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在无痛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186.56 KB
- 文档页数:2
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效果摘要【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检查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效果。
方法:本研究于我院以对照形式展开,抽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接收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88例为对象,经随机交替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实施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组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其诊断效果。
结果:观察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漏诊率与误诊率低于对照组(P<0.05);根据其监测结果显示,观察组心率变异性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的诊断准确率更高,更有利于医师对患者病情程度的评估和判断,建议加强临床应用力度。
【关键词】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诊断效果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属于冠心病中的一种类型,是指患者明确患有冠心病但未出现明显的典型症状,由于其症状不典型甚至无特异性表现,极易受到患者的忽略,导致患者在无症状情况下发生猝死情况,因此临床中应当给予高度重视。
目前,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有着心动图、心电图等多种方式,并且对疾病的诊断也有着较好的效果[1]。
笔者为探究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特选择2020年3月-2021年3月院中收治的患者作为调研对象,现将调研内容总结如下。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本研究于我院以对照形式展开,抽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接收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88例为对象,经随机交替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男23、女21,平均年龄(47.34±3.97)岁,观察组男25、女19,平均年龄(47.52±3.78)岁。
两组一般资料相似(P>0.05)。
1.2方法对照组:仪器选择徐州灏创医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的十二导联心电图机(型号:SM-12E),患者在安静休息30min后,解开上衣露出胸腔部并于床上取平卧位,于胸前粘贴电极片连接导联电缆及主机后进行监测,保持呼吸平稳,记录监测数据,将结果交由医师诊断。
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价值心肌缺血是心脏供血减少或供血不足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合并症,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助于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
动态心电图(Holter)是一种长时间连续记录心电图的技术,可对心脏的电生理学状况进行监测和分析。
与常规心电图相比,Holter能够不间断地记录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心电活动,因此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以更准确地检测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等心血管疾病。
实际上,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已经成为临床上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主要优势如下:1. 早期发现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可以记录心电活动的全过程,并能反映不同时段内的心电变化和心肌缺血程度,从而可以早期发现心肌缺血。
通过对24小时记录的心电图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缺血的次数、程度、持续时间等信息,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具有重要的作用。
2. 监测疾病进展情况动态心电图可以全天候监测患者的心电状态,及时发现疾病的进展情况。
如果病情发展迅速,可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助于减轻症状和提高治疗效果。
3. 评估疗效和预后通过对动态心电图的分析,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
长期连续监测心电活动,能更准确地测量心脏的功能状态和缺血程度,有助于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和预防病情恶化。
虽然动态心电图有许多优势,但它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误诊率较高、尤其是在早期阶段容易被忽略、监测过程对患者有一定的心理压力等,需要在临床应用中加以注意。
总之,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疾病,保障患者的健康。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临床研究的深入,动态心电图在未来的临床应用中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动态心电图对诊断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作用。
方法:对120例冠心病患者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
结果:共检出心肌缺血1265阵次,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显著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占85.5%;发作高峰在上午7:00-12:00,01:00-6:00最少,但夜间缺血持续时间及st段压低幅度明显重于白昼。
结论: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有明确的诊断作用。
【关键词】冠心病;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435-02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是指具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而患者并无临床症状的一组综合征。
其发作隐匿,广泛存在于各型冠心病(chd)患者,容易发生各类心脏事件[1]。
本文应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dcg)检测cad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8月-2011年12月收治的cad120例,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who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2]。
所有病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或有典型心肌梗死和心绞痛表现而诊断入选;有可能影响st段结果的病例不被录选。
120例中男性68例、女性52例,年龄43-80(平均56±10)岁。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恢复期2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42例、稳定型心绞痛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8例,临床无症状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狭窄者6例。
1.2 方法①采用12导联全息动态心电监护系统,进行24 h的12导联同步记录。
嘱患者作一定量负荷运动及详细记录生活日志(含休息、生活、运动及自觉症状等情况)。
②心肌缺血诊断的判定:采用1999年acc/aha dcg工作指南推荐的标准。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发表时间:2018-09-20T11:57:43.66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6月上第11期作者:冯辉[导读] 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冯辉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庆 404000【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90例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动态心电图)和对照组(常规心电图)各4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确诊率(97.78%>84.44%)、ST下移距离[(0.191±0.039)mV>(0.149±0.027)mV]相对更高,而漏诊率(2.22%<11.11%)、误诊率(0<4.44%)相对更低(P<0.05),ST下移维持时间[(3.338±1.825)mV/min<(6.132±2.751)mV/min]相对更短(P<0.05)。
结论: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动态心电图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根据患者的心电活动异常,判断其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便于及时实施治疗,进而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临床治疗的有效性。
【关键词】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临床诊断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由于患者的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其出现心肌缺血的情况。
在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中,部分患者在一般情况下并无显著的症状表现,难以及时发现病情和实施治疗。
为了及时、准确的检出疾病,可以根据患者的心电活动异常来进行判断,对其进行心电图监测[1]。
在心电图诊断方法的选择上,应考虑到采集时间长短及获取的信息量,进而为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本研究以我院2016年3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90例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动态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在心肌缺血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究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在心肌缺血中的应用。
方法:挑取2019年8—12月本院89例心肌缺血患者实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有症状38例,无症状51例,依据检测结果并集合患者的临床现象予以分析。
结果:有症状型发作时心率明显高于无症状型,但无症状型心率失常发生率与心率失常持续时间明显高于无症状型,差异显赫,P<0.05;51无症状型心肌缺血患者缺血型ST段改变在6:00~12:00发生率较高,且多数在上午0:00发生率低。
结论:24h动态心电图能够诊断心肌缺血的持续时间、发作次数等,并可作为冠心病的调查,此外,为冠心病治疗、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意义。
【关键词】SMI;心率;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15-0085-02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称为无痛性心肌缺血,以及隐匿性的心肌缺血。
主要指患有心肌缺血,但未明确胸痛现象与心肌缺血现象,属于冠心病中一种[1]。
现我国冠心病患者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时,该病在冠心病中存在较为普遍,冠心病患者从而猝死,在此之前无任何症状[2]。
对此,需对患者加强监测,使冠心病的检出率提高,该方法对心肌缺血检测具有明显效果,也是诊断SMI重要方式,并对SMI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3]。
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挑取2019年8—12月本院89例心肌缺血患者实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测,患者经诊断均符合WHO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
男51例,女49,年龄46~69岁,平均年龄(57.98±1.84)岁,行常规心电图检测无明显ST段变化。
1.2 方法应用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选取十二导联全信息记录24h的心电资料,对其ST段变化是否改变心绞痛与生活状态关系进行观察。
1.3 观察指标对具有心肌缺血患者,依据有无症状分为有症状(38例)、无症状(58例)两组。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动态心电图(Holter心电图)是一种连续记录心电活动的检查方法,可以记录心电图的变化情况,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而引起。
心绞痛是冠心病的常见症状,但是一部分患者可能没有典型的心绞痛症状,即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这部分患者常常在冠心病的早期阶段被忽略,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
动态心电图可以帮助及早发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从而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
动态心电图的主要原理是通过记录一段时间内的心电活动,包括静息状态和活动状态下的心电变化情况,以便全面了解心脏的功能状态。
患者在正常的生活和活动状态下佩戴24小时或72小时的心电图仪,记录心电图的变化,包括静息状态、日常活动和夜间睡眠等不同情况下的心电图特征。
1.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监测:动态心电图可以连续记录心电图的变化情况,包括心绞痛发作和心肌缺血等。
通过对心电图特征的分析,可以发现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心肌缺血的表现,及早发现可能存在的心血管问题。
2. 判断心肌缺血的程度和严重性:动态心电图可以记录心肌缺血的程度和严重性。
通过分析心电图的ST段变化,可以判断心肌缺血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这对于评估患者的病情并制定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3. 诊断冠心病风险的评估:动态心电图可以帮助评估冠心病的风险。
通过监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心脏的活动状态,可以判断患者的心血管系统是否正常。
对于高风险的患者,可以提早进行干预和治疗。
4. 治疗效果的评估:动态心电图可以监测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连续监测心电图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从而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它可以帮助发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评估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冠心病的风险以及评估治疗效果。
通过早期的干预和治疗,可以降低冠心病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效果(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人民医院甘肃武威733000)【摘要】目的:对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有效性进行研究与分析。
方法: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选取了于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然后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对患者进行了分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50例患者。
对照组采用超声心动图进行病症检查,而实验组则是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
之后,分别对比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误诊率以及漏诊率。
结果:应用动态心电图的实验组,其检查结果在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误诊率以及漏诊率方面,均优于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诊断,动态心电图具有监测时间长、敏感度高,并且能够高效率的得到准确度高、特异性检查效果好的检测结果。
相较于其他的诊断方式,动态心电图的漏诊率与误诊率也非常低,能够为临床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提供有效帮助。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效果【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1-0108-01冠心病作为中老年群体易发的一种疾病,其属于机体脂质代谢异常,进而引发患者身体素质下降。
同时,冠心病的发生多会伴随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而这种病症较为特殊的原因在于,其病灶表现不明显,这使得临床诊断时可能会出现漏诊、误诊的现象,进而影响到最佳治疗时机。
对此,动态心电图应运而生,而相较于其他诊断方法,例如常规心电图、超声心电图等,诊断准确率高、漏诊与误诊机率低。
而在本文中,主要针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进行了诊断,获得了良好应用效果,具体报道如下所示。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研究对象主要为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进行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的患者,并对其进行了随机分组,每组50例。
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张晓晨;许丹丹;尚一楠【期刊名称】《实用心电学杂志》【年(卷),期】2024(33)1【摘要】目的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疑似SMI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常规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
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SMI检出率,并以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为金标准,分析二者对冠心病SMI的诊断效能。
结果在135例疑似冠心病SMI患者中,冠脉造影确诊107例;常规心电图检查检出92例,阳性检出率85.98%(92/107);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检出102例,阳性检出率为95.33%(102/107)。
24 h动态心电图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χ^(2)=5.515,P=0.019)。
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的敏感性、准确率、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39%、94.81%、81.82%,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分别为84.11%、85.93%、60.47%,P<0.05)。
结论24 h动态心电图能提高SMI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
【总页数】4页(P71-74)【作者】张晓晨;许丹丹;尚一楠【作者单位】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电图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3;R540.4【相关文献】1.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在诊断无痛性心肌缺血中的应用价值2.动态心电图检查在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的应用价值3.24h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在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中应用分析4.动态心电图在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5.24h动态心电图联合缺血修饰蛋白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效果发布时间:2021-01-13T14:11:08.670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9月18期作者:张珊[导读] 评价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效果。
张珊(淇县人民医院;河南淇县456750)【摘要】目的评价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效果。
方法对我院心血管科2019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90例疑似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检查。
比较两种检查方式检查准确率度、灵敏度与特异性。
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查准确度为82.22%,灵敏度与特异性为82.561%、75.00%,均高于常规动态图检查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使用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准确率高于常规心电图,漏诊概率更低,可为临床提供重要的依据。
【关键词】无症状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准确率;灵敏度冠心病是我国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冠心病患者可出现冠状动脉供血减少耗氧量增加的情况,心肌供氧失衡引发心肌缺血[1]。
部分心肌缺血患者缺乏胸痛等典型症状,很容易被患者忽视,但患者在心电图上却有心肌缺血的表现。
无症状心肌缺血,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较为常见,若不及时诊断与干预,很容易造成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后果。
心电图是诊断心血管疾病的常见方法,而动态心电图可以较为准确的记录患者24小时的心脏活动情况,可以更好的发现隐匿性疾病,为了评价其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效果,笔者对我院收治的90例疑似患者进行了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基线资料对我院心血管科2019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90例疑似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进行研究,男性47例,女性43例;最小年龄为52岁,最大年龄为76岁,平均(67.39±2.11)岁。
入组标准:(1)有冠心病史;(2)近期有胸痛症状。
排除标准:(1)精神异常无法配合检查;(2)临床资料不全。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摘要】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近五年来诊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进行研究,采用动态心电图对其进行确切分析。
结果:观察一组患者的无症状的心电图ST段下斜中的心率、有症状的心电图ST段下斜中的心率以及动态心电图中检测所反馈的平均心率值三个数据均明显低于观察二组,观察一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160次(79%),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42次(21%);观察二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148次(70%),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62次(30%),两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冠心病;诊断价值临床多年来实践发现,在冠心病患者发病早期容易发生心肌缺血病症,如没有及时对心肌缺血进行治疗,将对冠心病患者后续治疗产生严重影响[1],目前临床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极其重视,因此,我院组织本次研究工作。
1基本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近五年来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有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42例,年龄分布在39到74岁,平均年龄为(57.1±4.2)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患有本病症,本次研究排除其他类型心脏疾病患者、严重贫血患者、非自愿参与研究患者,将100例患者参照Cohn分类法均分两组,50例心肌梗死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设为观察一组,50例心绞痛伴有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设为观察二组,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经严格比较,未见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判别标准如动态心电图的ST段信息反馈为J点开始80ms呈现出水平波动或逐渐向下斜超过1mm,并且水平波动或向下倾斜的持续过程超过1min,就可以判断是缺血性的心电图ST段信息;与此同时,ST段如果在恢复正常水平后继续下降则判定为再次发作。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诊断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人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动态心电图临床诊断。
方法:选取240例无症状心肌缺血(smi)患者,经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按年龄分为两组,≥65岁为老年组,<65岁为对照组进行分析讨论。
结果:老年组smi有160例(占66.7%),老年组smi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smi在发生时间、诱发因素、心率快、慢上,老年组与对照组不同(p<o.05%)。
结论:老年人smi的发生率较高,动态心电图对smi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提高了检出率,对临床评估smi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分析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lentmyocardialischemia,smi)是无胸痛或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感觉,但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由于其发作隐匿易被患者忽视,它对心脏的损害不次于有症状心肌缺血,是冠心病不良预后的高危因素。
动态心电图(hoher)以能够长时间记录心电图,较常规体表心电图采集的信息更为系统完整,动态心电图不仅可以监测心脏活动的节律,还可以检测短暂的st段变化,提高了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对临床评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对240例冠心病患者smi的动态心电图分析,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检出率、临床特点及其发生规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6月240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根据年龄情况分为两组,其中≥65岁为老年组(a 组)160例,男72例,女88例;<65岁为对照组(b组)80例,男44例,女36例。
1.2方法体检项目肝功、肾功、血脂、血糖、胸片及十二导联心电图,发现smi均做动态心电图。
dcg的smi的诊断标准:st段呈水平或斜行下降,j点后0.08s下降≥0.olmv;持续lmin以上;在原有st段下降的基础上再下降0.1mv,间隔lmin以上则为另一次心肌缺血发作。
HEILONGJIANG MEDICINE AND PHARMACY Oct.0019,Vol.42No.4・15・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意义①位静波(郑•大学附属'“()/河南省症(学科心电图6,河南455000)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动态心电图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首次入院未曾接受放化疗的140例冠心病患者,将这54例分为成对照组、观察组,每组74例,进行连续24h心电图监测。
其中对照组只采用常规心电图监测,观察组则只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
观察两组冠心病患者的诊断结果,统计两组患者的发病情况对其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发作阵次,以及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病阵次及有症状心肌缺血发病阵次均有明显差异(P<4.45)。
两组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好发时间6:00至5:44,而在/:/至6:44时段内发作频率最低。
观察组有症状、无症状ST段下移时,以及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的平均心率均小于对照组,两组所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4.05)。
观察组心肌缺血发作阵次为345次,无症状的患者发作阵次205次(67.21%),有症状的患者发作阵次为104次(39.26%),其结果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4.45)。
结论:常规的心电图其检测的出率较低;而若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则能及时的发现无症状缺血心肌患者的存在,这说明动态心电图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效果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4144(245)44-4113-02冠心病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其临床表现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无症状心肌缺血是冠心病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主要指患者存在心肌缺血症状,比如心电活动异常、心肌血流灌注等,5旦却没有症状表现。
此类患者临床症状并不明显,但在饮酒、运动、失眠刺激下,容易发生心悸甚至猝死,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