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版药典一部增修订概况
- 格式:ppt
- 大小:225.00 KB
- 文档页数:44
2010年版药典第一增补本修订相关内容(表一药材)序号品名修订项目修订前内容修订后内容修订实施情况1 山银花(79页)性状华南忍冬长1. 6〜3. 5cm,直径0.5〜2mm。
萼筒和花冠密被灰白色毛,子房有毛。
华南忍冬长1. 6〜3. 5cm,直径0. 5〜2mm。
萼筒和花冠密被灰白色毛。
质量标准未涉及此药材,不作文件修订功能主治【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热发病。
2 当归(95页)酒当归性状本品呈类圆形或不规则薄片,切面有浅棕色环纹,质柔韧,深黄色,略有焦斑。
味甘、微苦,香气浓厚,有酒香气。
删除此内容质量标准未涉及酒当归,不作文件修订3 红花(97页)含量测定羟基红花黄色素A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羟基红花黄色素A(C27H30O15)不得少于1.0%。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羟基红花黄色素A(C27H32O16)不得少于1.0%。
文件内容已修订2010年版药典第一增补本修订相关内容(表二品种)序号品名修订项目修订前内容修订后内容修订实施情况1 正柴胡饮颗粒(158页)制法中密度的修订【制法】以上六昧,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 .5小时,合并煎液。
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20(50…C) ,加乙醇使含醇量达50%,搅拌,静置过夜,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3 5〜1.40(50℃)的清膏,取清膏1份,蔗糖2 份,糊精1 .5份,混匀,制成颗粒,80‟C以下干燥后整粒,制成颗粒,即得。
或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3 5〜1.40(50℃),减压干燥成干膏,粉碎,取干膏粉1份,糊精1 .5份,以适量乙醇制粒,80°C以下干燥后整粒,制成颗粒(无蔗糖),即得。
【制法】以上六昧,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 .5小时,合并煎液。
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20(50…C) ,加乙醇使含醇量达50%,搅拌,静置过夜,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2 5〜1.30(50℃)的清膏,取清膏1份,蔗糖2 份,糊精1 .5份,混匀,制成颗粒,80‟C以下干燥后整粒,制成颗粒,即得。
中国药典2010版第一部
摘要:
1.介绍《中国药典2010 版第一部》
2.该版本的主要内容和更新
3.《中国药典》的历史和作用
4.《中国药典》对中医药发展的影响
正文:
《中国药典2010 版第一部》是我国国家级的药品标准规范,对药品的研发、生产、质量控制以及药品的流通和使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药典》是我国药品标准的核心,它的每一次更新都受到广泛的关注。
2010 版第一部的《中国药典》是对前一版的修订和完善,主要包括了中药、化学药品、生物制品等各类药品的标准。
此次修订,对药品的收载数量、质量标准、检验方法等方面都进行了大幅度的提升和改进,以适应我国药品研发和生产的新需求。
《中国药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3 年,其初衷是为了规范药品的生产和使用,保障人民的用药安全。
从那时起,《中国药典》已经经历了多次修订,每一次修订都反映出我国药品标准的进步,以及药品研发和生产技术的提升。
《中国药典》对我国中医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方面,它规范了中医药的生产和使用,保障了人民的用药安全。
另一方面,它推动了中医药的现代化进程,促进了中医药与国际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