转是指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吸附,使固体表面的润湿性发生改变的现象。
润湿滞后是指由于三相周界沿固体表面移动的迟缓而产生润湿角改变的现象。
前者是比较稳定一种现象,后者是在两相驱替过程中出现的现象,不稳定。
二.综合题(10*5)1.说明露点方程和泡点方程的建立(8)答:相态方程通式:∑y i mi=1=∑n i k i1+(k i−1)N g= mi=11∑x i mi=1=∑n ik i+(k i−1)N i= mi=11露点压力:大气类系统中极少的液相与大量的气相平衡共存时的压力。
N i≈0N g≈1故有:∑y i mi=1=∑n i k i1+(k i−1)N g=mi=1∑n imi=1=1∑x i mi=1=∑n ik i+(k i−1)N i=mi=1∑n ik imi=1=1泡点压力:大气类系统中极少的气相与大量的液相平衡共存时的压力。
N i≈1N g≈0故有:∑y i mi=1=∑n i k i1+(k i−1)N g=mi=1∑n i k imi=1=1∑x i mi=1=∑n ik i+(k i−1)N i=mi=1∑n imi=1=12.岩石润湿性的判定方法和原理(9)答:有好几种方法,先是实验方法,和作图方法。
实验方法有直接测定法有光学投影法,吊板法;间接测定法有自吸吸入法,自吸驱替法。
(1)测定湿润角法1)光学投影法:将被测矿物磨成光面,浸入油(或水)中,在矿物光面上滴一滴水(或油),直径约1mm,然后通过光学系统,将液滴放大,投影到屏幕上,拍照后便可在照片上直接测出润湿角:tan θ2=2ℎD2)吊板法:吊板与界面接触时吊板受到拉力为F=δ1.2cosθl油水界面张力δ1.2可测出,F可读出,则cosθ=F lδ1.2(2)自吸法1)自动吸入法用自动吸入仪将已饱和油的岩样放入其中。
充满水:吸水→亲水→将岩心中油驱替出来,油涂于仪器顶部,其体积由刻度尺读出。
充满油:自动吸油→排油→岩心具有亲油能力,驱出水沉于仪器底部由刻度尺读出。
2)自吸驱替法在岩心自吸水(或自吸油)后,再用水把岩心中心的油驱替出来(或用油吧岩心中的水驱替出来),将自吸水量(用排出油量表示)与积累排出的油量对比。
作图方法一,有唐纳森方法,具体做法是将饱和水的岩样放到离心机上依次做油驱水,水驱油以及二次油驱水实验,测出相应的毛管力曲线,比较水驱油和二次油驱水曲线的下包面积,面积小的为润湿相驱替非润湿相。
作图方法二,相对渗透率曲线,亲水岩石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交叉点对应饱和度数值大于50%,亲油岩石对应的饱和度数值小于50%。
3.什么是毛管力曲线?确定毛管力曲线的方法有哪些及基本原理?毛管力曲线基本参数?阐述毛管压力曲线的主要用途?(12)答:1.油藏岩石的毛管力与湿相(或非湿相)饱和度的关系曲线称为毛管力曲线。
2.主要方法有半渗隔板法,压汞法,离心法。
其基本原理是岩心饱和湿相流体,当外加压力克服某毛管喉道的毛管力时,非湿相进入该孔隙,将其中的湿相驱出。
3.阈压指非湿相流体开始进入岩心中最大喉道的压力或非湿相开始进入岩心的最小压力。
饱和度中值压力指驱替毛管力曲线上非湿相饱和度为50%时对应的毛管压力。
最小湿相饱和度指当驱替压力达到一定值后,压力再升高,湿相饱和度也不再减小,毛管力曲线与纵轴几乎平行,此时岩心中的湿相饱和度。
退汞效率相当与强亲水油藏的水驱采收率。
4.研究岩石孔隙结构,毛管压力曲线实际上包含了岩样孔隙吼道分布规律,而且可以确定最大孔喉半径;根据毛管压力曲线形态评估岩石储集性好坏,喉道大小分布越集中,则分选性越好,毛管力曲线的中间平缓段也越长,且越接近与横坐标平行,毛管曲线形态越靠向坐标的左下方,喉道也大,大吼道也越多;毛管压力资料确定储层岩石的润湿性,唐纳德方法,一次水驱油曲线的面积大于二次油驱水曲线的面积则亲油,反之亦然;用毛管压力曲线可计算岩石的绝对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
5.画出储层烃类单组份和多组分的p-t相图,并指出其特征点线区(11)答:AC上的点,可以称之为泡点或露点。
泡点:指温度(压力)一定时开始从液相中分离出第一批气泡的压力(温度)。
露点:指温度(压力)一定时开始从气相中分离出第一批露珠的压力(温度)。
C为临界点。
临界点:---体系中气液两相共存的最高压力点以及最高温度点。
AC可以称之为露点线,泡点线饱和蒸汽压线(只有---组分露点线与泡点线重合)AC线上的点为气液两相区,AC左上方为液相区,AC右下方为气相区。
AC上的点为泡点,C为临界点,G为临界凝折压力点,H为临界凝折温度点,D为第二露点,E为第一露点。
凝界凝折压力点:两相共存最高压力。
临界凝折温度点:两相共存最高温度。
AC为泡点线,CB为露点线,图中虚线为等液相线。
AGCHB围起来的区为气液两相区,图中阴影区为反常凝折区,AC线以上为液相区,BC线右侧为气相区。
三.计算题1.某断块砂岩油藏总体积为1.44×108m3,孔隙度为20%,岩石压缩系数为,地层水压缩系数为,束缚水饱和度为25%,原始地层压力为20MPa,地层油饱和压力为16 MPa,20 MPa至16 MPa之间地层油的平均单相体积系数为1.2,地面原油相对密度为0.84。
试计算该油藏在单相弹性开采阶段依靠油藏天然弹性能量最多可采出多少吨原油?(12分)解:由题意可知:381044.1m V p ⨯= ,%20=Φ ,MPa C f 11014-⨯=,MPa C o 110104-⨯=,MPa C w 11044-⨯=,%25=w S ,%75%251=-=o S ,MPa P P P d 41620=-=-=∆ ,2.1=o B ,331084.0m kgv o ⨯=()()444*104%251010%75%20101---⨯⨯+⨯⨯+⨯=+Φ+=w w o o f C S C S C C ()MPa 1107.24-⨯=又 Pv V C o p ∆∆=1* ∴b o V P V v •∆•=∆*oO b o o o B v V P C v B v N ••∆•=•∆=* ()万吨89.102.11064.132.11084.01044.14107.2384=⨯=⨯⨯⨯⨯⨯⨯=-2. 改进等径直筒毛细管模型使其更接近地层实际孔隙结构,并求孔隙度,渗透率和比面的关系(13)答:(1)N 种不等径直筒毛细管模型(M 为摩擦系数)半径为r i 的单根导管总流量为q =∫dq r i 0=πr i 4(P 1−P 2)8ML那么岩石假想的流体流量为Q 1=∑n i πr i 4(P 1−P 2)8MLN i=1 真实岩石的流体流量为Q 2=KA(P 1−P 2)ML真实岩石和假想岩石流渗阻力相同,外表尺寸一样,流体性质一样,压差相等下有Q 1=Q 2则有 K =π8A ∑n i r i 4N i=1此毛细管岩石模型孔隙度为 φ=∑n i πr i 2L N i=1AL =πA ∑n i r i N i=1 此毛细管岩石模型比面为S v =∑n i 2πr i L N i=1AL =2πA ∑n i 2πr i N i=1(2)等径迂曲度为a 的毛细管模型(M 为摩擦系数)单根导管总流量为q =∫dq r 00=πr 04(P 1−P 2)8MLτ那么岩石假想的流体流量为Q 1=Nπr 04(P 1−P 2)8MLτ 真实岩石的流体流量为Q 2=KA(P 1−P 2)ML真实岩石和假想岩石流渗阻力相同,外表尺寸一样,流体性质一样,压差相等下有Q 1=Q 2则有 K =N A πr 048τ=n πr 048τ (n-单位横截面上导管个数)此毛细管岩石模型孔隙度为 ∅=Nπr 02LτAL=nπr 02τ 从而有渗透与孔隙度的关系为K =πr 028τ2 此毛细管岩石模型比面为S v =N(2πr 0)LτAL =2nπr 0τ=2∅(1−∅)r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