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某化工有限公司爆炸事故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1
联化科技有限公司爆炸事故10:20,江苏联化科技有限公司B7厂房重氮化釜发生爆炸,造成8名抢险人员死亡(其中3名当场死亡)、5人受伤(其中2人重伤)。
735m2厂房全部倒塌,主要生产设备被炸毁。
直接经济损失约400万元。
一、基本情况公司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陈家港化工集中区,成立于2003年10月,民营股份制企业。
主要产品及生产能力分别为联苯菊脂500吨/年、广灭灵1000吨/年、2-氰基-4-硝基苯胺1500吨/年、分散蓝79#滤饼1000吨/年、分散橙30#滤饼1500吨/年等,共有6个生产车间。
爆炸事故发生在五车间分散蓝79#滤饼重氮化工序B7厂房。
二、简要经过重氮化工艺过程是在重氮化釜中,先用硫酸和亚硝酸钠反应制得亚硝酰硫酸,再加入6-溴-2,4-二硝基苯胺制得重氮液,供下一工序使用。
11月27日6时30分,联化公司5车间当班4名操作人员接班,在上班制得亚硝酰硫酸的基础上,将重氮化釜温度降至在25℃。
6时50分,开始向5000升重氮化釜加入6-溴-2,4-二硝基苯胺,先后分三批共加入反应物1350千克。
9时20分加料结束后,开始打开夹套蒸汽对重氮化釜内物料加热至37℃,9时30分关闭蒸汽阀门保温。
按照工艺要求,保温温度控制在35±2℃,保温时间4-6小时。
10时许,当班操作人宋体员发现重氮化釜冒出黄烟(氮氧化物),重氮化釜数字式温度仪显示温度已达70℃,在向车间报告的同时,将重氮化釜夹套切换为冷冻盐水。
10时6分,重氮化釜温度已达100℃,车间负责人向联化公司报警并要求所有人员立即撤离。
10时9分,联化公司内部消防车赶到现场,用消防水向重氮化釜喷水降温。
10时20分,重氮化釜发生爆炸。
三、原因分析1、直接原因操作人员没有将加热蒸汽阀门关闭到位,造成重氮化反应釜在保温过程中被继续加热,重氮化釜内重氮盐剧烈分解,导致化学爆炸。
2、重要原因在重氮化反应保温时,操作人员未能及时发现重氮化釜内温度升高,及时调整控制;装置自动化水平低,重氮化反应系统没有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和自动紧急停车系统;重氮化釜岗位操作规程不完善,没有制定针对性应急措施,应急指挥和救援处置不当。
江苏盐城化工厂爆炸概述近日,发生在江苏盐城的化工厂爆炸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
据初步调查,该化工厂位于盐城市滨海县经济开发区,爆炸发生在xx年xx月xx日,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本文将对该事件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
事件原因据初步调查,盐城化工厂爆炸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设备故障:化工厂内部设备的故障可能导致爆炸的发生。
例如,压力容器、储存罐等设备的失效可能导致可燃气体泄漏,从而引发爆炸。
2.高温和压力:化工厂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高温和高压的情况,如果操作不当或系统失控,可能导致压力过高或温度过高,从而引发爆炸。
3.不当操作:操作人员的不当操作、违规操作或疏忽大意等因素可能导致爆炸的发生。
例如,未按照操作规程执行操作、没有严格遵守安全操作程序等。
4.事故预案不足:化工厂事故预防和应对体系的不完善,缺乏有效的事故预案和紧急救援措施,也可能加剧事故的危害程度。
事件影响江苏盐城化工厂爆炸事件对社会、环境和经济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社会影响:1.人员伤亡:据初步统计,该化工厂爆炸导致多人遇难、数十人受伤。
这些伤亡和死亡事件对受害人家庭、亲友以及整个社会都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和悲伤。
2.污染扩散:化工厂爆炸后,可能释放出有毒气体和化学物质,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周边居民和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可能导致生态破坏和健康问题。
环境影响:1.土壤污染:爆炸事故可能导致化学物质泄漏到土壤中,造成土壤污染。
这种污染可能对周边的农田、水源地等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导致农田不可耕种。
2.水体污染:化工厂爆炸引发的污染物可能进入当地的水体中,对周边水源造成污染。
这对人类饮水安全以及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都带来了威胁。
经济影响:1.生产中断:化工厂爆炸后,生产设备的破坏和停工维修将导致生产中断,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这将对化工企业和相关供应链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经济恢复成本:为了恢复受损的设备和基础设施,企业需要进行昂贵的修复和重建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生产安全事故典型案例1、江苏响水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2019年3月21日14时48分,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生态化工园区的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特别重大爆炸事故,造成78人死亡、76人重伤,640人住院治疗,直接经济损失198635.07万元。
发生原因是,事故企业旧固废库内长期违法贮存的硝化废料(主要成分是二硝基二酚、三硝基一酚、间二硝基苯、水和少量盐分等)持续积热升温导致自燃,燃烧引发爆炸。
主要教训:一是事故企业安全意识、法律意识淡漠。
天嘉宜公司无视国家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长期刻意瞒报、违法贮存、违法处置硝化废料,安全管理混乱。
二是中介机构弄虚作假。
有关环保评价机构出具虚假失实文件,导致事故企业硝化废料重大风险和事故隐患未能及时暴露,干扰误导了有关部门的监管工作。
三是江苏省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监管责任履行不到位。
应急管理部门履行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职责不到位,生态环境部门未认真履行危险废物监管职责,工信、市场监管、规划、住建和消防等部门也不同程度存在违规行为。
四是响水县和生态化工园区安全发展理念不牢。
重发展轻安全,招商引资安全环保把关不严,对天嘉宜公司长期存在的重大风险隐患视而不见,复产把关流于形式。
五是江苏省、盐城市未认真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重大安全风险排查管控不全面、不深入、不扎实。
2、长深高速江苏无锡“9?28”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2019年9月28日,长深高速公路江苏无锡段发生一起大客车碰撞重型货车的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造成36人死亡、36人受伤。
发生原因是,事故大客车在行驶过程中左前轮爆胎,导致车辆失控与中央隔离护栏碰撞,冲入对向车道,与对向大货车相撞。
大客车上大部分乘员未系安全带,在事故发生时脱离座椅,加重了事故伤亡后果。
主要教训:道路客运行业跨省异地源头管控存在漏洞。
一是企业注册地有关部门对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的企业、车辆监管不力,对企业日常安全管理严重缺失的问题失察失管,未及时处理其他部门和外地关于事故企业及车辆涉嫌非法营运的抄告线索,没有真正形成监管合力和闭环管理。
义马7.19事故心得体会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
下面是WTT为大家整理的义马7.19事故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义马7.19事故心得体会3月21日下午14时48分左右,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陈家港镇的江苏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爆炸事故。
本次发生事故的江苏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于20xx年4月成立,占地面积约220亩,现有职工195人,其中各类工程技术人员45人。
主要生产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经营范围包括间羟基苯甲酸、苯甲醚等。
本次爆炸事故已造成死亡78人,还有部分群众受轻伤。
在深感悲恸之余,通过这起惨剧希望给所有的企业以警示,吸取事故教训也切莫只停留在“口号”上!这是近年来我国化工企业安全事故中不是最大,却是最惨烈的一次。
所以,希望我们的企业都能即刻绷起安全生产的心弦,做好自纠自查,防患于未然。
不能让安全生产流于形式和口号,不要事前厂区各式各样炫目的安全生产口号,五花八门,什么“消除隐患,安全生产、安全是生命,质量要保证、眼睛容不得一粒砂土,安全来不得半点马虎、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规范操作、安全来于警惕,事故出于麻痹、安全无小事,责任重泰山、遵章守法、关爱生命。
防微杜渐、警钟长鸣、以人为本、关注安全、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等等。
条条横幅,各种版本,各种语重心长,高悬于厂区最醒目的位置,但真正把这些标语当铁则,真正能灌输到生产中的估计要打个问号。
可以说,流于形式和口号心存侥幸的要占大部分。
近年来,国家的环保安检督查趋严,企业称之为风暴,人人自危,对环保安检监管说三道四,但真正发生事故了,谁又能担责呢?特别是高危企业,任何微小的隐患都可以致使员工和企业毁于一旦,当安全事故来临时,谁也无法保障你的安全,只有在平常的管理中不放过任何细节,要让企业负责人、管理者、员工真正认识到安全生产为第一等重要因素,必须狠抓,否则等来的只有无尽的悲伤。
深度剖析江苏盐城化工厂爆炸事故近日,江苏盐城的一家化工厂发生了爆炸事故,引起了广泛关注。
据目前了解,事故发生在一家名为天嘉宜化工公司的工厂,造成了多人死亡和伤亡,同时也对周边环境和市民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起事故的原因和影响,本篇文章将对事故进行深度剖析。
事故发生的经过根据目前了解到的信息,爆炸发生在2019年3月21日下午,当时事故发生地点在江苏盐城市滨海县东京集镇胥滩村。
天嘉宜化工公司的一座厂房发生了爆炸,导致多人伤亡。
同时,爆炸还引起了火灾,浓烟滚滚上升,现场局势十分危急。
据媒体报道,当天下午约3点,厂区内发生了一声巨响,随之而来的是橙色的浓烟和火光冲天。
当地居民和工人们惊恐地发现,火光所在之处的化工厂顶部和侧面已经被炸开,一些建筑物坍塌,严重影响了周边市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当时,事故现场的救援工作和伤员救治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
据了解,此次爆炸共造成至少78人受伤,其中有重伤和轻伤,并造成了多人死亡。
同时,爆炸还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现场的救援和应急处理工作十分繁琐复杂。
事故原因的分析目前事故的原因还在调查中,但根据目前了解到的信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工厂违反了相关安全规定。
具体来说,可能是因为工厂储存和处理危险品的方式不当,导致危险品泄漏或者疏忽大意,没有及时进行危险品的处理和清理,最终造成了事故的发生。
事实上,在近年来的一些爆炸事故中,也存在工厂违反安全规定的情况,如储存危险品不合规等。
这些问题都暴露了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的不足,与政府部门和行业管理者的监管、管理等也密不可分。
据了解,为了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国家和相关管理部门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如加强危险品运输和储存方面的监管和管理,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进行全面审查,及时发现并解决安全隐患等。
这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要加强对安全问题的重视,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
事故的影响和应对措施据目前了解到的信息,此次事故对盐城市和周边市民的生活、工作和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但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也采取了多项措施进行应对,以最大限度地减轻事故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并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方面的管理和控制。
江苏省盐城市某化工有限公司爆炸事故分析
2006年7月28日8时45分,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XX化工有限公司临海分公司(工商核准拟用名)1号厂房(2400平方米,钢框架结构)发生一起爆炸事故,死亡22人,受伤29人,其中3人重伤。
爆炸初步调查分析如下:
一、事故单位基本情况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XX化工有限公司是2002年盐城XXX化工有限公司(1998年成立)与德国CCI公司(贸易公司,股比31%)成立的中外合资企业。
2005年7月,根据当地政府统一规划,合资公司将氟化工生产线搬迁至射阳县临海化工集中区,拟成立盐城XX化工有限公司临海分公司,总投资2500万元。
主要产品是:2,4-二氯氟苯(生产能力4000吨/年)。
发生事故的1号生产厂房(投资约800万元)由硝化工段、氟化工段和氯化工段三部分组成。
硝化工段是在原料氟苯中加入混酸二次硝化生成2,4-二硝基氟苯;氟化工段是在外购的2,4-二硝基氯苯原料中加入氟化钾,置换反应生成2,4-二硝基氟苯;氯化工段是在氯化反应塔中加入上述两个工段生产的2,4-二硝基氟苯,在一定温度下通入氯气反应生成最终产品2,4-二氯氟苯。
二、事故简要经过
2006年7月27日15时10分,首次向氯化反应塔塔釜投料。
17时20分通入导热油加热升温;19时10分,塔釜温度上升到130℃,此时开始向氯化反应塔塔釜通氯气;20时15分,操作工发现氯化反应塔塔顶冷凝器没有冷却水,于是停止向釜内通氯气,关闭导热油阀门。
28日4时20分,在冷凝器仍然没有冷却水的情况下,又开始通氯气,并开导热油阀门继续加热升温;7时,停止加热; 8时,塔釜温度为220℃,塔顶温度为43℃;8时40分,氯化反应塔发生爆炸。
据估算,氯化反应塔物料的爆炸当量相当于406千克梯恩梯(TNT),爆炸半径约为30米,造成1号厂房全部倒塌。
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立即组织抢救伤员、疏散群众,市、县消防队迅速赶赴现场进行灭火扑救,环保部门立即对现场周围大气、水和土壤进行连续监测。
28日13时大火扑灭,由于对地面水采取了措施,据当地环保部门监测,没有造成大的污染。
目前,江苏省人民政府已组成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损失情况和事故责任展开调查。
三、事故原因初步调查分析
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在氯化反应塔冷凝器无冷却水、塔顶没有产品流出的情况下没有立即停车,而是错误地继续加热升温,使物料(2,4-二硝基氟苯)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并最终导致其分解爆炸是本次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