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苏格拉底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6
苏格拉底的哲理小故事及感悟(通用8篇)苏格拉底的哲理小故事及感悟篇一古希腊的大哲学家家苏格拉底,有一天,和一位老朋友在雅典城里漫步,一边走,一边聊天。
忽然有一个莫名其妙的人,冲了出来,对苏格拉底打了一棍子,就逃去了。
他的朋友立刻回头要去找那个家伙算账。
但是苏格拉底拉住了他,不准他去报复。
朋友说:“你怕那个人吗?”不,我绝不是怕他。
”人家打了你,你都不还手吗?”苏格拉底笑笑说:“老朋友,你别生气。
难道一头驴子踢你一脚,你也要还它一脚吗?”心底无私天地宽,有博大的胸怀,方能吞吐日月,收放自如!太计较得失、荣辱,人生之路也便越走越窄了!一天,一位熟知苏格拉底生活节俭的人突然在集市上发现他全神贯注打量几件俗气的陶器,颇觉惊讶,便上前问道:“苏格拉底先生,您今儿哪来的雅兴?”苏格拉底回答道:“我向来有兴趣的是,看看市场上有多少我不需要的东西。
”不要买自己想买的东西,而要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不需要的东西即使只花一分钱,也是昂贵的。
有一回,苏格拉底来到市场上,他一把拉住一个过路人说道:“人人都说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但道德究竟是什么?”那人回答说:“忠诚老实,不欺骗别人,才是有道德的。
”苏格拉底问:“但为什么和敌人作战时,我军将领却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呢?”“欺骗敌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人就不道德了。
”苏格拉底反驳道:“当我军被敌军包围时,为了鼓舞士气,将领就欺骗士兵说,我们的援军已经到了,大家奋力突围出去。
结果突围果然成功了。
这种欺骗也不道德吗?”那人说:“那是战争中出于无奈才这样做的,日常生活中这样做是不道德的。
”苏格拉底又追问起来:“假如你的儿子生病了,又不肯吃药,作为父亲,你欺骗他说,这不是药,而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这也不道德吗?”那人只好承认:“这种欺骗也是符合道德的。
”苏格拉底并不满足,又问道:“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可以说是道德的。
那就是说,道德不能用骗不骗人来说明。
究竟用什么来说明它呢?还是请你告诉我吧!”那人想了想,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
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的生平苏格拉底(Socrates)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的思想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苏格拉底的生平,包括他的早年经历、思想和对后世的影响。
一、早年经历苏格拉底出生于公元前469年的雅典,他的父亲是一名石匠,母亲则是一位助产士。
尽管家境并不富裕,但苏格拉底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才智和思辨能力。
他在少年时期就展示出对真理与智慧的追求,并对当时雅典的政治和社会状况产生了浓厚兴趣。
年轻时,苏格拉底投身于军队并参加了数次战争,展现了出色的勇敢和领导才能。
然而,他并未将生命全部奉献给军事,而是将大部分时间用于探讨人类的智慧和生活的真谛。
二、思想与哲学观点苏格拉底的思想强调对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的怀疑。
他对自己所知之事持谦虚态度,并始终追求着真理的本质。
苏格拉底认为,通过对话和提问,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他强调反思和自省的重要性,并认为只有通过思考和追问,人们才能达到真正的智慧。
苏格拉底的思想方法被称为“苏格拉底式的讨论”。
他经常与年轻人、政治家和哲学家进行讨论,用提问的方式引导他人思考问题的本质。
他的目的不是为了争辩和展示自己的智慧,而是帮助他人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并鼓励他们不断追问和研究。
这种思辨的方法被称为“苏格拉底式的反问”。
三、被判处死刑然而,苏格拉底的开放思想和对当时政治体制的批评引起了官方的不满。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控煽动亵渎神灵和腐化雅典的年轻人。
他经历了一场历史著名的审判,并被判处死刑。
在狱中,苏格拉底并没有过多地哀叹自己的命运,反而继续传授和探讨他独特的思想。
即使面临死亡的威胁,苏格拉底依然坚持他的信念,不愿放弃追求真理和智慧的追求。
最终,苏格拉底于公元前399年被执行了死刑,他选择喝下了由毒药混合而成的汤。
他的死因成为了古代哲学史上的里程碑,也使得苏格拉底成为了一位不朽的人物。
四、对后世的影响尽管苏格拉底本人没有留下任何书面作品,但他的思想被他的学生柏拉图(Plato)和亚里士多德(Aristotle)传承和发展。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简介苏格拉底(希腊语:Σωκράτης,英译:Socrates,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年),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公民陪审员。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苏格拉底的简介苏格拉底,古希腊著名哲学家。
出身于雅典城不远的一个石匠兼雕刻匠家庭,曾经自幼随父学艺,后来,当过兵,曾经三次参战。
大约在40岁左右苏格拉底出了名,并进人五百人会议。
大约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因“不敬国家所奉的神,并且宣传其他的新神,败坏青年”的罪名被判有死罪。
在收监期间,他的朋友买通了狱卒,劝他逃走,但他决心服从国家的法律,拒不逃走。
后来在狱中服毒受死终年7O岁。
苏格拉底一生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性的著作,但他的影响却非常巨大。
苏格拉底的学说具有神秘主义色彩,他认为天上和地上的事物,它们的生存和毁灭,都是神特意安排的,因此研究自然界是渎神的,所以他本人集中精力研究论理道德问题。
苏格拉底倡导“知德合一”学说,他认为正确的行为来自正确的思想,美德基于知识,源于知识,没有知识便不能为善,也不会有真正的幸福。
他认为,从怀疑自己的知识开始的自我认识是认识美德的来源。
他常常爱说“我知道我一无所知”。
但是,在肯定理性认识的同时,他却否定感性认识的作用。
苏格拉底在研究学问上有他自己的新方法,他通过问答的形式使对方纠正、放弃原来的错误观念并帮助他产生新思想。
他善于从个别的东西中抽象出普遍的东西,他这种应用辩证方法证明真理的方法是具体的,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对欧洲的思想史有着极大的影响。
在政治上,苏格拉底主张各行各业乃至国家政权都应该由经过训练,有知识有才干的人来管理,反对以抽签选举法实行的民主。
苏格拉底的贡献是什么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与哲学家,他为西方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苏格拉底出现以前,人们探讨的更多的是关于“自然哲学”,但苏格拉底本人出于对人类以及社会发展的关心,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人的自我身上。
苏格拉底最著名的三句话范文一: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他的思想理论对西方哲学有很大影响。
他最著名的三句话是:“我只知道我一无所知。
”、“善良的人是不会伤害别人的。
”、“了解自己就是智慧的开始。
”首先,苏格拉底说:“我只知道我一无所知。
”这句话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无知的重要性。
人的知识是有限的,而充满着偏见和局限性。
只有通过不断地探求和质疑,才能逐渐认识更深层次的真相。
而尊重自己的无知,也是认识真相的前提之一。
其次,苏格拉底说:“善良的人是不会伤害别人的。
”这句话告诉我们,善良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只有具备善良的品质,才能帮助他人,才能让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伤害别人只会带来更多的痛苦和不幸,只要秉持善良和公正的价值观,我们就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生命价值。
最后,苏格拉底说:“了解自己就是智慧的开始。
”这句话深刻揭示了人类自我认识的重要性。
只有了解自己的毛病和不足,我们才能不断改进自己,做到更成熟和稳健。
而通过自我了解,我们也能更好地了解他人,在人际交往中更加和谐融洽地相处。
总体来说,苏格拉底的三句名言都体现了他深刻的思想和对生命和人性的深刻认识。
通过这些名言,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的本性和精神境界,对自己的人生方向有更清晰的认知。
范文二:苏格拉底的思想理论是西方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最著名的三句名言是:“知识就是力量。
”、“谨言慎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首先,苏格拉底说:“知识就是力量。
”这句话告诫我们,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在人生中取得更多的成功。
知识赋予人们智慧和理解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生活节奏,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难。
其次,他说:“谨言慎行。
”这句话意指,人们的思考和行动需谨慎处理。
言辞和行为会影响到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和道德价值。
只有慎重地思考和行事,才能尽量避免错误和不良后果。
这个价值观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牢记的基本原则。
最后,苏格拉底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直接反映了人文关怀的价值观。
古代希腊的最伟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苏格拉底(Socrates)是古希腊哲学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
他出生于公元前469年左右,是雅典城邦的知名人物。
苏格拉底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创立了一种独特的哲学方法论,而这个方法论也成为了后来哲学研究的基石。
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体系主要通过他的弟子柏拉图(Plato)和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著作传世。
苏格拉底的主要理念是"我只知道我一无所知",他坚信智慧在于追寻真理,而追寻真理要通过不停的进行自我审视和对话。
苏格拉底以他的对话方法闻名。
他常常与他的学生、同事和政治领导人一起讨论各种思想问题。
在这些对话中,苏格拉底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和反驳来引导他的对话伙伴思考,并帮助他们发现他们自己的错误和矛盾之处。
这种对话方法被称为"苏格拉底式对话法"。
苏格拉底的对话方法注重探究真相和追求德行。
他认为只有通过审视自己的信仰和行为,人们才能发现真理并实践道德。
苏格拉底相信,一个人的智慧和美德是紧密相关的。
他认为人应该不断探求真理,并通过正确的行为来实践这些真理。
尽管苏格拉底的方法很受欢迎,但他的观点和行为也引起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精英的反对。
在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控犯有亵渎神灵和败坏青年的罪名,在雅典民主法庭上被判处死刑。
虽然他有机会逃亡,但他拒绝了,并在服刑期间表现出色。
苏格拉底的死亡成为了一个触发点,引发了关于言论自由和哲学思想的讨论。
他的死亡也进一步激励了下一代哲学家,例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继续研究和发展苏格拉底的思想。
总结起来,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通过独特的对话方法帮助人们追寻真理和发展智慧。
他的思想和方法对于后世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对言论自由和思想的重要性提出了新的观点。
尽管他最终因他的观点而被判处死刑,但他的精神和贡献将永远被人们所铭记。
对苏格拉底的评价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之一,他以自己独特的问答方法和思考方式,影响了整个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奠基人之一。
苏格拉底的思想深邃,精髓卓越,他的思考方式和思想观点至今仍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苏格拉底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他的人生理念是“认识自己”,认为知识是人类生命的重要部分,通过探讨人类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引导人们学会思考和获取真知。
苏格拉底对人类的思考方式提出了至今仍然受到广泛认可的启示:真知来自与自己和他人的对话和讨论,以及去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
苏格拉底认为,思考是一种艺术,有开放、好奇、批判性的心态才能真正实现思考的价值。
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被誉为“伦理学的哲学”,他关注人类的生命和人类道德的基础。
他认为人类的本质是通过思考、探索和实践来寻求真理的。
同时,苏格拉底也是德行哲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强调要通过持续的思考和不断的实践,才能形成高水平的德行,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我们才能实现良好的品德成长,同时才能理清自己内心对诸多问题的思考方式。
苏格拉底的影响在整个西方哲学史上都是巨大的。
他的思想被后来的哲学家们广泛吸收和继承,对欧洲文化的发展及全球化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历史上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被广泛讨论和研究,同时他的著作也被认为是世界文学中的珍品。
总的来说,苏格拉底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对人类思考方式和生命意义的探讨,影响了整个西方哲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哲学思想的基础。
他的哲学思想并不仅限于学术领域,而是能够启迪人们在工作生活、家庭教养、社会参与等方面的思考和行动。
如果我们愿意尝试用苏格拉底的思考方式去思考和探讨,我们就能更好地领悟和实践自己的价值观,并大大提升生命的质量。
西方哲学苏格拉底(前469年—前399年)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
出生于伯里克利统治的雅典黄金时期,死于雅典的败落时期。
苏格拉底是一位个性鲜明,被人褒贬不一而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
他一生未曾著述,其言论和思想多见于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著作如《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
苏格拉底重视伦理学,是古希腊第一个提出要用理性和思维去寻找普遍道德的人,他是道德哲学的创始人,他强调道德是由理性指导的,所以“美德就是知识”,认为善出于知,恶出于无知。
在欧洲哲学史上最早提出唯心主义的目的论,认为一切都是神所创造与安排的,体现了神的智慧与目的。
提出了“自知自己无知”的命题,认为只有放弃对自然界的求索(因为那时神的领域),承认自己无知的人才是聪明人. (名言名句)人可以犯错,但是不可犯同一个错。
柏拉图(约前427年-前347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他一生著述颇丰,其教学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又译作《国家篇》)和《法律篇》中。
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
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
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名言名句) 真理永远在少数人一边。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他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
他的思想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学家。
为“爱智”而死的苏格拉底在古希腊哲学史上,苏格拉底是一个令人瞩目的人物。
他对哲学的贡献和影响深远,被后人誉为“雅典第一哲学家”。
苏格拉底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哲学家柏拉图的老师。
他最终却因为他的信念而选择了自己的死亡。
苏格拉底的死亡事件不仅是一段历史故事,更是一段永恒的精神传承。
苏格拉底生活在雅典这个古老的城邦,他虽然没有留下任何著作,但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后人的哲学思想。
在他一生中,他一直在探索真理和智慧之路。
他常常在雅典的大街小巷中与人们讨论问题,引导人们思考,提出疑问。
他认为人们对于自己所知之事的知识是不充分的,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探求,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和智慧。
苏格拉底的思想就是“知识即是美德”,他主张人们应该要追求知识和智慧,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反思,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
苏格拉底的思想在当时并不受到普遍的认同。
雅典社会并不那么开放,人们对于异议者的看法是严厉的。
苏格拉底的思想挑战了当时的社会秩序,他的不合群和异议让他在当时的雅典社会显得格格不入。
他的挑战传统的观念,使他在雅典社会中备受争议。
最终,他因为被控诽谤宗教和堕落青年而被审判并判处死刑。
即便面临死亡的威胁,苏格拉底并没有放弃他的信念。
在审判中,他依然坚持他的信仰,坚持他的思想。
他说:“宁愿死,也不愿改变灵魂的美德。
”苏格拉底没有屈服于审判者的压力,他坚信自己所坚持的道德准则和理念,这种顽强和坚持使他成为了后人敬仰的伟大哲学家。
即使在临近死亡的时刻,苏格拉底仍然保持着他的智慧和幽默。
根据柏拉图的记载,在行刑之前,苏格拉底对他的朋友们说:“克里托那,我们费了多少钱向阿斯克莱底斯化祭?好了,向他还债,别忘了。
而且,帮助我哄醒了这个孩子!”这种幽默和平静超越了死亡的恐惧,展现了他对死亡的宁静和平淡。
苏格拉底在行刑的时刻也没有缺乏坚定的信念。
他喝下了腐烂的毒药,并在死前道别他的朋友们,甚至说出:“我们应该感激阿波罗奥巴各斯,因为他好像唤我离开这个困苦的生活。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家,他的故事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关于他的著名故事:
1.苹果的故事:据说有一天,苏格拉底在街上行走时,看到一个人
很不开心。
他问那个人为什么不开心,那个人回答说他没有钱买苹果。
苏格拉底听后,从口袋里掏出一枚硬币,递给那个人,说:“现在你有了钱,可以去买苹果了。
”那个人拿到硬币后,非常高兴地离开了。
苏格拉底的学生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苏格拉底回答说:“我并没有真正给那个人钱,我只是让他意识到他已经拥有了买苹果的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快乐并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我们对生活的态度。
2.求知的故事: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什
么都不知道。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知识的谦虚态度。
他认为,真正的智慧在于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并不断追求知识。
苏格拉底经常与人们进行对话,通过提问和辩论来启发人们思考,帮助他们发现真理。
3.死亡的故事:苏格拉底在被判处死刑后,他的学生们都非常伤心。
然而,苏格拉底却非常平静,他告诉学生们,死亡并不是一件坏事,而是人生的必然。
他说:“死亡是人生的终点,但也是另一个生命的开始。
”这个故事表达了苏格拉底对生命和死亡的深刻理解。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历史故事在古代的希腊,有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他以其独特的思想和对人类智慧的追求而闻名于世。
苏格拉底的生平故事充满了启发和哲学思考,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的一生。
一、苏格拉底的早年生活苏格拉底出生于公元前469年的雅典,他的家庭并不富裕,但他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
年轻的苏格拉底接受了音乐、体育和诗歌的培训,但他更加热衷于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人类的尊严。
二、苏格拉底的智慧苏格拉底并没有写下自己的思想,他主要通过对话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他天真而直接的提问方式,被称为“苏格拉底式的质询”,这种方法旨在引导人们思考自己的思想和信念。
三、苏格拉底的哲学观点苏格拉底认为,智慧是通过不断反思和质疑来实现的。
他相信真理是存在的,但需要通过对话和讨论来发现。
苏格拉底追求的目标是认识自己和了解人类的真实本质。
四、苏格拉底的启示苏格拉底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追随者包括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杰出的哲学家。
他的思考启发人们思考生活的意义、道德的标准和社会的秩序。
五、苏格拉底的败落然而,由于他对传统神话和政治权威的质疑,苏格拉底引起了当时雅典政府的不满。
他被控以煽动年轻人对当局的不满情绪,最终被迫喝下了毒药。
六、苏格拉底的遗产尽管苏格拉底以悲剧的结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他留下的思想却流传至今。
他的哲学方法深刻影响了后来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追求智慧和对真理的追求仍然激励着人们。
在苏格拉底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位为真理而奋斗的智者,他用自己的生命和思想来启发和影响后世。
苏格拉底教导我们要独立思考,质疑现状,以及追求更广阔的人生之谜。
他不仅是古希腊哲学的奠基人,更是人类思想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让我们怀着敬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
名人故事苏格拉底的三个小故事一、苏格拉底的幽默故事苏格拉底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当时有不少年轻人向他求教演讲艺术。
一天,有个年轻人为了表现自己,滔滔不绝地向苏格拉底讲了许多话,于是,苏格拉底向他索取双倍的学费。
那年轻人问:“为什么要我加倍交费呢?”苏格拉底说:“因为我要教你两门功课:一门是教你怎样学会闭嘴,另一门才是怎样地演讲。
”年轻人听了羞愧地低下了头。
苏格拉底与学生相处总是那么乐观和睦,所以有学生问他:“我从没见过你蹙额皱眉,你的心情为何总是那么好?”苏洛拉底回答道:“因为我没有那种失去了它,就会使我感到遗憾的东西。
”那么学生听了很受启发,生活就需要像老师那洋拿得起,丢得开。
事实上,苏格拉底在生活中一直遇到麻烦,大至雅典的奴隶主当权者要严厉处置他,小到他的妻子经常要向他发脾气。
他的妻子是出名的泼妇。
一次,苏格拉底正在待客,妻子为了一件小事大吵大闹起来,他却淡然置之,笑着道:“好大的雷霆啊!”谁知妻子越闹越凶,竟然当着客人的面,将半盆凉水泼到了苏格拉底身上。
客人很尴尬,以为苏格拉底一定会发火了,谁知苏格拉底却心平气和他说:“我知道,雷霆过后,必有大雨。
”经过这件事后,妻子很后悔,决心改掉自己的坏脾气。
后来,当奴隶主当权者不容苏格拉底的“异言邪说”传播,将他处以死刑时,引起了普通百姓的极大愤慨,临刑时,一个妇女哭喊着:“他们要杀害你了,可是你什么罪也没犯呀!”苏格拉底回答说:“噢,傻大姐,难道你希望我犯罪,作为罪犯死去才值得吗?”这位伟大的哲人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居然还保持着轻松幽默的情趣。
二、始终乐观的苏格拉底古希腊的大哲学者苏格拉底还是单身的时候,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小屋里。
尽管生活非常不便,但是他一天到晚总是乐呵呵的。
有人问他:“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连转个身都困难,有什么可乐的?”苏格拉底说“朋友们在一块儿,随时都可以交换思想,交流感情,这难道不是很值得高兴的事儿吗?”过了一段时间,朋友们一个个相继成家了,先后搬了出去,屋里只剩下了苏格拉底一个人,但是他每天仍然很快活。
我最喜欢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作文示例第一篇:《我最喜欢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嘿,大家好啊!今天我想跟你们聊聊我最喜欢的哲学家——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这家伙,真的挺有意思的。
他总是穿着一件破旧的长袍,在雅典的街头闲逛,跟人讨论各种问题。
我觉得他就像个现代的街头哲学家,哈哈!他的那些观点,有时候真的让人摸不着头脑。
比如说,他认为知识就是美德,这不是在说,只要你知道得多,你就是个好人吗?这也太绝对了吧!也许、可能,知识只是一部分,还有很多其他因素也会影响一个人的品德吧。
还有啊,他老是说要认识自己,这也没错啦。
但有时候我就在想,认识自己真的有那么容易吗?我自己都还经常搞不清楚自己在想什么呢!不过,苏格拉底也有一些很厉害的地方。
他的提问方法,简直绝了!总是能让人陷入深深的思考,然后发现自己原来的想法可能有点问题。
这就像是,他给你扔了个炸弹,把你原本的观念都炸得粉碎,然后你就得重新拼凑起来。
有一次,我也试着用苏格拉底的方法思考一个问题,结果想得我头都大了。
我一会儿觉得这样对,一会儿又觉得那样也有道理,纠结得要命!最后我发现,思考问题还真是个技术活啊!苏格拉底的一生也挺传奇的。
他最后被判处死刑,可他居然还能那么淡定地面对。
这得有多大的勇气啊!我想,这就是他对自己信念的坚持吧。
虽然苏格拉底的一些观点我可能不太认同,但我还是很喜欢他。
他让我明白了,思考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不能随波逐流,要有自己的想法。
哎呀,说了这么多,也不知道你们怎么想。
也许你们觉得苏格拉底很无聊,也许你们和我有一样的感受。
不过没关系啦,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哲学家嘛!总之,苏格拉底就是这么一个让我又爱又恨的家伙。
他的思想就像一团迷雾,有时候让我困惑,有时候又让我看到一些新的东西。
这就是哲学的魅力吧,永远充满了未知和挑战!哈哈,下次再跟你们聊点别的好玩的!拜拜啦!示例第二篇:《我最喜欢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嘿,大家好啊!今天我想跟你们聊聊我最喜欢的哲学家——苏格拉底。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1. 苏格拉底可太有意思啦!有一次,他和学生们在广场上讨论问题,就像咱们平时聊天一样自然。
他问学生:“什么是正义?”大家七嘴八舌地回答,他却不停地追问,那较真的劲儿,真让人佩服!这不就跟咱们打破砂锅问到底一样嘛!2. 你们知道吗?苏格拉底曾经在市场上和各种人交谈。
他会突然拉住一个卖东西的人问:“你觉得什么是美?”这多有趣呀!就好像一个好奇宝宝,对一切都充满了求知欲,咱们是不是也该学学他呀?3. 苏格拉底还特别喜欢和年轻人交流呢!有个年轻人自以为是,苏格拉底就和他辩论,把他说得哑口无言。
这像不像我们遇到那种自以为了不起的人,也想上去挫挫他的锐气呢?4. 有一回,苏格拉底的学生犯错了,他没有直接批评,而是通过巧妙的提问让学生自己意识到错误。
哇,这招多高明啊!这不就跟咱们引导朋友改正错误一样嘛,润物细无声啊!5. 还记得有一次,苏格拉底和一群朋友在讨论哲学问题,大家争得面红耳赤。
他却在一旁静静地听着,时不时插上几句,那场面,可真是热闹非凡!这跟我们和朋友争论的时候是不是很像呀?6. 苏格拉底对真理的追求那可是执着得很呐!他为了一个问题可以思考一整天。
哎呀,我们有时候为了一件事也会很执着呀,只是可能没他那么厉害罢了。
7. 有个故事说苏格拉底在牢里还在和别人探讨问题。
他都快死了还这么热爱思考,这精神多让人感动啊!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是不是也该这么坚强呢?8. 苏格拉底会在街上随机找路人聊天,问一些奇怪的问题。
这多有勇气呀!我们平时敢不敢这样去和陌生人交流呢?9. 据说苏格拉底的妻子脾气不太好,但他还是很爱他的妻子。
这多难得呀!就像我们身边也会有一些不完美的人,但我们还是会爱他们一样。
10. 苏格拉底真的是个伟大的哲学家,他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
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多思考,多追求真理,让自己的人生也变得更加有意义呀!。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希腊文:∑ωκράτης(前469年—前399年)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
与他的学生之一是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希腊三贤”。
他出生于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
早年继承父业,从事雕刻石像的工作,后来研究哲学。
生于伯里克利统治的雅典黄金时期,死于雅典的败落时期。
出身贫寒,父亲是一名雕刻师,母亲为助产士。
苏格拉底是一位个性鲜明,被人褒贬不一而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
青少年时代,苏格拉底曾跟父亲学过手艺,熟读荷马史诗及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靠自学成了一名很有学问的人。
他以传授知识为生,30多岁时做了一名不取报酬也不设馆的社会道德教师。
许多有钱人家和穷人家的子弟常常聚集在他周围,跟他学习,向他请教。
苏格拉底却常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苏格拉底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室外度过的。
他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各方面的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战争、政治、友谊、艺术,伦理道德等等。
他曾三次参战,当过重装步兵,不止一次在战斗中救助受了伤的士兵。
40岁左右,他成了雅典的远近闻名的人物。
苏格拉底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
无论严寒酷署,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对吃饭也不讲究。
但他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些,只是专心致志地做学问。
苏格拉底的学说具有神秘主义色彩。
他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
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的。
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
他的哲学主要研究探讨的是伦理道德问题。
苏格拉底重视伦理学,是古希腊第一个提出要用理性和思维去寻找普遍道德的人,他是道德哲学的创始人,他强调道德是由理性指导的,所以“美德就是知识”,认为善出于知,恶出于无知。
在欧洲哲学史上最早提出唯心主义的目的论,认为一切都是神所创造与安排的,体现了神的智慧与目的。
提出了“自知自己无知”的命题,认为只有放弃对自然界的求索(因为那是神的领域),承认自己无知的人才是聪明人。
为“爱智”而死的苏格拉底苏格拉底,这位古希腊哲学家,被誉为西方哲学之父,他的一生都在探索真理、追寻智慧。
而在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因对雅典的年轻人提出挑战,使得他因“腐蚀雅致的青年,崇拜神灵和鬼魂的诱惑”而被控。
最终,他为了“爱智”而选择了死亡。
苏格拉底的一生,成为了“爱智”的典范,他的故事激励了无数后人对智慧的追求。
苏格拉底在雅典并不是出身名门望族,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他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没有受到精英阶层的教诲。
苏格拉底却有一颗好奇心,他对于人生、真理、道德等问题充满了探索的热情。
他常常在雅典广场上向来往的人提问,关于美、善、正义等的讨论。
而这一举动,使得他被认为是一个“质疑者”,甚至有人认为他是在诬蔑雅典的神祇。
苏格拉底却坚信,通过对话和辩论,人们才能找到真正的智慧。
他的行为和言论引起了雅典精英们的不满,最终导致了他被指控并被判定为腐蚀雅典的青年。
虽然面临死刑,苏格拉底却没有放弃对真理的追求。
他在法庭上坚定地辩护自己,他认为自己的使命是为了启发人们对真理的追求。
他说:“这些事我两心有所不同。
就是要把你们每一个人——不分贵贱——都在市政禁所里占有的并不是流行的美好,而是真正好的”。
苏格拉底坚信,智慧不能通过金钱、权力或者地位来换取,而是要通过艰苦的学习和思考来获得。
他认为,自己的使命是为了唤起人们对真理和智慧的渴望,即使这样做会让他丢掉生命。
最终,苏格拉底在法庭上被判定为有罪,面对死刑的判决,他却并没有改变自己的立场。
他选择喝下了被毒的葳蕤,并在几个小时后,闭上了眼睛,离开了这个世界。
他坚信,死亡并不是终点,而是灵魂得以解脱的开始。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比起因别的什么引起而怕死,还要因好人多一点,因唯独协调了真正的青年错多一点。
苏格拉底的一生,成为了“爱智”的象征。
他的追求和牺牲,激励了后人对智慧的不懈追求和探索。
他认为智慧是一种永恒的宝藏,它可以让人解脱,让人在内心深处找到平静和幸福。
他还强调,智慧是需要通过努力学习和思考去获得的,而不是轻易可以被得到的。
哲学家苏格拉底
1.简介:(公元前469—公元前399),著名的古希腊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更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2.著作:无
关于苏格拉底的书《苏格拉底这样思考:通向幸福生活的16种方式》
《苏格拉底传》《与大师相遇——真理的追求者》《回忆苏格拉底》《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的申辩》《苏格拉底的审判》《色诺芬笔下的苏格拉底对话》
《苏格拉底的困惑》《苏格拉底之道》《苏格拉底的最后日子》《苏格拉底之死》
《谈话录》《理想国》《蝉》
3.哲学观点
(1)伦理学说
苏格拉底建立了一种知识即道德的伦理思想体系,其中心是探讨人生的目的和善德。
他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认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各种有益的或有害的目的和道德规范都是相对的,只有探求普遍的、绝对的善的概念,把握概念的真知识,才是人们最高的生活目的和至善的美德。
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必须有道德的知识,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
是无知的结果。
人们只有摆脱物欲的诱惑和后天经验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
他认为道德只能凭心灵和神的安排,道德教育就是使人认识心灵和神,听从神灵的训示。
这种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伦理思想,后来被安提斯泰尼继承和发展,形成以强调禁欲为特征的犬儒学派;而苏格拉底伦理思想中所包含的快乐论思想,则被亚里斯提卜继承和发展,形成主张享乐的居勒尼学派。
柏拉图全面继承了苏格拉底的伦理思想体系,并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
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认为伦理道德要由理智来决定,这种理性主义的思想,在以后西方哲学思想的发展中,起了积极作用。
(2)教学的方法上,苏格拉底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法,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方法”,他本人则称之为“产婆术”。
他母亲是产婆,他借此比喻他的教学方法。
他母亲的产婆术是为婴儿接生,而他的“产婆术”教学法则是为思想接生,是要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
“苏格拉底方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
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
它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
苏格拉底倡导的问答法对后世影响很大,直到今天,问答法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4.主要哲学思想:在苏格拉底以前,希腊的哲学主要研究宇宙的本源是什么,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等问题,后人称之为“自然哲学”。
苏格拉底认为再研究这些问题对拯救国家没有什么现实意义。
出于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他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怯懦;什么是诚实,什么是虚伪;什么是智慧,知识是怎样得来的;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
后人称苏格拉底的哲学为“伦理哲学”。
他为哲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在哲学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
(1)心灵的转向
从智者开始,古希腊哲学由注重对自然本身的研究转变到注重对社会伦理和人的研究。
但他们只停留在感性的阶段,只能得出相对主义的结论。
到苏格拉底才根本改变了这种状况。
苏格拉底要求作“心灵的转向”,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即后来人们所常说的,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
他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
苏格
拉底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
他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
从苏格拉底开始,自我和自然明显地区别开来;人不再仅仅是自然的一部分,而是和自然不同的另一种独特的实体。
(2)灵魂不灭说
苏格拉底关于灵魂的学说,进一步使精神和物质的分化更加明朗起来。
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早已有灵魂不灭的说法,已经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对立的萌芽。
但在他以前的哲学家对于灵魂的看法还比较模糊,有的还将灵魂看成是最精细的物质,因而,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界限还不明确。
到苏格拉底才明确地将灵魂看成是与物质有本质不同的精神实体。
在苏格拉底看来,事物的产生与灭亡,不过是某种东西的聚合和分散。
他将精神和物质这样明确对立起来,成为唯心主义哲学的奠基人。
(3)寻求事物的普遍定义
据亚里士多德记载,苏格拉底放弃了对自然世界的研究,想在伦理问题上求得普遍真理,开始为事物寻求定义。
他反对智者们的相对主义,认为“意见”可以有各种各样,“真理”却只能有一个;“意见”可以随各人以及其他条件而变化,“真理”却是永恒的,不变的。
在柏拉图早期对话中,讨论的主题几乎都是如何为伦理道德下定义的问题。
苏格拉底所追求的,是要求认识“美自身”、“正义自身”,
这是美和正义的普遍定义,是真正的知识,也就是柏拉图所说的“美的理念”、“正义的理念”。
这是“理念论”的最初形式。
苏格拉底还进一步指出,自然界的因果系列是无穷无尽的,如果哲学只去寻求这种因果,就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最终原因。
他认为事物的最终原因是“善”,这就是事物的目的性。
他以目的论代替了对事物因果关系的研究,为以后的唯心主义哲学开辟了道路。
(4助产术和揭露矛盾的辩证法
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知识,均从疑难中产生,愈求进步疑难愈多,疑难愈多进步愈大。
苏格拉底承认他自己本来没有知识,而他又要教授别人知识。
这个矛盾,他是这样解决的:这些知识并不是由他灌输给人的,而是人们原来已经具有的;人们已在心上怀了“胎”,不过自己还不知道,苏格拉底像一个“助产婆”,帮助别人产生知识。
苏格拉底的助产术,集中表现在他经常采用的“诘问式”的形式中,以提问的方式揭露对方提出的各种命题、学说中的矛盾,以动摇对方论证的基础,指明对方的无知;在诘问中,苏格拉底自己并不给予正面的、积极的回答,因为他承认自己无知。
这种方式一般被称为“苏格拉底的讽刺”。
苏格拉底的这种方法是由爱利亚学派的逻辑推论和爱利亚的芝诺的反证法发展而来的。
在苏格拉底的讽刺的消极形式中存在着揭露矛盾的辩证思维的积极成果。
苏氏自比产婆,从谈话中用剥茧抽丝的方法,使对方逐渐了解自己的无知,而发现自己的错误,建立正确的知识观念。
这种谈
话也有几个特点:第一、谈话是藉助于问答,以弄清对方的思路,使其自己发现真理。
唯在谈话进行中,苏氏则偏重于问,他不轻易回答对方的问题。
他只要求对方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他以谦和的态度发问,由对方回答中而导引出其他问题的资料,直至最后由于不断的诘询,使青年承认他的无知。
在发问的过程中,苏氏给予学生以最高的智慧,此即有名的苏格拉底反诘法(Socratic irony)。
苏格拉底的这种方法,在西方哲学史上,是最早的辩证法的形式。
从哲学思想的发展看,苏格拉底提出精神实体和物质实体的区分,使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对立脱离了早期哲学的朴素状态,进入更加成熟的阶段;他将早期希腊哲学家们格言式的伦理思想提到了哲学的高度;他以逻辑辩论的方式启发思想、揭露矛盾,以辩证思维的方法深入到事物的本质。
这一切对哲学思维的发展都有贡献。
但是,他作为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开始了夸大主体和理性、夸大抽象思维,以哲学唯心主义的神话代替宗教神话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