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 (Holter ECG)
- 格式:ppt
- 大小:107.50 KB
- 文档页数:55
Holter即“动态心电图”,俗称“背盒子” 往往一次心电图难以扑捉到有效的诊断依据,但患者又有明显自觉症状,所以多数情况下医生建议她们来进行心电的动态监测。
由于Holter是个英文名字,不好理解,但是记录仪是背在身上的,很多人就把它形象的称其为“背包”。
背景知识: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graphy DCG)于1949年由美国Holter首创,故又称Holter心电图. 国外80年代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国内近几年迅猛发展,其仪器由磁带式记录发展为固态式记录、闪存卡记录,由单导、双导发展为12导联全记录。
DCG可连续记录24小时心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休息、活动、进餐、工作、学习和睡眠等不同情况下的心电图资料,能够发现常规 ECG不易发现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是临床分析病情.确立诊断.判断疗效重要的客观依据。
近半世纪以来,随着动态监护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如动态血压、动态脑电、动态睡眠呼吸监测等技术在医学临床及科研中的广泛应用,现今,Holter的全新诠释应包括:动态心电/动态血压/动态睡眠呼吸等多种参数。
以往诊治的局限或失误提醒人们,无论是预防、治疗疾病,还是判断疾病预后者需要充分证据。
但人类疾病往往是继发或同时并存的,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可引发高血压、肺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高血压可引发冠心病、心衰等,而多数降压药物又会对呼吸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由此可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SAS)、高血压(Hypertension)与心脏病(Heart Disease)之间有着广泛的因果联系。
同步多参数Holter可有助于我们准确甄别出原发病灶与继发改变。
临床意义与适应证一、心律失常1. 检出隐匿性心律失常:短暂的,特定情况下始出现的心律失常,常规ECG易漏诊,而DCG可以捕捉到短暂的异常心电变化, 了解心律失的起源.持续时间、频率、发生与终止规律,可与临床症状,日常活动同步分析其相互关系。
什么是动态心电图以及作用1. 引言1.1 什么是动态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是一种能够记录24小时或更长时间内心电图信号的检查方法。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一种小型可携式设备,将心电图信号记录下来,以便医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心脏功能状况。
与传统的心电图检查相比,动态心电图能够在日常活动和睡眠状态下连续监测心电活动,从而更好地了解心脏在不同情况下的表现。
动态心电图通常会记录患者在进行日常活动时可能出现的心电异常,如心律失常、心绞痛等。
这种连续监测的方式可以帮助医生捕捉到平时容易漏掉的心电异常,为疾病诊断提供更多的线索。
动态心电图检查具有非侵入性、方便快捷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心脏病的筛查和诊断,对心脏疾病的及时发现和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
动态心电图是一种重要的心电学检查方法,能够为医生提供更全面的心脏功能信息,帮助他们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1.2 作用动态心电图是一种常用的心电学检查方法,可以更准确地了解病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心脏电活动。
那么,动态心电图究竟具有怎样的作用呢?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
动态心电图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心脏问题,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
通过连续记录一段时间内的心电活动,可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有助于确定病因及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动态心电图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病情发展和治疗效果。
通过比对不同时间段的心电图数据,可以观察病情的变化和治疗的效果,为进一步调整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动态心电图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心血管健康状况及风险因素。
通过分析心电图数据,可以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心脏负荷状况以及心脏电生理参数,为预防心血管疾病提供有效参考。
动态心电图在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患者的健康提供了更全面的保障。
在今后的医疗实践中,动态心电图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心脏病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和健康保障。
2. 正文2.1 动态心电图的原理动态心电图是一种通过记录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心电活动的变化来获得心电图信息的检查方法。
心血管内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内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如下:
1、心电图(ECG)检查:
(1)让患者舒服地卧床,并确保身体的准确位置。
(2)在患者胸部、四肢上贴上电极,在确定位置后,插上导线。
(3)确保导线良好接触患者的皮肤,并检查是否有任何杂音或干扰。
(4)开始进行心电图记录,通常持续几分钟,记录心电图的图像。
2、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
(1)佩戴监测仪,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并解释如何正确佩戴。
(2)定期记录患者的活动、时间和事件。
(3)确保监测记录仪在操作期间正常工作。
(4)在监测结束后,将设备移除,并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进行分析。
3、心脏超声检查(心脏彩色多普勒):
(1)让患者仰卧位,并将传感器涂上适当的凝胶。
(2)将超声探头放置在适当的位置,以获取患者心脏的图像和声音。
(3)在记录过程中,观察图像和声音,以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4)完成记录后,将结果保存并发送给医生进行分析。
4、冠脉造影术:
(1)给患者注射局部麻醉剂,并在手腕或大腿上插入导管。
(2)通过导管插入造影剂,使其能够进入冠脉。
(3)同时进行X射线摄影,并在屏幕上观察造影剂在冠脉中流动的情况。
(4)检查冠脉是否有狭窄、堵塞和其他异常。
5、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1)给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并在胸部上做切口。
(2)将起搏器导线插入心脏,并将起搏器装置植入胸腔。
(3)连接导线和起搏器,并测试它是否正常工作。
(4)封闭切口,并确保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心电监护名词解释心电监护是一种利用心电传感器和监护仪器对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的医疗技术。
心电图是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反映心脏的生理状态和病理变化。
通过心电监护,医护人员可以及时发现心电异常,并对患者的心脏病情进行评估和监测。
以下是常见的心电监护名词解释:1.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是通过电极将心脏电信号转化为波形图,记录心脏的电活动的变化。
通过观察心电图的波形特征,可以判断心脏的节律、频率、传导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心脏病变等。
2. 心电图波形:心电图中的波形可以分为P波、QRS波群和T波。
P波代表心房的除极,QRS波群代表心室的除极,T波代表心室复极。
通过观察这些波形的变化,可以判断心脏的电生理状态。
3. 心率(Heart rate):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通常用bpm(beats per minute)表示。
通过心电监护可以实时测量患者的心率,帮助医护人员监测患者的心脏功能。
4. 心律(Rhythm):心律是指心脏跳动的节律性,通常分为正常心律和异常心律。
正常心律表现为稳定的心跳间隔,而异常心律则表现为心跳节律不规律或者出现额外的心跳。
5. ST段(ST segment):ST段是心电图中一个平坦段,位于QRS波群和T波之间。
ST段的偏移可以反映心肌缺血或者心肌梗死等心脏病变。
6. 动态心电监护(Holter monitoring):是将心电图记录仪佩戴在患者身上进行长时间的心电监测。
通过动态心电监护,可以了解患者日常生活中的心电情况,有助于诊断一些不易被发现的心律失常或者心绞痛等问题。
7. 心电监护仪(Electrocardiogram monitor):心电监护仪是一种专门用于心电监测的设备,可以实时地显示和记录患者的心电图。
心电监护仪通常包括导联线、电极贴片和显示屏等部分。
8. 无创心电监护(Non-invasive electrocardiogram monitoring):无创心电监护是指不需要穿刺或者插管等侵入性操作的心电监护方式。
第 4 节24 小时动态心电图动态心电图( ambulatory electrocardiograph, AECG)是指长时间连续记录的体表心电图, 1961 年由美国 NormanJ. Holter 发明问世,迄今临床中仍广泛将其称为“ Holter ”。
它能长时程连续、动态记录心电图,更易获得一过性心电变化(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有助于明确症状与心电图改变和生活状态的关系,能对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做出定量分析,明确发生规律,指导治疗、估测预后。
一、动态心电图系统的基本构成动态心电图系统包括记录器、电极、导联线和回放分析系统。
记录器是核心部分,是通过导联线与受检者相连的、随身携带的心电信息采集和存储设备。
随着电子学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记录器的记录介质从盒式磁带发展为电子硬盘、闪存卡和电子优盘。
由于闪光卡存储器的体积小,耗电低,具有记忆功能,克服了断电后数据丢失的缺点,成为目前临床上普遍应用的记录器。
业内人士认为电子优盘存储器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回放分析系统采用性能良好的计算机或心电工作站通过专用的动态心电图分析软件浏览分析所记录的心电图形。
二、动态心电图的导联系统监测导联由单道、 3 导联发展到了 12 导联同步实时监测。
1.双极导联目前在国内普遍应用的是模拟常规导联的双极导联,常用模拟导联的解剖定位见表 7-4-1,最常用的是同步记录 CM1 、CM5 和 MaVF 三个导联。
表 7- 4- 1 动态心电图双极导联位置导联正极负极模拟 V1(CM1)右第四肋间胸骨旁 2.5cm 处右锁骨下窝中 1/3 处模拟 V2(CM2)左第四肋间胸骨旁 2.5cm 处右锁骨下窝中 1/3 处模拟 V5(CM5)左第五肋间腋前线左锁骨下窝中 1/3 处模拟 aVF(MaVF )左腋前线肋缘左锁骨下窝内 1/3 处注:无干电极在右锁骨下窝外1/3 处,或右胸第五肋间腋前线或胸骨下段中部。
2. Mason-Linkar 导联随着记录器存储能力提高,同步记录图临床中应用逐渐增加。
Holter与Iholter的区别Holter即“动态心电图”,俗称“背盒子” 往往一次心电图难以扑捉到有效的诊断依据,但患者又有明显自觉症状,所以多数情况下医生建议她们来进行心电的动态监测。
由于Holter是个英文名字,不好理解,但是记录仪是背在身上的,很多人就把它形象的称其为“背包”。
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graphy DCG)于1957年由美国Holter 首创,故又称Holter心电图.国外1961年由Del Mar最先推出Holter系统应用于临床,1978年4月,我国引进Holter监测技术;近年来国内迅猛发展,其仪器由磁带式记录发展为固态式记录、闪存卡记录,由单导、双导发展为12导联全记录。
DCG可连续记录24小时心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休息、活动、进餐、工作、学习和睡眠等不同情况下的心电图资料,能够发现常规ECG不易发现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是临床分析病情.确立诊断.判断疗效重要的客观依据。
近半世纪以来,随着动态监护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如动态血压、动态脑电、动态睡眠呼吸监测等技术在医学临床及科研中的广泛应用,现今,Holter的全新诠释应包括:动态心电/动态血压/动态睡眠呼吸等多种参数。
Iholter是holter的升级版,在技术领域有了非常巨大的提升;在原有的Hloter 基础上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健康穿戴设备、全新的心脏预测算法等最新技术,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台具有自适应分析预警的心脏远程实时监护技术的健康穿戴设备,技术世界领先;不仅仅相对Holter在技术和监护领域有一个巨大的提升iHolter的费用更便宜、信息量更大;心脏骤停发生当时,如果能在4分钟内进行急救,50%的患者可以救活;4~6分钟开始进行抢救,仅有10%的患者可以救活,假如抢救时间超过6分钟,存活率仅4%,一旦超过10分钟,存活率最低,Iholter在心脏监护预测方面的精准性与提前性都大大的超过了Holter等产品,是一个技术的极大飞跃!Iholter可以为医院提供医疗级的心脏监护数据,而Holter类产品只能提供保健级的数据,可见其中的巨大的差别!山东优加利专注于心脏领域30多年的时间,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心脏健康实时监护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运营商;拥有世界前三(亚洲第一)的心脏远程检测数据库,创始人团队通过对心脏领域近30年的坚持努力,结合现代化穿戴设备技术,打造出第四代产品“ 心安宝”,是世界上第一台具有自适应分析预警的心脏远程实时监护技术的产品,能够及时准确捕捉患者发生的异常电生理变化,甚至在患者本人还没有出现明显不适的情况下,做出早期诊断和预警提示,从而为医院和患者争取到宝贵的救治时间。
动态心电图(Holter)临床应用及协助判断
动态心电图仪器
动态心电图因其是对活动状态下的患者进行长时间心电图记录
而得名,俗称"毫特"(Holter)。
它是普通心电图检查的一种补充方法。
动态心电图是利用高科技手段,对大量的心电图数据进行快速分析、诊断的一种检查方法,它能在15-30分钟内对一个人24小时记录的全部心电图进行分析,作出诊断并打印出书面报告。
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临床使用
1. 检出隐匿性心律失常:短暂的,特定情况下始出现的心律失常,常规ECG易漏诊,而DCG可以捕捉到短暂的异常心电变化, 了解心律失的起源、持续时间、频率、发生与终止规律,可与临床症状,日常活动同步分析其相互关系。
2.监测快速性心律失常:可进一步了解其发生与终止规律.是否伴有病窦综合症
动态心电图。
12导联动态心电图--1概述【郭继鸿等】一、12导联动态心电图的概述(一)定义12导联动态心电图(12 lead synchronous ambulatory electrocardiogram,12导联AECG)亦称12导联同步Holter监测(12 lead synchronous Holter monitoring);简称12导联Holter(12 lead Holter)。
系指采用12导联同步、连续、长时间(24h以上)记录动态变化的心电图。
(二)概况动态心电图的发展史,由诞生、发展、趋于完善,历经了近半个世纪。
从1957年美国物理学博士Holter首创连续记录生物电技术,即Holter技术,开发出第一代动态心电图。
1961年推出了具有临床实用价值的动态心电图仪,当时的动态心电图仪只有1个监测导联(一通道);20世纪60~70年代监测导联增加到了2个,描记出二通道动态心电图:1987年监测导联增加到了3个(三通道),描记出三通道动态心电图;1992年美国Mortara设备公司制造出世界第一台12导联(十二通道)同步AECG,继之各国的医疗仪器公司也蜂起推出第一代12导联AECG仪,在市场上面世时间较短,技术不够成熟,许多先天不足之处被暴露出来,因为衡量12导联AECG仪最基本条件为是否提供全自动12导联同步心电图。
如果连各种室早、束支阻滞、心肌梗死定位都无法打印出来确切图形和报告的话,那它就绝对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12导联AECG仪。
有雄厚高新技术研制能力的大公司,于1997年~2001年纷纷研制出特点各异、功能齐全、自动判别更加精确的第二代12导联AECG仪,美国Mortara设备公司,现已无偿将第一代12导联AECG仪升级换代成第二代12导联AECG仪,其后又研制出遥测12导AECG仪,这是在心电信息学领域里又一大贡献。
二、12导联动态心电图仪器(一)记录器记录器是随身佩戴记录和存储心电信息的设备,是由外盒及存储器构成。
动态心电图是什么心电图,是由心电仪器连续24小时心电记录下来,整个心电活动过程中用计算机进行系统分析处理。
在常规普通心电图体检中,不容易检测出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等都能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出来。
动态心电图为临床科研,提供数据判断和诊断证明。
动态心电图仪1947 Holter首次应用到临床心脏检测研究活动中,所以称呼Holter心电图。
很久之前国外已经广泛使用了,但是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后来由于中国的国力增强,经济水平和医疗水平富裕了,所以现在临床检查上心电图也是比较普遍的一项检查。
本仪器在检查的过程中仪器带有磁带性固态内存记录、同时有闪光卡记录。
DCG可以连续不断地记录24小时间的心电活动、包括睡觉、活动、吃饭、上班等不同状态下全部心电图痕迹,人体正常检查的常规ECG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等都能检测。
动态心电图成为人体心脏临床研究,患有心血管疾病人群中接纳最高的一种检查手法。
动态心电图监测中可以发出10万次的心电波信号,而且24小时不间断的发出,这组数据我们可以对比普通的心电图数据。
可以提高心律失常的准确数据与动态,也对短暂对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病发率有一个准确数据。
所以临床的动态心电图,运用领域广泛。
心电图监测方法此项目的检测要在人体的胸部贴多个电极片,粘贴电极片数量越多,对监测记录的准确性更加全面。
电极片连接条导线到盒子里,方便盒子记录数据。
盒子两侧有背带。
斜肩背在身上就好了。
医生操作盒子和导线之间衔接非常的牢靠,不会轻易脱落。
不影响正常活动,但是运动中也要小心仪器的损坏,夜晚睡觉要面部与仪器朝上。
医生会发一个记录本,让患者记录24小时候之间是否上楼下楼、上厕所、吃饭等发生心胸疼痛、或者气短等现象。
在长时间检查中,主要是为了了解心电图的变化。
一般第二天医生就会把仪器传入电脑进行整体分析,医生就可以对患者疾病做出准确的判断。
动态心电图作用1、动态心电图帮助我们了解人体心律的起源还有频率与持续时间周期、还有心脏的发生和终止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