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与坐标变化
- 格式:doc
- 大小:40.99 KB
- 文档页数:1
坐标平面内图形的轴对称和平移(提高)【学习目标】1.能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经轴对称后点的坐标的变化.2.掌握左右、上下平移点的坐标规律.【要点梳理】要点一、关于坐标轴对称点的坐标特征1.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P(a,b)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b);P(a,b)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b);P(a,b)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b).2.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点坐标的特征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点的横、纵坐标相等,可表示为(a,a);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点的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可表示为(a,-a).3.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的点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相同;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相同.要点二、用坐标表示平移1.点的平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x-a,y);将点(x,y)向上或向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x,y-b).要点诠释:(1)在坐标系内,左右平移的点的坐标规律:右加左减;(2)在坐标系内,上下平移的点的坐标规律:上加下减;(3)在坐标系内,平移的点的坐标规律:沿x轴平移纵坐标不变,沿y轴平移横坐标不变.2.图形的平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上(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上(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要点诠释:(1)平移是图形的整体位置的移动,图形上各点都发生相同性质的变化,因此图形的平移问题可以转化为点的平移问题来解决.(2)平移只改变图形的位置,图形的大小和形状不发生变化.【典型例题】类型一、用坐标表示轴对称1.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a+b,2-a)与点B(a-5,b-2a)关于y轴对称,(1)试确定点A、B的坐标;(2)如果点B关于x轴的对称的点是C,求△ABC的面积.【思路点拨】(1)根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y 轴对称时,横坐标为相反数,纵坐标不变,得出方程组求出a ,b 即可解答本题;(2)根据点B 关于x 轴的对称的点是C ,得出C 点坐标,进而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即可.【答案与解析】解:(1)∵点A (a +b ,2-a )与点B (a -5,b -2a )关于y 轴对称,∴2250a b aa b a -=-⎧⎨++-=⎩,解得:13a b =⎧⎨=⎩, ∴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4,1),(-4,1); (2)∵点B 关于x 轴的对称的点是C ,∴C 点坐标为:(-4,-1),∴△ABC 的面积为:12×BC×AB=12×2×8=8. 【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的确定方法以及三角形面积求法,熟练记忆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符号是解题关键. 举一反三:【变式】小华看到了坐标系中点B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C (-3,2),点A 关于Y 轴对称点为D (-3,4),若将A 、B 、C 、D 顺次连接,此图形的面积是多少?【答案】解:∵B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C(-3,2),∴B(-3,-2),∵点A关于y轴对称点为D(-3,4),∴A(3,4),∴△ABD的面积为:12×AD×DB=12×6×6=18.2.已知点A(a,3)、B(-4,b),试根据下列条件求出a、b的值.(1)A、B两点关于y轴对称;(2)A、B两点关于x轴对称;(3)AB∥x轴;(4)A、B两点在第二、四象限两坐标轴夹角的平分线上.【思路点拨】(1)关于y轴对称,y不变,x变为相反数.(2)关于x轴对称,x不变,y变为相反数.(3)AB∥x轴,即两点的纵坐标不变即可.(4)在二、四象限两坐标轴夹角的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即分别令点A,点B的横纵坐标之和为0,列出方程并解之,即可得出a,b.【答案与解析】解:(1)A、B两点关于y轴对称,故有b=3,a=4;(2)A、B两点关于x轴对称;所以有a=-4,b=-3;(3)AB∥x轴,即b=3,a为≠-4的任意实数.(4)如图,根据题意,a+3=0;b-4=0;所以a=-3,b=4.【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点在坐标系中的对称问题的掌握;在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等,在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类型二、用坐标表示平移3.(春•黄陂区校级月考)如图,△A′B′C′是由△ABC平移后得到的,已知△ABC中一点P(x0,y0)经平移后对应点为P′(x0+5,y0﹣2).(1)已知A(﹣1,2),B(﹣4,5),C(﹣3,0),请写出A′、B′、C′的坐标;(2)试说明△A′B′C′是如何由△ABC平移得到的;(3)请直接写出△A′B′C′的面积为.【思路点拨】(1)根据点P(x0,y0)经平移后对应点为P′(x0+5,y0﹣2)可得A、B、C 三点的坐标变化规律,进而可得答案;(2)根据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可得△ABC先向右平移5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3)把△A′B′C′放在一个矩形内,利用矩形的面积减去周围多余三角形的面积即可.【答案与解析】解:(1)A′为(4,0)、B′为(1,3)C′为(2,﹣2);(2)△ABC先向右平移5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或先向下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5个单位);(3)△A′B′C′的面积为6.【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变化,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上(或减去)一个整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整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即: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举一反三:【变式】(•大庆校级模拟)如图所示,△COB是由△AOB经过某种变换后得到的图形,观察点A与点C的坐标之间的关系,解答下列问题:(1)若点M的坐标为(x、y),则它的对应点N的坐标为.(2)若点P(a,2)与点Q(﹣3,b)关于x轴对称,求代数式…的值.【答案】解:(1)由图象知点M和点N关于x轴对称,∵点M的坐标为(x、y),∴点N的坐标为(x,﹣y);(2)∵点P(a,2)与点Q(﹣3,b)关于x轴对称,∴a=﹣3,b=﹣2,∴…=+++…+,=﹣+﹣+…+,=﹣,=.类型三、综合应用4. (春•临沂期末)如图是某台阶的一部分,如果建立适当的坐标系,使A点的坐标为(0,0),B点的坐标为(1,1)(1)直接写出C,D,E,F的坐标;(2)如果台阶有10级,你能求得该台阶的长度和高度吗?【思路点拨】(1)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建立,然后写出各点的坐标即可;(2)利用平移的性质求出横向与纵向的长度,然后求解即可.【答案与解析】解:(1)∵点P(a﹣2,2a+8),在x轴上,∴2a+8=0,解得:a=﹣4,故a﹣2=﹣4﹣2=﹣6,则P(﹣6,0);(2))∵点P(a﹣2,2a+8),在y轴上,∴a﹣2=0,解得:a=2,故2a+8=2×2+8=12,则P(0,12);(3)∵点Q的坐标为(1,5),直线PQ∥y轴;,∴a﹣2=1,解得:a=3,故2a+8=14,则P(1,14);(4)∵点P到x轴、y轴的距离相等,∴a﹣2=2a+8或a﹣2+2a+8=0,解得:a1=﹣10,a2=﹣2,故当a=﹣10则:a﹣2=﹣12,2a+8=﹣12,则P(﹣12,﹣12);故当a=﹣2则:a﹣2=﹣4,2a+8=4,则P(﹣4,4).综上所述:P(﹣12,﹣12),(﹣4,4).【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坐标性质,用到的知识点为:点到坐标轴的距离相等,那么点的横纵坐标相等或互为相反数以及在坐标轴上的点的性质.【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济南)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顶点都在方格纸的格点上,如果将△ABC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A1B1C1,那么点A的对应点A1的坐标为()A.(4,3)B.(2,4) C.(3,1) D.(2,5)2.将点A(3,2)沿x轴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点A′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A.(-3,2)B.(-1,2)C.(1,2)D.(1,-2)3. 线段CD是由线段AB平移得到的,点A(-1,4)的对应点为C(4,7),则点B(-4,-1)的对应点D的坐标为( ).A.(2,9) B.(5,3) C.(1,2) D.(-9,-4)4.以平行四边形ABCD的顶点A为原点,直线AD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已知B、D点的坐标分别为(1,3),(4,0),把平行四边形向上平移2个单位,那么C点平移后相应的点的坐标是( ).A.(3,3) B.(5,3) C.(3,5) D.(5,5)5.(•青岛)如图,线段AB经过平移得到线段A1B1,其中点A,B的对应点分别为点A1,B1,这四个点都在格点上.若线段AB上有一个点P(a,b),则点P'在A1B1上的对应点P的坐标为()A.(a﹣2,b+3)B.(a﹣2,b﹣3)C.(a+2,b+3)D.(a+2,b﹣3)6.如图所示,海上二救护中心收到一艘遇难船只的求救信号后,发现该船位于点A(5,-4),并且正以缓慢的速度向北漂移,同时发现在点B(5,2)和C(-1,-4)处各有一艘救护船.如果救护船的速度相同,问救护中心应派哪处的救护船前去救护可以在最短时间内靠近遇难船只? ( )A.派C处 B.派B处 C.派C或B处 D.无法确定二、填空题7. 已知点M(3,-2),将它先向左平移4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后得到点N,则点N的坐标是_______.8.点P(5,-6)可以由点Q(-5,6)通过两次平移得到,即先向_______平移_______个单位长度,再向_______平移_______个单位长度.9.如图,某宾馆在重新装修后,准备在大厅的楼梯上铺上某种红色地毯,已知这种地毯每平方米售价30元,主楼梯道宽2米,其侧面如图所示,则购买地毯至少需要元.10.(•潍坊一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A中,已知直线l:y=x,作A1(1,0)关于y=x的对称点B1,将点B1向右水平平移2个单位得到点A2;再作A2关于y=x的对称点B2,将点B2向右水平平移2个单位得到点A3;….按此规律,则点B2014的坐标是.11.如图,把“QQ”笑脸放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左眼A的坐标是(-2,3),嘴唇C点的坐标为(-1,1),则将此“QQ”笑脸向右平移3个单位后,右眼B的坐标是________.12.已知点A(2a+b,-4),B(3,a-2b)关于x轴对称,求点C(a,b)在第______象限?三、解答题13.已知点M(3a-b,5),N(9,2a+3b)关于x轴对称,求a b的值.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M的坐标为(a,-2a).(1)当a=-1时,点M在坐标系的第_____象限;(直接填写答案)(2)将点M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后得到点N,当点N在第三象限时,求a的取值范围.15.(春•禹州市期末)已知:如图,把△ABC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A′B′C′.(1)写出A′、B′、C′的坐标;(2)求出△ABC的面积;(3)点P在y轴上,且△BCP与△ABC的面积相等,求点P的坐标.【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 【答案】D;【解析】解:由坐标系可得A(﹣2,6),将△ABC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在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点A的对应点A1的坐标为(﹣2+4,6﹣1),即(2,5),故选:D.2.【答案】C;【解析】∵将点A(3,2)沿x轴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点A′的坐标为(-1,2),∴点A′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1,2).故选C.3. 【答案】C;【解析】由A(-1,4)平移到C(4,7)其横坐标.“加了”5,纵坐标“加了”3,故将B(-4,1)平移到D时,点D的坐标应为D(1,2),故选C.4. 【答案】D;【解析】根据点A、D求出AD的长度,再根据点B求出点C的横坐标,从而得到点C的坐标,再根据向上平移,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加解答.5. 【答案】A;【解析】由题意可得线段AB向左平移2个单位,向上平移了3个单位,则P(a﹣2,b+3)故选A.6. 【答案】B.二.填空题7.【答案】(-1,1);【解析】原来点的横坐标是3,纵坐标是-2,向左平移4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新点的横坐标是3-4=-1,纵坐标为-2+3=1.则点N的坐标是(-1,1).8. 【答案】右,10,下,12;9. 【答案】504;+⨯⨯=(元).【解析】(2.6 5.8)23050410.【答案】(2013,2014);【解析】解:如图所示:,∵B1(0,1),B2(1,2),B3(2,3),∴B点横坐标比纵坐标小1,∴点B2014的坐标是:(2013,2014).故答案为:(2013,2014).11.【答案】(3,3);【解析】∵左眼A的坐标是(-2,3),嘴唇C点的坐标为(-1,1),∴右眼的坐标为(0,3),向右平移3个单位后右眼B的坐标为(3,3).故答案为:(3,3).12.【答案】四;【解析】∵点A(2a+b,-4),B(3,a-2b)关于x轴对称,∴2a+b=3,a-2b=4,解得a=2,b=-1.∴点C(2,-1)在第四象限.三.解答题13.【解析】解:∵3a-b =9,2a +3b =-5,∴a=2,b =-3,∴a b =(-3)2=9.14.【解析】解:(1)当a =-1时点M 的坐标为(-1,2),所以M 在第二象限,所应填“二”;(2)将点M 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后得到点N ,点M 的坐标为 (a ,-2a ),所以N 点坐标为(a -2,-2a +1),因为N 点在第三象限,所以 20210a a -<⎧⎨-+<⎩,解得12<a <2,所以a 的取值范围为12<a <2.15.【解析】解:(1)如图所示:A′(0,4)、B′(﹣1,1)、C′(3,1);(2)S △AB C =×(3+1)×3=6;(3)设点P 坐标为(0,y ),∵BC=4,点P 到BC 的距离为|y+2|,由题意得×4×|y+2|=6,解得y=1或y=﹣5,所以点P 的坐标为(0,1)或(0,﹣5).。
轴对称与坐标变化【教学建议】 此处内容主要用于教师课堂的精讲,每个题目结合试题本身、答案和解析部分,教师有的放矢的进行讲授或与学生互动练习。
类型一 轴对称与坐标变化 【题干】设点P 的坐标是(a,b ) (1)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简记为关于横轴对称,“横”不变“纵”变;(2)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___,简记为关于纵轴对称,“纵”不变“横”变.【答案】(1)(a,-b ) (2)(-a,b )【解析】点关于坐标轴对称时的变化特点【题干】已知点P(2a-3,3),点A (-1,3b+2),(1)如果点P 与点A 关于x 轴对称,那么a+b= ;(2)如果点P 与点A 关于y 轴对称,那么a+b= .【答案】3732-,【解析】(1)已知点P(2a-3,3)和点A(-1,3b+2)关于x 轴对称 关于x 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所以,2a-3= -1,-3=3b+2 所以,a=1,b =35-所以,a+b =32-(2)同理a+b=37【题干】4=,则点A (1,a )关于y 轴的对称点为B ,则点B 的坐标为___________. 【答案】(-1,-1) 或(-1,7) 【解析】4=,∴|a ﹣3|=4,三、例题精析 例题1例题2例题3∴a ﹣3=±4,∴a =7或﹣1,∴A (1,7)或(1,﹣1),∴点B (﹣1,7)或(﹣1,﹣1).故答案为(﹣1,﹣1) 或(﹣1,7).类型二 轴对称作图【题干】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点A 的坐标为(2,4),请解答下列问题:(1)画出△ABC 关于x 轴对称的△111C B A ,并写出点1A 的坐标;(2)画出△111C B A 绕原点O 旋转180°后得到的△222C B A ,并写出点2A 的坐标.【答案】(1)图略A 1(2,—4)(2)图略A 2(—2,4)【解析】 由点对称作图形的轴对称 类型三 坐标系内的规律探究例5.如图,四边形AOBC 是正方形,曲线123CPP P ⋅⋅⋅叫做“正方形的渐开线”,其中弧1CP ,弧12PP ,弧23P P ,弧34P P 的圆心依次按点A ,O ,B ,C 循环,点A 的坐标为()2,0,按此规律进行下去,则点2021P 的坐标为______.例题1【答案】()4044,0【详解】解:由题意可知:正方形的边长为2,∵A (2,0),B (0,2),C (2,2),P 1(4,0),P 2(0,﹣4),P 3(﹣6,2),P 4(2,10),P 5(12,0),P 6(0,-12)…可发现点的位置是四个一循环,每旋转一次半径增加2,2021÷4=505……1,故点2021P 在x 轴正半轴,OP 的长度为2021×2+2=4044,即:P 2021的坐标是(4044,0),故答案为:(4044,0).类型四 平面直角坐标系综合问题例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6,510)−+M a a .(1)若点M 在y 轴上,求a 的值;(2)若点M 到x 轴的距离为5,求点M 的坐标;(3)若点M 在过点(2,4)A −且与y 轴平行的直线上,求点M 的坐标.【答案】(1)6a =;(2)点M 的坐标为(7,5)−或(9,5)−−;(3)点M 的坐标为(2,50)【详解】(1)∵M 点在y 轴上,∴a -6=0∴a =6;(2)∵M 点到x 轴的距离为5∴|5a +10|=5∴5a +10=±5解得:a =-3或a =-1故M 点坐标为(-9,-5)或(-7,5);(3)∵M 点在过点A (2,-4)且与y 轴平行的直线上∴a -6=2∴a =8∴M 点坐标为(2,50).类型五 轴对称与坐标变化作图例7.如图,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1,1A ,()4,2B ,()3,4C .(1)画出ABC 关于y 轴的对称图形111A B C △;(2)在x 轴上求作一点P ,使PAB △的周长最小,并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P ()2,0【详解】(1)如图所示,111A B C △即为所求.2,0.(2)如图所示,点P即为所求,其坐标为()【题干】已知点P(2a-3,3),点A (-1,3b+2),(1)如果点P 与点A 关于x 轴对称,那么a+b= ;(2)如果点P 与点A 关于y 轴对称,那么a+b= .【题干】4=,则点A (1,a )关于y 轴的对称点为B ,则点B 的坐标为___________.类型二 轴对称作图【题干】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点A 的坐标为(2,4),请解答下列问题:(1)画出△ABC 关于x 轴对称的△111C B A ,并写出点1A 的坐标;(2)画出△111C B A 绕原点O 旋转180°后得到的△222C B A ,并写出点2A 的坐标.类型三 坐标系内的规律探究例5.如图,四边形AOBC 是正方形,曲线123CPP P ⋅⋅⋅叫做“正方形的渐开线”,其中弧1CP ,弧12PP ,弧23P P ,弧34P P 的圆心依次按点A ,O ,B ,C 循环,点A 的坐标为()2,0,按此规律进行下去,则点2021P 的坐标为______.例题3例题1故答案为:(4044,0).类型四 平面直角坐标系综合问题例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6,510)−+M a a .(1)若点M 在y 轴上,求a 的值;(2)若点M 到x 轴的距离为5,求点M 的坐标;(3)若点M 在过点(2,4)A −且与y 轴平行的直线上,求点M 的坐标.类型五 轴对称与坐标变化作图例7.如图,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1,1A ,()4,2B ,()3,4C .(1)画出ABC 关于y 轴的对称图形111A B C △;(2)在x 轴上求作一点P ,使PAB △的周长最小,并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
轴对称与坐标的变化x轴y轴轴对称是指一个图形或物体在某条直线上对称,即通过这条直线可以将图形或物体分为两部分,两部分完全重合。
在平面几何中,轴对称通常是指对称于x轴、y轴或其他直线的图形。
首先,我们来看x轴和y轴对称。
x轴是指平面上的一条水平直线,通常表示为y=0;y轴是指平面上的一条垂直直线,通常表示为x=0。
对于一个图形或物体来说,如果它关于x轴对称,那么它的上下两部分将完全重合;如果它关于y轴对称,那么它的左右两部分将完全重合。
以一个简单的矩形为例,如果矩形关于x轴对称,那么矩形的上下两边将是对称的,也就是上边与下边完全重合;如果矩形关于y轴对称,那么矩形的左右两边将是对称的,也就是左边与右边完全重合。
在平面几何中,轴对称可以用来判断图形的性质和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比如,可以利用轴对称性质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通过寻找对称轴可以更方便地对图形进行分析和计算。
除了x轴和y轴,平面上还可以存在其他直线作为对称轴。
这时,轴对称就是指图形或物体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例如,对于圆形来说,它关于任何直径线都是对称的;对于正方形来说,它关于对角线也是对称的。
轴对称对于物体的设计和制作也有很大的作用。
在建筑设计中,常常利用轴对称原理来设计对称美观的建筑;在机械制造中,也常常利用轴对称来确保产品的理想性能。
在坐标系中,x轴和y轴分别是平面上两个互相垂直的轴线。
它们交叉的点被称为原点(0,0),x轴的正方向为向右,负方向为向左;y轴的正方向为向上,负方向为向下。
坐标系中其他点的坐标可以通过与x轴和y轴的交点距离和方向来表示。
在使用坐标系进行计算和分析时,轴对称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图形或物体的位置和特征。
通过观察图形关于x轴或y轴的对称性质,可以简化计算和分析的过程。
总之,轴对称和坐标的变化在几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轴对称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图形的性质和解决几何问题,而坐标系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方便的计算和分析工具。
通过深入理解轴对称和坐标的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几何学。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3.3《轴对称与坐标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轴对称与坐标变化》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轴对称的概念,以及如何利用坐标来表示轴对称图形。
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坐标变化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础知识,对图形的性质和坐标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轴对称的概念和坐标变化的应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自主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和坐标变化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轴对称的概念,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2.学会利用坐标来表示轴对称图形,并能够运用坐标变化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2.坐标变化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自主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和坐标变化的应用。
同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轴对称的图形,如正方形、矩形、三角形等。
2.准备坐标纸,以便学生进行坐标操作。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如寻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对称点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轴对称的图形,如剪刀、飞机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特点,引出轴对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轴对称图形,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如对称轴两侧的图形完全相同,对称轴是图形的中心线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坐标纸上画出一些轴对称图形,并标出对称轴。
然后,让学生将对称轴沿坐标轴移动,观察图形的变化。
通过操作,让学生理解坐标变化对轴对称图形的影响。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寻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对称点等。
通过解决问题,巩固学生对轴对称和坐标变化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轴对称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轴对称与坐标变化》教案1一. 教材分析《轴对称与坐标变化》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轴对称的概念,以及如何在坐标系中进行对称变换。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体会轴对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同时,本节课还引导学生利用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对图形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轴对称的概念,以及如何在坐标系中进行对称变换,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性质,以及如何利用坐标系进行对称变换。
三. 教学目标1.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掌握轴对称的性质。
2.学会在坐标系中进行对称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轴对称的概念及其性质。
2.在坐标系中进行对称变换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轴对称的性质。
2.利用直观教具,如图形、模型等,帮助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在坐标系中进行对称变换的方法。
4.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形、模型等直观教具。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如剪纸、建筑等,引导学生关注轴对称的概念。
提问:什么是轴对称?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初步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轴对称的图形,如正方形、矩形等,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图形的性质。
提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有哪些?学生在思考和回答中进一步理解轴对称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坐标系进行对称变换。
示例:已知点A(2,3),求点A关于x 轴的对称点B的坐标。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和讲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坐标系进行解决。
课题 3.3 轴对称与坐标变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图形的轴对称与坐标变化的规律。
2、会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关于坐标轴对称的坐标变化规律解决与轴对称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点坐标变化与轴对称的关系,图形上各个点坐标变化与图形轴对称的关系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2、通过实例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思考、交流、发现、验证、抽象、概括出轴对称与坐标变化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发现规律中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
2、在小组交流合作中提高团队互助的意识。
3、在规律运用中增强数学审美情操。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七下时已经学习了轴对称,本节课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背景下研究两个图形关于轴对称的对称点的坐标变化规律。
学生由于初次接触坐标系的有关知识,将坐标与图形如何联系起来,一直是学生学习中的难题。
八年级的学生处于求知欲、挑战感较强的时期,探究本节内容学生还是可以胜任的。
三、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坐标变化与轴对称的关系。
难点:探究坐标变化与轴对称规律的思路和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什么是平面直角坐标系?(2)在坐标平面内如何表示一个点的位置?(3)平面直角坐标系是谁创建的?教师活动:教师提出与本节课学习有关知识,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学生活动:回顾旧知,做好新知探究的准备。
设计意图:由于本节课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研究轴对称与坐标变化的关系,因此,对旧知的复习很有必要。
介绍笛卡尔创建直角坐标系的伟大贡献,让学生在知晓数学史的基础上展开对本节课新知的探索。
(二)合作探究,验证发现1、探究点的轴对称规律。
首先,复习点关于直线对称的几何作法,然后将此点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继续研究。
(1)师生共同研究点P(2,-3)关于X轴对称的对称点的坐标变化,作出点P(2,-3)关于X轴对称的点P1,在图上标出P1点的坐标,观察点P与点P1的坐标变化,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吗?再找几个点,作出关于X轴对称的点,观察它们的坐标是否按你发现的规律变化?(2)师生共同研究点P(2,-3)关于Y轴对称的对称点的坐标变化,作出点P(2,-3)关于Y轴对称的点P2,在图上标出点P2的坐标,观察点P与点P2的坐标变化,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吗?再找几个点,作出关于Y轴对称的点,观察它们的坐标是否按你发现的规律变化?教师活动:教师利用电子白板将点P(2,-3)放在直角坐标系下,利用网格背景让学生观察、思考、发现。
3 轴对称与坐标变化学习目标1. 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2. 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轴对称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明确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轴对称之间关系。
知识详解1. 图形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之间的关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当纵坐标不变,横坐标都加上或减去一个正数a时,图形会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当横坐标不变,纵坐标都加上或减去一个正数a时,图形会向上或向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
2. 图形的坐标变化与图形的伸长和压缩之间的关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当图形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扩大或缩小一定倍数时,图形就相应地被横向拉长或压缩该倍数,而纵向不变;当图形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扩大或缩小一定倍数时,图形就相应地被纵向拉长或压缩该倍数,而横向不变。
坐标与图形变化的对应关系当横坐标不变,纵坐标扩大或缩小为原来的a倍时,图形就要被纵向拉长或压缩为原来的a 倍;当纵坐标不变,横坐标扩大或缩小为原来的b倍时,原图形就要被横向拉长或压缩为原来的b倍。
3. 图形的坐标变化与图形的轴对称之间的关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当图形上各点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乘-1时,所得的新图形与原图形关于x轴对称;当图形上各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乘-1时,所得的新图形与原图形关于y轴对称;当图形上各点的横、纵坐标都乘-1时,那么所得到的新图形与原图形关于原点对称。
对称点的坐标变化规律:对应点的坐标对称情况可以简单记为:关于横轴对称,“横不变,纵相反”;关于纵轴对称,“纵不变,横相反”;关于原点对称,“全相反”。
【典型例题】例1:如图①所示的箭头是将坐标为(0,0),(1,2),(1,1),(4,1),(4,-1),(1,-1),(1,-2),(0,0)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而成的,若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分别加1,再将所得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所得的图案与原来的图案相比有什么变化?若是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分别减2呢?【答案】若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分别加1,则所得各点的坐标依次是(1,0),(2,2),(2,1),(5,1),(5,-1),(2,-1),(2,-2),(1,0),将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所得图案如图②所示,所得图案与原图案相比,箭头的形状、大小不变,整个箭头向右平移了1个单位长度.若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分别减2,则所得各点的坐标依次是(0,-2),(1,0),(1,-1),(4,-1),(4,-3),(1,-3),(1,-4),(0,-2),将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所得图案如图③所示,所得图案与原图案相比,箭头的形状、大小不变,整个箭头向下平移了2个单位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