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实验教学与反思
- 格式:pdf
- 大小:141.00 KB
- 文档页数:1
初中生物实验教案:动植物细胞的观察与比较一、实验目的与背景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2. 实验方法三、实验步骤与观察结果分析1. 实验步骤2. 观察结果分析四、实验教学设计与意义五、实验注意事项及安全提示一、实验目的与背景动植物细胞是生物学中重要的基础概念,通过观察和比较它们的结构和特征,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细胞组织的组成和功能。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显微镜技术观察和比较动植物细胞,在视觉上感受细胞之间的差异,并加深对于细胞结构与功能关系的认识。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玻璃切片:动植物组织切片样本;(2)苏木精溶液:染色剂,用于增强显微镜下对细胞结构的清晰度;(3)盐水:用于洗涤玻璃切片;(4)甘油溶液:用于封装玻璃切片;(5)显微镜:用于观察切片样本。
2. 实验方法:(1)准备工作:取一片动植物组织的玻璃切片,放置在盐水中洗涤,去除余留的细胞浮游和污垢。
然后将玻璃切片转移至苏木精溶液中,染色30秒-1分钟,使细胞结构清晰可见。
之后,再次用盐水洗涤几次以去除多余染料。
(2)观察动植物细胞的比较:将准备好的切片样本放置在显微镜载物上,并加一滴甘油溶液封装。
通过调节显微镜的倍数和焦距,观察细胞形态、核仁、叶绿体等结构特征,并记录所见到的差异。
三、实验步骤与观察结果分析1. 实验步骤:(1)准备好实验材料,并进行适当清洗;(2)将玻璃切片样本放入苏木精溶液中进行染色;(3)用盐水洗净切片样本以去除多余染料;(4)将染色样本放在显微镜载物上,并加一滴甘油溶液封装;(5)通过调节显微镜倍数和焦距,观察细胞的结构特征。
2. 观察结果分析:根据观察记录,动植物细胞有以下主要差异:(1)形态:动物细胞多呈不规则形状,而植物细胞通常为方形或矩形。
(2)细胞壁:动物细胞无细胞壁,而植物细胞具有厚壁。
(3)叶绿体:只有植物细胞含有叶绿体,作用于光合作用。
(4)液泡:只有植物细胞含有大型液泡,用于贮存水分等物质。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观察动物细胞》教学反思三《观察动物细胞》教学反思一关于请学生站着操作,一方面,初一的学生个子本身比较矮,站着操作比较方便,另一方面,根据站着的人数,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全班已经成功完成观察的学生人数,更好地掌握上课的进度。
当然,这个阶段不能时间太长。
虽然已经学习过使用显微镜的有关内容,也亲自操作过显微镜,但由于遗忘和不熟练,学生在观察时常常遇到各种困难,因此,实验报告的作用在这里尤其突出。
它的使用便于学生条文清晰地发现自己实验中的问题所在,也便于教师、其他成功学生的指导和帮助,而教师、成功学生的鼓励、帮助、学生之间的合作对全体学生都顺利完成实验也是非常重要的。
而且课后把该实验报告上交,可以很好地让老师了解所有学生的掌握情况。
《观察动物细胞》教学反思二七年级上册《观察植物细胞》一节,我按计划组织全班复习了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然后,引入新课的学习。
我说:“同学们都知道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可到底细胞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却从没见过,本节课我们将借助显微镜一睹细胞的芳容……”上节课学生只是用显微镜看了玻片上的“上”字,总觉得不过隐,听说现在可以见识一下神奇的细胞,心里是何等的兴奋啊!没等我说完,学生们已经按捺不住了,纷纷好奇地拿起实验桌上整片的洋葱鳞片叶等往显微镜的载物台上放,都迫不及待地想到细胞王国遨游……没想到,刚上课就偏离了我预设的轨道,看着这意料之外的一切,到底该不该用纪律去强制学生停下来,继续听我讲述临时装片的制作以及植物细胞的观察方法呢?我犹豫了一下,忽然想到,让学生先尝试一下不是更好吗,于是我决定把计划中由我讲述的“生物材料需要经过怎样的处理才能看清细胞呢?”这个问题改为由学生自己探究,于是我不动声色,让孩子们继续看下去。
2分钟之后,学生们陆陆续续地抬起了头,满脸疑惑地相互询问:“你看到吗?细胞是啥样子的?”、“黑黑的,什么都没看见!”、“我也是,到底怎么回事?”、“明明对好光,可就是看不见。
动物细胞教学反思在进行动物细胞的教学之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这不仅有助于我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更能为未来的教学改进提供有力的依据。
首先,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方面,我明确了让学生掌握动物细胞的结构、功能以及与植物细胞的区别等核心知识。
通过课堂的反馈和课后的作业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对于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然而,在理解细胞各部分结构的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方面,仍有部分学生存在困惑。
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功能的讲解需要更加生动形象,结合更多的实例和比喻,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较为抽象的概念。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通过展示精美的细胞图片和动画,试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动物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这种方式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过多地依赖图片和动画,可能导致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上的主动性不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适当减少展示的时间,增加学生自主观察和讨论的环节,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我注重了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按照从细胞的整体结构到各部分细节的顺序进行讲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节奏的把握不够精准,有时会出现讲解过快或过慢的情况。
讲解过快可能导致学生跟不上思路,理解不透彻;讲解过慢则可能使课堂气氛沉闷,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我需要更加敏锐地捕捉学生的反应,根据他们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讲解的速度和深度。
在课堂互动方面,我设计了一些提问和小组讨论的环节。
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但也有个别学生表现不够积极,这可能是因为问题的设置不够具有启发性或者小组分工不够明确。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进一步优化问题的设计,使其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同时,加强对小组讨论的引导和监督,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讨论中来。
对于实验教学环节,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无法让每个学生都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动物细胞。
《观察植物的细胞》教学反思在《观察植物的细胞》一课,把实验分为制作并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制作并观察蕃茄果肉细胞、观察叶表皮永久装片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实验过程是老师先讲实验操作的要领、做示范,然后学生再独立操作、观察。
学生操作观察时老师巡回辅导,一个阶段完成后再进行下一个阶段。
各个阶段完成后,老师以问答的方式让学生说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洋葱表皮细胞近似长方体,蕃茄果肉细胞近似球体,叶表皮细胞形态不规则,但它们都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
老师再补充说明,植物细胞都有细胞膜,但由于它太薄,而且紧贴细胞壁,用光学显微镜是不易观察到的,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不同的细胞形态不同,但它们都有相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分段实验不仅给学生提供独自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而且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逐渐学会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实验资料,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从而主动获得知识。
七、教学反思关于请学生站着操作,一方面,初一的学生个子本身比较矮,站着操作比较方便,另一方面,根据站着的人数,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全班已经成功完成观察的学生人数,更好地掌握上课的进度。
当然,这个阶段不能时间太长。
虽然已经学习过使用显微镜的有关内容,也亲自操作过显微镜,但由于遗忘和不熟练,学生在观察时常常遇到各种困难,因此,实验报告的作用在这里尤其突出。
它的使用便于学生条文清晰地发现自己实验中的问题所在,也便于教师、其他成功学生的指导和帮助,而教师、成功学生的鼓励、帮助、学生之间的合作对全体学生都顺利完成实验也是非常重要的。
而且课后把该实验报告上交,可以很好地让老师了解所有学生的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七年级上册《观察植物细胞》一节,我按计划组织全班复习了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然后,引入新课的学习。
我说:“同学们都知道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可到底细胞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却从没见过,本节课我们将借助显微镜一睹细胞的芳容……”上节课学生只是用显微镜看了玻片上的“上”字,总觉得不过隐,听说现在可以见识一下神奇的细胞,心里是何等的兴奋啊!没等我说完,学生们已经按捺不住了,纷纷好奇地拿起实验桌上整片的洋葱鳞片叶等往显微镜的载物台上放,都迫不及待地想到细胞王国遨游……没想到,刚上课就偏离了我预设的轨道,看着这意料之外的一切,到底该不该用纪律去强制学生停下来,继续听我讲述临时装片的制作以及植物细胞的观察方法呢?我犹豫了一下,忽然想到,让学生先尝试一下不是更好吗,于是我决定把计划中由我讲述的“生物材料需要经过怎样的处理才能看清细胞呢?”这个问题改为由学生自己探究,于是我不动声色,让孩子们继续看下去。
实验名称: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结构比较实验日期:2023年10月25日实验地点:学校生物实验室实验人员:张三、李四、王五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 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
3.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它们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等结构,而动物细胞则没有。
通过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显微结构,可以加深对细胞结构及其功能的理解。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洋葱鳞片叶、口腔上皮细胞、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染色液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酒精灯、镊子、滴管等。
四、实验步骤1. 制作洋葱鳞片叶细胞玻片:取洋葱鳞片叶,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放在载玻片上,滴加染色液,盖上盖玻片。
2.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玻片:用消毒牙签刮取口腔上皮细胞,滴加染色液,盖上盖玻片。
3. 显微镜观察:将洋葱鳞片叶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玻片分别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4. 记录观察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植物细胞结构:- 细胞壁:位于细胞最外层,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 细胞膜:位于细胞壁内侧,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组成,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
- 细胞质:位于细胞膜内侧,由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组成,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核糖体等。
- 细胞核:位于细胞质中央,由核膜、核孔、核仁和核质组成,是细胞的遗传信息库。
2. 动物细胞结构:- 细胞膜:位于细胞最外层,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组成,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
- 细胞质:位于细胞膜内侧,由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组成,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核糖体等。
- 细胞核:位于细胞质中央,由核膜、核孔、核仁和核质组成,是细胞的遗传信息库。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到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并比较了它们在结构上的异同。
观察动植物细胞实验教学
教学目标
①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说明植物洋葱表皮细胞、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初步学会绘制动植物细胞结构简图,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②学生体会“胆大心细”是顺利实验的必备素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③在老师的带领、指导下,尝试改革实验,意识到实验方法是可以发展变化的,增强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
重点:制作临时装片,归纳动植物细胞结构。
难点:以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成功地制作临时装片(“胆大心细”是成就一切实验的素质)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尊重事实是生物绘图的前提)。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方法:实验法
教学设计
作业:
1.课下练习绘画动植物细胞结构图
2.区分好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观察动物细胞》教
学反思一
通过这次讲课比赛,我不仅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且学到了很多东西。
通过集体备课、说课、评课。
让我觉得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也从其他老教师身上学到了有效的教学经验,找到了自己的不足。
比如各个环节时间的安排上和对学生的启发上的不合理之处等等,尤其是实验环节上。
这节课主要是实验内容,我在比赛前精心制作了课件,在这节课中我也尝试着运用了它,结果很好!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增加了知识的趣味性!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展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化难点、抽象点为形象生动的动画,勿庸置疑,这种教育技术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它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没有的趣味性、直观性,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从而能更容易地达到了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培养了技能。
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逐渐成为目前教学技术手段的主流之一。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尝试,使我感受到了改变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以及得到良好效果的快乐,也看到了学生的那种渴望创新、探索、渴求表现的要求,也使我看到了学生们的巨大的潜能,更大的发展性、可塑性,对于我在今后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提供了基础。
我会不断实践、不断学习、
不断反思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和朋友,达到一种“亦师亦友”的境界。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发挥自己的优势,多利用多媒体教学,也会多向其他教师学习,取长补短。
一、实验目的1. 通过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了解其基本结构和组成。
2. 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异同,加深对细胞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等特有结构,而动物细胞则没有。
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可以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
三、实验材料1. 植物细胞:洋葱鳞片叶2. 动物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3. 实验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镊子、纱布、滴管、稀碘液、生理盐水、消毒牙签4. 实验试剂:清水、生理盐水、碘液四、实验步骤1. 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1)用纱布将载玻片、盖玻片擦干净。
(2)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3)用镊子在洋葱鳞片叶上撕下一小片表皮。
(4)将撕下的表皮放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针将其展平。
(5)用镊子夹住盖玻片,先将一边接触载玻片的水滴边经再慢慢把盖玻片放平,制成临时切片。
(6)在盖玻片的翼侧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2. 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3)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
(4)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破片的生理盐水滴中涂抹几下。
(5)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然后缓缓地盖在水滴上,注意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
(6)在盖玻片的翼侧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3. 显微镜观察将临时装片放到显微镜上,调整显微镜与临时切片位置,直到可以观察到清晰的图像为止。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植物细胞结构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植物细胞具有以下结构:(1)细胞壁:位于细胞的最外层,呈透明、均质状,具有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2)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呈透明、薄膜状,具有选择性透过作用,控制物质的进出。
观察植物细胞教学反思本节是《生物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通过制作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也让学生认识了奇妙的微观世界,极大的激发了他们的探索欲望、学习热情。
既是第一节内容的延续部分,同时又为下一节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的学习打下基础。
可以说本节课在初中三年的生物教学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创新思维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激发学生热爱生物学科的良好契机。
考虑到初一学生首次制作临时装片,且他们对于实验感到新奇加之本身就活泼好动,教师如果不能有效的把握教材、调控课堂,课堂必然杂乱无章、效率低下。
一节课下来,教师的嗓子喊破了也无济于事,因此我事先从备课上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首先从激发求知欲望入手,你想观察到真实的细胞吗,让学生跃跃欲试。
然后让学生依据学案自主阅读课本掌握三种玻片名称,并能抓出关键词。
有效的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本节课中我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十分重视的。
在进行本节的重点: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时,我打破了以往的师讲解并演示实验过程而是放手给学生,通过让学生依据学案自主阅读课本抓出实验步骤的7个关键动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有利于记忆实验步骤。
然后演示多媒体动化操作步骤,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让事先培养的生物小先生演示讲解实验过程,完全放手给学生,极大的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激发了其他同学参与的热情,真正的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但教师并不是无事可做,而是收放有度,引导学生找出小先生的问题,并提出实验中不理解的问题,让学生能积极思考。
接下来的学生动手操作教师也是及时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实验结束之后,让学生谈实验中存在的不足与成功,收获与体验。
收到的效果很好。
让学生动手绘制生物图解,培养学生的识土图和绘图能力。
运用小试锋芒的环节让学生能及时的针对实验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发挥小组合作的力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
初中生物实验教案:动植物细胞的观察与比较一、实验目的二、实验材料与设备三、实验步骤与操作说明1. 动植物细胞的取样和制片2. 细胞的染色3. 细胞的观察与比较四、观察结果与数据记录五、实验分析与讨论六、实验结论七、延伸拓展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观察和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动植物细胞的异同之处,加深对细胞学知识的理解。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细致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实验材料与设备材料:1. 动物细胞样本:可使用洋葱表皮或鸡血涂片。
2. 植物细胞样本:可使用鲜叶片、花药或鲜根尖。
3. 常见的染色剂溶液:如含甲苯醇的苏木精溶液、甲苯涉红或甲苯涉蓝等。
设备:1. 显微镜2. 玻璃刀片3. 盖玻片4. 手术刀5. 钳子6. 清洁纸巾实验步骤与操作说明1. 动植物细胞的取样和制片a. 用洋葱切片夹或鸡血涂片夹将动物细胞样本固定在玻璃刀片上。
b. 用手术刀和钳子轻轻取下鲜叶片、花药或鲜根尖,并将样本固定在玻璃刀片上。
2. 细胞的染色a. 使用滴管滴入少量染色剂溶液,使细胞染色。
b. 静置5分钟,然后用清洁纸巾轻轻吸干余下的染色剂溶液。
3. 细胞的观察与比较a. 将制片放在显微镜盘中。
b. 用低倍放大镜先观察,然后切换至高倍放大镜细致观察。
c. 观察细胞形态、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以及可能发现的其他细胞器。
观察结果与数据记录学生在观察过程中需要记录以下细胞结构的特点:1. 动物细胞: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
2. 植物细胞: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叶绿体、大中央液泡。
实验分析与讨论通过对动植物细胞的观察与比较,学生可以发现以下结论:1. 动植物细胞都包含有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但植物细胞还拥有细胞壁、叶绿体和大中央液泡。
2. 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它起到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3.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的特殊细胞器,负责进行光合作用,将阳光转化为能量。
4. 动植物细胞的大小、形态和结构有所不同,但它们共同组成了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一、实验目的1. 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 观察并描述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 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
二、实验原理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通过观察细胞的结构,可以了解细胞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洋葱表皮细胞、口腔上皮细胞、酵母菌细胞、哺乳动物红细胞。
2. 仪器: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生理盐水、稀碘液、吸水纸。
四、实验步骤1. 洋葱表皮细胞观察(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2)将装片置于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观察,再切换到高倍镜观察。
(3)观察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
2. 口腔上皮细胞观察(1)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2)将装片置于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观察,再切换到高倍镜观察。
(3)观察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
3. 酵母菌细胞观察(1)制作酵母菌细胞临时装片。
(2)将装片置于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观察,再切换到高倍镜观察。
(3)观察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
4. 哺乳动物红细胞观察(1)制作哺乳动物红细胞临时装片。
(2)将装片置于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观察,再切换到高倍镜观察。
(3)观察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
五、实验结果1. 洋葱表皮细胞- 细胞壁: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 细胞膜: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结构,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组成,具有选择透过性。
- 细胞质:细胞质是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的区域,含有各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 细胞核: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含有遗传物质DNA,控制细胞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 液泡:液泡是细胞内的储存器官,储存水分、营养物质和废物等。
- 叶绿体: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负责光合作用。
2. 口腔上皮细胞- 细胞膜: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结构,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组成,具有选择透过性。
第2节细胞分组实验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01实验报告【实验目标】1.继续练习使用显微镜。
2.练习制作临时装片。
3.进一步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动、植物细胞的区别。
4.练习绘制生物显微图。
【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牙签、吸水纸、纱布、刀片、水、红墨水(或碘液)、0.01%亚甲基蓝溶液、0.9%的生理盐水、洋葱鳞片。
【实验过程】1.观察洋葱表皮细胞(1)净片:用干净的________将载玻片擦拭干净。
(2)滴水:在载玻片上滴一滴________。
(3)取材:把洋葱鳞片切成小块,用________撕下一小块洋葱鳞片________表皮,放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________。
(4)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盖玻片一侧先接触________,然后慢慢放平。
(5)染色:在盖玻片一侧加1~2滴________,在________用吸水纸吸水,使染液浸润全部标本。
K(6)观察: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
(7)画图:将观察到的洋葱鳞片表皮细胞画在右边方框内。
2.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1)净片:用干净的纱布将载玻片擦拭干净。
(2)滴水: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________。
(3)取材:漱净口,用消毒牙签轻刮________,把刮下来的细胞________在生理盐水中,尽量涂均匀。
(4)盖片。
(5)染色:在盖玻片一侧加一滴________,在________用吸水纸吸水,使染液浸润全部标本。
K(6)观察:用显微镜观察。
(7)画图:将观察到的细胞画在右边方框内。
【问题与讨论】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2.如何区别视野中的细胞和气泡?你是如何处理气泡的?3.所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02实验突破1.(厦门中考)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操作顺序是()A.漱口-涂片-刮取-染色-盖片B.漱口-刮取-涂片-盖片-染色C.刮取-涂片-盖片-染色-漱口D.涂片-刮取-漱口-盖片-染色2.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他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结果看到的细胞一部分清晰,一部分模糊,这可能是()A.反光镜未调好B.显微镜物镜是坏的C.细准焦螺旋没调好D.标本做得厚薄不均3.某同学在制作洋葱鳞片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步骤,该操作的作用有()①用吸水纸吸去过多的水,防止盖玻片漂浮②用吸水纸吸水,有利于排出盖玻片下的气泡③用吸水纸吸水,有利于让染色剂给细胞染色A.①B.①②C.②③D.①②③4.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自己制作的洋葱鳞片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看不见的结构是()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5.(聊城中考)在“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中,不需要用到的器具是()6.(广安中考)如图为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部分操作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④②③①D.④③②①7.下图表示“制作洋葱鳞片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步骤②和④中滴加的分别是()A.清水、清水B.碘液、清水C.清水、碘液D.碘液、碘液8.(桐城中考)某学习小组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视野中观察到如图所示的图像,小组讨论认为,可能是装片制作过程中某一步骤操作不当所致,最可能是()9.(广东中考)用洋葱鳞片叶“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10.在低倍镜下观察碘液染色的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时,细胞结构中染色最深的部位是()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核D.液泡11.某同学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的细胞有重叠现象,不宜观察。
一、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异同,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掌握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方法和技能,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3.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异同;2.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理解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2.掌握显微镜的基本使用方法。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实验探究法;3.小组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植物和动物,引导学生谈谈是否知道这两个生物体的区别,如何看出这两种生物的不同之处。
2.讲解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基本知识(10分钟)教师介绍细胞的概念和基本结构,讲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区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异同之处。
3.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20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显微镜,讲解其基本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2)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植物样本的细胞结构和形态;3)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交流和讨论,辨认出植物细胞不同部分的组成和功能。
4.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认识细胞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团队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讲解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方法和技巧,深入了解了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初中生物植物细胞教案及反思
一、教学内容:
1. 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
2. 植物细胞的功能
3.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2. 掌握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
1. 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
2. 植物细胞的功能
四、教学难点:
1.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五、教学方法:
1. 讲授与示范相结合
2. 观察实验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细胞的结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猜测细胞的结构特点
2. 学习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和功能:讲解植物细胞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让学生记忆并默写
3. 植物细胞实验:利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记录观察结果
4. 讨论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通过对比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特点,让学生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并做总结
5. 小结: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作业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示范和观察实验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去感受和理解知识,更好地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同时,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合理设计,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实验二观察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教学设计人员:分工:板书设计和书写、新课导入;观察植物细胞部分教学设计和教学;观察动物细胞部分教学设计和教学、制作简单细胞模型;课堂总结、巡堂问题反馈预实验:2次教材分析:《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是浙教版七年级上第二章观察生物第4节细胞中的一个实验,通常分为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为“观察植物细胞”,第二课时为“观察动物细胞”。
但是本次上课,我们将两个课时并为一个课时进行。
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的基本结构,本节课通过运用显微镜观察动物、植物的细胞,从而更好的了解细胞的功能和结构,并为学好其它生物学知识打好基础。
本节课就是要求学生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练习使用显微镜观察构成动植物体的细胞,掌握构成动植物体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动手能力,尝试规范操作,用三维思维描述细胞,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让学生绘制简单的生物图,培养他们的绘图能力。
并且本节课通过还归纳比较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培养思维能力,分析归纳的能力,因此,本节意义十分重要。
学情分析:本次实验教学的对象为七年级(初一)学生。
此次实验为初中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二个实验。
学生在理论课上对动物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一定了解。
在上一次实验课显微镜的使用中,已经练习了使用显微镜。
但学生还未建立起对动物、植物细胞结构进行比较的思想。
七年的学生还是处于一个好动的年龄,通过制作动、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让学生在动手中进一步了解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同时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
在充分认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学习兴趣的情况下,把握课堂重难点。
设计理念本次实验课建立在学习了理论课的基础上,学生已经知道了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根据理论结合实际,通过教师讲演,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究,使学生真正了解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体会到细胞是构成生物的基本单位。
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使学生在实验中得到系统的科学方法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