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作
- 格式:ppt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9
生理学实验1 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一、目的和原理蛙或蟾蜍等两栖类动物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与温血动物近似,但其离体组织所需的生活条件比较简单,且易于控制,因此在生理学实验中常用其离体组织或器官作为实验标本。
例如:蛙或蟾蜍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可用来观察和研究兴奋性、兴奋过程、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兴奋在神经-肌接头处的传递、肌肉收缩的特点等多种生理现象,所以,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是生理学实验的一项基本操作技术。
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习并掌握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方法,为以后的神经肌肉实验打下基础。
二、实验对象蛙或蟾蜍三、器材和用品蛙板、蛙针、蛙钉、剪刀(2把)、镊子(2把)、玻璃针、锌铜弓、培养皿、滴管、棉线、棉球、尸体盘(以上用品合称蛙类解剖器械一套)及任氏液。
四、方法与步骤1.破坏脑脊髓选一活泼健壮的蛙或蟾蜍,用清水冲洗干净。
左手握蛙,用食指下压吻端,拇指按压背部,使头前俯;右手持蛙针由吻端沿正中线向尾端触划,所触到的凹陷处即是枕骨大孔所在部位。
将蛙针由此垂直刺入皮下,再将针尖折向前方,经枕骨大孔进入颅腔,左右搅动捣毁脑组织(图1-1)。
然后将蛙针退出至刺入点皮下,再将针尖向后插入椎管捣毁脊髓。
图1-12.剪除前部躯干及内脏在骶髂关节以上1厘米处用粗剪刀剪断脊柱,并将前部躯干及所有内脏一并剪去,仅保留一段腰骶部脊柱和后肢。
在所留脊柱的腹侧两旁可看到坐骨神经丛。
剪下的部分置于尸体盘内。
3.剥皮左手捏住脊柱断端,右手捏住断端边缘的皮肤,向下剥掉后肢的全部皮肤,标本置于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待用,皮肤弃去。
洗净双手和器械,以免蛙或蟾蜍皮肤的分泌物损害神经和肌肉。
4.分离两后肢将下肢标本腹侧向上用蛙钉固定于蛙板上,用玻璃针沿脊柱两侧分离两条坐骨神经;在两条坐骨神经下各穿一线,于靠近脊柱处将其分别结扎,并在扎线与脊柱之间剪断神经;左手用结扎线提起坐骨神经,右手持剪刀或玻璃针向下游离,直至坐骨神经出盆腔处;将游离的两条坐骨神经分别置于两侧大腿的肌肉上。
简述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步骤
1、取材:从新鲜的成年能鼠死亡的腹部或颈部部分取出支配双腿的坐骨神经及其腓肠肌。
2、清理材料:洗去血清、脂肪、臀神经和肌纤维,只保留神经路径及肌肉纤维。
3、固定:将取出的神经和肌肉泡入4%氯化钠溶液中,浸泡数小时以固定神经肌肉。
4、浸泡:将固定的标本浸泡在硝酸甘油溶液中,以去除表面的脂肪和蛋白质。
5、染色:将固定好的材料放入硝酸胆红素油溶液中,以对不同组织标记其区分度。
6、切片:将显色的材料放入冷冻机中,以切成薄片状,并加以处理,使染色物能牢固地粘结在薄片上。
7、培养:将处理过的固定薄片置于玻片上,再加入培养基以促进细胞生长。
8、包埋:将培养的材料包埋于涂有胶或塑料的玻片上,以便对样本进行后续处理。
9、切片:将包埋的材料切成薄片,以便观察样本的形状和细胞特征。
10、观察:将薄片浸入染色剂中,并进行实时光学显微镜下的观察,观察样品的细胞结构及形态特征。
11、分析:利用扫描电镜或透射电镜观察样本的内部细微结构,以深入研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12、保存:将完成制备的腓肠肌标本用脱脂性液体物质覆盖起来,以便保存并达到常温下稳定性。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实验结论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果五、实验结论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了解人体肌肉组织的结构和特点。
同时,通过对标本制备过程中各个步骤的操作,掌握标本制备技能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1.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原理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是指将动物或人体组织切割成薄片并进行染色处理,使其能够在显微镜下观察。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步骤:(1)取样:从动物或人体中取出需要观察的组织样品。
(2)固定:将组织样品放入固定液中进行固定处理。
(3)包埋:将固定后的组织样品放入包埋剂中进行包埋处理。
(4)切片:将包埋后的组织样品切成薄片。
(5)染色:将切片进行染色处理,使其能够在显微镜下观察。
2. 坐骨神经腓肠肌结构原理坐骨神经腓肠肌是人体下肢的一部分,由坐骨神经支配。
它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大腿后侧的半膜状肌、半腱状肌和小腿后侧的胫长伸肌。
这三个部分都是由肌纤维束组成的,每个束内又包含有许多个单独的肌纤维。
三、实验步骤1. 取样:从动物或人体中取出需要观察的组织样品。
2. 固定:将组织样品放入10%福尔马林液中进行固定处理,固定时间为24小时。
3. 包埋:将固定后的组织样品放入包埋剂中进行包埋处理,包埋时间为48小时。
4. 切片:将包埋后的组织样品切成厚度为5微米左右的薄片。
5. 染色:将切片进行染色处理,常用染色方法有HE染色法和Masson染色法等。
本次实验采用HE染色法进行染色处理。
6. 封片:将染好色的切片放入玻璃片上,加上封片胶,用玻璃片盖住,使其能够在显微镜下观察。
四、实验结果经过以上步骤的操作,制备出了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肌纤维束组成的三个部分:半膜状肌、半腱状肌和胫长伸肌。
每个束内又包含有许多个单独的肌纤维。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了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的基本步骤和操作方法,并且通过观察标本结构,掌握了人体肌肉组织的结构和特点。
生物实验报告-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本实验旨在通过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过程,掌握基础的组织学实验技能,同时加深对神经肌肉解剖结构的理解。
材料与方法:
材料:成年大鼠标本、无水乙醇、石蜡、光学显微镜、麻醉手套、组织取样器、组织取样盒、理化试管架等。
1.准备标本
用麻醉手套将成年大鼠净化神经集中于坐骨神经下1-2厘米范围内,然后将腓肠肌标本从骨骼中取出。
2.固定标本
将取出的腓肠肌标本置于10%的无水乙醇中固定24小时;
3.去水
从10%、20%、30%、40%、50%、60%、70%到80%的无水乙醇渐次去除,每步时间为1小时;
4.透明
将固定去水的腓肠肌标本分别置于50%敌敌畏-乙醇溶液、70% 敌敌畏-乙醇溶液和100% 敌敌畏透明液溶液中,每步时间为2小时,至标本彻底透明。
5.包埋
取出已透明的腓肠肌标本,置于石蜡组织取样盒中,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包埋方向。
6.取薄片
将石蜡包埋的腓肠肌标本取出,用微型切片机切制厚度为5微米的切片,将切片拉直后在干净的水晶片上展开。
7.染色与制成玻片
用哈里斯血液染色将切片染色,脱色后洗净水片后,在水晶片上滴几滴覆盖剂,然后用平凡玻片将组织接口反过来盖住薄片,压紧即可。
实验成果:
经过制备和染色后,我们取得了成年大鼠坐骨神经腓肠肌的标本,通过光学显微镜的观察与检测,我们发现该标本包含完整的腓肠肌结构及肌纤维分离范围。
切片上清晰可见腓肠肌内有明显的核团和细胞质呈透明状,同时染色后肌纤维呈现出红色,血管呈现出蓝色,系统性地展示了腓肠肌肌纤维和血管位置的分布情况。
结论与意义:。
实验二-坐骨神经标本—腓肠肌标本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学习蛙类动物单毁髓与双毁髓的方法。
2.学习并掌握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及腓肠肌的制备方法。
3.了解电刺激的极性法则。
二、实验原理:1、牛蛙作为实验动物的优势:离体实验是动物生理学主要的实验方法之一。
两栖动物是冷血动物,其基本生理机能与温血动物近似,而其离体组织器官维持活性所需要的条件比较简单,因此它常被选为生理学实验提供离体组织或器官的实验动物。
蟾蜍或青蛙坐骨神经—腓肠肌在任氏液中可维持生理活性数小时,在其基础上还可进一步制作神经干标本、腓肠肌标本,可用于研究肌肉收缩的特性,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传导性,刺激与反应的关系,神经肌肉接头活动等生理活动及相关机制,甚至还可以用于药物筛选如抗疲劳药物的模型。
其中牛蛙人工养殖成本低产出率高,相对蟾蜍要更安全。
因此,本次实验选择牛蛙作为实验对象。
2、锌铜弓刺激检测标本活性的原理:锌铜弓在溶液中沾湿以后,锌的表面电离出正离子,里面形成负离子;而铜的表面电离出负离子,里面形成正离子。
当用锌铜弓接触活组织时,电流便沿着锌一活组织→铜的方向流动而产生刺激效应。
所以锌相当于正极,面铜相当于负极发挥刺激作用;当断开时,则发生相反的效应。
锌的金属电势比铜低,形成一定的电势差(就相当于有电压),锌铜弓是把一根锌棒和一根铜棒一端焊在一起,另一段分开,则接触样本(例如神经干)时,会引起样本局部去极化,引发动作电位。
三、实验器材:牛蛙,常用手术器械(手术剪、手术镊、手术刀、金冠剪、眼科剪、眼科镊、毁髓针、玻璃分针),蜡盘,蛙板(木质或硬泡沫塑料),玻璃板,固定针,锌铜弓,培养皿或不锈钢盘,污物缸,滴管,纱布,粗棉线,任氏液。
四、实验流程和步骤:1.牛蛙的双毁髓一手握住牛蛙,背部向上。
用拇指压住牛蛙的背部,食指按压其头部前端,使头端向下低垂;另一手持毁髓针,由两眼之间沿中线向后触划,当触及两耳中间的凹陷处(此处与两眼的连线成等边三角形)时,持针手即感觉针尖下陷,此处即是枕骨大孔的位置。
实验一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实验目的】掌握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技术,为以后有关实验打下基础。
【实验原理】两栖类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温血动物相似, 而其离体组织所需的生活条件 比较简单,易于建立、控制和掌握。
因此在实验中常用蟾蜍或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来观 察兴奋与兴奋性的一些规律以及骨骼肌的收缩特点等。
所以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是生 理实验的一项基本操作技术。
【实验对象】蟾蜍或蛙。
【实验材料】两栖类手术器械 1套(粗剪刀、组织剪、眼科剪、组织镊、眼科镊、金属探针、玻璃 分针、蛙板)、手术线、蛙尸缸、滴管、平皿、锌铜弓、任氏液。
【实验步骤】1. 破坏脑和脊髓取蟾蜍 1 只,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左手握住蟾蜍,用拇指按压背部,食指按压头部 前端使其头部前俯,右手持金属探针在头前缘沿正中线向尾端触划,所触划到的头部后 端的凹陷处,即为枕骨大孔所在部位。
在此处将金属探针垂直刺入皮肤,有突破感后再 将金属探针折向前经枕骨大孔刺入颅腔,左右搅动捣毁脑组织;然后将金属探针回抽至 枕骨大孔处,转向后刺入脊椎管,反复提插捣毁脊髓。
此时如蟾蜍的四肢松软,呼吸运 动消失,表示脑和脊髓已完全破坏,否则应按上法再行捣毁。
2. 剪除躯干上部及内脏如图 1-1 所示,在骶髂关节位置用左手将蟾蜍提起,在骶髂关节水平以上 0.5~l 厘米处用粗剪刀剪断脊柱,然后将粗剪刀尖向下深入体腔沿躯干两侧剪开皮肤,使蟾蜍 头、上肢与内脏自然下垂,将其一并剪除弃去,仅留后肢、骶骨、脊柱及紧贴于脊柱两 侧的坐骨神经。
在整个剪除过程中注意勿损伤神经。
3. 剥皮左手用组织镊夹紧或用手直接捏住脊柱断端(注意:不要夹住或接触神经),右手捏,将标本放在盛有任氏液 住其上的皮肤边缘,用力向下剥掉全部后肢皮肤(见图 1-2)的平皿中。
将手及用过的粗剪刀、组织镊等全部手术器械洗净,再进行下述步骤。
4. 分离两腿用镊子从背位夹住脊柱将标本提起,剪去向上突出的骶骨(注意勿损伤坐骨神经),然后沿正中线用粗剪刀将脊柱分为两半,并从耻骨联合中央剪开两侧大腿,然后将分离的两条腿浸于盛有任氏液的平皿中备用。
第九章实验内容实验1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实验目的】掌握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操作技术,为此后有关的神经肌肉实验打下基础。
【实验原理】蛙或两栖类动物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及生理功能与温血动物近似,而且其离体组织需要的生活条件非常简单,易于控制和掌握。
因此在生理学实验中,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是研究神经肌肉生理最常用的对象,经常用来研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刺激与反应的规律、肌肉收缩的特点、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等。
【实验器材和药品】蛙类手术器械一套(金属探针1根,粗剪刀、眼科剪刀各1把,圆头镊子、眼科镊子各1把,玻璃分针2根),蛙板和玻璃板各1块,培养皿,滴管,废物缸、锌铜弓,丝线,棉花;任氏液。
【实验对象】蟾蜍或蛙。
【实验方法和步骤】1.破坏脑和脊髓(常用的有三种方法)(1) 俯式捣毁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以左手持蟾蜍,将其腹面朝向手心,前肢夹在食指和中指之间固定,后肢夹在无名指和小指之间固定,并用拇指按压蟾蜍头部使之下俯30~40度角;然后右手持金属探针沿蟾蜍头部的中线下划,可触及一凹陷处即为枕骨大孔(图9-lA)。
将探针从枕骨大孔垂直刺入1~1.5mm,再向前刺入颅腔,左右搅动(可感觉到探针与颅骨壁的碰击),破坏脑组织;再将探针退回至进针处,但不拔出而是转向后方刺入椎管,破坏脊髓。
(2) 仰式捣毁法:将蟾蜍仰卧于蛙板上,拉开下颌,右手持探针在颅底两眼之间向前下刺入颅腔,用探针在颅腔内向四周捣毁脑组织,然后将探针退至粘膜下,针尖向后平行刺入椎管内以破坏脊髓。
(3) 横断脊柱后捣毁法:左手持蟾蜍,右手持粗剪刀,在两腋窝稍下横断脊柱,然后在脊柱呈白色的脊髓断面处,向上插入探针破坏脑,再向下插入探针破坏脊髓。
以上方法破坏脑和脊髓成功后,蟾蜍出现四肢(尤其是后肢)瘫软,并常有尿失禁现象。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步骤《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步骤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步骤》嘿,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步骤。
这事儿啊,说起来还挺有趣的,您可得听我慢慢道来。
呢,咱们得准备好一些工具和材料。
像是蛙类动物,常用的是蟾蜍,还有一些手术器械,像解剖刀、镊子、剪刀之类的,当然还少不了一些生理盐水,这可是保持标本活性的关键哦。
准备好这些,咱们就可以开始动手啦!把蟾蜍捉来,先得让它安静下来。
这时候可以给它来一下“温柔的抚摸”,让它放松放松。
然后,用大头针把蟾蜍的四肢固定在解剖盘上。
这一步可得小心点,别弄疼了它。
找到脊柱后,在它的两侧找到坐骨神经,这两条神经就像是藏在深处的宝贝,得仔细找才能发现。
找到后,用镊子轻轻把周围的组织清理干净,让坐骨神经完全暴露出来。
然后,顺着坐骨神经往下,就能找到腓肠肌。
这腓肠肌就像是一个小肌肉块,连着坐骨神经。
用剪刀把坐骨神经和腓肠肌周围的其他组织剪掉,但要注意,千万别把神经和肌肉剪断了,这可需要点耐心和细心。
不过,还没完呢!把取下的标本放在盛有生理盐水的培养皿里,让它好好泡个澡,保持湿润和活力。
经过这一系列的操作,咱们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就制备好啦!是不是感觉还挺有意思的?这当中每一步都需要咱们小心谨慎,就像对待一件珍贵的宝贝一样。
朋友,您要是自己动手做这个标本,一定要按照这些步骤慢慢来,相信您一定能成功的!。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一、实验目的要求1、学习蛙类动物单毁髓与双毁髓的方法。
2、学习并掌握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及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3、了解电刺激的极性法则。
二、实验原理1、蛙或蟾蜍等两栖类动物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温血动物相似,而其离体组织生活条件易于掌握,在任氏液的浸润下,神经肌肉标本可较长时间保持生理活性。
因此,在生理学实验中常用蛙或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离体标本来观察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兴奋过程以及骨骼肌收缩特点等。
2、细胞的静息膜电位为外正内负,电刺激可改变可兴奋细胞的膜电位差。
膜电位减小时,细胞去极化,细胞兴奋;膜电位增大时,细胞超极化,细胞兴奋性被抑制。
蘸有任氏液的锌铜弓接触活组织时,可产生沿锌片—活组织—铜片流向的电流对细胞产生刺激效应。
三、实验材料和仪器1、实验材料:牛蛙2、实验器材:手术剪、手术镊、手术刀、眼科剪、眼科镊、毁髓针、蛙板、固定针、滴管、培养皿、玻璃分针锌铜弓、污物缸、粗棉线、任氏液四、实验步骤1、洗净实验动物→毁髓→剥制后肢→分离坐骨神经→游离腓肠肌→游离股骨头→标本检验→电刺激极性法则的验证2、双毁髓一只手握住牛蛙,使其背部向上。
用拇指压住牛蛙背部,食指按压其头部前端,另一只手持毁髓针,由两眼之间沿中线向下触划,触及凹陷处即为枕骨大孔。
将毁髓针垂直刺入枕骨大孔。
将针尖向前刺入颅腔内搅动,此时为单毁髓;将毁髓针退回枕骨大孔,针尖转向后方,与脊椎平行刺入椎管内捣毁脊髓,完成双毁髓。
3、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1)剥制后肢标本:轻提双毁髓蛙,自背面耻骨联合上方约1公分处横向剪断脊柱。
轻轻托起后肢,看清坐骨神经位置,沿脊柱两侧横向切口剪断体壁,去除断口以上肢体和内脏放入污物缸。
剥去后肢皮肤后放入任氏液中备用。
(2)分离两后肢:用粗剪刀纵向剪开脊柱,并剪断两后肢相连的肌肉,一只用于剥制标本,一只放入任氏液中保存。
(3)分离坐骨神经:将后肢标本脊柱端腹面向上,趾端向外侧用蛙钉将标本固定在蛙板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坐骨神经与腓肠肌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2. 掌握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3. 观察并分析坐骨神经刺激对腓肠肌收缩的影响。
4. 了解神经肌肉传导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原理坐骨神经是人体最粗大的神经,起源于腰骶神经丛,主要负责下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腓肠肌位于小腿后侧,是下肢的重要肌肉之一,主要功能是屈膝和伸踝。
在实验中,通过电刺激坐骨神经,可以观察腓肠肌的收缩反应,从而了解神经肌肉的传导过程和肌肉收缩的机制。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蟾蜍或青蛙2. 实验仪器:手术剪、手术镊、手术刀、眼科剪、眼科镊、毁髓针、蛙板、固定针、滴管、培养皿、玻璃分针、锌铜弓、污物缸、粗棉线、任氏液、电子刺激器3. 实验药品:生理盐水、肾上腺素四、实验步骤1. 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将实验动物麻醉后,固定于蛙板上。
- 用手术剪剪开皮肤,暴露坐骨神经和腓肠肌。
- 使用毁髓针破坏坐骨神经的髓鞘,使神经传导功能减弱。
- 将腓肠肌从骨骼上分离,保留其与坐骨神经的连接。
- 将腓肠肌和坐骨神经放入任氏液中,保持标本的生理活性。
2. 观察坐骨神经刺激对腓肠肌收缩的影响- 将锌铜弓分别连接在坐骨神经和腓肠肌上。
- 使用电子刺激器对坐骨神经进行电刺激。
- 观察腓肠肌的收缩反应,记录收缩幅度和持续时间。
- 改变刺激强度和频率,观察腓肠肌的收缩反应。
3. 分析实验结果- 比较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下腓肠肌的收缩反应。
- 分析坐骨神经刺激对腓肠肌收缩的影响,探讨神经肌肉传导的原理。
五、实验结果1. 在低强度刺激下,腓肠肌出现短暂的收缩反应。
2. 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腓肠肌的收缩幅度和持续时间逐渐增大。
3. 当刺激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时,腓肠肌出现最大收缩反应。
4. 改变刺激频率,观察腓肠肌的收缩反应,发现低频率刺激时,腓肠肌收缩幅度较大;高频率刺激时,腓肠肌收缩幅度减小。
六、实验结论1. 坐骨神经刺激可以引起腓肠肌的收缩反应。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一、实验目得要求1、学习蛙类动物单毁髓与双毁髓得方法。
2、学习并掌握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及腓肠肌标本得制备方法、3、了解电刺激得极性法则。
二、实验原理1、蛙或蟾蜍等两栖类动物得一些基本生命活动与生理功能与温血动物相似,而其离体组织生活条件易于掌握,在任氏液得浸润下,神经肌肉标本可较长时间保持生理活性、因此,在生理学实验中常用蛙或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离体标本来观察神经肌肉得兴奋性、兴奋过程以及骨骼肌收缩特点等、2、细胞得静息膜电位为外正内负,电刺激可改变可兴奋细胞得膜电位差、膜电位减小时,细胞去极化,细胞兴奋;膜电位增大时,细胞超极化,细胞兴奋性被抑制、蘸有任氏液得锌铜弓接触活组织时,可产生沿锌片—活组织—铜片流向得电流对细胞产生刺激效应。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实验材料:牛蛙2、实验器材:手术剪、手术镊、手术刀、眼科剪、眼科镊、毁髓针、蛙板、固定针、滴管、培养皿、玻璃分针锌铜弓、污物缸、粗棉线、任氏液四、实验步骤1、洗净实验动物→毁髓→剥制后肢→分离坐骨神经→游离腓肠肌→游离股骨头→标本检验→电刺激极性法则得验证2、双毁髓一只手握住牛蛙,使其背部向上、用拇指压住牛蛙背部,食指按压其头部前端,另一只手持毁髓针,由两眼之间沿中线向下触划,触及凹陷处即为枕骨大孔。
将毁髓针垂直刺入枕骨大孔。
将针尖向前刺入颅腔内搅动,此时为单毁髓;将毁髓针退回枕骨大孔,针尖转向后方,与脊椎平行刺入椎管内捣毁脊髓,完成双毁髓。
3、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1)剥制后肢标本:轻提双毁髓蛙,自背面耻骨联合上方约1公分处横向剪断脊柱。
轻轻托起后肢,瞧清坐骨神经位置,沿脊柱两侧横向切口剪断体壁,去除断口以上肢体与内脏放入污物缸。
剥去后肢皮肤后放入任氏液中备用。
(2)分离两后肢:用粗剪刀纵向剪开脊柱,并剪断两后肢相连得肌肉,一只用于剥制标本,一只放入任氏液中保存。
(3)分离坐骨神经:将后肢标本脊柱端腹面向上,趾端向外侧用蛙钉将标本固定在蛙板上。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顺序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顺序是进行解剖学研究和医学诊断的重要步骤。
它涉及到将坐骨神经和腓肠肌样本准备成适合观察和分析的形式。
以下是标本制备的一般顺序:1. 选择适当的动物模型或人体样本:坐骨神经和腓肠肌标本可以从动物模型或人体中获取。
在选择样本时,需要考虑到研究的目的和特定的实验要求。
2. 获取标本:在动物模型中,可以通过解剖手术或动物牺牲来获得坐骨神经和腓肠肌标本。
在人体样本中,可以通过手术获取标本,或者在尸检过程中收集。
3. 固定标本:为了保持样本的形态结构和细胞组织的完整性,需要将标本进行固定。
常用的固定剂包括福尔马林、乙醛和缓冲盐水。
固定时间的长短会因样本的大小和类型而有所不同。
4. 切割标本:在固定完成后,需要将标本进行切割。
这可以使用显微切片机或手动刀具来完成。
切割的厚度和方向应根据研究的需要进行调整。
5. 石蜡包埋:切割完成后,需要将标本进行石蜡包埋。
这个过程包括将标本浸泡在不同浓度的石蜡溶液中,使其逐渐渗透和固化。
6. 制作组织切片:石蜡包埋完成后,可以使用组织切片机将标本切割成所需的厚度。
切片的厚度通常为5-10微米。
7. 制作染色切片:为了更好地观察组织的细胞结构和组织学特征,可以对切片进行染色,如常见的血液和组织染色方法。
8. 镜检和分析:制作好的染色切片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并进行相关的分析和测量。
这些分析可以涉及到细胞数量、组织结构和病理变化等方面。
总而言之,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的顺序包括获得标本、固定、切割、石蜡包埋、制作组织切片、染色以及镜检和分析。
这些步骤的正确执行有助于获得高质量的标本,进而促进相关研究和诊断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