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车间布置与管路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1.84 MB
- 文档页数:40
车间布置初步设计的主要内容
车间布置初步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车间总体布置方案:确定车间各生产区域的位置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如原料进料区、生产制造区、质检区、包装区等,以及车间的主要通道和出入口的位置。
2. 工作站布局:确定工作站的位置和数量,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人的舒适度。
考虑工作站之间的工作流程、人员流动以及工具和设备的放置。
3. 设备布置:确定各种生产设备的位置和数量,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线的平衡性。
考虑设备之间的工作关系、物料流动以及维护和保养的便利性。
4. 原料和成品储存布置:确定原料和成品储存区的位置和容量,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物料流动的效率和货物管理的便利性。
考虑原料进料和成品出货的通道、储存方式以及货物分类和标识的需求。
5. 办公区域布置:确定办公区域的位置和大小,以便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办公设施。
考虑办公区域与生产区域的相对位置、员工流动以及办公设备和文件储存的需求。
6. 安全设施和应急通道:确定车间内的安全设施,如灭火器、安全标识、紧急停机按钮等,以确保员工的安全。
考虑应急通道的位置和布置,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迅速疏散人员。
7. 照明和通风系统:确定适当的照明和通风系统,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员工的舒适度。
考虑照明和通风设备的位置、数量和亮度,以及相应的维护和清洁要求。
8. 消防和安全管理:确定车间内消防设施的位置和数量,如灭火器、喷淋系统等,以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控制和疏散。
考虑安全管理措施的需求,如安全培训、安全检查等。
一车间布置及管道设计1. SICOLAB车间布置设计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指有制剂车间的工厂与周围环境的布局和工厂本身制剂车间与其他车间之间的布局,称为工厂布置,二是指车间内部设备等的布置,称为车间设备布置。
2. 在开始车加你布置设计前首先要收集设计依据和原始资料,包括明确产品大纲和生产规模,厂区位置和水文气象地址资料,然后做为多方比较,确定流程和布置。
3. 由于制剂厂的产品室一种防治人类疾病,增强人体体质的特殊产品,因此制剂车间布置时,除了要遵循一般化工车间布置原则外,还需遵循一些特殊原则。
4. SICOLAB车间布置与工艺流程,设备选型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流程,设备改动时,土建工程也随之而改动,并会影响通风,照明等工程。
5. 因此制剂厂布置要按照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研究结果确定产品方向和规模,按GMP标准开展设计。
6. 室外实际参数的内容包括稳定和相对湿度,室外风速和年主导风向及频率,大气压力,室外大气尘,厂房周围的环境情况等。
7. 室内计算参数包括室内温度湿度基数及其允许波动范围,室内空气洁净度,流速,噪声,振动及压力等。
8. 洁净地区和污染地区室外大气尘浓度可相差十倍至几十倍,这就造成了高效过滤器使用寿命有的1—2年,而有的却高达10年之久的差别,此外,如果室外环境特别干净,若达到1000级洁净度,末级过滤器可以不采用高效过滤器,而采用中效过滤器或亚高效过滤器,但在污染地区则完全不可能。
9. 设备对工艺的先进性,对洁净影响都很大,尤其是制剂生产。
10.工艺对设备的选择除了材料外,还要尽量选择密闭,自动化,联动化,以减少操作工序和操作人员,清除污染来源,并且设备一定要便于清洗和拆除,这样才能符合GMP要求。
11.根据投资省,上马快,能耗少,工艺路线紧凑等要求,制剂厂建造一单层大面积厂房最为合适,若再设计为无窗厂房就更理想。
12.在初步设计阶段,完成了无量衡算和热量衡算后,还要进行管道计算,其主要内容是进行管径计算和选择棺材。
车间布置(5篇)第一篇:车间布置《车间布置与管道设计》学习报告一车间布置简述车间布置设计的目的是对厂房的配置和设备的排列作出合理的安排。
车间布置设计是车间工艺设计的两个重要环节之一,它还是工艺专业向其他专业提供开展车间设计的基础资料之一。
成功的车间布置将会使车间内的人、设备和物料在空间上实现最合理的组合,以降低劳动成本,减少事故发生,增加地面可用空间,提高材料利用率,改善工作条件,促进生产发展。
一个布置不合理的车间,基建时工程造价高,施工安装不便;车间建成后又会带来生产和管理问题,造成人流和物流紊乱,设备维护和检修不便等问题,同时也埋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车间布置设计时应遵守设计程序,按照布置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行细致而周密的考虑。
制药工业包括原料药工业和制剂工业。
原料药工业包括化学合成药、抗生素、中草药和生物药品的生产。
原料药作为精细化学品,属于化学工业范畴,在车间布置设计上与一般化工车间具有共同特点。
但制药产品(原料药及制剂)是一种防治人类疾病、增强人体体质的特殊商品,必须保证药品的质量。
所以,原料药生产的成品工序(精、烘、包工序)与制剂生产的罐封、制粒、干燥、压片等工序一样,它的新建、改造必须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这是药品生产特殊性的方面。
车间一般由生产部分(一般生产区及洁净区)、辅助生产部分和行政生活部分组成。
二车间布置设计的内容和步骤车间布置设计的内容:第一是确定车间的火灾危险类别、爆炸与火灾危险性场所等级及卫生标准;第二是确定车间建筑(构筑)物和露天场所的主要尺寸,并对车间的生产、辅助生产和行政生活区域位置作出安排;第三是确定全部工艺设备的空间位置。
车间布置设计按二段设计进行。
初步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车间布置设计是在工艺流程设计、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和工艺设备设计之后进行的。
车间设计需要首先具备一定的车间外部和内部资料。
外部资料主要包括设计任务书;设计基础资料,如气象、水文和地质资料;本车间与其他生产车间和辅助车间等之间的关系;工厂总平面图和厂内交通运输等。
车间布局设计范文1.工序分析首先,需要对车间的工艺流程进行详细分析,确定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及其先后顺序。
根据产品的特性和生产批次的要求,将工序进行合理地排列,并确定每个工序所需的设备和工作区域。
同时,还需考虑工序之间的物料和信息流动,以确保生产过程的顺畅进行。
2.设备布置根据工序分析的结果,将各个设备合理布置在车间内,以减少物料和人员的移动距离,提高生产效率。
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设备之间的距离、物料的输入输出通道、设备安全操作距离、设备的通风和通道等。
同时,还需考虑设备的数量、大小和工作方式,确保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和产能的需求。
3.工作区域规划除了设备布置外,还需要合理规划车间的工作区域,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舒适的工作条件。
首先,应规划出员工的工作台和存放物料的区域,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和工作效率。
其次,还需设置员工的休息区域、卫生间、更衣室等生活设施,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员工的生活保障。
在进行车间布局设计时,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安全因素2.物料流动根据工序分析,合理规划物料的输入和输出通道,以减少物料的运输时间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同时,还需考虑物料的保存和分配,确保物料的安全和准时供应。
3.环境保护在车间布局设计中,需要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合理规划废水、废气和废渣的处理设施,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能源的浪费。
综上所述,车间布局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工艺流程、生产要求、安全因素和环境保护要求等各种因素。
只有合理规划和布置工作场所的各种设备、设施和工作区域,才能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工作条件和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
车间布置设计的要求和原则1、要求1)生产设备要按工艺流程的顺序配置,在保证生产要求、安全及环境卫生的前提下,尽量节省厂房面积与空间,减少各种管道的长度。
2)保证车间尽可能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与通风条件,使各个工作地点有良好的劳动条件。
3)保证车间内交通运输及管理方便。
万一发生事故,人员能迅速安全地疏散。
4)厂房结构要紧凑简单,并为生产发展及技术革新等创造有利条件。
2、原则1)各工序的设备布置要与主要流程顺序相一致,是生产线路成链状排列而无交叉迂回现象,并尽可能自流输送,力求管线最短。
2)注意改善操作条件,对劳动条件差的工段要充分考虑朝向、风向、门窗、排气、除尘及通风设施的安装位置。
设备的操作面应迎着光线,使操作人员背光操作。
3)辅料制备车间应与适用设备靠近,但如液氯汽化、制漂等有污染和粉尘部分,应有墙与车间隔开,应有通风等必要的设施。
4)冬天无严重冰冻地区的工厂可考虑把不适宜在车间内布置的设施,布置在室外。
高压容器等有爆炸危险的设备应布置在室外。
并有安全报警和事故排空等安全措施。
5)设备布置在楼面还是布置在底层,要视楼面荷载及是否利用位差输送等因素而定。
一般洗浆设备布在楼面,黑液槽及浆池布在底层。
6)相互联系的设备在保证正常运行、操作、维修、交通方便和安全条件下,尽可能靠近。
7)设备与墙柱之间的间距,无人通过最小500mm,有人通过最小800mm8)泵与泵之间间距一般1000mm,泵组之间间距约1500mm。
9)设备的安装位置不应骑在建筑物的伸缩缝或沉降缝上。
10)发散有害物质、产生巨大噪音和高温的生产部分应同一般的生产部分适当的隔开,以免互相干扰。
11)要统一安排车间所有操作平台、各种管路、地沟、地坑及巨大的或震动大的设备基础,避免同厂房基础发生矛盾。
12)操作平台的宽度应大于500mm,平台向上距梁底或楼板的距离应大于2000mm,平台下若走人或有设备需检修,平台底部净高不应小于2000mm。
13)合理安排厂房的出入口,每个车间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厂房大门的宽度应比所需通过的设备宽度大200mm左右,比满载的运输工具宽度要大600~1000mm,总的宽度不应小于2000~2500mm。
课程设计车间布置图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车间布置图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机床布局、物料运输路线、安全通道等。
2. 使学生了解并能够运用绘图比例、符号和标注等基本知识。
3. 帮助学生理解车间布置图的设计原则,如工艺流程、安全、人性化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AutoCAD等软件绘制车间布置图的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能够就设计方案进行讨论和修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制造业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2. 培养学生具备安全意识,关注车间布置中的人机工程学问题,提高对劳动者权益的认识。
3. 培养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敢于尝试,勇于改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掌握车间布置图的设计方法。
学生特点:初三学生,具备一定的绘图基础,对实际工程案例有较高的兴趣,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以实际操作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车间布置图的设计,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车间布置图的基本概念与作用- 车间布置图的设计原则(工艺流程、安全、人性化等)- 绘图比例、符号和标注的规范使用2. 实践操作:- AutoCAD软件的基本操作与绘图技巧- 车间布置图绘制步骤与方法- 车间布置图的修改与优化3. 教学案例:- 分析典型车间布置图案例,了解其设计思路与技巧- 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进行车间布置图设计练习教学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车间布置图基本概念与作用,设计原则讲解第二课时:绘图比例、符号和标注规范学习,AutoCAD软件基本操作教学第三课时:车间布置图绘制步骤与方法,实践操作指导第四课时:车间布置图修改与优化,案例分析与实践第五课时:综合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车间布置图设计教材章节及内容:第一章:车间布置图概述第二章:车间布置图设计原则第三章:绘图规范与AutoCAD软件操作第四章:车间布置图绘制方法与实例第五章:车间布置图优化与案例分析教学内容科学性和系统性:课程内容紧密围绕车间布置图设计,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操作,再到案例分析和综合练习,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
车间布局设计是工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整个车间的命运。
布局设置是从顾客需求开始,围绕作业员设计工序流动,最终的目的是使作业流程中的浪费和过载达到最小化、使车间透明化、消除经验式的管理弊端,使空间和劳动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01车间布局的依据①生产工艺流程图;②物料衡算数据及物料性质、包括原料、半成品、成品、副产品的数量及性质;三废的数量及处理方法;③设备资料,包括设备外形尺寸、重量。
支撑形式、保温情况及其操作条件,设备一览表等;④车间组织及定员资料;⑤厂区总平面布置,包括本车间与其它生产车间、辅助车间、生活设施的相互联系,厂内人流物流的情况与数量;⑥公用系统用量,供排水、供电、供热、冷冻、压缩空气、外管资料等有关布置方面的一些规范资料。
02车间布局设计的原则与内容1、原则要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省投资、操作维修方便、设备排列简洁、紧凑、整齐、美观。
(1)车间布置应符合生产工艺要求的原则(2)车间布置应符合生产操作要求的原则①每一个设备要考虑一定的位置;②设备布置应考虑为操作工人能管理多台设备或多种设备创造条件;③设备布置不宜过挤或过松,宜尽量对称紧凑,非列整齐,充分利用空间;④要考虑相同设备或相似设备互相使用的可能性和方便性;⑤设备的自动测量仪表要集中控制,阀门控制集中,便于工人操作。
(3)车间布置应符合设备安装、检修要求的原则①根据设备大小及结构,考虑设备安装、检修及拆卸所需要的空间和面积;②满足设备能顺利进出车间的要求;③通过楼层的设备,楼面上要设置吊装空间;④考虑设备的检修和拆卸以及运送所需要的起重运输设备。
(4)车间布置应符合厂房建筑要求的原则①凡笨重设备或运转时会产生很大振动的设备应布置在厂房的底层;②有剧烈振动的设备,其操作台不得与建筑物的柱子、墙连在一起;③设备布置时,要避开建筑的柱子以及主梁;④厂房操作台要统一考虑;⑤设备不应该布置在建筑物的沉降缝或伸缩缝处;⑥在不严重影响工艺流程顺序的原则下,将较高设备尽量集中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