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 格式:ppt
- 大小:2.52 MB
- 文档页数:21
考研政治十六期知识点:党的成立与国民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此知识点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以及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北洋军阀的统治从1912年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到1928年奉系军阀垮台,北洋军阀统治中国达16年之久。
军阀的专制统治和割据、纷争乃至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灾难,使经济遭到极大破坏。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是中国近代政治最黑暗的时期之一。
◆新文化运动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开始的,是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反思中认识到,要确实改造中国,必须进行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以期廓清蒙昧、启发理智,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即蒙昧状态中解放出来的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在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的指引下,向封建主义思想文化发起前所未有的猛烈攻击,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意义: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准备了思想和文化条件。
局限性: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
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
许多领导人物,缺乏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革命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世界性的历史事件。
它推动着中国的先进分子把自己的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昭示着人们,资本主义制度并不是永恒的,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一旦觉醒、组织起来,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创造出维护绝大多数人利益的崭新的社会制度。
◆五四运动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北京十几所学校的学生三千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随后举行示威游行。
他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和“还我青岛”等口号,一致主张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要求惩办北洋军阀政府的三个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中国近代史纲要》阅读笔记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一节、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1、北洋军阀的统治北洋军阀:清朝末年对辽宁、河北、山东等北方沿海各省统称为北洋。
1895年,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归北洋大臣节制。
1901年,袁世觊任北洋大臣,军队称北洋军。
1912年,袁世觊就任临时大总统,标志着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2、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意义:一场前所未有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客观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局限性: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不可避免会在思想认识和思想方法上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弱点。
在思想认识上,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没有揭示改造中国现存的基本制度的必要性。
在思想方法上,存在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偏向。
意义和局限性:意义:一场前所未有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客观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局限性: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不可避免会在思想认识和思想方法上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弱点。
批判孔学,是为了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在思想认识上,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没有揭示改造中国现存的基本制度的必要性。
在思想方法上,存在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偏向。
3、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启示:1、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2、推动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3、工人和士兵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昭示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方法开展革命十月革命对中国思想界最大的影响:它提供了一个将社会主义由理论转化为实践、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可操作的范式。
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是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就是列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一国革命首先胜利”的理论4、五四运动导火线: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基本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