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水乡,悟真情
豆也平平,戏也平平, 当时事乐人乐有真情; 景也依依,情也依依, 而今物非人非空追忆。
游水乡,悟真情
对比《社戏》原文开头部分对作者成年后 在剧场看中国戏的两段经历,说说在看戏 地点和心情上的不同。体会作者通过写不 同的看戏经历,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思?
课后作业
1.模仿月夜行船一段(第11 段)的景物描写,分别从视 觉、听觉、嗅觉各个侧面 着笔,描写一段景物。 2.关注自己家乡的文化习 俗,收集一种文化现象的 资料,并做好笔记,与同
戏社
年
迅鲁
册
01
目 02 录 03
04
05
06
预习检测 解说标题 文体常识 看社戏,谈感受 析人物,解乡情 游水乡,悟真情
预习检测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 教育家。原名 周树人 , 豫才 , 浙江绍兴人。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 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回国后,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学交流。
“偷”:一般意义上是“残酷、自私、遭人唾弃” 的行为,那么在课文中,小朋友们“偷豆”是好还是 坏呢?
小伙伴们的目的是什么 ? 他们“偷”的谁家的豆? 他们是怎样“偷”的? 他们怎样预防“偷”的秘密被人发觉?
析人物,解乡情 但我吃了豆, 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迅哥儿为何如此说?
游水乡,悟真情 细读11、12段,分析手法,并用以下句式回答: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_ 狂人日记
》,奠定了新文学
运动的基石。
解说标题 “社” ,礻”表示祭祀,“土”是土地神。古
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叫“社”。按照我 国民间的习俗,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农民们都 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在绍兴地区,后 来发展为以演戏的形式祭祀,这时候演的戏就称为 “社戏”。通常演出于庙台或野台,也有把戏台搭 在河水里的,观众岸上、船上都可以看戏。