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00001)
- 格式:doc
- 大小:73.00 KB
- 文档页数:12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对具体设计任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编制注射成型工艺规程的能力和设计塑料模具的能力。
(4)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经验,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5)通过课程设计实践,训练并提高学生在理论计算、结构设计、查阅设计资料和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以及编写技术文件等方面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1)塑料模具设计题目为中等复杂程度塑件,并满足教学要求和生产实际的要求,设计题目选自生产第一线。
(2)及时了解模具技术发展动向,查阅有关资料,准备好设计所需资料和工具。
(3)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结合生产实际综合地考虑经济性、实用性、可靠性、安全性及先进性等方面的要求,严肃认真地进行模具设计。
(4)要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充分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注意培养创新意识和工程意识。
(5)严格遵守学习纪律,遵守作息时间,不得迟到、早退和旷课。
(6)注射工艺计算正确,编制的塑料注射成型工艺规程符合生产实际;(7)模具结构合理,凡涉及国家标准之处均应采用国家标准,图面整洁,图样及标注符合国家标准。
(8)图纸机绘(计算机绘图)。
三、设计前的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1.先期课程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在学生具备了机械制图、公差与技术测量、材料及热处理、机械设计基础、金属塑性成形原理、成形设备、机械制造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必要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也是保证学生顺利进行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必要实践教学环节。
2.设计前应注意的事项(1)设计前必须预先准备好资料、手册、图册、绘图仪器、计算器、图板(计算机)、图纸、报告纸等;(2)设计前应对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原始资料进行认真地消化,并明确设计要求再进行工作。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第一章第一章: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1.1塑料成型工艺简介塑料成型,是将塑料通过特定的工艺方法,使其变成所需的形状和尺寸的过程。
塑料成型工艺主要包括热塑性塑料成型和热固性塑料成型两大类。
1.1.1热塑性塑料成型热塑性塑料成型是将塑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其软化,然后通过压力或模具的作用,使其成型为所需形状的工艺。
常见的热塑性塑料成型方法包括挤出成型、注塑成型、吹塑成型、压延成型等。
1.1.2热固性塑料成型热固性塑料成型是将塑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其发生化学固化反应,并成型为所需形状的工艺。
常见的热固性塑料成型方法包括压缩成型、注射成型、胶粘剂成型等。
1.2模具设计原理及要点塑料成型的关键在于模具的设计。
模具设计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成型工艺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
模具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原理和要点:1.2.1成型原理根据塑料的成型原理,合理设计模具的结构和形状。
模具应能够保证塑料的充填、冷却、收缩和脱模等过程的顺利进行。
1.2.2材料选择模具的选择应根据成型工艺和塑料材料的性质来确定。
模具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硬度,以确保其长期使用而不变形或磨损。
1.2.3模具表面处理模具表面的处理直接影响到成型产品的表面质量。
常见的模具表面处理方法有抛光、电镀、渗碳等,以提高模具的寿命和产品的表面光滑度。
1.2.4热、冷却控制模具的热、冷却控制对于塑料的成型质量和生产效率非常重要。
热通道设计应合理,确保塑料在模具中的温度均匀分布,避免局部过热或过冷导致产品缺陷。
1.2.5模具结构设计模具的结构设计应合理,能够满足产品的形状和尺寸要求,同时便于操作、维修和更换模具。
1.3热塑性塑料成型方法及模具设计1.3.1挤出成型挤出成型是将加热软化的塑料通过挤压机的螺杆进料口,经过螺杆的向前转动和螺纹槽的压力作用,使塑料从模头的出料口挤出,成型为所需截面形状的工艺。
模具设计要点:-模头设计应根据产品的截面形状和尺寸要求,确定挤出口的形状和尺寸。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陕西国防学院模具教研室二○○四年十二月第一节设计模具应注意的问题设计模具时,值得讨论和注意的问题很多,现在就其应特别注意的问题简述如下:一、合理选择模具结构根据塑件图样及技术要求,研究和选择适当的成型方法及成型设备,结合工厂的机械加工能力,提出模具的结构设计方案,并经充分讨论,以便设计出结构简单合理的模具,能够成型出符合质量要求的塑件,且模具操作方便、安全,取件顺利可靠。
对工艺性较差的塑件,可以根据模具设计和加工的需要,向有关人员提出修改塑件图的建议,但不能擅自改动塑件图。
’二、正确确定模具成型零件的尺寸模具成型零件的尺寸和表面粗糙度,对塑件的成型质量影响极大,必须特别注意。
计算成型零件尺寸时,一般采用平均收缩率、平均制造公差和平均磨损量。
极限收缩率、极限制造公差和极限磨损量的计算方法主要用于高精度的塑件。
三、设计的模具应便于制造设计模具时,应尽量使所设计的模具制造容易,成本低。
特别对那些比较复杂的成型模具。
零件应考虑采用一般机械加工方法还是采用特种加工方法,加工后如何进行装配,这些问题在设计模具时一定要认真研究和解决,同时还需考虑试模后具有足够的修模余量。
四、模具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塑件的结构特点,尽量减少后加工在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由模具成型出塑件上的孔、槽、凸、凹等部位,避免塑件在成型后再用其它加工方法加工这些部位。
五、设计的模具应满足生产率的要求且使用安全设计的模具应适合塑料的工艺特性,脱模装置、侧向抽芯装置等要安全可靠,不引起塑件的变形、破裂;切除浇口、浇道容易。
六,模具成型零件工作表面应有一定的耐磨性;结构零件尽量选用标准件。
顶杆等销轴类零件,在工作条件下易卡住、弯曲、折断,占模具故障的绝大部分。
因此,在设计模具时应写明这些零件的材料、加工方法及热处理要求等。
七、根据塑料的成型特性设计模具模具设计时,除了考虑塑料能满足使用要求(力学性能、电气性能、耐热性、耐化学性、耐候性)外,还应充分掌握塑料的成型工艺性,以便使所设计的模具能成型出优质塑件。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说课稿一、课程设置1.1设置背景1、本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塑料成型基本原理、工艺方法、常用塑料成型模具的结构特点、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
培养学生具有从事编制塑料成型工艺、设计中等复杂程度的塑料成型模具,编写模具制造工艺规程的能力,以及模具装配、调试、维修的操作能力。
2、课程体系的开发背景为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之路,组织模具专业骨干教师深入模具制造企业和产品制造业,通过对深圳富士康、德昌机电、武汉嘉铭激光、奕东电子厂湖北有限公司等近20家代表企业的调查,研究得出模具专业岗位群分为三大岗位群,一是模具制造岗位群,二是模具设计岗位群,三是模具装配调试维修岗位群,并邀请企业专家开展座谈,探讨这三个岗位群的一般性工作任务,归纳出应具备有三种职业能力即专业基本技能、专业专项技能和专业综合技能,然后对这些技能进行深入细致研究,找出其对应的必备课程体系。
详见下图;1.2课程定位从课程体系图我们可以看出《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之一,培养的是学生具有设计中等复杂程度的塑料注射成型模具和编写常用塑料成型工艺规程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1.3课程目标1、素质目标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能力与实训创新能力。
2)有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吸收新技术、新知识的意识。
3)具有较强的安全和环保意识。
2、知识目标1)掌握常用塑料的组成、分类和性能2)掌握塑料成型工艺知识、熟练操作塑料成型设备3)学会塑料注射成型模具结构设计3、能力目标1)能编制常见塑料成型工艺规程2)能设计中等复杂程度的注射模具3)能使用pro/e及一种以上软件进行模具建模二、教学内容1、内容选取原则(1)广泛性原则塑料成型工艺方法有很多,如注塑、压缩、压注等。
但最普遍和高效的是塑料注射成型,为此教学内容全部选取为塑料注射成型的典型结构分析和设计组织教学。
太原科技大学《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模具教研室《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性质、任务和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在完成了《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模具材料与热处理》及《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学习后进行的针对注塑成型模具设计的一门实践性的课程设计,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与实际工作相关的设计工作,该课程设计教学环节的作用是:1.巩固与扩充《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学》、《非金属材料》等课程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2.学习专业设计手册的使用,强化工程计算、绘图及文献检索的能力,为毕业设计及将来的工作打下基础。
3. 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进行塑料制件设计的实际训练,熟悉常用塑料的性能、使用场合,学习对塑料件进行工艺分析的方法。
进行塑料模具设计的实际训练,学习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具体方法与步骤,培养和提高模具设计的综合能力。
为今后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2、教学目标:完成塑料制件设计,熟悉常用塑料的性能、使用场合,分析塑料制件的工艺性;完成具有一定特点的塑件的注射模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能够较好地掌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基本理论,掌握常用的注射模具设计使用的工具书和参考资料,掌握成型另件工作尺寸计算,受力另部件强度,刚度计算;掌握选择注射机的原则和方法,选择注射机,确定型腔数;确定成型方案;还要了解塑料的塑化及成型工艺参数。
二、模具设计要点及与注射机的关系。
1、模具设计要点:<1>熔体的流动情况:流动阻力,速度,流程,重新融合,排气.<2>熔体冷却收缩与补缩.<3>模具的冷却与加热.<4>模具的相关尺寸与注射机关系.<5>模具的总体结构与零部件的结构,考虑模具安装与加工强度,精度. 2、模具与注塑机的关系:注塑机的技术规范:类型,最大注射量,最大注射压力,最大锁模力,最大成型面积,最大最小模厚,最大开模行程,定位孔尺寸,嘴喷的球面半径,注射机动模板的顶出孔,机床模板安装螺钉孔或丁字槽的位置与尺寸。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1学习与复习思考题绪论1.塑料的概念塑料是一种以合成或者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为要紧成分,加入或者不加入填料与添加剂等辅助成分,经加工而形成塑性的材料,或者固化交联形成刚性的材料。
2.现代工业生产中的四大工业材料是什么。
钢铁、木材、高分子材料、无机盐材料3.现代工业生产中的三大高分子材料是什么?橡胶、塑料、化学纤维塑料成型基础聚合物的分子结构与热力学性能1.树脂与塑料有什么区别塑料的要紧成分是树脂(高分子聚合物)。
2.高分子的化学结构构成。
高分子聚合物:由成千上万的原子,要紧以共价键相连接起来的大分子构成的化合物。
3.聚合物分子链结构分为哪两大类,它们的性质有何不一致。
线型聚合物——热塑性塑料体型聚合物——热固性塑料1.线型聚合物的物理特性:具有弹性与塑性,在适当的溶剂中能够溶解,当温度升高时则软化至熔化状态而流淌,且这种特性在聚合物成型前、成型后都存在,因而能够反复成型。
2.体型聚合物的物理特性:脆性大、弹性较高与塑性很低,成型前是可溶与可熔的,而一经硬化(化学交联反应),就成为不溶不熔的固体,即使在再高的温度下(甚至被烧焦碳化)也不可能软化。
4.聚合物的聚集态结构分为哪两大类,它们的性质有何不一致。
1无定形聚合物的结构:其分子排列是杂乱无章的、相互穿插交缠的。
但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无定形聚合物的质点排列不是完全无序的,而是大距离范围内无序,小距离范围内有序,即“远程无序,近程有序”。
2体型聚合物:由于分子链间存在大量交联,分子链难以作有序排列,因此绝大部分是无定形聚合物。
5.无定性聚合物的三种物理状态,与四个对应的温度,对我们在使用与成型塑料制品时有何指导意义。
三种物理状态1.玻璃态:温度较低(低于θg温度)时,曲线基本上是水平的,变形程度小而且是可逆流的,但弹性模量较高,聚合物处于一种刚性状态,表现为玻璃态。
物体受力变形符合虎克定律,应变与应力成正比。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1学习与复习思考题绪论1.塑料的概念塑料是一种以合成或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为主要成分,加入或不加入填料和添加剂等辅助成分,经加工而形成塑性的材料,或固化交联形成刚性的材料。
2.现代工业生产中的四大工业材料是什么。
钢铁、木材、高分子材料、无机盐材料3.现代工业生产中的三大高分子材料是什么?橡胶、塑料、化学纤维塑料成型基础聚合物的分子结构与热力学性能1.树脂与塑料有什么区别塑料的主要成分是树脂(高分子聚合物)。
2.高分子的化学结构组成。
高分子聚合物:由成千上万的原子,主要以共价键相连接起来的大分子组成的化合物。
3.聚合物分子链结构分为哪两大类,它们的性质有何不同。
线型聚合物——热塑性塑料体型聚合物——热固性塑料1.线型聚合物的物理特性:具有弹性和塑性,在适当的溶剂中可以溶解,当温度升高时则软化至熔化状态而流动,且这种特性在聚合物成型前、成型后都存在,因而可以反复成型。
2.体型聚合物的物理特性:脆性大、弹性较高和塑性很低,成型前是可溶和可熔的,而一经硬化(化学交联反应),就成为不溶不熔的固体,即使在再高的温度下(甚至被烧焦碳化)也不会软化。
4.聚合物的聚集态结构分为哪两大类,它们的性质有何不同。
1无定形聚合物的结构:其分子排列是杂乱无章的、相互穿插交缠的。
但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无定形聚合物的质点排列不是完全无序的,而是大距离范围内无序,小距离范围内有序,即“远程无序,近程有序”。
2体型聚合物:由于分子链间存在大量交联,分子链难以作有序排列,所以绝大部分是无定形聚合物。
5.无定性聚合物的三种物理状态,以及四个对应的温度,对我们在使用和成型塑料制品时有何指导意义。
三种物理状态1.玻璃态:温度较低(低于θg温度)时,曲线基本上是水平的,变形程度小而且是可逆流的,但弹性模量较高,聚合物处于一种刚性状态,表现为玻璃态。
物体受力变形符合虎克定律,应变与应力成正比。
2.高弹态:当温度上升(在θg至θf之间)时,曲线开始急剧变化,但又很快趋于水平,聚合物的体积膨胀,表现为柔软而富有弹性的高弹态。
聚合物变形量很大,而弹性模量显著降低,如去除外力,变形量可以回复,弹性是可逆的。
3.粘流态:如果温度继续上升(高于θf)聚合物即产生粘性流动,成为粘流态。
聚合物的变形是不可逆的。
四个对应的温度θb——脆化温度:当温度低于θb时,物理性能将发生变化,在很小的外力作用下就会发生断裂,使塑料失去其使用价值,它是塑料制件使用的下限温度。
θg——玻璃化温度:当温度高于θg时,塑料不能保持其尺寸的稳定性和使用性能,是塑料制件使用的上限温度。
从塑料制件的使用角度看,θb和θg间的范围越宽越好。
θf——粘流化温度:聚合物在温度高于θf时处于粘流态,粘流态也称熔融状态或熔体。
θf和θd这一温度范围用来进行注射、压缩、压注和挤出成型加工等。
θd——热分解温度:当温度升高到θd时,聚合物便开始分解,θd称为热分解温度。
6.常见的成型方式分别是在什么温度范围内进行的。
(掌握热塑性塑料的:注射、挤出、气动)θg—θf:气动成形工艺(中空吹塑、真空吸塑、压缩气体成形);θf和θd:注射、压缩、压注和挤出等成型工艺。
聚合物流变方程与分析1、什么是层流,什么是湍流。
层流和湍流的区分通常以什么参数为准。
1)层流:液体的流动是按许多彼此平行的流层进行的,同一层之间的各点的速度彼此相同。
如果增大流动速度,使其超过一定的临界值,则流动即转为紊流(湍流)。
2)紊流(湍流):液体各点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而变化。
层流和紊流以液体的雷诺数Re区分,通常凡Re在2100-4000时均为层流,大于4000则为紊流(湍流)。
由于注射成型时聚合物熔体的雷诺数一般都远远小于2100,故可将它们的流动形式视为液体层流。
2、什么是牛顿流动定律。
牛顿流体具有什么性质。
理想的层流可看成是一层层相邻的薄层液体沿外力作用方向进行的滑移,各液层都具有平直的平面,彼此完全平行互不干扰每层中各点的滑移速度相等,但由于受管壁摩擦的影响,各层之间的滑移速度不同。
中心处速度最大,管壁为零。
牛顿流动定律的意义应变随应力作用的时间线性地增加,且粘度保持不变(定温情况下),应变具有不可逆性质,应力解除后应变以永久变形保持下来。
即: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剪切速率的变化不影响流体的粘度。
3、假塑性聚合物熔体的流变行为具有什么性质。
变形和流动所需要的切应力随剪切速率变化,并呈指数规律增大;变形和流动所受到的粘滞阻力,即液体的表观粘度随剪切速率变化,并呈指数规律减小。
这种现象称为假塑性液体的“剪切稀化”。
归纳总结:提高剪切速率,对大多数塑料熔体(非牛顿型)而言,可以降低其表观粘度,提高成型流动性。
4、Ostwald—De Waele 指数定律方程的意义。
在指数流动规律中, n值可以用来反映非牛顿流体偏离牛顿流体性质的程度。
1)其中n=1时(ηa=K=η), 为牛顿流体。
2)n≠1时,绝对值|1—n|越大,流体的非牛顿性越强,剪切速率对表观粘度的影响越强。
n<l时,称为假塑性液体。
注射成型中,除热固性和少数热塑性聚合物外,大多数聚合物熔体均有近似假塑性液体流变学的性质。
n>1时,称为膨胀性液体。
主要是一些固体含量较高的聚合物悬浮液以及带有凝胶结构的聚合物溶液或悬浮液,处于较高剪切速率下的聚氯乙烯糊的流动行为就近似这类液体。
5、不同类型流体的粘度与剪切速率的关系如何,对指导生产有何意义。
1)粘度对剪切速率不太敏感或其熔体近似牛顿型聚合物:提高温度降低熔体粘度,以改善流动性。
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聚酰胺—66等,它们的粘度对温度较敏感。
2)对于大多数非牛顿型聚合物,要降低熔体粘度,主要靠增加成型时的剪切速率。
6、温度和压力对聚合物熔体的表现粘度有何影响,为什么。
聚合物大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温度升高,聚合物体积膨胀,分子运动剧烈,大分子间的自由空间随之增大,彼此间的范德华力减小,从而有利于大分子变形和流动,即粘度下降。
不同结构的塑料对温度的敏感程度不一样:对表观粘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聚合物,如果靠增加温度来增加其流动性使其能成型是不合适的。
因为:温度幅度增加很大,而它的表观粘度却降低有限(如聚丙烯、聚乙烯、聚甲醛等),大幅度地提高温度很可能使聚合物发生降解。
聚合物大分子长链,在自由状态下堆砌密度很低,相互之间具有较大的自由空间。
在空间三维等值的静压力作用下,大分子之间的自由空间会被压缩减小,大分子链相互接近,彼此间的作用加强,宏观上将表现出体积收缩或比容减小,变形流动阻力也会随之增大。
实验证明,聚合物熔体在成型压力增大时,熔体所受静压力也会随之提高,且伴随熔体的体积收缩,粘度也有所提高。
粘度对压力的敏感性会因聚合物不同而不同。
聚合物熔体的压缩率越大,其粘度对压力的敏感性越强。
在注射成型时,单依靠增大注射压力来提高熔体流量或充模能力并不十分恰当。
对需要增大粘度而又不宜采用降温措施的场合,可考虑采用提高压力的方法解决。
在制定成型工艺参数时,应综合考虑生产的经济性,设备和模具的可靠性以及塑件质量等因素,将成型工艺控制在最佳的注射压力和注射温度。
聚合物在成型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
1、结晶过程是在什么温度区间发生的,晶体的生长速率在什么温度最快。
聚合物的结晶过程只能发生在从熔点温度θm开始冷却下来到玻璃化温度θg以上的这一温度区间内。
晶坯在高于熔点时,时结时散,处于动态平衡。
接近θm乃至刚冷至θm以下时,晶坯依然有时结时散的情况,但某些晶坯会长大,当达到临界稳定尺寸时,即变成晶核。
随着∆θ的增大,晶核生成速率很快上升,达到最大值。
这时没有达到临界尺寸的晶坯结多散少,最有利于形成晶核。
∆θ继续增大,链段运动阻力增加,晶核生成速率进一步降低,接近于玻璃化温度θg时又降为零。
此时,分子主链的运动停止,晶坯的生长、晶核的生成及晶体的生长都会随之停止。
2、什么是取向作用,各向异性和各向同性对塑件的性能有何影响,举例说明。
在聚合物成型过程中,由于受剪切力和拉伸力的作用,聚合物分子或填料中的长纤维会发生取向作用,即:分子链或长纤维会顺着流动(或受力)方向排列,这种现象叫取向作用。
1)各向异性:塑件在某些方向上机械强度得到提高,而在另外一些方向上反而降低。
如:单向拉伸的绳索,铰链;2)各向同性:塑件在各方向上机械强度、力学强度相同。
例如:塑料袋、双向拉伸薄膜,手机、电器。
各向异性优点:制造取向薄膜与单丝等,能使塑件沿拉伸方向的抗拉强度与光泽程度有所增加;各向异性缺点:会使塑件在某些方向上机械强度得到提高,而在加外一些方向上反而降低,甚至会发生翘曲或裂纹。
3、什么是降解,降解的实质是什么。
降解有哪些主要因素产生。
聚合物在高温和应力作用下进行成型时,由于聚合物大分子受热和应力的作用,或由于在高温下受微量水分、酸、碱等杂质及空气中氧的作用,聚合物会发生相对分子量降低或大分子结构改变等化学变化,通常把相对分子质量降低的这种现象称为降解或裂解。
聚合物降解过程的实质是大分子链发生了结构变化,如断链、交联和侧基的变化等。
在成型过程中,聚合物降解一般是难于完全避免的。
引起降解的主要因素降解在成型过程中,热降解是主要的,而由应力、氧、水和其他酸碱等杂质引起的降解是次要的。
塑料的组成及工艺特性1、塑料常用的添加剂有那些。
稳定剂、增塑剂、填充剂、润滑剂和固化剂的作用是什么。
填充剂、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着色剂和固化剂等。
增塑剂的作用:提高塑料的可塑性和柔软性,降低熔融温度,改善熔体的流动性。
稳定剂的作用:抑制和防止塑料在加工(提高热分解温度)和使用过程中因受热、光及氧等作用而分解变质,使加工顺利进行,保证塑件具有一定的使用寿命。
润滑剂的作用:对塑料表面起润滑作用,防止塑料在成型加工过程中粘附在模具上。
同时,添加润滑剂还可以提高塑料的流动性,便于成型加工,并使塑料表面更加光滑。
固化剂的作用:促使合成树脂进行交联反应而形成体型网状结构,或加快交联反应速度。
固化剂一般多用在热固性塑料中。
填充剂的作用:调整塑料的物理化学性能,提高材料强度,扩大使用范围,减少合成树脂的用量,降低塑料的成本。
2、塑料的分类,六大通用塑料有那些。
(1)按树脂的分子结构及其特性分类:1)热塑性塑料2)热固性塑料(2)按塑料的用途分类:1)通用塑料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酚醛塑料和氨基塑料六大类。
2)工程塑料3)特殊塑料3、什么是收缩性,影响塑料制品成型收缩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方面。
概念:塑件从温度较高的模具中取出冷却到室温后,其尺寸或体积会发生收缩变化,这种性质称为收缩性。
影响塑件收缩的原因:1)塑料品种:塑料品种不同,其收缩率也各不相同。
例如,树脂的相对分子质量高,填料为有机填料,树脂含量较多,则该类塑料的收缩率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