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药品验收记录
- 格式:doc
- 大小:78.00 KB
- 文档页数:1
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库房管理制度1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调配固定基数”管理制度3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调配和使用管理制度4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调配使用管理制度5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调配使用管理制度6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调配和使用管理制度7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9医疗机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制度12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制度16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库房管理制度一、采购、验收、储存制度1、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本单位医疗需要,按照有关规定购进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保存合理库存。
2、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入库验收必须货到即验,至少双人开箱验收,清点验收到最小包装,验收记录双人签字,入库验收应当采用专簿记录。
3、在验收中发现缺少、缺损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应当双人清点登记,报医疗机构负责人批准并加盖公章后由供货单位查询处理。
4、储存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应当使用专库或专柜。
对进出专库(柜)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建立专用帐册,药品入库双人验收,出库双人复核,做到帐物相符,发药人、复核人和领用人签字。
二、保管、发放制度及被盗案件报告和值班巡查制度1、药库管理人员根据临床需要,提出两类药品的领用基数,交由该医疗机构主管部门审批。
2、负责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保管员,根据药房提交的领药计划处方,认真校对,是否符合规定的基数,符合的基数方能发放。
3、对发放专柜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要用专用帐簿进行逐笔记录,使用实行批号管理和追踪,便于查找和追回。
专用帐簿要求发药人、复核人、领用人签字。
4、安排专职负责人值班或由保安人员深夜值班时着重注意专用保险柜及药库的安全巡查。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在运输储存保管过程中发生丢失或被盗被抢和发现骗取或冒领的应立即报告公安部门,主管卫生行政部门。
三、报残损和销毁制度1、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确是不慎损坏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应当立即报告科室负责人,至少2人在场确认,并保存好残损的药品和现场。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采购、验收、储存制度一、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要在库房基数范围内,每月根据临床使用量,制定采购计划,报由药剂科主任及院长同意后,采购人员填写《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上报采购平台,由平台指定配送公司配送。
二、购买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不得自行提货且付款要采取银行转帐方式。
三、药剂科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施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药库—药房—病房”三级管理,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实行专人管理,责任到人。
采购、验收、入库保管人员必须具有药学专业药师及以上职称的药学专业人员负责。
相关临床科室配备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由相应科室专人负责管理。
四、各科室应当配备工作责任心强、业务熟悉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领用、储存保管及管理工作,人员应当保持相对稳定。
五、药库管理: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入库必须货到即验,至少双人开箱验收清点验收到最小包装,验收记录双人签字。
入库验收记录应当采用专册登记,内容包括:日期、凭证号、品名、剂型、规格、单位、数量、批号、有效期、生产单位、供货单位、质量情况、验收结论、验收人和保管人签字。
在验收中发现缺少、缺损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应当双人清点登记,报告药剂科主任、医务科、主管院长办理相关手续处理。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要专库存放、加锁,麻醉药品配备保险柜,专库装有24小时监控及报警装置,货位有专用标识。
对过期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进行销毁时,应当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交申请,在卫生行政部门监督下销毁,并对销毁情况进行登记。
六、药房管理: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储存各个环节应指定专人负责,明确责任,交接班应有详细记录。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实行批号管理和追踪,必要时可以及时查找或追回。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保管必须配备保险柜,门窗有防盗设施。
西药房必须配备专柜作为周转柜,周转柜及保险柜上有专用标识,并配备相应的防盗措施。
严格执行本院处方保管、领取、使用、退回、销毁管理制度。
采购制度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只限用于医疗和科研需要,购置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必须办理“麻醉药品购用印鉴卡”,由采购员持有效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申购计划单及备案资料(麻醉药品除注射剂以外的品种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实行备案制管理),到当地定点经营单位购买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并由供应单位和采购员共同填写购用情况记录,然后由专车运回。
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采购只可以使用转帐的方式,不可以使用现金.出入库验收制度一、药品出入库时,由采购员和库房保管员共同验收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
二、双人开箱、验收、清点,双人复核签字,准确无误后方可出入库。
三、出入库验收的记录应注明购买单位、日期、品名、规格、数量、生产厂家、批号、批准文号。
储存制度按照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性质来决定储藏条件,大部分品种特别是针剂遇光变质,故库(柜)应避光保存或采取避光措施。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应当专用的保险柜储存。
加用防盗门窗。
保管制度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保存在专用保险柜中。
实行双人双锁制。
建立专用帐册。
发放时严格按照处方内容填写麻醉药品使用登记本并妥善保管麻醉处方至少三年。
定期有主管院长检查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
发放制度经培训合格的麻醉药品的调剂人员必须凭具有麻醉医师处方权的医师合格处方发放药品。
调配制度经过专业的麻醉药品知识的培训成绩合格的药师(含以上职称)方可有处方的调配权。
调配处方必须按照有关的文件规定。
做到四查十对。
麻醉药品处方当日有效。
处方应当至少保存三年。
使用制度1.使用麻醉药品、精神专用处方。
2.癌症止痛的患者或者其代办人必须出具下列证件方可开办理麻醉药品门诊使用病历开具麻醉药品。
病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和代办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户口薄的合联部份的复印件。
二级以上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书。
村委和村卫生室开具的证明信。
3.按照规定时间交回注射用麻醉药品空安瓿和麻醉药品贴剂废贴。
4.开具盐酸哌替啶注射剂,仅限在医院内使用。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验收入库及库存管理制度(1)医院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验收入库及库存管理工作应要做到“五专”,即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账册、专册登记、专用处方。
(2)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入库验收必须货到即验,至少双人开箱验收,清点验收到最小包装,验收记录双人签字。
入库验收应当采用专簿(《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进验收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日期、凭证号、品名、剂型、规格、单位、数量、批号、有效期、生产单位、供货单位、质量情况、验收结论、验收和保管人员签字。
(3)在验收中若发现过期、缺损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应当双人清点并记录,报医院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小组核实、批准并加盖公章后向供货单位查询、处理。
医院对过期、报损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进行销毁时,应当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监督下进行销毁,并对销毁情况登记于《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报废销毁表》上。
(4)储存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实行专人负责、专库(柜)加锁。
对进出专库(柜)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建立《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专用账册》,内容包括日期、凭证号、领用部门、品名、剂型、规格、单位、数量、批号、有效期、生产单位、发药人、复核人和领用签字,做到账、物、批号相符。
药库严格凭门诊药房和住院药房的领用单出库,出库时认真核对药品名称、规格、剂型、数量、有效期,及时做好药品的出库账册登记。
专用账册的保存应当在药品有效期满后不少于5年。
(5)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人专库(柜)时分别打印《入库凭单》,凭单由药剂科主任、人库人员、采购人员“三签字”后,一联交保管人员、一联交库管人员、一联交财务处,连同发票联一起作为汇款凭证。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出专库(柜)时分别打印《出库凭单》,一式三联,凭单由药剂科主任、出库人员、经收人员“三签字”后分别由药库、经收部门和药品会计保存备查。
(6)门诊药房和住院药房严格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管理,严格交接班制度。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验收制度
为加强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入库验收,根据《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修订本制度。
一、由药学部指定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验收人和保管人负责验收。
二、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实行货到即验,双人开箱验收,清点验收到最小包装,双人签字,使用专簿记录验收内容。
三、验收内容包括:日期、凭证号、品名、剂型、规格、单位、数量、批号、有效期、生产单位、供货单位、质量情况、标签的标志、验收结论,验收人和保管人均需在专簿上签字。
四、验收中发现药品数量缺少、药品缺损时,由验收人和保管人同批发企业送货人共同填写验收清点记录并签字确认,凭验收清点记录向医院汇报,经法人批准后加盖医院公章向供货单位查询、处理。
五、专簿记录的保存时间至少为药品有效期满5年。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验收制度
一. 入库验收必须货到即验,至少双人开箱验收,清点验收到最小包装,验收记录双人签字。
二. 入库验收应当采用专簿记录,使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验收入库登记簿》:
登记内容包括:日期、凭证号、品名、剂型、规格、单位、数量、批号、有效期、生产单位、供货单位、质量情况、验收结论、验收和保管人员签字。
三. 在验收中发现缺少、缺损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应当双人清点登记,报医院分管院长批准并加盖公章后向供货单位查询、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