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历史《音乐与影视艺术》教师招聘获奖说课稿公开课观摩示范优质课说课稿最新精品精编优秀实用说课稿
- 格式:docx
- 大小:19.10 KB
- 文档页数:4
必修三音乐与影视艺术一、学法指导1.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19世纪以来在西方流行的主要美术流派:新古典主义美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现代主义美术等。
介绍了这些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基本特征、代表人及代表作品。
19世纪以来,科学的飞速进步使人们既渴望发明和创新,又不断地产生厌倦,这就造成欣赏趣味上的巨大差异,并形成各派崛起、大放异彩的繁荣局面。
这一时期的美术成就,资料丰富并容易找到,因此建议提前预习,通过网络或图书查询有关资料,对教学中难点内容如主要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基本特点和主要美术流派之间的关系。
2.几点提示:(1)艺术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19世纪的欧洲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各国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也有所不同:法国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巩固资产阶级革命已经取得的成果;德意志、意大利需要完成国家的统一;俄国需要消灭农奴制发展资本主义;而东欧地区许多弱小国家和落后民族则要完成反抗压迫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等等。
在这种形势下,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音乐家把对现实的不满和困惑以及自己的追求倾注在音乐的创作中,使音乐的发展呈现出了多样性和民族性。
(2)正确认识现代主义音乐:20世纪,现代主义音乐兴起,由于其通俗化、大众化而成为流行音乐,特别是摇滚,其着装怪异,直白的内容,强烈的节奏,吸引着战后新一代青年。
流行音乐反映了现代社会青年一代的情绪追求,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
流行音乐是突破传统、缓解竞争压力、宣泄喜怒哀乐的一种最直接方式。
二、知识结构三、重难点分析1.浪漫主义音乐(19世纪)(1)历程①兴起:浪漫主义音乐是在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下于19世纪初兴起,以奥地利和德意志为中心。
②发展:19世纪中期走向鼎盛时期。
(2)特点①形式:注重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的形式,突出个人感受。
②内容:大量弘扬民族特性,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乐派。
呈现出了多样性和民族性(3)代表①乐曲a.德意志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乐派向浪漫主义乐派过渡时期的代表,有“乐圣”之称。
《音乐与影视艺术》说课稿凤冈第一中学王小红我说课的内容是;《音乐与影视艺术》。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这节课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音乐与影视艺术》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八单元第24课内容。
主要介绍19世纪以来音乐影视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音乐影视艺术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
现在,音乐影视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习本课,对我们大家来说是一顿营养丰富的文化大餐。
通过学习,学生能理性认识这些艺术形式,能提高学生鉴赏影视作品的水平和审美情趣。
二:学情分析这堂课我面对的是凤冈一中高二年级文科班的学生。
高二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
但对历史理论的理解有限。
具体到本课内容,容量比较大。
但音乐影视是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东西,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所以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在课堂中,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是我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我任教的班级中,有学音乐的特长生,有爱好影视的学生,课堂中我让他们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来调动全班学生参与教学。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的情况我制定了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音乐的时代性和民族性;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认识音乐发展与时代变迁的关系。
了解影视艺术产生发展的历程;认识影视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表绘制,音乐再现,问题探究等方法掌握本课第一目第二目内容;通过学生归纳总结,问题探究等方法掌握第三目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感受贝多芬的人格魅力,学习他身残志坚的精神;认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尊重理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音乐。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9世纪20世纪音乐的特点难点;音乐影视如何反映时代风貌五:教学方法学生按要求阅读课文,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探究思考。
高中音乐欣赏第三单元《音乐与电影电视》优秀说课稿模板一、说教材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音乐与电影电视〉〉,本课位于高中音乐欣赏(全一册)第三单元〈〈音乐与姊妹艺术结合〉〉中的第二十课,这节课在整个教材和单元的地位非常重要,同时也非常新颖和适合学生。
具体体现在:⒊适量提问,鼓励尊重。
对同一个学生,最多连续提问三次,之后询问其是否愿意继续,尊重学生的选择,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问题层层深入,适合程度不同的学生,能者多答,困者少答,各有收获。
最关键的是教师在有效引导中,成就了每一位学生的自信和自尊心。
1、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态和载体从来都是与其他文化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
而音乐与电影电视的联系较之其它学科要更加紧密,因为他们有着相同的艺术特征即(艺术的形象性和情感性)。
熟练掌握和应用化学平衡原理,在平衡原理所涉内容中,化学平衡相对简单,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内容难度较大但这块内容今年高考中的难度缺不是很大,因此在复习时依据个人情况选取合适难度进行复习。
2、动人的电影画面和优美的音乐相结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材中也是非常新颖的。
教学重点的确定,能使学生树立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从而对我国的“黄河小浪底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观念。
3、音乐知识与电影电视知识相结合是符合高中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知识结构建立在多学科基础上这一特点的。
二、教学目标⑴课题引入:复习如何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如果两直线相交,又如何求出交点的坐标?这样有意识地涉及两直线垂直、两直线的交点等知识,既帮助学生整理、复习已学知识的结构,也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自己“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使新授知识在原认知结构中找到生长点,自然地引出新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完善的认知结构。
(3分钟)根据教材提供给教学的大体内容和主要活动方式,结合自身条件和学生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
北师大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二十四蓬勃发展的音乐和影视艺术》说课稿一、教材参考与学情分析1.1 教材参考本说课稿所涉及的教材是北师大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其中第二十四章为《蓬勃发展的音乐和影视艺术》。
1.2 学情分析本节课为高二历史必修课,学生在学习历史方面有一定的基础。
然而,对音乐和影视艺术的发展了解可能相对较少。
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中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对音乐和影视艺术的认知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了解音乐和影视艺术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掌握音乐和影视艺术在社会变迁中的重要角色;•熟悉不同时期的音乐和电影作品。
2.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分析与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增进对音乐和影视艺术的欣赏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3.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音乐和影视艺术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对音乐和影视艺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3.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和影视艺术在社会变迁中的重要角色;•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4.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近代中国音乐的发展和影响;•近代中国电影的兴起和演变。
4.2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引导学生了解音乐和影视艺术的背景和发展历程;•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加深对课文和相关历史事件的理解;•多媒体呈现法:结合音乐和影像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加深对艺术形式的认知。
五、教学过程安排5.1 课前准备•确保教学设备正常运转,并准备好音乐和影像资料;•预习本节课内容,熟悉相关历史资料。
5.2 导入和目标呈现通过展示一段电影或音乐片段,引发学生对音乐和影视艺术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猜测和思考。
接着,给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学生的学习任务。
《音乐与影视艺术》教学设计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19世纪和20世纪世界音乐的发展与变化以及影视艺术的产生发展。
19世纪,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音乐艺术呈现出了多样性和民族性。
20世纪现代主义音乐兴起,爵士乐和摇滚乐先后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
在民族音乐的推动下,世界音乐日益走向繁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19世纪末以后,影视艺术这门新兴的艺术形式出现,并发挥了日益重要的影响。
【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浪漫主义音乐、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爵士乐和摇滚乐是二战前后流行音乐的主流以及影视艺术的产生发展。
(2)理解19世纪音乐发展的社会背景及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结合时代来理解20世纪的音乐流派和发展方向以及影视艺术兴起和发展的条件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音乐欣赏、问题探究法来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影视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音乐名作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学习音乐家执著追求、热爱生活的精神和爱国情操;了解影视艺术是社会进步的产物。
【教学重点】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电影、电视艺术起源与发展进程;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现代主义音乐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影视艺术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
由于19世纪以来的各音乐流派的音响和影视资料十分丰富,在课堂上可以播放音乐片段,使学生能以心灵与音乐对话,深入了解和比较各音乐流派的不同风格,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通过和文学流派与美术流派的对比,来理解不同音乐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
采取小组竞赛的手段,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层层诱导,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相互讨论、达成共识,勘误解惑,并落实要点,形成集体成果,使学生深入体会本课知识及脉络。
突出情感、人文教育,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全方位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导入新课】复习导入法——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音乐反映着一个时代的社会情绪与人类情感,是时代面貌的优雅写照。
音乐与影视艺术说课稿
《音乐与影视艺术》说课稿
一、教材地位
《音乐与影视艺术》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III)第八专题中的第三节内容。
音乐、影视艺术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是社会进步的产物。
19 世纪以来的音乐与影视艺术糅合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元素,直接引领着文明发展趋势和社会风尚,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
音乐、影视艺术在人类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具有重要地位。
本课分三个部分介绍了19 世纪和20 世纪音乐的发展与变化以及影视艺术的产生发展。
下面我就谈谈对这节课的教学思路。
二、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
课标的要求是:列举19 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①列举19 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
高中音乐人音版《音乐与戏剧表演》第一单元《影视剧》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音乐与影视,增强同学们的音乐兴趣,拓宽同学们的视野。
从中获得丰富的体验与审美的享受
2学情分析
目前同学们处于高二分科阶段,因学习任务紧张对于非考科目有所松懈,学习积极性不高 ,对于音乐与影视这个章节更加陌生,所以教起来相对来说难度很大
3重点难点
1、了解音画“对位、同步”表现手法的含义。
2、用身边自然音源合作为影视片段配乐。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1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音乐与影视
观看一段电影视频《咒怨》,放两遍,一遍有声一遍无声,让学生说出这两遍的区别。
2【讲授】影视音乐发展的简要历程。
音乐与影视说课稿,2篇(全文完整)音乐与影视说课稿1尊敬的领导、专家、老师们: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选自湖南文艺出版社的普通高中实验教材下册第五单元。
课题是《音乐与影视》。
【课程类型】为音乐为主线的鉴赏课。
一、【教学理念】新课标指出: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任务,是使每个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提高,使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受益。
音乐教学是师生共同感受、鉴别、判断、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本课旨在通过引起兴趣————体验————探究————拓展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对影视音乐的探索欲望和参与意识,体现新课标“在实践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创作音乐,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思想。
通过教学,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良好的合作意识,使学生不仅得到知识,更得到学习能力,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奠定学习的基础。
二、说教材:1、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更新教材观,根据教材的特点重组教学内容,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同时注重知识的延伸与发展,激发学生聆听音乐、主动参与体验音乐的积极性。
本课共选择了《辛德勒的名单》、《神话》等四部影片。
其中,《辛德勒的名单》讲述了二站期间,辛得勒救助犹太人的故事;《神话》截取了一段JAKE梦中的美丽画面体现音乐过度剧情的作用。
2、注重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潜质。
本课设计了《辛德勒的名单》的童声合唱演唱和获奥斯卡音乐大奖的《卧虎藏龙》偷剑一段画面让学生配乐,体现“重视参与实践,鼓励探究和创造”的理念。
三、学情分析:教育对象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懂得了影视音乐的一些表现形式。
在本节课中通过音响、画面来让学生明白:影视音乐的创作是以剧情为基础;同时对影视作品起着一定的作用。
高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强,根据《新课标》音乐鉴赏课的建议,“音乐鉴赏模块的教学,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应坚持以聆听音乐为住的教学原则,倡导对音乐作品整体性的感知和体验。
”在本节课安排了大量的欣赏时间,让学生来聆听、感悟影视音乐,体验、领会并能用语言来表达音乐所蕴涵的情感信息。
高中历史必修3《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案一、教材分析本章主要介绍了音乐与影视艺术的发展与特点,以及多种音乐和影视艺术形式的基本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音乐与影视艺术的演变过程,认识音乐和影视艺术的基本特征,理解和欣赏多种音乐和影视艺术形式。
二、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与影视艺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基本特征;2.理解广告、MV、电影等音乐和影视艺术形式的基本知识;3.培养学生的音乐和影视艺术欣赏能力;4.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第一课:音乐与影视艺术的发展历程(1课时)1.音乐与影视艺术的发展历程;2.音乐与影视艺术的基本特征;3.音乐和影视艺术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第二课:广告音乐和MV艺术(2课时)1.广告音乐的作用和特点;2.MV艺术的介绍和发展历程;3.MV制作的流程与技术。
第三课:电影音乐艺术(2课时)1.电影音乐对电影的作用;2.电影音乐的类型;3.电影音乐的创作和表现手法。
第四课:电影与电视剧艺术(2课时)1.电影艺术的类型和特点;2.电视剧艺术的历史和发展;3.电影和电视剧的制作过程和团队合作。
第五课:音乐与影视作品欣赏(2课时)1.著名音乐和影视作品的欣赏;2.分析和评价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意义;3.课堂展示和讨论。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介绍音乐和影视艺术的历史、形式、类型等基本知识;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的音乐和影视作品来深入理解艺术的表现手法和意义;3.互动式教学法:组织课堂讨论、展示等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和评价的过程中。
五、教学评估1.小组或个人课堂展示作品的分析和评价;2.单项选择题和解答题测试;3.综合评估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高中历史《音乐与影视艺术》最新获奖说课稿
各位尊敬的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
我说课的题目是《音乐与影视艺术》。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过渡语: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将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音乐与影视艺术》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八单元第24课的教学内容。
本课由“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20世纪世界音乐的发展变化”和“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三个子目构成,主要介绍了19、20世纪音乐发展的背景、各流派代表人物及作品;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二、说学情
过渡语:要想上好一堂历史课,不仅要深入分析、研究教材,还要对学情有深入的把握。
高中生已经掌握了丰富的历史学习方法和手段,并且已经建立了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能够较好的跟随老师的思路和教学方法的引导。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会从学生实际的发展需要出发,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心理特点。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语:新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说出19、20世纪音乐与影视艺术发展的相关史实。
【过程与方法】
通过归纳总结、问题探究等,锻炼和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