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584.00 KB
- 文档页数:29
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变化与作用
文章导读
\n
众所周知,心电图都是通过了检查心脏的,很多的人心脏不好在检查心电图的时候被
发现心脏的跳动率起伏不平,由于患上了心肌缺血以及心肌梗塞都有可能引发自己的心脏
受到严重的损伤,甚至是包括小儿患上了先天性心脏病都需要通过心电图来进行观测和
检查,对于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又该如何检查呢!
观察24小时内的心电图变化
更有效的捕捉到异常的心电活动以及静态动态有无ST-T改变
具体如下:
动态心电图的用途很广,主要用于捕捉阵发性心律失常,如有阵发性心动过速和早搏,记录它们的发生时间、数量及分布状态;有无一过性的心绞痛、心肌缺血以及发作的诱因
和发生时间。
还可对一些经常出现心血管病症状(普通心电图没有阳性发现)的患者进行鉴别诊断。
在这部分患者中,有的是心脏病引起的心电图症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因为心脏异常而引发症状,如部分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或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等,这对临床医生作
出正确诊断并有针对性进行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冠心病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和价值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研究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冠心病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和价值。
方法:时段:2019.12~2020.12,选择本院接收的冠心病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分析,共计50例,分别实施常规心电图检查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检查结果、患者认可度。
结果:分析检查结果,常规心电图检查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早搏二、三联律、早搏成对检出率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分析患者认可度,和常规心电图检查相比,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评分更高,P<0.05。
结论:实施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方法,对冠心病性心律失常患者具有提高诊断准确性的效果,且患者的认可度较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诊断水平,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冠心病;心律失常;检出率;认可度近年来,冠心病的患病率日趋升高,老年患者是主要的发病人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密切相关,患者表现为乏力、心慌、呼吸困难等[1]。
在发病后,绝大多数患者伴随有心律失常症状,具有较高死亡率。
为了改善患者预后将其生活质量提高,需实施准确及时诊断方式,其中心电图检查是首选方式,能够获得理想的诊断效果。
实施常规心电图检查不符合实际需求,实施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方法,有助于提高检出率,将误诊率降低,提高了诊断效果。
本文择取本院接收的冠心病性心律失常患者(时段:2019.12~2020.12),观察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冠心病性心律失常的检出情况、患者认可度,现有以下内容。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时段:2019.12~2020.12,选择本院接收的冠心病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分析,共计50例,分别实施常规心电图检查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女性患者例数为12例,男性患者例数为38例,患者的年龄最小值62岁,患者的年龄最大值为78岁,患者的年龄均值为(70.59±1.21)岁。
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动态心电图(Holter)是一种连续记录心电图的检查方法,能够全面记录患者心脏在24小时内的心电活动情况,是心脏疾病诊断和评估的重要手段。
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是根据动态心电图的波形特点和心电图监测数据,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对心脏功能和病理状态进行评估和诊断的标准。
本文将从动态心电图的常见波形变化和相关参数入手,介绍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标准,以便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动态心电图。
一、ST段改变。
ST段是心电图中一个重要的波段,其改变常常反映了心肌缺血和心肌损伤的情况。
在动态心电图中,ST段改变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ST段抬高和ST段压低两种情况。
ST段抬高的诊断标准为,在导联上ST段抬高≥0.1mV,持续时间≥0.08s。
ST段压低的诊断标准为,在导联上ST段压低≥0.05mV,持续时间≥0.08s。
当出现以上情况时,应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心肌缺血和心肌损伤的评估和诊断。
二、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能够全面记录患者的心律情况,对各种心律失常进行监测和诊断。
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房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心房颤动等。
对于心律失常的诊断,主要根据动态心电图中心律失常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形态特点进行评估和诊断。
三、心动过缓和心动过速。
动态心电图还能够监测患者的心率情况,对心动过缓和心动过速进行评估和诊断。
心动过缓的诊断标准为,静息心率<60次/分,或者夜间心率<40次/分。
心动过速的诊断标准为,静息心率>100次/分,或者夜间心率>120次/分。
根据心率的情况,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心动过缓和心动过速的评估和诊断。
四、心电轴偏移。
心电轴偏移是指心脏电轴在胸部心电图上的方向发生改变,常常反映心脏的解剖和电生理情况。
动态心电图能够全面记录心电轴的变化,对心电轴偏移进行评估和诊断。
心电轴左偏的诊断标准为,Ⅰ、aVL导联QRS波群电轴左偏>+30°。
心悸患者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分析尹珍;任香顺【摘要】目的探讨心悸患者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12月在我院就诊的108例心悸患者给予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主要检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及缺血性ST-T改变.结果 108例患者中频发室性早搏(部分呈二联律、三联律)和频发房性早搏(部分呈二联律、三联律)发生率分别为22.22%和16.67%,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7.40%,缺血性ST-T改变18.52%,间歇性ST抬高9.26%,二度房室传导阻滞1.85%,间歇性心房颤动1.85%.结论心悸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检出率高,给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8(010)022【总页数】2页(P91-92)【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血管疾病;心悸【作者】尹珍;任香顺【作者单位】延边脑科医院电诊科,吉林延吉 133000;延边脑科医院电诊科,吉林延吉 1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心悸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心率可快可慢,其中大部分患者在体检时无明显的特异性体征[1]。
心悸是临床常见症状,威胁人类生命安全。
由于静息心电图心肌缺血检出率低,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各种恶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可见于静息时,在增加心脏负荷时,或仅在24小时动态观察中间断出现。
但平时心悸,做静息心电图正常患者,可能突然夜间转为心绞痛或心肌梗死,亦可能猝死[2],故应临床重视,因此对于心悸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有必要性。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2—12月在我院就诊的心悸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9例,女69例,年龄29~82岁,平均为(62.12±9.23)岁。
1.2 方法1.2.1 使用DCG-512型12导联HOLTER动态心电记录盒,通过10个电极安放在不同位置,插入闪光卡,开始记录。
24h动态心电图>1.5s长RR间期的常见病因及心电图分析张又元【摘要】目的:探究24h动态心电图>1.5s长RR间期的常见病因及心电图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5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4h动态心电图>1.5s长RR间期的常见病因及心电图变化,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具体的探究长RR间期的常见病因、心电图变化以及具体的时间分布。
结果长RR间期一般的高发年龄在60岁以上,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另外在性别上多为60岁以上的男性,满足这两个条件的患者在所有患者中所占的比例高于40%;长RR间期常见的发生时间为23:00~5:00,占总体的患者长RR间期的比率超过50.00%,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长RR间期的常见病因主要是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或者是合并性的疾病。
长RR间期心电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心房颤动、阵发心房颤动、室上性早搏未下传、Ⅱ度型房室阻滞、Ⅱ度窦房阻滞。
结论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及其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合并性的疾病是造成长RR间期的常见病因,24h动态心电图安全、有效、可持续有效的检测长RR间期心电图变化,具体的分析患者因为年龄、性别等原因对于长RR间期的影响,发现24h动态心电图>1.5s长RR间期心电图主要变化为室上性早搏未下传和心房颤动。
【期刊名称】《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年(卷),期】2016(000)009【总页数】2页(P62-63)【关键词】24h动态心电图;长RR间期;常见病因;心电图分析【作者】张又元【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1医院,广西桂林541002【正文语种】中文现阶段我国24h动态心电图的利用和研究还相对较少,对其研究的深入性还相对有限,我院对24h动态心电图>1.5s长RR间期的常见病因及心电图分析,选取了500例患者,具体的分析长RR的年龄、性别,具体的时间分布、病因以及心电图诊断比例,探讨长RR间期常见病因及心电图变化,现报告如下: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5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4h动态心电图>1.5s长RR间期的常见病因及心电图变化,患者的年龄在17~75岁之间,其中年龄最小的患者为17岁,年龄最大的为75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3.45±3.64)岁,所有的患者,均考虑其的年龄、性别,对于不同的年龄段进行具体的划分,例如可以针对17~40岁的患者进行有效的统计,对40~60的患者进行记录,另外针对60岁以上的患者进行检测和记录。
24小时动态心电图在冠状动脉慢血流中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分析24小时动态心电图在冠状动脉慢血流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00例病人,每组50例,选择慢血流的病人进入CSFP 组,选择无明显慢血流的病人为对照组。
CSFP组患者进行正常心电图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比较两种观察状况。
结果采用TIMI计帧法比较,CSFP组血液帧数高于对照组;两组电图测试结果动态心电图高于常规心电图。
结论动态心电图具有操作难度度小,无创等优点,可作为冠状动脉慢血流的诊断手段,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意义。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慢血流;动态心电图冠状动脉慢血流并非一个病症,而只是种现象,所谓冠状动脉慢血流,是指冠脉并没有发生狭窄、粥样病变等器质性变化,但出现了冠脉远端血流速度变慢的现象。
原因和发作机理目前均不清楚,但可能与冠脉细胞或小血管功能的异常相关,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胸口的不适感以及心绞痛,且时间通常较长。
它也可以表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室性或重度心律失常,甚至于可以引起猝死,通常无法检查出心血管疾病和冠心病的相关表现,B超可以看到多血管末端血流速度减慢,治疗通常通过使用硝酸甘油片、双喀达莫缓释胶囊等扩血管药物对症治疗心绞痛的症状。
除此以外,常用药品中还含有硝苯地平缓释片等钙分子抑制剂、盐酸普洛尔片等β受体阻滞剂、阿托伐他汀钙片剂等他汀类药品,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1]。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收治的100例患者,并全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测。
50例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患者为CSFP组,50例无慢血流患者为对照组。
1.2纳入标准与排出标准纳入标准CSFP组:(1)冠状动脉狭窄程度<40%;(2)冠状动脉 TIMI 血流分级2级;(3)冠状动脉远端血管延迟充盈;对照组:(1)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40%;(2)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为3级。
排除标准(1)冠状动脉痉挛、冠脉成形术后;(2)心肌病、瓣膜病、先心病;(3)贫血、感染、自身免疫病、肿瘤;(4)严重肝肾功能不全;(5)血液检查结果不全[2]。
阅读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正确方法动态心电图(Holter)可连续记录24小时内每一次心跳的心电图形,含有大量有关心脏电活动的信息。
如何从中获得对诊断疾病、评价病情有价值的信息吗?一般来说,面对一份正规的24小时动态心电报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阅读分析:(1)心率正常人24小时心率为59~87次/分。
白天偏高,剧烈活动可达180次/分。
通常最高心率年龄增加而减低,老年人最高心率一般不超过130次/分,女性高于男性。
夜间睡眠时偏低,约50次/分,甚至40次/分。
可见的正常人窦性心率的变化范围很大,睡眠时仍>90次/分,应视为异常,要考虑到是否患了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疾病;相反如持续减慢,平均心率<60次/分,活动后心掌上升不到90次/分,就要注意窦房结等传导系统是否发生了病变。
(2)早搏首先应明确这样的观念:有早搏不一定有心脏病;各种类型的早搏都可发生于正常人。
一组183例正常人的动态心电由监测数据显示:室上性早搏、室性早搏的发生率分别为46.0%、28.4%。
因此,24小时内有少量的早搏(<100次=。
一般来说,室上性早搏对心脏功能影响较小,也不会发展成致命的恶性心律失常,如没有临床症状可不予治疗;如为室性早搏数量较多(>720次);或形态各异;或成对出现;或连发3次以上;或有R波落在T波上的现象,则应引起注意。
(3)心律失常与临床症状的关系动态心电图可捕获瞬时心电变化,对于判断是否有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持续的时间,具有常规心电图无法比拟的优势。
正常成人中,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为50%~70%,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60岁以上老年人短阵室上速占20%,而室性心律失常的出现则往巴提示有严重的心脏疾患。
观察病人出现心悸、气短、晕胶等不适时所描记的心电图是否正常,可以明确上述症状是否心脏疾患引起。
(4)心肌缺血及其规律对冠心病病人进行监测可了解心肌缺血发作的次数、持续的时间、昼夜发作规律,对更好地认识病情有很大帮助。
动态心电图——24小时连续工作的“侦探”发布时间:2023-06-23T12:44:13.73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1月1期作者:杨勤[导读]动态心电图——24小时连续工作的“侦探”杨勤(四川省眉山市人民医院;四川眉山620010)在进入冬季以后,心血管疾病发作概率会有所上升,多数患者在发病之后会接受心电图监测,通过该种方式可以了解患者的心电变化。
很多患者经常会疑惑,为什么在家会出现明显的心慌症状,但是在进行心电图检测之后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为了能够加强对患者心脏功能的了解,临床上会通过动态心电图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测,能够持续24小时监测。
那么你知道动态心电图是如何工作的吗?动态心电图监测过程中应当注意哪些要点?一、什么是动态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利用以Holter技术为基础可以随时对人体心电图变化进行监测的设备进行心电监测,之后利用信息处理系统得出心电图。
携带式记录盒是和背包一样的小盒子,可以随时获取患者的生命信号,记录24小时内患者的心电信号波动情况。
快速回放分析系统可以对存储的心电信号进行解读和计算,经过统计分析后将信号波形打印出来。
二、动态心电图有什么优势?动态心电图相对于普通心电图而言能够持续记录心电信息,信息记录时间长达24小时,可以让医生获得更多有关于患者心脏功能的数据,了解心电动态变化情况,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
动态心电图不需要患者一直在医院接受监测,便携性优势明显,不会给患者身体带来创伤,疾病检出率较高。
三、哪些人适合接受动态心电图监测?如果患者在生活中出现了明显的心脏病症状,但是临床上无法进行准确诊断时应接受动态心电图监测,常见症状包括心慌胸闷或者头晕等。
在临床检查过程中已经发现患者存在心律失常的症状,但是对于其具体发生原因以及影响无法明确时,利用动态心电图可以确定心律失常类型以及发作频率,根据分析结果判断心律失常会给患者身体健康带来的风险隐患。
常规心电图难以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心肌缺血问题,经常会出现漏诊的问题,动态心电图能够有效提升检出率,判断患者是否属于心肌缺血,为之后缺血性心脏病诊疗提供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