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人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7.22 MB
- 文档页数:84
生物进化的原因-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进化的基础概念及其重要性;2.掌握生物进化的原因;3.理解进化与生存的关系。
教学重点1.掌握进化的基础知识;2.理解自然选择的作用;3.了解进化的影响。
教学难点1.理解进化的原因;2.掌握如何进行自然选择。
教学过程一、概念介绍1.生物进化的定义,即物种在长时间演化过程中形态、生理、行为等特征的变化;2.进化的意义,即通过进化,物种能够适应环境,增强生存能力。
二、进化的原因1.环境变化,包括地理、气候、地质等方面的变化,物种为了适应环境进行变化;2.生物间的竞争,资源有限,物种之间为了获得生存所需的资源进行竞争,只有适应环境、适应竞争才能生存;3.突变和基因重组,这些变化是物种进化的基础。
三、自然选择的作用1.自然选择的概念,即只有适应环境、适应竞争的个体才能生存繁衍,不适应的个体将会被淘汰;2.自然选择的条件,包括多样性、遗传性、适应性;3.自然选择的结果,即适应环境的个体会传递其适应性基因给后代,使得下一代更加适应环境。
四、进化的影响1.物种多样性增加,物种数量不断增加,从而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物种适应性增强,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和竞争;3.物种发生分化,随着环境和竞争的压力变化,某些物种会形成新的物种。
五、实验演示通过设定不同环境条件以及不同竞争环境,利用种群进化仿真器模拟物种进化过程,让学生亲身感受物种进化的过程。
教学评估1.课堂笔记,检查学生对生物进化的掌握程度;2.课后作业,提供学生练习生物进化的机会;3.课堂讨论,深入了解学生的思维和对进化的理解。
教学参考1.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材;2.《生物进化理论》论文。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一)知识目标1.通过资料分析和模拟探究保护色形成的过程,使学生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上去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2.了解达尔文及他的进化思想。
3.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二)能力目标1.通过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和实验结果的统计,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2.通过模拟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让学生了解保护色在人类某些领域的仿生应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通过对达尔文的故事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态度。
1.模拟探究实验的过程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过程。
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本节课的难点(理由是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生物进化的核心内容,学习这一内容,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进化论观点。
这两个过程都较复杂抽象,需要教师的高效指导,需要同学间的分工合作,默契配合。
)2.概述自然选择学说。
3.通过对达尔文进化思想的学习,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实验探究、分析法、谈话法、归纳法等。
学生:学生分成10个小组,搜集有关的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与环境相适应的各种形态特征和生理结构的图片或文本资料。
教师:准备实验材料;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提出问题: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为什么有些生物种类会绝灭?新的生物种类又是怎样产生的呢?推动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呢?第三2.展示讨论题:黑色桦尺蛾的出现对于后代的生存有何意义?黑色桦尺蛾的数量由少数逐渐变为多数,而浅色桦尺1.出示图片“冬天的雷鸟”“夏天的雷鸟”和“几种不同环境中的蛙”等具有保护色的动物图片。
.引导学生归纳出保护色的下来我们模拟保护色的形成他的进化思想出示问竞争评价,与学生一起小结本节知识;解答疑惑。
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学习目标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2.知道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3.认同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基础梳理1.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1)成为工业城市后的曼彻斯特,森林的桦尺蠖以________(填“深色”或“浅色”)居多,是因为桦尺蠖栖息的树干被工业烟煤熏成了黑褐色;曼彻斯特未被污染之前,森林中的桦尺蠖以________(填“深色”或“浅色”)居多,是因为桦尺蠖栖息的树干长满地衣,树干是浅色的。
(2)污染前,浅色的桦尺蠖生活在浅色的树干上,____________(填“容易”或“不容易”)被天敌发现,浅色桦尺蠖通过繁殖使得这一地区浅色桦尺蠖居多,浅色是________变异。
污染后,深色的桦尺蠖生活在黑褐色的树干上,________(填“容易”或“不容易”)被天敌发现,深色桦尺蠖通过繁殖使得这一地区深色桦尺蠖居多,深色是________变异。
(3)像桦尺蠖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人们把这种体色称为_________,它的形成是____________的结果。
2.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1)自然选择学说的提出者:__________。
(2)概念: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生存,____________被淘汰。
(3)内容①____________:生物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大量的后代。
②____________: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获得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③____________:生物个体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易于在生存斗争中生存下来。
④____________:适应环境者生存,不适应环境者被淘汰。
(4)达尔文对长颈鹿进化过程的解释典例精讲【例1】长期使用某种抗菌素,发现抗菌素的效果越来越差。
从达尔文观点来看,这是由于()A.抗菌素浓度增加使病原体抗药性也增加B.抗菌素对病原体逐代选择的结果C.病原体由于接触抗菌素产生了抗药性D.抗菌素引起的病原体的抗药性在后代中不断积累和加强【例2】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达尔文发现由于食物和栖息条件不同,不同岛屿上的地雀喙的形态和大小不同。
岳阳市鹰山中学电子教案科目:生物八年级上册主备教师:执教教师:课题: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时间:知识与技能目标: 1、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2、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
3、理解自然选择。
过程与方法目标: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说明生物多样性是课型:讲授生物进化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意识到科学探究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教学重点: 1、通过探究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
2、了解自然选择的内涵。
教学难点:了解自然选择的内涵教学用具与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探究法、讨论法、归纳法修改意见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生物漫长的进化过程中 ,为什么有些生物种类会绝灭?新的生物种类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什么 ?对于这些问题 ,人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释。
下面 ,就请你试着通过自己的分析做出合理的解释。
二、新课:(一)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分析一个真实的事例。
英国曼彻斯特的桦尺蠖。
游戏,1、扮演 ,食物是桦尺蠖。
2、捕食者先闭上眼睛 ,老师把先把长满地衣的树干上的桦尺蠖投影出来。
3、捕食者睁开眼睛 ,老师问 :你们捕食到了桦尺蠖吗 ?什么颜色的 ?4、记录同学们观察的结果。
5、用黑褐色树干上的桦尺蠖再重复做一次。
扮演捕食者启发学生得出结论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易被其它动物发现 ,这对它躲避敌害或者捕食猎物十分有利。
学生尝试总结(二)自然选择教师指导自学学生自学 ,要求 :1、何为自然选择 ?谁提出的 ?2、用自然选择的理论解释长颈鹿形成的原因。
学生自习 ,小组合作指导交流分析注意点 :1、说明生物存在变异。
2、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 ,各种变异品种的生存状况。
3、变异的长期积累。
各小组交流三、板书:(一)生物进化的原因:1、内因:遗传和变异为生物进化提基础2、外因:环境变化为生物进化提供外在动力(二)自然选择: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五、课堂练习:青霉素刚制造出来时,能杀死多种致病的细菌,是人们治病的良药,但由于人们使用青霉素过多,使得有些细菌不再受青霉素的影响了。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学设计
析深入理解课本,尝试解释桦尺蛾
的体色变化的原因和长
颈鹿进化的过程。
小组
交流。
选小组代表展示
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得
出。
小组合作,分析学以
致用的两个实例。
命后深色桦尺蛾增
多的原因。
2..请用自然选
择
学说解释长颈鹿颈
长的原因。
3.学以致用:
(1 )达尔文发现
常刮大风的海岛上
有许多无翅或残翅
的昆虫,请试着分
析原因。
(2 )近年来,抗
生素的滥用致使很
多致病细菌具有了
一定的抗药性。
请
考查学生
对自然选
择学说的
理解,并
通过桦尺
蛾的实例
渗透环保
教育。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第1课时保护色的形成一、桦尺蛾的体色变化及原因时期工业污染前工业污染后树干颜色长满地衣,颜色浅被煤烟熏成黑褐色桦尺蛾的体色大多数是浅色的大多数是深色的原因分析浅色的桦尺蛾体色与树皮相近,容易逃避天敌,利于存活深色的桦尺蛾体色与树皮相近,容易逃避天敌,利于存活二、保护色的形成1.保护色①概念:某些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
②意义:不易被其他动物发现,利于躲避敌害或捕食猎物。
2.模拟保护色的形成实验彩布相当于生活环境;同学充当捕食者,小纸片表示猎物,“幸存者”最多的是与彩布颜色相近的纸片。
1.冬天的雷鸟体色是白色,而夏天它却呈现褐色,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A.生物具有保护色B.雷鸟随意改变自己的体色C.因为冬天较冷、夏天较热D.夏天阳光较强烈2.下列动物的体色不属于保护色的是(C)A.变色龙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体色B.鲫鱼背部暗褐色,腹部白色C.眼镜蛇颈竖立时显露出眼镜状斑纹D.蟒的体表具有暗淡相间斑纹3.下列关于动物保护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A.使动物容易躲避敌害B.能够保护动物皮肤的美丽C.有利于动物捕食猎物D.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相似4.(2019·衡阳)某森林中生存着一群不同体色的蛾类,由于某种原因,森林中几乎所有树木的颜色都变成了灰白色。
请你推测多年以后,如图中最能体现这群蛾类体色变化趋势的是(D)5.在“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活动中,取红、绿、蓝、黄四种颜色的小纸片各25张,放在一块黄布上,实验者先背对黄布,然后转身快速拿取。
经过若干次后,最后剩下的小纸片数量最多的应该是(D)A.红色的B.绿色的C.蓝色的D.黄色的6.在“模拟保护色形成过程”的实验中,准备的100张各种颜色的小纸片模拟的是(C) A.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B.不同环境下的变异C.同种生物的不同变异类型D.多种生物的不同变异类型7.下列现象不属于保护色的是(D)A.冬天雷鸟羽毛全是白色的B.绿色草地的昆虫体色一般是绿色的C.比目鱼的体色随着环境颜色改变D.桃花鲜艳夺目,招引昆虫来传粉8.生物个体具有保护色的作用是(A)A.起掩饰作用,不容易被敌害或猎物发现B.起美化作用,引起其他生物的喜爱C.起警戒作用,引起敌害的注意和逃避D.起吸引作用,吸引异性个体与它交配9.有关“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B)A.大的彩色布料模拟的是生活环境B.具有“保护色”的小纸片都不会被“捕食”C.具有“保护色”的小纸片幸存数量多D.不具有“保护色”的小纸片被“捕食”的机会大10.英国的桦尺蛾有灰色和黑色两种体色,都喜欢栖息于树干上,有科学家对未污染区和污染区的两种体色的桦尺蛾进行放出和重新捕捉实验,其重捕率如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A.在未污染区黑色桦尺蛾更能适应环境B.在污染区灰色桦尺蛾更容易被天敌捕杀C.在污染区黑色桦尺蛾重捕率低是因为放出的数量少D.黑色和灰色桦尺蛾数量的变化是桦尺蛾迁移的结果11.台湾某峡谷,有一种浅灰色蝴蝶,数量很多,是当地的一大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