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623.00 KB
- 文档页数:11
杨修之死优秀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3篇导语:关于杨修的死因,有人说,杨修是恃才放旷招致杀身之祸,有人说是因为曹操忌才妒贤,处死杨修以除后患根据本文,你的看法是什么?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杨修之死优秀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3篇,欢迎阅读参考!杨修之死优秀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言字词。
2、了解罗贯中和《三国演义》的文学常识。
3、掌握文章内容,学习通过故事情节来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4、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初步体验插叙的作用。
方法与过程目标1、学习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2、通过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厚底蕴,丰富情感体验,获得审美享受。
2、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并从中领悟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1、分析杨修、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明确两人之间的矛盾。
2、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难点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教法学法】1、阅读导读法:抓住题目“杨修之死”的“死”字提问,引导学生作深入探究。
2、比较阅读法:寻找小说与史料的不同点,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加深对作品思想内涵的理解。
3、质疑释疑:激发学生质疑,探索杨修死因,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程序一、情境导入,渲染氛围1、导语:由三国中的人物诸葛亮作为智者的化身进行导入2、作品简介:《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历史小说。
作品主要描写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其主要成就在于塑造了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众多英雄形象。
3、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无末明初小说家。
才华出众,但时局动乱,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
《杨修之死》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能简述故事,梳理情节。
2、分析杨修、曹操的性格特点。
3、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4、学习通过故事展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析曹操、杨修的性格特征2、难点: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由“黄绢幼妇,外孙齑(ji)臼”导入魏武帝曹操曾经从曹娥碑下路过,杨修跟随着他。
看见碑的背面写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
曹操就问杨修:“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杨修回答说:“知道。
”曹操说:“你先不要说出来,让我想一想。
”走了三十里路,曹操才说:“我已经想出来了。
”他叫杨修把自己的理解另外写下来。
杨修写道:“黄绢,是有颜色的丝,色丝合成一个‘绝’字;幼妇,是少女的意思,少女合成一个‘妙’字;外孙,是女儿的儿子,女子合成一个‘好’字;臼,是承受辛苦的事。
受辛苦合成一个‘辞’(辤)字:这就是‘绝妙好辞’。
”曹操也把自己的理解写下了,结果和杨修的一样,于是感叹地说:“我的才力赶不上你,竟然多想了三十里。
”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二.简介杨修及罗贯中三.整体感知1、文章记叙的内容是什么?记叙了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缘由。
2、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身死因才误”是本文的叙事线索。
3、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里反应?(请用简洁的话概括。
)1.鸡肋事件—操杀修2.改建园门—甚忌之3.分食酥饼—心恶之4.语破奸心—愈恶之5.告发曹丕—愈恶之6.教植斩吏—操大怒7.代作答教—杀修之心四.分析人物形象曹操:阴险残忍虚伪奸诈嫉贤妒才老谋深算杨修:恃才放旷狂妄轻率耍小聪明五.合作探究关于杨修的死因,历史上有很多争议。
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过于杨修自己,还有人认为另有它因,你持哪种观点呢?请以“杨修之死,过在于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的句式谈谈你的看法。
六.拓宽延伸穿越时空,如果你是曹操身边一位重臣,是杨修的朋友,你会对杨修提出什么忠告?对曹操进一什么言?七.作业:联系实际写一篇题为《从“杨修之死”所想到的》文章。
《杨修之死》公开课教案《杨修之死》公开课教案「篇一」授课时间:20xx年11月4日第一节课授课地点:远程室授课班级:九年级二班授课内容:杨修之死教者:秦金平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三国演义》和罗贯中,掌握课文内容和叙述顺序。
3、分析理解杨修的死因,深入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
4、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5、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2、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教学难点:探究杨修死因,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音乐导入: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作为欣赏者的我们,仿佛又被带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
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
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曾经有过许多鲜活的面容,涌现出许多的人物。
我们曾经接触过其中的两位,一位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一位是知人善任的刘备。
人们常说:三国看智,水浒看勇。
三国有无数的智者,有被重用的幸运者,也有被埋没甚至残杀的不幸者,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罗贯中的《杨修之死》,共同来关注杨修的命运,并能从杨修的身上得到一些启示。
二、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
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
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
“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三、学生初读课文,掌握字词庖(páo)官主簿(bù)谮(zèn)绰(chāo)刀恃(shì)才放旷麾(huī)四、整体感知1、理清结构,复述故事要点。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杨修被曹操所杀。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记叙杨修和曹操之间矛盾的发展过程。
杨修之死的公开课教案优质十一、教学目标1.理解《三国演义》中杨修之死的背景和意义。
2.分析杨修的性格特点及其与曹操之间的关系。
3.探讨杨修之死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影响。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点1.杨修的性格特点。
2.杨修与曹操之间的关系。
3.杨修之死的政治影响。
三、教学难点1.分析杨修性格背后的深层原因。
2.理解杨修之死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深远影响。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杨修是谁吗?他在《三国演义》中扮演了什么角色?(2)学生回答:杨修是曹操麾下的一位谋士,以聪明才智著称。
2.杨修的性格特点(1)引导学生分析杨修的性格特点:聪明、机智、善于辩论,但过于自信,缺乏城府。
(2)举例说明:杨修与曹操的对话中,多次表现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但也因此引起曹操的猜忌。
3.杨修与曹操之间的关系(1)引导学生分析杨修与曹操之间的关系:曹操对杨修既有欣赏,又有猜忌。
(2)举例说明:曹操多次试探杨修,最终在杨修过于自信的表现中找到了将其除掉的理由。
4.杨修之死的政治影响(1)引导学生分析杨修之死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影响:杨修之死使得曹操在政治上少了一个竞争对手,有利于曹操巩固权力。
(2)举例说明:曹操在杨修死后,迅速稳定了内部局势,对外扩张势力,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才能避免像杨修一样的悲剧发生?6.课后作业(1)熟读《三国演义》中关于杨修之死的章节,理解杨修的性格特点和与曹操之间的关系。
(2)结合杨修之死的教训,写一篇心得体会,题目自拟。
五、教学反思1.对杨修的性格分析要更深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原因。
2.在分析杨修与曹操关系时,要引导学生关注曹操的性格特点,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事件背景。
3.在讨论杨修之死对政治局势的影响时,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重难点补充:一、杨修的性格特点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说杨修聪明,但他为什么会因为聪明而丧命呢?我们来看看聪明和智慧的区别。
《杨修之死》教案篇一:《杨修之死》公开课教学设计《杨修之死》教学设计篇二:《杨修之死》优秀教学设计《杨修之死》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营造情境 1、让生讲讲《三国演义》知道的人物及相关的故事。
导入:再来进一步了解其中另外一个人物的故事,它是——“杨修之死”(师板书课题)。
二、品读课文 1、下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总结一下文中一共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几件事,并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学生速读文章)(有改门事件、分酥事件、曹操梦中杀人事件、揭露曹丕阴事、斩门吏事件、教曹植作答、鸡肋事件)杨修死因:鸡肋事件生活之事:园门阔—心甚忌之一盒酥——心恶之梦中杀人—愈恶之政治之事:藏吴质—愈恶之试才干——亦不喜植作答教——大怒,有杀修之心2、杨修因为哪件事才被杀的? 3、那么通过这些事情,大家认为杨修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很聪明,但是他却聪明反被聪明误。
逞能,应该是爱卖弄自己的小聪明。
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最终招来了杀身之祸。
“数”应该读shuò,是屡次、多次的意思。
) 4、接下来大家能不能抓住文章中的有关事例来深入地谈一谈他是如何“恃才放旷”的呢?★在“一合酥”事件上表现得很明显,杨修的聪明之处在于:把“合”字拆开来读,他能用他的才吃到东西;不过他胆子也太大了,竟然把塞北送来的酥给吃完。
通过“竟”和“讫”两字,说明他也太放肆了。
5、试想:假如曹操当时质问杨修,杨修应该是什么样的神情来应对呢?(他表面上应是一副“委屈”的神态。
因为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自己并没有过错。
但他内心里应该是洋洋得意。
)★在揭露曹丕阴事这件事上,一个“径”字是最好的说明。
“径去告操”表现了杨修鲁莽、冲动、草率的性格。
★不仅仅是他的鲁莽,更主要的还有他的“放旷”性格。
杨修只是一个主薄,而曹丕是曹操的儿子,对他来说,谁也得罪不起,更不应该参与进来,反而是自以为聪明,能够“拿下”曹丕,异想天开。
所以说他这种对自己行为的不加约束就是一种放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