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资产阶级革命
- 格式:ppt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18
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进一步壮大,资产阶级以排山倒海之势冲破了封建制度的束缚,以启蒙思想作为思想武器,迎来了17—18世纪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经过激烈的斗争,最终建立起资产阶级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
与此同时,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扩展,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显示出了充分的优越性,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19世纪60—70年代,一些国家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开始进行改革和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以确立。
一、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1、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2、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3、1789年开始的法国大革命4、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9年)(1)背景:①文艺复兴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动员和准备;②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
(2)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阶级矛盾激化。
(3)开始的标志:1640年国王查理一世召集长期关闭议会,筹集军费。
(4)领导人:克伦威尔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5)结束(胜利的标志):1688年宫廷政变(又称为:光荣革命)(6)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限制国王权利,英国议会制定);①实质: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妥协。
②内容:以法律形式对国王权利明确制约——未经议会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执行。
③意义:确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7)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影响(意义):①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②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2、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1789.7.14~1814年)(1)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和封建等级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阶级矛盾激化。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什么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理由:1)从经济上看,英国革命的胜利,不仅使本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使英国最早开始了工业革命,而且使欧洲其他国家也受其影响。
2)从政治上看,英国革命宣布了资产阶级的社会和国家原则,建立起了一套以共和政体、议会政治和两党政治为特征的新的政治制度,这些制度为后来许多资产阶级国家所效法,而英国革命所表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的一般规律,也在后来历次资产阶级革命中得到了证实。
3)从对世界思想潮流的影响上看,它宣传了先进的资产阶级思想,为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更对世界基本主义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世界近代史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的确立在世界近代史上,为了打破资本主义发展的束缚,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掀起了一系列的革命和改革运动,最终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逐渐形成。
在历史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中,我们需要重点复习早期三大资产阶级革命和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一、早期三大资产阶级革命(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1688年)1、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封建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①原因和条件: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优越的地理位置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处于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上,海外活动更加便利,英国积极开拓海外贸易,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资本原始积累的扩大16世纪,英国通过海外贸易和掠夺,以及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资本都铎王朝统治的影响采取种种措施接力削弱旧贵族的势力,加强专制统治,进行宗教改革,建立了听命于英国国王的英国国教教会;鼓励工商业和海外掠夺,增强英国实力;16世纪末打败西班牙,开始建立海上霸权②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在城市,英国传统工业如制呢业迅速发展,手工工场在制呢、采煤、炼铁、造船等工业领域陆续建立并得到发展在农村,随着制呢业的迅速发展,羊毛需求激增,贵族地主掀起圈地运动,由此,英国农村出现了资本主义的农场和牧场,也出现了农业工人英国的阶级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
银行家、大商人和手工工场主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那些在农村中雇工经营牧场和农场的农场主和农场主,有的也兼营工业和商业,他们被称为新贵族,同其他资产阶级成员也有着共同的利益③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以及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形成,构成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2)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统治英国。
国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都宣扬君权神授,厉行君主专制,经常触犯资产阶级利益;又实行宗教专制,迫害非国教徒,对清教徒(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迫害更加严重斯图亚特王朝的政策遭到资产阶级的强烈反对,导致政治局面日趋紧张。
民主革命民主革命(democratic revolution)指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和封建专制制度并建立民主制度的革命。
通常由资产阶级领导,故又称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民主革命领导者是资产阶级,参与者包括农民、知识分子、手工业者,甚至包括产业工人这个资产阶级的掘墓人。
革命的对象是封建主义君主专制或是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
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其压制资产阶级自由贸易的旧的生产关系。
革命的目的是建立新的生产关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说它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简称“民主革命”。
(从1840年到1949年统称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近代民主革命)。
其中,1840-1919年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间所有的革命都是由小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领导的。
1919-1949年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间的革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
可见,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区别的最根本标志是领导阶级是谁,领导权掌握在谁的手中。
)·总路线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路线。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概念,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动力和前途等问题,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并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概括为“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完整的科学表述。
这条总路线包含了以下方面的内容:一是革命的目标。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目标是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
它的根本目标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二是革命的对象。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一、世界历史上的政治变革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世纪)、法国大革命(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18世纪)、美国内战(19世纪)——近代史革命【俄国二月革命(20世纪)、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20世纪)——不考虑结果】无产阶级革命:巴黎公社(法国、19世纪)(失败)——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从理论到实践)——近代史俄国十月革命(20世纪)——世界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从理想到现实)——现代史奴隶制改革:伯里克利改革(古代希腊、雅典城邦、公元前5世纪)——古代史封建性质改革:查理﹒马特改革(法兰克王国、8世纪)——古代史、大化改新(日本、7世纪)——古代史改革彼得一世改革(俄国、18世纪)——近代史资产阶级改革: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19世纪)、日本明治维新(19世纪)——近代史、改变了社会性质(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罗斯福新政(美国、20世纪)、卡德纳斯改革(墨西哥、20世纪)——现代史、没有改变社会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改革:新经济政策(苏俄、20世纪)现代史赫鲁晓夫改革(苏联、20世纪)、勃列日涅夫改革(苏联、20世纪)、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20世纪)——失败(1(21861年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卡德纳斯改革(3革命)俄国1861、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俄国近代化历程)(改革)(4(51861年农奴制改革(6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俄国二月革命)(7改革:伯里克利改革、查理﹒马特改革彼得一世改革、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新经济政策、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俄国(8:克伦威尔、罗伯斯庇尔(拿破仑)、华盛顿、林肯(9:亚历山大二世、明治天皇、罗斯福、卡德纳斯(10)世界历史上成功的改革的领导人(成功的改革家):孝德天皇、明治天皇——日本彼得一世、亚历山大二世、列宁——俄国罗斯福——美国卡德纳斯——墨西哥(拉美)伯里克利——古希腊二、世界历史上的文献(一)法律文献古巴比伦王国(西亚):《汉谟拉比法典》——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