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一 物质的分类1
- 格式:ppt
- 大小:338.50 KB
- 文档页数:15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一、物质的分类1.同素异形体:由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
如:金刚石和石墨、白磷(P4)和红磷、氧气和臭氧。
2.分类方法(1)树状分类: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方法。
单质:O2、Fe、He等纯净物有机化合物:CH4、葡萄糖、酒精(乙醇)等。
化合物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
无机化合物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
物质盐:由金属阳离子或NH4+与酸根离子结合。
氧化物: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
溶液:NaCl溶液、稀硫酸等。
混合物胶体:Fe(OH)3胶体、淀粉胶体等。
浊液:泥水。
①酸的分类:一元酸:HCl、HNO3、CH3COOH等。
含氧酸:HNO3、H2SO4等。
酸二元酸:H2CO3、H2SO4等。
酸多元酸:H3PO4等。
无氧酸:HCl、H2S等。
强酸:HCl、H2SO4、HNO3、HClO4、HBr、HI等。
酸弱酸:H2CO3、CH3COOH、HClO、HF、H2SO3等。
②碱的分类:一元碱:NaOH、NH3·H2O 等。
可溶性碱:四大强碱和NH3·H2O 碱二元碱:Mg(OH)2、Cu(OH)2 等。
碱多元碱:Fe(OH)3、Al(OH)3 等。
难溶性碱:Mg(OH)2、Cu(OH)2 等。
强碱:KOH、NaOH、Ca(OH)2、Ba(OH)2;碱弱碱:NH3·H2O、Cu(OH)2、Mg(OH)2等。
③盐的分类正盐:既不能电离出H+,也不能电离出OH-的盐,如Na2CO3、CuSO4 等。
盐酸式盐:酸根能电离出H+的盐,如NaHCO3、NaHSO4 等。
碱式盐:能电离出OH-的盐,如Cu2(OH)2CO3等。
④氧化物的分类:依据氧化物的性质,可将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及不成盐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如CO2、SO2、SiO2等。
碱性氧化物: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经典实用)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是高中化学必修一的重要内容,该专题主要介绍了物质的分类方法和物质的转化规律。
以下是该专题的经典实用内容:
一、物质的分类方法:
1.按性质分类:可以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性
质等进行分类,如固体、液体、气体;酸、碱、盐等。
2.按组成分类:可以根据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进行分类,如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等。
3.按来源分类:可以根据物质的来源进行分类,如天然物质和
人工合成物质等。
二、物质的转化规律:
1.物理变化: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情况下,发生形状、颜色、状态等方面的改变。
如溶解、汽化、凝固等。
2.化学变化: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过程中,形成新的物质,
即产生化学变化。
如燃烧、酸碱中和、金属与酸反应等。
三、化学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物质的种类
和数量关系。
反应物在化学方程式的左边,生成物在右边,用箭头分隔。
2.化学方程式还可以表示反应的摩尔比例关系和反应的能量变化。
四、化学反应的计算:
1.摩尔与质量的转化:可以利用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摩尔比例关系,通过已知物质的摩尔数或质量,计算其他物质的摩尔数或质量。
2.气体体积与摩尔数的关系: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气体的体积与物质的摩尔数成正比关系。
可以利用这一关系,计算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摩尔数或体积。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节物质的分类1、掌握两种常见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组成:分散剂和分散质,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分散系可以有9种组合方式。
(2)当分散剂为液体时,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3、胶体:(1)常见胶体:Fe(OH)3胶体、Al(OH)3胶体、血液、豆浆、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有色玻璃、墨水等。
(2)胶体的特性: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区别胶体与其他分散系常用方法丁达尔效应。
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大小。
(3)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加热至体系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Fe(OH)3胶体。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二)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1、物质的量(n)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2、五个新的化学符号3、各个量之间的关系4、溶液稀释公式:(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注意单位统一性,一定要将mL化为L来计算)。
5、溶液中溶质浓度可以用两种方法表示:①质量分数W②物质的量浓度C质量分数W与物质的量浓度C的关系:C=1000ρW/M(其中ρ单位为g/cm3)已知某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W,溶液密度为ρ(g/cm3),溶液体积为V,溶质摩尔质量为M,求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推断:根据C=n(溶质)/V(溶液),而n(溶质)=m(溶质)/M(溶质)=ρV(溶液)W/M,考虑密度ρ的单位g/cm3化为g/L,所以有C=1000ρW/M】。
(公式记不清,可设体积1L计算)。
6、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1)配制使用的仪器:托盘天平(固体溶质)、量筒(液体溶质)、容量瓶(强调:在具体实验时,应写规格,否则错!)、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2)配制的步骤:①计算溶质的量(若为固体溶质计算所需质量,若为溶液计算所需溶液的体积)②称取(或量取)③溶解(静置冷却)④转移⑤洗涤⑥定容⑦摇匀。
第一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与转化(第1 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分类的方法学会对具体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学习重点】: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教学内容】: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分类法:定义:分类法是把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种类,然后分门别类地加以说明的一种方法。
关键:找出正确的分类标准。
小结: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方法。
对于Na2SO4、Na2CO3、K2SO4、K2CO3这几种盐如何分类?由于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的局限,往往采用多种分类方法,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其中一种是交叉分类法。
交叉分类法练习:按物质所属类型连线:Na2SO4硫酸盐Na2CO3碳酸盐K2SO4钠盐K2CO3 钾盐小结:交叉分类法——对事物按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练习1: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通常称为写出氧化钙与盐酸反应方程式:练习2: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通常称为写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方程式:跟踪练习:1.下列物质既是钠盐,又是硫酸盐的是()A.NaOHB.Na2SO4C. Na2CO3D.K 2CO32.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3.下列物质:①H2O ②NaCl ③H2SO4 ④Ca(OH)2⑤Fe3O4 ⑥CuSO4·5H2O ⑦HNO3⑧AgNO3⑨NaHCO3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_属于酸的是_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二、化学反应分类1、金属+酸→盐+氢气2、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______________反应3、酸+碱性氧化物——盐+水4、酸+碱——盐+水5、酸+盐——新酸+新盐 ______________反应6、碱+盐——新碱+新盐7、盐+盐——新盐+新盐’8、碱+酸性氧化物——盐+水9、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10、碳酸钙高温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跟踪练习:1.下列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CuO+H2 Cu+H2OB.C+2CuO2Cu+CO2C.Fe2O3+3CO Fe+CO2D.Fe+CuSO4=FeSO4+Cu2.下列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A.2CO+O22CO2B.CaO+H2O=Ca(OH)2C.C+H2O CO+H2D.CO2+Ca(OH)2=CaCO3↓+H2O三、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即熔化为液态)状态下能导电(即电离)的化合物。
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知识点1.物质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a、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是相对的,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只要杂质含量低,不至于对生产和科学研究产生影响的物质就是纯净物。
b、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例如:空气、雨水、溶液、碳酸饮料、牛奶等)。
2.注意事项:划分纯净物、混合物的标准是根据物质的种类来划分的。
只含一种物质的就属于纯净物,含有几种物质的就属于混合物。
另:水、蒸馏水、冰水混合物都是纯净物;自然界的水、矿泉水、盐水、糖水、雪碧饮料等都是混合物1.物质的组成从宏观的角度看,物质由元素组成;从微观的角度看,原子?分子?离子等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物质组成的判断依据有:(1)根据有无固定的组成或有无固定的熔?沸点可判断该物质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其中:油脂?高分子化合物?玻璃态物质及含有同种元素的不同同素异形体的物质均属于混合物?(2)对于化合物可根据晶体类型判断:离子晶体是由阴?阳离子构成的;分子晶体是由分子构成的;原子晶体是由原子构成的?(3)对于单质也可根据晶体类型判断:金属单质是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分别由原子?分子构成?2.物质的分类(1)分类是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基本方法之一,物质分类的依据有多种,同一种物质可能分别属于不同的物质类别?(2)物质的分类依据不同,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特别是氧化物的分类是物质分类的难点,要掌握此类知识,关键是明确其分类方法。
氧化物的分类比较复杂,判断氧化物所属类别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CrO3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和NO2等?②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2为过氧化物(又称为盐型氧化物),Pb3O4和Fe3O4为混合型氧化物(一种复杂氧化物),Al2O3和ZnO为两性氧化物,Mn2O7为酸性氧化物?③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MgO)。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知识点
高中化学中,物质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
1. 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是由同一种化学物质组成的物质,可以进一步分为元素和
化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可以进一步分为均匀混合物
和非均匀混合物。
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
通过化学反应结合而成的物质。
3. 金属和非金属: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等特点,而非金属则不具
备这些性质。
4. 四大物质状态:固体、液体、气体和等离子体。
固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
间相互排列有序;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气体具有较低的密度和
可压缩性,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等离子体是由高温下电离的气体分子组成的物质。
5. 酸、碱和盐:酸具有酸性质,呈酸味,能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碱具有碱性质,呈苦味,能和酸发生中和反应;盐是酸和碱经过中和反应形成的物质。
6. 氧化物和酸化物:氧化物是与氧元素直接结合的化合物,通常具有碱性;酸化物是
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通常具有酸性。
7. 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是以碳元素为基础的化合物,通常具有较复
杂的结构;无机化合物是非有机化合物,通常具有较简单的结构。
以上是高中化学物质分类的主要知识点,我们在学习化学的时候需要掌握这些概念,
并能够进行相应的分类和辨认。
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科学,它主要关注物质的分类和转化。
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物质的分类及其转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以下是一个关于高一化学物质分类及转化的详细讲解。
第一部分:物质的分类1. 物质的基本分类1.1. 纯物质和混合物1.1.1. 纯物质:由同一种类型的物质组成,具有固定的化学组成和特定的性质。
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1.1.2. 混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的物质混合而成,可以分为均匀混合物和非均匀混合物。
1.2. 元素和化合物1.2.1. 元素:由同一种类型的原子组成,无法通过化学方法分解成其他物质。
1.2.2. 化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确定的化学比例结合而成,可以通过化学方法分解成其他物质。
2. 物质的进一步分类2.1. 元素的分类2.1.1. 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大部分为固体。
2.1.2. 非金属元素:导电性和导热性较差,大部分为气体或固体。
2.1.3. 过渡元素:位于周期表中B族元素的区域,具有特殊的化学性质。
2.2. 化合物的分类2.2.1. 无机化合物:主要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组成。
2.2.2. 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和氢元素组成,通常还包含其他非金属元素。
第二部分:物质的转化1. 物质的化学变化1.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1.1.1. 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物是参与反应的物质,生成物是反应后生成的物质。
1.1.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
1.2. 化学反应的类型1.2.1. 合成反应:两个或更多物质结合成一个新物质。
1.2.2. 分解反应:一个物质分解成两个或更多的物质。
1.2.3. 置换反应:一个元素或离子取代另一个元素或离子。
1.2.4. 双替换反应:两个化合物中的离子交换位置。
2. 物质的物理变化2.1. 物质的相态变化2.1.1. 固态到液态:熔化2.1.2. 液态到气态:汽化2.1.3. 固态到气态:升华2.1.4. 气态到液态:凝结2.1.5. 液态到固态:凝固2.2. 物质的溶解和溶液2.2.1. 溶解: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形成溶液。
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分类
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分类
无机物质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金属元素:钠、铜、铁等
–金属化合物:氯化钠、硫酸铜、氧化铁等•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非金属元素:氢、氧、氮等
–非金属化合物:水、二氧化碳、氨等•盐类化合物
–酸类盐:硫酸铵、碳酸氢钠等
–碱类盐: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
有机物质
•烃类
–烷烃:甲烷、乙烷等
–烯烃:乙烯、丙烯等
–炔烃:乙炔、丙炔等
•醇类
–单质醇:甲醇、乙醇等
–多元醇:甘油、乙二醇等•醛类和酮类
–醛类:甲醛、乙醛等
–酮类:丙酮、己酮等
•酸类和酯类
–酸类:乙酸、柠檬酸等
–酯类:乙酸甲酯、甘油三酯等无机与有机结合物
•蛋白质:丝氨酸、赖氨酸等
•糖类:葡萄糖、果糖等
•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A等
天然物质和人工物质
•天然物质:石墨、大理石等
•人工物质:聚氯乙烯、纤维素等
化学分子式
•分子式:H₂O、C₆H₁₂O₆等
结构式和化学键
•结构式:甲烷(CH₄)、乙醇(C₂H₅OH)等
•化学键: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等
化学反应和方程式
•化学反应类型:氧化反应、酸碱反应等
•方程式:化学反应的表示形式
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分类和特性
•原子结构: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等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物质的形态、颜色、密度等
这些是高中化学必修一中涉及的物质分类及相关内容,通过学习
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物质的分类一、单质按元素组成分为1.金属单质K钾、Ca钙、Na纳、Mg镁、Al铝、Zn锌、Fe铁、Sn锡、Pb铅、Cu铜、Hg汞、Ag银、Pt铂、Au金2.非金属单质氢气H2、碳C、氮气N2、氧气O2、臭氧O3、氟气F2、硅Si、磷P、硫S、氯气Cl2、液溴Br2、碘I2、氦气He、氖气Ne、氩气Ar、二、化合物1.有机化合物乙醇、甲烷、乙烷、乙烯、葡萄糖2.无机化合物三、氧化物1按元素组成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1.金属氧化物氧化钠Na2O、过氧化钠Na2O2、氧化钙CaO、氧化镁MgO、氧化铝Al2O3、氧化锌ZnO、氧化铁Fe2O3、氧化亚铁FeO、四氧化三铁Fe3O4、氧化铜CuO、氧化汞HgO、七氧化二锰Mn2O72.非金属氧化物水H2O,过氧化氢H2O2、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一氧化氮NO、五氧化二氮N2O5、二氧化硅SiO2、五氧化二磷P2O5、二氧化硫SO2、三氧化硫SO32按照性质分为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两性氧化物过氧化物1.碱性氧化物大部分的金属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但有特例:过氧化钠Na2O2为过氧化物、氧化铝Al2O3为两性氧化物、七氧化二锰Mn2O7为酸性氧化物、四氧化三铁Fe3O4、碱性氧化物有:氧化钠Na2O、氧化钙CaO、氧化镁MgO、氧化锌ZnO、氧化铁Fe2O3、氧化亚铁FeO、氧化铜CuO、氧化汞HgO、碱性氧化物一定为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为碱性氧化物2.酸性氧化物大部分的非金属氧化物为,但有特例:水H2O,一氧化碳CO、一氧化氮NO不是酸性氧化物,七氧化二锰Mn2O7虽然为金属氧化物但属于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为酸性氧化物3.不成盐氧化物:一氧化碳CO、一氧化氮NO4.两性氧化物:氧化铝Al2O35.过氧化物:过氧化氢H2O2、过氧化钠Na2O2四、酸中学常见的酸: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碳酸H2CO3、磷酸H3PO4、次氯酸HClO、氯酸HClO3、高氯酸HClO4、亚硫酸H2SO3、硅酸H2SiO3、氢硫酸H2S、氢碘酸HI、氢溴酸HBr、氢氟酸HF、乙酸CH3COOH1依据组成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1.含氧酸硫酸H2SO4、硝酸HNO3、碳酸H2CO3、磷酸H3PO4、次氯酸HClO、氯酸HClO3、高氯酸HClO4、亚硫酸H2SO3、硅酸H2SiO3、乙酸CH3COOH2.无氧酸盐酸HCl、氢硫酸H2S、氢碘酸HI、氢溴酸HBr、氢氟酸HF2依据一个分子能电离出氢离子的数目分为一元酸:盐酸HCl、氢碘酸HI、氢溴酸HBr、氢氟酸HF、硝酸HNO3、次氯酸HClO、氯酸HClO3、高氯酸HClO4、乙酸CH3COOH二元酸:硫酸H2SO4、碳酸H2CO3、亚硫酸H2SO3、硅酸H2SiO3、氢硫酸H2S、多元酸:磷酸H3PO43依据酸性的强弱分为强酸: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高氯酸HClO4、氢碘酸HI、氢溴酸HBr、弱酸:碳酸H2CO3、磷酸H3PO4、次氯酸HClO、亚硫酸H2SO3、硅酸H2SiO3、氢硫酸H2S、氢氟酸HF、乙酸CH3COOH4依据氧化性分为强氧化性酸:浓硫酸H2SO4、硝酸HNO3、次氯酸HClO、非氧化性酸:盐酸HCl、稀硫酸H2SO4、氢碘酸HI、氢溴酸HBr、碳酸H2CO3、磷酸H3PO4、5依据挥发性分难挥发性酸:硫酸H2SO4、磷酸H3PO4、易挥发性酸:盐酸HCl、硝酸HNO3、五、碱中学常见的碱: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氢氧化钡BaOH2、一水合氨NH3·H2O、氢氧化铜CuOH2、氢氧化铁FeOH3、氢氧化亚铁FeOH2、氢氧化镁MgOH2、氢氧化铝Al2OH31依据可溶性分为可溶性碱: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氢氧化钡BaOH2、一水合氨NH3·H2O、难容性碱:氢氧化铜CuOH2、氢氧化铁FeOH3、氢氧化亚铁FeOH2、氢氧化镁MgOH2、氢氧化铝Al2OH32依据强弱分为强碱: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氢氧化钡BaOH2、弱碱:一水合氨NH3·H2O、氢氧化铜CuOH2、氢氧化铁FeOH3、氢氧化亚铁FeOH2、氢氧化镁MgOH2、氢氧化铝Al2OH3六、盐正盐:氯化钠NaCl、氯化钾KCl、碳酸钠Na2CO3、硝酸银AgNO3、碳酸钙CaCO3、硫酸钡BaSO4等酸式盐:碳酸氢钠NaHCO3、硫酸氢钠NaHSO4、亚硫酸氢钠NaHSO3碱式盐: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复盐:十二水合硫酸铝钾KAlSO42·12H2O物质的性质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CaO + 2HCl = CaCl2 + H2O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产盐和水 CO2 + 2NaOH = Na2CO3 + H2O酸的通性:1与酸碱指示剂作用,如石蕊遇酸变红2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和盐 Zn + H2SO4 = H2↑+ ZnSO4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CaO + 2HCl = CaCl2 + H2O4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NaOH + HCl = NaCl + H2O5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 2HCl + CaCO3 = CaCl2 + H2O + CO2↑碱的通性1与酸碱指示剂作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蓝色,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2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CO2 + 2NaOH = Na2CO3 + H2O3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NaOH + HCl = NaCl + H2O4与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 MgCl2 + 2NaOH = MgOH2↓+ 2NaCl△5不溶性碱受热分解为氧化物和水 MgOH2 == MgO + H2O。
高中化学必修一1.1物质的分类-知识点1、物质分类的方法非常多。
根据物质的组成,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对于纯净物,根据所含元素的种类,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对于无机化合物,可分为酸、碱、盐、和氧化物等;根据导电性,可分为导体、半导体、绝缘体;根据溶解性,可分为易溶物、可溶物、微溶物、难溶物;根据聚集状态,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当温度达到数千摄氏度时,还存在物质的第四态—等离子体;根据氧化还原理论,可分为氧化剂和还原剂;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时能否导电,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2、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是指: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物质的体积是由构成物质的微粒数目、微粒大小和微粒之间的距离等因素决定的。
其中,固体和液体被称为物质的凝聚态,体积主要由微粒数目、微粒大小决定;气体体积则由微粒数目和微粒间的距离决定。
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固态变为气态是升华,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
5、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浊液又分为悬浊液和乳浊液。
胶体是指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胶体可以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半透膜是一种孔径比滤纸更小的膜,小分子、离子能透过而胶体粒子不能透过。
胶体粒子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具有较好的吸附性,常用于水的净化。
6、Fe(OH)3胶体的制取:往沸水中缓慢加入Fe Cl3溶液,并同时用玻璃棒搅拌,继续加热到刚好变成红褐色。
同种胶体粒子带上同种电荷,导致交替粒子彼此相互排斥,所以胶体可以较稳定的存在。
在外加直流电场时,带电的胶体粒子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这种现象称为电泳。
胶体成电中性,胶粒带电,Fe(OH)3胶粒带正电。
8、丁达尔现象:当光通过分散系时,由于分散质粒子对光散射而在侧面观察到明亮的光线轨迹的现象。
清晨透过树林的光束,阳光通过窗隙射入暗室形成光柱,都属于丁达尔现象,这是由于空气中含有微小的尘埃或液滴,在一定条件下形成云、雾、烟等胶体(又称气溶胶),因而产生丁达尔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