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4有理数的乘除法(2)有理数的乘法(2)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2
七年级数学上章1.4有理数的乘除法(人教版)4 有理数的乘除法.4.1 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了解有理数乘法的实际意义..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能熟练的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阅读教材P28~30,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知识探究.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通过有理数的乘法,进一步体会有理数运算包含两步思考:先确定积的符号,再计算积的绝对值..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如:-3的倒数是-13,0.5的倒数是2,-212的倒数是-25.自学反馈计算:×=1,×=-6,0×=0,123×=-2,×=5,-│-3│×=6.运用乘法法则,先确定积的符号,再把绝对值相乘;0没有倒数.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计算:×9;8×;×.解:×9=-27.×=-8.×=1.例2 用正负数表示气温的变化量,上升为正,下降为负.登山队攀登一座山峰,每登高1气温的变化量为-6℃,攀登3后,气温有什么变化?解:×3=-18.答:气温下降18℃.活动2 跟踪训练.计算:×0.2=-1;×=2;×=1;0.1×=-0.001..若a×=1,则a=-65.已知一个有理数的倒数的绝对值是7,则这个有理数是±17..判断对错:两数相乘,若积为正数,则这两个数都是正数.两数相乘,若积为负数,则这两个数异号.互为相反的数之积一定是负数.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是负数.活动3 课堂小结.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个有理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第2课时多个有理数的乘法进一步学习有理数乘法运算,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的确定.阅读教材P31,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知识探究体会几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的确定方法:.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为正;当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为负..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那么积等于0.自学反馈计算:××=-30,×3×=1,××××0=0.活动1 小组讨论例计算:×56××;×6××14.解:-98.6.活动2 跟踪训练计算:×0.01×0=0;×××=-250.活动3 课堂小结.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第3课时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进一步应用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能自主探究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在有理数运算中的应用..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找到合理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教材P32~33,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知识探究乘法交换律的文字表达: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乘法交换律的字母表达:ab=ba.乘法结合律的文字表达: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乘法结合律的字母表达:c=a.乘法分配律的文字表达: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达:a=ab+ac.自学反馈.计算:×56××××.解:-9..计算:-34×;1819×.解:-4310.-299419.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活动1 小组讨论例计算:×××113;×12;×;××722×2122;×27-1117×8+117×8.解:-1.-1270.-5.-4.3.活动2 跟踪训练.运用分配律计算×,下面有四种不同的结果,其中正确的是A.×4-3×2-3×3B.×-3×2-3×3c.×+3×2-3×3D.×-3×2+3×3.在运用分配律计算3.96×时,下列变形较合理的是A.×B.×c.3.96×D.3.96×.对于算式XX×+×,逆用分配律写成积的形式是A.XX×B.-XX×c.XX×D.-XX×.计算1357×316,最简便的方法是A.×316B.×316c.×316D.×316.计算:×8××0.1××10;×117;×-4.73×-25×;解:-10.1921.250.活动3 课堂小结.有理数乘法交换律..有理数乘法结合律..有理数乘法分配律.4.2 有理数的除法第1课时有理数的除法法则.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除法法则..能熟练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阅读教材P34,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知识探究.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自学反馈计算:÷9=-2;0÷=0;25÷=-32.活动1 小组讨论例计算:÷9;÷.解:÷9=-=-4.÷=×=45.在做除法运算时,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若算式中有小数、带分数,一般情况下化成真分数和假分数进行计算.活动2 跟踪训练.两个不为零的有理数的和等于0,那么它们的商是A.正数B.-1c.0D.±1.计算:-0.125÷;÷1110.解:13.-2.活动3 课堂小结.a÷b=a•1b..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为0的数仍得第2课时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能够化简分数..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阅读教材P35,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自学反馈.化简:204=5;-255=-5..计算:5÷15=25;÷3×4=-16.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化简下列分数:-123;-45-12;解:-123=÷3=-4.-45-12=÷=45÷12=154.例2 计算:÷;-2.5÷58×.解:2517.1.活动2 跟踪训练.化简:-729;-30-45;0-75.解:-8.23.0..计算:÷×0;-112÷34××134÷1.4×.解:0.-310.活动3 课堂小结.化简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要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第3课时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能熟练地掌握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准确计算..能解决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应用题..了解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阅读教材P36~37,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知识探究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自学反馈计算:-÷;×+÷7;÷8-×;2×+÷.解:2.-16.-156.-25.在做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时:①先将除法转化为乘法;②确定积的符号;③适时运用运算律;④若出现带分数可化为假分数,小数可化为分数计算;⑤注意运算顺序.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计算:-8+4÷;×-90÷.解:-8+4÷=-8+=-10.×-90÷=35-=35+6=41.例2 一架直升机从高度450米的位置开始,先以20米/秒的速度上升60秒,后以12米/秒的速度下降120秒,这时直升机所在高度是多少?解:210米.活动2 跟踪训练.计算:×-÷;|-512|÷×.解:-1.3..高度每增加1千米,气温大约降低6℃,今测量高空气球所在高度的温度为-7℃,地面温度为17℃,求气球的大约高度.解:4千米..某探险队利用温度测量湖水的深度,他们利用仪器侧得湖面的温度是12℃,湖底的温度是5℃,已知该湖水温度每降低0.7℃,深度就增加30米,求该湖的深度.解:300米.活动3 课堂小结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无括号,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第一章有理数1.4 有理数的乘除法1.4.2 有理数的除法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计算器计算有理数的除法运算.2.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课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2课时,共2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教学难点】1.掌握运算顺序以及运算法则.2.符号的确定.五、课前准备教师:课件、直尺、计算器等。
学生:三角尺、练习本、铅笔、圆珠笔或钢笔。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代南海才子伦文叙为苏东坡《百鸟归巢图》题的数学诗:天生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
凤凰何少鸟何多,啄尽人间千石谷!诗中数字: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
请问何来百鸟呢?(出示课件2)诗中数字: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
在这些数中加上适当的运算符号就能得到100.1+1+3×4+5×6+7×8=100(出示课件3)(二)探索新知1.师生互动,探究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师问1:小学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出示课件5)学生回答:先乘除,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至右,有括号先算括号内,再算括号外.括号计算顺序:先小括号,再中括号,最后大括号.教师问2:我们目前都学习了哪些运算?(出示课件6)学生回答:加法、减法、乘法、除法.教师问3:一个运算中,含有有理数的加、减、乘、除等多种运算,称为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下列式子含有哪几种运算?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出示课件7)3+50÷2×(-1)-1=5学生回答: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下所示:教师问4:观察式子(-3)×(2+1)÷(5-12),应该按照什么顺序来计算?(出示课件8)学生回答:先算括号里的加减,再算乘除.总结点拨: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例1:计算:(出示课件9)(1)6-(-12)÷(-3) ;(2)(-48)÷8-(-25)×(-6);(3)42×(-23)+(-34)÷(-0.25) .师生共同解答如下:解:(1)原式= 6–4=2;(2)原式= –6 – 150= – 156;(3)原式= –28+3= –25.例2:计算:(出示课件11)师生共同解答如下:按常规方法计算解:方法一:原式====方法二:(出示课件12)原式的倒数为==-20+3-5+12=-10故总结点拨:简便计算,先取倒数.例3:某公司去年1~3月平均每月亏损1.5万元,4~6月平均盈利2万元,7~10月平均盈利1.7万元,11~12月平均亏损2.3万元,这个公司去年总盈亏情况如何?(出示课件14)师生共同解答如下:解:记盈利额为正数,亏损额为负数,公司去年全年总的盈亏(单位:万元)为(–1.5)×3+2×3+1.7×4+(–2.3)×2= –4.5+6+6.8 –4.6=3.7(万元)答:这个公司去年全年盈利3.7万元.2.师生互动,探究计算器的应用教师问5:出示下面的计算器,同学们会用计算器吗?(出示课件16)学生回答:会用.教师问6:计算器是一种方便实用的计算工具,用计算器进行比较复杂的数的计算比笔算要快捷得多. 提倡在明确算理的情况下,恰当地使用计算器进行一些比较复杂的有理数加减乘除法混合运算.请同学们用计算器完成下面的题目:-25÷5-15×(-2 3).师生共同解答如下:解:按键顺序为(-)25÷5-15×(-)2÷3=就可得结果为5.注:不同品牌的计算器的操作方法可能有所不同,具体参见计算器的使用说明.总结点拨: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时,一般按式子所表示的顺序进行即可,其中要注意符号键(-)的使用.教师问7:如何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你会使用计算器计算(-1.5)×3+2×3+1.7×4+(-2.3)×2吗?学生回答:如果计算器带符号键,只需按键:(-) 1 . 5 × 3 + 2 × 3 + 1 . 7 × 4 + (-) 2 . 3 × 2总结点拨:在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除法运算时,如果先确定商的符号,那么只需用计算器计算商的绝对值,可以减少按键的次数(对比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18-25)1.下列各式中,结果相等的是( )A. 6÷(3×2)和 6÷3×2B. (–120+400)÷20和–120+400÷20C. –3–(4–7)和–3–4–7D. –4×(2÷8)和 –4×2÷82.计算|−12|−12的结果是( )A.0B.1C.-1D.143. 某地某天的最高气温是6℃,最低气温是–4℃,则该地当天的温差为______℃.4.计算:(1)23×(-5)-(-3)÷3128 ;(2)-7×(-3)×(-0.5)+(-12)×(-2.6)5. 计算:(1)2×(-3÷19)-4×(-3)+15;(2)-8+(-3)×[-4÷(-14)+2]-32÷(-2)6. 阅读下面的解题过程:计算解:原式=(第一步)=(–15)÷(–25)第二步)= (第三步)回答:(1)上面解题过程中有两处错误,第一处错误是第____________步,错误原因是_____________;第二处错误是第_____________步,错误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写正确的解题过程.7. 一天,小红与小莉利用温差测量山峰的高度,小红在山顶测得温度是–1℃,小莉此时在山脚测得温度是5℃. 已知该地区高度每增加100米,气温大约降低0.8℃,这个山峰的高度为多少?(山脚海拔0米)参考答案:1.D2.A3.104.(1)13;(2)20.75.解:(1)原式=2×(–27)–(–12)+15= –54+12+15= –27(2)原式= –8+(–3)×(16+2)–9÷(–2)= –8+(–3)×18 –(–4.5)= –8 –54+4.5= –57.56.(1)二运算顺序有误三结果有误(2)解:7. 解:依题意得[5–(–1)]÷0.8×100=6÷0.8×100=750(米)答:这个山峰的高度为750米.(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顺序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五)课前预习预习下节课(1.5.1)41页到42页的相关内容。
七年级数学上册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数学上册1.4 有理数的乘除法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数学上册1.4有理数的乘除法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第1课时有理数的乘法(一)错误!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2.能够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计算两个数的乘法.3.能说出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能用例子说明法则的合理性.错误!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错误!从不同角度概括算式的规律.错误!(设计者:)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1.计算(1)2+2+2+2=(2)(-2)+(-2)+(-2)+(-2)+(-2)=2.你能将上面两个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吗?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自学教材第28至30页,完成下列问题: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__得正__,异号__得负__,并把__绝对值相乘__.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2.互为倒数:乘积是__1__的两个数互为倒数.3.有理数乘法运算时,应注意,先__确定符号__,再__确定积的绝对值__.4.几个有理数相乘,如果其中一个因数为0,则积为__0__.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错误!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活动一:阅读教材第28至29页,思考:1.说一说三个“思考”中各有什么规律?2.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教材中的算式,可以得出什么结论?3.有理数乘法法则分几种情况进行归纳的?例1 计算:(1)(-3)×9;(2)8×(-1);(3)(-\f(1,2))×(-2); (4)(-5)×(-7).【展示点评】要得到一个数的相反数,只要将它乘以-1即可.题(3)中两个因数互为倒数.【小组讨论】计算两个有理数相乘的一般步骤有哪些?法则是怎样的?【反思小结】两个有理数相乘先确定积的符号,再把绝对值相乘.其法则是: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1.4有理数的乘除法(第2课时)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利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运算,有理数的运算律.2.内容解析本节课的内容有两项:一是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应用,总结一些规律,主要是乘积的符号,由此可把有理数相乘转化为正数相乘或含有因数0的积等,并由此给出一般的运算步骤,以提高运算技能;二是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这些运算律(特别是分配律)是整个代数学的基础.本节课的内容主要用于简化运算,运算律是本章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本课的教学重点: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几个有理数相乘的运算步骤.二、教材解析教科书以“思考”栏目,提出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其积的符号有什么规律的问题,并安排了一组具体数字相乘的题目,让学生采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归纳出符号规律.然后安排例题,让学生通过计算,总结出“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的运算步骤.再通过“思考”栏目,提出直接得出含有因数0时多个数相乘的结果的任务,实际上,这里强调了“先观察,后计算”的运算习惯问题.对于运算律,教科书采取“直接告知”的方法,指出“像前面那样规定有理数乘法法则后,就可以使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在有理数乘法中仍然成立”,然后采用具体例子验证的方法,给出有理数乘法运算律的文字表述和符号表示.最后用例子说明了运算律在简化运算中的作用.三、目标和目标解析1.教学目标(1)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时的运算步骤;(2)掌握有理数乘法运算律,会利用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进行计算.2.目标解析(1)学生知道多个有理数相乘的运算步骤:第一步,观察算式,如果含有因数0,直接得出结果;第二步,确定符号;第三步,利用运算律进行运算.(2)能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表达运算律;能根据算式的特点选用适当的运算律简化运算.四、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数系的运算律是整个代数学的基础,也就是说,无论是数的运算还是式(包括整式、分式、根式、指数式等)的运算以及解方程和解不等式,都要以运算律为基础.因此,运算能力的培养,其关键也在于运算律的灵活运用,学生的运算能力往往与此相关.例如:(1)在两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中,确定符号常常与加法法则中的符号规律相混淆;(2)利用分配律计算时,常常漏乘其中的某一个数或弄错符号;(3)把带分数中的整数部分与分数部分看成相乘的关系;(4)忽略了符号;等等.本课的教学难点:多个有理数相乘时,算式特点的观察;运算律的选择和运用.五、教学过程设计1.复习回顾问题1前面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你能叙述出法则吗?用法则进行运算时,可以按照怎样的步骤完成?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可以强调“先确定符号,再算绝对值”.【设计意图】为多个有理数相乘的步骤做准备.2.引入新课问题2观察下列各式,它们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2×3×4×(-5),2×3×(-4)×(-5),2×(-3)×(-4)×(-5),(-2)×(-3)×(-4)×(-5).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代表发言.教师通过问“为什么”,引导学生用运算法则说明理由.追问: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填空:归纳: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_______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_________时,积是负数.【设计意图】让学生用乘法法则说明理由,起到巩固法则的作用;观察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算式,归纳积的符号和负因数个数的奇偶数的关系,既培养观察、归纳的能力,又为提高运算技能打基础.问题3你能看出下式的结果吗?你是怎么得到的?7.8×(8.1)×0×(-19.6).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得出几个数相乘,其中有一个因数为0时的特殊规律.学生填空: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积等于_______.【设计意图】这一规律比较容易,只要提出问题,学生可以顺利作答.3.归纳运算步骤问题4 计算:(1)0.3×(-10)×(-25)×4×0;(2)(-3)×65×⎪⎭⎫ ⎝⎛-59×⎪⎭⎫ ⎝⎛-41; (3)(-5)×6×⎪⎭⎫ ⎝⎛-54×41.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并核对结果.追问:你能总结一下多个有理数相乘时的运算步骤吗?师生活动:学生归纳,教师总结,要得出:第一步,先观察,如果含因数0,直接得0;第二步,确定结果的符号;第三步,算出绝对值.【设计意图】巩固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归纳多个有理数相乘的运算步骤,培养良好的运算习惯.4.探索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问题5 在小学我们已经知道,乘法有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等运算律,它们可以帮 助我们简化运算.在有理数范围内,这些运算律还成立吗?请大家自己举出一些例子,通过计算验证.师生活动:学生分组,先独立举例计算,再小组交流,再派代表汇报.在学生举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例子的代表性,即要考虑含有负数的乘法算式.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结论.(1)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乘法交换律:ab =ba .(2)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乘法结合律:(ab )c =a (bc ).教师说明:a ×b 也可以写为a ·b 或ab .当用字母表示乘数时,“×”号可以写为“·”,或省略.(3)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分配律:a (b +c )=ab +ac .【设计意图】运算律的得出并不困难,所以在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自己通过具体例证探索获得.安排学生自主活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5.练习巩固练习 用两种方法计算⎪⎭⎫ ⎝⎛21-61+41×12. 解法1:⎪⎭⎫ ⎝⎛21-61+41×12 =⎪⎭⎫ ⎝⎛126-122+123×12 =-121×12 =-1.解法2:⎪⎭⎫ ⎝⎛21-61+41×12 =41×12+61×12-21×12 =3+2-6=-1.思考:比较上面两种解法,它们在运算上有什么区别?解法2用了什么运算律?哪种解法运算量小?师生活动:学生分析,独立完成,选两名学生板书.完成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运算律的作用.【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方法让学生感受运用运算律可以简化计算.6.小结(1)请你总结有理数乘法运算的基本步骤;(2)有理数乘法有哪些运算律?它们有哪些作用?7.作业习题1.4,第7题(1)(2)(3),第8题(4),第14题.。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第四课时本节主要讲了有理数的乘法运算,通过水库水位的变化,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一列算式的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使他们自己发现,归纳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真正的掌握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乘法与除法互为逆运算,这在有理数范围内仍然适用。
本节给了一些算式,旨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从商的符号及其绝对值与被除数和除数的关系,可归纳出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然后又给出倒数的定义,进而将有理数的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
一.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运用和运用有理数的除法法则进行简单的运算这是本节的重点知识.如【典例引路】中例1,,【当堂检测】中第4题,【课时作业】中第9题。
二.运算中符号的选择,倒数的求法这是本节的难点.如【基础练习】中第4题,【当堂检测】中第4题,【课时作业】中第14题。
三.易错题目易错点仍然是结果的符号问题,需要学生特别注意。
【课时作业】中第19题。
知识点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得0.乘积是1的两数互为倒数.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乘法交换律:ab=ba;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乘法结合律:abc=(ab)c=a(bc).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这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乘法分配律:a(b+c)=ab+ac;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个时,积为正数; 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个时,积为负数.知识点2.有理数的除法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式子表达为:a ÷b=a ×b1(b 为不等于0的数).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一个数同不为0的数相除,仍得0. 针对性练习:1.填空: (1)-67×76___________; (2)(-1.25)×(-8)=_____________; (3)(-126.8)×0=___________; (4)(-25.9)×(-1)=______________. (5)(-5)×__________=-35; (6)(-73)×____________=73. 【解析】两个有理数相乘,我们根据法则先来确定乘积的符号,再把绝对值相乘.在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时,除了要熟练掌握乘法法则之外,还应当注意以下两点:1.一个数乘以1等于它本身,一个数乘以-1等于它的相反数.2.两个相反数的和与积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结果,不要混淆.【答案】(1)-1 (2)1 (3)0 (4)25.9 (5)-35(6)73类型之一:巧用运算律简化计算型例1.(1)(-6)×[32+(-21)]=(-6)×32+(-6)×(-21) (2)[29×(-65)]×(-12)=29×[(-65)×(-12)]【解析】本题运用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来计算,过程会比较简单。
第一章有理数1.4 有理数的乘除法1.有理数的乘法(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个数相乘,同号得__________,异号得__________,并把__________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__________;(2)倒数的定义:乘积为__________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①__________没有倒数;②求假分数或真分数的倒数,只要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__________即可;求带分数的倒数时,先把带分数化为__________,再把分子、分母颠倒位置;③正数的倒数是__________,负数的倒数是__________;(即求一个数的倒数,不改变这个数的__________)④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有__________个,分别是__________,注意不包括0.(3)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__________,积相等,即__________.乘法结合律:三个数__________,先把前两个数__________,或者先把后两个数__________,积相等,即(ab)c=__________.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__________,再把积__________,即a(b+c)=__________.(4)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5)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6)任何数同1相乘仍得原数,任何数同–1相乘得原数的相反数.2.有理数的除法(1)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__________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__________.即a b÷=__________.(2)从有理数除法法则,容易得出:两个数相除,同号得__________,异号得__________,并把__________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__________的数,都得__________.3.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1)因为乘法与除法是同一级运算,应按__________的顺序运算.(2)结果的符号由算式中__________的个数决定,负因数的个数是__________时结果为正,负因数个数是__________时结果为负.学+科网 (3)化成乘法后,应先约分再相乘.(4)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往往先将除法化为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K —重点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2)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3)有理数的乘除法混合运算;(4)有理数的倒数. K —难点 有理数的乘法分配律. K —易错有理数的乘法分配律.一、有理数的乘法【例1】计算3×(–1)×(–31)=__________.【名师点睛】先根据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判断符号,再把绝对值相乘即可得到结果.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乘法交换律: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表达式:ab=ba .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其中的两个数相乘,积相等.表达式:(ab )c=a (bc ). 乘法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表达式:a (b+c )=ab+ac . 【例2】(–0.25)×(–79)×4×(–18). 【名师点睛】①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那么积等于0.②通过灵活运用乘法的运算律,可以使计算过程简单化.三、有理数的除法1.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1(0)a b a b b÷=⨯≠其中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3.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例3】两个有理数的商是正数,那么这两个数一定A .都是负数B .都是正数C .至少一个是正数D .两数同号四、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在运算时要注意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进行,如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在同级别运算中,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来计算,并能合理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例4】下面是某同学计算(−130)÷(23−110+16−25)的过程: 解:(−130)÷(23−110+16−25) =(−130)÷23+(−130)÷(−110)+(−130)÷16+(−130)÷(−25)=(−130)×32+130×10−130×6+130×52=(−120)+13−15+112=16. 细心的你能否看出上述解法错在哪里吗?请给出正确解法.【名师点睛】此题是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运算过程中要正确理解和使用运算律.1.计算12–12×3的结果是 A .0B .1C .–2D .–12.若等式–2□(–2)=4成立,则“□”内的运算符号是A.+ B.–C.×D.÷3.计算1–(–2)×(–2)÷4的结果为A.2 B.54C.0 D.34-4.|–13|的倒数是A.13B.3 C.–13D.–35.–0.3的倒数是A.10.3B.−10.3C.103D.−1036.2×(–3)=__________.7.计算:523()12 1234+-⨯.8.计算:22 (7)()7-⨯-.9.计算:34(7)(2) 25-÷-⨯+.10.计算:236(3)2(4)-⨯-+⨯-.11.12()2⨯-的结果是A.–4 B.–1 C.14-D.3212.计算:740(16) 2.54÷--÷=A.–1.1 B.–1.8 C.–3.2 D.–3.9 13.下列各数中,与–2的积为1的是A.12B.–12C.2 D.–214.计算11(6)()666⨯-÷-⨯的值为A.1 B.36 C.1-D.+615.计算(1+14+56−12)×12时,下列可以使运算简便的是A.运用乘法交换律B.运用加法交换律C.运用乘法分配律D.运用乘法结合律16.在–3,–2,–1,4,5中取出三个数,把三个数相乘,所得到的最大乘积是__________.17.有三个互不相等的整数a、b、c,如果abc=9,那么a+b+c=__________.18.计算:5(8)[7(3 1.2)]6-⨯-+-⨯.学!科网19.计算:11336()964⨯--.20.计算:11 (1)(9)()32-⨯-÷-.21.(–0.25)×(–79)×4×(–18).22.计算:12112 ()() 3031065-÷-+-.23.计算:(14+512–56)×(–60).24.阅读后回答问题:计算(–52)÷(–15)×(–115)解:原式=–52÷[(–15)×(–115)]①=–52÷1②=–52③(1)上述的解法是否正确?答:__________;若有错误,在哪一步?答:__________;(填代号)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学科+网(2)这个计算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25.(2018•陕西)–711的倒数是A.711B.−711C.117D.−11726.(2018•吉林)计算(–1)×(–2)的结果是A.2 B.1 C.–2 D.–3 27.(2018•遂宁)–2×(–5)的值是A.–7 B.7 C.–10 D.10。
第一章有理数1.4 有理数的乘除法课时3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知识与技能】(1)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顺序,能熟练地进行运算.(2)能运用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适度的练习,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解运算题的信心.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混合运算中符号的处理和运算顺序的确定.多媒体课件问题:怎样计算下面的算式?这个算式含有哪些运算?你认为运算顺序是什么样的?这个算式属于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吗?怎样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教师出示教材例8,让学生观察、讨论,并思考如何计算这两个式子.教师引导学生先确定计算的思路,再进行计算.学生完成后交流,教师提出问题:你能说说怎样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吗?学生讨论归纳,师生共同总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注: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大括号里的.(2)无括号,先算高级运算,再算低级运算.注:高级运算指乘法、除法,低级运算指加法、减法.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理清思路后,让一位学生板书解题过程,教师评析. 解:记盈利为正,亏损为负.则该公司去年全年的盈亏额(单位:万元)为(-1.5)×3+2×3+1.7×4+(-2.3)×2=-4.5+6+6.8+(-4.6)=3.7(万元).答:这个公司去年全年盈利3.7万元.教师引导学生用计算器进行验算,师生共同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1)将语言文字转化为数学符号;(2)找出题目中隐含的数量关系,并列式;(3)正确地进行运算.二、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2某个体服装店老板以每件32元的价格购进30件连衣裙,针对不同的顾客,30件连衣裙的售价不完全相同,若以47元为标准,超过的钱数记为正数,不足的钱数记为负数,则记录的结果如下表:问:该服装店老板在售完这30件连衣裙后,赚了多少钱?【分析】可通过数轴比较a,-a,b,-b的大小,先在数轴上找出表示a,-a,b,-b 的点的大致位置,再进行比较.【解】该服装店老板在售完这30件连衣裙后,所得的钱数为47×30+[(+3)×7+(+2)×6+(+1)×3+0×5+(-1)×4+(-2)×5]=1410+22=1 432(元).1 432-32×30=1 432-960=472(元).答:该服装店老板在售完这30件连衣裙后,赚了472元.1.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2.运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找出题目中隐含的数量关系,列出式子并正确计算.教材P38习题1.4第8,9题10.5 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同步测试题(满分12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8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24分,)1. 将甲班人数的调入乙班后,甲班人数是乙班的,那么甲班原有人数与乙班原有人数的比是()A. B. C. D.2. 有一个养殖专业户,所养鸡的只数和猪的头数之和是,而腿数之和是,则鸡比猪多()A.只B.只C.只D.只3. 小明妈妈到文具店购买三种学习用品,其单价分别为元、元、元,购买这些学习用品需要元,经过协商最后以每种单价均下调元成交,结果只用了元就买下了这些学习用品,则小明妈妈有几种不同的购买方法.()A. B. C. D.4. 某大型音乐会在艺术中心举行.观众在门口等候检票进入大厅,且排队的观众按照一定的速度增加,检票速度一定,当开放一个大门时,需用半小时待检观众全部进入大厅,同时开放两个大门,只需十分钟,现在想提前开演,必须在分钟内全部检完票,则音乐厅应同时开放的大门数是()A.个B.个C.个D.个5. 把一根长的钢筋截成若干或长两种规格的钢筋,若不造成浪费,则截法有()A.种B.种C.种D.种6. 某校团委与社区联合举办“保护地球,人人有责”活动,选派名学生分三组到个店铺发传单,若第一、二、三小组每人分别负责、、个店铺,且每组至少有两人,则学生分组方案有()A.种B.种C.种D.种57. 一个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字与个位上数字之和为,把这个数减去后,结果恰好成为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对调后组成的两位数,则这个两位数是()A. B. C. D.8. 老王在同一天以同一价格卖了两件衣服,一件赚了,一件赔了,则这次买卖他()A.赚了B.赔了C.不赚不赔D.不能确定二、填空题(本题共计 8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24分,)9. 甲、乙、丙三所学校共有人参加一次象棋比赛,且每校参赛选手不少于两名,规定:采取单循环赛制(即参加比赛的各个选手之间相互比赛一次);胜者计分,负者计分,平局各得分,比赛者结束后,甲校选手平均得分分,乙校选手平均得分分,丙校选手平均得分分,那么甲、乙、丙三校参赛人数分别为________人.10. 某高楼装潢需要米长的铝材,现有米,米,米,米,米,米,米,米几种型号的可供选择.如果你是采购员,若使购买的铝材总长恰好为米,则应采用的购买方案是________.11. 已知长方形的长、宽之比为,周长为,则此长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_.12. 一艘轮船顺流航行时,每小时行,逆流航行时,每小时行,则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行________.13. 有甲乙丙三种商品,若购甲件,乙件,丙件共需元,购甲件,乙件,丙件共需元,那么购甲乙丙三种商品各一件共需________元.14. 七•一班连班主任一起共人到公园去划船.每只小船坐人,租金元,每只大船坐人,租金元.他们租船要付的最少租金是________元.15. 小勇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哥哥的年龄是岁,小勇的年龄的倍加上他弟弟年龄的倍等于,小勇的年龄是________岁,他弟弟的年龄是________.616. 五羊公共汽车公司的路车在,两个总站间往返行驶,来回均为每隔分钟发车一次.小宏在大街上骑自行车前行,发现从背后每隔分钟开过来一辆路车,而每隔分钟则迎面开来一辆路车.假设公共汽车与小宏骑车速度均匀,忽略停站耗费时间,则________分钟.三、解答题(本题共计 8 小题,共计72分,)17. 程大位是珠算发明家,他的名著《直指算法统宗》详述了传统的珠算规则,确立了算盘用书中有如下问题:一百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得几丁.意思是:有个和尚分个馒头,如果大和尚人分个,小和尚人分个,正好分完,大、小和尚各有多少人?18. 一个三位数,各数位上的数字之和为,十位上的数字比个位上的数字大,如果把百位上的数字与个位上的数字对调,那么所得新数比原来三位数大,求原来的三位数.19. 汽车在相距千米的甲、乙两地之间往返行驶,因行程有一坡度均匀的小山,该汽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小时分钟,从乙地到甲地需要小时分钟,已知汽车在平地每小时行驶千米,上坡路每小时行驶千米,下坡每小时行驶千米,求甲地到乙地地行驶过程中平路、上坡、下坡各是多少?20. 甲乙两地相距千米,一辆汽车和一辆拖拉机同时由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小时分相遇.相遇后,拖拉机继续前进,汽车在相遇处停留个小时后调头按原速返回,汽车在返回后半个小时追上了拖拉机.在这个问题中,小时分________小时;相向而行时,汽车行驶________小时的路程拖拉机行驶________小时的路程千米;同向而行时,汽车行驶________小时的路程拖拉机行驶________小时的路程;全程汽车、拖拉机各自行驶了多少千米?721. 树人汽车专卖店销售、两种型号的新能源汽车,上周售出辆型车和辆型车,销售额万元,本周已售出辆型车和辆型车,销售额为万元.求每辆型车和型车的售价各是多少?随着汽车限购限号政策的推行,预计下周起,两种型号的汽车价格在原有的基础上均有上涨,若型汽车价格上涨,型汽车价格上涨,则同时购买一台型车和一台型车的费用比涨价前多,求的值.22. 某双层游轮的票价是:上层票每张元,下层票每张元,已知游轮上共有游客人,而且下层票的总票款是上层票的总票款的倍还多元,求出这艘游轮上、下两层的游客人数分别是多少.23. 某市今年月日起调整居民用水价格,每立方米水费上涨,小明家去年月份的水费是元,而今年月份的水费是元,已知小明家今年月份的用水量比去年月份多立方米,求该市今年居民用水的价格.24.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某市政府筹集了抗旱必需物资吨打算运往灾区,现有甲、乙、丙三种车型供选择,每辆车的运载能力和运费如下表所示:(假设每辆车均满载)车型甲乙丙汽车运载量(吨/辆)汽车运费(元/辆)(1)若全部物资都用甲、乙两种车型来运送,需运费元,问分别需甲、乙两种车型各几辆?(2)为了节约运费,该市政府可以决定甲、乙、丙三种车型参与运送,已知它们的总辆数为辆,你能通过列方程组的方法分别求出几种车型的辆数吗?8(3)求出哪种方案的运费最省?最省是多少元.9有理数的加法法则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加法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