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事养生 学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5
揭秘古人房事养生的8个要点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是非常注重养生的,房事养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古人的房事养生法也有我们值得借鉴的地方,学会了有利于夫妻生活和谐,更好的维系夫妻感情,下面,专家就来揭秘古人房事养生的8个要点,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古人对养生保健有他们自己的一套见解和方法,如果我们能够以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待它们,学习其中科学的部分,那对于维持身体健康和夫妻感情是很有帮助的,下面我们来了解下古人房事养生方法。
1.以静为强,心毋怵荡。
性爱贵在宁心静气,排除恐惧、慌乱、烦躁等情绪。
这可谓是性爱的“心理准备”阶段。
2.先戏而乐,神合意感。
古人明确认识到,前戏是一种乐趣,是性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激起春情,提高性欲。
3.先肾后心,弗欲强之。
任何一方未达到良好状态时,均不可勉强。
男子不可自力不胜而强举妄为,更不可强迫女性。
性爱要先有性的生理冲动,而后再根据心理冲动来实施,这就叫先肾后心。
4.五欲达交,三五至合。
这说明性前戏要求男女达到最佳状态,即男子“三至”、女子“五至”呈“五欲”之征。
“三至”、“五至”是指一种适合性爱的状态。
对男性来说,就是阴茎充分勃起(肝气至),阴茎粗大发热(心气至),勃起坚硬持久(肾气至)。
对女性来说,包括脸、口、唇、眉间红润(心气至),眼睑湿润、含情脉脉(肝气至),低头不语、鼻部微汗(肺气至),依偎男性、躯体依人(脾气至),阴户开辟、阴液浸溢(肾气至)。
“五欲”即男方激发女方性欲的五种方法:一是缓缓呼气和亲吻,使女方面部发热;二是轻柔拥抱紧贴;三是舌尖相互吮吸,使口内津液增多而滑润;四是轻柔抚摸敏感区域;五是紧抱对方并缓缓摇动,使女方咽部感到干燥而吞咽口水。
5.徐徐迟久,以和为贵。
从容安徐、抽送和洽、不疾不暴、柔舒持久,这是古人定义的实质性爱的理想状态和要求。
6.乃观八动,审察五音。
古人一向强调,相爱双方都应该获得满足。
达到性高潮时,女性会有八种反应动作和五种呻吟声,可供爱侣观察。
房中有术色不可贪《黄帝内经》对男女身体的生理变化有着深刻的认识,对“房中术”也多有阐述,“七损八益”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黄帝内经》对男女身体的生理变化有着深刻的认识,对“房中术”也多有阐述,“七损八益”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
”七损八益的具体内容,由于长期流传于君王密府之内,一般人很少了解,自唐宋之后很少有知之者。
自从马王堆西汉竹简《天下至道谈》出土之后,人们才了解到七损八益的具体内容,并且知道了这些内容远在唐代,就流传到了日本,收载于《医心方》之中。
房中养生的这些内容,不是凭空而论的,完全基于此前和当时社会的真实生活。
在悠久的历史中,前人有许多不正确的做法,可以作我们的反面教材。
比如,公元前541年,晋国的晋平公因为贪恋女色,就得过“蛊惑病”,秦国的名医医和进行规劝,使晋平公改邪归正,免于疾病之灾,至今还有借鉴意义。
陶弘景《养性延命录》说:“房中之事,能生人,能煞人。
譬如水火,知用之者,可以养生;不能用之者,立可死矣。
”古人甚至把食与色等同看待,作为人生天性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根据人体的生理特点,采取科学而健康的房事生活,以提高生活质量,维护身心健康,是非常必要的。
中医房事养生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
在倡导普及性保健知识的今天,研究和借鉴古人房事养生的科学理论,有着积极的意义。
房事养生是我国古代养生学的一大特色。
有资料说房事所消耗的能量,相当于某种程度的体育运动,适当的房事生活有利于养生。
中医房中养生保健总的说来,可以概括为:欲不可禁,欲不可纵,欲不可早。
而要有时、有节,慎房事以养生。
房事应本于自然之道,避免损伤,需得其术,也是养生延寿必不可少的内容。
实践证明,适度而愉快的房事活动对人的精神与身体健康有益无弊。
但是,人类的房事行为除机体本身以外,还受社会环境、心理、遗传、疾病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正确地认识和过好房事生活,才有益于身心健康。
《黄帝内经》教你性爱养生法则作者:烟雨江南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1年第09期房事作为人的生理要求,如果适度,有利于男女交换阴阳之气,固本还原,有益于养生。
但如果过度,消耗精力、体力过度,引起劳倦,会导致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等疾病。
房事的次数不是固定的,它因人的年龄、身体状况而异,不同的人,房事的次数也不相同。
《黄帝内经》云:“人二十者,四日一泄;三十者,八日一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泄;年五十者,二十日一泄;年六十者,一月一泄”。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更加认识到节制房事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房事的标准是事后第二天没有疲劳感,心情愉快。
较为年轻、身强力壮者,可以一周三四次房事,甚至一天一次,年龄较大,身体虚弱者,则要节制房事,如一周一次,半月一次,甚至一月一次。
房事不宜过早。
男子破阳较早,则伤及精气,女子破阴太早则伤阴气,严重的还会导致未老先衰。
古代养生学家认为房事开始的年龄男性22岁、女性20岁。
把握好生育的良好时机,中医不但提倡晚婚,而且提倡晚育,认为生育过早,女性的精血会大量受损,会导致体内正气衰退。
晚育也会对胎儿健康和发育不利。
男性的婚育年龄在24~28岁,女性生育的年龄在21~28岁,男女最佳生育年龄在女28~30,男28~32岁。
注意房事卫生。
房事是某些疾病的传播方式之一,因此,人们在进行房事时应注意房事卫生,最好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清洗外阴,房事后也需清洗一次。
中医养生学家在房事养生中非常讲究房事损益。
在这里,“损益”指的是在房事过程中以及房事前后,对人体有益的行为以及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行为。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观点,就是房事的:七损八益。
七损,指的是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七种有关房事的行为,主要为闭、泄、竭、勿、烦、绝、费。
闭:指的是闭精,它主要是男女缺乏房事知识,房事时不注意把握技巧,造成男女深浅不当而引起的。
如果男性阴茎插入女性阴道过深,女性会出现疼痛等不良感觉。
过浅,女性性快感降低,导致性欲低下、厌恶房事等不良问题的出现。
房中养生秘籍房事养生法是探讨有关性生活的卫生之道,即运用各种养生疗法和谐夫妻生活,调节房事活动,以达到强壮复健,祛病延年目的的一种自我保健方法,不妨和店铺一起来了解下房中养生秘籍,欢迎大家的阅读!房中养生秘籍古人,李渔(1611- 1680),号笠翁,浙江兰溪人,清初著名文人和大戏剧家。
李渔一生著述甚丰,尤以戏曲、小说创作著称。
满清入关后,他绝意功名,带着自己戏班子中的一群姑娘,游遍了大半个中国,尤以扬州、南京、苏州等商业享乐城市为主。
过去,很少有人敢公开承认自己有好色的生理本能,尤其是在道德枷锁酷严的专制年代,但李渔却公开承认自己是一个好色之徒。
事实上,据史料载,李渔一生确与许多女演员、艺妓、青楼女子发生过性关系。
不过,在与大量女性的亲密接触中,李渔洞察了两性关系平等的内涵,并深刻认识到性在养生保健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李渔认为房事之乐是令人欢愉的,但对闺房之乐善处者“贵在有节”。
在他看来,在性生活上不放纵、能节制就有益健康。
李渔尤其反对妄服补药“助性”和借助“女色养生”的观念。
他说:“参苓芪术皆死药也,以死药疗生人,犹以枯木接活树”。
“女色养生”是指古代房中谬论中的“ 一男御数女、采阴补阳”之术,李渔认为,追求这种方法的人,这无疑是“倒持干戈,授人以柄”。
李渔讲求“房事”的欢愉,但强调在此事上一定要“有节”。
为此,他还具体论述了应如何节制性欲的几项要求,讲得娓娓动听。
一曰“节快乐过情之欲”。
李渔认为,情洽快乐时行房,男女易处于极乐之境。
但此时要有“刻刻虑之”,以防止“过情”,即过度纵欲,应做到“留有余地为善”。
就是说,在性生活上,也“居安思危”。
二曰“节忧患伤情之欲”。
李渔说:“忧中行乐,较之平常,其耗精损神也加倍也”,因为人在忧愁时行房,“体交而心不交,精未泄而气泄”,就好比“强愁人以欢笑其欢之苦更甚于愁”。
他提出在忧伤之时,房事要“较平时稍节则何”。
三曰“节新婚乍御之欲”。
他提醒人们,男女新婚,为欢容易过度,往往“一夕之耗,抵寻常数夕”。
房中秘术口诀房中养生秘术中国古代的房中养生方法渊源不绝,不妨和WTT一起来了解下房中养生秘术说什么,欢迎大家的阅读!浅谈房中养生秘术《黄帝内经》中提到“七损八益”,实际是指自古即有的房中养生术,可以看做是古代的夫妻性生活卫生指南。
中国古代的房中养生渊源不绝,比如道教中有采阴补阳之说,把房中当作修炼的方法。
行房是不是对身体健康有好处呢?朱丹溪在《房中补益论》中很客观地论述过这个问题。
丹溪翁认为:人的一切烦恼、苦痛均来自于“火”的妄动,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水升火降,循环无端,这是正常的生化过程。
心火为君,主动,肾水主静。
心不动则身不动,心动,便生出很多欲念。
所以儒、释、道都讲究静心为修炼的入手法门。
儒家讲究正心、收心、养心、求放心,道家说静心、虚其心,释家讲心无挂碍,都是由此而来的。
心火是君火,是最主要的部分;肝、肾中也有火,为相火,是从属的部分。
如果心火不动,相火也就安守本分,不会造成什么损伤,君相各安其位,生化如常。
《黄帝内经》中的“七损八益”,根据九宫方位图,七为兑,属少女,八为艮,属少男。
当少女遇到少男(上兑下艮),就构成咸卦。
咸卦是语意非常明确的一卦,就是少男少女相互感应,是对男女情爱过程的描述。
咸,下面多一个心字就是感,少男少女相遇,就会有所感应,感应之后就会想进一步接触、亲近。
从感到咸,就是从有心到无心,从有意识到无意识的一种状态。
而且咸卦是《周易》下经34个卦的第一个卦,上经30个卦主要讲天道,下经34个卦主要讲人道,而人道从男女开始,由少男少女感应开始,然后到家庭和谐,再推及到家庭以外,这样天下才会和谐,万物也会化育,生生不息。
咸卦是上兑下艮,兑代表是喜悦,而艮代表停止、终止,其中蕴含着虽然喜悦但要知止。
如果遇艮不止,一味贪欢,必然有损。
如果年少时贪欢恋欲,就算父母给的先天之体再好,也是徒然。
过了40岁,如果不节制,体内君火与相火就会灼烈躁动,耗尽肾水,只能是髓枯水尽。
房中之乐,一在于取,一在于予,只取不予是不可能的,所以,想要单单从房中术中获得补益身体的效果,是不可取的。
房事养生之几大基本原则《黄帝内经》认为,阴阳的对立统一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在正常情况下阴阳总是保持平衡的,人体在正常情况下也必须保持阴平阳秘,和合适调,才能有健康的身体状况。
如果出现偏阴偏阳,即阴阳偏胜偏衰的现象,人就会得病。
适度的性生活,正是调和人身阴阳的重要手段。
性生活既不可缺少,也不可过纵,以保持人体阴阳平衡为准。
所以圣人并不禁绝房事交合之事,贵在求得阴平阳秘,用来守护人体先天的真元精气。
古代房中书中甚至载有男女绝欲成病之事,说明健康的成年男女思求性生活是正常的,若强忍抑制,久当致病。
欲不可早欲不可早旨在反对早婚,古代医家认为结婚年龄为男三十、女二十。
若男子精未通(不满十七岁)而御女,女子未满十五岁而近男色,异日定有难以名状的疾病。
因此,我们今天对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就必须注意性卫生教育,从生理、卫生、理想、道德、情操诸方面,帮助他们度过青春期,使之健康地走向成年。
“童男室女,积想在心。
思虑过当,多致疴损。
男则神色先散,女则月水先闭。
”古代著名医家李鹏飞的这句论述,应为世人的警言策语,为父母者,尤应操心之。
欲不可纵“欲不可纵”,是中医养生学的基本要点之一。
古今中外,对性进行了多种多样的探索。
主要有三种观点和流派,一是纵欲,一是禁欲,一是节欲,前二者走向极端是有害的,而“节欲”则是辨证地提出性生活的适度、节制,于人体有着重要养生意义。
正如古人所言:“房中之事,能生人,能煞人,譬如水火,知用者,可以养生;不能用之者,立可尸矣”。
这些话告诫世人,房事应该有所节制。
一、节欲保精的作用首先,节欲保精是抗衰防老的重要一环,这在古医籍里到处可见,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故半百而衰也”。
《养性延命录》:“壮而声色有节者,强而寿”。
《金匮要略》:“房室勿令竭乏,……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
孙思邈指出:“人年四十以下,多有放恣,四十以上,即顿觉乏力,一时衰退,衰退既至,众病蜂起”,“所以善摄生者,凡觉阳事辄盛,必谨而抑之,不可纵心竭意以自贼也”。
古代交合养生方法在古代,人们对养生非常重视,认为保持身体健康对于长寿和幸福的生活至关重要。
除了饮食和运动等方面的养生方法外,古人还有一些交合的养生方法,旨在通过身体的亲密接触来达到健康的效果。
下面将介绍几种古代交合养生方法。
一、夫妻交合夫妻交合是古代常见的一种养生方法。
在古代,人们提倡夫妻交合以维持身体健康和自我修养。
古人认为,夫妻之间的亲密接触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有助于身体的康复和健康的维持。
此外,夫妻交合还被认为可以调节情绪,增进夫妻之间的感情。
古代医学家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到:“春无花而禽者,人亦无艳而交。
”意思是在春天交合是很重要的,就像春天的花朵需要鸟儿授粉一样,人也需要交合才能保持健康。
因此,夫妻交合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养生方法。
二、兄妹交合兄妹交合也是古代交合养生的一种方法。
在古代,一些养生学家认为兄妹之间的交合可以平衡阴阳,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
他们相信,兄妹之间的亲密关系可以增加血气的交流,有助于平衡人体的阴阳之气。
然而,兄妹交合在现代被视为一种不健康的行为。
由于兄妹之间存在亲缘关系,交合可能会对后代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现代医学不推荐这种做法。
三、同性交合古代一些养生学家也提倡同性交合作为一种养生方法。
他们认为同性交合可以平衡阴阳,促进体内的气血运行,并增强体内的阳气。
同性交合也被认为可以加强身体的抵抗力,预防疾病,并改善心情,增进身心健康。
然而,由于道德观念和社会风气的变化,同性交合在现代被认为是一种对健康和社会心理不利的行为。
现代医学普遍认为,同性交合可能会导致性传播疾病的传播,并对个人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总结起来,古代交合养生方法包括夫妻交合、兄妹交合和同性交合。
在古代,这些交合方法被认为有助于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维持身体健康和情感和谐。
然而,由于社会的变化和医学的进步,这些交合方法在现代被视为有争议和不建议的做法。
以上是古代交合养生方法的一些介绍,希望对您的了解有所帮助。
古代夫妻房事养生秘诀夫妻房事,夫妻房事要注意哪些呢?夫妻房事要如何养生呢?古代夫妻过房事都是如何养生的呢?下面店铺马上就告诉大家古代夫妻房事的养生秘笈,喜欢养生的朋友值得一看哦。
古代夫妻房事养生秘笈最美好的性是自然发生的性性爱是两个人的舞蹈,需要双方同步才能实现完美的和谐。
美国性学家曾经做过“最让人记忆深刻的性爱经历”的调查,发现超过60%的人承认:最美好的性爱几乎都是没有提前谋划自然发生的。
同样的,中国古人也认为,性事贵在自然,要以发自内心的冲动为基础。
早在马王堆医书《天下至道谈》就总结了性爱的“基本守则”,分为“十修”。
具体来说:第一,“做”时,要维护精气,不能无度纵欲;第二,双方都需“性致勃勃”时才可以性爱;第三,性爱过程中要保持一定的节律;第四,避免过劳、过频;第五,抓牢彼此的性兴奋时机;第六,以爱为名,及时沟通;第七,动作轻柔、和缓;第八,安排在彼此都精力旺盛的时候,男性要充分勃起;第九,精气互养,同求长生健乐;第十,事后要歇一会儿,有后戏,调养生息。
遵守了这十大基本原则,才是拥有优质性爱的基础。
好的性绝不是数量上的比拼好的性绝不是数量上的比拼。
实际上,随着年龄的增长,性爱频率都在渐渐降低,但有趣的是,人们的性满意度却在提升。
西方性学家发现:频率从来不是衡量性爱质量高低的指标,很多情况下,女人三十岁后“每周一次”的性爱品质,可能远超二十多岁时的“一晚三次”。
中国古代道家着名的“房中术”格外讲究性爱的频率控制,强调“纵欲催人老,房劳促短命”的观念,并警告沉湎于性爱者会出现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健忘乏力等问题。
其实,这些观点与现代医学不谋而合:性爱过频会导致身体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代谢率降低等等。
但保持怎样的性爱频率才算足够养生呢?总的规则是:感到不累就可以。
房中术中说:男人要“二更更,三暝暝,四数钱,五烧香,六拜年”。
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20 岁时血气方刚,两三小时即可大战一回;30 岁左右的人身强力壮,每晚都能交合;40 岁年近不惑,隔5 天有一次;50 岁知天命,要像烧香拜佛一样,逢初一、十五,保持半月一次的频率;到了60 要以保养为重,性爱如同拜年,一年一次即可。
房事养生历史房事养生是一门研究性心理、性生理、性病理、性技巧、性保健和性医疗的科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古代认为性生活只能在房室中没有第三者的情况下进行,所以把有关性保健、性医学等统称为房事养生,又称房中术。
我国房事养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传统文化里的硕果。
房事养生和古代文化有着密切联系,是随着古代文化的产生、衍变而发生、发展的。
它肇始于上古,发展于秦汉,兴盛于晋唐,衰落于宋元,隐没于明清。
古代把性行为称之为房事或房室。
在《黄帝内经》一书中,对人体从性成熟到性衰退的整个过程,作了极其详细的描述;在《汉书艺文志》中对房事养生有了具体记载;近年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初年和先秦的一些竹简、帛书,如《十问》、《合阴阳方》、《天下至道谈》等都谈到男子房事冲动时,阴茎勃起挺直,平静时阴茎萎软成团;女子性冲动时,阴户充血张开,平静时阴户的阴唇闭合。
这和乾坤两卦的符号寓意非常吻合。
《易经》是以男女两性的生殖器符号和男精女血、男刚女柔、男施女生等性现象为基础理论的。
古代房事养生,春秋战国以前只是萌芽,实质上它奠基于战国先秦时期。
如有关古代房事养生的奠基著作《黄帝内经》、汉墓的《医简》、《汉书艺文志》中记载的记中八家等都成书于先秦战国时期。
《黄帝内经》不仅阐述了男女性器官的解剖、性生理、性功能、性保健等方面的理论,而且总结了男女性疾病的病因、病机和治疗原则,提出了房事养生的方法。
汉墓出土的《医简》是古代房事养生的专著,其中《十问》强调了滋阴壮阳、食补助阴、房事有节、巩固精关,气功导引、补益精气、通调气血、益寿延年等房事养生的方法和理论,并主张性生活时要安神定志,徐缓虚静,这些对防治性功能障碍,提高性快感都有指导意义,书中还详细地描述了性交体位和性交技巧。
《天下至道谈》则是房事养生的专篇,详细叙述了性生理、性心理、性技巧和房事养生的原则及具体方法。
《养生方》和《杂疗方》部分内容专论性知识、性保健、性疾病治疗。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20年第12卷第34期 -59-枇杷叶轻宣肺气;寒热错杂者,宜麻杏石甘汤表里两解、宣肺清热;湿热阻肺者,宜甘露消毒饮宣肺利湿、化痰止咳;外受风寒、久咳不愈,宜宁嗽散宣肺散寒、化痰止咳;外邪不解,邪传少阳,宜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化痰止咳;咽喉源性咳嗽,则宜清喉利咽汤清喉利咽、轻宣肺气。
参考文献:[1]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71.[2]南京中医学院医经教研组.黄帝内经译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295.[3]王道瑞,申好真.严用和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23.[4]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03.[5]梁展凡.陈庆祥治疗外感咳嗽证治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9, 36(12):2045-2046.[6]王雪茜,赵琰.王庆国教授师法仲景拓展运用麻黄之经验撷英[J].世界中医药,2015,10(5):741.[7]朱佳.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治疗外感咳嗽经验[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8):10.[8]江长康,江文瑜.经方大师传教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5:135.[9]刘博,王鹏,孙玉信.孙玉信教授从湿论治咳嗽[J].中医临床研究,2013, 5(1):50.作者简介:王李君(1986-),中医内科主治医师,中医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防治。
编辑:李堉琳编号:EA-4200225154(修回: 2020-12-07)精气神学说论男性房事养生A study on male sexual life regimen based on the Jing-qi-shen theory李松林(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518112)中图分类号:R33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20)34-0059-【摘要】从精气神定义、精气神互化、天人相应、调神、节精、药补、食补等方面,论述精气神学说在男性房事养生中的哲学意义。
不管是什么强肾运动、强肾方法、食补、药补,如果最终不能用房事养生法来驾驭、来指导。
大多数都会出现“侠以武犯禁、道以术罪天”的结局,以及为什么使用药物来强肾壮阳更容易被掏空,今天由健肾堂的鸿浩教练,来为大家做一个更细致的分享。
房事养生名著《素女经》开篇讲到:凡人之所以衰微者,皆伤于阴阳交接之道尔。
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认识到男女交合会影响到人体的健康强弱,并开始著书立说教导人们如何正确、健康的对待房事问题。
房事是一把双刃剑,即会伤身也可以用来养生,“酒是穿肠的毒药,色是刮骨的钢刀”,谈到房事会伤身,我们首先得了解人体三宝:精气神。
什么是精气神?精气神从何而来?打个比方,以前没有电的时候,人们会用油灯来照明。
油灯里面的油就相当于“精”,油经过燃烧之后的火苗就相当于“气”,火苗发射出来的光亮就相当于“神”,油足火苗就旺,火苗旺光才够亮。
所以养生的要求是:精满、气足、神旺。
那么精是如何积累的呢?打个比方,这一个月过去之后,我们算一下这个月收入了多少钱?然后我们再算一下这个月花销支出了多少钱?如果收入大于支出所剩余的钱,我们能够余下来的钱,就相当于我们的精。
也就是说,今天一天过去了,如果说今天我们吸收的能量大于我们消耗的能量,剩余的、存储下来的就是精。
所以保精无非两条途径:开源和节流,多进少出。
如何开源?强肾的方法就是开源。
如果一个人要有钱,是让他自身具备赚钱的能力,还是依赖别人给予,哪一个更可靠?他自身必须具备赚钱的能力,才能源源不断,别人给的始终会用完。
所以强肾运动就是对内、外肾进行运动锻炼,恢复、激发、增强内、外肾自身的功能,让她自己能够源源不断的赚钱,赚更多的钱。
食补和药补是属于自身具备的能力还是属于外在给予的?外在给予的,补嘛,补贴的。
如何节流?房事养生法就是节流,指导男性在房事的时候如何减少精气的损耗。
大多数男性的房事模式本身就是伤身的,为什么?因为基本上每次房事都射精。
我们要是问一个男同志一个月有多少次房事,他绝对是用射精的次数来计算,连妓女都是以射精的次数来计算交易的次数。
房事养生学——养生第一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宋书功所谓养生,似乎是保养生命,以达到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但这种解释是含糊的,笼统的,还不能作为「养生」一词的完整定义。
科学的养生观应当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去认识。
狭义的养生是生命个体的行为,亦即个人行为,是指个人的饮食起居、活动劳作、防病治病、药物滋补、房事调节等方面,以保证生命健康的质量,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这种个人行为的养生在养生学上称作后天养生。
一般人多认为养生是老年人的事,或者是中年以后感到体质衰弱才行养生之事。
这种看法也是错误的,古今养生家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养生始于人之初,如古代的老子、嵇康,现代的谢觉哉、胡厥文、马寅初、冰心等,他们都是一生从小到老都注意养生的人。
广义的养生除后天养生外,还应该包括先天养生,即指父母辈的婚姻、房事、优生优育等,说得明白点,就是一个从父母那里得到一个素质良好的生命体。
因此,从人类生命学的意义上来讲,先天养生就不祇是个人的行为,应该视作部落、民族、国家的整个社会的行为。
每个人的后天养生,都是下一代的先天养生,这样才能使子孙兴旺、社会发达、国家康强。
而在这诸多养生事宜中,最根本、最关键的是房事养生。
所以说房事养生学是养生第一学。
人的生活享受是什么?性生活在人的生活中占什么位置?对于这个问题人们往往避而不谈,祇是说物质生活的享受和精神生活的享受,而古人对这个问题却很直截了当。
《孟子》曰:「食色,性也。
」《礼记》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意思是说,性生活是人的本能,它跟吃饭一样是人不可缺少的最大欲望。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谈到了人类的两大生产,一是生活资料的生产,二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殖。
有学者认为人类自身的生产要比生活资料的生产更重要,因为生殖才能使人类繁衍,而饮食是服务于生命、服务于生殖的。
在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乱婚、群婚、纵欲甚至如现代式的「性解放」,也出现过性忌讳、性禁锢以及「灭人欲」等现象,这些都是对性的本质的扭曲。
性既然是关系到子孙兴旺、民族繁荣、国家昌盛的大事,我们怎么可以不去严肃认真地加以研究呢?古人把这种研究称之为房事养生学,今人称之为性保健,其实质是一样的。
它是养生第一学,应该成为人们的共识。
中国房事养生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容广博,学术精湛,是人类文化园囿中的十分珍贵的瑰宝,是应该予以认真总结和研究的。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中国古代的贤哲们对于房事养生学的研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当今世界上无论在性学界还是医学界,无不为之赞叹。
其主要成就可概括为以下几点:一、关于婚姻的研究1、婚姻不取同姓婚姻是一种文化现象,当先民从无婚姻到有婚姻,这是一种文明的走向。
初民愚昧无知,成熟之男女,出于其性本能、杂交、乱交是很自然的事情,到了母系社会的一妻多夫,及父系社会的一夫多妻,虽然对上述杂交现象得到了限制,但其中的血缘婚的现象仍大量存在。
这种情况直接影响着人口的质量及生命的年寿。
据考察,夏朝和商朝时期,人的平均寿命是18岁,跟牛、马、狗的寿数差不多。
当然,生命的寿夭有多种因素,但其中最主要的当属人的先天素质。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又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直到春秋时期,才逐渐认识到「男女同姓,其生不藩。
」(见《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须知这一认识,不知经过了多少万年,用多少代人的寿夭换来的!于是反映周朝典章制度的著作《礼记》中有「娶妻不娶同姓」,「合两姓之好」这样明确的法律规定。
同姓不婚,这是人类健康长寿的首要保证。
韩国法律一直到1999年才废止了同姓不婚的规定。
现在我国的婚姻法中规定姑表亲、姨表亲不通婚,这就更加完善了。
2、婚龄与健康关于婚龄问题,古人通过长期的实践,逐渐认识到早婚的危害,最早提出婚龄问题的是孔子,他说:「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
《礼记》把它收入书中。
这种说法与现代科学的论证基本相符。
《黄帝内经》则从男女的生理发育上加以论证,后世医家多依而遵之。
元代医家李鹏飞在其所著《三元延寿参赞书.欲不可早篇》中写道:「男破阳太早则伤其精气,女破阴太早则伤其血脉」。
「精未通而御女以通其精,则五体有不满之处,异日有难状之疾」。
明代医家万全在其所著《养生四要》中说:「今之男子,方其少也,未及二八而御女,以通其精,则精未满而先舄,五脏有不满之处,他日有难状之疾。
至于半百,其阳也萎,求女强合则隐曲未得而精先泄矣。
及其老也,则其精益耗,复近女竭之。
则肾之精不足,取给于脏腑,脏腑之精不足,取给于骨髓。
故脏腑之精竭,则小便淋痛,大便干涩。
髓竭则头倾瞳软,腰脊酸痛,尸居于气。
」清代医家汪昂在《勿欲之诠.色欲伤》中说:「男子二八而天癸至,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交合太早,所丧天元,乃夭之由。
」《褚氏遗书》反对娶破瓜女,所谓破瓜女,瞿灏《通俗编》云:「瓜字破之为二八,言其二八十六岁耳。
」破瓜女又称碧玉女,又称未笄女,指未成年之少女。
陆游有《无题》诗云:「碧玉当年未破瓜,学成歌舞八侯家,如今惟悴蓬窗里,飞上青天妒落花。
」诗中抨击了封建统治阶级摧残少女的罪恶。
以上所言,充分说明了反对早婚,提倡晚婚与健康长寿的关系。
二、关于房事节度的研究男女居室,人之大伦。
孤阴不生。
独阳不长,人道不可废者。
「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
」成年之男女,若长期没有性生活,对身体也是不利的。
但是也要防止另一个极端,这就是纵欲。
「早在《礼记》上就写下了「不可纵欲」这一句话。
《黄庭经》亦曰:「长生至慎房中急,何为死作令神泣?」这方面历代养生家论述极多,毋用赘言。
至于有的人淫乐成性,嗜欲无度,说什么「宁可花下死,作鬼也风流」,那是咎由自取。
汉代枚乘《七发》云「明眸皓齿,命曰伐性之斧,如戏猛兽之爪牙」。
吕纯阳诗云:「二八佳人体如酥,腰间代剑斩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髓骨枯。
」这些决非耸人听闻之语,而应永为警戒的。
那么如何把握房事节度呢?关于这个问题,历代房中养生家及医家都有论述,如孙思邈、牛丹溪、徐春甫、李鹏飞等,兹举《素女经》为例:《素女》曰:人年二十者,四日一泄;三十者,八日一泄;五十者,二十日一泄;六十者,当闭经勿泄,若气力尚壮盛者,亦不可强忍,久而不泄,致生廱疾」。
当然这祇是一种参考说法,每人要视自己具体身体状况而定。
三、关于子嗣优生的研究历代医家对这个问题论述者甚多,如种子、胎教等,都为世人所接受,但其中也不乏伪科学成分,如经清后一三五交合成男,二四六成女,以及转女为男等说法,皆是不足取的。
然而从养生及子嗣优生的角度来讲,王充的「疏字」之说是很有科学意义的:「妇人疏字者,子活;数乳者,子死。
何则?疏而气渥,子坚强;数而气薄,子软弱也。
怀子而前已产子死,则谓所怀不活,名之曰怀,其意以为已产之子死,故感伤之,子失其性矣。
所产子死,所怀子凶者,字乳亟数,气薄不能成也。
虽成人形体,则易感伤,独先疾病,病独不治。
」所谓疏字,就是生育的间隔要稀疏,也就是要计划生育。
王充的这些论述,既关系到夫妇的性健康,更直接关系到优生优育子代的生命素质。
今天我们的基本国策虽然是一对夫妇只生一个,但若频频流产,同样不合「疏字」之义。
四、关于房中术的研究两性生活能使人享受夫妇间的快乐,但过度了又会摧残健康,甚至伤害生命,于是房中术的研究产生了。
性欲过度给人带来伤害,是因为耗精亡阳。
精是人体生命的本源,本源一耗,自然会招致疾病,甚至会殒命。
最早提出房室养生理论的人是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中国养生学的祖师老子。
老子对于人体生命之学的研究是从对婴儿的实验性观察开始的,从而探究出养生长寿之根蒂。
老子房中养生的基本观点是节欲宝精:「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毒虫不螯,猛兽不据,鸷乌不捕。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老子》五十五章老子在这种实验性的观察中发现:婴儿虽然骨骼脆弱,筋肉柔嫩,可小拳头却握得很紧;他不知道性交的事情,可小雀雀却常常勃起。
这是由于他精气充沛的缘故。
精,是人体生命之本源。
精气充足,则生命强健;精气虚弱,则生命衰败。
这是深究天地万物的本源之论。
婴儿为什么精气充沛而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呢?老子在继续观察中发现:婴儿终日号哭而不嘶哑,这是由于他极度平和无欲,因而精气不耗的缘故。
婴儿无知无欲,无畏无惧,他所含元精最充足,所以生命力极强,不知道毒虫会咬他,猛兽会抓他,鸷鸟会搏他。
善养生者,当使所含元精深厚程度,能比得上初生婴儿。
老子认为:能做到平和无欲,就是懂得了生命的法则;懂得了生命的法则,就叫做智慧聪明;贪图性欲就叫作自招灾殃;性欲耗费精气,就叫作硬性消精亡阳。
人成长到壮大,就会因耗精而衰老,这就叫做不合平和无欲,保持柔弱的养生之道。
依据老子节欲宝精的理论,后世道家、房中养生家、医家创作了大量房中术著作,兹略举教家:1、玉饰杖把行气铭行气,深则畜,畜则神,神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明,明则长,长则复,复则天。
天其舂在上,地其舂在下。
顺则生,逆则死。
」这篇铭文刻在一件玉器上,玉器长约一寸多,其形为十二面棱柱状,中空,光泽润滑,为李鸿章后人捐赠,原藏于天津市文物管理处,现珍藏于天津博物馆。
玉器每面刻有三个篆文,计三十六个,又有重文符号九个,则实际上为45个字。
罗振玉先生把它收在《三代古金文存》第20卷49页。
玉器本无名称,当代气功界人士把它称做「行气玉佩铭」,又称玉铭和行气铭。
但天津博物馆不同意此名称,因为它不是佩在腰间的玉器,而是手杖把头上的装饰,因而他们将其定名为「行气铭玉杖饰。
」但我觉得此名亦不切贴,未若「玉饰杖把行气铭」为好,故特以为名。
铭文创作的年代据专家考证,约于公元前380年,上距老子去世100多年,下距讲「食、色、性也」的孟子(前372~前289年)诞生早8年,比庄子(前369~前286年)早11年,正是道家学派继承老子节欲宝精理论,努力探究养生之道的时期。
对这篇铭文的解释,其说不一,最后在气功界笼而统之说是「气功经验的总结」。
其实这是一篇房事交合术的韵文。
玉石是上古男根的崇拜物,玉器柱状,更是男根的象征。
文中讲了房事动作、交合的快感、男女的体位及弱入强出,因精不泄的方法。
是一篇很有价值的房事气功的「手头铭」。
2、七损八益在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书中,有五种房中养生著作,即《十问》、《合阴阳》、《天下至道谈》、《养生方》、《杂疗方》。
前三种是关于房中交媾的理论和方法的,后二种是关于治疗性功能障碍的一些方药。
在《天下至道谈》中有「七损八益」的专门论述。
所谓七损八益,是指房事生活中有七种情况能损伤人的精气,有八种做法能补益人的精气。
文中着重论述了修炼八益以去七损的方法。
《黄帝内径》中有从生理上和病理上调治修炼八益以去七损的专门论述,但无具体名称的介绍,学术界认为这在秦汉之际是个人人皆知的常识问题,可见战国以后房中术正相当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