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1专题一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 格式:ppt
- 大小:3.52 MB
- 文档页数:51
第2课时物质的转化课后篇素养形成合格考达标练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过氧化氢、氨水都是纯净物B.石墨和C60都是碳的单质C.磷酸钙属于正盐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C60是化学变化过氧化氢都是纯净物,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A错误;石墨和C60是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B正确;磷酸钙是磷酸与氢氧化钙完全反应得到的盐,属于正盐,C正确;石墨和C60是碳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的物质,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C60是化学变化,D正确。
2.物质间的转化体现了化学核心素养中的“变化观念”。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Na2CO3NaOHB.CaCO3CaOC.NaCl NaNO3D.C CuO溶液与Ba(OH)2、Ca(OH)2等溶液反应可以一步生成NaOH;CaCO3 2CO3受热分解生成CaO;NaCl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可生成NaNO3;C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生成CuO。
3.某同学要在五连环中填入物质,使相连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
你认为“五连环”中有空缺的一环应填入的物质是( )A.硫酸B.氧气C.二氧化碳D.氧化钙,应填入的物质既能与NaOH溶液反应,又能与C反应,但不能与Fe、稀盐酸反应。
硫酸与铁、氢氧化钠均能反应,与碳不反应,A 错误;氧气与铁和碳均能反应,与NaOH溶液不反应,B错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碳均能反应,与铁和稀盐酸均不反应,C正确;氧化钙与碳不反应,与稀盐酸反应,D错误。
4.下列物质可用于卫生洁具的清洁或去除水垢的是( )A.盐酸B.氢氧化钠C.醋酸D.氨水,盐酸为强酸、氢氧化钠为强碱、醋酸为弱酸、氨水为弱碱溶液,A正确。
5.有CuO、Fe、H2、Ba(OH)2溶液、K2CO3溶液、NaOH溶液、稀硫酸七种物质,在常温下物质两两间能发生的反应最多有( )A.4个B.5个C.6个D.7个CuO+H2SO4,Fe+H2SO4,Ba(OH)2+H2SO4,Ba(OH)2+K2CO3,K2CO3+H2SO4,NaOH+H2SO4,C 正确。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重点内容一、物质的分类与转化1基本概念①混合物:多种物质且无固定化学式②纯净物:一种物质且有固定化学式③单质:一物一素④化合物:一物多素⑤氧化物:一物两素且含氧注意:淀粉等高分子化合物属于混合物CuSO4·5H2O等结晶水合物属于纯净物盐酸为HCl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硫酸、硝酸、葡萄糖、酒精等属于纯净物混合物不属于酸、碱和盐,例如:碳酸钠溶液为混合物不属于盐,盐酸为混合物不属于酸等2、酸、碱、盐的概念①酸: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酸例如:H2SO4(硫酸),,HNO3(硝酸)②碱: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碱例如:NaOH(氢氧化钠),KOH(氢氧化钾)NH3·H2O(氨水)③盐: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盐例如:Na2CO3(碳酸钠),CuSO4(硫酸铜),NH4NO3(硝酸铵)3、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能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例如:CO2、SO2等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能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例如:CaO、Na2O等注意:(1)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2)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Na2O2等。
(3)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CuO)。
(4)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2;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2。
4、化学反应类型及转化①化合反应的特点:一边多,化合价可能变化(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化合价变化)②分解反应的特点:多变一,化合价可能变化(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化合价变化)③置换反应的特点:单质+化合物==新单质+新化合物,化合价一定变化④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双交换,价不变并且有水、沉淀、气体生成,化合价一定不变⑤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有元素化合价变化5、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特点①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②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③置换反应全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④复分解反应全部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注意: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苏教版化学必修1 专题知识点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分类(可按组成、状态、性能等来分类)物质的转化(反应)类型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2. 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电子发生转移判断依据: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注意:a.“e-”表示电子。
b.双线桥法表示时箭头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箭头起止为同一种元素,应标出“得”与“失”及得失电子的总数。
c.失去电子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得到电子的反应物是氧化剂d.被氧化得到的产物是氧化产物,被还原得到的产物是还原产物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1)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比较:氧化剂+ 还原剂→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 还原产物(2)从元素化合价考虑: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Fe3+、H2SO4、KMnO4等;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2+、S、Cl2等;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金属单质、Cl-、S2-等。
(3)根据其活泼性判断:①根据金属活泼性:对应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对应的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②根据非金属活泼性:对应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Cl2Br2I2S对应的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4) 根据反应条件进行判断:不同氧化剂氧化同一还原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氧化剂的氧化剂越强;不同还原剂还原同一氧化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如:2KMnO4 + 16HCl (浓) = 2KCl + 2MnCl2 + 5Cl2↑ + 8H2OMnO2 + 4HCl(浓) =△= MnCl2 + Cl2↑ + 2H2O前者常温下反应,后者微热条件下反应,故物质氧化性:KMnO4 > MnO2(5) 通过与同一物质反应的产物比较:如:2Fe + 3Cl2 = 2FeCl3Fe + S = FeS 可得氧化性Cl2 > S离子反应(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第一讲物质的分类与转化知识点1:物质的分类1.物质的分类(1)根据物质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均匀混合物(溶液、空气)混合物非均匀混合物(泥土、矿石)物质金属(Fe)单质非金属酸纯净物碱无机化合物盐氧化物化合物氢化物有机物(CH4、C2H5OH)(2)酸、碱、盐、氧化物、氢化物的分类无氧酸()是否含氧元素含氧酸()一元酸()一个酸分子中最多电离出氢离子数二元酸()酸三元酸()易挥发性酸()沸点高低难挥发性酸()可溶性酸()在水中的溶解度难溶性酸()可溶性碱()在水中的溶解度难溶性碱()碱一元碱()根据碱在水中电离出氢氧根的数目二元碱()三元碱()含氧酸盐()根据酸根无氧酸盐()可溶性盐()盐根据在水中的溶解性微溶性盐()难溶性盐()正盐()根据组成盐的阴阳离子不同酸式盐()碱式盐()金属氧化物()根据组成元素非金属氧化物()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根据化学性能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非金属氢化物()氢化物金属氢化物()氧化铁 FeOB.纯净物胆矾 CuSO4·5H2OC.酸盐酸 HClD.碱纯碱 NaOH例2.经测定:常温、常压下的一瓶气体中只含有C、O两种元素,通常情况下,这瓶气体不可能是()A.一种纯净的化合物B.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混合物C.两种化合物的混合物D.两种单质的混合物例 3.分类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方法不正确的是()①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②根据物质在常温下的状态,可以从硅、硫、铜、铁、氮气中选出氮气③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④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⑤根据氧化物中是否含有金属元素,将氧化物分为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⑥根据盐在水中的溶解度,将盐分为硫酸盐、碳酸盐、钾盐和铵盐.A.①④⑤⑥ B.③④⑤⑥ C.只有①③ D.全部知识点2:物质的转化1.化学反应的分类(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2应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关系(3)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随堂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为纯净物且为钙盐的是( )A.石灰石B.鸡蛋壳C.澄清石灰水与CO2反应生成的沉淀物D.CuSO4·5H2O2.想一想:Ba(OH)2(固体)、CuSO4(固体)、CH3COOH(液体)这些物质为什么归为一类,下列哪些物质还可以和它们归为一类( )①75%的酒精溶液②硝酸钠③碱石灰④豆浆A.①④B.②C.②③D.③④3.实验室里有4个药品橱,已经存放以下物品:A.甲橱 B.乙橱 C.丙橱 D.丁橱4.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B.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C.碱性氧化物肯定是金属氧化物D.金属氧化物肯定是碱性氧化物5.对于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CO2+H2O H2CO3化合反应B.Cu(OH)2CuO+H2O 分解反应C.Fe2O3+3CO2Fe+3CO2置换反应D.Na Cl+AgNO3AgCl↓+NaNO3复分解反应6.NaCl、Cl2、NaClO、Cl2O5、HClO4是按某一规律排列的。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1单元课时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争辩对象,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生疏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初步生疏物质的科学分类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尤其是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生疏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争辩的作用,能尝试运用比较、分类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把握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能依据化合价的变化推断是否氧化还原反应。
生疏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
4.了解化学家争辩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和内容,体会化学的学科价值。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物质的分类方法;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
三、设计思路本课设计以“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为切入口,通过故事激发同学从化学的角度去生疏物质世界的爱好,探讨物质的分类方法及不同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并从不同角度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四、教学过程[导入]在同学们眼中,什么是化学?化学家们又是些什么样的人呢?在化学家眼中,物质世界是怎样的呢?我们都知道,巧克力是情人节的首选礼物,然而化学家却在思考:这是为什么呢?经争辩,他们发觉在巧克力中含有一些物质,食用后能令人产生愉悦的感觉,这样的氛围中,爱人更加可爱。
这就是为什么要送巧克力了。
再如臭脚丫,那种气味可不敢恭维,是什么物质如此难闻呢?化学家们争辩发觉,原来是一种叫做“硫醇”的物质作怪,硫醇的结构与我们学过的乙醇相像,只是其中的氧换成了硫。
化学家争辩了硫醇,又利用其特殊的气味,将其少量添加到无色无味的煤气中去。
这样万一煤气泄漏,我们就能闻到其气味了。
这就是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他们绝不只是穿着白大褂,在一堆试管和烧杯中摆布各种药品的人。
对于我们早已习惯的物质世界,化学家们总是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力和猛烈的探究欲望,他们在分子、原子水平上争辩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