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探究水的组成
- 格式:ppt
- 大小:1.32 MB
- 文档页数:23
20XX年初三化学水的组成知识点很多同学都觉得化学难学,其实只要掌握好书本上的知识点,化学还是很好学的。
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初三化学水的组成知识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初三化学水的组成知识点一1.水、蒸馏水是纯净物、化合物和氧化物。
矿泉水、海水、河水、糖水和盐水都属于混合物2. 污染水质的因素: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即“三废”)和生活污水的劝斥排放,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流。
3.电解水实验(水中加少量硫酸或NaOH,增强水的导电性)①水通电②证实物质里是否含水方法: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③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通常放在最后除,如除去氢气中含有(HCl、水蒸气、CO2),先通过再通过④要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水蒸气,通常应先检验,如证实氢气中含有HCl、水蒸气、CO2,应先让混合气体通过(填仪器和其中的药品),观察到时,则说明含有;再通过,当观察到,则含有,接着通过,当观察到,则说明含有。
初三化学水的组成知识点二1. 水的电解了解实验装置及电路连接(如图)注意:纯水是不易导电的,应加入能增强导电性的物质。
可以加入少量的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以增强导电性。
实验步骤及观察内容:1)注入水,关闭活塞,注意正负极2)接通电源,仔细观察A. 观察两极附近通电前后的现象,B. 两支玻璃管内液面出现的变化:C. 注意哪个电极产生的气体多,并观察两管中气体的体积比大约为多少。
产生的两种气体的体积比:1(正):2(负)D. 验证:让两种气体采用不同的方法:①用带火星的木条②点燃E. 出现的不同的现象:体积小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体积大的气体能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氢气电极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正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的2倍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实验结论:水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不是由氧气和氢气组成的)(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反应原理:2. 水的重要性质颜色无色沸点100℃气味无味凝固点0℃状态常温常压下液态水的异常现象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浮在水面上例题:1. 水电解实验说明了水是由和组成的。
化学水的组成知识点总结
化学水的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总结:
1. 化学式:化学水的化学式是H2O,表示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2. 分子结构:水分子的分子结构是V形结构,氧原子位于中心,两个氢原子分别与氧
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
3. 原子组成:水分子的原子组成为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
氧原子的原子序数是8,氢原子的原子序数是1。
4. 原子间键结:水分子通过共价键将氧原子和氢原子连接在一起。
氧原子与两个氢原
子之间的键称为极性共价键。
5. 极性分子:由于氧原子比氢原子的电负性更高,共价键中的电子更加靠近氧原子。
因此,水分子是极性分子,氧原子带有部分负电荷,氢原子带有部分正电荷。
6. 氢键:水分子中的氧原子与其他水分子的氢原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
这种氢键的存
在使水分子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和行为,例如高沸点、高熔点、高表面张力等。
7. 水的性质:水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它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溶剂,可以溶
解许多物质。
水的密度是1克/立方厘米,在常温下是液态。
水在0℃时凝固成冰,100℃时沸腾成水蒸气。
第四单元自然接的水课题3 水的组成(讲学)课标定位1、认识水的组成2、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知识梳理核心知识归纳1.氢气是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2.电解水的实验:①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相同条件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约为1∶2。
②文字表达式:水氢气+氧气。
③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5.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知识点一、氢气的性质知识在线1.物理性质: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最轻的气体,故名“氢气”。
2.化学性质:氢气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水。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氢气+氧气水。
氢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验纯(如图所示)。
3.验纯: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试管口向下靠近酒精灯火焰,然后移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净,若声音很小则表明氢气较纯。
考题再现【考题示例】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下列现象不符合事实的是( )A.产生淡蓝色火焰B.用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C.接触烧杯感到发烫D.开始安静地燃烧,时间久了就会发生爆炸【答案】D【解析】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能安静地燃烧,若氢气中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易发生爆炸。
故选D。
知识点二、水的电解实验知识在线实验设计实验目的: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探究水的组成。
实验原理:(1)水氢气+氧气。
(2)根据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及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实验用品:水电解器、直流电源、水、氢氧化钠溶液(或硫酸钠溶液)实验步骤:在电解器玻璃管里加满水,并向其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硫酸钠溶液),接通直流电源。
实验6 水的组成
实验类型:
探究性实验
实验目的:
1.认识水电解器;
2.能检验电解水产生的气体,并判断水的组成。
实验用品:
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烧杯、火柴;
水(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过程:
1.提出问题
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2.猜想与假设
(1)水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
(2)
;
(3)。
3.制定方案(设计实验方案)
(1)设计思路:利用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的产物,推动水的组成。
(2)实验流程:电解水→验证水电解的产物→分析得出水的组成。
4.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收集证据(实验现象)结论、解释和文字表达式(1)接通如图所示的电解水
器中的直流电源,观察。
两极均产生。
两极都有生成。
(2)切断电源,用燃着的木条分别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检验产生的气体。
正极
负极
正极生成的气体是;
负极生成的气体是。
文字表达式:
5.反思与评价
(1)水在通入直流电后,产生两种气体,这两种气体很明显是不同于水的物质,是新物质。
所以水电解的变化是变化。
在这个反应中,反应物只有一种,就是,而生成物有两种,分别是和。
所以水(填“是”或“不是”)由一种元素组成。
(2)实验证明,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所以有人认为,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这种认识正确吗?水应该是由什么组成的?。
课题3水的组成第一课时水的组成2.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点燃3.氢气的验纯方法管口朝下,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如听到很小的声音,则表明氢气较纯,如发出尖锐爆鸣声,则表明氢气不纯。
4.你能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吗?氢气+氧气水探究点二:实验探究水的组成过渡:水如此重要,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它的组成。
(1)水在化学中用H2O表示,大胆猜测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2)如何来证明一种物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呢?(3)展示电解水装置,开始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
(由于此实验速度较慢,反应开始一会儿后,可配合此实验的录像课件,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总结实验:正氧负氢,体积比为1∶2。
1.写出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说出属于什么基本反应类型。
通过自学了解氢气的性质及其检验方法学生回答:氢气+氧气水讨论、交流、发言。
得出结论可以将水分2.实验步骤(1)组装仪器;(2)检验装置气密性;(3)装药品(水和少量氢氧化钠或稀硫酸);(4)通电,一段时间后观察;(5)停止实验,检验两管气体。
3.实验现象(1)通电后两电极上都产生气泡,一段时间后正负极气体体积比大约为1∶2。
(2)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是氢气。
4.文字表达式:水氢气+氧气。
5.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6.微观模型(1)(2)注释:水在通电条件下,水分子破裂成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许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许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在水电解时,发生改变的粒子是水分子,而不变的是氢原子和氧原子,也就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7.总结: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8.分析讨论,得出结论探讨教材中的“讨论”栏。
通过以上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9.(电解水的过程中)学习研究水的组成的思路。
从上述思路中我们整理出科学探究过程:提出假设→设计方案→探究实验→现象论证→结论推理。
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通用10篇)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 1一、学习目标1、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实验活动分析水的组成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准备电解水实验装置、火柴、图片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电脑显示图片资料或录像资料)素材(与水有关的风景图片如水电站、喷灌图、水产养殖、海滨浴场、教材第三单元的封面、太空中看地球的照片)提问:我们欣赏到的资料的主题是什么?了解水的分布及作用[提问]你们知道哪些地方存在水吗?[追问]还有什么地方有水?结合教材P46的资料谈谈你的看法。
提问:(1)水对于我们人类重要吗?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水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2)水除了可以孕育和维系生命,还有什么作用?总结水的用途: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6第2自然段。
内容1:实验探究水的组成[过渡语]水如此重要,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它的组成。
(1)水在化学中用H2O表示,大胆猜测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2)如何来证明一种物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呢?提供资料:氧汞→汞+氧气告知学生: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提问:回忆如何检验氧气?指导学生自学教材P47第2自然段学习氢气的性质及检验方法。
(3)展示电解水装置,开始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
(由于此实验速度较慢,反应开始一会后,可配合此实验的录像课件,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总结实验:正氧负氢,体积比1:2,写出此反应文字表达式,说出属于什么基本反应类型。
内容2:(电解水的过程中)学习研究水的组成的思路。
从上述思路中我们整理出科学探究过程提出假设→设计方案→探究实验→现象论证→结论推理内容6:体验感悟,形成概念:提问:自然界中的'水如:河水,矿泉水…等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水,氢气,氧气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强调:如果只说水就指的是纯净物。
以水、氢气、氧气为例让学生说出它们组成上的不同,引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水的组成一、水的电解实验:(1)反应表达式:水→氢气 + 氧气(2)实验现象:两极上都有气泡产生,并且产生的体积不一样。
(3)正、负极气体的检验:①带火星的木条放到正极方试管口,木条复燃,结论:氧气②用大拇指盖住负极所对试管口,对准酒精灯火焰放开,有“噗”的一声。
结论:氢气③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4)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二、氢气(H)2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最小(可用向下排气法收集);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2.化学性质:可燃性纯净氢气燃烧的现象: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产物只有水。
不纯氢气点燃将可能发生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要验纯,方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的火焰,松开大拇指。
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示氢气不纯;如果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
三、物质的分类: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其中纯净物又可以分为化合物和单质,化合物中又包含氧化物。
①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②纯净物: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③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④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⑤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当然里面有一种是氧元素了)。
注意:单质和化合物,比较的对象是元素。
知识点一:水的电解实验例1. (双选)图1、2是电解水的实验及电解时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O2B.a、b试管中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2∶1C.由图2看出,水分解的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数都没发生变化D.由图2看出,水分解得到的生成物为两种单质例2.图中甲、乙两图都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甲比装置乙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乙比装置甲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化学(上)《探究水的组成水的净化》实验中考真题含答案1.(2022山东日照中考)用如图所示装置电解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M、N两导管口处收集的气体质量之比是1:8B.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C.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M导管口处,木条会复燃D.N处收集的气体,靠近火焰,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说明不纯【答案】A【解答】解:A、由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M、N两导管口处收集的气体分别是氧气和氢气,质量之比是8:1,故A错误;B、由于硫酸钠或氢氧化钠在水中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故B正确;C、由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M导管口处生成的是氧气,具有助燃性,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M导管口处,木条会复燃,故C正确;D、由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N处收集的气体是氢气具有可燃性,靠近火焰,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说明不纯,故D正确。
故选:A。
2.(2022湖南衡阳中考)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量筒读数B.稀释浓硫酸C.滴加液体D.过滤【答案】A【解析】A、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错误,符合题意;B、稀释浓硫酸,应将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C、向试管内滴加液体,应将胶头滴管竖直悬空在试管正上方滴加,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D、过滤时应将上方烧杯紧贴玻璃棒,通过玻璃棒引流液体到漏斗中,且漏斗下方应紧贴下方烧杯内壁上,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2022江西中考)“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棉花在化学实验中也常被使用。
(1)实验①中棉花、细沙和小卵石在净水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
(2)实验②中棉花上蘸有的酒精能燃烧,而棉花上蘸有的水不能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
如果加热蘸有水的棉花时间较长,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3)实验③的目的是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
探究水的组成的反应原理
水的组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化学式为H2O。
水的形成主要是通过水的反应原理,即氢气与氧气的反应。
水的制备主要有两种方法:化学合成法和电解水法。
化学合成法是利用氢气与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来制备水。
氢气为还原剂,氧气为氧化剂,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氢气和氧气发生燃烧反应生成水。
反应过程如下:
2H2(g) + O2(g) -> 2H2O(l)
电解水法是通过通电使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
在电解水中,通过电流的作用,水分子被电解成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氢离子被还原成氢气,氢氧根离子被氧化成氧气。
反应过程如下:
2H2O(l) -> 2H2(g) + O2(g)
这两种方法都是利用氢气和氧气之间的反应来制备水。
在自然条件下,水也可以通过一些自然过程,如水循环和降水过程中的凝结与降解来形成。
【同步实验课】探究水的组成【实验目的】1.探究水的组成。
2.加深对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的认识。
【实验仪器】水电解器、直流电源、导线、木条、火柴【实验试剂】蒸馏水、硫酸钠或氢氧化钠溶液【实验步骤】操作步骤实验图示①在电解器玻璃管里加满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并记录两个电极附近和玻璃管内发生的现象②切断上述装置中的电源,用燃着的木条分别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检验电解反应中产生的气体,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1. 实验现象及分析(1)两电极上均产生气泡,速率快的是负极,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说明水通电分解产生气泡。
(2)正极产生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烧得更旺,说明正极产生的是氧气。
(3)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说明负极产生的是氢气。
2.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01实验梳理02实验点拨03典例分析04对点训练05真题感悟水氢气+氧气通电3. 元素种类分析生成物中有氢、氧元素,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会(填“会”或“不会”)改变。
4. 实验结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5. 实验拓展根据精确的实验测定,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因此水可以表示为H2O,请写出电解水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注意】①通电时,必须使用直流电。
①电解水实验中,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
①两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和体积比口诀:“负氢正氧,负二正一”。
【典例01】电解水实验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试管1中得到H2 B.水由H2、O2组成C.产生H2和O2的体积比为2:1 D.实验说明水分子是可分的【答案】B【详解】A、电解水时,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体积比约为2:1,试管1与电源负极相连,试管1中得到H2,说法正确;B、电解水时,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说法错误;C、电解水时,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体积比约为2:1,说法正确;D、水分子离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与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大量的氢分子聚集氢气,氧原子与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氧气,实验说明水分子是可分的,说法正确。
要证明水的组成,可以采用电解水的实验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
准备实验器材:包括电源、电极、导线、电解器、试管、烧杯等。
将水注入电解器中,并接通电源,观察到的现象是电极上出现气泡,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这表明电解产生了氢气和氧气。
验证气体的成分:可以使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产生的气体。
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试管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如果气体被点燃,发出淡蓝色火焰,说明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通过计算和分析:可以根据实验中产生气体的体积和电流强度等参数,计算出电解过程中消耗的水量。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得出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电解水实验,可以证明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