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空间结构123
- 格式:ppt
- 大小:755.00 KB
- 文档页数:17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环境保护活动。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范围包括江西省鄱阳湖全部湖体及其周边一定范围的区域。
第三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应当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协调机制,统筹解决环境保护中的重大问题。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林业、水利、旅游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环境保护相关工作。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的义务,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举报和投诉。
第二章生态保护第七条省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保护规划,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明确生态保护的目标、任务和措施。
第八条加强鄱阳湖湿地保护,建立健全湿地保护制度,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禁止擅自开垦、围垦湿地,禁止非法占用湿地。
第九条加强鄱阳湖水资源保护,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第十条加强鄱阳湖水域渔业资源保护,实行禁渔期、禁渔区制度,合理控制捕捞强度,保护渔业资源的繁殖和生长。
第十一条加强鄱阳湖周边森林资源保护,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强森林生态功能。
第十二条加强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禁止非法猎捕、采集、买卖、运输国家和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
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布局基本构架[ 09-10-08 14:15:00 ] 作者:麻智辉编辑:studa20[摘要] 按照主体功能区划分,对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进行合理布局,在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重点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文化、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在重点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打造昌九先进制造业产业带、浙赣铁路沿线高新技术产业带、沿江临港生态产业带、环鄱阳湖生态农业产业带、环鄱阳湖生态旅游产业带,促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生态化,使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社会效益不断提高,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生态文明示范区、新型产业集聚区、城乡协调先行区和江西崛起带动区。
[关键词] 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布局今年两会期间,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构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决策,这是江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对于促进江西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展开全面研究,尤其是按照主体功能区划分对环鄱产业布局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利于促进环鄱生态经济区生态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生态化,使环鄱生态经济区成为循环经济规模较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社会效益较高,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生态文明示范区、新型产业集聚区、城乡协调先行区和江西崛起的带动区。
一、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空间布局总体构想(一)产业空间布局的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对环鄱湖生态经济区产业进行合理布局,在鄱阳湖核心区及周边的庐山、三清山、龙虎山、龟峰、瑶里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组成的禁止开发区,主要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文化。
在五河沿岸2-3公里和鄱阳湖湖岸3公里滨湖12县(区)范围内组成的限制开发区,主要发展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
南昌、九江、景德镇、上饶、鹰潭、抚州等区域中心城市为优化开发区,南昌作为特大城市,应强化工业、金融、商业、物流、旅游功能,集聚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都市型工业,建设成为中部地区的工业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旅游中心。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全文发布■发布时间:2010-02-22国家发展改革委二○○九年十二月前言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江西省北部,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四大淡水湖中唯一没有富营养化的湖泊,同时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重要湿地。
在未来发展中,鄱阳湖地区既肩负着保护“一湖清水”的重大使命,又承载着引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功能。
在新的历史时期,从国家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为积极探索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建设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我国大江大湖区域综合开发提供良好示范,特编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
规划范围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国土面积5."12万平方公里,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48亿元,年末总人口2006."6万人。
本规划是指导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和编制相关规划的重要依据。
规划期为2009年至2015年,远期展望到20年。
第一章发展背景第一节现实基础鄱阳湖是长江的重要调节器,年均入江水量达1450亿立方米,约占长江径流量的15."6%,水质长年保持在Ⅲ类以上,鄱阳湖水量、水质的持续稳定,直接关系到鄱阳湖周边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用水安全。
鄱阳湖承担着调洪蓄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多种生态功能,拥有丰富的鱼类、鸟类等物种资源,是全球95%以上的越冬白鹤栖息地,在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是我国唯一的世界生命湖泊网成员,在我国乃至全球生态格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千百年来,鄱阳湖地区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鄱阳湖地区位于沿长江经济带和沿京九经济带的交汇点,是连接南北方、沟通东西部的重要枢纽;毗邻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等重要经济板块的直接腹地;该区域基础条件较好、发展潜力较大,是中部地区正在加速形成的增长极之一,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条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的保护,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存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行为应当遵循“依法、科学、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源头控制,综合治理的方针。
第三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条例适用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环境保护工作。
第二章环境准入与环境影响评价第四条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建、改建、扩建污染源项目的,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按照评价结果确定环境保护措施。
第五条涉及环境保护的项目,应当向环境保护部门提出环境准入申请,经审查合格后方可开展建设或运营。
第三章污染物排放和排污许可第六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单位、个人应当合理使用和管理水、土壤、大气和固体废物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
第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排放,并经排污许可管理。
第四章生态修复与保护第八条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范围内进行开发建设项目时,应当合理规划和布局,保护和恢复湿地、水生态、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
第九条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破坏性开发建设行为,应当依法追究责任,进行修复和恢复。
第五章环境监测与信息公开第十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定期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并发布监测结果。
第十一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单位、个人应当配合环境保护部门的监测工作,并及时报告环境污染事故。
第六章环境安全与应急管理第十二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工业企业、农业生产和生活区域应当建立环境安全管理制度,确保环境安全。
第十三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加强对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预案制定和应急救援工作。
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十四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或刑事责任的追究。
第八章附则第十五条本条例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主题:生态家园绿色崛起(以水为主线。
水既是生态的体现,水又推动了江西的发展。
)第一部分前言5%展区简介前言展区包括大厅、序厅、领导关怀和经济区概况五大部分。
通过对鄱阳湖经济区生态意向的准确把握,呈现经济区欣欣向荣、强劲的发展势头。
一、大厅(长廊)【说明】1、主题:放歌鄱湖2、引景入馆,以白鹤为主体意象,辅以鄱阳湖其它生物意象,集中展现鄱阳湖“一湖清水”的概念,营造大气、生态、宏伟的意境。
长廊通过数字虚拟手段展示名家名画、摄影作品及代表江西元素的瓷板画再配合景德镇瓷器实物装饰,营造鄱阳湖生态经济的独有韵致。
【展示项目】1、六位书画家合画的丈二匹大画“鄱湖韵”2、鄱湖风景摄影作品3、鄱阳湖风景瓷板画4、景德镇瓷器【展陈建议】1、古典卷轴式样的投影展示鄱湖韵。
2、画框式液晶屏错落有致上墙播放鄱湖摄影作品和瓷板风景画3、实物瓷板画与诗歌错落安排。
诗歌篆刻在墙面。
4、空间设计安排独立瓷器展台。
从艺术中体现鄱阳湖的生态之美。
【参考资料】1、诗歌:每一道水波都品过文豪的笔墨,每一轮朝阳都见过圣贤的思索,每一片月光都洗过沧桑的岁月,梦想总在年复一年中擦肩而过。
每一道目光都穿过千年的困惑,每一叶小舟都写过无字的诉说,每一声号子都吼出心底的长歌。
2、来自岭南派、京派、长安派等画派的知名画家赵剑溪、蔡子谔、夏天、黄国铭、刘朝波、崔德林等国画大师,现场挥毫泼墨作画,一起合作绘出主题为“鄱湖韵”的丈二匹大画。
(联系甲方收集)3、南昌瓷板画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华,同时还兼容了中国陶瓷艺术的特点,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和赣文化的代表,具有浓郁的赣文化特点,在中国绘画史和国际绘画艺术上有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二、序厅(接待大厅)【说明】1、主题:鄱舞神州2、空间上突出体现生态经济、绿色崛起的主题概念,体现赣鄱文化的独特元素,体现“一湖清水”的概念,突出经济区欣欣向荣,迅速发展的态势。
【参考资料】1、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上吞五水而下纳长江,大气磅礴以波动日月。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净初极生产力时空动态变化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建设的不断深入和生态经济的逐步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区域。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于江西省北部,涵盖了宜春市、上饶市、鹰潭市、景德镇市、萍乡市和九江市等六个市,总面积约为1.6万平方公里。
该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优势和丰富的资源禀赋,但同时也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状况并不理想。
因此,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净初极生产力时空动态变化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为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一、概述净初极生产力(NPP)是指植物光合作用生产的有机物减去呼吸作用后剩余的净增量。
NPP是生态系统中的一项关键指标,也是衡量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重要指标,能够反映生态系统的功能状态和物质循环水平。
因此,研究NPP的时空动态变化对于评估生态系统功能、分析环境变化和制定生态保护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利用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遥感数据,基于CASA(Carnegie Ames Stanford Approach)模型计算NPP,并分析了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NPP的时空动态变化。
二、结果分析1.时序分析通过NPP格点数据的平均值对比分析,可以看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整体NPP水平呈上升趋势。
2000年-2015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NPP由204.28gC/m2/yr上升到222.6gC/m2/yr,NPP增加了8.26gC/m2/yr,增长率为4.04%。
其中,2000年-2005年NPP增加了1.29gC/m2/yr,增长率为0.60%;2005年-2010年NPP增加了2.65gC/m2/yr,增长率为1.19%;2010年-2015年NPP增加了4.32gC/m2/yr,增长率为1.94%。
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圈鄱阳湖位于我省北部,承赣、抚、信、饶、修五河之水,汇于长江。
作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不仅养育了江西4400万民众,也是目前我国为数不多的尚未遭受严重污染的大型湖泊。
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无序的产能建设对鄱阳湖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不断加剧,建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已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一个以生态为基础的以鄱阳湖为连接纽带的城市经济发展圈正在有序的规划中。
今年“两会”期间,我省提出了构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决策,这是江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对于促进江西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展开全面研究,尤其是按照主体功能区划分对环鄱产业布局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利于促进环鄱生态经济区生态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生态化,使环鄱生态经济区成为循环经济规模较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社会效益较高,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生态文明示范区、新型产业集聚区、城乡协调先行区和江西崛起的带动区。
对于建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初步的理解:一、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空间布局总体构想(一)产业空间布局的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对环鄱湖生态经济区产业进行合理布局,在鄱阳湖核心区及周边的庐山、三清山、龙虎山、龟峰、瑶里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组成的禁止开发区,主要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文化。
在五河沿岸2-3公里和鄱阳湖湖岸3公里滨湖12县(区)范围内组成的限制开发区,主要发展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
南昌、九江、景德镇、上饶、鹰潭、抚州等区域中心城市为优化开发区,南昌作为特大城市,应强化工业、金融、商业、物流、旅游功能,集聚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都市型工业,建设成为中部地区的工业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旅游中心。
九江、景德镇、上饶、鹰潭、抚州要定位于大城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汽车、石化、造船、有色金属、医药、电子信息、食品、旅游等产业。
鄱阳湖生态经济环境保护鄱阳湖,作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不仅是江西的一张璀璨名片,更是长江流域的重要调节器和生态宝库。
它的生态经济环境保护,对于区域发展和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鄱阳湖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水域辽阔,水生生物种类繁多。
这里是候鸟的天堂,每年秋冬季节,成千上万的候鸟从遥远的北方迁徙而来,在这片广袤的湿地中栖息觅食。
鄱阳湖的鱼类资源也十分丰富,为周边地区的渔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同时,湖区周边的土地肥沃,农业发达,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
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鄱阳湖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首先,围湖造田和过度捕捞等人类活动导致湖泊面积缩小,生态功能减弱。
曾经广阔的水域被不断蚕食,湖泊的蓄水能力和自净能力下降,这不仅影响了周边的生态平衡,也增加了洪涝灾害的风险。
其次,工业和农业的污染对鄱阳湖的水质造成了严重威胁。
一些工厂违规排放污水,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也随着雨水流入湖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蓝藻爆发等问题时有发生。
再者,非法采砂活动破坏了湖底的生态环境,影响了水生生物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
为了保护鄱阳湖的生态经济环境,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有效的措施。
在政策层面,政府应当加强规划和管理,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禁止围湖造田和非法采砂等破坏性行为,加大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和处罚力度。
同时,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周边居民积极参与生态保护。
在产业发展方面,应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鼓励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
生态农业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采用绿色环保的种植和养殖方式,既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生态旅游则可以让游客亲身感受鄱阳湖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同时为当地带来经济收入,促进经济与生态的良性循环。
对于湖区的水资源保护,要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确保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达标排放。
推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减少氮、磷等污染物的排放。
鄱阳湖城市群战略构想车圣保江西财经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13 【内容摘要】城市群是指伴随商品经济,在一个或几个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下,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地域上出现的经济联系紧密、产业分工合作、交通便利、通讯顺畅的城市集群。
城市群在促进经济增长和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异常重要的作用,鄱阳湖城市群建设对江西的“进位赶超"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构建鄱阳湖城市群必须坚持科学的战略和空间布局,为此本文提出“一轴、二带、三时、四区、五圈"战略构想,而支撑体系建设是打造鄱阳湖城市群的条件.【关键词】鄱阳湖城市群、战略、空间布局、支撑体系一、鄱阳湖城市群是带动江西经济的火车头城市群是指伴随商品经济,在一个或几个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下,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地域上出现的经济联系紧密、产业分工合作、交通便利、通讯顺畅的城市集群.“城市群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伴随着化、城市化的推进,不断由分散、孤立的城市经济逐渐向大城市经济圈和大城市经济带演化,最终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的一体化城市群经济”(黄新建,2009).在我国新型化、新型城镇化快速的新时期,城市群在促进经济增长和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异常重要的作用,国家明确将城市群作为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赋予其带动新型城镇化的龙头作用.2009年12月,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国家战略,这是江西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经济规划。
鄱阳湖城市群构建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重要内容,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主要载体,是辐射带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全省经济社会生态协调乃至周边地区的重要增长极,是江西省对接长(长江三角洲经济板块)珠(珠江三角洲经济板块)闽(闽江三角洲经济板块)、呼应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的桥头堡,是融入国际和国内大分工体系的无可替代的新的空间组织形式。
因而,鄱阳湖城市群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是加速推进江西省化、城镇化,促进江西率先在中部崛起;二是加快资源向鄱阳湖区域集聚,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三是加大政府与市场结合力度,促进经济方式的转变;四是加强区域经济联系,促进经济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
江西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研究说到江西,人们常会联想起唐朝王勃写于赣江之滨的《滕王阁序》:“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江西的地理和生态有着得天独厚的布局,而环鄱阳湖区又是江西经济、文化、生态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温家宝总理在江西视察时指出,“要切实保护好鄱阳湖的生态环境,使鄱阳湖永远成为‘一湖清水’”。
落实好温总理的指示,不仅是保护鄱阳湖生态环境的迫切要求,也是实现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的必然要求,更是江西充分利用生态优势,促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如何实现鄱阳湖永远成为“一湖清水”的目标,是摆在全省4300万人民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省委、省政府作出建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全省综合竞争力,加快推进全面小康进程,在新的起点上实现中部崛起新跨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构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意义目前江西经济社会正处于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发展的环境和资源的压力在不断增大。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运用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构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然的战略选择。
(一)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省委、省政府以生态经济的理念,提出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这一战略构想,是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谋划江西未来发展的具体体现。
不仅符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搞好产业发展规划,可以有效地避免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对本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有利于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有利于实现“生态立省”与“加快发展”的有机统一,有利于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促进江西发展的政策措施,从而在全国形成生态优良,资源充裕、品牌特出的示范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概述日期:2010-02-03 | 保护视力色:名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亦称: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简称:“环鄱地区”、“环鄱区”、“环鄱”或“鄱区”对应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一、区域范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于江西省北部,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和鄱阳湖全部湖体在内,国土面积为5.12万平方公里。
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30%,人口占江西省50%,经济总量占江西省60%。
该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承担着调洪蓄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多种生态功能。
鄱阳湖又是长江的重要调蓄湖泊,年均入江水量约占长江径流量的15.6%。
鄱阳湖水量、水质的持续稳定,直接关系到鄱阳湖周边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用水安全。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还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等重要经济板块的直接腹地,是中部地区正在加速形成的增长极之一,具有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条件。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38个县市区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安义县;九江县、彭泽县、德安县、星子县、永修县、湖口县、都昌县、武宁县;鄱阳县、余干县、万年县;东乡县;浮梁县;余江县;新干县瑞昌市;丰城市、樟树市、高安市;乐平市;贵溪市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湾里区、青山湖区;浔阳区、庐山区;珠山区、昌江区;月湖区;临川区;渝水区共青城二、区域定位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定位是:1.建设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2.建设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3.加快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带动区4.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三、战略目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近期为2009年至2015年,远期展望到2020年。
2009年—2015年的任务是创新体制机制,夯实发展基础,壮大生态经济实力,初步形成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新模式;到2015年实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率先在欠发达地区构建生态产业体系,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到2020年,构建保障有力的生态安全体系,形成先进高效的生态产业集群,建设生态宜居的新型城市群,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