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塑性力学 三级项目
- 格式:ppt
- 大小:422.00 KB
- 文档页数:10
《弹塑性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R1100112课程名称中文名:弹塑性理论英文名:E1asticandP1asticMechanics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修读类别任选学分 2.0 学时32(理论)开课学期第6学期开课单位工程力学系应用力学教研室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先修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后续有关专业课无程和教学环节主讲教师/职称郭树起/教授、张存/讲师考核方式及各环期末考试(100%)节所占比例教材及主要参考建议教材:”《弹性力学简明教程》(第4版),徐芝纶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o《塑性力学引论》,王仁、黄文斌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建议参考书:(1)《弹性力学》(第5版)上册,徐芝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弹塑性力学引论》,杨桂通,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o一、课程性质和目标《弹塑性理论》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等类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课程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弹性体由于外力载荷或者温度改变,物体内部所产生的位移、变形和应力分布等,为解决工程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做准备,但是并不直接作强度和刚度分析以及材料超过弹性范围后力学行为。
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平面、空间问题和材料进入塑性后的力学分析方法,培养学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力学分析和设计的能力。
知识目标:课程目标1:确立学习任务和方法,认识弹塑性理论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基本概念及基本假定。
课程目标2:学习平面问题的基本理论,理解平面应力问题与平面应变问题的判定依据,建立平面问题的平衡微分方程、几何方程、物理方程及应力边界条件,利用微元体受力平衡给出物体内任意一点的应力状态,运用圣维南原理给出小边界上的应力边界条件,理解并应力函数求解弹性力学问题的过程。
课程目标3:运用逆解法、半逆解法给出平面问题的直角坐标解答,运用逆解法及半逆解法计算矩形梁的纯弯曲问题、简支梁受均布荷载问题。
课程目标4:学习空间问题的基本理论,理解并空间问题的平衡微分方程、几何方程物理方程及应力边界条件,利用微元体受力平衡给出物体内任意一点的应力状态。
弹性力学三级项目报告小组成员:习卫娜刘琼张庆勋王冠路彦辉李向国目录一、目的及意义 (3)二、题目 (3)1、题目一 (3)2、题目二 (6)3、题目三 (8)三、参考文献 (10)四、心得体会 (11)一、目的及意义通过本次弹性力学三级项目的展开,使学生掌握弹性力学的基本理论及解题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同学小组成员间的合作能力,对小组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提高。
由于在讨论课时,我们小组主要针对平面问题的直角坐标解答以及边界条件等做了讨论练习,因此我们这次主要是针对平面问题的极坐标解答来求弹性体的应力分量做讨论。
二、题目1、题目一:如图所示,一曲梁两端受切向集中力F 作用,求其应力分量。
解:曲梁任一截面上的弯矩为ϕρsin F Fy M ==,即弯矩与ϕsin 成正比,而正应力ϕσ与弯矩成正比,因此可设应力函数()ϕρs i n f U =。
设应力函数为根据相容方程可得 ()()43s i n 0f l n U f U C D ρϕρρρρρρ=∇=B=A +++应力表达式为3332=2+s i n 2=6++s i n 2=2+c o sD D D ρϕρϕσρϕρρσρϕρρτρϕρρ⎛⎫BA -⎪⎝⎭⎛⎫B A ⎪⎝⎭⎛⎫B -A - ⎪⎝⎭边界条件:()()()()=a =b0,00,0a b ρρϕρρρρϕρρστστ======()()=00bad Fϕϕρϕϕστρ===-⎰因此,可解得常数()()()22222222a =,,22lnF a b F F b D N N N bN a b a b a +A -B ===-++由应力分量公式可得应力解答222232222322223+b =+sin +b 3+sin +b cos F a a bN F a a bN F a a bN ρϕρϕσρϕρρσρϕρρτρϕρρ⎛⎫-- ⎪⎝⎭⎛⎫=-+ ⎪⎝⎭⎛⎫=-+ ⎪⎝⎭2、题目二:如图所示,内半径为a 、外半径为b 的曲梁(半圆环)两端受弯矩作用,求其应力分量。
《弹塑性力学》硕士课程内容的优化设计经来旺;卢小雨【期刊名称】《内江科技》【年(卷),期】2018(039)011【总页数】2页(P40-41)【作者】经来旺;卢小雨【作者单位】安徽理工大学力学与光电物理学院;安徽理工大学力学与光电物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本文以长期以来国内硕士研究生弹塑性力学课程内容为研究对象,以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工程、采矿工程、弹爆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为研究背景,对目前该领域的教材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从国内大多数高校工科研究生力学知识的状况、目前教材编写的思路、目前教材内容特征等提出了一系列优化建议,相应的做法在我校《弹塑性力学》硕士课程的教学中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本文以长期以来国内硕士研究生弹塑性力学课程内容为研究对象,以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工程、采矿工程、弹爆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为研究背景,对目前该领域的教材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从国内大多数高校工科研究生力学知识的状况、目前教材编写的思路、目前教材内容特征等提出了一系列优化建议,相应的做法在我校《弹塑性力学》硕士课程的教学中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目前很多普通高校新入学的工科研究生中的70左右的学生在本科阶段无《弹性力学》和《塑性力学》基础,进入硕士阶段的《弹塑性课程》学习后发现难以适应,不仅知识点难以理解与接受,而且某些表示方法(张量表示)也增加了学习的难度,这是学生方面的问题。
教材方面的问题也显著存在,首先,绝大多数《弹塑性力学》教材的作者都是力学专业科班出生,在从力学本科、力学硕士,甚至是力学博士一条道路走过来的,其数学功底之深厚、力学理论之扎实是很多工科学生难以企及的,力学中的某些原理与方法(如张量表示法、复杂而繁琐的数学推导)对他们来说都是简单不过的的东西,但对于数力基础较为薄弱的工科学生来说,这些都是需要花费相当时间钻研才能理解与掌握的内容,因此该门课程学习起来自然感觉十分吃力。
其次,各种《弹塑性力学》教材内容相差不大且知识点较为单一,如关于塑性的知识多是围绕金属材料的,对于岩石类材料等其它种类材料的研究则很少,土木类专业、采矿类专业、弹爆类专业学生难以激发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