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例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4
输卵管妊娠患者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生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发表时间:2016-06-23T13:49:40.643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7期作者:陈恋梅[导读] 输卵管妊娠时相当常见的异位妊娠症状之一,临床具有一定的发病率。
湖北省应城市蒲阳医院妇产科湖北应城 432400 【摘要】输卵管妊娠时相当常见的异位妊娠症状之一,临床具有一定的发病率。
随着临床实践操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腹腔镜下的保守性手术优势不断凸显,较开腹手术而言创伤小,患者认同度高。
且由于输卵管妊娠患者在发病前大多尚未生育,故而患者有强烈的生育功能保留医院,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恰巧具有这一方面的优势,故而在临床中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应用。
本次研究中重点针对输卵管妊娠患者实施腹腔镜保守性手术过程当中主要要点进行了探讨,同时指出年龄因素、生育史因素、对侧输卵管因素、血HCG水平因素均会对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后患者的生育功能产生影响,需要引起临床高度关注。
【关键词】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生育功能;影响因素输卵管妊娠属于常见异位妊娠之一,发病率有一定的提升趋势,且发病人群逐渐年轻化。
保守性手术推荐在腹腔镜干预下实施[1-3]。
针对相关手术适应症患者,及时给予腹腔镜下的保守性治疗有重要的干预价值。
有关研究中提示: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干预期间,会对患者生育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4-5]。
为此,文章结合近年来在输卵管妊娠患者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与文献资料进行综述,分析如下:1 输卵管妊娠患者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的生育状况分析传统意义上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的手术方案以输卵管切除术为主,除具有较大的有创性特点以外,还不利于术后的自然受孕,故而临床使用价值较低。
近年来医疗技术在蓬勃发展的背景之下,腹腔镜技术的应用更加的广泛与普及,在作用于妇科治疗中表现出了确切的安全性、微创性、以及有效性优势。
有关临床研究中显示:通过临床对100例输卵管切除术与100例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患者随访3年期间内妊娠情况资料的对比发现(对比数据如下图1所示):腹腔镜下保守手术在提高宫内妊娠率,降低异位妊娠复发率方面有重要的价值,对患者术后的生育功能有确切的影响[6-7]。
输卵管妊娠后行腹腔镜保守手术的生育状况调查以及其分析影响因素目的探讨针对输卵管妊娠患者,采用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后的生育状况并且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输卵管妊娠患者106例。
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A1组(观察组53例)与A2组(对照组53例)。
A2组:实施患侧输卵管大部分切除术;A1组:实施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分析患者完成手术后对生育结局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
结果A1组与A2组患者完成手术后,在临床出现异位妊娠的概率方面,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
对患者完成为期2~3年的随访后发现,两组患者出现再次妊娠的概率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P<0.05)。
结论针对输卵管妊娠患者,采用腹腔镜保守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有效体现了微创、再次宫内妊娠概率高以及安全性高的优点。
标签: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手术;生育状况;影响因素伴随着腹腔镜诊断与治疗技术的快速提高,诸多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都需要有效确保脏器的完整性,针对输卵管妊娠患者,腹腔镜保守手术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1]。
为了研究在对输卵管妊娠患者实施保守治疗过程中,腹腔镜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输卵管妊娠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生育结局进行随访,并且探讨相关的影响因素,现将具体的临床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106例输卵管妊娠患者。
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A1组与A2组。
在A1组53例患者中,具有异位妊娠病史的患者10例。
3例患者已经将一侧输卵管切除,7例患者(同侧输卵管妊娠)选择实施保守性手术治疗;在A2组53例患者中,具有异位妊娠病史的患者12例。
出现同侧输卵管妊娠的患者8例。
A1组与A2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6.2±4.2)岁以及(27.2±3.82)岁;停经时间分别为(45.6±4.9)d以及(46.2±4.6)d;患者手术前血HCG值分别为(1744.2±1461.3)IU/L以及(1558.8±1397.2)IU/L;患者输卵管包块直径分别为(3.3±0.8)cm以及(3.2±0.7)cm。
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治疗的临床分析目的:探讨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的预防。
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1日~2008年2月29日治疗的150例腹腔镜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50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腹,未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
输卵管通畅率达80%。
结论:输卵管妊娠患者行腹腔镜保守手术,术后配合米非司酮治疗,能够有效避免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标签: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手术;持续性异位妊娠异位妊娠是妇产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随着诊疗技术的提高,输卵管妊娠在流产或破裂前即可得到早期诊断。
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妇女,采用保守性手术可以保留输卵管,保留生育功能。
腹腔镜技术近年来在我国广泛开展,使腹腔镜保守性手术逐渐替代传统的开腹手术。
我院2007年1月1日~2008年2月29日采用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患者150例,术后配合米非司酮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相关资料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于2007年1月1日~2008年2月29日收治输卵管妊娠186例,其中行腹腔镜下保守治疗150例,年龄17~41岁,未破裂型42例,破裂型20例,流产型88例,未产妇55例,经产妇95例,重复输卵管妊娠16例,腹部手术史12例,盆腔炎史40例,人工流产史102例。
1.2 术前诊断及手术指征根据患者有停经史、腹痛、阴道不规则流血、血尿HCG及B超检查,150例患者均在术前诊断为异位妊娠。
对于年龄小、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输卵管妊娠未破裂或破裂口直径≤3cm、内出血不多、生命体征稳定者,可行保守性手术。
1.3 方法1.3.1手术方式麻醉方式为静脉复合持续硬膜外麻醉或气管插管全麻。
经脐部穿刺和下腹两侧2个穿刺点(相当于麦氏点位置及对侧对应处)进入手术器械,清除盆腔积血后观察盆腔情况,了解妊娠部位、破裂程度、盆腔有无粘连、子宫卵巢形态后,伞端妊娠者,直接从伞端取出胚胎组织,用水冲洗创面看清出血点,双极电凝出血;壶腹部、峡部妊娠者,线形电切妊娠包块最膨胀、最紫蓝且无血管区,深达输卵管管腔,充分暴露妊娠物,用冲洗器在妊娠物与输卵管之间反复正压冲洗分离,待妊娠物大部分剥离后再轻轻完整取出,然后反复冲洗输卵管腔,以确保无绒毛组织残留。
158例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的适应证及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
方法对158例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58例输卵管妊娠均经病理证实。
术前血β-HCG≤5000 mIU/ml 132例,β-HCG >5000 mIU/m l26例,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超声测量妊娠包块直径≤ 4 cm 127例,包块直径> 4 cm 31例,两组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腹腔积血量对手术无影响。
行线形输卵管妊娠部位切开取胚术149例,输卵管妊娠组织物清除术5例,伞端妊娠组织物挤出术4例。
术后1个月,行输卵管造影30例,通液42例,宫腔镜插管通液76例,通畅141例。
83例妊娠,再次患侧异位妊娠14例,妊娠率及异位妊娠率分别是58.64%、9.49%。
结论腹腔镜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选择血β-HCG≤5000 mIU/ml、妊娠包块直径≤ 4 cm,无大量活动性内出血的病例,是一种快捷、安全、有效、微创,恢复快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也是孕产妇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其中输卵管妊娠占异位妊娠95%左右。
近年来,异位妊娠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随着诊疗技术的提高以及腹腔镜的运用,输卵管妊娠在流产或破裂前即可得到早期诊断与及时的治疗。
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妇女,采用保守性手术可以保留输卵管,保留生育功能。
近年来腹腔镜技术在我国普及开展,使腹腔镜保守性手术逐渐替代传统的开腹手术。
线形输卵管妊娠部位切开取胚术手术方法简单,结果可靠,目前已成为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的主要方法。
为探讨腹腔镜保守性手术的适应证,现将广东省茂名市妇幼保健院近2年半来输卵管妊娠采用腹腔镜保守性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院2007年6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共收治376例异位妊娠患者,其中158例输卵管妊娠患者采取了腹腔镜保守性手术。
患者年龄18~36岁,平均(26.32±8.24)岁。
全部术前行超声及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检查,有12例术前B超提示附件区可见孕囊、胚芽及胎心搏动。
所有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估计腹腔内出血量均<800 ml。
36例有异位妊娠史,11例已行一侧输卵管切除术。
158例患者中,血清β-HCG ≤ 5000 mIU/ml 132例,β-HCG >5000 mIU/ml 26例。
超声测量异位妊娠包块直径≤ 4 cm 127例,包块直径>4 cm 31例。
1.2 手术方法
1.2.1 全部手术在硬外麻醉+静脉全身麻醉下进行,整个手术中全程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尿量。
1.2.2 设备与器械采用康生电子腹腔镜及其配套设备、器械进行手术操作,气腹压力设置为12 mm Hg,切割和凝固电流输出功率设置为30~40 W。
1.2.3 手术操作麻醉成功后,建立气腹,通过脐孔或脐缘切口穿入10 mm的trocar,进入腹腔镜,两侧髂前上棘与脐孔连线相当于麦氏点处各穿入 5 mm的trocar,吸净腹腔积血,使视野清晰,并记录腹腔积血量。
找到妊娠部位,除伞端妊娠采用妊娠组织向伞端挤压、取出妊娠组织,输卵管妊娠破裂妊娠组织物清除术外,其余均采用输卵管切开取胚胎术,线形电切妊娠包块最膨胀、最紫蓝色且无血管区,最薄弱处,深达输卵管腔,充分暴露妊娠组织,分离钳钳出妊娠组织,电凝止血,并烧毁残留妊娠组织,反复冲洗输卵管切口至无出血,对侧输卵管伞端闭锁者行造口术,盆腔粘连者行粘连术。
1.3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SAS 6.15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变术中探查输卵管壶腹部妊娠135例,峡部妊娠16例,间质部妊娠3例,伞端妊娠4例,破裂5例。
行线形输卵管妊娠部位切开取胚术149例,其中3例行缝合术。
伞端妊娠组织挤出术4例,输卵管妊娠组织物清除术5例。
手术时间35~85 min,术中出血量5~300 ml。
2.2 影响手术因素分析
2.2.1 血清β-HCG水平根据血清β-HCG水平,以5000 mIU/ml为界,将病例分为两组,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行分析。
结果,β-HCG≤ 5000 mIU/ml组手术时间短于β-HCG >5000 mIU/ml组,术中出血量少于β-HCG >5000 mIU/ml 组(P<0.05)。
1例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于β-HCG >5000 mIU/ml组,为45000 mIU/ml见表1。
表1
血清β-HCG水平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影响(x±s)
β-HCG(mIU/ml)例数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
≤500013246.35±12.2132.63±13.24
>50002674.24±11.32260.48±36.38
P值<0.05<0.05
2.2.2 超声测量妊娠包块大小根据术前超声测量的异位妊娠包块直径,以4 cm为界,分析包块大小对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的影响。
结果,包块直径>4 cm 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较包块直径≤ 4 cm组增加(P<0.05),见表2。
2.2.3 腹腔积血量根据术中探查腹腔积血量,以200 ml为界,分析腹腔积血量对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的影响。
结果,腹腔积血量(均低于800 ml),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无相应增加(P>0.05)。
见表3。
表2
异位妊娠包块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影响
包块直径(cm)例数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
≤412748.37±12.5168.37±42.62
>43163.83±13.23238.36±136.43
P值<0.05<0.05
表3
腹腔积血量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影响
腹腔积血量(ml)例数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
≤20014756.34±14.63132.46±128.74
>2001158.57±13.42146.37±132.48
P值>0.05>0.05
2.3 术后情况所有病例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输卵管妊娠。
患者术后6 h拔尿管,可离床活动, 常规口服米非司酮3 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
3.20 d。
术后第2天查血清β-HCG,患者出院后随访,每5~7 d查血清β-HCG 1次,监测β-HCG至正常。
发现1例间质部妊娠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经应用MTX后,β-HCG逐渐降至正常。
血清β-HCG降至正常时间10~28 d。
术后1个月,月经复潮,月经干净3~7 d行输卵管造影30例,通液42例,宫腔镜插管通液76例,通畅141例,通畅率89.25%。
158例患者中,妊娠83例,患侧再次输卵管妊娠14例,妊娠率及异位妊娠率分别是58.64%、9.49%。
3 讨论
3.1 腹腔镜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的优越性随着内镜操作技术的进步,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正逐步替代传统的开腹手术。
腹腔镜手术以其快捷,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腹部无切口、术后粘连少等优势,已经成为要求保留输卵管患者的最佳选择。
腹腔镜诊断是目前诊断输卵管妊娠的金标准,诊断准确率达99%以上。
腹腔镜保守性手术与开腹手术术式相似,但输卵管功能恢复优于开腹手术,可能与腔镜手术视野广、清晰,可将病灶放大2~3倍,又在完全封闭的盆腔进行,避免了空气暴露,减少了输卵管粘连的发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