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方程章节回顾&5.9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3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及典型例题一元一次方程知识框图朱国林定义: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指数是一次的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等式的性质1:等式的两边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或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等式的根本性质等式的性质2: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都除以同一个数或式〔除数不能为0〕,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解方程:求方程解的过程一元一次浙教版教材中分母为整数的方程:两边同乘最小公倍数,去分母方程的解法方程的类型:分母为小数的方程:先将小数变为整数,然后再去分母解方程的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分配问题:等量关系为“全部数量=各个局部数量之和行程问题:包括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顺风与逆风问题浙教版教材中等积问题:利用面积相等或体积相等列方程应用题类型调配问题:将A调往B等形成新的数量关系储蓄问题:要弄清利息、利息税、本利和等概念重叠问题:借助于韦恩图列方程,主要有人数重叠或面积重叠和差倍分问题:可以从题目中看出明确的等量关系折扣与利润问题:一元一次课外拓展应用数字问题:设间接未知数,注意数如何用字母表示出来题类型方程的应用年龄问题:抓住年龄增长的特点,一年一岁,人人平等工程问题:一般设总工作量为“1〞审题:分析题意,找出数量关系,尤其是等量关系设未知数:设哪一个量为未知数x,以好列方程为原那么列方程解实际列方程: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问题的一般过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程检验:检查求得的值是否正确和符合实际情形,这是在草稿纸上完成或心里完成的,并写出答案以及答,这是在试卷上完成的1关于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拓展教材中的概念: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指数是一次的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那么x+2=x+3是一元一次方程吗?从概念上来看,是一元一次方程,但稍作变形,就是 2=3,是不是觉得很可笑?因此,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应该是: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指数是一次,并且能变形为ax=b 〔a ≠0,a 、b 均为常数〕的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也就是说,一元一次方程一定只有一个解。
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归纳一元一次方程是代数中的基本知识之一,以下是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点归纳:
1.定义:一元一次方程是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一的方程。
2.一般形式: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 + b = c,其中a、
b、c为已知常数,x为未知数。
3.解的概念:解是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对于一元一次方程,解即为能够满足方程的未知数的值。
4.解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常用方法包括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简等步骤,通过逐步变换方程的形式来求解未知数的值。
5.解的性质:一元一次方程通常有唯一解,但也可能无解或有无穷多个解,取决于方程中系数的取值情况。
6.应用: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物理、经济、工程等领域,常用于建模和问题求解。
高一数学章节知识点及试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高一的数学学科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奠定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承接了初中数学的延续。
本文将针对高一数学章节知识点及试题进行探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一、代数与函数1. 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高一数学的第一个重要章节是代数与函数。
其中,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是最基础的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学会如何通过等式或不等式来表示实际问题,并利用代数方法求解。
【例题】解方程:2x + 3 = 7解答过程:首先将3移到右侧,得到等式2x = 4。
然后将2除以2,解得x = 2。
2.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函数理论是高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一的数学课程也会系统地介绍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学生需要理解函数的定义、对应关系、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等,同时掌握常见函数图像的特征与变化规律。
【例题】已知函数y = x^2 + 3x - 2,求函数在区间[-2, 1]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答过程:首先求得函数的导数y' = 2x + 3。
然后,我们可以通过求导数为零的点,即2x + 3 = 0,解得x = -1.5。
带入原函数可以求得在该区间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2.25和-3.75。
二、数列与数学归纳法数列与数学归纳法是高一数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章节。
学生将学会如何用数列来表达规律,掌握数列的通项公式和递推关系,同时也将学习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与应用。
【例题】已知数列{an}满足a1 = 3,an+1 = 2an + 1 (n ∈ N*),求数列的第n项通项公式。
解答过程:通过观察前几项的数值,可以猜测an = 2^n + 1。
然后,我们可以通过数学归纳法来证明这个猜想。
首先验证n = 1时成立,然后假设当n = k时成立,即ak = 2^k + 1。
接下来证明当n= k + 1时也成立,即ak+1 = 2^(k+1) + 1。
代入递推关系可以证明等式成立。
初三上学期期末数学重点章节总结在初三上学期的数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很多知识和技巧。
下面我将对期末考试中的重点章节进行总结和回顾。
一、集合与函数集合与函数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其他章节的基石。
在初三上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集合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集合间的运算。
同时,函数作为数学中的一种特殊关系,我们也学习了函数的定义、性质以及函数的图像和表示方法等内容。
这些知识对我们理解和应用其他章节的知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代数式与方程代数式与方程是我们初中数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我们学习了如何根据实际问题,建立代数式和方程,利用代数式和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习中,我们掌握了根据已知条件设立方程,解方程,以及通过消元、配方法、因式分解等技巧求解方程的方法。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组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并且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平面几何平面几何是我们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我们学习了平面图形的性质和判定。
在初三上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直线与角的关系、平行线与垂直线、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以及圆的性质等内容。
通过学习平面几何,我们不仅提高了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我们的几何思维能力。
四、数与函数数与函数是我们数学学习中的另一个重要分支。
在初三上学期,我们进一步学习了实数的性质以及实数运算的规律。
我们学习了一次函数、一次函数图像以及一些特殊函数的性质。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指数与对数的概念、性质以及简单的运算规律,为后续高中学习打下基础。
五、统计与概率统计与概率是一个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分支。
在初三上学期,我们学习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了频数、频率等统计指标的计算。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了几种常见的概率计算方法。
通过学习统计与概率,我们不仅提高了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能力,还能够运用概率对事件进行预测和判断。
通过以上对初三上学期数学重点章节的总结与回顾,我们深入理解了每个章节的核心内容与知识点,并通过例题和练习巩固了相关的解题技巧。
八上数学总复习各章知识点总结及整理.doc八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各章知识点总结及整理引言随着学期的结束,对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进行全面的复习和整理是十分必要的。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已学知识,还能帮助他们为即将到来的考试做好准备。
以下是对八年级上册数学各章节知识点的详细总结及整理。
第一章:实数1.1 实数的概念理解实数的分类:有理数和无理数。
掌握实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则。
1.2 算术平方根学习如何计算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
理解平方根的性质。
1.3 平方根掌握平方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了解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
第二章:代数基础2.1 代数式理解代数式的定义和基本运算。
学习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2.2 一元一次方程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学习方程的应用问题。
2.3 因式分解学习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
理解因式分解在解方程中的应用。
第三章:几何初步3.1 线段、角学习线段的性质和角的概念。
掌握角度的分类和计算。
3.2 相交线与平行线理解相交线的性质。
学习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3.3 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性质。
学习三角形的分类和内角和定理。
第四章:函数4.1 函数的概念理解函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学习函数的三种表示形式:解析式、列表和图形。
4.2 一次函数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和图象。
学习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和应用问题。
4.3 反比例函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解析式。
第五章:统计与概率5.1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学习数据收集的方法和数据的整理。
掌握数据的描述性统计指标。
5.2 概率初步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
学习概率的计算方法。
复习策略系统复习:按照章节顺序,系统地复习每个知识点。
重点强化:针对重点和难点进行强化训练。
习题练习: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巩固知识点。
错题回顾:对错题进行总结和回顾,避免重复错误。
模拟测试:定期进行模拟测试,检验复习效果。
结语通过对八年级上册数学各章知识点的总结及整理,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掌握每个章节的核心内容,为期末考试和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一元一次方程是数学中常见的基础概念,它描述了未知数与已知数之间的线性关系。
而当一元一次方程中存在分式时,我们就称之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本文将对一元一次分式方程进行全面的概述、说明和解释。
1.2 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在数学中,一元一次方程是指一个未知数的最高指数为1、系数为实常数或者有理数的代数方程。
这种类型的方程可以通过等式左右两边进行运算变换来求得未知数的值。
例如,形如ax + b = c 的表达式即为一元一次方程。
1.3 分式方程的含义与特点分式(也叫有理式)通常表示为两个整式(多项式)相除得到的商。
当一个分式成为一个等式,并且其中至少有一个未知数时,我们将其称之为分式方程。
在分式方程中,未知量可能出现在分子或者分母中,并且会带来许多特殊情况和解法。
2. 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2.1 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指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幂为1的方程。
而分式方程则是在方程中含有分式(即带有分子和分母)的形式。
因此,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就是在一个未知数上出现了带有分子和分母的表达式。
2.2 分式方程的解法步骤解决一元一次分式方程可以遵循以下步骤:步骤1:将所有含有未知数的项移至等号左边,将常数项移到等号右边,以便将所有项集中到一个侧。
步骤2:利用乘法逆元素原理消去分母。
将整个等式两边都乘以除了含有未知数所在项之外的那个不含未知数的因子,从而消除掉等号两侧中带有分母的表达式。
步骤3:合并同类项并简化表达式。
整理等号两边得到一个简化后的方程。
步骤4:通过移项、合并同类项或者代入已知值,求解未知数。
步骤5:将求得的未知数代入原分式方程中,验证所得解是否符合原方程,同时检查是否存在约束条件。
2.3 解答实例和应用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分式方程的解法步骤,以下是一个实际问题的例子:例题:某商店原价200元的商品打8折出售后价格为160元,请问该商品的折扣率是多少?解答过程:步骤1:设折扣率为x,则根据折扣计算公式可得200 * (1 - x) = 160。
2023-2024学年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章节知识讲练知识点0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1.方程:叫做方程.2.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知识要点:判断是否为一元一次方程,应看是否满足: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次数为;②未知数所在的式子是,即分母中不含未知数.3.方程的解:叫做这个方程的解.4.解方程:叫做解方程.知识点02:等式的性质与去括号法则1.等式的性质:等式的性质1:,结果仍相等.等式的性质2:,结果仍相等.2.合并法则:合并时,把系数 保持不变. 3.去括号法则:(1)括号外的因数是 ,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同. (2)括号外的因数是 ,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反.知识点0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同乘以各分母的(2)去括号:依据 ,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 (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一边, 移到方程另一边.(4)合并:逆用 ,分别合并含有未知数的项及常数项,把方程化为 (a ≠0)的形式.(5)系数化为1: 得到方程的解bx a=(a ≠0). (6)检验:把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若 相等,则是方程的解;若方程左右两边的值不相等,则不是方程的解.知识点04: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常见类型1.行程问题:路程= ×时间2.和差倍分问题:增长量=原有量×3.利润问题:商品利润=商品售价-4.工程问题:工作量=工作效率× ,各部分劳动量之和=5.银行存贷款问题:本息和=本金+利息,利息=本金× ×6.数字问题:多位数的表示方法:例如:32101010abcd a b c d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2分)1.(2分)(2022秋•惠山区校级期末)关于x 的方程kx =2x +6与2x ﹣1=5的解相同,则k 的值为( ) A .4B .3C .5D .62.(2分)(2022秋•高新区期末)已知等式3a =2b +5,则下列等式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 A .3a ﹣5=2bB .3a +1=2b +6C .D .3ac =2bc +53.(2分)(2022秋•玄武区校级期末)小明到某文具店购买铅笔和中性笔.设购买铅笔的金额为x元,根据表格,下列方程错误的是()商品单价(元/支)购买数量/支购买金额/元铅笔x中性笔总计/ 13 34 A.+=13 B.x+3.5(13﹣)=34C.1.2(13﹣)=x D.3.5(13﹣)=34﹣x4.(2分)(2022秋•江都区期末)某学校组织师生去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研学.已知此次共有n名师生乘坐m辆客车前往目的地,若每辆客车坐40人,则还有15人没有上车;若每辆客车坐45人,则刚好空出一辆客车.以下四个方程:①40m+15=45(m﹣1);②40m﹣15=45(m﹣1);③=﹣1;④+1.其中正确的是()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5.(2分)(2022秋•连云港期末)明代的数学著作《算法统宗》中有这样一个问题“隔墙听得客分银,不知人数不知银,七两分之少四两,五两分之多半斤.”其大意为:有一群人分银子,如果每人分七两,则还差四两,如果每人分五两,则还多半斤(注:明代1斤=16两,故有“半斤八两”这个成语).设共有x 两银子,则可列方程为()A.7x﹣4=5x+8 B.C.7x+4=5x﹣8 D.6.(2分)(2022秋•惠山区校级期末)元旦期间,甲、乙两家水果店对刚到货的橙子搞促销,甲水果店连续两次降价,第一次降价10%,第二次降价20%,乙水果店一次性降价30%,小丽想要购买这种橙子,她应选择()A.甲水果店B.乙水果店C.甲、乙水果店的价格相同D.不确定7.(2分)(2022秋•南通期末)“曹冲称象”是流传很广的故事,如图.按照他的方法:先将象牵到大船上,并在船侧面标记水位,再将象牵出.然后往船上抬入20块等重的条形石,并在船上留3个搬运工,这时水位恰好到达标记位置,如果再抬入1块同样的条形石,船上只留1个搬运工,水位也恰好到达标记位置.已知搬运工体重均为120斤,设每块条形石的重量是x斤,则正确的是()A.依题意3×120=x﹣120B.依题意20x+3×120=(20+1)x+120C.该象的重量是5040斤D.每块条形石的重量是260斤8.(2分)(2022秋•泗洪县期末)《算学启蒙》中有一道题,原文是:良马日行二百四十里,驽马日行一百二十里.驽马先行一十二日,问良马几何追及之?译文为:跑得快的马每天走240里,跑的慢的马每天走120里.慢马先走12天,快马几天可以追上慢马?设快马x天可以追上慢马,可列方程()A.240(x+12)=120x B.240(x﹣12)=120xC.240x=120(x+12)D.240x=120(x﹣12)9.(2分)(2022秋•工业园区校级月考)如图,已知A,B两点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10,OB=2OA,点M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向右运动,点N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B向左运动(点M、点N同时出发),经过几秒,点M、点N分别到原点O的距离相等()A.5秒B.5秒或者4秒C.5秒或者秒D.秒10.(2分)(2022秋•江都区月考)观察月历,用形如的框架框住月历表中的五个数,对于框架框住的五个数字之和,小明的计算结果有45,55,60,75,小华说有结果是错误的.通过计算,可知小明的计算结果中错误的是()A.45 B.55 C.60 D.75二.填空题(共10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2分)11.(2分)(2022秋•亭湖区期末)若(2﹣a)x|a﹣1|﹣5=0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a=.12.(2分)(2022秋•泗阳县期末)如图,在数轴上,A、B两点同时从原点O出发,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和4个单位的速度向右运动,运动的时间为t,若线段AB上(含线段端点)恰好有4个整数点,则时间t 的最小值是.13.(2分)(2022秋•海门市期末)《九章算术》中记载:“今有共买羊,人出五,不足四十五;人出七,余三.问人数羊价各几何?”其大意是:今有人合伙买羊,若每人出5钱,还差45钱;若每人出7钱,多余3钱.问人数、羊价各是多少?根据题意,可求得合伙买羊的是人.14.(2分)(2022秋•鼓楼区校级期末)防范新冠病毒感染要养成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常消毒等卫生习惯,其中对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可以采用浓度为75%的酒精.现有一瓶浓度为95%的酒精500mL,需将其加入适量的水,使浓度稀释为75%.设加水量为xmL,可列方程为.15.(2分)(2022秋•江都区期末)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20小时,乙单独做要12小时,现先由甲单独做5小时,然后乙加入进来合作.完成整个工程一共需要小时.16.(2分)(2022秋•江阴市期末)某种商品降价10%后的价格恰好比原价的一半多40元,该商品的原价是元.17.(2分)(2022秋•姑苏区校级期末)如图,在数轴上,O为原点,点A对应的数为2,点B对应的数为﹣12.在数轴上有两动点C和D,它们同时向右运动,点C从点A出发,速度为每秒4个单位长度,点D从点B出发,速度为每秒6个单位长度,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点O,C,D中,其中一点正好位于另外两点所确定线段的中点时,t的值为.18.(2分)(2022秋•大丰区期末)京张高铁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考虑到不同路段的特殊情况,将根据不同的运行区间设置不同的时速.其中,北京北站到清河段全长11千米,分为地下清华园隧道和地上区间两部分,运行速度分别设计为80千米/小时和120千米/小时,按此运行速度,地下隧道运行时间比地上大约多3分钟,求清华园隧道全长为多少千米.设清华园隧道全长为x千米,依题意,可列方程为.19.(2分)(2022秋•句容市校级期末)如图,正方形的边长为6,已知正方形覆盖了三角形面积的,而三角形覆盖了正方形面积的一半,那么三角形的面积是.20.(2分)(2021秋•射阳县校级期末)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6cm,BC=8cm,点E是AB上的一点,且AE=2BE.点P从点C出发,以2cm/s的速度沿点C﹣D﹣A﹣E匀速运动,最终到达点E.设点P运动时间为ts,若三角形PCE的面积为18cm2,则t的值为.三.解答题(共8小题,满分60分)21.(6分)(2022秋•仪征市期末)解方程:(1)5(x﹣1)+3=3x﹣3;(2)+=1.、22.(6分)(2022秋•仪征市期末)某小组计划做一批“中国结”如果每人做5个,那么比计划多了9个;如果每人做4个,那么比计划少了15个.该小组共有多少人?计划做多少个“中国结”?小明和小红在认真思考后,根据题意分别列出了以下两个不同的方程:①5x﹣9=4x+15②=(1)①中的x表示;②中的y表示.(2)请选择其中一种方法,写出完整的解答过程.23.(8分)(2022秋•丹徒区期末)某商场用2730元购进甲、乙两种商品共60件,这两种商品的进价、标价如表所示:价格\类型甲乙进价(元/件)35 65标价(元/件)50 100(1)这两种商品各购进多少件?(2)若甲种商品按标价的9折出售,乙种商品按标价的8.5折出售,且在运输过程中有2件甲种、1件乙种商品不慎损坏,不能进行销售,请问这批商品全部售出后,该商场共获利多少元?24.(8分)(2022秋•惠山区校级期末)运动场环形跑道周长为300米,爷爷一直都在跑道上按逆时针方向匀速跑步,速度为3米/秒,与此同时小红在爷爷后面100米的地方也沿该环形跑道按逆时针方向运动,速度为a米/秒.(1)若a=1,求两人第一次相遇所用的时间;(2)若两人第一次相遇所用的时间为80秒,试求a的值.25.(8分)(2022秋•丹徒区期末)已知关于m的方程的解也是关于x的方程2(x﹣8)﹣n=6的解.(1)求m、n的值;(2)如图,数轴上,O为原点,点M对应的数为m,点N对应的数为n.①若点P为线段ON的中点,点Q为线段OM的中点,求线段PQ的长度;②若点P从点N出发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沿数轴正方向运动,点Q从点M出发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沿数轴负方向运动,经过秒,P、Q两点相距3个单位.26.(8分)(2022秋•玄武区校级期末)某市采用分段收费的方式按月计算每户家庭的水费,收费标准如表:户月用水量(m3)收费标准(元/m3)不超过18m3超过18m3,但不超过25m3的部分 5超过25m3的部分7(1)小明家3月份用水量为20m3,应缴纳水费元;(2)设某户某月的用水量为xm3,应缴纳水费多少元?(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3)小红家6月份和7月份的用水量共50m3,且7月份用水量比6月份多,这两个月共缴纳水费217元,则小红家6月份和7月份的用水量分别为m3,m3.27.(8分)(2022秋•太仓市期末)如图1,将一副三角板摆放在直线MN上,在三角板OAB和三角板OCD中,∠OAB=∠OCD=90°,∠AOB=45°,∠COD=30°.(1)保持三角板OCD不动,当三角板OAB旋转至图2位置时,∠BOD与∠AON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2)如图3,若三角板OAB开始绕点O以每秒6度的速度逆时针旋转的同时、三角板OCD也绕点O以每秒3度的速度逆时针旋转,当OB旋转至射线OM上时,两块三角板同时停止转动.设旋转时间为t秒,则在此过程中,是否存在t,使得∠BOD+∠AON=60°?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8.(8分)(2022秋•广陵区校级期末)数轴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利用数轴可以将数与形进行完美地结合.研究数轴我们发现了很多重要的规律,例如;数轴上点M、点N表示的数分别为m、n,则M、N 两点之间的距离MN=|m﹣n|,线段MN的中点表示的数为.如图,数轴上点M表示的数为﹣1,点N 表示的数为3.(1)直接写出:线段MN的长度是,线段MN的中点表示的数为;(2)x表示数轴上任意一个有理数,利用数轴探究下列问题,直接回答:|x+1|+|x﹣3|有最小值是,|x+1|﹣|x﹣3|有最大值是;(3)点S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x,且x是方程2x﹣1=x+4的解,动点P在数轴上运动,若存在某个位置,使得PM+PN=PS,则称点P是关于点M、N、S的“麓山幸运点”,请问在数轴上是否存在“麓山幸运点”?若存在,则求出所有“麓山幸运点”对应的数;若不存在,则说明理由.。
初中数学章节目录首先,认真备课。
不仅是学生,教材和教法都准备好了,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设计课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
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和时间安排做了详细记录,认真编写教案。
每节课都要“预习”。
每节课课前都要充分准备,制作各种有趣的教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课后要及时评课,写好教学后记,认真收集每册书的知识点,归纳成一套。
第二,增强课堂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使解释清楚、准确、有序、感性、生动,使线索清晰、层次分明、简洁明了。
特别注意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轻松、简单、快乐地学习;注意言简意赅,老师上课尽量少说话,学生尽量多用嘴和脑;同时,在每堂课上,要充分研究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技能,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第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中,当你有疑问时,你必须问。
在每章的学习中,要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
同时要多听优秀老师的课,边听边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缺点,经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我的工作。
第四、认真批改作业,作业做到精读和简洁。
有针对性和层次性。
同时,及时认真地批改学生的作业,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分析记录,对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识别,进行透彻的评价,并根据相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第五、做好课后辅导,注重分层教学。
课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避免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
第六、推进素质教育。
现在的考试模式还是比较传统的,这就决定了老师的教学模式应该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水平。
为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与开发智力和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注入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让学生的各种素质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考点汇总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第一章 有理数一. 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有理数:(1)凡能写成)0p q ,p (p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2)有理数的分类: ①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3.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4.绝对值:(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2) 绝对值可表示为:⎪⎩⎪⎨⎧<-=>=)0a (a )0a (0)0a (a a 或⎩⎨⎧<-≥=)0a (a )0a (a 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 ≠0,那么a 的倒数是a1;若ab=1⇔ a 、b 互为倒数;若ab=-1⇔ a 、b 互为负倒数.7. 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 )+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 -b=a+(-b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1)乘法的交换律:ab=ba ;(2)乘法的结合律:(ab )c=a (bc );(3)乘法的分配律:a (b+c )=ab+ac .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无意义即0a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 为正奇数时: (-a)n =-a n 或(a -b)n =-(b -a)n , 当n 为正偶数时: (-a)n =a n 或 (a -b)n =(b -a)n .14.乘方的定义:(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 ×10n 的形式,其中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本章内容要求学生正确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在实际生活和学习数轴的基础上,理解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所在。
一元一次方程章节知识点归纳复习1.定义: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含有未知数的叫方程,方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是等式,第二是含有未知数。
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题判断一元一次方程,确定一元一次方程中字母的值。
2.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使等式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注意:“方程的解就能代入”!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左右两边均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是过程。
3.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解方程的过程就是把方程逐步化为x=a(常数)的形式,等式的性质是重要的转化依据。
4.解方程(1)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合并时牢记: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连同指数不变,系数为负数时要注意符号。
(2)移项(移项要变号)移项就是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
一般把方程转化为含有未知数的在方程的左边,常数在方程的右边。
注意与加法交换律不一样。
移项是把某些项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移动要变号,而加法交换律只是加数之间交换位置,改变的只是顺序不改变符号。
(3)去括号与去分母去括号法则与整式去括号法则相同:括号外的因数是整数时,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时,去括号内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去分数:先把分式化成整式再计算。
应注意各项都要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不要漏乘分母的项,如果分子是一个多项式,去分母时要将分子作为一个整体加上括号。
当分母是小数时,要先利用分母的基本性质把小数转化成整数,然后再去分母。
(4)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化简方程----------分数基本性质去分母----------同乘(不漏乘)最简公分母去括号----------注意符号变化移项----------变号合并同类项--------合并后注意符号系数化为1---------未知数细数是几就除以几5.列方程(1)读题分析法:………… 多用于“和,差,倍,分问题”仔细读题,找出表示相等关系的关键字,例如:“大,小,多,少,是,共,合,为,完成,增加,减少,配套-----”,利用这些关键字列出文字等式,并且据题意设出未知数,最后利用题目中的量与量的关系填入代数式,得到方程.(2)画图分析法: ………… 多用于“行程问题”利用图形分析数学问题是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体现,仔细读题,依照题意画出有关图形,使图形各部分具有特定的含义,通过图形找相等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取得列方程的依据,最后利用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可把未知数看做已知量),填入有关的代数式是获得方程的基础.(1)x的20%与10的差的一半等于-2.(2)某数与2的差的绝对值加上1等于2.(3)某数的6倍比它的二分之一多9(4)某班同学有50名同学,准备集体去看电影,电影票中有15元和20元的,买电影票共花去880元,问这种电影票应各买几张。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5.9 章节回顾与思考导学案
制作人 熊艳 使用时间 年 月 日
1
2、重要思想方法:
○
1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列方程解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找到“等量关系”,在寻找等量关系时有时可以借助图表等。
在得到方程的解后,要检验它是否符合实际意义。
○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 、 、 、 、 。
一、填空题
1、方程(0,ax b a x =≠是未知数)的解是 。
2、如果31a +=,那么a= 。
3、如果21
m x
-+8=0是一元一次方程,则m= 。
4、若3x -的倒数等于1
2
,则x-1= 。
5、今年母女二人年龄之和53,10年前母女二人年龄之和是 ,已知10年前母亲的年龄是女儿年龄的10倍,如果设10年前女儿的年龄为x ,则可将方程 。
6、如果a 、b 分别是一个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那么把十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字对调后的两位数是 。
7、方程456,x y -=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y 得 ,用含y 的代数式表示x 得 。
8、如果方程340x +=与方程3418x k +=是同解方程,则k= 。
9、单项式
14
14
x a b +与9a 2x-1b 4是同类项,则x= 。
10、若52x +与29x -+是相反数,则x-2的值为 。
二、选择题
1、下列各式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 、1232
x
y -=- B 、2341x x x -=- C 、
1123y y -=+ D 、1
226x x
-=+ 2、根据“x 的3倍与5的和比x 的
1
3
多2”可列方程( )。
A 、3525x x +=
- B 、3523x
x +=+ C 、3(523x x +=-)
D 、3(523
x x +=+) 3、解方程
20.250.1x
0.10.030.02
x -+=时,把分母化为整数,得( )。
A 、
200025101032x x -+= B 、20025100.132x x -+= C 、
20.250.10.132x x -+= D 、20.250.11032
x x -+= 4、三个正整数的比是1:2:4,它们的和是84,那么这三个数中最 大的数是( )。
A 、56
B 、48
C 、36
D 、12
5、方程2152x kx x -+=-的解为-1时,k 的值为( )。
A 、10
B 、-4
C 、-6
D 、-8
6、国家规定工职人员每月工资超出800元以上部分缴纳个人所得税 的20%,小英的母亲10月份交纳了45.89的税,小英母亲10月份 的工资是( )。
A 、8045.49元
B 、1027.45元
C 、1227.45元
D 、1045.9元 7、某市举行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今年共有a 人参加,比赛的人数比去年 增加 20%还多3人,设去年参赛的人数为x 人,则x 为( )。
A 、
3120%a ++ B 、(120%)3a ++ C 、 3
120%
a -+ D 、(120%)3a +-
8、某商人在一次买卖中均以120元卖出两件衣服,一件赚25%,一件赔
25%,在这次交易中,该商人( )。
A 、赚16元
B 、赔16元
C 、不赚不赔
D 、无法确定
9、某工人原计划每天生产a 个零件,现实际每天多生产b 个零件,则生产m 个零件提前的天数为( )。
A 、
m m a b - B 、m m a a b -+ C 、m a b
+ D 、m m a b a -+ 10、完成一项工程甲需要a 天,乙需要b 天,则二人合做需要的天数
为( )。
A 、a b +
B 、2a b +
C 、ab a b +
D 、a b
ab
+ 三、解方程
1、10(1)5x -=
2、715132
2324
x x x -++-=-
3、2(2)3(41)9(1)y y y +--=-
4、0.89 1.3351
1.20.20.3
x x x --+-=
四、解答题
1、已知y=1是方程1
2()23
m y y -
-=的解,求关于x 的方程(4)2(3)m x mx +=+的解。
2、方程23(1)0x -+=的解与关于x 的方程3222
k x
k x +--=的解互为倒数,求k 的值。
3、已知x=-1是关于x 的方程32
8490x x kx -++=的一个解, 求2
3159k k --5的值。
五、列方程解应用题
1、一般轮船在水中航行,已知水流速度是10千米/时,此船在静水中速度是40千米/时,此船在A 、B 两地间往返航行需几小时?在这个问题中如果设所需时间为x 小时,你还需补充什么条件,能列方程求解?根据你的想法把条件补充出来并列方程求解。
2、某工厂计划26小时生产一批零件,后因每小时多生产5件,用24小时,不但完成了任务,而且还比原计划多生产了60件,问原计划生产多少零件?
3、甲、乙两种商品的单价之和为100元,因为季节变化,甲商品降价10%,乙商品提价5%,调价后,甲、乙两商品的单价之和比原计划之和提高2%,求甲、乙两种商品的原来单价?
4、汽车上坡时每小时走28千米,下坡时每小时走35千米,去时,下坡比上坡路的2倍还少14千米,原路返回比去时多用12分钟,求去时上、下坡路程各多少千米?
5、甲、已两个团体共120人去某风景区旅游。
风景区规定超过80人的团体可购买团体票,已知每张团体比个人票优惠20%,而甲、已两团体人数均不足80人,两团体决定合起来买团体票,共优惠了 480元,则团体票每张多少张?
参考答案 一、1、b
x=a
2、a=-2 或-4
3、m=1
4、X=0
5、33岁 10X+X=33
6、10b+a
7、4x-6653511y=
, 8R=54242y x Y +==+、 9、X=2 10、17
-3
(点拨:由题意可知:5X+2+(-2X+9)=0,从而求出X=-
113则x-2=-113-2=-17
3
)
二、1、C 2、B 3、B 4、B 5、C 6、B 7、C 8、B 9、B 10、C 三、1、3
x=
2
2、X=4
3、Y= -2
4、X= -1 四、1X=-2(点拨:解把Y=1代入方程2-
1
3
(m-Y)=2Y ,解得m=1;再把m=1代入方程m(X+4)=2(mX+3)解得:X=-2) 2、R=1 3、-23 五、1略
2、780件(点拨:设原计划生产X 个零件,则有x 6052624
x ++=,解得X=780)
3、20元,80元(点拨:设甲商品原单价X 元,则乙商品原单价为(100-X)元,则(1-10%)X+(100-X)(1+5﹪)=100(1+2﹪)解得X=20)
4、42千米,72千米(设去时上坡X 千米,则下坡为(2X-14)千米, 则:
214122142835602835
x x x x
--++=+解得X=42 2X-14=70) 5、16元 (点拨:设团体票每张x 元,则个人票每张
120%
x
-元,则有
120×120%
x
--120x=480 解得:x=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